乡村野疯狂范文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乡村野疯狂篇1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演出场所是其施展才艺的主要阵地,亦是其演唱与表演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和一般事物发展规律无二,戏曲演出场所的更迭变化同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陋到精致的发展演变过程。一方面演出场所建筑结构形貌决定和制约着戏曲演唱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戏曲演唱艺术的发展也会促进戏曲演出场所的演进。似乎可以这样说:一部戏曲演唱艺术发展的历史,是建构在戏曲演唱场所建筑形制状貌的发展变化之上的;离开戏曲演唱场所,戏曲演唱艺术将不复存在。

  河南梆子长期演唱于村野土台、山坡高地或寺庙戏楼,“省之西部地势多山,闲阔之地甚少,又因风雨无定,故剧场每用砖瓦土木于寺院庙宇之中筑成舞台,以备演剧之用,或假竹席、木板、杉篙建成舞台。省之东北南三部天气温和无巨风烈雨,地势平坦宽广,故舞台多以木板作成之台覆以布棚或席棚,筑成之戏台(土名戏楼),殊不若西部之多”。民国初年始进入城市的茶社戏园,“惟本梆不过出演高台,向无在园开演卖座者,现有天兴班主具禀,按例纳捐演剧卖座,已奉批准试演三个月,再候核夺”。20世纪20至30年代,城市里的茶园(社)逐渐被建筑简陋、设备简单的戏园(院)所取代。

  本文拟取戏曲人类学的视角,以社会人文背景及公众戏曲审美习俗为出发点,以豫梆剧种的发展演变为背景,以演员舞台演唱为中心,以演唱场所的更替为主线,按村野高台戏楼(清康乾年间至1911年)、城市茶社戏园(1912~1949年)两个历史分期,探寻豫剧演唱艺术生发、传承、变容和发展的历史嬗变轨迹。

  一、村野高台戏楼时期

  明末清初,频繁的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社会的动荡不安引起各阶层人士的不满,呼唤和平安详,反抗民族压迫的民主意识迅速高涨,并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清康熙时代,多民族国家获得统一,迎来了“康乾盛世”。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兴隆,民间传统的节令习俗,官府、商贾、士绅、农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昆腔、高腔兴盛的同时,一批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悄然在民间繁衍、滋生,它们淳朴、通俗、狂野、火暴的艺术风格,虽与王宫贵族、士大夫阶层所宠羡的昆腔大异其趣,却迎合了底层民众的审美理想和欣赏情味。此一时期,昆腔被时人尊称为“雅部”,而各地方声腔剧种与高腔则被贬谑为“花部”。“花部”何谓?“花”者,“杂”也,系难登大雅厅堂之诸腔杂调,即“乱弹”之异名。有文献为证:“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今以‘弋阳’、‘梆子’等日‘花部’,‘昆腔’日‘雅部’。使彼此擅长,各不相掩。”自乾隆至嘉庆、道光的百余年间,昆腔由盛而衰,各地方声腔剧种却在竞争、交流、融合中蓬勃发展。

  顺应时代大势,前清一百年反战气氛缓解。康乾年间河南梆子初露端倪,但生存环境十分艰难。清政府为了消泯反清思想,推行祟“雅”抑“花”之戏曲政策,甚至不惜采取隐秘的方式和阴险的手段,对地方声腔剧种予以残酷的压制扼杀。据清代《禁书总录》所收录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一月二十八日上谕云:兹据伊龄阿复奏:“派员慎密搜访,查明应删者改删,应抽掣者抽掣,陆续粘签呈览。再查‘昆腔’之外,尚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项,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请敕各督抚查办”等语,自用如此办理。著将伊龄阿原折,抄寄各督抚阅看,一体留心查察。但须不动声色,不可稍涉张皇。作为昆腔之外的“花部”成员,河南梆戏当然在劫难逃,河南地方官府不时以“鄙恶败俗”为由给予“宪禁”,只是“封杀”力度紧松程度不一而已。清乾隆十年(1745)编修的《杞县志》卷七《风土风俗》载:“节气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或登眺游览、或聚饮赋诗,与四方相同,无大异。愚夫愚妇,多好鬼尚巫,烧香佞佛,又好约会演戏,如逻逻、梆、弦等类,尤鄙恶败俗,近奉宪禁,风稍衰止,然其余俗,犹未尽革。”民间戏曲的世俗性与乡土百姓之间固有的亲和性,是其承继、生存的有力保障,其旺盛的生命力并非任何外力可以遏止,河南梆戏不仅没有就此消歇,反而愈加生机勃发,此乃“犹未尽革”的内在动因。

  迎神赛会、春祈秋报、喜庆丧葬等都要搭台唱戏,男女往观,通宵达旦,相沿成俗,乐此不疲。“百货俱集,男女杂逐,一村演戏,众村皆至……移他村,亦如之”,若一村不演,别村村民必鄙视之,本村村民亦自以为耻。祀神演唱活动的频繁,促使演唱场所的大量构筑,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是河南历史上修建庙宇戏楼的一个高峰期。河南梆子戏自萌生至清王朝覆灭的近二百年时间里,一直演唱于庙宇戏楼高台,其演唱艺术特征深深地烙上这个时代的印痕,故本文把这一时期称作“村野高台戏楼时期”。

  鸦片战争之后,虽有内忧外患,然河南的地方经济仍以缓慢的速度向前发展。戏曲的生存环境并未因此遭到大的破坏,民间郊庙演戏祀神禳灾之风依然兴盛,如清光绪七年(1881)《宜阳县志》载:“(四月)十五日祭城隍,商贩如云,街市农器山集,逞斗繁华,占卜丰啬。同日演戏不止七八处。”光绪十九年(1893)《扶沟县志》载:“三月三日为天仙诞辰,三里池天仙庙演剧盛会。二十八日城隍庙香火犹盛。”诚然,这些隆重的庙会演剧活动,固然有“祀神”之意,但实质上已逐渐演化为乡土百姓的一种物资贸易交流和文化娱乐活动。一个庙会,同日演戏竟有不止七八处之多,其盛况可以想象;而这种由多个戏班彼此演唱“对台戏”(或曰“打对棚”)的演唱习俗,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戏曲演唱比赛,任何一方都是输不得的。为了在“对台”中获胜,求得生存空间,各剧种、班社必须不断磨砺演唱技艺,扩展表现手段,提高舞台演唱艺术产品的质量。这种竞争的氛围,客观上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梆戏正是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朱仙镇有块“重修明皇宫碑”,碑上记录了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为重修朱仙镇“明皇宫”而捐输资材的七十余个班社,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河南梆子戏班,这些戏班分布在东迄杞县、西至渑池、南到许昌、北及卫辉所辖的大约三十多个府县的地域范围之内。可以想象,时年实际活跃在民间演唱的河南梆子戏班可能会更多,分布的地域范围想必也更广,比如自诩朱仙镇“蒋门”传人的 豫东归德府(商丘)一带,竟没有一个戏班参与朱仙镇“明皇宫”重修的捐输,于情于理都令人无法解释,是没有通知或另有隐情不得而知,但那里早已有河南梆子戏班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时的梆子戏班是纯粹的民间班社,不像家庭戏班依赖于贵族、官宦供养,它必须直接面对和更加接近普通观众,迎合、满足普通观众的娱乐需求,在职业演唱的自由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戏班数量的增多,竞争氛围的营造,演唱场次的增加,艺人交流的频繁,活动范围的扩大,欣赏群体的飙升,预示着河南梆子更大发展机缘的到来。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河南梆子在与别的剧种同台合作演唱中,不断丰富发展自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有学者形象地把这一时期河南梆子的发展态势比作“青云直上,一往无前”。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艺人们一方面不断丰富演唱剧目,另一方面特别注意提高演唱技艺技巧。在高台戏楼演唱,广场人数众多,声音嘈杂,如何使观众真切听懂自己的演唱,唯一的手段便是开发歌喉潜能,让嗓音高亢响亮。正因为如此,此时期的生角艺人特别注重“脑后音”训练,净角(黑头)艺人特别注重“炸音”训练,最大限度地追求腔体的共鸣效能,但求声音具备达高致远的能力,以便把唱念的音调词句传达到广场的每一个角落。至光绪年间(1875~1908年),曾经与梆子戏同台竞唱的罗戏、卷戏,悄然淡出村野庙会高台而渐趋衰落,而梆子戏却陡然跃居为河南戏曲的霸主地位,其流布的区域范围迅速扩大至河南省的腹心地区,即东迄商丘,西到渑池,南至驻马店,北及安阳的区域。这一地域范围内普遍建立了豫梆戏班,演唱活动十分繁盛,在各城镇乡村的祀神、喜庆等祭祀庆典演唱表演活动中,已无任何一个剧种能与之匹敌,此时的豫梆已跃然成为河南省最受欢迎、无可争议的地方大剧种。随着流行区域的不断扩大,演唱水平的逐渐提高,艺人们结合各地的方言语音、风物习俗、地理环境等人文、社会特点,逐渐形成了以地域区划为标志的演唱流派体系,即“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西府调”等。各流派都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知名艺人,执掌各地豫梆之牛耳,导引艺术的发展方向,他们精彩的表演和演唱,在观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欢迎。

  “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战赛宝之事。道白唱词,悉为汴语,而略加以靡靡之尾音。其人初皆游手好闲之徒。略习其声,即可搭班演唱,以供乡间迎神赛会之传演。三日之期,不过钱十余千文,如供茶饭,且浃旬累月而不去矣。”“河南梆子的特征,则在唱词与动态,纯合于河南的风俗习惯,而其为观众所爱好者,则在表现风俗习惯中鄙俚粗俗之人与事物的关系,与观众的生活打成一片。”的确,这就是河南梆子成长初期的主要艺术特征,它的方言俚语、简单通俗、朴实率直、不嗜银两,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于不经意之中,营造出一种良性的互动氛围,这正是河南梆子休养生息、承继延续的物源保障,也是其禁而不止、杀而不灭、迅速发展的深层文化动因之所在。

  戏谚曰:“一清二簧三越调,梆子戏是瞎胡闹”(豫东戏谚);“淫曲子,浪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豫西戏谚)。的确,从剧目、音乐、表演和演唱方式等方面的规范程度角度讲,一清二簧三越调的等第排序,是基本符合早期演剧事实的,而“梆子戏”远不及清戏、簧戏和越调规范,甚至可以说尚无规范性可言,给予“瞎胡闹”和“胡乱套”的评价不无道理。但正是这“瞎胡闹”与“胡乱套”之本真天性,构成了河南梆子没有成规、体系开放、勇于借鉴、大胆吸收的美学品格,也熔铸了河南梆子日后的辉煌。

  二、城市茶社戏园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社会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在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广泛播撒的洪流中,改良戏曲,使之成为通俗教育(或普及教育)方式和手段的观念已逐步确立。戏曲社会功能的彰显,班社社会地位的提高,艺人思想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戏曲剧风的变革和艺术的发展,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社会前提和历史背景下,本已呈现勃兴之势的河南梆戏,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其重要的标志就是部分戏班开始由村野庙会高台进入城市茶社戏园售座演唱,当时的河南省城开封,更是成为豫梆班社、名角向往的地方。

  “河南戏剧,旧分京调、梆腔、本梆三派。京调、梆腔均有剧场开演,唯本梆不过出演高台,向无在园开演卖座者,现有天兴班班主具禀,按例纳捐演剧卖座,已奉批准试演三个月,再候核夺。”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关涉河南梆子戏班进入城市演唱的文字记录,时间恰是民国元年(1912)。这与清末举人邹少和先生1937年冬撰写的一篇文论所描述的情景是相一致的,邹文写道:“从前梆戏专在乡村演唱高台,为流动性质,戏价低廉,伶工劳苦,一切设备极形简略。辛亥以后,省会及各地始有戏园之设,亦时演时停。”但令人遗憾的是,本梆演剧消息刊载之后,关于天兴班在茶园演唱的具体时间、地点、票价、戏目、广告均再元下文。而民国四年《河声日报》上的另一段关于豫梆进“茶园”演唱的文字记载依然语焉不详。“梆子戏一名讴戏,最盛行于下等社会,自清季赛神风杀,仅流行于荒村鄙邑,间而省会为绝迹,不料于去年秋季,偶有茶园之设(通常汴垣剧场皆为茶园,原注)遂连翩而起,几聚全省讴戏于省城,于是有普庆茶社、致祥茶社、天庆茶社、澄怀茶社。”

  关于豫梆进入茶社(园)演唱情况比较详细的记载,是民国五年刊登在《河南民报》上的红怡茶社三天的“梆戏戏目”。12月27日(农历十二月初一)“羊市街红怡茶社今晚准演《送京娘》、《连营寨》、《刘连征东》”。12月29日羊市街红恰茶社戏目:“张子林《连营寨》,阎彩云、点翠红《刘连征东》,张子玉、张福兰《送金娘》每位铜元十八枚。”12月31日羊市街红怡茶社戏目:“张子玉、田智田《斩黄袍》,郜郁文《黄鹤楼》,张福兰《百草山》,阎彩云《白莲花落凡》。”类似的梆戏戏目演出广告肯定不限于此,但因现存当时之报纸残缺不全,致使令人无法通览民国初年“本梆”(豫梆)在开封茶园演唱景况之全貌,但从仅存的资料中仍能窥其一二。

  “天兴班”是最早进入开封“茶园”演唱的河南梆子戏班,之后又有义成、公议、公兴等梆子戏班应邀分别演唱于省城诸茶园,豫梆演唱艺术的世俗性特点以及地缘上的优势,给人以无比亲和之感,加之门票价格低廉,颇得市民阶层普通观众的青睐,很快便与城市茶社(园)的戏曲故主――簧戏(京剧)形成鼎足之势。但不无遗憾的是,此时期茶园常因自身经营与警察寻衅等人为因素而难以维系,不时改换园主、变更园名(如致祥茶社改名为易风茶社,天庆茶社改名为文明茶社),因之, 豫梆戏演唱难有长久之定所,但演唱活动却依然如旧。

  在激烈的竞争中,“汴省簧戏屡演屡辍,惟梆戏颇能持久”。不仅在省城,就是在豫其他城市,河南梆子的在园演唱同样受到好评。如梆戏在洛阳演唱就有“本地人叫好之声,连连不绝”的记载。与市民阶层的普遍喜欢恰恰相反,面对河南梆子演唱市场的发达,一些“文人雅士”则以极猥亵之言词对其攻击讨伐:“豫省僻处腹心,一切文明较沿海各省为逊,戏剧不发达势使然也,但年来簧戏竟不能开演,极粗鄙之越调,极俚俗之高调,极淫荡之大鼓书,乃得猖獗一时,诚观剧界之耻也。”而当时的警察厅(署)则以豫梆“演唱淫词,男女混杂,有伤风化”和“有碍治安”为由,饬令停演,百般刁难、阻挠和限制,并声称“如再有男女混杂,酿成事端,定将园主拿获法办”,企图把豫梆彻底赶出城市茶园,就此“取缔梆戏”,但所有这些“殷勤用心”都无法阻止豫梆的在园演唱,都以枉费心机而告终。民国初年,豫梆以锐不可挡之态势,抢得城市娱乐市场之先机,这是河南梆戏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20年代,开封相国寺内先后有四家以舞台命名的戏院(即永安、同乐、永乐、国民)建立,从此,豫梆戏班有了固定的演唱场所。戏院与戏班体制合一,统一经营。演唱场所的固定使演唱环境得到改善,经营方式的改变使艺员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相对丰厚的物资条件及省会都城的诱惑力,吸引众多地域知名演员纷纷集结开封。艺员的充实,使各戏院很快便做到角色行当齐全、演员阵容整齐、剧目题材丰富多彩。各流派戏班、演员的加盟演唱,揭开了豫剧流派交流融合的新篇章。30年代,马双枝、陈素真、王润枝、司凤英、常香玉、孙兰芳、王玉贞、阎桂荣(阎立品)、陈素花、田岫玲、刘玉梅、马金凤等一批坤伶(女演员)初现于开封戏曲舞台,迎合了城市观众(特别是城市女观众)的审美趣味,激活了开封的戏曲演唱市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之后,河南梆子女演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冲破封建陈旧观念,女子登台唱戏表演,可谓近代豫梆演唱艺术史上的头等大事,不仅丰富了舞台角色体制,而更为重要的是直接改变了豫剧发展的历史轨迹,女艺员在豫梆戏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无比巨大的作用。

  民国初期,春祈秋报、禳灾祈福等迎神赛会活动虽被作为陈规陋习而严命革除,但收效甚微,依然盛行于民间。“演戏酬神,城乡皆有,有会戏、有愿戏,三日、一日不等。诚陋习也。加以戏捐,借以禁止,而竟不能免。”“有一会演戏三台至六台者”。农村演出市场的大量需求,多数豫梆戏班依然活动在广大乡村庙会舞台,各地都有不少戏班和著名演员。一些进城演唱的戏班和演员,也不断穿梭于城乡舞台,班社的流动与演员的跳班,增进了各流派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演唱技巧和艺术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各地域流派均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知名演员。

  民国初年以降,省城开封之外的其他城市也都相继建立了茶园戏院,如洛阳的中州舞台、胜利舞台、国民大舞台、华中舞台、西北剧院、新新舞台等,郑州普乐园、南明星剧院、金星舞台等,商丘的杨家戏院,焦作的中原大戏院,许昌的新声舞台,漯河的人民会场,信阳的胜利舞台等。一些县城如民权、杞县、通许、潢川、宁陵、尉氏等也都建起了茶园戏院,经常邀集河南梆戏名班、名角出演。茶社剧园的兴起,促进了河南梆子演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但与此同时,许多神庙戏楼被作为封建落后文化的代表而毫不怜惜地被摧毁,戏班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从村野高台到城市戏园(院),表面上看只是演出场所的改变,但实质上却是社会功能、人文背景、生态环境等的改变。土梆戏的粗犷豪放、质朴野性在进入城市的初始阶段,的确能够给城市观众带来一些感官上的冲击和欣赏上的共鸣,但这种冲击和共鸣是不足以维持长久的。当它所面对的是艺术上有更高审美追求的接受群体的时候,当它必须肩负文明社会所赋予的“改良风化、启迪民智”教育使命的时候,朴真的土梆戏显然已力不能及,其唱词内容上的鄙俚浅俗、思想形态上的某些封建毒素以及表演程式上的随意即兴等不足日益显露。如何应对新的时代?如何占领戏园舞台?如何持续吸引观众?如何解决由此生发的诸多新的问题?出路唯有一条,那就是“变革”。

  1927年,河南省政府责成省教育厅成立“游艺训练班”,审查旧剧目(诲淫诲盗及迷信戏,或改或禁),创作新作品(以洗去国耻,宣扬革命为主),奏响“河南梆剧改革第一声”。

  1935年,河南教育厅推广部主任樊粹庭,组建豫声戏剧学社,毕力河南梆剧改革事业。他自任编导,将永乐舞台改建为豫声剧院,邀请陈素真、赵义庭等多人,组成一个角色齐备、实力雄厚的豫梆班底,从戏院建构、戏班建设、演出管理和演唱剧目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措施。豫声剧院除演出诸如《花打朝》、《洛阳桥》、《白老汉卖画》、《五堂会审》、《玉兰镯》等优秀传统剧目外,还创编演出了《凌云志》、《三拂袖》、《义烈风》、《涤耻血》、《柳绿云》、《女贞花》、《宵壤恨》等新剧目。樊粹庭戏曲改革成就非凡,“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河南梆子发展道路上竖起了一座丰碑”。豫声剧院的演唱“颇受观众欢迎,每晚座无隙地”。樊粹庭的新编剧目多数是依女艺人陈素真的艺术优长而量身定制,因之,使其表演和演唱艺术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综合性发挥。此时的陈素真舞台表演艺术如日中天,无人能出其右,赢得了“豫剧皇后”、“豫剧梅兰芳”等美誉,并为日后的豫剧“陈派”表演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人评论日:“豫声剧院自坤伶陈素真上演以来,每晚座无虚席,她会很多,唱做兼优,为人爱戴。”“梆戏曾被认为是鄙俗粗俚的土调,现惹得全城如狂,万人争道,说它是高尚娱乐,改变了过去的观念而去欣赏它的声乐。陈素真的表演,博得四座不绝的掌声。赵义庭与之合演,可谓珠联璧合。”“看陈素真的表演,《女贞花》之提高梆剧的地位,应在戏剧史中占重要的地位。”陈素真本人在其舞台生活回忆录中也不无感激地写道:“我有了樊先生的指导帮助,使我这个天生戏子命的演员,更能发挥我这天赐的演唱能力了。”

  精湛的表演和演唱艺术成就,得到上海百代公司负责人的赏识,该公司于1936年专程到开封为陈素真录制了十张唱片,这也是豫剧艺人的第一次录制唱片。上海国剧保存社创办的《戏剧旬刊》曾对陈素真的演艺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的表情,她的唱白……处处都能使你心服口服,怪不得本市有许多学生们,商人们,太太小姐们……都成了‘陈素真迷’。暑期内,百代公司,曾来汴为她灌片。那么,她的艺术如何,自然可想而知了。”“她能剧很多,大概不下五十余出。而尤以《柳绿云》、《凌云志》、《涤耻血》三剧为最拿手。每当演出此三剧的时候,座位总是常常告满。她在开封女伶中,真可坐得起第一把交椅。”

  1936年,在原本仅唱京剧的醒豫舞台盛 情相邀之下,周海水带领他的豫西调太乙戏班第三次到开封演唱。时年仅13岁、名不见经传的常香玉与年长一岁的汤兰香随班演唱,初露艺术锋芒,得到观众的认可,其艺术潜质更待开发。时人评价日:“常香玉演的自然,唱段腔调有隽朴风味。像初尝猴头、鹿茸等,其中‘灯下看书’一段,有时唱小腔带表情,尤为动听。汤兰香嗓音宽亮;周海水演唱认真卖力。”1937年2月,为改良豫梆使之成为通俗教育之利器,以常香玉、张同庆为首的“中州戏曲研究社”在开封醒豫舞台成立,全社约80余人。仰仗王镇南、史书明等先生的指导,“中州戏曲研究社”在豫梆改革、整理旧剧、编演新戏等方面,取得令人称颂的成绩。最值得赞佩的是,天才演员常香玉敢于冲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豫东调唱腔之优长,巧妙地融入豫西调唱腔,创造性地将豫东和豫西两大地区声腔流派融合到自己的舞台演唱实践之中,增强河南梆子演唱艺术的表现力,开创了豫梆唱腔合流的新局面。

  “中州戏曲研究社”时期,常香玉唱腔改革成就主要体现在连台本戏六部《西厢记》中,前两部常香玉扮演莺莺小姐,后四部则扮演丫鬟红娘。为了表现红娘天真活泼、精明强干的性格,常香玉大胆吸收豫东调“上五音”唱法,演唱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随着演出机会的增多,常香玉的艺术影响日益增大,上海的《戏剧旬刊》也曾发文高度评价其演唱艺术成绩,“她来开封不久,就已名扬满城;大有压倒梆剧魁首陈素真之势。常年尚幼,据称仅十有三岁。她的唱做都能赢得观众的叫好。……元旦节时,各校游艺会多请她去唱戏,可见是如何的红了”。

  20世纪30年代,开封的戏曲舞台以陈素真、马双枝、常香玉为代表的豫梆戏女伶,争芳斗艳,交相辉映,把豫剧演唱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此时绝大多数豫梆戏班仍演出于村野庙会高台,但各地域流派都相继涌现出一批演唱成就突出的艺人,仍以“外八角”艺人成就为高。豫东调有唐玉成、桑殿杰、苗喜成、曹彦章等,豫西调有燕长庚(包头)、张小乾、张福寿、张同庆、贾宝须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编创爱国剧目、投身抗日救亡已成为河南梆戏演唱的重要主题。为了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募集资金支援抗敌前线,樊粹庭克服诸多困难,取意“醒狮怒吼”,将豫声剧院改名“狮吼剧团”,在豫东商丘一带巡回演唱爱国剧目,为抗日战争募捐演唱。狮吼剧团“鼓励民众,激发爱国观念,群起抗日”,“深得民众之欢迎”,受到舆论盛赞,樊粹庭被誉为“热心救国之模范”。常香玉则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唱王镇南编创的痛诉日寇侵略罪行的爱国剧目――《打土地》,该剧“叙述暴日侵略,一女子夫丧子亡,背井离乡,哀怨痛绝,以致疯狂。剧情之细腻曲折婉转紧张,为历来各剧所未有。悲时令人辛酸,乐时使人肚痛,激发爱国情绪,加强抗敌精神,暴露倭寇之暴行发挥无遗”。这是豫剧发展史上第一部现实题材的剧目。司凤英主演蒋文质编创的以湖州守备赵廷抗敌殉国为内容的爱国梆剧《守湖州》。4月11日至17日,“保卫大河南宣传周”游艺会在开封人民会场举行,陈素真、常香玉、司凤英等豫梆名演员先后主演了《凌云志》、《打土地》、《如姬窃符》等剧目,体现了进步艺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拳拳的爱国情怀。在国难当头的危难时刻,豫梆艺人们用他(她)们深情的歌唱,唤起了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激励着国人抗日救国的斗志。在豫梆艺人正义举措的影响下,河南全省迅速掀起了演唱爱国剧目的高潮。

  1938年日寇侵占开封,河南多半土地沦陷,蒋介石炸开花园口大堤,河水泛滥成灾,河南人民遭受着亡国与饥寒的双重灾难,河南梆戏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众多戏班被迫解散,艺人们流离失所、亡命他乡。豫梆女演员阎桂荣,宁折不屈,削发明志,坚决不为日寇和汉奸演唱,体现了一个爱国艺人的高洁风骨,时人送匾“品清玉立”,阎桂荣遂改名“立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具有深刻人民性的河南梆子是坚不可摧的,因为它已深深熔铸于河南人民的经血之中。逃亡的艺员稍事安顿,便投身演唱,很快便在豫省之外的陕、皖,形成两个演唱中心――西安和界首。

  西安地处我国的西北部,远离抗日战争的前线,较少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社会安定,市井繁荣,不仅是逃避战乱的安全处所(资料介绍,抗战期间河南省有20多万人口逃至此地),更是戏曲演员演唱的上佳舞台。

  周海水的豫西调戏班是最早(1936年末)离开开封,奔赴西安演唱的豫梆戏班。常言道:“好戏各吃一方,赖戏吃遍天下。”20世纪30年代河南梆子对于西安观众来说,还仅是一个陌生的剧种,演唱效果自然不很理想,但这位被常香玉誉为“内行而精明的掌班”的周海水师傅,并未就此退却,在河南同乡鼎立支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开了局面,台柱汤兰香迅即红透西安城。周海水戏班在西安成功的演唱,为日后豫梆戏班的西行演唱做了良好的铺垫。

  1938年周海水返郑接管“十八兰”,大弟子汤兰香效仿周师创办“冠英剧团”,继续留守西安演唱。同年4月,常香玉一行逃离开封,一路颠沛流离至洛阳组班演唱,维持生计,因无法忍受地方势力的欺凌,于翌年春到达西安,这是第二批到此演唱的豫梆演员。

  从豫东一带应聘返回开封继续为抗日募捐演唱的“狮吼剧团”,于1938年夏被迫离开开封,取道许昌,到达南阳内乡马山口时,樊粹庭因另有公务,狮吼剧团暂时闲置,直到1939年冬狮吼剧团方在洛阳组班恢复演唱。据陈素真回忆:“在洛阳我演了八九个月的戏,大部分是为募捐演的义务戏,给学校演募捐戏最多。”1940年初秋,狮吼剧团成为第三批抵达西安的豫梆戏班。拥有陈素真、赵义庭等名角及樊粹庭创编的剧目的狮吼剧团,艺术上趋于成熟。总是以《涤耻血》、《克敌荣归》、《女贞花》等剧打炮戏,而后是《宵壤恨》、《凌云志》、《义烈风》、《伉俪箭》、《柳绿云》、《三拂袖》及《桃花庵》等依次推出。十出大戏演唱以后,“狮吼剧团”和樊粹庭便会声名鹊起。这次在西安演唱当然亦奠能外,“狮吼”轰动古城西安,观众赞誉陈素真为“河南梆戏大王”。

  随着三批演员的相继到来,西安这座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已成为河南梆戏流汇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阵地,在河南梆子生存最危难的时期,西安以博大的胸怀和雄健的体魄延续其香火、哺育其成长。常香玉、汤兰香、陈素真、马双枝、王秀兰、宋淑云、姚淑芳、张小乾、王金玉、赵义庭、赵锡铭、崔兰田等一大批著名演员精彩的演唱,把河南梆子演唱艺术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

  界首是安徽省西北部的一个边缘小县,地处皖、豫两省交界之地,沙河调在此流行已久。民国初期,有“朱大鼻子(朱季林)王大眼(王登科),还有个顾群(顾锡轩)唱红脸”之说。三位沙河调名角,其中尤以顾群及其创办的顾家班声名最劲。戏迷称赞日:“顾家戏,顾 家箱,还有顾家六姑娘。”顾家六姑娘(其中五个为义女)均为豫梆演员,个个技艺出众。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沦陷区通往大后方的交通要塞,界首商贾大亨云集,经贸交流繁盛,客流往来若潮,时有“小上海”之称。商业的繁荣,人口陡增,促进了文化娱乐业的迅速发展,先后建起了五个剧院;经常上演的戏剧有豫梆、京剧、落子戏(即评剧)、京梆、话剧等.界首成了戏班和演员最佳的栖身之地和献艺谋生的场所,一时间戏班云集,名角荟萃,豫梆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由于历史的际遇,先后到界首唱戏的豫梆演员有徐艳琴、马金凤、毛兰花(后改毛凤麟)、阎立品、刘玉梅、徐艳云、田岫玲、王同秀、徐文德、桑振君、张笑梅、周海水、朱长来、邓力挺、徐玉琴、郭玉田、王松山、谢善修等,其中以马金凤、徐艳琴、毛兰花和阎立品艺术成就最高,时人赞誉“马金凤唱得好,徐艳琴舞得好(武功扎实),毛兰花哭得好(擅演悲剧),阎立品长得好(扮相漂亮)”,并被誉为“四大名旦”,又有“四好名旦”之谓。

  特殊的年代提供特殊的机缘,特殊的机缘成就特定的事业,河南梆子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殊的社会机缘,成就并丰腴了自己。各地域流派的豫梆演员际会界首,相互搭班演唱,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场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适应,促进了流派间的交流与融汇。每周日邀角演唱的“义务戏”,本是一种盘剥艺人的陈规陋俗,但恰是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促进了各剧种间相互的学习交流。由于义务戏演出具有特殊的展演“意味”,各戏班均抽调“支门唱家”,并以其拿手剧目“伺候”,不同剧种的同台演唱,相互观摩学习,特别是对艺术形态相对粗糙的豫梆戏而言,无疑是绝佳的学习机会。正如阎立品所述:“在界首这个阶段,我的艺术视野开阔了。从别的剧种吸收一些营养,又排演了一些新剧目,使我的艺术增添了新的血液。”这是阎立品的真实感受,实际上也代表了许多在界首的豫梆演员的心声。抗战八年是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八年,而豫剧在界首的八年,却是其兴旺发展的八年。从某种意义上说,界首成就了后来被誉为豫剧“五大名旦”中的两位――马金凤、阎立品。

  民族的艺术正如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豫梆戏事业的延续和发展离不了新人的承继,战争与灾荒的双重侵蚀,使豫梆演唱人才极度匮乏,有的戏班甚至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班社的重中之重,他们招收流浪的穷苦孩童,组建窝(科)班、学校,培育了众多河南梆子新苗。汤兰香在“冠英剧团”开办科班。周海水培养的以毛兰花、崔兰田为代表的“十八兰”,唱红洛阳,享誉豫西,其中毛兰花于1948年取道越南移居台湾,把豫梆戏艺术的种子播撒于台岛。樊粹庭取法京戏,创建“狮吼儿童剧团”,培养了王景云、关灵凤、王敬先、华翰磊等一批知名演员,积累了宝贵的梆戏人才培养经验。名艺人筱火鞭(王金玉)任教于驻马店卫华科班,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纵队十一旅收编,因小演员居多,俗称“娃娃剧团”,1949年3月更名为河南省大众剧团,即现在河南省豫剧二团的前身。

  1948年8月,常香玉在西安创办“香玉豫剧补习学校”,培养豫剧后备人才,翌年8月,戏班与学校合一,在兰州更名为“香玉剧社”,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豫梆团体,“香玉号战斗机”便是这个剧社用演出的门票收入于1952年2月7日为抗美援朝捐献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豫梆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开封各大剧院相继邀班演唱,阎立品、徐艳琴、徐文德、陈素真、田岫玲、常香玉等知名演员先后荟萃开封演出,久疏舞台的司凤英,也重操旧业登台献艺。因不满戏院经理制的束缚,豫梆名艺人张子林、赵清和等人于1947年自行组建共和制的工人剧院,表明艺人民主意识的觉醒;同年秋,豫梆名艺人慕水旺联合翟燕身、李门搭、刘九来等组建景艺剧社,演出于洛阳一带,深受观众欢迎。但就豫梆戏班的整体状况而言,艺人生活依然十分凄惨,流散各地的艺人为糊口而集结组班,依然演唱于村野庙会高台,因条件所限鲜有作为。恰在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开始对高调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剔除封建毒素,提倡编演现代剧目,提高舞台演唱水平,成就斐然。

  1948年4月26至28日,《河南民报》发表了丁华题为《豫梆的改造问题》的文章,该文对豫剧的演唱、道白吐字等盲目模仿京剧深感忧虑。同年5月29日,《中国时报?先锋报》联合版刊载记者筠青对王镇南先生专访,王镇南先生清醒地看到豫剧的改良发展与演员的文化素质不高之间的矛盾,他说:“(豫梆演员)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自己既没有一点批判能力,更哪能体验到剧情的发展与天才的发挥呢!他们对梆剧只有盲目接受的模仿,而没有意见了。”

  乡村野疯狂篇2

  [内容]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课书,了解到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那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如果今天想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看得到。在颐和园之前,我们国家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板书),但是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世界有名的园林,已经被毁灭了(板书)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22课就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助词"的")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甲: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

  生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是被谁毁灭的?师: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还要明白另外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接课题后板书"·为·什·么"?)

  第二,他是怎样写的?(在为什么后接着板书"·怎·样·写"?)这就是我们学习第二十二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要请五位同学逐段读课文,主要听每个字音读准了没有,读得流利不流利。生:(甲、乙、丙、盯戍各读一个自然段。)

  师:五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第一位同学再读时咬字清楚一点。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练习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如何分段。教师桌间巡视,了解划段情况,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师:全文可分成几段?谁来说说怎么分?

  生:全文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段落划分正确。谁能再说说各段主要写什么?生:第一段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介绍圆明园的景观和收藏的历史文物;第三段写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师:现在我们逐段学习,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生读)

  师: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理解它?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板书:祖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谁能进一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损失非常巨大。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

  生:"不可估量"说明损失巨大,估计不出来,损失无法计算

  。师:说得非常好。对第一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也就是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参照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去思考这一问题。

  生:(小声细读第二段课文。教师桌间指导)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第二段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的景物;当时世界最大的收藏。

  师:(板书"组成、景观、珍藏")好,现在我们先看圆明园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读第二段的第一自然段。然后说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生:(读后答)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组成。

  师:"举世闻名"的意思是什么?生:整个世界都知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道师:全世界都知道这座皇家园林。这个"举"字可不是"举起来"的举,它当"全"来讲。谁能说说圆明园的组成?

  生: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大园的东、西、南三面,众星烘月般地环绕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整个园林的建筑,共花费了150年,占地面积5200亩,清朝历经六位皇帝,他们继位后都根据各自的要求,不断设计和建造新的景观,因此才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和优美的景色。读了这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形容。或者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圆明园怎样?生甲:我觉得"金碧辉煌"。

  师:(摇头)不能这样说。

  生乙:"众星烘月"。

  师:那是形容分布的形状。

  生丙:"宏伟壮观"。

  师:很恰当。

  (板书"规模宏伟")圆明园的景观怎样?作者有什么感受,读了第三自然段也就知道了。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先来说说作者的感受?

  生:作者漫游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自然段前面的几句话,把它分为两层来思考。哪位同学来分层?

  生:第一层从"圆明园中",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第二层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到"还有西洋景观"。

  师:说得好。谁还能说说这两层的意思?

  生:第一层:写景观;第二层写这些景观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

  师:加上作者的感受,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三层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层。

  生:(齐读第一层。)师:读后,你觉得圆明园的景观怎样?

  生:景观很丰富(师给予肯定,并板书"丰富")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景观很丰富?生:有殿堂,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有田园风光......。师:回答得正确。你们知不知道"买卖街"是什么意思?

  生:在街上做买卖。

  师:(补充说明)皇帝心血来潮了,想了想一般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就布置起做生意的店铺,酒馆、茶楼,作坊,跟一般街市一样。宫里的太监、宫女装扮成做生意的样子,有买有卖,很是热闹。皇帝游逛一番,看看怎么做生意。但不是天天如此,皇帝走后,一切又都恢复原样了。所以课文中有"象征"二字。另外,还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这个意思。在田园里布置有耕种的,有放牧的,供皇帝观赏,皇帝一走,一切又恢复原样。师:下面请大家读第二层,这一层有很关键的一句话,谁能找到?

  生:"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

  师:如,海宁的安澜园。它位于浙江省海宁县、康熙年间,有个大臣在那里建个别墅,叫安澜园。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这里,说明安澜园景色之美,于是,就在圆明园中仿照安澜园的样子建造起一个类似的安澜园。

  生:"武陵春色"是怎回事?

  师:近代大文学家陶渊明写的《桃花园记》描绘过这样的春色;一条小溪,两岸开满桃花,经过山洞,来到桃花园......。根据这里的景色建造的景观在此称作"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什么是西洋景观?

  师:举个例子来说吧。圆明园中有个海燕塘,就属于西洋景观,它是仿照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之外,圆明园设计还很奇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里的第三个内容:圆明园的珍藏。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

  生:(默读第二段最

  后一个自然段。)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对。上自先秦用的青铜器、装酒用的礼器、祭祖先用的青铜器具、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在圆明园都有收藏。师:作者写到这里心情会怎样?

  生甲:很高兴。

  生乙:很自豪。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

  生丙:非常热爱。

  师:(板书:"自豪、热爱")现在让我们用这样的感情,练习读课文第二段。

  生:(练习有感情地读,体现自豪、热爱之情。)

  师:齐读第四自然段。读时,有几个词要强调出来,如"不但......还......""上自......下至......""最大的"。

  生:齐读。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师:上节课,学了课文第一、二段。了解了圆明园的组成和它的景观及珍藏,它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首段一句话是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恨和痛惜的感情。第二段表达了作者自豪和热爱的感情。我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情来读第一、二大段。

  生:(读课文第一、二段。)

  师:读得感情充沛,表达得比较完美。但是,就是这样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被谁毁灭的?他们是怎么干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最后一段。(师读)现在请回答一个问题,圆明园是被谁毁掉的?一起说。

  生:英法联军!

  师:能不能用课文中三个字概括出来,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生:(纷纷举手)"掠"、"毁"、"烧"。师:概括得好。(板书:"·掠、·毁、·烧)请看课文,侵略者是怎样掠的?

  生: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又是怎么毁的呢?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生:烧呢,他们是怎么干的?

  生:大火连烧两天,实际上一共烧了整整三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大火连烧两天的?生:课文中写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师: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设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写到这里,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生:愤恨!

  师:(板书:"愤恨"。)"瑰宝"和"精华"是什么意思?生: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我们用作者这种感情读最后一段。

  生:(认真练读)。

  师:再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说说全文记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生:通过对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藏的历史文物的简要介绍,及英法侵略军疯狂地掠夺、任意破坏,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悲剧。

  生:因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所以英法侵略军才敢打到北京来。

  师:说得对。联系现在,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国要富强,要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科技、军事现代化,使侵略者再不敢打我们的坏主意。师:谁能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意思?

  生:振兴中华。

  乡村野疯狂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媒体设计与创设】

  在我校,多媒体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知识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课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个《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的结构上,我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名园概貌:概括地介绍圆明园。(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是历代帝王居住、悠游享乐,举行朝会,处理政务的地方和圆明园是历经清朝的五朝皇帝耗资巨大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名园风光:根据网上的圆明园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圆明园的美。

  名园文物:在网上查找有关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物的图片资源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中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

  名园视频:在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截取游览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走进圆明园内,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

  名园浩劫视频: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纪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丑、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歌唱祖国的视频:当学生表示要振兴中国的时候,我为学生准备了这一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在中国之强大,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49年前,在中国,在北京,发生了一件让中国人感到耻辱,让世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课文去看一看那段历史吧。

  二、感受圆明园的昔日辉煌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概貌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概括圆明园特点的句子。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让学生理解“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并在此埋下伏笔:圆明园为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语句。(圆明园内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给学生扩充知识:据我们估计,圆明园内的历史文物不少于150万件。(在网上查找到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内历史文物之多。)

  课件出示名园文物组图。(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内历史文物之精美。)

  让学生说说“园林艺术的瑰宝”中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中的“精华”两个词的含义。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语句。(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名园风光,并图文并茂,指导朗读。(感受圆明园的风景美和作者描写的语言美)

  圆明园内都“有”什么?你从这些“有”字感受到了什么?(景观多,景观美而有各自特点,景观各异,建筑真宏伟,建筑设计师真厉害。)(集体读这段,读出此时的感受。)

  若要讲完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还需要多少个“有”?请在第三段找依据。

  是的,圆明园的景观怎能写得尽呢?圆明园的建筑又怎能说得完呢?当你走进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圆明园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播放圆明园视频,让学生跟随曾经在园内的人游览圆明园并说说观后的感受。

  师:游览在这样的园林里,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引出文中语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三、了解被毁灭过程,激发情感

  同学们,就是这样收藏着上百万件的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就是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圆明园;就是这样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在1860年被毁灭了!

  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他们在圆明园内都做了什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观看名园浩劫视频,配音乐出示圆明园内没有了……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化为灰烬的是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如今再没有了昔日的金碧辉煌,我们只能站在这些残垣断壁之上了,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了这个不可估量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今,149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它记载着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记载着请政府的腐败落后,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播放歌唱祖国的视频:当学生表示要振兴中国的时候,播放这一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在中国之强大,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学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唱国歌)

  【反思】

  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离学生们生活的时代较远,再加上圆明园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单凭文字和想象很难在头脑中呈现出它的金碧辉煌、婀娜多姿的迷人景观。因此,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媒体的资源开展教学,收到的效果很好。这说明,多媒体在课堂上真正地发挥出了它的时效性。

  1.感染情绪,突出中心

  在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能给人一种情绪的感染,使读者在不断的情绪推动中领会课文的中心。但是,受聋生的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的限制,这种情绪的调动单靠文字还显得不够,必须依靠其他感官的参与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

  在教学本文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丑陋罪行的愤怒之情,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真实、直观地再现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们跟随镜头一起游览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亲眼目睹”了圆明园里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幽静的山乡村野,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侵略者对圆明园疯狂地烧杀抢掠的罪行有了具体的认识。那么,看完课件之后再阅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立刻显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美丽的景物历历在目,而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也在学生们的心中翻腾、汹涌。这一课我没有进行过多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读—看—读中品味文字的内涵,感受语句的情绪,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学生轻松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2.运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实物;或打个手势做个动作等等。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我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就可以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种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意。如,课文中有“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我就制作了幻灯片,教学时适时打出幻灯片,学生就直观地理解了。费事少,效果好。

  3.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几个震撼人心的片段: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英、法联军抢夺珍宝、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学生看后无不深受震撼。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朗朗响起。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聋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多媒体课件情境性强,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在教学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以及现在圆明园的破败景象之后,动情地对同学们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有何感想?昔日的皇家园林,到了今天这样一幅破败景象,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该怎么做呢?”学生凭借多媒体与亲身体验,将情景转化为口头语言,再转化为书面语言。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参与了语言的实践活动,思维也从直观形象步入抽象概括,还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能够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使课堂更精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乡村野疯狂篇4

  出生日期:1977年12月7日

  居住地:英格兰 Hempstead

  转入职业:2001年

  职业生涯所获冠军:

  2010年 马德里大师赛

  2006年 本田精英赛

  2004年 北欧名人赛、欧洲名人赛、世界杯

  2002年 南方农场精英赛

  卢克?唐纳德就读于芝加哥西北大学时,学习的是文科。大学时代,他便是一名杰出的球手,1999年荣称NCAA顶级高尔夫球员,赢过NCAA锦标赛冠军,夺取了最佳大学生球手奖尼克劳斯奖。2001年,他是唯一通过资格学校三关考试获得美巡赛参赛卡的大学毕业生。

  2001年转为职业球员之后不久,卢克?唐纳德就在美巡赛上大放光彩,他于2002年赢得了南方农场精英赛冠军。2004年,在欧巡赛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接连赢得了两个大师级的比赛――北欧名人赛和欧洲名人赛。同年年底,卢克?唐纳德与保罗?卡西搭档为英格兰捧回了阔别已久的世界杯,令英格兰球迷疯狂不已。

  2006年的本田精英赛是唐纳德继2002年南方农场精英赛后赢得的职业生涯中第二个美巡赛冠军。近几年,唐纳德已成为美巡赛中表现最稳健的球员之一,却一直无缘冠军。“在我背上有一点包袱。五年时间,我没有在美国夺冠了。”

  不可否认,卢克?唐纳德的成长之路遭到了腕伤的阻碍。因为手腕受伤, 2008年他只参加了11场比赛,2009年的WGC埃森哲世界比洞赛,第三轮他便放弃了与埃尔斯的对决,因为他在最后一个发球台上扭到了手腕。

  去年5月,卢克?唐纳德以一杆的优势赢得马德里大师赛,这是他6年来的首个欧巡赛冠军,也是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第3个欧巡赛桂冠。这多少也为这位奋战于美巡和欧巡赛场上的名将减轻了一些无冠进账的压力。

  2011年埃森哲世界比洞赛,卢克?唐纳德六轮一直保持从未落后的优势,只用73洞就来到了决赛轮,这个成绩打破了伍兹2003年创下的“77洞进入决赛轮”的纪录。不仅如此,唐纳德全部六轮比赛中都没有打到第18洞,6轮比赛仅用了89洞,这在埃森哲比洞赛13年历史中无人能及。

  这是唐纳德自2006年本田精英赛以来,第二次在世界范围的大赛中夺冠,也是个人第一场世界高尔夫锦标赛。这个冠军让他赢得了550个联邦快递积分,世界排名攀升至第三,创下职业生涯新高。同时他是第二个赢得埃森哲世界比洞赛的英格兰人,他的上升也代表着欧洲军团的集体崛起。

  “现在很难用言语来描述这次胜利对我的意义,当然有很多方面。我想这是我曾经付出的所有努力工作的回报。我有太多人需要感谢。”收获 14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以及蓝色沃尔特?哈根杯的唐纳德在赛后高兴地表示。

  “当然这个等待的过程很痛苦。”唐纳德谈及自己这座久违的美巡赛冠军时说,“我每年的目标都是争冠军,但总是落空。回想2007年,我一直在试图让自己的击球距离更远些,想要追上一些同期的球员,这反倒让我的挥杆失去了原本的平衡。我用了两三年时间才找回了原来的状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向不以距离取胜的唐纳德在埃森哲比洞赛夺冠就证明了距离不是问题,扎实的基本功加上稳定的发挥,我们有理由相信状态如日中天的卢克?唐纳德在赛场上定会取得更骄人的成绩。

  罗里?萨巴蒂尼日本精英赛

  罗里?萨巴蒂尼的世界排名曾经进入前十位,他的技术并不欠缺,但他要学习的是如何控制情绪,如同控制他的击球弹道一样,如今,他的进步有目共睹。

  3月7日,南非选手罗里?萨巴蒂尼(Rory Sabbatini)赢得本田精英赛,用新推杆在PGA全国度假村冠军球场实现职业生涯第六个美巡赛冠军。也是2009年拜伦?尼尔森锦标赛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带着5杆优势进入决胜轮,虽然已经为PGA全国度假村的任何危险做好了准备,但萨巴蒂尼在开局经历了捕风捉影的爬行动物历险之后,进入第八洞时,5杆优势被迅速削减为1杆。

  在第6洞时,由于球员杰瑞?凯利找球,比赛出现压组。经过了长久的等待之后,萨巴蒂尼的铁杆击出了200码,将球放到旗杆边10英尺处。应该说这是他在当日打得相对好的一杆。这件意外事情实际起到了正面的影响。在之后的13个洞,罗里?萨巴蒂尼抓到3只小鸟,吞下一个柏忌,总的来说表现得不错。“实际上,这或许帮助了我,让我放缓了一点。”南非人说,“他让我退后一点,重新集中精力。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

  第17洞危险的三杆洞,罗里?萨巴蒂尼的发球稳稳当当地放到果岭中央。几分钟之后,由于雷电进入这个区域,号角响起,比赛不得不暂停。“这对他来说很好,因为他在号角响起之前已经将小球放到了果岭上。”梁容银说。

  在28分钟的延迟之中,球手都到面包车上躲雨去了。那个时候雨下得真的很大。可是对罗里?萨巴蒂尼的威胁已经过去了。当比赛恢复之后,他在第18洞拿下2英尺保帕推杆之,锁定了胜利。萨巴蒂尼的四轮成绩为271杆(71,64,66,70),低于标准杆9杆。

  四轮下来,罗里?萨巴蒂尼在恶劣的“金熊陷阱”,也就是第15洞到第17洞这三个洞,打出了低于标准杆1杆,而其他参赛选手在这里的平均杆数为高于标准杆1杆。“我尽最大可能在这几个洞打得明智一些,我努力消灭出现大杆数的可能。”

  去年,眼见太太在生育第三个小孩菩提(Bodhi)的时候出现并发症,自己又被诊断出患上皮肤癌不得不手术,如今的罗里?萨巴蒂尼变得更温柔,更和善。“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罗里?萨巴蒂尼说,“肯定有点像翻开了新的一页,我的感觉很好。从某个角度来说,好似一个全新的开始。”

  尼克?沃特尼凯迪拉克锦标赛

  多拉蓝魔TPC球场似乎亏欠着尼克?沃特尼一个冠军。两年前,沃特尼在这里与米克尔森并肩,直到最后一洞错过距离30英尺的小鸟球,也错过了进入延长赛争夺冠军的机会。而这一次,他牢牢为自己把握住了机会。

  3月14日,尼克?沃特尼(Nick Watney)在多拉蓝魔TPC球场后九洞推入两个关键性的保帕推杆,随后在第18洞击出两杆勇猛的好球,抓到小鸟,交出67杆,低于标准杆5杆,最终以2杆优势夺取凯迪拉克锦标赛冠军。这是尼克?沃特尼生涯第三个美巡赛冠军,他因此上升到联邦杯积分榜和美巡赛奖金榜第二位,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他生涯最大的一个胜利,伴随而来的还有140万美元的奖金。

  尼克?沃特尼开局连续抓到两只小鸟,当他在第10洞五杆洞抓到又一只小鸟时,他获得了单独领先。

  在第13洞三杆洞,尼克?沃特尼进入沙坑之中,他的救球疲软,球落到了18英尺处。在势必要掉一杆的情况下,他拿下了那个推杆成功保帕,保住了他的一杆领先。接下来的第15洞,3杆洞,尼克?沃特尼打得长了一些,又进入了沙坑,不得不应对一个下坡球位。他谨慎地将小球送到果岭边,而后推入25英尺推杆,又一次成功保帕,这一次他保住了并列领先。

  第18洞是多拉最为艰难的一个球洞,开了326码之后,球被稳稳地放到球道中央,他随后击了一个漂亮的8号铁,小球越过湖泊,最终落到洞杯上方,还剩下12英尺。他没有手软,拿下这个小鸟推,最终以两杆优势战胜对手达斯汀?约翰逊。 “这是我高尔夫生涯最重要的一天。”尼克?沃特尼说,“有鉴于两年前的结束方式,这个结果对我来说意义相当重大,我非常、非常激动。”

  正如教练哈蒙见到的,29岁的尼克?沃特尼已经从弗雷斯诺州立大学的那个未经雕琢的璞玉,逐渐成长为了一个顶尖的球手。在这样一个有着世界排名前50位选手参加的赛事之中夺冠,对他来说只能是提振。“这是自信心的跳板,因为你赢得了这样一个级别的赛事。”哈蒙说,“这与奖金,与赛事的名称无关,而是与赛事的阵容有关。当你赢得这样的赛事时,你的自信心将巨幅上升。这让你意识到你属于这里,让你意识到你与他们一样优秀,甚至更优秀。这一点相当重要。”

  阿凡塔大师赛

  2月20日,32岁的印度球手乔拉席亚(S.S.P. CHOWRASIA)在新德里的DLF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决赛轮交出67杆,以总成绩低于标准杆15杆赢得阿凡塔大师赛。这是他在本土夺得的个人职业生涯第2个欧巡赛冠军,同时也是他的第2个亚巡赛冠军。乔拉席亚在第16洞吞下双柏忌,险些将即将到手的冠军拱手让给科尔斯,但科尔斯在最后两洞连连错过小鸟机会,到比赛结束也未能成功翻盘。

  北方信托公开赛

  2月21日在北方信托公开赛决赛轮,澳大利亚球员亚伦?巴德利(Aaron Baddeley)打出69杆,低于标准杆2杆,四轮成绩为272杆(67-69-67-69),低于标准杆12杆,领先维杰?辛格2杆取得胜利。这是亚伦?巴德利职业生涯第三个美巡赛冠军。世界排名已经下滑到224位的澳大利亚人终于崛起,他因为这个胜利获得了美国大师赛入场券。

  波多黎各公开赛

  3月14日,总奖金350万美元的美巡赛事波多黎各公开赛在波多黎各特姆普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结束了第四轮的争夺。迈克尔?布拉德利在延长赛中击败了54洞领先者特洛伊?马特森,夺得了冠军,同时收获了63万美元的冠军奖金。这是迈克尔?布拉德利三年来第二次赢得波多黎各公开赛,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四个美巡赛冠军。

  英国公开赛国际选拔赛亚洲区赛

  2月26日,泰国阿曼塔温泉乡村俱乐部(Amata Spring Country Club)举行的英国公开赛国际选拔赛亚洲区赛结束了全部36洞比赛,泰国球手普罗姆?米沙瓦(Prom Meesawat)本轮交出65杆(-7)并最终获胜,其余三名排名前四的球手是日本球手平冢哲二、新加坡球手蓝智斌和美国球手詹森?纳祖,这四名球手获得了今年7月英国公开赛的参赛资格。

  LPGA创始者杯

  3月21日,美国LPGA“创始者杯”在亚利桑那凤凰城的万豪度假村野火球场结束全部比赛。澳洲选手凯莉?韦伯本轮交出66杆后,以204杆的三轮总成绩、一杆优势反超夺冠。这也是36岁的韦伯继三周前拿下LPGA新加坡汇丰女子赛的冠军后在LPGA本年度的第二冠,也是她职业生涯中的LPGA第38胜。

  汇丰女子冠军赛

  澳大利亚球员凯莉?韦伯(Karrie Webb)在2月27日举行的汇丰女子冠军赛决赛轮以1杆险胜日本球员有村智惠夺冠。36岁的韦伯在后九连抓4鸟,一举反超有村智惠,决赛轮交出69杆,以总成绩低于标准杆13杆夺得个人第37座LPGA巡回赛冠军。“我拿的冠军数比我的年龄要多了。”世界排名第13的韦伯说,“幸亏我把握住了后九,这才成就了冠军。”

  全视线锦标赛

  3月21日,美国选手加里?伍德兰德(Gary Woodland)在因斯布鲁克铜斑蛇球场最后一洞保帕,以一杆优势赢得全视线锦标赛冠军。这是第一次有选手在因斯布鲁克赢得他的职业首冠。加里?伍德兰德因此拿到美国大师赛参赛资格。

  圆石滩配对赛

  2月14日,D. A.波茨(D.A. Points)在圆石滩职业/业余配对赛最后一轮打出67杆,低于标准杆5杆,实现了2杆胜利。同时带领“小小球童”比尔?默瑞(Bill Murray)赢得职业/业余配对赛部分。这是波茨实现的美巡赛首冠,过去20年来,D.A.波茨是第四个在圆石滩职业/业余配对赛实现美巡赛首胜的选手。

  特维斯特克杯

  3月16日,在奥兰多艾尔沃斯乡村俱乐部,各自由六人组成的四支球队在此角逐过后,诺娜湖队(Lake Nona)轻松战胜奥尔巴尼队(Albany)、艾尔沃斯队(Isleworth)和皇后森林队(Queenwood),夺取了特维斯特克杯(Tavistock Cup)。伍兹在主场作战,个人交出69杆,但其代表的奥尔巴尼队仍屈居第二。

  在农夫保险公开赛最后一轮举行之前,尼克?沃特尼的球童查德?雷诺兹与老板打了一个赌,他说尼克?沃特尼不进前十名,他才会去理发,最终那次比赛沃特尼获得了并列第六名。之后的凤凰城公开赛,并列第五名;圆石滩职业/业余配对赛,并列第六名;WGC-埃森哲世界比洞赛,并列第九名。也就是说2011赛季3个月来,尼克?沃特尼还没有跌出过前十名,而球童的头发或许还要继续等下去。

  自从高尔夫重返奥运会大家庭以来,许多球场设计师都将目光放到了2016年奥运会球场的设计上。在PGA理事长蒂姆?芬臣先生的建议下,尼克劳斯准备邀请索伦斯坦联袂竞标,而他们开出了一个相当诱人的条件――如果他们竞标成功,他们不会收取设计费用。

  2011年美国大师赛是奥古斯塔果岭转变成本特草的30周年纪念。自从1981年美国大师赛之后,球手们对于奥古斯塔的果岭更加不敢掉以轻心。如何准备美国大师赛的果岭对于球手来说始终是一项非常难的作业。甚至他们已经习惯了快速果岭,将速度和坡度综合起来考虑仍是一项让人畏缩的挑战。

  全视线锦标赛的举办地,位于坦帕西北面的因斯布鲁克铜斑蛇球场拥有非常难的收官三洞,这三个洞的名称叫“蛇窝”(Snake Pit),去年在美巡赛上,它的难度仅次于惊恐山谷俱乐部和东湖高尔夫俱乐部的最后三个洞,平均杆数达到高于标准杆0.598杆。

  德国选手马丁?凯梅尔在世界比洞赛之后超越李?维斯特伍德上升到世界第一位。世界官方排行榜的前四的席位目前被欧洲球手占领,这是自从1992年后,首次出现欧洲球员统领高尔夫世界排行榜前四的局面。

  乡村野疯狂篇5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汉语翻译 叙事风格

  引言

  哈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苔丝》是其经典作品之一,它堪称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运用语言形式等方面较好地体现出了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性”。本文选择了张若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简称“张译本”)的汉语译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用相关理论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汉语叙事风格,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部经典作品。张译本在国内翻译此作品中出现较早,而且广受读者的喜爱,从张译本来看,作者的汉语水平地道、而且极富文采,如实地再现了《哈代》英文版的风格、神韵以及艺术意境。

  一、功能对等角度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四字词语汉译

  自从张译本诞生后,诸多文章重在研究它的语言以及文化层面,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该译本在四字词语方面的成功运用,可以更好地领悟该作品的译叙风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运用对偶式特有的拖沓繁琐分割,而是运用了汉语四字词语,显得简洁明了。例如出现了“白璧无瑕、陷淖沾泥、旗鼓重整、兰因絮果、痴心女子、冤家路狭、功成愿满”等。从我国文化传统来看,“白璧”与“沾泥”是在隐晦地表达少女失身,这样就可以展示出译者所表达的惋惜之情,兰因絮果用来表达男女之间先合后分的情感缘分。在《苔丝》中,苔丝曾要将婚姻与爱情交给克莱,但是却由于克莱不能理解接受她失身的事实而破灭了。

  在张译本中,译者将结局进一步引申,重点彰显了苔丝可怜和悲剧性的遭遇;在第六部皈依者中,译者将其处理为“冤家路狭”,这种看似不当的处理其实是译者在深入理解《苔丝》原文后所精心设计的,苔丝又一次遇到了亚雷?德伯,后者想要和苔丝重修旧好,这种皈依恰恰反映出亚雷的虚假和下作,从此处可以看出译者所译成的“冤家路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此种含义,这也提醒读者将会出现冲突的高潮。从此可以看出张译本将标题翻译为这些短小精悍的四字词语,不仅实现了语义基本对等,功能上也达到了交代情节以及提领下文的重要作用。在整部《苔丝》的原有作品中,作者哈代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书中的人物形象:苔丝的善良、亚雷的虚伪以及克莱的怯懦,这些栩栩如生、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都和作者的功底有密切关系。

  从张译本来看,译者也不遗余力地刻画相关人物形象,从所刻画的亚雷形象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张译本在翻译《苔丝》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光大了四字词语的优点,不仅做到了译词和译意,而且还做到了译味,堪称“佳译”。此时的亚雷与其说是洗心革面,不如说是改头换面而出现的。从前脸上的曲线如今已呈现出色欲之气,而且显得貌是神非,尚且带有虔诚之心,过去的嘴唇和姿态都是巧言令色的神气,如今此种姿态却明显地带有恳求劝导的神情。脸蛋上过去是红光,都是狂暴放纵的火气在作怪,如今脸蛋上的红光,好似传道雄辩的红光;之前仅是兽性,如今已变得疯狂不堪了;过去那两只滴溜溜转的眼睛透射出逼人的光芒,如今却显得炯炯有神,在讲道过程中却显得狂热可怕。之前他脸上经常带有棱角显露和阴沉横厉的模样,可以看出他经常事不顺心、未能如愿的愤怒,如今脸上仍旧有这种模样,却日益显得不可救药以及甘入下流了。

  二、译本中汉语言选择过程中的动态顺应

  “那位年轻的母亲在小孩吃足奶之后就将他放在自己的腿上,让他坐直后逗弄他,自己却不停地张望着远方,而且脸上也带有沉闷、阴郁的神情、显得非常冷淡,而且好像是嫌憎的态度。因此忽然又没轻没重地在他的脸上亲了十几口,好似怎么也亲不够一样;这个孩子被这一阵不但痛爱,而且怪异地附带着鄙夷的迅猛动作吓得哭起来了。”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了苔丝的小宝宝在吃饱后的一系列动作,而且还刻画了苔丝在此后对小宝宝所采取的诸多言行举止,从中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苔丝和她的宝宝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也可以看出苔丝爱恨交加的内心世界。从张译本在处理此部分的内容中就可以生动地看到这一部分,按照汉语既定的表述习惯,译者先刻画了苔丝如何温柔地爱抚她的孩子:“那位年轻的母亲在小孩吃足奶之后就将他放在自己的腿上,让他坐直后逗弄他。”进而在后续描写中刻画了苔丝的眼神以及显得冷漠不堪的表情和情感:“自己却不停地张望着远方,而且脸上也带有沉闷、阴郁的神情、显得非常冷淡,而且好像是嫌憎的态度。”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真实地体验到这种巨大的反差,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苔丝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这样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鲜活了人物形象,而没有原原本本地对着原著进行生硬翻译。译本不仅可以体现出美感,而且词义如“好像是嫌憎的态度”、“让他坐直后逗弄他”,表达都非常符合汉语习惯,从而更好地让译文读者感受苔丝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译本中汉语言结构顺应

  “时候还很早着呢,尽管日脚刚刚离开山顶,然而它自身的光芒依旧显得凄凉、清冷,偷眼窥人,还不是非常刺眼,但却不能让身上暖和起来。”

  这段话描写了如下情境:天色还显得非常早,尽管太阳已经升上了山头,但是,它的光芒还是显得比较暗淡,而且还显得不是很耀眼。在翻译后半句方面,张译本较好地将其处理为“凄凉清冷”,这样不仅恰当地表现出了当时清晨是非常寒冷的,而且还恰如其分地揭示出了苔丝的内心已经是心灰意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也更好地翻译出了原作者哈代要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四、译本中汉语言的文化补偿

  从《苔丝》原著来看,哈代运用了丰富的典故,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但是翻译过程中的语言以及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译者在侵入以及吸收阶段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损失。为了更好地补偿这种损失,张译本重点运用了直译和注释的方法来确保原文形式,而且还最大限度地表达和补充了源语言中的大量文化信息。

  芙仑河清澈得就像那个福音教徒所见到的生命之河一样,而且还像浮云的阴影那样飘忽不定,在这条河里,铺着石头子的浅滩从早到晚都会对着蓝天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

  作家在《苔丝》中真实细致地刻画了相关的自然环境,读者也就能够充分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景,而且还将女主人公的命运和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例如“苔丝是独具天地灵秀而生长的村野女儿,她生长的故乡有着群山的环抱,而且这个乡村显得水草丰腴、古朴淳厚。在幽谷之内的绿草芊芊的舞场,就是这个洁白无瑕的纯洁少年首次登台的舞台,而且让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则是在这个显得如此林深月晦的古苑林中,而且还有那个塔布篱牛奶厂,这是她重整旗鼓的地方,这个地方显得如此大气清新、春风和煦。塔布篱牛奶厂就是苔丝开始新生活的地方,而且在此处和安吉尔坠入爱河”。作者不仅详细地描写了塔布篱牛奶厂的自然环境,这样可以展现苔丝的快乐和愉悦,而且还昭示着她的好运就要来到。

  结语

  张译本很好地理解和领悟了原作者哈达在作品中的意图,而且采用了大量的翻译技巧和巧妙的汉语叙事风格来翻译《苔丝》。本文侧重从译者所采用的四字词语、语言结构顺应以及补偿等若干方面来阐述译者的叙事风格,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希望为研究译者的叙事风格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何锡梗.从主位推进模式角度管窥文学翻译――以《苔丝》三个中译本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07).

  [2]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托马斯哈代.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乡村野疯狂篇6

  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使用过的军号

  这位日本八路真名叫前田光繁,出生于日本京都的一个小手工业家庭。1937年只身赴中国沈阳,进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这个“会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先锋队,它控制了大半个中国东北的经济命脉,也是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服务的特殊机关。

  1938年春天,日军侵占华北,控制了平汉铁路,前田光繁被派往河北邢台附近一个叫“双庙”的小车站工作。就在他来到邢台3个月左右时做了八路军的俘虏。那是7月25日清晨,八路军和游击队突然冲进车站,尚在梦中的前田被一支枪管顶住脑门。根据以前听到的宣传,如果被八路抓住那就死定了!可是他等到的不是枪响,却是让他理解不了的优待。

  不久,前田被送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师敌工部长张香山曾留学日本,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便与前田光繁住在一起,给他讲日军对中国百姓的残害,讲自己留学日本时参加的反战运动,讲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讲中共的信念,讲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更是耳濡目染,认识到“八路军是一座学校,由朴实的、俭朴的、意志坚强的人们构成”。而且为了前田在日本免受迫害,为他改名杉本一夫,并被送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部驻地。

  在敌工人员的教育下,杉本一夫(前田)了解了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心从事反战工作。1939年1月2日,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驻地山西潞城中村的军民迎新联欢会上,杉本一夫与另外两名日俘冈田义雄、小林武夫一起,宣布自愿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7日,他又与7名经过改造的日军俘虏一起,在武乡县下合村野政驻地发起成立第一个日本人反战团体――“日本士兵觉醒联盟”,杉本一夫任书记长。

  从此,他组织日本反战士兵展开工作,用这把军号指挥着日本人反战成员,进行战地宣传、喊话等。1940年,日军开始对华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10月下旬,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关家垴战役打响,战斗非常激烈,杉本一夫领的任务是向日军喊话宣传,让他们不要负隅顽抗。平汉纵队的一位参谋领着杉本一夫,用隐蔽动作穿过小树林赶往前线。半夜,一小队战士掩护着他悄悄接近了敌军阵地,用铁皮做成的喊话筒,在静静的黑夜中用日语高声喊道:“日本兵士们,现在八路军停止了射击,你们不要开枪了,听听我们的喊话吧。我是日本人,过去曾是你们的战友,现在是八路军中反战觉醒联盟的一员,我们的目的是让战争早日结束,尽力挽救战友们的生命!现在你们已经被八路军紧紧包围,快下决心、放下武器投降,突围是没有希望的,八路军绝对不杀俘虏,保证你们的安全,想想吧,你们在家的父母、爱妻、子女决不想看到你们的骨灰……”喊话时,枪声的确停止了,杉本一夫甚至能听到对面传来熟悉的乡音:“听声音好像是日本人。”“不,是朝鲜人吧。”“巴格牙鲁,闭嘴!这是阴谋!射击、开枪!”关家垴一战几乎全歼日军。喊话使部分日军产生了厌战情绪,对这场战斗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后他辞别山西,到延安工作,领导组织了“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杉本一夫当选为联合会会长,同时担任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教师和政治工作人员。抗战胜利后,他又千里跋涉赶赴东北,帮助工作人员做约200万日军及日本侨民的遣返工作。之后,杉本一夫又帮助东北民主联军,说服原日本航空教练队的教员、技师、飞行员,加入新成立的东北航空学校,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1958年,杉本一夫回到了阔别21年的日本。

  杉本一夫回到日本后,恢复前田光繁本名,虽然中日战争已经结束十几年,但他仍然被日本军国主义当局认为是最危险的赤化分子之一,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打零工维持生计,直到80岁高龄,还在做烧锅炉的工作,收入甚微。但是,他还是经常参加中日友好活动,到处讲他的奇特经历,讲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讲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在报刊上写了大量文章。1984年他和另一位反战同盟老战士香川孝志合出了一本书《八路军的日本兵》。

  2005年8月应中国政府邀请,前田光繁来北京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到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出席了山西省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走访了曾经生活过的王家峪、下合、枣林村,为村小学捐款以表心意。特别是他把保存了60多年的军号,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英国记者何克使用过的外文打字机

  乔治?何克(George Hogg),1915年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幼年受信仰和平主义的姑姑的影响,同情穷苦人。少年时随姐姐到瑞士求学,一年后回到家乡圣?乔治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深造。1937年何克从牛津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陪姑母穆里尔?莱斯特进行环球旅行。

  他们首先到了美国,横穿了美国大陆,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看到了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然后到了日本。当时在法西斯统治下的日本实行军国主义政策,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然而它却标榜是为帮助中国建立“王道乐土”。他发现平民百姓对政府的宣传深信不疑,认为日本军队是在帮助中国,这就是他最初对中日战争的认识。可是,当1938年初他来到中国上海,看到刚刚沦陷的上海到处是悲惨的景象:被战火焚毁的村庄,无辜被害的居民,在饥饿伤痛中挣扎的士兵,无家可归蜷缩在水泥路面上的临产妇女……这哪是什么“乐土”?

  按计划,何克在上海逗留两天时间要前往印度,她姑母与甘地有过一番友好的交往,准备再次会见甘地。然而看到如此情景,他毅然放弃与姑母经印度回英国的打算,决定留下来,“实地了解中国人民和他们面临的问题,将战争实情告诉全世界”。他挥别姑姑说:“我不能丢下这些人们。”此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英国。

  为了消除语言上的障碍,何克开始学习汉语。并当了一名临时通讯员,开始为英国老牌报纸《曼彻斯特卫报》撰写有关中国的稿件,后来又成为美国合众国际社的特约记者,对中国进行实地采访,同时致力于帮助战火中的中国人民,撰写了大量文章,深刻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并进行了激烈的控诉和鞭挞。在武汉,他认识了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人。1938年6月,在史沫特莱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他从汉口到达延安。一周后离开延安,经武汉到上海、北平等地活动。在此期间,他还陆续向国外发表了许多抗日见闻以支持中国抗日战争。

  1939年春夏,何克在北平为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中国工业生产合作社”筹措经费活动后,想采访活跃在北方山区的共产党、八路军,便独自一人从北平步行上路。然而,他在出发的头一个夜晚就染上了副伤寒,病倒在离北平不远的一家乡村小旅店里。幸运的是,旅店里又住进新西兰女护士凯瑟琳?霍尔,当时她正携带着一批从北平购置的药品,准备运往晋察冀边区。在凯瑟琳的救护下,何克不仅治好了病,还被送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更幸运的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得知他的到来,便邀请他访问了军区司令部,并与他进行了长谈,为他介绍了八路军如何克服困难与日军进行坚决的战斗。随后,他在聂荣臻司令员的安排下走访前线,了解抗日游击战场,目睹了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的战斗。通过数日的采访,他深深地喜爱上了这支队伍,他感到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抗日队伍。

  为了对八路军有更多的了解,他向聂司令员提出想到八路军总部采访的恳求。聂荣臻与总部取得联系,得到总部的许可,聂荣臻特地为他配备了四名警卫和一位翻译陪同,前往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武乡县。于是,他跨过正太铁路,在一二九师部队的护送下,来到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采访,朱德总司令得知这位来自英国的和平使者专程来采访,在百忙之中特地抽出时间来,多次与他进行交谈,朱总司令的平易近人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时的何克,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汉语,因而能够对根据地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有比较真切的了解。这期间,八路军总部正在土河村召开武乡士绅座谈会,他还采访了前来参加座谈会的

上一篇:魔女特派宫下来妃著 更新时间 2023-07-17 12:07:51
下一篇:搬家吧!WIN10系统无损迁移到SSD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