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名家汇 | 阿来:行万里路,识人间草木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阿来在《文学的日常》里说:“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或者我是一个积极的宿命论者。我看书看几页,瞌睡一来,关灯都来不及。我还想要是我失眠多好,我可以多看多少书,我可以多写多少东西。”时至今日,阿来的文学创作已经整整走过了四十年。在这四十年的文学旅程中,阿来并不能算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他至今依然笔耕不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阿来,看看阿来是如何写作的。

  阿 来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阿来,出生于四川马尔康,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

  阿来以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态度,用现代人的思维科学评判历史,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进入历史,代表作品有《尘埃落定》《蘑菇圈》等。

  

  

  人生经历

  1959

        阿来生于四川西北部藏族聚居区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寨。阿来六岁上学,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年不学课文,先上预备班,学汉话;第二年才学正式的课文。初中毕业后,因为当时知识青年下乡,阿来没有考高中,而是回乡务农。半年以后,阿坝州要修水电站,阿来报名,随即成为一名拖拉机手。

  1977

        恢复高考以后,阿来的初中老师捎信让他报名,随后阿来便考入马尔康师范学校。中专师范,遂成迄今为止最高学历。毕业后分配去当小学老师。一年后因他出色的教学,被调入马尔康县第二中学教初中;又一年,调县中学教高中。

  1982

        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并调到阿坝州文化局所属的文学杂志《草地》当编辑。

  1996

        辞职,应聘至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从普通编辑干起,1998年成为主编。后因“重述神话”项目,全心创作《格萨尔王》(已出版),遂辞去社长职务。

  2000

        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藏族作家。

  2014-2015

        2014年,出版长篇非虚构作品《瞻对》,讲述了一段藏地故事,再现长达两百年的瞻对历史。

  2015年,出版散文集《语自在》;同年,中篇小说《蘑菇圈》发表在《收获》2015年第3期,讲述了青藏高原上的平凡小人物,与自然生灵互相依偎的生命故事。

  2019

        1月,补选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月17日,由其担任编剧的电影《攀登者》开拍。5月26日,出版长篇小说《云中记》,讲述汶川地震后,祭师阿巴的经历;9月23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9月27日,被丽江市授予丽江市荣誉市民称号;12月13日,《云中记》摘得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榜首。

  2020-2022

        2020年10月,担任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委成员;同年11月,担任四川省影视产业联盟顾问。

  2021年12月16日,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副主席。2022年10月,担任2021年度四川日报川观文学奖小说、报告文学组评委会主任。

  创作理念

  写作需要一个扎根的地方

  像我这样的人旅行都是好像是为了印证书里的这种东西。比如说我出去旅行有个习惯,我从来没去过什么东南亚这些地方,因为我没有接触过它的文学。我要去的地方一定是我已经熟悉它的文学了,至少是熟悉它一两个作家了。

        阿来的创作,无一不展现出其乡土情怀,在文学道路上辛苦耕耘四十年,从未远离过他的故乡。西藏,我们对它加入了过多的想象,它神圣、美好,远离生活,我们将它神化、形容词化。但阿来让我们看到一个“世俗”的西藏,他呈现出一个本来的西藏,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他利用文学对西藏进行了祛魅,还原现实本身,通过他的书写,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藏这个地方。

        文学批评家谢有顺曾评价:“阿来的小说写作更多关注普通藏族人的生活与命运,努力去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相似性与普遍性,‘消除分别心’,而不是只看到差异,在他看来,异族人过的并不是另类人生,每个故事里面的角色与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人。让一个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在一种真实的藏人生活中站立起来,这正是阿来写作的独特意义。”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本小说中,西藏不再“高不可攀”,它以藏区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都存在的“土司制度”为小说的历史舞台,描述以麦其土司为代表的“嘉绒”部族,大量展现其文化生活情景,在表现民族思维与心理习惯中透视了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藏民族的历史生存样态。

  

  扫码,一起感受阿来的乡土情怀

  ?+

  +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李敬泽评价《尘埃落定》:“因为就这些经验而言,藏族的生活、边地的生活,所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没有在我们的文学中被充分地打开过的,是阿来要给这个世界,这个还没有被表达的世界一个名字,给它一个命名。”

  

  写作超越时空

  后来我想我可不可以把我认真书写过或者是成功书写过的这些地方,都把它当作我的故乡。我觉得那个小村庄它是我这个肉体的故乡,其实我觉得可以更放大,就是还有个文化的故乡。

  阿来是一位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他很好地“融化了两种文化的优秀部分”。他的作品有着超越时空的特性,在藏族、中国乃至世界都广为流传、广受好评。他说,他会把他认真书写过的地方都当作他的故乡。他认为,除了肉体的故乡,我们通过书写还可以拥有一个文化的故乡,精神的故乡。如果推而广之,即是中国。这两个字并不是泛泛而谈,它可以具体到我们的文化、伦理、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它实实在在地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里、性格中,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里念兹在兹的东西。

        不仅仅是空间上,在时间上阿来的作品同样具有。谢有顺说:“阿来所具的历史意识,决定了他的作品品质不会只有‘现在’这一个维度,而是将现在和过去、未来联系在一起,此在、曾在、将在三者合一,这就是历史的眼光。”阿来曾说,“无论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民族、某一阶层,虽然现今所处的现实还有种种的分别与区隔,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却不可能拥有不同的将来,我们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将来。如果将来也是不同的,有区别的,那结果就非常糟糕,是简单与严酷的字眼:那就是灾难以至于毁灭。”

  阿来并不是如东野圭吾那般高产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要经过长久的酝酿,来之不易。他的写作方式是学者式的,当进行一个题材创作时,他会做很多案头工作,找到相关的图书进行阅读,然后开展一些田野调查,系统地游历一些地区,细致观察山川地域风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然后再回到学者书写的地方,如此在案头与现实之间多次往返,不断积累、校正,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大抵是阿来保持其文学作品超越性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每个作家都会放慢步伐,如此沉淀,懂得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想象未来的,大多作家书写的很可能只是瞬间的感受、一些思想的断片,而在这种潮流中努力追求整体性感受的作家,阿来自然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每一部作品都能让人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心生感动。

  

  扫码,一起体悟富有哲思的优美

  ?+

  +

  内容简介:阿来随笔集,既有理性的哲思还有意境的优美。本书收录我国著名作家阿来的经典散文五十多篇,这些文字既包含了理性的文学思想,又是优美的充满诗意的散文。

  

  要书写?物?,首先要认知?物?

  我觉得中国的文学当然有很多很伟大的时刻,就是物我相遇的时候。因为我觉得我是非常推崇中国的这个诗歌跟散文传统。我觉得中文最大最优秀的那些特性不是保留在叙事文学里,而是保留在这个诗歌跟散文传统里,就是物我相契、物我相容、物我相忘。它是一个进阶,一步一步的。

  阿来除了是一名作家,他还是一名植物猎人,是自然之子。他热爱观察和记录植物,他悉知身边的一花一木的名字、由来、生长条件等,他用双脚丈量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并将自己的所观所感放到自己的作品中。土地、自然,通常是大多作家共同的写作主题,此时,作家们之间的差异则在于如何理解自然。然而大多作家会陷入“庸俗”:以自然对抗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但阿来笔下的自然有着更丰富和博大的内涵。他常常以谦卑的姿态描绘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全然展现出一个本然的世界。阿来描写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它们为什么要存在、如何存在,阿来认为,它们的存在,便展现着生命的本性,拥有着更高的创造意义。阿来会通过小说来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爱护与伤害,由此进一步展现背后蕴含的人类文化危机,呼吁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融洽共处。

  

  扫码,看看更多阿来的文学创作心得

  ?+

  +

  内容简介:阿来谈创作、论文化,讲演文学的责任。本书选取阿来先生近几年在各地的演讲,包括“文学观念与文学写作问题”“文学总是要面临一些问题”“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非虚构文学应该要有文化责任”“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等关于文学、写作、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实际写作经验,以更加真切的方式论述关于文学的种种。

  阿来

  你绝对不能错过的作家之一

  铁凝说:

  “阿来让人看到一个中国作家穿越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各式各样的观点的洪流,以文学的方式建立与中国的血肉关系,创造史诗的努力。”

  莫言说:

  “阿来可以说用他的笔,把一个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变成了在文学上引人注目的地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

  “阿来一直在一个大的文明视角来看待故乡和生活,刻画鲜活人物。他具备理性的哲思,对生活以及文明历史,都有个人独特理解,深刻洞见的思考。”

  

  编辑|黄秋宁

  初审|张来友

  审核|唐小洁

  信息来源|中文在线

  图片|《北京晚报》、百度百科

上一篇:精品再发:考场议论文写作(常识+开头四种写法+正文十种结构+结尾九写法)
下一篇:高考热素材 | 追剧《觉醒年代》,“青年与责任”的作文素材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