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科学家正在偷摸做基因实验,你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被操控| 魔宙奇谭011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一个假期没见,你咋胖成这样了呢。”

  “开学第一天就能见到你真的太happy啦!”

  很多人都跟鲍比打招呼,击掌,甚至有几个姑娘上来就亲。

  鲍比一脸懵逼,以为丘比特对着姑娘们万箭齐发了,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堆同心圆。

  正纳闷的时候,突然有人问他:“艾迪,你啥时回来的啊,艾迪?”

  原来是认错人了,鲍比赶紧澄清,说自己不是艾迪,但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开玩笑。

  

  所有人都在和他打招呼

  在一路问好声里,鲍比走进宿舍,刚放下行李,就听到有人敲门,对方说自己是艾迪的朋友。

  鲍比一回头,撞上一张写满惊讶的脸,对方直勾勾地盯着他,直到鲍比说了好几声“你找谁啊”,对方才缓过劲来。

  第一句不是自我介绍,而是问:“你是被领养的吗?生日是7月12号吗?”

  鲍比继续懵逼,点头给了肯定的回答。

  对方二话没说,拉着他朝学校的电话亭跑去,俩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对方给艾迪打了个电话,跟他说我好像找到你弟弟了……然后把电话递给了鲍比。

  鲍比心想这咋还人在家中坐,哥哥天上来呢,犹豫着接过电话。

  紧接着对面传来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声音:喂?

  鲍比也愣住了,有种自己给自己打电话的感觉。

  他和艾迪隔着电话确认了各种信息:同年同月同日生,同一个领养机构——路易斯·怀斯服务。

  俩人激动坏了,艾迪的朋友带着鲍比开车去找艾迪,就算超速被警察拦下,也挡不住彼此激动的心。

  俩人到艾迪家已经半夜了,本来激动的鲍比突然害怕起来,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敲门的时候,门开了。

  对面是一张和他一模一样的脸,身高,体型甚至连发型都一样,简直是100%复刻。

  

  艾迪(左)鲍比(右),感觉艾迪还是丰满一些

  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仿佛其他人都消失了,整个世界就剩下他俩。

  鲍比下意识抬起手,发现艾迪也同时做了这个动作,两个人像照镜子一样。

  隔天早晨,《纽约日报》编辑部。

  电话铃响的时候,主编霍华德正在为明天的KPI发愁,爆料人给他讲了艾迪和鲍比的故事,霍华德一开始想:是不是tm唬我呢,给我演电视剧呢?

  但是,爆料人的语气听起来又不像。

  霍华德决定先派一个记者去瞅瞅,他们竟然租了一架飞机,直接飞去了艾迪家。

  

  主编霍华德,有着和这个职业不相匹配的秀发

  直到亲眼见到,记者才完全相信是真的。

  他激动地给霍华德打电话,决定搞个大新闻。

  记者加班加点,把这个离奇又温馨的故事写了出来,刊登在头版。

  

  当时的报道

  鲍比和艾迪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沉浸在不知所措的喜悦里,他们没想到,更大的喜悦还在后边。

  报道刊登第二天,大卫一进校门就被同学团团围住了。

  他们塞给他一张报纸,问他看了没,还没睡醒的大卫打开报纸,瞥了一眼,心想自己啥时候上报纸了,这拍的也不咋地啊。

  同样的五官、发型甚至是手的形状,报纸上的人和大卫长得一模一样,再一看标题《熟悉的面孔 失散双胞胎再聚首》,大卫彻底醒了。

  他赶紧跑回家,刚一进门就看见他妈在看报纸。

  娘俩眼神交流了一下,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大卫不仅和他俩长得像,连手的形状都一模一样

  大卫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领养机构也是路易斯·怀斯服务。

  比起这个,更让他在意的是,报纸上说,鲍比的爹是知名医生,妈是律师,鲍比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接受最好的教育。

  艾迪长在中产之家,他爹是老师,虽然家里不是很有钱,但他还是念了大学。

  大卫呢,家里开了个杂货铺,虽然也不差,但跟前两个哥哥比起来,还是差一些。

  不过这个想法只在大卫脑子里一闪而过,他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和俩人见上一面。

  他从报纸上找到艾迪家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他刚说完自己的生日和领养机构,就听见对面惊呼了一声。

  就这样,失散19年的三胞胎终于重聚。

  要知道,人类大约每90次自然生育里能出现1对双胞胎,概率约为1.1%,而同卵三胞胎发生的概率是约两亿分一,更别说失散之后再相聚了,这种概率简直微乎其微。

  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三个人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他们有一种莫名的默契,彼此知道对方的下一个动作,知道对方下一句想说什么。

  

  直到写完稿子,我还没分清谁是谁

  除了穿衣风格和发型,他们对其他事物的喜好也一模一样。

  都喜欢抽万宝路,喜欢开沃尔沃,喜欢吃中国菜,都当过摔跤运动员,甚至是心爱的姑娘,也都喜欢熟女挂的。

  更巧的是,每个人家里,都有个领养的姐姐,都是21岁。

  

  仨人和姐姐们的合照

  三个人经常互相盯着对方,完全不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艾迪不止一次对另外两个人说,“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三胞胎因为这事名声大震,频繁出现在各种杂志和脱口秀上,不管是《人物杂志》(People Magazine)、《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这种有名的,还是一些小报社,只要报道三胞胎,就有了流量的保证。

  观众们喜欢看他们穿一样的衣服,在综艺上异口同声地说话,走哪都是C位出道,去哪都是乘风破浪,堪称80年代美国披荆斩棘的哥哥。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各种邀约也蜂拥而至。

  他们上综艺,拍电影,给天后麦当娜配戏。

  繁忙的行程丝毫没有影响兄弟三人的感情,他们每天形影不离,最后一起租了间公寓,三个人都搬了进去。

  

  三胞胎客串电影《神秘约会》

  有一次艾迪阑尾炎犯了,没有保险做不了手术,他就拿着鲍比的证明去,说自己是鲍比,因为各种信息都一样,艾迪顺利做完了手术。

  也是这个时候,兄弟三人先后遇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婚生子。

  

  鲍比和老婆

  

  大卫和老婆

  

  艾迪和老婆

  三兄弟和谐相处、家庭幸福,但他们心里始终有个结——他们亲生母亲到底是谁,当初为什么要抛弃他们。

  从三胞胎相认的那天开始,他们就一直寻找亲生母亲的资料,后来终于在纽约的公共图书馆,找到了出生证明。

  心理建设了好久,三兄弟最终还是去了生母所在的城市,跟母亲在当地咖啡馆喝了杯咖啡。

  生母的故事并不像童话那么美好。

  在一次学校的舞会上,生母和男朋友发生关系,不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他们当时都是学生,没办法承担责任,就把孩子生了下来,送到了领养机构。

  

  三胞胎的亲生母亲

  了解了真实身世,就算和过去的自己道了别,三兄弟回到纽约,继续自己的生活。

  他们开了家餐厅,就叫“三胞胎”,一开张就成了地标性建筑,网红打卡必去之处。

  

  餐厅

  店里除了吃饭,还卖自己的周边,一些马克杯、T恤啥的。

  跟现在一些网红餐厅比起来,“三胞胎”算得上物美价廉,不仅饭好吃,酒好喝,还能在店里蹦迪,噼里啪啦的,脚都跺胖了。

  第一年,他们的餐厅就挣了一百多万美元。

  三胞胎每天都为重逢感到开心,但他们的领养家庭却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三家的养父母有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在领养时,从来没人告诉他们这个孩子是三胞胎中的一个。

  他们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被迫和自己的兄弟分开,独自躺在空荡荡的婴儿床上。

  三家的养母都说,孩子在小的时候有过很明显的分离焦虑,会不停地拿头撞婴儿床的栏杆,还有人会故意屏住呼吸,直到昏倒……

  

  他们决定去领养机构要个说法。

  路易斯·怀斯服务成立于1916年,由纽约各界的精英出资建成,算得上当时纽约最好的领养机构。

  

  在会上,养父母直接发出灵魂拷问,是不是领养机构把三兄弟分开的?为什么当初不告诉领养家庭?

  机构的负责人,显然有备而来,分别使用了「推拉法」和「我都是为你好法」,首先,大大方方承认了,是他们分开了三胞胎,接着,赶紧解释说这么做是为了领养家庭着想,因为很少有家庭会一次性领养三个孩子,这么做能减轻领养家庭的负担。

  接着,负责人又谈了些有的没的,绕来绕去就两个意思,我们领养机构绝对合规合法良苦用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眼瞅着开会开不出啥结果,6个人准备回家,谁知道刚走到门口,鲍比的爸爸发现把伞落在了会议室,他折回去取伞,却发现刚才开会的负责人还没走,几个人开了瓶香槟,有说有笑,好像在庆祝什么事。

  

  在这之后,三对父母咨询过各种律所,想起诉领养机构,但都被回绝了,没人想蹚这趟浑水。

  从这时候起,事情开始变得糟糕。

  90年代中期,有个叫劳伦斯的作家准备给《纽约客》写一篇关于同卵双胞胎分开抚养的故事。

  他找了本叫《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参考资料,里边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而那些参与实验的孩子,都来自同一个领养机构——路易斯·怀斯服务。

  

  这个信息像个扣子,把之前不相关的信息全部串在了一起。

  靠着作家敏锐的嗅觉,劳伦斯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他思前想后,还是给鲍比打了电话,告诉了他。

  紧接着,媒体开始疯狂报道,美好的童话变成肮脏的阴谋,三兄弟也从天选之子变成了供人实验的小白鼠。

  

  当时的报道

  冷静下来的三兄弟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们都记得,在小时候,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来给自己做各种测试,智商测试、性格测试、眼手协调测试……

  对方说自己是领养机构的员工,这是正常的领养后回访。

  他们会给三兄弟录像,一边观察他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

  三胞胎被研究的真实资料

  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领养机构的人来回穿梭在本该一起生活的兄弟间。

  三胞胎生活在半径160千米的一个圆里,却谁也不认识谁。

  劳伦斯找了很多资料,渐渐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

  发起“同卵双胞胎分离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彼得·纽鲍尔博士。

  

  彼得·纽鲍尔

  彼得跟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女儿是铁瓷,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奥地利大屠杀的难民。

  谁也没想到,一个重获新生的人,却开始玩弄别人的生命。

  彼得组建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被分离的同卵双胞胎,想看看育儿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说白了就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哪个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再简单点,就是「伤仲永研究·海外版」。

  这项研究的资助者除了一些私人基金会,还有犹太家庭和儿童服务委员会。

  

  在领养机构等待被分配的婴儿

  关于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并不罕见,悉达多·穆克吉在《基因传》里讲过,早在1943年,就有人研究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希望解开他们高相似性的秘密。

  当时的行为分析学家托马斯·布沙尔做了个“明尼苏达双胞胎实验”,研究了8000多对双胞胎和家庭成员,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进行跟踪研究。

  实验发现,无论是分开抚养还是共同抚养,这些双胞胎在政治,宗教上都有很高的一致性。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色列遗传学家理查德·艾伯斯坦认为,这种研究有划时代的意义,把我们对性格与气质的理解从文化与环境因素上升至基因领域,但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双方知情的前提下。

  自从《纽约客》作家劳伦斯写了同卵双胞胎分开抚养的故事后,有很多人发现,自己其实是双胞胎中的一个,世上还存在着另一个自己。

  

  劳伦斯的报道传开后,一对双胞胎相认

  有记者找到之前彼得的助手贝拉克,想从她那挖掘点内幕消息,但老太太嘴很严,先把自己摘了出去,又巧妙地把彼得塑造成一个为了科研废寝忘食的人。

  

  老太太的话术值得学习

  知道真相后的三胞胎完全不敢相信,他们上节目时变得战战兢兢,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活力,采访他们的主持人,也开始带着同情和玩味,一遍遍询问他们关于实验的细节。

  

  光从图片就能感觉到三个人的状态很差

  打击接踵而至。

  大卫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生前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在三兄弟中间扮演着粘合剂的角色,鲍比和艾迪都非常喜欢他。

  

  大卫父亲和三个孩子的合影

  处理完大卫父亲的葬礼,鲍比就决定退出餐厅,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没有人真正在意他的感受。

  鲍比的退出给其他两个人造成了很大伤害,特别是艾迪,他开始留胡子,半夜两点给朋友打电话,情绪也变得喜怒无常,最终被诊断为躁郁症,住进了心理病房接受治疗。

  

  诊断为躁郁症的艾迪

  其实不仅是艾迪,鲍比和大卫小时候都接受过心理治疗,大卫的16岁生日,就是在心理病房度过的,鲍比还曾卷入过谋杀案。

  这事再次引起劳伦斯的注意,他觉得这也过于巧合了,如果自己是彼得那样的精神病学专家,那同卵双胞胎的精神状态,也可能是研究的一部分。

  于是他联系了之前重逢的几对双胞胎,对他们进行访问,又发现一个毛骨悚然的现实——这些研究对象的亲生父母都有一方(或二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三胞胎的妈妈也是一样,患有很严重的抑郁症。

  《基因传》里提到,2009年瑞士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大型国际研究结果,在研究了数千个家庭和数万名男女后,发现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很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如果孩子的亲生父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养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病史,那么这个孩子仍然有15%~20%的患病风险,大约是普通人群患病风险的20倍。

  事情进行到这,劳伦斯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彼得进行这个实验,除了想研究育儿环境的影响,还想研究精神病的遗传问题。

  一系列的真相打击得兄弟猝不及防,他们完全没想到一切巧合的背后藏着这么残酷的真相。

  在各种刺激下,1995年,出院后的艾迪,选择饮弹自杀。

  

  鲍比后来无数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都想不通为什么,他宁愿死的是自己,而不是自己的兄弟。

  艾迪自杀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纽约,劳伦斯知道后,更坚定了查清事情真相的决心,他托了很多人,找到了彼得死之前关于双胞胎研究的录音。

  

  彼得的录音内容闪烁其词,中心思想只有一点:我们不会公开研究内容和结果

  2008年,彼得去世,他所有的研究资料都保存在耶鲁大学的资料馆里,没有人有访问权限,更别说是被当成试验品的三胞胎。

  记录一直被封存到2066年,也就是说,这些实验很可能到现在还在继续,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双胞胎。

  

  劳伦斯辗转多地,终于找到一个了解当年研究内幕的人——珀尔曼博士,彼得的研究助理,是目前唯一一个了解真相,并且愿意接受采访的人。

  

  他靠在沙发上,平静地叙述所有被研究者的噩梦。

  据他所说,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育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跟精神病遗传没有关系。

  所有领养家庭都是千挑万选的,为了确定所选家庭符合要求,他们会提前安排一个孩子接受领养,看生活环境是否符合测验要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三胞胎的家庭都有一个领养的姐姐,都是21岁。

  过了一段时间,耶鲁大学同意披露研究结果,但仅仅是和三胞胎有关的,报告内容被大量删减,美其名曰保护其他研究者的隐私。

  被删减过的报告根本没什么有效信息,可以说是一坨屎。

  

  

  要想看到完整版的研究报告,只能等到2066年,换句话说,等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去世之后,这项“伟大”的实验结果才能公之于众,但它到底能产生什么意义,没人知道。

  2018年,三胞胎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孪生陌生人》,完整的呈现了整个过程,可惜的是,艾迪再也没办法亲口说出自己的故事。

  

  三胞胎的实验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人类观察实验,都不顾道德伦理,把人置于很低的位置。

  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为了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拿一个9个月孩子小艾伯特做实验,先让他和小白鼠玩,后来每次小白鼠出现的时候,就在后面用铁锤铁棒狂敲狂打,吓小艾伯特,久而久之,只要小白鼠一出现,小艾伯特就开始大哭。

  这个实验虽然写出了小艾伯特的名字,但完全没讲他长大后的情况,没人知道长大后的他有没有走出阴影。

  

  更恐怖的是纳粹的人体试验。

  1943到1944年,纳粹的内科医生约瑟夫·门格勒为了研究双胞胎基因的相似和相异性,从集中营里找了1000对双胞胎,把他们按年龄、性别分成好几个组,分别进行惨无人道的实验。

  比如,把双胞胎中一个人的血抽出来,输进另一个人身体里;往双胞胎的眼睛里滴不一样颜色的染料,看他们的瞳膜是否会变色……

  门格勒做了无数实验,但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接着,他开始把双胞胎缝在一起,看他们会不会长成一个人。

  

  关于实验的报道和图片

  在一次次实验过后,活下来的人不超过200个。

  的确,科学的进步,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但这种实验本身,是否应该凌驾于道德之上呢?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独立的个体,先天基因和后天培养对人发展的影响真的可以通过对照组的实验搞清楚吗?

  学者们只关心实验的结果,那只是冰冷的数字,没有人对出生就被迫分离的双胞胎道歉,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却也是被操控、被监视、被玩弄的人。

  卢梭写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话说得没错,但我还是改改这句话:人类生而自由,只不过有些人更自由罢了。

  参考资料:

  1.纪录片:《孪生陌生人》,B站

  2.《基因传 众生之源》,悉达多·穆克吉

  3.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The secret study of triplets,BBC NEWS,2018.7.12

  4.SEPARATED TRIPLETS HAD BEEN STUDIED SINCE BIRTH,STEPHANIE SAUL ,1998.1.31

  5.Separated-at-birth triplets met tragic end after shocking psych experiment,Sara Stewart,2018.6.23

  6.The triplets separated at birth to be used in a sinister social experiment: How an attempt to resolve the 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ended in bitterness and tragedy, as a new documentary reveals,dailymail, TOM LEONARD,2018.1.31

  7.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wikipedia

  8.Inside the making of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Breeanna Hare, CNN,2019.1.22

  扫码打赏好文章

  ▼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We Are Original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上一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2020年3月国际展讯合集
下一篇:今天你过度医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