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范文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20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篇1

  20年后的家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科技在不断的进步,转眼间,就来到了20年后,我带着几位外国友人,来到了我的家乡。

  我开着一辆法拉利在路上飞逝着!我开的汽车,是不需要汽油的,只需光,所以,不会污染环境了!我看着街上的卫生越来越好了,在高楼,小区,河边都种有一颗颗树,空气可新鲜呢!我开着法拉利在一个小区前停了下来。我走下车,走上了一张地毯般的大小白纸上,写下了305层,纸便自己飞了上去!我输了指纹,门便自动打了开来,我穿过客厅,到了浴室,走向浴缸,浴缸便自动放好了水,开了保暖器,我一坐进浴缸,浴缸就开始帮我按摩了,一会就有泡泡了,洗好了澡,我穿好浴袍就走向了客厅,我坐在一张银白色的沙发上,电视便自动开了,我说“湖南卫视。”湖南卫视便马上展现出来,看了一会,我累了,便躺在沙发上。沙发自动变成了一张床和被子,电视也自动关机了。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啊!随着科学的进步早已发明了一种名叫美莎的钙片,只要吃下去,你就能拥有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了,不过,唯一的副作用就是,你如果未满18岁,不坚持每天看书的话,知识就会消失了。

  “叮”“叮”一阵悦耳的铃声把我吵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指导教师:刘静文

  20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篇2

  英超:双雄堕落

  英超19年以来,总共有20名降级球队的球员单季进球达到两位数,这在欧洲四大联赛中是最少的。不过这20名球员中仍然有不少有趣的故事,而类似于“白头翁”拉瓦内利、大儒尼尼奥和达伦?本特等人,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批球员中效率最恐怖的是水晶宫的安德鲁?约翰逊,他在2004-2005赛季打入惊人的21球,仅次于该赛季金靴亨利。虽然这21球中有8个是点球,但其中却有7个是他自己创造的。这个赛季约翰逊尽管奉献了犹如“美国总统”般的表现,但最终水晶宫还是以联赛倒数第三降级。光头前锋希望像2003-2004赛季一样再度帮助球队升入英超,所以在球队允诺加薪的情况下,他与俱乐部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但是次赛季打入15个英冠入球的他并没有帮助球队在升级附加赛中过关,此时埃弗顿又抛来了俱乐部史上最高的4万英镑周薪和860万英镑转会费,这让约翰逊本人和水晶宫主席西蒙?乔丹都无法拒绝,转会顺理成章,可惜从此以后,不论在埃弗顿还是在如今的富勒姆,约翰逊都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如果说约翰逊是最可悲的英超降级射手,那1996-1997赛季的米德尔斯堡无疑是最可悲的降级球队。那个赛季该队在联赛杯和足总杯中都打入决赛,可惜均功亏一篑。而在联赛中,即便拥有打入16球的拉瓦内利和12球的大儒尼尼奥,球队仍然无可救药地降入英冠。其实米堡的积分本可保级,但因为没有与布莱克本及时比赛而被英足总罚了三分。正是因为这三分,不仅导致球队痛离英超,而且还使球员作鸟兽散:拉瓦内利650万英镑出走马赛;大儒尼尼奥为了参加1998年世界杯,以1200万英镑转会马德里竞技。

  其实之后的故事更有意思,拉瓦内利从此成为地地道道的“衰神”,2000-2001赛季他加盟德比,虽然单赛季打入九球,但也无法阻止球队降级;次赛季他又“害得”俱乐部险些在英冠降级,所以合同一到期就被请出英格兰。不想之后在苏超邓迪联仅仅踢了六场比赛,“白头翁”就回到了意大利,可怜的佩鲁贾成为他职业生涯最后一站,结果并不难猜测,拉瓦内利打入六球,佩鲁贾以倒数第四降入乙级。大儒尼尼奥则对米堡不离不弃,三进三出效力球队长达五个赛季,2007年他被球迷评为俱乐部史上最佳球员。

  米堡之后,最令人唏嘘的降级球队是利兹联,2000-2001赛季这支青年军打入冠军联赛四强令整个欧洲为之一震,谁料在2003-2004赛季人们就见证了“白玫瑰”的凋谢。维杜卡在这个赛季打入11球,成为队内最佳射手。澳大利亚人在利兹联的最后一场比赛颇具悲情色彩,倒数第二轮客场对阵博尔顿之前,他在九场比赛内打入六球,状态大红。不过在锐步球场,维杜卡在第27分钟打破僵局,却在第33分钟染红下场,球队由此被对手连灌四球,直接导致俱乐部降级。那个赛季后由于利兹联的财政危机,包括马特奥、米尔纳、艾伦?史密斯和保罗?罗宾逊在内的多名球员都遭抛售,维杜卡也不例外,他以600万英镑的价格加盟米德尔斯堡。

  英超像米堡和利兹联这样突然堕落的俱乐部并不多,大多数降级球队实力平平,能够在这些球队打出名堂的前锋要么英雄迟暮,要么初露锋芒。第一种情况可以参见凯文?菲利普斯,这位1999-2000赛季的欧洲金靴奖得主在桑德兰度过了他最辉煌的岁月,年过30岁的他回到儿时效力过的南安普敦,两个赛季分别打入12球和10球,见证了球队在2004-2005赛季在英超垫底,赛季后菲利普斯并没有坚守,随后他辗转阿斯顿维拉、西布罗米奇和伯明翰,并在本赛季伯明翰降级后成为自由身,很可能就此宣布退役。第二种情况可以参见克劳奇和达伦?本特。克劳奇和凯文?菲利普斯在2004-2005赛季甚至还是锋线搭档,那个赛季“高佬”打入12球,所以待球队一降级,这位24岁的前锋便迅速被贝尼特斯招入麾下,自此成为豪门球星。2006-2007赛季,中国球员郑智随查尔顿降入英冠,但当赛季打入13球的队友达伦?本特却投入准豪门托特纳姆热刺的怀抱,为此白鹿巷还掏出了创俱乐部纪录的1650万英镑转会费。

  西甲:大牌云集

  崇尚组织进攻的西甲赛场,是各类妖人前锋的集散之地,过往的20年间竟然有高达42位降级球队的前锋进球上双。本赛季随埃库莱斯降级的特雷泽盖应该是人们最熟悉的名字,他在联赛中打入12球,可“大力神”还是回到了西乙赛场,已经33岁的法国人何去何从,令人翘首以盼。

  乌戈?桑切斯是这42名球员中最大牌的射手,他在皇马期间曾以38个联赛进球追平萨拉保持的西甲单赛季个人进球纪录。在伯纳乌功成名就后他回到了墨西哥美洲队,一个赛季之后,35岁的桑切斯再度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加盟弱旅巴列卡诺。1993-1994赛季,墨西哥人在这支马德里小球队出场29次竟然打入16球,表现令所有人吃惊,但可惜球队在降级附加赛中败北,无奈降入乙级,而桑切斯也回到墨西哥。

  如果你以为他就此叶落归根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名超级射手随后还去奥地利和美国踢了两年,直到39岁时才在墨西哥宣告自己长达21年的足球生涯结束。1999年,他在20世纪最佳球员的评选(IFFHS主办)中排名第26位,这足以显现出他的实力。

  有实力的可不仅仅是桑切斯一人,米洛舍维奇、阿方索、马凯和哈塞尔巴因克等人也都是享誉欧洲的名将。米洛舍维奇曾是2000年欧洲杯最佳射手,但他游遍英西意却没有得到任何一家豪门的垂青,2000年欧洲杯后他以1600万英镑从萨拉戈萨来到意甲帕尔马,但是第二个赛季10场比赛进1球的糟糕表现,导致他只能回到西班牙继续租借生涯,2003-2004赛季租借在塞尔塔的米洛舍维奇打入14球,球队降级后,这名30岁的高中锋永久转会至奥萨苏纳,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并随后在喀山红宝石队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阿方索也在2000年欧洲杯上有高光表现,那届欧洲杯之前,虽然他单赛季打入10球,但他所效力的皇家贝蒂斯依然不幸降级。这本掀不起太多波澜,关键是在欧洲杯之后,这名曾经在伯纳乌效力长达五年的皇马青训球员,竟然以1200万美元转投死敌巴塞罗那,与“叛徒”菲戈一同成为那年夏天西班牙足坛的风云人物。可惜阿方索仅在诺坎普呆了一个半赛季便失望地离开,从此一蹶不振。

  相比之下,马凯显得非常幸运,1998-1999赛季,荷兰前锋身披特内里费战袍打入14粒联赛进球,俱乐部依旧以联赛倒数第二降级,这反而成就了马凯,拉科鲁尼亚便用860万欧元将其招致麾下,24岁的马凯从此步入了职业发展快车道。在拉科的第一个赛季,马凯便打入22球,帮助球队夺取了俱乐部历史上唯一的联赛冠军,而他本人也在2003年夺得欧洲金靴奖,凭此换来了拜仁的一张邀请函。

  在马凯帮助拉科鲁尼亚夺冠的那个赛季,其实他的同胞哈塞尔巴因克表现得不比他差,后者单季打入24球,仅次于射手榜首位的萨尔瓦。但可惜的是,1995-1996赛季的西甲冠军马德里竞技竟然在2000年降级,哈塞尔巴因克由此以创切尔西俱乐部历史纪录的1500万英镑转会费回到英超,并在2000-2001赛季成为英超最佳射手。这不得不让人想起那段往事:1999年夏季当他顶着1200万英镑从利兹联来到卡尔德龙球场时,他的头衔是1998-1999赛季英超最佳射手……

  1999-2000赛季的马竞拥有索拉里、贝莱隆和基科等名将组成的豪华阵容,不幸坠入乙级的确令人叹惋。其实在西甲历史上我们也很容易找到类似的球队,譬如2007-2008赛季的萨拉戈萨,该对拥有奥利维拉和迭戈?米利托的超级锋线,两人合力打入33球,占球队总进球数的66%,但这支球队依然遗憾地以倒数第三降级。两人之后的经历却可谓天壤之别:赛季结束后萨拉戈萨以1000万欧元从AC米兰手中永久买断打入18球的奥利维拉,次赛季虽然巴西人帮助萨拉戈萨升级成功,但状态却是每况愈下,2009年甚至还不得不前往中东淘金以养晚年。大他一岁的迭戈?米利托则在2008年夏季转会窗关闭前最后时刻以1200万欧元回到意甲热那亚,而后又凭借出色的表现引起莫里尼奥的注意,于2009年以2500万欧元加盟国际米兰,这才有了他之后在冠军联赛决赛梅开二度的壮举。

  1995-1996赛季的阿尔瓦塞特也颇令人惋惜,那个赛季该队拥有比利卡(13球)、萨拉查(11球)和卢纳(10球)三名进球上双的球员,但球队仍然在降级附加赛中输给巴列卡诺。

  意甲:诸多传奇

  巴蒂斯图塔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在1992-1993赛季打入15球,但无力阻止佛罗伦萨以净胜球的劣势直接降级。赛季之后,巴蒂没有像小劳德鲁普一样离开佛罗伦萨,而是与巴亚诺、奥兰多、埃芬博格等人一起,和球队同舟共济,为俱乐部在1994-1995赛季重返甲级立下汗马功劳。13年之后,类似的情节在都灵再度重演,尤文图斯虽然夺取了2005-2006赛季的意甲冠军,但“电话门”使得他们在次赛季不得不征战意乙。伊布走了,赞布罗塔走了,卡纳瓦罗、埃莫森、穆图、图拉姆和维埃拉等人也都走了,但那个赛季打入23球的特雷泽盖和攻进12球的皮耶罗并没有离开。次赛季的意乙联赛两人联手贡献36球,帮助球队提前三轮升级――这还是他们被罚九分的前提下做到的。

  如佛罗伦萨和尤文这般实力敦厚的球队可能留得下支柱球员,但像巴里这样的中小球会则很难留住大牌。1991年,巴里以550万英镑的高价将英格兰中场普拉特招入麾下,后者在1991-1992赛季打入11球也算争气,但球队却以联赛第15位降级,英格兰人随即以650万英镑跳槽到尤文图斯。1995-1996赛季,类似的悲剧再度在巴里上演,1992年加盟球队的普罗蒂在联赛中打入24球,意外成为当赛季意甲最佳射手,赛季结束后他便离开球队加盟拉齐奥。普罗蒂如此离去的背后的确有不少谩骂的声音,但2004年他却在躬耕五年后带领里窝那从意丙升入意甲,并在2004-2005赛季意甲打入六球、帮助球队取得联赛第9名后宣布退役,如此潇洒地离去,也让里窝那人永远记住了他――普罗蒂的10号战袍被宣布退役。1995-1996赛季的尼古拉?阿莫鲁索,在帕多瓦打入14球后加盟尤文图斯,但由于竞争不过皮耶罗和因扎吉等人,只能频频被租借,结果在2000-2001赛季,他被打发到那不勒斯,出场30次打入10球,球队仍没逃过降级的命运。这样连续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的伤痛,胡布内尔和贝卢奇必定也深知其苦――虽然转会去了其他球队,也依然避免不了球队降级。

  在这一方面,卡拉乔洛是个很特别的悲剧。他在2004-2005赛季为布雷西亚打入11球,眼见球队降级便远走他乡。在巴勒莫和桑普多利亚混了不成功的三个赛季之后,这名高中锋又回到了当时处于意乙的布雷西亚。他在三年内出场99场打入惊人的51球,帮助球队2010年升入意甲,并在之后的意甲赛场打入12球。可惜的是,球队再度降级,卡拉乔洛也再度成为转会市场上的红人,不知这一次,他会如何抉择。

  德甲:回到原点

  德甲同样也有“临阵逃兵”,1991-1992赛季,刚在杜塞尔多夫踢了九场比赛的安德森在赛季开打后回到老东家法兰克福,回家后的挪威人状态大好,这个赛季他总共打入10球,与之同时杜塞尔多夫却以最后一名降级。与安德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丹,2007年1月,保级形势严峻的美因茨以280万欧元从不来梅紧急买入这名旧将,埃及人不负众望,在后半赛季15场比赛中打入13球,不过美因茨还是积重难返,最终以联赛倒数第三降级,齐丹随后也被汉堡以580万欧元买下。虽然他在汉堡和之后的多特蒙德过得并不如意,但毕竟在本赛季的西格纳-伊杜纳公园球场,他终于还是尝到了联赛冠军的滋味。

  在德甲赛场,也不乏如巴蒂斯图塔那般的忠臣,就如波鸿名宿魏格曼,他在1992-1993赛季打入13球,球队降入德乙之后魏格曼选择继续坚守,并在德乙中打入22球,帮助球队顺利升级;只是当1994-1995赛季波鸿再度降级时,赛季打入11球的德国人最终选择加盟凯凯泽斯劳滕,令人捧腹的是,凯泽也在他加盟后的第二个赛季降级。这一次,魏格曼并没有走,而是在德乙中打入七球,帮助球队升级成功。非常遗憾的是,时年33岁的他在俱乐部升级后前往瑞士淘金,错过了“凯泽斯劳滕神话”的亲历机会。

  波多尔斯基在科隆的履历,与魏格曼在波鸿如出一辙。2003-2004赛季,19岁的“波尔蒂王子”在德甲横空出世,单赛季打入10球,但科隆不幸在联赛垫底;次赛季他在德乙斩获24球,获得最佳射手的同时帮助家乡球队重返德甲;2005-2006赛季波多尔斯基有12球入账,在科隆再度降级的情况下,他以1000万欧元加盟豪门拜仁慕尼黑。然而当科隆时隔两年后再度升级并证明了球队有征战德甲的实力时,波多尔斯基又回到了家乡,转会费依然是1000万欧元。

  与波多尔斯基一样,维赫尼亚雷克也诠释了201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主题的真谛。2002-2003赛季,他打入12球,比勒费尔德降级,波兰人由此转会至柏林赫塔;柏林的两个赛季他只有四个联赛进球入账,这迫使他再度回到了比勒费尔德;在老东家维赫尼亚雷克找回了射手的感觉,每个赛季的进球都达到两位数,2008-2009赛季更是进账13球,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在于――比勒费尔德又降级了。所以,他又去了柏林赫塔,又在首度迷失了自我,19次联赛出场颗粒无收,一个赛季后便回到老东家波兹南。

  20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篇3

  2000万微博粉丝,2400万小说读者,连续7年在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列前5席,旗下百人规模的公司每年创造价值近亿元;

  再看对他的评论:

  小巧的外形,剽窃、肄业的硬伤,满纸“铜臭气”的文字,以及肤浅、媚俗、虚荣、泡沫

  说的是同一个人吗?是的,他是郭敬明。

  这位独树一帜的80后青年偶像,从20岁到30岁,个人影响力始终伴随着质疑、争议在急速增长。

  而今年,作为赠送给自己30岁的礼物,他把代表作《小时代》拍成了电影。一时间,一场铺天盖地的狂风暴雨再度袭卷而来,《人民日报》甚至两次发文措词严厉阐明立场。

  2013年的这场暴风雨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一些。从文坛、商界跋山涉水走来的郭敬明早已处乱不惊,但在心底还是会发出一个强烈的声音:不了解我经历的人,请先别这么说!

  一脚迈入喧嚣,又一脚跌进泥沼

  “这是多少人心里的梦,也是多少人心里的痛。它仿佛是一个庞大的终极梦幻,也同样是无边的灰烬旷野。”十年后,郭敬明如此评价上海,这座成就了他的城市,竟透出一抹悲凉。

  他清晰记得十年前,当带着年少轻狂,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来到小说中“中国版图上最耀眼的城市”,却在猛然间,被大都市的华丽刺痛。

  在家乡四川自贡,郭敬明的母亲在银行工作,父亲任职国有企业,这个三口之家也算小康水平。可到了上海大学,贫富差异显而易见:“同学都比我有钱,他们聊的话题我从没听过,玩的掌上电脑游戏机,在我家那里根本不会有那时候我每个月只有600块的生活费,连在食堂每顿吃上自己喜爱的蒸蛋都不够。”

  还有一通电话,郭敬明不止一次地谈起。他学习影视编导专业,一入校就被要求买一台照相机、一台DV和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他犹豫了一个星期,才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在电话那头,妈妈沉默了许久,然后反复确认:“明明,这些都是老师要求的,对吗?都是学习需要的,对吗?”在电话这头,郭敬明低声回应:“对的,对的”足足一个月后,收到家里寄来的钱,郭敬明哭了,他不敢想父母是如何东拼西凑弄来了钱。

  在高中时期,郭敬明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大学里,对大上海的排异反应让他终日旷课、打动漫,以写作排解迷茫。

  幸而,他抓住了当时自己身上唯一看得到的才华,抓住了机遇。200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希望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东风,从获奖者中发掘人才进一步开拓青春文学市场。作为两届一等奖得主,郭敬明当然位列其中。事实上,郭敬明也是约稿名单中唯一正式回复出版社的作者。

  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春风文艺为郭的第一本小说《幻城》首印10万册,最终却赢回超百万销量;第二本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更是让“郭敬明”这个名字红透文坛半边天春风文艺随即买断了郭在大学期间所有作品的首发权,版税的水涨船高加之各类相关图书的一版再版,一名尚不满20岁的大学生,坊间传言身价竟达到400万!

  那时,郭敬明最大的爱好就是在结版税的当天,去银行查询卡里又有多少进账。但就在他一脚刚刚迈入喧嚣,自我感觉仿佛“真正融入了上海的生活”,却又出乎意料地一脚跌进泥沼:作家庄羽状告他抄袭自己的小说《圈里圈外》。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审判长达3年。其间,郭敬明决定暂时放弃学业,专职写作。但他等来的却是将为他的创作生涯永远留下致命伤的一纸败诉判决:剽窃事实认定,不仅要赔钱,还要道歉。

  郭敬明在博客上表态:“我会执行法院判决的赔偿并停止销售,那是出于我对法律的尊重。但我不会道歉!”

  颇具戏剧性的是,粉丝们依然狂热地对郭力挺:“四爷(郭曾用笔名“第四维”,“四爷”是粉丝对他的昵称)就算抄了,也抄得比原作不知好多少!”

  郭敬明却选择不再回应:“我会继续写,写30年,写50年,你自己有眼睛,会看得到。”

  告别,以友情推进的乌托邦

  很少有人知道,少年时代的郭敬明除了怀揣文学梦,还曾做过广告梦。当年要不是考场发挥失利,17岁的他应该出现在厦门大学的广告系。“那是我的第一志愿。因为我很善于营销、策划、宣传。你看我一路走来不都是自己做的吗?”

  郭敬明太了解自己的天赋了,几位接触过的出版商都对他的商业头脑赞叹不已。就在官司败诉的2006年,他找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洽谈合作。长江文艺的副总黎波没想到一个23岁的年轻人会对市场规律把握得那么清晰。“我和很多80后的作家都接触过。很多人只想着我能赚多少,你要给我什么,但他却一直在说,我能帮你赚多少,能为你做什么。”

  在这次与长江文艺的“一拍即合”之后,一个专属于郭敬明的文学帝国开始构建。他成立了“柯艾文化”公司,包揽了长江文艺“青春文学”的出版与策划,而他的杂志平台《最小说》,网罗了新一代的众青春。

  落落是郭敬明最早签下的作者,在认识郭敬明之前,她在一家动漫杂志做编辑,虽然也写漫评,但从未想过写小说。而在郭的推动下,现如今她已经是出了9本书的“校园女王”。郭跟周围的人说,落落身上有少女情怀,有别于市场上流行的其他女作者。生活中的落落很宅,不爱出门,一度连郭的电话也不接。可偶尔当她在创作中碰到瓶颈,老板会在凌晨两点开完会后突然造访,陪她聊到6点再回公司继续工作。

  公司的另一位人气作家笛安,是郭敬明口中“唯一真正能代表80后的作家”。三年前,当笛安拿下了一个主流文学奖项,坐在台下的郭敬明激动地鼓掌,甚至流下眼泪。笛安评价,郭敬明身上最大的弱点,是害怕孤独。有一次散会,郭提议吃火锅为她庆生。“实际上离我的生日还有一个月,后来我才明白,他是讨厌开完会各走各的——他在工作伙伴身上寻求亲人一般的情感和包容”。

  最初的“柯艾文化”就是一个以友情推进的“乌托邦”:同吃同住,早上起来大家聚在客厅,一边吃饭,一边开选题会。然而,太紧密的情感关系往往会与规则、标准相抵触。“他有时会很贴心地跟我聊天,像朋友;有时又会用上级的语气要求我。我转变不过来。”当年一同创业的Hansey曾因此离开过郭。离开的那天,有人看见老板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背都在颤抖。

  2007年,郭敬明团队骨干成员的集体“出走”一度沸沸扬扬。然而当事件渐渐冷却,他们又一个接一个回到了郭的身边。郭敬明接纳了,他解释自己已经“被社会训练得越来越冷静”。

  从此,大家都感受到了他的变化。他开始学习如何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崭新的“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他是具有绝对权威的“郭总”,做工作总结时甚至可能把人批斥得体无完肤。

  “一个作家成为他自己是非常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可是公司是要遵循规则的。在我的价值观里面,我更倾向于‘公司’这种可复制的东西”,郭敬明从骨子里认为经营公司才是一项更为坚固可靠的事业。

  电影《小时代》,大时代的折射?

  圣诞前夕的上海,气温不足5℃。外滩江边,寒风凛冽,电影《小时代》的工作人员专注地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其中的那位导演,捧着暖暖包,戴着鸭舌帽,裹着羽绒服,但看起来还是最为瘦小。他从椅子上缓缓起身,踱步走到演员面前讲戏,然后再带着痛苦的表情,回到监视器前盯着屏幕——身体始终僵直着。

  让人诧异:郭敬明!你怎么了?已然憔悴不堪的他竟自我调侃:“几天前听到医生“腰椎撕脱性骨折”的诊断,我还摆出一副怎么可能的表情:医生,你讲真的,别闹!”

  记忆中的郭敬明应是身居复古豪宅,出门豪车接送,精于美容保养,力求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完美光鲜。可在拍摄现场,他会与大家一起吃盒饭;会连续一周以上每天超20小时的不眠不休、昼夜达旦;就是感冒了,发烧了,也必须坚守,哪怕是披着毛毯含着温度计喊“咔”

  79天,套拍上下两部电影,共312场戏,11位主演——对于一位成熟的导演而言,这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作为一名新导演,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去争取做到自己想做的东西”,可郭敬明说:“我不介意做一个新人,真的。”

  当然,郭导敢于如此应战,首先来源于他对电影市场的精准定位。小说《小时代》的阅读量为2400万,目标受众为15~25岁的青少年,他们是在互联网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群人,这与如今影院平均观影年龄是22岁的受众正好契合。加之包括郭敬明、演员杨幂在内的主创团体在粉丝总数高达1亿的微博圈里积极推广病毒式营销,掀起票房大爆发实乃情理之中。

  然而,对于公映后的结果,郭敬明并非满盘皆中。虽然《小时代》第一部吸金4.2亿,第二部保守估计3亿无压力,当属今年暑期档的票房赢家,但在专业影评人和媒体人那里,它被推上2013年度争议最多国产片的“宝座”,戏里戏外都被口诛笔伐。

  故事发生在摩登城市上海,场景在浦西第一高楼、“1933老场坊”等高端地标性建筑之间不断切换,偶像气质的男男女女被各种顶级时装、名牌包、豪车所包裹着。

  以周黎明和钱德勒为代表的影评人认为:《小时代》是一部得意洋洋、毫不掩饰自己欲望的作品。虽然讲述的是四名大学女生的青春故事,但是当中不遗余力地堆砌的是对于财富和美色的“病态”想象。这四位女学生虽然出身殊异,却同时倾慕“高富帅”,他们表达友谊的方式就是赠送名牌,“女王”顾里的经典台词是“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沙”。而其他几乎所有男性角色都有裸露上身的戏码,那位外貌极其精致、性格却极端冷酷怪戾的时尚杂志主编竟住在“连棵树都不能随便移动”的市中心的一座玻璃房子里,日常喝水所用的一个玻璃杯价值3800元

  有人说,《小时代》像是化学试纸,会红蓝立见地显示出观众的年龄、文化以及偏好。在网络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小时代》论战中,90后、00后炮轰“你们都OUT了”,70后、80后反击“一群脑残”。实际上,大众对于电影的评论早已泛化为对于代际价值观的论争:新一代的年轻人在精神成长的过程中,即将面对更大强度的物质冲击。那么在长大理想的同时,是否也长大了物欲、自我和世俗?

  让历经风雨成为前进的动力

  不能不说,郭敬明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成功”学样板:

  没有身高,没有背景——他,完全靠自己;好学、勤奋、勇敢、励志,或许这才是对“中国梦”的诠释;而尊重自我的欲望,热衷物质与享受,恰恰代表了不“装”的新一代。物质、友情、创业、梦想,他的成功“进化论”命中了大时代里年轻人的一个又一个痛点。郭敬明说:这就是无数少男少女能从他的小说中找到共鸣的原因——他明白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正在困惑什么,也明白他们在渴求什么、追逐什么。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他逐渐掌握市场和商业在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必须指出,作品《小时代》中确实存在着亟待郭敬明以及年轻一代去反思的价值困惑。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如果每个人只生存在自我的小天地和小时代中,从而忽略了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甚至与大时代的价值诉求背道而驰,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将会怎样?

  20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篇4

  写作思路

  性格决定命运

  奋斗改变命运

  要勇于向不幸的命运作斗争

  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知识改变命运

  决定命运的是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不要把命运神秘化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写作名言

  面对命运,忍似乎是惟一法门。但是有不同的忍。有英雄之忍,也有奴隶之忍。——周国平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它忽略了第三种情况:和命运结伴同行。——周国平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败之酒,而是机会之杯。——尼克松

  人的命运就操在人的手里。——萨特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茅盾

  我们自身就是我们命运的原因。——徐志摩

  命运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富兰克林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了。——雨果

  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契诃夫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

  命运本身是一个善良的女神,不过她不愿小人永远得志。——莎士比亚

  命运对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意变转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幸与不幸的惟一主宰。——蒙田

  命运将苦难编织在生命的丝线上,甚至,人从降生起就无法与苦难分开。——荷马

  惟一的命运是不要想得太复杂,生存是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

  命运对生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对知道如何去死的人却无能为力。——塞涅卡

  命运有点女人的气质,你越向她求爱,她越远离你。——查理五世

  征服命运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机会恩赐的人。——马?阿诺德

  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

  ——佚名

  写作储备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向不幸的命运挑战)

  贝多芬是众所周知的世界着名作曲家。1796年,贝多芬才26岁,就创作了最初的三首奏鸣曲。可是痛苦向他叩门了,由于治疗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转为慢性中耳炎,听觉越来越衰退。

  1820年,他的两耳完全失聪,这对听觉要求比别人更完善的作曲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啊!

  贝多芬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他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他一生给人类留下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等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画家谢坤山

  (不向命运屈服)

  “你是怎么移动和点选滑鼠的?”“你如何按手机按键?”我看着一大群建安国小的学生问了画家谢坤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谢坤山很受周围人的注目,他喜欢讲笑话、发出逗趣的怪声。画家谢坤山以嘴代手执画笔,酷画技巧极为精湛。16岁时,他遭遇一场重大的电击意外,双手和右腿下半部遭到截肢,并造成右眼失明。然而谢坤山并没有沉溺于这些令人绝望的损伤中太久。他在自传中如此写道:“虽然我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但至少我有个开始的决心。”他决定踏上艺术之路,迈出艰难的第一步,这一步却足以改变他的一生。

  “刚开始,我试着用嘴巴咬住笔,但我没办法操控它,”他回忆着:“经过不断的练习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我可以想像他当时眼中含有的自信,那时的他写下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为将来写下了无限希望。学画更是比写字难上千百倍。刚开始,每画下一笔,便在口中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痛苦程度不是他人所能想像的。但是,谢坤山并未因此放弃作画。“相反的,我将画笔咬得更紧了,”谢坤山坚定地说道:“我知道一旦放弃,结束的不仅是我的酷画生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所做的努力,也都白费了。”对于谢坤山而言,他是绝对不会选择放弃的。不论遭遇什么样的阻碍,谢坤山总能看见事情好的一面。他说:“如果选择去面对问题,那么你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机会。我们所拥有的总是比失去的还要多。”

  黄、橘、红、白等各种颜色的鲤鱼悠游在水波荡漾的莲花池中,栩栩如生的莲花似乎随着微风轻摆。谢坤山表示:“若希望别人被我的画感动,首先必须先感动我自己。”这幅大尺寸的画作,谢坤山必须站在板凳上才画得到最上面的地方。然而,所有挑战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激励。谢坤山充满了孩子般的热忱。在我们的访谈当中,他的手机响起。只见他敏捷地将手机推到桌缘,以他截除后的余肢按下按键接听。他戏称自己的余肢为“可爱的小手”。他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啊,我也不要用到超大的按键。”谢坤山用心地激励人心,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演讲者,平均一年发表400场演说!他如此说明着:“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活得这么快乐,一般正常人为什么还会感到不快乐呢?”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不禁扬起嘴角微笑着。谢坤山让我理解了一个道理:实现梦想不一定要靠双手,一颗热情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命运多舛的塞万提斯

  (勇于向不幸的命运作斗争)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以其不朽之作《堂?吉诃德》流传于世。塞万提斯于1547年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源于家境贫寒,他小时候不得不经常跟父亲四处奔走谋生。22岁时,他参加西班牙军队。在一次与土耳其的海战中,身受重伤,左手致残。1575年离开军队,回家途中却不幸遇到摩尔人海盗,他被抢到阿尔及尔作为奴隶出卖,有过难以言尽的痛苦和艰辛。1580年他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为了生计,他在海军中充任军需职务,因涉嫌一起挪用公款,蒙冤入狱。三个月后,无罪释放,却丢掉了一份好差事,一家人的生活无着落,重又徘徊在饥寒困顿中。当时一家七口人挤在一所下等公寓的小房子里,楼上是妓院,楼下是小酒楼。正是在如此嘈杂的恶劣环境下,他在狭窄的过道上放一张极为简单的书桌,从事《堂?吉诃德》的创作,并一举成名。

  宋健的选择

  (知识改变命运)

  1944年初秋的一天。

  一个魁梧的汉子背着行李卷,领着一个矮小的男孩,在胶东贫瘠的土地上走着,走着。“唉!我说你跟俺在家学个木匠,这一辈子不就有靠了,你偏要去上学!”魁梧的汉子边走边嘟囔着:“这学校哪是咱穷人家孩子上的?”“爹,您放心,这是八路军办的学校,不要钱。”

  小男孩个子虽然矮小,看上去却十分精明,很有主见。父子二人边走边谈论着。父亲名叫宋增金,是山东省荣成县宋家村的木匠。这矮小的男孩名叫宋振山。他贫困的家乡几乎户户是白丁。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得有位张绍江老师,在这穷村办起了小学,教几十个幼童读书识字,从此,宋振山被引进了知识的大门。就像走进了神话中的圣殿一样,这贫穷矮小的男孩,从书中看到美妙的世界和光明的前景。从此,他认定了:我要上学!

  兵荒马乱,家境贫寒,读完了初小,这穷家的孩子哪还有继续读书的条件呢!但是,小振山不死心,又想方设法地念完了高小。再想念初中,就难于上青天了。父亲劝儿子别异想天开:“你拉倒吧,跟我学个木匠,一辈子不也有靠吗?”“我要上学!”儿子非常坚定。他四处寻求,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八路军办的“文(登)荣(成)威(海)联合中学”要招生。小振山决定去报考。那年,小振山才12岁。

  要上学,要求知,这个坚定的人生追求,改变了这个贫穷矮小男孩的命运。

  这个贫穷矮小的男孩,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控制论专家、两院院士宋健。

  赵薇一夜成名

  (命运的转变出人意料)

  赵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女学生,一个两岸三地都无人认识的女孩子,因为一部琼瑶原着改编的电视剧,忽然红透半边天,成为千百影迷的偶像。

  她还未毕业,便被派在电视剧《姊姊妹妹闯北京》中扮演女主角小雪的角色,但这部电视剧并没在观众心中留下什么印象。赵薇也仍然半红不紫。后来,她有幸接拍了台湾电视剧《还珠格格》,本来她接拍《还珠格格》时是派她演紫薇的,但演小燕子的演员临时有事无法演出,有人向琼瑶推荐赵薇,琼瑶见赵薇机灵活泼,与她笔下的小燕子十分吻合,于是大胆地录用赵薇,一颗耀眼明星便宣告诞生。

  《还珠格格》在台湾播出后,赵薇一夜成名,影迷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传媒记者络绎不绝,赵薇才不能不相信:她真的成名了!《还珠格格》在北京以及其他地区播出后,赵薇的知名度更是百倍提升。赵薇的命运也从此被改变了。

  一根稻草的命运与丢勒的《祈求的手》

  (命运有时很残酷)

  1999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请来了这样的母女三人。13年前,湖南永顺县肖家坡的肖燕云的父亲去世,家中欠债几千元,她与姐姐的学费成了妈妈最大的负担。于是妈妈拿了一长一短两根稻草让她们抓阄。结果,燕云抓上长的能上学了,学习更好的姐姐却辍学下了地,

  又到县城当临时工,挣钱供妹妹读书。后来,燕云成了她们乡第一个大学生,她利用课余时间打扫楼道,在校内商店站柜台,在食堂打工,到了大二时就再没要过家中一分钱。1998年,她们的故事被拍成公益广告《一根稻草两种命运》。燕云至今仍对姐姐十分内疚,她表示,要帮助姐姐学一门技术,将来让姐姐的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学校。

  这不免使人想起德国15~16世纪的油画家、雕刻家丢勒。丢勒出身贫苦,曾跟父亲学银匠手艺。他与自己的一位兄弟都酷爱作画,但父亲却没钱供他们上艺术学院。于是有一天,两兄弟用掷钱币的办法作了裁决,丢勒赢了,离家赶纽伦堡学习,兄弟艾伯特输了,就下到危险的矿井,挣钱资助丢勒。四年后,丢勒崭露头角,衣锦荣归,他深情地向兄弟敬酒:“现在,艾伯特,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艾伯特却泪流满面,伸出自己的手说:“不,兄弟,这对我已经太迟了……四年的矿工生活,我每根手指头都遭到过骨折,右手的关节炎已使我握不住酒杯来回敬你,更不用说在画布上描绘精致的线条了……”后来,丢勒苦心画下了兄弟那双饱经磨难的手——《祈求的手》。

  周士渊的命运观

  (习惯决定命运)

  清华毕业、留校任教、上吊轻生、吞食硫酸、纵横商海、激情演讲……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昨天走进市民学堂的职业演讲家周士渊。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说,给南京市民上了一课“习惯改变命运,习惯铸就未来”。

  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自己的过去——年轻时由于心理脆弱,一次小小的误会导致他消极、逃避和自责,于是三次上吊、撞墙、吞沙子,见自己还是死不了,干脆拿着一瓶液体就喝下去,事后他才知道喝下的是98%的浓硫酸。虽然经抢救救回了一条命,但周士渊还是被切除了十分之七的胃,气管也被切开,许多内脏器官严重损伤。让周士渊人生发生转机的是一本他在50多岁时读的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书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中东的故事,一个名叫海菲的仆人从主人那里得到了十卷羊皮卷,羊皮卷里记载着主人成功的秘密。他循着其中的方法执着创业,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书中的一句话激发了周士渊探求“秘密”的热情,那就是“第一卷羊皮卷隐藏着一个秘密,能领悟它的人寥寥无几……”为了成为“寥寥无几”的人之一,周士渊潜心研究,终于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习惯。

  “习惯不只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刷牙、洗脸、不随地吐痰之类,爱心、自信心、毅力等观念、原则、态度一旦化作人的习惯,就等于融入了每个细胞中、每根血管里,你就一定会去做,这样一个人的成功当然是价值无穷的了。”周士渊说。

  科学家带你求解“运气”真谛

  (性格决定命运)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将在未来两年时间之内对14000名儿童展开跟踪式研究,以确定人世间是否的确存在运气这样一个事物,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上天提前安排的。

  这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来解释清楚为何有些人总是好运连连,而其他人却总是与运气无缘。这一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简?古尔丁教授表示:“为什么有些孩子总能够在一些挑战面前从容应对,而其他孩子却在相同的挑战面前败下阵来,不是心理就是生理上遭受负面影响?这是我们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古尔丁教授的同事斯蒂夫?诺维基已就上述问题进行了30年的研究,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他指出,不同的性格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是否有运气也与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诺维基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内在论者总是在某一问题出现结果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吸取可借鉴的东西,而外在论者却认为他们无力控制或改变命运的安排。

  他说:“如果外在论者遇到了挫折,他们总是习惯于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而不是就自己遇到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因此,外在论者更容易沦为罪犯,找不到顺心的职业或是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他们却总是将这一切都归因为自己‘运气坏’”。

  通用电气公司的改革

  (改革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这是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大胆改革创新绩效的结果。杰克?韦尔奇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权威,他刚刚接任该公司董事长的时候,公司一片混乱,问题成堆,他决心着手改革整顿。首先他要解决公司机构臃肿、调度不灵这个问题。他大刀阔斧,一下子就裁减了10万名员工,接着,他又对会议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报告、请示及其他烦琐的程序,下放一些权力,这样,办事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杰克?韦尔奇认为:一方面改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他通过提高生产率,裁减人员,使生产成本降下来,这样就能以低价格去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就是“解放”中层管理人员,更多地授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自己命运的目的。

  精美故事

  两位老太太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着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掌中的生命线

  有一个人为了改变自己艰难的处境,奋力工作,努力攒钱,但他的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他很苦恼,就去问一位智者:“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智者回答说有。这人接着又问:“那我的命运在哪里?难道我的命运就是暗淡与贫穷吗?”智者让他伸出左手,指着他手掌中的纹路说:“你看,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是事业线,而这条竖线就是生命线了。”他让这人把手握起来,接着,智者问:“你的生命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手里啊。”智者又问:“命运呢?”那人恍然大悟。

  原来,命运就握在自己的手掌心里,并不在别人的嘴里。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是他们的事,只要自己遵循正确的想法,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如果要下定决心做点事情,别人的观点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幸运的人和努力的人

  一个东方的国王对他的首相说道:“你相信命运吗?”首相道:“我相信的。”国王道:“你能证明吗?”首相道:“我能够的。”于是他在某一夜,在一间小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了一个布袋,袋内装的是熟豆掺杂着金刚钻。他叫了两个人进入这黑漆漆的小室,一个是相信命运的,一个是相信人力的。相信命运的静静地躺在地板上。相信人力的费了许多工夫才取到那只布袋。他在暗中摸索,觉得袋中装的是豆与小石块,于是便吃了豆而把金刚钻抛给了躺在地板上的人,说道:“这里是小石块,用以酬报你的懒惰的。”相信命运的人无言地接受了,把它们一粒一粒地放进衣袋里。

  第二天早晨,国王与首相到了小室,叫他们各取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相信人力的人已把熟豆吃了,取不出什么来,而相信命运的人却带了许多金刚钻回家。首相对国王说:“命运这东西是有的,但是豆中杂有金刚钻的事却是万难遇到的。所以我要说,希望没有人依靠命运而生活着。”

  一张纸片的命运

  我们是在上大二的时候才开哲学课的,教我们的教授来自复旦大学哲学系。有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了地上,请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那位同学一时愣住了,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当着大家的面在那纸上踩了几脚,纸上印上了教授沾满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教授又请这位同学回答这张纸片有几种命运。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那个同学垂头丧气地说。教授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那位同学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纯粹变成一张废纸了。”

  教授不动声色地捡起被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就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充满了刚毅、坚定和充满张力,让人充满遐想。最后,教授举起画问那位同学:“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

  那位同学的脸色明朗起来,干脆利落地回答:“你给一张废纸赋予希望,使它有了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教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快,他又掏出打火机,点燃了那张画,一眨眼的工夫,这张纸就变成了灰烬。

  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起初并不显眼的一张纸片,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再使纸片遭受更多的厄运,它的价值就会更小。如果我们放弃希望使它彻底毁灭,很显然,它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美感和价值了,但我们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片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片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啊。”

  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用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我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就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去上海的人第二天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在长年奔波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公司人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了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俩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命运要靠自己去把握

  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了人间,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为两个孩子占卜前程,只见高僧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状元”,然后又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乞丐”。

  二十年后,上帝的使者又来到了人间,看到了先前那两个孩子,结果令他百思不解:当初的“状元”如今成了乞丐,而当初的“乞丐”反而成了状元。

  于是,使者去问上帝。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只决定他命运的三分之一,而其余的则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人生就是这样……

  阴影是条纸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一般的嘴巴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时,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它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它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它。它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它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它问。

  它的伙伴告诉它:“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它发自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它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它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命运

  饱满华美的气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

  一、飘到天空,最后不知去向。

  二、突然爆破,无可挽回。

  三、安静地存在,然后慢慢地萎缩。

  饱满华美的人生,同样也是如此。

  实践应用

  吴刚与西绪福斯

  《淮南子》里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唐代又出现了吴刚在月亮中伐木的描述,“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吴刚在月亮里日复一日地斫桂树,他斫一斧,树上便有了斧痕,他的斧子一离开树干,斧痕又愈合了,所以桂树永远也不可能斫倒。习惯了毛泽东“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美丽诗句,我们很难把吴刚和这样一种无休止的劳作联系在一起,看不到吴刚的痛苦、悲壮和坚韧。

  吴刚是我们的祖先,也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个人。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人。他是人,却想成仙,学仙有过因而受到惩罚。这一惩罚不是针对他个人的,而是针对全人类的。他承受着我们人类共同的命运——宇宙无垠,我们不可能斫断时间的大树。吴刚无法创造五百丈月桂树訇然倒地的辉煌,但他一次次举起了斧子。就如绪福斯推石上山,石头推到山上,又滚落了,又往山上推……

  吴刚伐木与绪福斯推石上山是东西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独自创造的古老神话,其内涵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无法逃避的、悲欣交集的人类命运。我们的命运就是举起斧子,或推石上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人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必将如此走下去。人毕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直至天荒地老。

  对人类而言,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过程。吴刚的意义不是人类是否能最终斫倒月桂树,而是他一次次地举起了斧子,不断地举起斧子。伐木也罢,推石也罢,就是这个周而复始,似乎毫无意义的过程,但人生的全部价值恰在其中。

  无论吴刚,还是绪福斯,他们不像东方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或者夸父,不像西方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普罗米修斯,他们并不是什么英雄,他们只是一个人,是人类自身命运的化身。东西方神话中所创造的这一形象竟然如此惊人地相似!其实这是人类命运的相似性,东方、西方并无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在阅读西方文学名着时也同样会为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或激动、或亢奋、或悲伤、或沉默,因为人性本来是相通的,人类的命运也是一致的。

  心态决定命运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个以乞讨为生的人,整天挎着个破竹篮子四处乞讨,看尽了脸色受够了白眼,日子过得好不凄惶。适逢国民党政府发行航天,一块银元一张,头彩奖金是五百块银元。这个乞丐想一旦中了头彩从此不就发了吗?于是他把乞讨来的铜板一枚枚积攒起来,积攒了很久才换成一块银元,然后买了一张。衣衫褴褛的他浑身上下没有一个不漏的口袋,就把那张放在破竹篮的篮底。

  一个月后开奖了,中头彩的正是这个乞丐!他欣喜若狂,自己以后就是个有钱人了,再也不用去讨饭讨铜板了!在前往银行兑奖的途中路过外白渡桥时,他望着桥下浩浩荡荡的苏州河,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昂起了头:“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我一个穷讨饭的也会有发迹的一天!这破竹篮还要它做什么,现在乞讨这种事对我来说简直是个笑话!”他一扬手,把破竹篮扔进了苏州河,湍急的河水很快就把篮子冲得不见影儿了。

  他趾高气扬地到银行去领取奖金,经办的职员问他要,他翻遍了全身也没找着,这才想起放在了破竹篮里,而破竹篮却被他扔到了苏州河里。他痛心疾首地蹲在银行大厅的地上抱头大哭。

  有人说这是命中注定,他就是乞丐的命,天上掉馅饼都改变不了他的命。其实,他的命运是由他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假如他没有太得意忘形,他的命运从此真的就会迥然不同。古训“宠辱不惊”,说的就是人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顺时莫张狂,逆时莫绝望。像这个乞丐的心态,即使天上掉下的馅饼就掉在嘴边,他也是注定吃不着的。

  其它11套:

  20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篇5

  关键词:胡适学术成就原因

  Abstract:TheaccomplishmentthatHuShigetsonleaningisquitemuch.Thiszaistohavegainedacceptionofamajorscholaralreadyacademiccircles.BydirectonHuShiallone’slife,collection,thecollateofadata,sumupthemainbodyofabookhavingputup“fourfactors”thatheisgettingaccomplishmentonlearning:ThetremendonsstudiesofChineseancientcivilizationbasics,isthathedoesscholarlyresearchhavinglaiddownsolidbasics;Richnewknowledge,newthought,providereferentialumparativematerialtodoscholarlyresearch;Needofrealsociety,thedrivingforcethatistogoaheadthathisdoesscholarlyresearch.Exactlybethathavehadthisfourfactors,theeffecthasgonedown,hehasgotjustnowwilldoamongresearchofthelearningbrilliantaccomplishmentjustnowifheisabletogallop,alsotoexactlybeamongacademicresearchamongthisfourfactors.

  胡适在近代史上是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正如胡明先生在《胡适文化学术思想概论》中指出:“胡适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是学科领域涉猎最广、研究面最宽的一位,有所谓‘十项全能’之美称。他在思想史、哲学方法论、认识论、逻辑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版本目录、校勘辨伪等领域均沉替下来做过一番理论探索工作,写出一大批有很高学术造诣的研究专著和文章,在诸多学科都作出了开风气的重大贡献”。[1]这段话虽有溢美之感,但确实反映出了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学术界对胡适的研究多偏重于他的思想、五四时期的主张和政治活动,而对其在学术所取得成就的原因很少论及,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他在学术上所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以期能够给予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者和已在学术上进行研究的式作者一点借鉴,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主要目的。

  毋庸置疑,胡适本人在学术研究中的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主观努力是无可替代的,另外他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朋友所提供的见解的帮助也是应该承认的。对于这两点因素,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就不再赘述,本文仅试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求他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因子。

  一、国学基础的奠定

  胡适的“破蒙”教育是比较早的。在他还不到三岁时,他父亲便亲自当起老师,一边教妻子冯顺弟认字,一边教小胡适认字。在父亲忙时,他的母亲便当起了教师继续教他认字,她自己也借此温习熟字。就在这样的温馨团居生活中,在其母亲认得近千字的时候,小胡适也认得了七百多字。

  在他父亲胡传去世后,其母亲便把希望全寄托在小胡适身上,谨尊亡夫“糜儿天资聪明”应“努力读书上进”的遗嘱,亲自把不到四岁的胡适,送到私塾读书。由于小胡适此时已识得近千字,故不须念《三字经》、《千家文》、《百家姓》、《神童诗》等一类“破蒙”的读本。他最先读的书,则是他父亲胡传亲自编写的体现儒家人伦和程朱理学精神的《学为人诗》、《原学》二本。他父亲所秉承的程朱理学的“遗风”也随之遗留了下来。为了使先生能够尽心尽力的教,使小胡适受到更好的教育,别人家教两元的学费,其母亲都是加倍的给,并叮嘱先生:“每读一字,须讲一字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2]先生掰开揉碎,由浅入深的讲解,使胡适受益匪浅。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他一生最得力的讲书正是他“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3]

  在这个受到“优待”的私塾里,在他母亲晨喊夜陪的严厉督促下,小胡适顺利的完成了他九年的家乡教育,读了“《律诗六钞》、《孝经》、《小学》、(朱熹集注本)、《孟子》(朱熹集注本)、《论语》(朱熹集注本)、《诗经》(朱熹集注本)、《大学》(朱熹集注本)、《中庸》(朱熹集注本)、《易经》(朱熹集注本)、《礼记》(陈注本)、《纲鉴易知录》、《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4]等书。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及比较近代的宋明诸儒的论述,我在幼年时差不多都已读过。”[5]这些经史典籍的熟读,为他后来做学问,“整理国故”,打下较为系统的旧文的基础。这些由朱熹注的书也使他“陶醉”于宋儒之中,以至于“觉得对于《四书》、《五经》一直由朱熹注是比较近情入理的”。[6]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便深深地埋下了尊崇孔孟儒家,特别是从崇拜程朱理学的根苗。这对他一生来说都是起作用的。由于幼时秉承了家乡的程朱理学遗风后又在学堂读了朱子注本,这为胡适开拓了治汉学的路子。基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是承认的,“我另一灵感的来源,也可以说是出于我早期对宋学中朱注的认识和训练。朱熹的宋学为我后来治学开拓了了道路”。[7]

  在私塾里胡适还得到了一项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为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在他的儿童生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8]的小说。这一时期他一共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三十多部“小说”(包括弹词、传奇以及笔记小说在内)。这些大量“白话小说”的阅读,使得胡适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了不少白话散文的训练”,并且“在几十年后”于他“都是很有用处”。看这类小说的另一好处便是帮他“把文字弄通顺了”。他后来也说:“《周颂》、《尚书》、《周易》等书都是不能帮助我作通顺文字的,但小说书却给了我绝大帮助。”他不但要看这些小说书,还要把其中的故事讲出来给自家姊妹听。这样就逼着他“把古文的故事翻译成绩溪土话”,使他“更了解古文的文理”。以至于他到“十四岁来上上海开始作古文时,就能做得很像样的文字了”。[9]这就使胡适在无形中得到白话散文的训练,对他后来倡导白话文和考证小说早早打下了基础。

  在上海六年的“新学”教育中,胡适仍继续坚持自习“汉学”,而且还特别“留心读周秦诸子的书”及“宋明理学的书”。[10]蔡元培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序文中就对胡适“虽自幼进新式的学,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而大加褒扬,并且进一步指出了这在他治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作用。

  海外的七年求学之中,胡适是更注意中西古今兼修,力图在学问上融包古今,贯通中西。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的古典哲学与文学特别留心,他对老子,墨子的思想作了认真的研读和思考,并留意将研究心得写成了文字,为他后来系统地研究先秦思想史作了坚实的准备。对裴“崇有论”,范缜的“因果论”的认真检阅,对宋儒注经的公正评价无不显示出他对中国哲学史自觉的留心考察。1914年8月,胡适在日记里还专门排列出了一个现代哲学研究系统的纲目。文学方面,他作了不少唐宋诗词的研究札记。他的一些关于文学的主要见解已经相当成熟。他对白居易《与元九书》为代表的“文学实际主义”创论抱有浓厚的兴趣,专门作了深入研究,由之生发出他的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学专论(见1915年8月18日日记)。

  当然,生在徽州的胡适,不可能脱离皖学派对他的影响。朱熹、戴震、吴敬梓对他都有很深的影响。对朱熹、戴震的崇拜使他懂得了宋儒理学,对吴敬梓的敬仰使他顿悟到了文学发展的趋势,这些都是影响他后来学术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此,本文的前后均有所论及,这里就不再作专门的论述。

  胡适对于国学所取得的坚实基础无疑成了他以后治学的一个前提,一个基础。没有如此的基础他就不可能在治学中取得很高的成就。

  二、新知识、新思想接受与丰富

  胡适在上海求学时期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新文化与旧文化进行着激烈的碰撞。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如火如荼,气象峥嵘。这一瞬息万变的全新世界是胡适在那被高山崇岭封闭着的家乡所不能梦想的。此时少年的胡适正闪烁着一对睿智的眼睛,拼命的汲取着时代赐与的思想文化营养。

  胡适在澄衷学堂读书时受到了当时“思想很新”的国文教员杨千里很大的影响。他曾在胡适的作文本上题了“言论自由”四个字。这在当时仍把皇帝和孔夫子的话当作绝对真理的年代,无疑是有很大进步的。以后,这几个字几乎成了胡适终身奋斗的目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杨先生还用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作教本,而且出了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11]的很新颖时髦的作文题。这对于胡适思想上启蒙的影响可谓很大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12]杨先生对于胡适,不仅传授了新思想新知识,而且为其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打开了一扇天窗。

  在读完赫胥黎《天演论》时,胡适的思想随之受到了震动,这震动也影响了他的一生。赫胥黎人类进化论与存疑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实际上成了“胡适思想”的重要构成因素。这也为他以后注解、阐释与运用进化论思想,提供了知识养料。胡适自己也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与功用……”[13]后来,正是由胡适将进化论与实验主义合而为一种方法论。他将这种方法论与历史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在哲学史及文学史等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开拓性成就。从实际的效用来看,正是这种“进化”思想的接受和大量新学理的输入,才使胡适能够写下长文《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他也是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使其“一一显示出变迁的痕迹”“递次演进的脉络”[14]的。可以说,赫胥黎,达尔文的天演进化学说直接启迪了他的治学思想,使其能够从一个新角度、新手法对中国学术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产生具有创见性的观点。

  这一时期,胡适所读的书也开始由《四书》、《五经》转到《明治维新三十年史》、《新民丛报》一类新书上了。这使胡适的眼光从古代转到了近代;从旧世界转到了新世界。新书的广泛阅读一方面为他增添了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他的思想。为其治学增加了“新源流”。

  在胡适所读的新书中,对有他有深远影响的却是梁启超的《新民说》、《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两部著作使胡适“受了梁先生无穷恩惠”。[15]《新民说》诸篇文章历举了西方民族的许多优长,解剖中国国民的奴隶根性,给胡适“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之“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文化”,[16]鼓舞了他以后的求知之路中去寻找那高等民族的新文化。《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给胡适“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他“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17]这本“第一次用历史眼光来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的学术著作第一次给胡适“一个学术史”[18]的见解。这对于胡适将来用历史的眼光治哲学史无不裨益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缺了的三个最要紧的部分”也使胡适发了野心,“心想:‘我将来若能替梁先生补作这几章阙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岂不是很光荣的事业?’我越想越高兴,虽然不敢告诉人,却真打定主意做这件事了。这一点野心就是我后来做《中国哲学史》的种子。”[19]可见《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不仅为胡适“开辟”了知识的“新世界”,也给了他一个新启示:治中国哲学史。正是因为有此时播下的“种子”才有“开山”巨著《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诞生。

  七年的海外留学时期才算得上是胡适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胡适学习了德国文学、法国文学。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这些学科的学习构建了胡适的知识体系,为其以后治学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他对这些学科中最感兴趣的则是哲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他曾师从哲学系的名教授厄德诺学习,与哲学系夏德教授关系也不错。胡适后来就跟随这位德籍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位“丁龙讲座教授”另修汉学的。这时胡适的中西兼学及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进化史”作为他的哲学博士论文,应该说都是有相当影响的。但为胡适所崇拜的,也是对胡适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杜威的思想,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据胡适自己回忆,他当年之所以转学哥大,便是因为对杜威和实用主义哲学发生了兴趣。实验主义作为美国式实践理论概括,强调以人的“经验”出发,主张用行为效果来证明思维的合理性,根据事实效果来判或修正信念,“要把注意之点从最先的物事移到最后的物事;从通则移到事实,从范畴(categories)移到效果”,[20]带有强烈的反教条主义和反思辨哲学的色彩,反映了美国创业时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一种开拓、进取、行动和成功超过一切的美国风格。它较之五四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不失较之封建主义思进步的学说。用这种较之封建思想进步的学说来指导学术研究无疑会取得进展性的成果。他说:“我写《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是受那一派思想的指导,我的文学革命主张也是实验主义的一种表现,《尝试集》的题目就是一个证据。”[21]实验主义对于胡适,简直是贯穿他学术生涯命脉,是指导他学术活动的原则。这对他后来倡导文学革命,倡导白话诗文,考证古史和传统小说,研究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以及政治和生活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他后来也告诉人们他的本可以作为夸耀资本的文学革命,也只不过是“实验主义的一种实际运用”。[22]胡适的一生中,在思想、文化以及学术上涉猎了众多领域,他都是开风气之先的,他在某些学术领域甚至还起到了一种范示性变革的作用。这与他的“实验主义的态度在各方面的应用”[23]有很大的关系。

  新知识的丰富,扩大了他治学的视野,也奠定了他治学的基础。新思想的汲取,延展了他治学的思路,也构建了他的治学方法论,为其治学提供了便利法门。他所提倡的“输入学理”其实就是要输入西方的新科学,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在“整理国故”时他也主张“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方法上,要虚心接受西洋学者研究古学的方法;材料上,欧美日本学界有无数新法门,可以给我们添无数借鉴的镜子,学术的最大仇敌是孤陋寡闻。

  胡适的学术成就也正得益于他扎实的国学基础和丰富的新知识。温公颐在《关于胡适的〈先秦名学史〉》中就说::“作者熟悉西方哲学史,他参照西方哲学史的方法整理先秦逻辑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作者优越于前人的地方,在于他既掌握了古代的资料,又熟悉西方的哲学史,这样他就可以收‘它山之石,可以为错’之功,比起那些只懂‘汉学’,或只知西方哲学史的人就优越多了。”蔡元培先生在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序文中也说::“适之先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中自幼进新式学校,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难处,一到先生手里,就比较容易多了。”

  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没有方法指导的学术工作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有了方法,但没有丝毫科学性的也是不能指导学术工作取得成就的。“科学”方法的指导是学术工作者取得成绩的保障;同时,它也给学术工作提供了迈向成功大门金钥匙。胡适在学术上的一系列的成就,正是在其所提倡的“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胡适自幼便秉承了他父亲程朱理学的“遗风”,在以后的求学中又一直读朱子注的《四书》、《五经》,并且觉得朱注是“比较近情入理”的。一方面,这使得他对朱子的“物而穷其理”的归纳精神有所取得与继承。朱子曾说:“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所谓穷理者,事事物物,各自有个事物底道理,穷之须要周尽”。胡适自己也认为程朱一派“新儒学”的治学门径在于“他们把‘格’字样‘至’解,朱子用的‘即’字,也是‘到’的意思。‘即物而穷其理’是自己到事物上寻出物的道理来。这便是归纳的精神”;[24]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程朱理学所提倡的怀疑加以汲取与继承。朱子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25]后来胡适也主张:“做学问须在无疑处而有疑……”[26]

  当然,胡适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方法的继承不单停留在“宋学”的怀疑精神和归纳的方法上。他在观察研究中发现,程朱的“即物而穷其理”,虽有归纳的精神,但存在“一种被动的态度”。而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主张真理即在心中,抬高个人的思想,用良知的标准来解脱‘传注’的束缚”,恰好“这种自动的精神很可以补救程、朱一派的被动格物法”。随后,程、朱的归纳手法,经过陆、王一派的思想解放,便成了“中国学术史的一大转机”。“解放后的思想,重新又采取程、朱的归纳精神,重新经过一番‘朴学’的训练,于是有清代学者的科学方法出现,这又是中国学术史的一大转机。”[27]这自然使胡适把视野投向了“清学”的重量级人物——戴震。

  胡适对戴震这位徽州文化史上的先哲,乡贤很是推崇,不仅为他写传,而且讨论他的思想、学术。直到后半生,胡适还穷尽精力,研究《水经注》,为戴震辨证,戴震及其“皖派”清学学术性格是考字义,辨名物,其学术个性是“由古文训以明义理”和“执义理而的能考核”。其中怀疑、辨伪、求是的学术精神则是与朱子之学有一致的地方。诚然,戴震及其“清学”的内在学术精神,本有对“宋学的空论的反动而起。戴震及其“清学”主要体现出的是治学的实证精神——重实证,尊重事实。同时,他们有“假设通则原能力”——“因物求则”。尤其是戴震提出的“但宜推求,勿为株守”,胡适认为这是“清学”的真精神。

  在西学中胡适接受了赫胥黎的“存疑主义”,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及杜威的实验主义。在这些西洋现代学术思想的启发下,胡适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继承不再单向的了,而是双向的,互动的。胡适在晚年原口述自传曾回忆说:“杜威对有系统思想的分析帮助了我对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督的了解,他也帮助了我对我国近千年来——尤其是近三百年来——古典学术和史学家治学方法,诸如‘考据学’、‘考证学’等等。(这些传统的治学方法)我把它们英译为evidentialinvestigation(有证据的探讨),也就是根据证据的探讨(无征不信)。”[28]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接受西洋文化的基础上,胡适把杜威的整体哲学化约为方法,并以此来观照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西学观照与中学双向互动来寻求两者的相通之处,从而逐步建构了他的科学方法论,亦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具有兼容并蓄,承先启后的开创性意义的方法论。唐德刚先生说,胡适的治学方法“只是集中西‘传统’方法之大成。他始终没有跳出‘乾嘉学派’和西洋古僧所搞的‘圣经学’的窠臼”。[29]既指出了胡适方法的优越性,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既然是集大成者自有它的精妙过人之处。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几乎所有出类拔萃的学者,都受到过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王国维、梁启超、陈垣、冯友兰等大师都在实证方法上作过探索,并有所创见。

  胡适的方法和乾嘉考据一样,都比较注重微观研究。胡适曾说:“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30]正是由于他的这种重微观研究的方法,使得他在考证、辨伪、翻案文章,尤其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禅宗史、《水经注》的考证,贡献颇丰。胡晓先生在《胡适中国改革思想述评》中写道:“今天的新方法论虽然很多,但科学实证方法仍然是基本的方法。胡适的红学研究及以后的古典白话小说考证都是十字真言方法的示范,水经注、禅宗,道教等学术问题的研究成果,都是这一方法的结晶。”[31]有的学者就据此认为他的方法只是适合微观研究,不适合综合宏观研究。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胡适在考证中做工的工作比较多,但他并不甘愿赴乾嘉考据学派的后尘,他的《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思想史纲要》、《白话文学史》(上)、《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实验主义》、《新文学的建理论》、《中国禅学之发展》等,无一不是宏观研究力作,不能因为他最终没有完成中国哲学通史和中国文学界通史的写作,就证明他缺乏宏观把握的能力,证明他的方法发现不了社会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笔者认为,正是这种方法的指导才使他在宏观研究中取得了累累硕果。朱文华先生在《胡适评传》中认为,胡适虽然没有在形式上完成通史,但把他的论著综合起来,实际上“其本轮廓和线索勾勒出来了,主要的见解也提了出来”。

  在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中有些精神原则即使是今天,仍然有值得参考与借鉴的方面。首先,“十字真言”是胡适的一大创造,一大贡献。他对实践中疑难问题的重视,对大胆假设的提倡,对事实证据的强调,对考证步骤的研究,对评判标准的阐释,都是有其精到之处,其基本精神至今仍具生命力。其次,胡适在整理国故中提出三原则:“第一,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32]其中,他提出的“历史”、“系统”、“比较”方法仍是今天学术研究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胡适还注重功力与见解并重,实践与理论并重,材料与方法并重,文献资料与非文献资料并重,这些真知灼见对于今天的学者仍富有启迪意义。

  当然,实证主义方法论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因为胡适在这样方法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成就,就认为它是万能的方法论,也不能因为这种方法论至今仍有很多的优点,就去掩盖它的不足。胡适方法论的局限性和他的哲学基础有关,实证主义是与形而上学及非理性主义不相融的,故他的方法论不适合单独对本体、思辨、直觉、情感、思维等领域的研究,这点早在二十年代的科玄论战中,玄学派出所已经指出。胡适的方法论主要是以近代自然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他所坚持的普适性和统摄性早已不得复存在,其论证方法基本上运用以归纳演绎为主的形式逻辑,而对强调公理的现代逻辑则未予重视。因而他的方法论基本上停在定性分析阶段,缺乏程序的严密语言规范性,研究的结果由于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对客观方法的干扰而不精确,不适宜需要定量和数理分析领域的研究。

  四、社会需要的推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康梁等人发动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最终归于失败。随着历史的发展,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革命可以使旧朝灭亡,新朝建立,但文化却不能简单的更新替代。要救中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必须首先解放中国人民的思想,而要解放人的思想则必须从影响了中国人民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开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文言文一向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正统,而白话文则被子认为是“穷门小道”。这种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对立,恰恰是封建尊卑关系的一种反映。直到五四运动前夜,这种八股文言文仍然统治着中国文化界,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的正常发展,且文言文晦涩难懂,而白话方则通俗易懂,更易为人民大众所接受,而要解放人的思想,宣传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必须要找到一种为世人都能接受的宣传方式也是必要的,所以新文化运动首先就从白话文打开了封建文化的缺口。而胡适则可说是当时提倡白话文的第一人,陈独秀就曾说:“文学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峰则为吾友胡适。”[33]

  胡适认为,白话文学革命的必然性在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记载,社会生活因时进化,不能自止,文学自然也同时进化,不能自止,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他曾说:“我们若在满清时代主张打倒古文,采用白话文,只需一位御史的弹本就可以封报捉拿人了。”[34]可见,白话文运动已成为势所必然。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当时第一篇论文学革命的文章。在此,胡适鲜明地提出“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的白话正宗说,他断言“然今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这正宗”。这可以说是对封建尊卑观念的挑战。此后胡适一直提倡用白话文来作新文学,而他自己可以说一直在身体力行,把这一观点付诸于行动。为此,他用白话作诗编为《尝试集》,为了让人们从心理上更易为接受白话文,胡适还写了《白话文学史》,在作《哲学史大纲》时也用白话文,并采用了新式的标点符号,这在中国学术史上可谓第一次;此外,在写作方式上,胡适的这部书“把自己的话作为正文,用大字顶格写下来,而把引用古人的话,用小字低一格写下来,这表明,封建时代的著作,是以古人为主,而五四时期的著作是以自己为主”,[35]这就从行文格式和使用语言上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了革新,可以说是当时的白话文运动向学术领域推进的标志。

  胡适所倡导的白话文学事业可以说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赞成和拥护,1919——1920年之间,全国大小学生刊物总共约有400多种,全是用白话文写作,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时代性的一种需求,而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新民学会等“这些团体的大多数,或多或少是在《新青年》影响之下组织起来的。《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36]

  胡适在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得力于他的“整理国故”,而“整理国故”在当时是有其社会根源的。广义的文学革命时期,否定的精神友配了一

上一篇:赛博朋克刻画的社会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吗?
下一篇:怎么以「除了我,我身边的人都重生了」为开头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