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文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1

  弘扬中华美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当你发现有人需要帮助时,你是否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在一旁无动于衷。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位老奶奶在公交车上没有座位,有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都让对方去让座,自己坐在座位上,都不肯让座,后来,有一名男子毫不犹豫的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令我感触很深,难道让座就那么难吗?难道大家不知道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吗?

  在生活中,有些人仍然自私自利,有些人却无私地为大家做贡献。如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一点关心,那整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海洋,中华美德的精神就会弘扬光大。

  四年级:周文韬4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四有”新人的基础教育工程。

  【关键词】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民族;文化

  1 传统美德就是矢志爱国

  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大家都熟悉方志敏烈士的革命事迹。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和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和狗巢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做16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穷困!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练我的意志!”革命先辈这种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献身的艰苦奋斗精神,来源于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共产主义思想。没有伟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及爱国精神,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辉煌发展。

  以上种种爱国的事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魂宝!

  2 传统美德就是善待自然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1界奥运会,奥运会上出现那一暮暮感人的场面都说明了美德就是要善待自然。8月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蒂亚斯?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这位德国大力士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铁汉柔情,他用他最神圣的一祭,展现人类爱情的伟大。

  当我们在为33岁的冠军妈妈冼东妹欢呼和感动的时候,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同样让我们感动。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个为儿子而战的选手。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为了能给儿子挣到更多的钱治病,她把自己由单项选手,练成了全能选手。“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多么伟大的母爱!

  在20日的女子马拉松游泳比赛上,24岁的南非游泳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在24名完成比赛的运动员中排名第16位,但她却赢得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她是一名肢残运动员,却以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很多健全人。多么坚强的意志!

  饱受战争的伊拉克历经波折后,终于实现了他们参赛北京奥运会的梦想,然而,在奥运赛艇的比赛中,伊拉克的队员没有比赛服(后来一场还是中国提供),更甚,伊拉克一美女选手还穿二手球鞋参赛,这一幕令人心酸不已。而处于同样处境的阿富汗选手也带来了同样的感动,19岁的卢比那是阿富汗短跑女运动员,由于阿国内还处于重建阶段,百废待兴,目前阿富汗政府无法为卢比娜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她没有专门的训练场所,也没有训练经费,所有的训练支出都由她个人支付。众所周知,短跑训练应当在专门的跑道上练习。而由于她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在水泥地上练习,过不了几天脚就肿起来了,这对运动员的骨骼损伤也是很大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训练,她坚信自己是运动员。当卢比那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她美丽的脸庞和灿烂的微笑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美德。

  3 传统美德就是宽以待人

  数千年前,有这样一场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对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宽容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豁达,一种气量,一种将军额前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宽广胸怀。

  有一个故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位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位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越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这位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虽然身处异地,可她依然坚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明,她将宽容带出了国门,带到了世界。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当看到引车避匿的蔺相如和负荆请罪的廉颇相拥而泣,誓言共保赵国的时候;当看到蒋琬用宽容之心对待无礼的杨戏而得到世人称赞的时候,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宽容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钥匙吗?仁义胡同的故事家喻户晓,董笃行的一句: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发人深省。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只要遇事多为他人想一想,多为集体、社会想一想,多往大处、远处想一想,就不会被暂时的烦恼所困扰,就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生机勃勃地前进在人生的道路上。

  4 传统美德就是尊师重道

  古人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这说明了尊师重道也是一种美德。

  那么,在教师的眼中,真正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呢?

  语文老师说:“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数学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条长长的线段,它连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过去,艰苦奋斗地创造灿烂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英语老师说: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地理老师说:“中华美德”位于地球的东半球,它是中国山川秀丽、晴空万里与第一轮阳光所组成的。它是东方不败。

  历史老师说:“中华美德”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

  美术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

  音乐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动人,它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教师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是,教师始终站在引领学生继承美德的最前沿,所以才有了“虚席以待”“三顾茅庐”,“程门立雪”等尊师重道之典故。

  在我们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把传美教育当作工作的重心,成为把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让传美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其有旺盛的生命力,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

  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瀚无垠;

  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一宽一容笑天下。

  年年花开,拉开了“宽容”的华美与绚丽;

  岁岁雁来,捎来了“人情”的梦想与天堂;

  花开雁来,宽容谨记,人情莫忘。

  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

  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

  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帮别人开始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这就是传统美德。

  总之,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学校,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是中华传统美德得以繁衍生息载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传统美德》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作者:栾传大;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3

  一、立足课堂教学,开设美德课程,进行学科渗透

  1.传统美德走进校本课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美德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能够使美德教育系统化。我校在自编教材《中华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题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供1~5年级学生使用,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与此同时,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课程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更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和丰富体验的过程。

  教科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材料,为此,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不忘对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oe”时,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她看到春天的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大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的歌咏比赛做准备呢,看她张大嘴巴()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她要演唱的歌曲正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学生们聆听、模仿、展示,不仅掌握了“oe”的音和形,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二、拓展美德资源,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创设美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优质管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为营造美德教育氛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美育、规范和成长、体验和分享相融合,发挥潜在教育功能,走内涵发展之路,寓教育于方寸之间。

  教师层面:作为管理者,我们坚信,任何人都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也都有收获成功人生的可能,但是工作的质量往往来源于面对工作时的态度,推诿、拖拉、寻找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希望“不找任何借口”成为大家面对事业时的严肃态度,成为全体教师做人成事的准则。因此,“工作中拒绝任何借口”成了我校教师自觉遵行的行为文化,每一名教师力争成为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生层面: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论语》作为校本教材中文字凝练的智慧导语,让学生理解“君子”与“美德”的深刻内涵。

  六个楼层的整体设计,寓美德故事图片与文字于一体,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引领,更是美德承载的最高境界,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2.让学生理解、融入美德氛围,涵养品质。

  为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学校文化氛围,我们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美德栏目,宣讲传统美德文化主旨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美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针对学生因分布楼层和行走路线所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布置的情况,学校组成文化氛围宣讲小组(由学生担任宣讲员),以班为单位组织专题参观活动,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分解美德教育目标,细化规范训练点

  1.以“着力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抓手细化文明礼仪,强化落实。

  美德成块: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小、实、活”的原则,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的《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在教育手段上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集和再现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以讨论、座谈、反馈的形式,情理结合,学生按具体要求去做;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每学期评选出文明学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文明班集体。

  规范以点: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分周训练实施,定期检查反馈,并以每周填写“笑脸卡”的形式记录学生行为变化的轨迹。通过《朝阳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案》《朝阳小学行为规范训练细则》、校园“笑脸卡工程”等,将一条条规范立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规范内容走进学生的心中,内化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主动自觉地遵守一日常规,学校秩序良好。

  2.开设礼仪讲坛,举手投足间传承文明。

  我们立足校情,依据《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的要点,编写了《朝阳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系列校本教材,借助学校红领巾广播中的“礼仪与我同在,文明与我同行”栏目,开设礼仪讲坛。在落实措施上,以年级集会的方式上大课,开展礼仪要点的专题讨论,通过抽测、观察、知识竞赛、擂台赛、表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保证知、情、意、行等环节的统一,让责任与文明同在,理解与行动并行。

  四、活动引领,制度规范

  1.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美德教育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生发展的联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我校学生中约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家境困难,父母多为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无暇照顾孩子,亦无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此,我们开设了电影课,让童话、美德故事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实现美德教育立体化、日常化,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华勤学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动画片、木偶剧,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懂得敬老孝亲、自立自强。

  (2)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心灵品读”栏目,通过分享励志成功的哲理故事,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并把哲理故事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道德行为找到了最有力的情感支撑。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组织敬师会、表彰大会,国庆节组织书画摄影展,清明节举办诗歌朗诵和故事会;六一期间,除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组织开展“我心中的老师”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结合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举办“传统美德伴我行”手抄报比赛、“中华美德代代传”故事大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征文和班队会活动、“小小校园导游员”美德宣讲活动等。学生们还在科技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感受科技的魅力;社区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践行公益精神,感受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美德扎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

  2.学校、班集体制度形成规范。

  学校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小学生守则》《文明班集体评比条例》《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常规教育和日常评比活动,促进美德教育目标的落实,达到让全体学生知晓规范、执行规范并外化为自觉行动的目的。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4

  关键词: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建设节约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07-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今后五年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和国家发改委又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当今世界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事关全球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每一所高校都是传承文化、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阵地,而教师团队在传播弘扬勤俭节约传统文化,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等人文理念方面理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当今社会构建节约型大学校园,培养具有勤俭节约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大学校园,学生和教职员工是主体,学校领导班子是关键,环境是条件,制度是保证。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责任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自古以来就被尊崇为华夏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生活道德准则,这充分体现出了具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古国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号召,当前在高校工作中要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教研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节约型校园的根本所在。要把节约型校园作为一种形象来树立,作为一种品牌来打造,作为一种文化来发展,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节约意识入手,让勤俭节约之风吹遍校园。同时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应发挥自身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勤俭节约,节能环保,创新发明的教学内容。切实改变过去一些学校出现的教师懒得讲、学生懒得听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克服学生最忌讳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和引导,真正把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润化到大学生的心坎里,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教师要主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一起开展讨论,答疑解惑,引人入胜,渐入佳境。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寓教育于师生互动中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紧紧围绕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凝结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构建节约型校园提供基础性保障,这是大学生提高认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知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开展构建节约型大学校园活动的第二课堂,纳入当代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以及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服务社会、勤工俭学、创新就业相结合,进而确保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取得实效。

  在大学校园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以及不拘一格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传播建设节约型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知晓铺张浪费同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国情是相悖的。组织大学生弘扬厉行节约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们认识到节约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节约开支,更是一个节约日渐枯竭的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全球问题。我们应在校园和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大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掌握节约资源与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校园新风。结合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民族意识、全球意识和紧跟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并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勤俭节约的理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它要依靠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民族素养的普遍提升来实现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大学课程设置存在重专业技能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这毋庸讳言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各高校的院士专家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仅是大学生们学术上的领航人,而且还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针对大学生崇拜偶像,思想活跃的特点,在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同时注意发挥专家教授们特别是各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实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要求除了教好学生,在学术上当好大学生导师,同时还要育好人,还要在人文素质教育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生活简朴不奢侈,不高档消费,不坐高级轿车等当好大学生的引路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终身的,是难忘的,也是最大的。各高校应大力提倡节俭不盲目追求大而全,不重复建设,不浪费投入,不建高档奢华场馆,从教师到专家,从教学场所到校园都给人一种既简朴又不失为典雅质朴,真正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节约型的人文校园环境,让节约成为一种文化,成为长盛不衰的民族文化。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一岗双责”一定会取得教育教学双丰收。另外,还要不失时机地请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节俭人生,使大学生们前有标杆,学有榜样。这样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人文理念,逐渐养成绿色环保节俭的良好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的理念。针对大学生中铺张浪费的现象,组织大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和身边的废旧物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变废为宝活动竞赛,通过开展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结合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号召同学们用学习生活中的废弃物通过自己设计发明妆扮生活,美化环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开展“少去一次饭店、少买一件奢侈品、少坐一次自驾车”等节约绿色环保活动,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一元钱、一件生活小用品等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让学生通过开展活动时刻牢记前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让莘莘学子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克服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带领大学生重温革命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牢记南京路上好八连一双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循序渐进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浪费财物可耻,节约创新光荣的良好氛围。

  在大学生中树立节约型消费观,主张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观念,把勤俭节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时尚,一种自信,一种自强自立的人生定位。变过去的比父母、比名牌、比消费,为比节俭、比创新、比生存能力,人人自觉抵制奢侈消费活动,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加强综合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创新理念

  现阶段高校最紧迫的教育任务之一,是如何早日完成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其中树立勤俭节约、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教育教学任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征集各个方面各种节约环保的金点子、小方案和各种节能环保的小发明小创造,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奇思妙想,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创新发明的良好氛围。开展笔者向人大代表提议案活动,对意见建议方案被采纳或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要带领大学生创新研发节能环保产品引领他们走出困境,摆脱过去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想敢干,大胆创新,敢于在未知领域发明创造。实践证明要建设成节约型社会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生态环保等科研课题和生产企业所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些科研开发项目都是多层次、多领域、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联合攻关,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数实例证明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领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树立科技创新目标,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才智。当代高校应将节能环保问题设为必修课,立足目前能源节约与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着眼未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加强引导,集中力量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向科研创新要节约效益。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5

  关键词:美德;继承;弘扬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加以推广。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就是把道德理论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思考,选择最佳实施方案和模式,最终达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目的。

  一、结合教材特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是一种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培养传美精神。我们都知道,劳动本身并不自发地具有教育性,必须与思想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劳动具有教育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立志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美德。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教育性三统一的特点。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课教材特点,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受到了教育。例如,讲授《包粽子》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一段介绍爱国诗人屈原生平的录相片,让学生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然后引起课题。通过简洁明了的导言,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教师又运用录像手段演示讲解包粽子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最后比赛看那组同学包的棕子多、质量好。操作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撒在桌上的米粒收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及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等传统美德。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劳动技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传统美德的教育目的。

  二、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①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②师长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我国传统美德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感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和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择善而从之,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而言,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占有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思想政治课讲透、讲实,充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高一教材 (上册) 商品的价值量的引言《项链》 的故事中就要教育学生不能太虚荣,而应勤俭、朴实;在高三政治常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可供挖掘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心”、要“用心”。2.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中学生思维渐趋成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国家、家庭。 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要注意贴近他们的实际, 把大道理讲透,把空道理讲实,把死道理讲活。 如我在讲“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先讲了孔子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讨论在同学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又如在经济学讲“正确的金钱观”时,我先讲“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和 “不为五斗米折腰 ”,然后让学生讨论当代的中国的腐败问题。 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原来离我们很近,这样会增强教育的效果。3.寓教于乐,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健=隹靠菰铩⒌サ鳌⒖斩吹乃到蹋其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即便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也还是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尽量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网络视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如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要让学生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做到不攀比、不摆阔。教育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实践证明,直观教学可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良好道德的自发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将外在的要求自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的熏陶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25-25

  [2]秦凤权,田刚.对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2):17-18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6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一)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历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诗经》提出“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他们追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道德境界。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先公后私,尽忠报国”的崇高道德境界。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实现生命价值。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郑成功“田横尚有三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些都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身陷逆境、不辱大节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这是一种早期人本主义思想。倡导“爱人”要以互爱为前提,认为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人恒爱之”,彼此相爱和谐,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应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公德。提倡“厚德载物”的团结宽容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启示着青年走向成功……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意义

  (一)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入的,同样,我国的现代化应当是从自身文化传统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地发展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过程。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道德紧密在一起的,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建设,有利于我们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我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利于我们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完善,从而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一)失信现象泛滥。

  (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社会上某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

  (三)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家庭美德受到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某些不幸的家庭蒙上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四)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唯独缺少对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

  (五)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逐渐滋生、抬头、发展,并随着某些人“一切向钱看”口号的提出,成为某些人追求的行为准则,“及时享乐”、“玩世不恭”、“奢侈浪费”等享乐主义现象普遍。

  四、弘扬传统道德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总的来说对现代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其中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糟粕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认真地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是为了提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一种基本认识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道德伦理文化,既要看在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必须认真对待。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7

  现在的孩子成了家庭的百分百,地位飞跃而上,“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大家子都输不起。父母、祖父母恨不能摘下天上的星星,只要这位小祖宗欢喜。孩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于是自理能力成了致命的问题。

  有些孩子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替他做了。结果孩子想自己拿小勺吃饭,不行,自己吃不饱,还把饭撒到桌子上;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不行,太慢了;孩子想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不行,受伤怎么办?这也不能干,那也有危险,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鲜事物,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

  因此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家长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凡是同龄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涮、同陌生人谈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等等,哪怕多少带点危险性的事情,都应让孩子去做。因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多少带点危险的事情,在完成过程中内心多少有点不安,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要注意安全,给孩子适当的保护,防止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如有电、有火的地方或阳台、高墙等。在孩子做事情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这还是生活问题,体现在人格上,就是逃避、退让、攻击性强,一遇挫折动辄离家出走,动辄采用极端的方式待人待己。这样令人锥心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而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态势,虽然这里的原因极为复杂,有个体的、家庭的、社会的,也有个体心理上、人格上的诸多诱因,但都共同指向一个主体――我们的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似乎瞬间土崩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建立,整个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特殊时期,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浮躁世风的影响下,精神越来越脆弱,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自主自立精神的缺乏实在是令人忧心。

  学校教育就是接受文明和传承文明,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那么,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学校教育实在是责无旁贷。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在日常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我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28年,一直担当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将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利用班级的宣传板,让每一面宣传板都说话,让它们成为班集体学生成长的沃土。班集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耳濡目染,熏陶渐染,渐成习惯。我班着力营造自立自强的氛围。班训是一个班共同奋斗目标,是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完成的标高。因此,为了达成自主自立的目标,我班班训立为:自主、自立、自控、自律、自学。取得成绩时,学生们总是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互勉,偶尔失败了,大家又用名人自强不息的例子来勉励自己,就这样悄然形成一种“以自立自强为荣,以依赖思想为耻”的风气。

  第二,下放权利,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很多时候充当“抱鸡婆”角色,这里想“抱”,那里想“搂”,在管理中总是缩手缩脚,生怕孩子出个什么事,结果弄得自己非常疲惫,孩子又怨声载道。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就会出现过多过滥的情况,学生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班级大事漠不关心,甚至会强化孩子自私冷漠的习惯,让其游离于班级之外。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舍得“放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其在班级的平台上大显身手。

  1、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即将班级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人,每个学习小组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每组设组长、课代表、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等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名称,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目标等。组长为小组的全权代表,有组织学习、调配座位、安排值日等“大权”,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如此一来,每个组内都有专人负责,组员又各施其职、各尽其能,整个班级合而分,分而合,化整为零,管理起来非常轻松。

  2、轮流值日,各显神通。组内问题解决了,班级日常事务自然就由各组轮流值日,轮流解决日常问题,再懒惰的孩子,在班级大环境里也不得不大大方方地站出来说话做事,组织班务总结,组织晨读晚读。为了促进孩子们自立精神的早日规范化,我也时时来点波澜,时时“煽风点火”,比如大肆表扬某个小组,奖励某个团队,别的小组没受表扬,可不服气呢!怎么办?下次值日时加油,下次周考时努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较上了劲,做起事来动脑筋想法子,还真是各显神通。

  第三,开展活动,让活动成为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载体。要求看谁玩得最开心,最有新意,最显示自立精神,学生们都欢喜得不得了,像擅长体育的就选择了跳绳、跑步、拔河的运动,擅长文字和表演的就选择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学生们自编自导,想出种种法子,利用集体的智慧将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玩的人玩得淋漓尽致,看的人也酣畅淋漓。其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别说,困扰许久的班级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何愁孩子不自立呢?

  当然,自立自强精神绝非我这里说得这么简单,事实上那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不过,只要坚持去做,舍得放手,适当引导,顺势而为,我们是可以心想事成的。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8

  1.孝文化的内涵

  孝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子女承受着上面的老人,是一体的。教化,即是“孝文化”。什么是孝?一辈说给一辈听,一辈做给一辈看,没有啥大道理,全凭的是良心。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具体说就是养父母之身、之志、之心、之慧。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是每个人该行该守的第一重大义务。因此,修德,要从孝道入手,因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就是说,孝是德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切的教育都是由孝道产生的,修德先修孝,教人先教孝,做人先行孝。《孝经》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人的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2.如何理解孝文化

  2.1把孝与敬结合起来

  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

  2.2把“孝”与“悌”结合起来

  《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子规》也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到社会关系中去,要移悌顺长。

  2.3把孝与礼结合起来

  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2.4把孝与忠结合起来

  移孝作忠。 孝所使用的对象由子女对父母的孝已经变成社会中的人对于君主的忠诚,不忠君就是不孝。孝和忠都是人的爱心表现,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大家之爱,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为国尽忠,也就内含了为父母尽孝之德。

  2.5把孝与“五常”(仁义礼智信)结合起来

  讲求仁爱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体现仁爱;讲求仁义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掌握适宜的程度;讲求礼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对礼有真正的体会;讲求智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真正得到;讲求信的人,只有通过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实。

  2.6把孝与“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结合起来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要把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

  2.7把孝与谏结合起来

  孔子提出了“几谏”的原则,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2.8把孝道与个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曾子认为,提高修养的方法,在于孝的实践与内心的反省,“吾日三省吾身”,讲求用内心的反省来检验自己的举止是否合乎道德的原则。

  3.孝文化主要作用

  总的来讲,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至孝治世。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修身养性

  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人可以分为六种人:大公无私是圣人,要尊崇圣人;公私兼顾是常人,要赶超常人;公而忘私是贤人,要争做贤人;私字当头是小人,要不当小人;先公后私是善人,要当好善人;徇私枉法是罪人,要远离罪人。做常人、善人、贤人、圣人必须从孝道入手,才能达到目的。

  作为领导干部来说,践行孝文化,要做到四条,一是以孝事亲。按照《孝经》要求,带头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也就是《孝经》讲的“五备”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二是以孝做忠。《孝经》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的弟子曾子认为:“忠”可以作为家庭伦理观念孝的组成部分,而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的孝又适用于事君。曾子说:“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在这里,表示忠君的忠已成为孝的一部分,不忠君就是不孝,因此忠孝是一不是二。作为领导干部忠的表现在于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把员工视亲人及兄弟姐妹,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以孝治企。《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把这个思想运用安全生产中,倡导并践行保证安全就是孝,互保联保就是悌,制度落实就是忠,规范操作就是信,知法明理就是礼,尽职尽责就是义,公平公正就是廉,造成事故就是耻等理念,保证安全生产。四是以孝为镜。俗话说,诸事不顺皆因不孝,孝能感动地和天。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事业、家庭、婚姻等出现问题,根源都在是否懂孝,行孝。孩子打骂父母,不孝顺,造成家庭不和,是因为你就不孝顺父母。孩子的问题永远是父母的问题。是因为不孝顺造成的。你不孝顺父母,你怎么能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呢。

  3.2家庭和谐

  实行孝道,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养亲敬亲是一种反哺方式,养亲是物质反哺,敬亲是精神反哺。 不增父母之累;不陷父母不义;不添父母之忧。

  3.3孝心治企

  孝道是人道,人道也是天道,不孝不人,不孝逆天。孝道不仅可以作为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也是最适合东方“家文化”的激励方式,这是最伟大的激励力量。当员工提升了孝心的时候,你的事业、企业管理才有了根。家文化四要素:家道(五论之道);家风(孝悌之风);家学(孔孟之学);家业(利民之业)。家规是家风的关键,在企业要讲究孝道,保证安全就是孝,遵章守纪就是善;违章作业就是恶,制止“三违”是行善,排查隐患是积德。

  3.4科学发展

  孝悌是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以利益人民为本)全面协调(物质和精神)可持续发展(一代接一代)落实孝道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孝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落实。

  4.如何学习践行孝文化

  4.1学习践行孝文化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人心就会堕落,社会就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雄企鹅孵卵64个昼夜,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中华传统文化可以用12个字来表示,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而孝处于首位,所以在企业要把学习践行孝文化作为重点来抓,努力践行孝道,正确处理“五伦”关系,真正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

  4.2学习践行孝文化必须家庭教育(养不教,父之过)、学校教育(教不严,师之惰)、社会教育(治不够,国之错)、圣贤教育并重

  家庭教育是根本,是龙头,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圣贤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提升。

  4.3学习践行弘扬孝文化从现在做起

  “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南怀谨),“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孝心不能等待。友爱、至爱、慈爱、博爱,为了不再有爱的沙漠与荒原,孝心不能等待。家庭中行孝,其乐融融;单位倡孝,尽职尽责;社会有孝,安定和谐,孝心不能等待。平凡不过亲情 伟大不及孝心,“人无孝心不如兽”,“百善孝为先”,孝心不能等待。孝不是累赘,而是做人的本分、美德、责任和习惯,人人都能尽孝,孝不是父母的需要,而是我们的需要,孝心不能等待。孝是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孝敬父母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以孝侍亲,以孝立业,以孝立德,孝心不能等待。忙碌不能成为不尽孝的理由,钱少不能成为不尽孝的借口,无太大能力不能成为不尽孝的敷衍,父母因一时误会(憎恨、虐待)子女不能成为不尽孝的砝码,子女多互相计较不能成为不尽孝的推辞,孝心不能等待。

  总之,孝是一切道德之本,为人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为政之本,国家安康之本,人类延续之本,素质之本,善行之本,爱心之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切社会准则的体现,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人间永恒不变的法则。孝是人生命活动自觉意识的体现,孝是人与生惧来的美好情感,孝是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一块净土,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事实,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孝是人生第一课,孝是学业有成,事业有旺的引擎和动力。孝,不分性别,不论年龄,不分贫富,不分文化高地,不是互相攀比,不分族群,不论地域。他是人类共同拥有,恒古不变的圣洁情感。孝心的真谛是爱,孝心的本质是爱,孝心的源泉还是爱。让孝心永存,让孝心常在,让孝心无价,让孝心无疆。

上一篇:可能是我太传统,可是师生恋真的不违背道德伦理吗?
下一篇:【峰狂影单】2018年口碑不错的韩国电影,韩影迷必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