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趣谈二尖瓣反流之新分类:一场不断分家的伦理剧|安贞心语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西游记----------------------------

  名虽佛系,实则关键

  二尖瓣英文词

  mitral

  来自拉丁语,意为“像主教冠的形状”。英文词

  bicuspid

  结合了拉丁前缀

  bi-

  (意为“二个的”)和

  cusp

  (意为“尖端”),反映出一对拍动的瓣膜形状。二尖瓣在我国曾被翻译为“僧帽瓣”,此术语在日文一直沿用至今。

  望文生义,这个瓣膜看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实则正如悟空不知道唐僧给的花帽不是用来提高猴哥颜值的,而是观音菩萨送的紧箍咒。唐僧一动嘴,悟空便顿时疼得满地打滚。

  二尖瓣病变也非同小可,四个心脏瓣膜中,病变最多见的当属二尖瓣,如果二尖瓣排了第二,估计没谁敢胆肥到认领第一。

  抗生素不普及的时代,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是很多患者的梦魇。《穆斯林的葬礼》中,如初生之月、似出水之莲的才女韩新月就死于二尖瓣狭窄,让人不禁生出“世间好物不长久,彩云易碎琉璃散”的感慨。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患心痛病而时常捧身材皱眉,虽增美态,而有人则说那是因为二尖瓣脱垂在作祟。时至今日,二尖瓣脱垂仍钟爱女性偶像,特别是清瘦的纸片美人,比如拥有“隐形的翅膀”的张韶涵。

  二尖瓣反流分类,一场不断上演的家庭伦理剧

  植物学界有句名言:“老乡,学植物分类可以赚钱喔”。由此可以看出物种分类有多重要;而对于病种,明确分类一样意义重大。

  1.原发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反流分几类?最简单的莫过于原发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或者急性、慢性二尖瓣反流。对,就是下面的图片;教科书上写了多年,心脏医生都耳熟能详。

  2.二尖瓣反流的Carpentier分型

  二尖瓣反流分类仅仅这样界定够吗?Maurice Lev曾说,二尖瓣疾病神秘得就像女人,你研究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理解的越少,或许他遇见的是变幻莫测的女性。成人心脏外科真正的开拓者、 “现代瓣膜修复之父” Carpentier 教授偏偏不信邪,把二尖瓣分类重新做了评估,虽然没有复杂到植物学分类之父卡尔?冯?林奈及其后林奈时代用门纲目科属种命名植物的地步,但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此分型也一直被奉为圭臬。

  3.心房性二尖瓣反流

  疾病表型近年来不断发展,二尖瓣反流同样如此,二尖瓣学术研究联盟(MVARC)2015年指出,二尖瓣结构更复杂性,二尖瓣疗法是一个“高度动态化和不断发展”的领域,对其评估也应该作出定期修订。原有的Carpentier分型也进一步深化,2018年心房性二尖瓣反流日益引起关注,也不断丰富二尖瓣反流的分型。

  如此不断细化分类,并不是简单的套娃循环,而是代表更深更广泛的认识。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分类的弊端与“新的概念体系”的提出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对于读书多、实践广的人来说,沉思不仅是优雅一曲,也是不断构建新秩序、发展新疗法的良药。

  2023年

  (2023年过去了,与多灾多难的2023相比,我很怀念它)

  心脏专家对二尖瓣反流的亚型又有了新的思考。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即使局部建设的再好,宏观特征不改变,或许局部的改观也难以为继。不要忘了二尖瓣是心脏一部分,如果左心室没有改善,就算有再好的器械加持,远期效果也要打折扣。

  敲黑板,划重点,Grayburn指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具有异质性:

  1. 由于左心室过大引起二尖瓣功能异常,产生二尖瓣反流;

  2. 支撑二尖瓣对合的左心室局部心肌病变,病变进展与左心室不成比例关系。

  对于后者,减低左心室大小的策略未必奏效,针对二尖瓣的治疗可能起效。该文以乳头肌断裂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为例,指出无论用解剖或者反流发生时限性进行分型,均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鉴于此种情况,“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在慢性反流中难以鉴别,还是不如提出一种更合乎逻辑的量化二尖瓣反流程度思路。

  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七宗罪

  学习过超声心动的都知道,目前评价二尖瓣反流最准确的方法是应用PISA方法所得到的有效反流口面积即“EROA”。所谓PISA方法就是类半球形态测量反流口至半球界面的半径(r),应用瞬时流率公式计算反流的瞬时流率:ROA(FCM)=2 πr2×Vn/Vr(Vr为最大反流速度)。通过EROA的大小可以评价。

  注:在没有反流的情况下,流经二尖瓣的体积和流经主动脉瓣的体积应该是相同的。反流体积=二尖瓣口流量与主动脉环部流量之差(MVO - AO),流量=面积×血流速度积分(如图)。

  然而不同指南中对EROA都提出了质疑:

  1. 基于反流口是平面结构;

  2. 反流口假设为新月形;

  3. 反流束不仅仅是中心的,通常有偏心反流;

  4. 近端血流汇聚经常是不对称的;

  5. 收缩期反流束是动态变化过程;

  6. 轻度二尖瓣反流通常无法用EROA评判;

  7. 二维法和三维法往往存在差异。

  如此多的缺陷,即使是专家也不能实现测量精确性。因此,2012-2014年指南也提出不能仅仅拘泥于EROA数值,要综合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进行综合判断。如预测预后不好,即使中度MR也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欧美指南不约而同将重度EROA标准由0.4cm2下调至0.2 cm2。即使如此,这个评价体系还是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没有考虑左心室容积、压力、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影响。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新概念体系:“成比例”和“不成比例”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新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概念综合考虑左心室容积对EROA的影响,引入了“成比例”和“不成比例”二尖瓣反流评价参数,分类基于EROA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关系,反应了二尖瓣反流是否与左室扩张程度有关。

  成比例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反流严重程度与左心室扩张密切相关。左心室大,二尖瓣自然有反流,治疗重点在于优化药物治疗等基于指南的心衰治疗,改善心功能,实现左心室重构逆转才是王道。

  不成比例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反流严重程度与左心室扩张不成比例,二尖瓣反流程度重,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多在195ml以下,与前一类型相比,这些患者往往是瓣膜功能异常,如后内侧乳头肌位移,瓣叶牵拉,对合不良。这些患者在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二尖瓣介入钳夹术效果更好。

  应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新概念体系理解MITRA-FR与COAPT研究的结果差异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出新的假说和概念还需要验证,招募患者,进行试验,拿出数据等诸多以理服人的规定套路。如果需要一步步推演,这个概念体系面世还需要时间。无巧不成书,作者发现已经完成的两个著名Mitral clip的Trial为自己提供了完美的证据链条。

  先说说悲催的MITRA-Fr Trial,结果显示Mitral clip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无论是去世率还是心衰再入院率均无差别。2018慕尼黑茵梦湖的水,MITRA-Fr Trial PI的泪。一时间Mitral clip对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疗效引起了质疑。

  悲喜二重天的戏码没用多久,一个月后发布的COAPT Trial 却携带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结果证实,Mitral clip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无论全因去世还是心衰再住院率均疗效明显,十年磨一剑的研究者发布会后欣喜若狂,庆功晚宴如同音乐节现场。

  同样的设计,迥异的结果,实在令人迷惑。尽管研究所在地区不同,可能存在操作者经验差异,样本量有差距,设计终点略有分别,统计方法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不足以解释完全不同的结果。

  伟人说:回顾历史宜粗不宜细,可惜这句话不适用于clinical trial,魔鬼就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这一细节被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新概念提出者捕捉到。COAPT Trial入选患者主要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不成比例区(图中的红区),意味着患者瓣膜反流重,左心室扩张轻,瓣膜钳夹就是雪中送炭。MITRA-Fr Trial术前优化药物治疗或患者筛选不幸在成比例区(灰色地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多为心脏增大引起,此类患者更多是依靠综合治疗,比如最优化的药物治疗、CRT等等,单纯依靠Mitral clip很难逆转病情。如同排球比赛,没有好的接发球、二传手,单靠朱婷,拿冠军实在有些难。MITRA-Fr Trial和COAPT Trial最大的不同是入选患者群体不同,按照作者的话,两个研究根本不是一个群体。

  还是让数字说话:

  MITRA-Fr Trial:LVEDV 252 mL,EROA 0.31±0.1 cm2,16% EROA ≥0.4 cm2;

  COAPT Trial:LVEDV 192 ml,EROA 0.41±0.15 cm2,41% EROA ≥0.4 cm2。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clinical trial也不例外。

  二尖瓣反流分类又双叒叕更新了,跟上脚步,让你更精准地筛选患者。选对的人做对的治疗,临床表型分类的魅力也在于此,否则甲之玫瑰,乙之砒霜。

  小伙伴们读完房芳老师的这篇“趣谈二尖瓣反流的新分类”,是否感觉豁然开朗了很多呢?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在留言区里把你们的问题写出来,「安贞心语」的老师们会给大家一一解答疑惑。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明代。

  2.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Standring, Susan (Forty-first ed.). [Philadelphia]. 2016.

  3. Ingels Jr, Neil B and Karlsson, Matts. Mitral Valve Mechanics. Link?ping University Electronic Press, 2016. ISBN 978-91-7685-952-0.

  4. 杨慎《吴越春秋?逸篇》。

  5. Stephen Westaby. Landmarks in Cardiac Surgery[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73.

  6. Carpentier A . Cardiac valvesurgery--the "French correction"[J].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cardiovascular surgery, 1983, 86(3): 323-337.

  7. Stone GW, Vahanian AS, Adams DH, et al.Clinical tri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endpoint definitions for 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 and replacement: part 1: clinical trial design principles: a consensus document from the Mitral Valve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J Am Coll Cardiol. 2015; 66: 278-307.

  8. Grayburn PA, Sannino A, Packer M. Proportionate and Disproportionate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Reconciles the Results of the MITRA-FR and COAPT Trials.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3; 12: 353-62.

  9. Stone GW, Lindenfeld J, Abraham WT, et al. Transcatheter Mitral-Valve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2018; 379: 2307-18.

  10. Obadia JF, Messika-Zeitoun D, Leurent G, et al. Percutaneous Repair or Medical Treatment for Secondary Mitral Regurgitation. N Engl J Med 2018; 379: 2297-306.

  其余参考文献见ASE/EACVI指南及维基百科。

  专栏专家简介

  房芳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安贞医院睡眠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欧洲心脏病协会Fellowship (FESC),欧洲心脏影像协会成员,欧洲心力衰竭协会成员,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心肺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睡眠协会心肺血管疾病组副组长,等

  专栏专家简介

  刘巍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Tan Tock Seng医院,国外东邦大学大森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国外休斯顿德州医学中心Methodist医院Debacky心血管中心及德州大学医学部接受心内科及心血管介入培训

  擅长冠心病诊治,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

  目前担任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国外心脏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

  专栏专家简介

  吴小凡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安贞医院心内二十一病房B区副主任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2013年), “北京市百千万人才” (2023年)

  主要从事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和综合防治,精通各种腔内影像与生理学技术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北京心脏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外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

  专栏专家简介

  刘彤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心衰病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症心衰治疗以及心肌纤维化、左室重塑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等

  近5年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有关临床心衰研究SCI文章20篇,在临床研究中主要负责临床课题的实验设计、心脏影像学资料的分析及数据处理

上一篇:笑谈文字情与色
下一篇:经典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