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新加坡剧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在亚洲五个发达经济体中,若论及影视文化产业,新加坡大抵是最不繁荣的一个。在影视剧年产量数字惊人的今天,新加坡华语电视剧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一个小众的存在。抛开曾经风靡全球引领潮流的日韩剧不谈,即使在华语世界里,新加坡剧也通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影视作品中无人问津。

  尽管现在门庭冷落,但是相信仍然有很多70后和80后记忆犹新,新加坡剧曾经在中国的80、90年代风靡一时,《人在旅途》、《调色板》、《莲花争霸》、《东游记》、《三面夏娃》等经典新剧以清新淳朴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在彼时赢得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成为两代人茶余饭后的美好回忆。

  

  《力克千年虫》应该是上个世纪最后一部在中国引起较大反响的新剧,至今仍有大批剧迷乐此不疲地讨论它To be continued的开放式结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流”席卷亚洲、港台剧制作日趋精良以及中国大陆电视剧的崛起,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为蓝本、热衷探讨家庭伦理、动辄近百集的新加坡剧,已明显呈现式微之态。但是,2008年却有一部例外之作。

  这一年,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MediaCorp,简称“新传媒”,新加坡唯一免费的电视经营者)拍摄制作了首部表现“峇峇娘惹文化”的华语电视剧《小娘惹》。这是一部倾全台之力、耗资巨大、明星云集的台庆大戏,不仅开创了新加坡电视史上的最高收视率,而且扬名海外,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掀起热潮,并荣获第14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电视剧奖。

  当年,这部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电视剧风头之盛,堪称新加坡版的《大长今》,其独树一帜的“峇峇娘惹文化”令该剧创下新剧近年来在中国内地的收视新高,并引起观众对“峇峇娘惹文化”的瞩目。《小娘惹》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成为一个经典范本,是因为它不仅代表了新加坡剧价值取向的政治正确,更别开生面地展现了东南亚地域文化的美学特色。

  地处东南亚心脏位置的新加坡虽然是以华人为主体的东方国家,但是作为移民国家和多元种族社会,新加坡政府始终推行和倡导多元文化主义,对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尊重各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新加坡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剧中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具有东方文化的内核。“峇峇娘惹文化”是儒家文化在南洋的变种,它既与中华传统母文化血脉相连,同时也与东南亚文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现象。

  作为“峇峇娘惹文化”的表现形式,剧中女性人物穿着的娘惹服饰以及她们精心烹制的娘惹菜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娘惹服饰充分展示了中马文化互相融合的美的理念精髓,女主人公菊香和月娘穿上精致艳丽的娘惹服装窈窕多姿,楚楚动人。娘惹服饰是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融入西洋与中式的风格元素,凸显娘惹们婀娜玲珑的身材。娘惹们擅长珠绣和刺绣,剧中菊香和月娘都精于女红。在峇峇家庭中,娘惹们只有学好女红,才会被认为是有教养的淑女,她们的珠绣、刺绣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面点缀装饰的图案精美与否,往往会成为她们是否适合婚配的评定标准。

  同时,厨艺也是考察娘惹们个人素质的重要准则之一。菊香、月娘母女和很多娘惹一样,凭借一双巧手,创造出别具风味的娘惹菜肴和娘惹糕点。娘惹菜在东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享负盛名,它融合了中马菜肴的优点,既有中国菜的深厚底蕴,又有马来菜的热情奔放,以马来西亚特有的香料和调味品结合中国菜肴的烹饪方法,融入两个种族的饮食特点。富有的峇峇家庭还会在重大聚会上摆请“长桌宴”,用丰盛的娘惹菜肴招待尊贵的客人。

  除了别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外,《小娘惹》更加引人思考并给观众以震撼的是在这块土地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战争孤儿利贝儿是被英国人收养的华人女孩,在西方家庭中长大,接受西式教育和民主自由思想。这位思想成熟、内心独立的新女性有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她选择志同道合的陈锡作为伴侣,并不存在包办、媒妁的封建婚姻,但最终她还是成为一位世俗意义上的贤妻良母,这是西方思想向东方价值观的回归。而反观菊香、月娘母女虽然来自保守的峇峇家庭,却有着不畏艰难、争取自由的反抗精神。在这些人物身上,既可以看到传统女性的温柔贤淑,也可以看到现代女性的独立坚强,东西方文化存在的矛盾冲突被巧妙地化解。

  与此同时,剧中男性人物也一样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顺从长辈与争取自由的二元对立中挣扎徘徊。陈盛和陈锡叔侄来自富有的峇峇家庭,接受西式教育的他们始终坚持平等思想,富有正义感和民主意识。作为孝子,他们对长辈恭顺有礼,对家庭负责,不忍拒绝长辈的安排。为了尊重长辈意见,他们甚至试图接受无爱的婚姻,但是当看到残酷的现实后,他们毅然选择坚持内心的声音,不向虚伪的婚姻妥协。

  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本地与异域所造成的二元对立冲突使剧中人物身上充满内在的张力,《小娘惹》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思考与探索带给观众深刻的启示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当然,不可否认剧中也存在把东西方文化冲突简单化的倾向,有意规避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更深层次的内在矛盾。对于这类冲突,除了家庭和个人的困惑外,更值得反思的矛盾很难单纯以剧中“中庸”和“大团圆”的思维模式去处理和化解。

  与西方国家突出强调工具理性不同,东方国家更重视价值理性和社会伦理的至高地位。《小娘惹》中,孝观念被推崇到极致。在剧中数代同堂的峇峇家庭里,老人作为一家之主,意见举足轻重,具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陈老太太作为陈家最德高望重的长辈,儿孙对她无不毕恭毕敬,不敢违抗她的意志,晚辈的婚姻也由她做主。在不可避免的代际矛盾和家庭冲突问题上,剧中有意弱化了某些思考,例如当长辈做出错误决策时晚辈是否具有反抗精神或者具有何种程度的反抗精神,以及年长者看似英明决策背后的合理性问题等。除了尊敬长辈外,孝文化的弘扬上还体现为海外华人强烈的民族观念和家族意识,具体表现在对祖先的追思上。剧中的峇峇家庭都摆设祖宗牌位,祭祀祖先是逢年过节的首要之事,儒家的孝文化精神在此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涵义。

  繁荣的经济贸易、百余年的殖民历史与频繁的民族迁徙使得新加坡社会必然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来文化与印度文化都在这个热带城市岛国落地生根,各自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绽放异彩。正是由于在吸收当地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在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方面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平衡,《小娘惹》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此之后,新传媒每年继续拍摄大量电视剧,虽然基本保持着稳定的数量和制作水准,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在海外市场引起较大波澜。其中,《当我们同在一起》、《信约三部曲》、《志在四方》等电视剧带有明显的星洲风味,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收并蓄。但无论主创人员如何思考和努力,新加坡剧的鼎盛时光终究一去不返。

  电视剧等流行文化的繁荣和输出,有时并不仅仅是其本身质量的问题。为何同样精美的电视剧,这些年却没有引起曾经的热潮,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个人微信公众号:稻麦青花

上一篇:百部男同性恋电影赏——土耳其浴室
下一篇:上海台商子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