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享建筑学?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振宇教授团队新著《共享建筑学导论》是首部研究共享建筑学理论和实践的专著,提出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全面影响城乡生活的背景下,共享建筑学已经成为 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新趋势;共享也可以成为当代重要的建筑学理念,与“实用、坚固、美观、绿色”一样,成为建筑学的原则之一。

  本书以共享建筑学的观点引导对建筑空间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共享建筑学导论》签名版现已上架群岛BOOKS书店。《共享建筑学导论》普通版也同步上架建工社中国建筑书店。

  本文节选自书中前言与一、二章,回应此时此地,我们为何需要共享建筑学。

  共享,此时此地李振宇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一直专注于建筑类型学(Architecture Typology)的研究和应用,在教学和设计实践中乐此不疲。而对共享建筑学的研究,则是在过去5年中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的新的思考。进入新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变。万物互联,信息爆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Thomas Friedman,2004);大数据、人工智能介入各行各业,个人移动终端彻底改变了我们获取空间信息的方式,而线上支付和共享经济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人们活动载体的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必然不会无动于衷。简言之,人们认知建筑的“打开方式”也许发生了彻底改变。那么,建筑的使用方式会不会随之明显改变?人们生产建筑空间的理念会不会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们对共享建筑学的研究,可谓“此时此地”,正逢其时。从2015 年起,中国的共享经济发展迅速,线上线下互动促进了生活方式的飞速改变。共享交通一马当先,共享单车如潮水般涌动,几起几落。

  从专属到共享,这很有可能是建筑学在21世纪最显著的改变之一。

  Uber等共享交通提供灵活性与效率(图源:Pexels)

  共享城市与共享经济共享作为后现代的片段,具有高度系统性、高度复杂性和经济社会性。传 统价值体系和秩序原则消融,古典的内部与外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日常生活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分析共享时代建筑学的特征 从传统的建筑学本体转向多义的社会范畴,共享在城市、社会层面有着 显性与隐性的脉络。朱利安·阿格曼(Julian Agyeman)、邓肯·麦克拉伦(Duncan Mclaren)提出共享城市是可持续和智慧城市的模范,能提升环境质量、 重建社区并且大幅削减能源使用。他们从共享经济概念出发并突破这 一概念本身从而将城市理解为被分享的空间,认为人类天生是分享者, 共同狩猎、农耕、创造遮蔽物,随着经济发展与公共领域的商品化,原来的共享意识弱化、个人主义开始强化。当城市化不断加强,共享愈加明显。城市不仅是共享发生的场所,在历史维度更是一个共享的整体, 因为共同的生产而成。今天,高密度的人口以及网络化的物理空间不断融合,以新奇的媒介形式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共享。

  

  Sharehub 上的大量信息图表说明了共享经济在首尔的影响

  (图片来源:sharehub.kr)截止到 2018年底,我国共有 7.6亿人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有 7500万服务提供人员,大量的人口通过共享经济而获得就业岗位,如网约车司机、美团骑手等。以美团为例,其骑手人数达到 270万,有近七成人员是来自农村地区的。通过这份职业,这部分人口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一方面直接改善了他们的家庭经济,另一方面老人医疗与子女受教育等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共享经济以低成本、高效率和便利性优势,成为扩展就业渠道、摆脱全球经济低迷,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新引擎。传统经济发展的高增长模式事实上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方式,是以资源环 境消耗的高增长为代价的。而共享经济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经济 的新模式,即“不求拥有、但求所用”,通过大规模地提高稀缺物品的使用率,可以用一定的物质量满足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这就为共享城市和共享建筑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即以最低的物质拥有达到最高的使用效用。城市空间同样可以“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共享城市建设与共享建筑学的发展,不是搞单个的共享经济,而是系统化层面的社会变革。共享空间、共享建筑、共享城市也恰恰是实现空间公平的重要途径,共享建筑学成为实现空间正义的调节器。共享使得空间的使用权与拥有权之间逐渐产生分离,使空间能以一种更加公平、高效的方式为社会所用。这也使得建筑学一直倡导的功能混合和多元开放等先进理念变为可能。空间共享不仅仅是空间的使用方式,更是一种空间交换价值的再生。共享建筑学探讨的,既是不同人群如何组织、联合和使用空间,同时也包括空间如何呼应当代城市的复合需求。共享建筑如同共享交通理念一样,可以探索从根源上减少建筑物的建造总量,增加建筑空间服务的对象,提高使用效率,实现更加绿色的建筑设计、建筑建造和建筑使用。绿色建筑将私有资源通过分时、分区域让渡一部分出来与社会共享是节约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建筑绿色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共享的三种类型共享不仅仅是空间的使用方式,更是一种空间交换价值的再生。共享建筑学探讨的,既是不同人群如何组织、联合和使用空间,同时也包括空间如何呼应当代城市的复合需求。一方面是城市建筑共享空间,如何面对城市多元生态差异化与异质性的包容及其对应的空间组织方式;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多元、杂糅、不稳定且不断进化的共享行为,将如何影响空间的生产、交换与使用。共享建筑学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即是:谁来提供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又为谁来建造? 在此,我们归纳出三种共享类型:全民共享、让渡共享和群共享。

  

  共享建筑学基本类型和方式全民共享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在大型开放公共建筑以及室外公共空间。大多数市民有权利平时在这种全民共享的空间里活动。东西方古代城市的共享,在空间权属清晰的情况下,以部分或完全对外的姿态,面向所有市民开放。到近现代,广场和公园成为全民共享非常重要的代表。巴黎塞纳河 两岸、上海早年外滩情人墙、纽约高线公园、柏林波茨坦广场都是如此。

  可供全民共享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摄影:Ingo Mehling)

  让渡共享是一种使用权利的让渡,即将原属于建筑内使用人群的专属空间, 让渡为全民使用的市民空间。作为使用的共享,在历史当中始终存在。中国古代的部分皇家园林,大多数的私家园林,每年风景最盛时节定期免费开放给游人(或仅向看门人付少量“茶汤钱”),这就是一种使用权的让渡。东西方的绝大多数宗教建筑,或者为了招徕信徒,或者为了加强竞争力,都会在一定时间内把建筑空间开放给众人。到今天,绝大多数的 宗教建筑可以让教徒以外的人们免费或付费参观,只在装束和举止上稍 加要求。20世纪后半叶,现代建筑的发展,令让渡共享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古今中外都有“群”,但在社交软件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群共享成为线上线 下社交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信息化下的群共享,为建筑设计的供给模式、组织方式和空间形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享空间的供给从集中式的国家开放空间,向分散式的互助空间发展;共享空间的范围从城市公共空间,向全球城市和互助社区的两个极限扩张;政府、机构和个人在不同的共享层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国家政府在无条件开放的集体共享空间占据主导,而个人在群组层面的共享层面发挥重大的能动性。

  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可以算作20世纪现代建筑中的典型群共享实例之一(摄影:Fernando Schapochnik)

  共享建筑学导论点击上图购买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开本

  页数

  定价

  出版上架时间

  共享建筑学导论

  李振宇 等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开

  224页

  89元

  2022 年 12 月

  《共享建筑学导论》是首部研究共享建筑学理论和实践的建筑学专著。本书搭建了共享建筑学理论框架、梳理了建筑共享性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相关典型案例。由此提出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全面影响城乡生活的背景下,共享建筑学已经成为 21 世纪建筑学发展的新趋势;共享也可以成为当代重要的建筑学理念,与“实用、坚固、美观、绿色”一样,成为建筑学的原则之一。

  本书作者团队依托在共享建筑学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中的长期积累,探索了共享建筑学的内涵和外延,定义了“全民共享、让渡共享、群共享”的基本类型和“分隔、分层、分时、分化”的基本方式,重点分析了共享对建筑形式的四种改变,也关注了共享对于建筑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影响。书中也对共享与前策划后评估、对共享的风险、共享的伦理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编写团队

  

  “共享建筑与城市”创新研究团队

  主编简介

  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共 享 建 筑 工 作 室”(Atelier Sharing Architecture, ASA)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建筑学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建筑设计专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秘书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柏林工大客座教授等职。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德国包豪斯基金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主张“白话建筑、类型贡献”,倡导共享建筑学。在建筑类型学、居住建筑、城市设计、外交建筑、中外建筑比较等方面有较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研究成果,并在设计实践中得到积极运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等设计奖励多项;被评为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内页预览

  

  

  

  其它相关内容:什么是建筑的“共有性”?

  本文编辑 / 张依婷

  

  群岛 ARCHIPELAGO 是专注于城市、建筑、设计领域的出版传媒平台,致力于以更新的理念、更敏锐的视角、更积极的态度,回应今天中国城市、建筑与设计领域的问题,聚合了相关领域最活跃、最具思想与影响力的人与机构。群岛拥有大量的国内外设计、学术研究资源,与众多媒体、研究机构、设计机构、文化艺术平台等保持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查看图书详细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上一篇:你心中的韩国18禁电影有哪些?
下一篇: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四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