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元宇宙”?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表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术,如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强调虚实相融。”沈阳说。

  沈阳介绍,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

  程序化生存:把人性交给程序

  程序 = 计算机指令执行操作

  把人性交给程序目前看是不可逆的过程吗

  程序化生产无限接近于100%的时候 = Metaverse

  ————

  Ethereum:把货币关系交给程序把人性交给货币关系把人性交给程序

  在货币关系上,Ethereum的Defi比招商银行App的程序化程度更强

  Facebook:把社交关系交给程序把人性交给社交关系把人性交给程序

  在社交关系构建上,未来的Meta可能会比现在的Facebook的程序化程度更强

  Tiktok:把注意力分配交给程序把人性交给注意力把人性交给程序

  在注意力分配上,Tiktok比WeChat的程序化程度更强

  程序化生存:把生产关系交给程序把人性交给生产关系把人性交给程序

  WeChat和Apple在某种程度上,试图对抗这些:时间排序,隐私保护等保守手段

  我来试图发明一种打分方式:满分100分程序化输入:由程序决定输入,比如视频推荐,我的占比估计有50%*0.25程序化输出:由程序决定输出,比如AIGC,我的占比估计10%*0.25程序化决策:由程序进行决策,比如量化交易,我的占比估计20%*0.25程序化交互:有程序代劳交互,比如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我的占比估计20%*0.25我的总分是25分

  数码不等于程序化,就算是看一天屏幕,比如看电影,其中的生产关系不涉及程序

  那请问,你的程序化生存程度是多少呢?

  程序化生存无限接近于100分的时候 = Metaverse

  附录:

  生产力:改造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 = 能源,工业,计算的能力 = 自由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组织,分工,分配关系 = 分工与分配的关系 = 意义

  一个对立而统一的问题出现了:生产力是否包含组织的能力?生产关系是否包含计算的关系?

  晚上好,我是今晚的编辑23。

  最近,一条名叫#上海捏脸师月入4.5万#的新闻上了热搜。

  所谓的捏脸师,目前多在各类游戏中为玩家捏出一些好看的形象,并赚取一定费用。而最近元宇宙概念出来后,这批人也被调侃可能是“元宇宙时期第一批打工人”。

  恰好最近,我在玩一个叫做“ZEPETO”的虚拟社交软件。这个软件其实在几年前就火过一遍,当时大家很流行捏出虚拟形象并且发在朋友圈。

  和传统游戏不同,这个软件极大程度地将现实生活嫁接进来。比如用虚拟形象看虚拟偶像的线上见面会;穿各种品牌联名的服装;发类似抖音的短视频进行分享......

  带着对“元宇宙社交app”的好奇,我开始了对这个APP为期一周的体验观察。ZEPETO界面

  跟普通的社交平台不同,在ZEPETO打造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不只是聊聊天、发发朋友圈,而是塑造一个类似于“游戏玩家”的虚拟形象,去到不同的场景中交友。其中最受欢迎的环节莫过于“装扮”——

  自由选择性别、任意调整外表:发型、服饰、五官、脸型、妆容……应有尽有。我决定使用平日里不敢尝试的小吊带和烟熏妆,再加上一头白发,心情就像是偷偷干了一件小坏事,但又可以肆无忌惮地撒欢。

  我设置的装扮有段时间,这种虚拟形象一度成为了发朋友圈必备素材。而我猜想,或许是因为我们可以随意尝试不同发型穿搭,甚至改变脸型身材。

  这种尝试,让我们脱离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束缚。

  全身上下调了许久,终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装扮之后,我走进各种场景闲逛,露营地、邮轮、婚礼现场……最热门的“四季咖啡店”竟然有接近50万的访问量。

  即使“虚拟感”仍然很明显,我还是没忍住逛完了整个场地——雪地、木桥、结冰的湖泊,这让身在广州的我过了一把冬日看雪的瘾。

  这就是虚拟世界的美妙:以最低的成本满足最高的幻想。ZEPETO里的一部分主题场景

  这时,我突然被一个名字吸引住:BLACKPINK House——

  这是韩国女团Blackpink的专用练习室,墙面镜、音响、团队海报……这些都与现实无异,仿佛真的进入到了偶像的世界。

  说实话,我有些惊讶。

  去搜索了更多信息后才知道,就在去年,她们用虚拟角色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粉丝见面会,还吸引了4600万粉丝的到来。

  而现场所有的粉丝,也是虚拟角色。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与自己喜欢的偶像面对面地接触,也许这也是它备受追捧的原因吧。BLACKPINK House内部

  除此之外,平台还配备了当下最火的“短视频”功能——

  一个类似于抖音的画面,有日常分享、有变装、有穿搭教程……听起来跟正常的视频没有太大差别。

  但特别的是,里面的人物和场景都换成了虚拟版。甚至还有追星号把idol的唱跳舞台制作成动画专门发布在平台上。“虚拟短视频”画面

  带着诧异,我退出了软件,但一下子竟无法从游戏中抽离。

  这种疏离感让我开始想: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活在虚拟环境中,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记得知乎上一个关于游戏和元宇宙的观点:游戏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级形态。未来,元宇宙很可能以游戏为起点,发展为互联网的替代者,深入整合数字化娱乐、社交网络,甚至社会经济与商业活动。 @小枣君

  这样一来,也许我在ZEPETO经历的这一切不再仅仅发生在手机屏幕里。

  它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生存世界。 ZEPETO画面

  ZEPETO,更像是对元宇宙社交的初步尝试。

  而对人类虚拟世界的尝试,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发布的元宇宙介绍视频给了我一个切实的画面。

  在他的解释中,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空间,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虚拟形象出现在里面。

  但跟电子游戏不同,无需隔着屏幕,你也更不是一个“玩家”,而更像是本人直接进入到那个世界。扎克伯格正在“元宇宙”中挑选他的今日穿搭

  除了像呼吸这样必须要依靠肉体和现实环境的事情,人类似乎可以在那里完成一切:

  挥一挥手就能改变今日穿搭,甚至是乔装成一个怪物机器人;

  无聊了可以约另一个城市的朋友出来打扑克;

  想一个人呆着也能随时瞬移回自己的空间。

  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空间打造成一个太空站,或者三维立体的艺术涂鸦街区……

  工作上,也不用再忍受堵车、挤地铁,在家喝着咖啡就可以直接进入虚拟办公室,跟同事互动。在“元宇宙”中跟朋友打扑克的扎克伯格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应该如何定义呢?

  之前看过一个理论,致力于研究游戏和虚拟技术的Roblox公司提出了元宇宙应该具备的八要素:来自知乎@小枣君的整理

  看完这些信息,我开始幻想每天去到世界各个角落旅行、认识不同的人、尝试不同的工作,然后打卡所有的极限运动,毕竟在那里,即使攀岩不小心掉下山谷也能无限NG重来。

  而跟朋友@阿七聊起这个话题时,我有了更大的感触。

  因为先天问题,他双脚的长度不一,所以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他看着天空说:“啊,真希望真的有元宇宙,也许在那里我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不用再承受路上奇怪的眼光了。”

  我惊觉,对于正常的我们来讲,元宇宙只是个新奇甚至略有些荒诞的幻想,但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次获得新生的机会。你能够做所有想象得到的事

  甚至有人想象,当人的肉体死亡后,虚拟世界的自己会保留原有的记忆、情感、性格一直生存下去。

  就像ZEPETO的标语:用自己的虚拟角色享受另外一个世界。无限可能,便是元宇宙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也难怪,商业巨头们争相入局元宇宙,品牌也热衷于用此来做宣传噱头。

  但在现实和虚拟的边界更模糊的那时,我们要考虑的是更深层次的哲学伦理问题。但进展并非到此结束

  在跟编辑部讨论这个问题时,塔希提推荐了一部虚拟形象舞台竞演节目《2060》。

  就跟真人明星一样,这些被创造出来的虚拟人物可以唱跳、拍写真、出演MV。因为更为稳定的人设,他们被称为“永不塌房的偶像”。

  在粉丝看来,这正是虚拟偶像的迷人之处:不易崩塌、无限可能、近乎完美。

  正如我们对虚拟世界的幻想。

  但在一个充满“设定”的世界里,衣服是数字商品,朋友是虚拟形象,偶像是科技人设……这好像又有些无聊。正在表演唱跳的虚拟形象“无限少女”

  我不禁开始思考:当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虚拟人物存在时,我究竟还是不是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否真实呢?

  在前面提到的ZEPETO软件里,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拍照”功能——

  在众多模板中选择一个钟意的,不需要美颜,不需要换衣服,它甚至将拍照姿势、道具、背景都已经设定好。

  点击,一键生成。

  除此之外,我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跟朋友合影。我在ZEPETO上获得的“合照”

  这样的“便捷”反而让我不寒而栗。

  没有了“麻烦”的仪式感,失去了真实的肌肤接触,但我又确实通过“合照”跟朋友产生了连接。

  我突然想,如果这种“连接”放到恋爱中呢?当虚拟的我跟另一个虚拟人物坠入爱河,回到现实中,他还能不能算是我的爱人?

  此时,又何为虚何为实。ZEPETO主页内容

  而更让我担忧的是,就像电子游戏一样,元宇宙给人的幻想满足总是容易让人沉溺。

  著名的科幻作者刘慈欣在《时间移民》中提过:无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样,一旦经历过那生活,谁也无法再回到有形世界里来,我们充满烦恼的世界对他们如同地狱一般。

  当人类社会不断向虚拟世界迁移时,我们会不会忘记了现实世界,最终一片荒芜呢?

  这让我联想到推特博主Shaan Puri对于元宇宙的特殊理解:

  元宇宙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是当我们从数字生活里得到的价值高于现实生活的那一刻。

  (仅为个人理解,原文如图 )

  Shaan Puri 的Twitter内容

  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发达的今天,我们时常吐槽朋友聚会只会低头玩手机、能用微信文字沟通就绝不打电话,更不可能当面沟通……

  也许,我们早已开始迈入所谓的“元宇宙”。

  面对这样的“世界虚拟化”,有人甚至认为,元宇宙将是人类的灭亡和终点。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贩卖焦虑,只是面对未知时,大家或乐观、或悲观。

  但答案只有在事实来临的那一刻方可知晓。我们称之为元宇宙

  最后。

  我曾与父母聊起过元宇宙,想知道已年过50的他们会有什么看法。

  “到时候我们都老咯,都不知道能不能学会这些新科技。”

  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时候,会不会同时也抛下一部分的人?

  互联网、元宇宙…人们不断扩充着世界的内容和规则。“另外一个世界”的出现必然意味着要有新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文明。

  财产应该如何分配和从属?

  数字世界里隐私怎么保障?

  国家和地域界限怎么划分?

  虚拟的“我”究竟是人还是代码?

  ……

  这些问题我无法解答,但我想,它们值得每个人去思考。

  

  参考资料:1、雷斯林Raist《他在Soul里捏脸,月入4.5万》2、爱范儿《「QQ秀」们奔向元宇宙,年轻人为什么还在玩捏脸APP?| 大航海家》3、知乎《如何看待刘慈欣说「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不是未来,元宇宙最后将引人类走向死路」?》- @亚东4、知乎《“元宇宙”火了,这玩意到底是啥?》- @小枣君

  

  作者 | 23

  策划 | 塔希提

  责编 | 塔希提

  

  图源:东方IC

  1995年,比尔·盖茨写下那本著名的科学预言——《未来之路》,对于一场即将开始的伟大旅程,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将把大家带往何处,而比尔·盖茨却确信,它必将触动人们的生活,并将人类引导至更远的地方。

  27年前的那次旅程名为“信息高速公路”,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未来之路》中的种种预测,都已成为现实。

  如今,另一场同样将改变人类进程的巨变即将发生。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发,它描绘出人们对互联网的终极想象,甚至成为下一代人类进化方向的终极可能。

  然而,当我们迈向那个终极目标时,有哪些“可能”会先到来?至少在当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

  在2022年伊始写下这篇《关于元宇宙的十大猜想》,或许可以用比尔·盖茨的那句话来自洽,“如果我说的话后来被验证了,有人会认为那本来就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但如果我说错了,他们会认为我的话是多么滑稽可笑。”但终究是为了想明白,“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在未来年代里必然要发生的一切?”

  人们可能未必记得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字,但这不妨碍他们使用Windows或是Mac O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后两者:微软和苹果,才是真正将计算机带向平民百姓家庭的公司。如果互联网走向元宇宙是一种必然,那么日后人们记住的将是哪家公司?答案或许是——推出爆款产品的那家。无论多么重要的一项技术,想要全面走进人类的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征服市场。数个世纪后,当后人回顾元宇宙的诞生,一款爆款产品的风靡无疑将成为标志之一,而这种趋势,如今已然可以看见。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元宇宙的风越吹越猛。风潮最先由“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引爆,后者凭借这一概念首日股价涨幅达54.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较一年前估值40亿美元暴涨10倍。

  随后,元宇宙的热度在投资界、二级市场及社交平台上屡创新高,追捧者们不厌其烦地回溯到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试图传播元宇宙的必然性与神秘感。

  

  虽然不乏“泡沫”,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元宇宙愈发“登堂入室”,进一步受到科技圈、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重视。

  继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全面进军元宇宙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同样“杀入”元宇宙;复旦、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传播学者纷纷发布元宇宙相关研究报告,探寻元宇宙的定义及趋势;2022年开年以来,武汉、上海、浙江等地不约而同地将元宇宙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前布局相关产业及技术。

  风向也在悄然改变,在上述动作中,不难发现,入局者们开始注重更加实际、具体的举措,关注元宇宙的“落地”。从内容生态、硬件技术两个元宇宙的具体方面着手出发,“产品”或许是两条支线的交叉点,并真正将元宇宙带到大众面前。

  2021年10月底,在宣布Facebook更名Meta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通过一段宣传片的演示,将元宇宙可能带来的未来体验展现出来。不少网友津津乐道,“扎克伯格版”的元宇宙最引人神往的莫过于沉浸感,它将互联网由二维跃迁向三维,让人们的交流仿佛面对面进行。

  

  这一宏观的设想却遭到旗下Oculus公司CTO卡马克的“吐槽”。据外媒报道,他因独特贡献被称为“FPS游戏之父”,这位在科技圈很有名气的技术官认为,扎克伯格准备“建造”元宇宙的设想或许并非正途,自己最大的建议是通过产品一点点趋向元宇宙。

  不过,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确实也一并透露高端VR/AR头显Project Cambria、AR眼镜Project Aria、AR全体验眼镜Project Nazare等最新设备正处于开发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福特汽车、苹果个人电脑的出现,皆造成了颠覆式的变化。资本逐利,立足2021年元宇宙短暂的“爆发史”,一款“元宇宙消费级产品”的影子正在从模糊走向清晰。

  让我们试着总结大多数爆款产品的“爆点”:第一,它无可替代,能带来优越的体验;第二,它价格亲民,不会太“伤腰包”;第三,它应用广泛,能够掀起流行浪潮。当你面对这样一款产品,不免会想试试看。事实上,已有“元宇宙产品”正在趋向达成前两项条件,那便是VR/AR设备。VR/AR领域是元宇宙与技术结合最紧密之处,自然承载起产生第一款元宇宙爆款产品的希望,于是产品完成第三项条件的路径,逐渐与VR/AR行业技术的进化周期深度绑定。“2~3年。”这是一位行业人士预计当下技术进入下阶段所需的过渡时长。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在元宇宙概念大热的2021年,仅1-9月全球VR/AR产业投融资金额便达到407.09亿元,超越2020年全年投融资金额244亿元。此外,2020年全球VR/AR产业市场规模为900亿元,而2020-2024年的5年间预计将维持54%的年均增长率。

  

  从行业的内在逻辑来看,VR/AR也在面临技术的进化和生态的衍生。

  此前,VR一体机Oculus quest 2被视为VR头显设备的领军产品,这款官方售价为299美元的产品在销量及生态上已经实现“便宜又好用”。尽管如此,多名行业人士都曾告诉《IT时报》记者,相关技术数年来一直没有变革性突破。

  “今年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年份,我认为是一个过渡的年份。”虚拟社区项目vHome创始人潘博航告诉《IT时报》记者,细数VR领域的近10年,从2013年发售的Oculus初代产品 Rift DK1到2016年各家消费级的PCVR(电脑VR),从一系列VR手机盒子到2019年发布的Oculus quest一代,“观影为主的轻量级头戴设备”等市场策略一一验证失败,最终持续快速发展的只有“VR一体机”赛道。

  “但事实上,VR体验这些年并未发生巨大变化。VR设备皆是双目视觉加听觉,除去分辨率的提升,没有更深层次的进化。”潘博航说,而今年VR领域即将公布的两款消费级产品皆是此前成功产品的迭代:一款是扎克伯格公布的Project Cambria,也即行业人士猜测已久的“Oculus quest Pro”;一款是索尼的PS VR 2。两款产品皆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例如两者都有的“眼动追踪”,PS VR 2开发出“动态注视点渲染”,震动、光学、屏幕皆有提升;Project Cambria的“表情捕捉”“全身动作捕捉”,用视频穿透的方式实现AR功能,而这或许将使其成为AR开发者及消费者最好的平台。

  

  左为Cambria渲染模型

  潘博航认为,2023年将会陆续出现更多新标准下的VR/AR硬件,造成使用者晕动症的AR/VR显示领域的未解难题“视觉辐辏调节冲突”或也将得到解决。VR/AR领域的过渡期后,更多的“进化”将会迎来爆发。

  2016年,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可能再过10年,虚拟现实设备将足够低价、轻便,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流计算平台,“足够强劲的计算能力及足够小的体积,才能让人们愿意把它天天戴在头上。让虚拟现实设备成为人人愿意用的东西是获取几十亿用户的唯一途径。”

  “如果有一天,VR设备通过光学穿透的技术变得和眼镜一样轻薄,或许就会替代手机成为一件通用设备。”潘博航同样畅想,“现在VR要做的,是巩固自己成为一款优秀‘游戏机’的地位,随着技术研发进展,再向‘通用设备’迈进。”

  高级媒介的出现会颠覆一切,那将是一种媒介对另一种媒介的“超越”。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播的进化被划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阶段,但这些传播媒介多数都只会同时借助人类的一种或两种感官:听觉、视觉。元宇宙时代,人类身处“具身化互联网”,全身感官将成为“信息源”,随之而来,传播的手段也将迎来全面的“进化”——在元宇宙里“身临其境”的同时,嗅觉、触觉等都将不断接收、输送信息。

  “Web3.0”经常伴随元宇宙一同被提起,它的诞生时日不长,是网络传播学近些年来衍生的概念之一。专注网络传播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将“Web3.0”定义为:“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及终端网络的质变,一切物体都可能成为终端。”而另一种较为通俗说法是:Web3.0将打破互联网集权、垄断。

  

  “Web3.0在我眼中,其实是一个相较于Web2.0的局部技术提升,底层是区块链、加密货币技术,远远谈不上一个时间足够长的时代,只是恰好遇到元宇宙概念的火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邓建国表示,我们身处其中的“Web2.0”本身也有去中心化的趋势,但没能完成这个突破。

  你在豆瓣写的文章没法同步到知乎?淘宝买东西无法使用微信支付?QQ上的好友没法用twitter联系?其实,“互联网”并不会真正“互联互通”,作为使用者的我们早已对这些规则习以为常,而这其实有悖于“互联网”的初衷。当第一代互联网升级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繁荣场面,但技术的不成熟与商业竞争的逻辑,很快使得“全网的繁荣”销声匿迹。

  元宇宙能改变这一切吗?为了打破隔阂,或许需要寄希望于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彻底改变。邓建国在《2021-2022元宇宙报告:化身与智造,元宇宙坐标解析》中提出“亲身传播2.0”的说法,认为如今互联网的“符号传播”将变成用身体进行的“后符号传播”,最原始的亲身传播1.0通过技术实现“遥在”,完成传播效率和效果俱佳的亲身传播2.0。

  此外,他还认为,UGC将在元宇宙时代迎来全面爆发,区块链技术助其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不平等而禁止技术发展。”邓建国告诉《IT时报》记者,利用技术优势,并采取制定相关措施的手段克服弊端,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想要在元宇宙空间里实现上述变革,同样有赖于相关可穿戴设备的演化。邓建国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向:一类是扎克伯格的版本,仍然基于VR设备的发展,然后基于先进技术的模拟,调用人类多感官;一类则是马斯克的版本,他曾吐槽元宇宙“谁会整天把屏幕绑在脸上”,但若是寄希望于其专注的“脑机接口”,还将面临不少技术难题与伦理问题。“这两种版本会不会截然分开,我们目前还很难预测。”邓建国说。

  元宇宙很科幻,但非玄幻,它的火爆,和5G、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走向成熟密切相关,扩展了人类的体验边界,在此基础上,让人们对未来产生了更丰富的想象。想象力是生产力,对元宇宙未来的畅想,也将推动通信技术走向高阶,将想象变成现实。6G将推动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更好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通互动。6G和元宇宙,互为彼此的动力,也是彼此的幸运,它们会走向共生共存,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元宇宙。当下,没有比元宇宙更宏大,也更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它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有人认为是与现实世界平行同构的虚拟世界。

  但不管元宇宙的内涵、定义怎样演化,它都不是虚幻的,不同于封神演义或者古希腊神话,它需要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没有高效的连接,就无法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元宇宙就会“掉线”。所以,“连接”是元宇宙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元宇宙分阶段发展,初级阶段以游戏及虚拟世界为主,会和数字孪生、XR等应用相结合。

  在这一阶段,具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特性的5G,会对元宇宙形成有力支撑。比如XR(扩展现实),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探索入口,是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核心界面,华为、苹果、英伟达、谷歌等众多科技互联网企业已经展开布局。

  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高呼,“要为XR做好准备,在网络层面提供不高于10ms的网络时延,及超过4.6Gbps的下行速率。”而在5G标准演进的过程中,也针对XR这一细分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近日,在3GPP R18首批成功立项的课题中,就包括了多个从“从0到1”的项目,比如XR,要求运营商网络具备大规模支撑XR的能力。

  尽管5G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它仍不能满足元宇宙在成熟阶段对连接的需求,如全域连接、沉浸式XR、全息影像、感官互联等高阶应用场景,这需要更高阶的通信技术来满足。尽管6G只比5G多了1G,但有着天差地别。

  目前,全球范围内6G仍处于早期阶段,6G如何实现尚未形成共识。不过也正因为此,6G有可能成为“为元宇宙而生”的技术。

  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提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的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全域覆盖等业务应用。从中可以看出,6G满足的大部分场景,也正是元宇宙规划的未来场景。

  

  比如,元宇宙更强调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体验,5G无法满足,而6G的第一个趋势就是“空天地立体全覆盖”,通过高轨卫星网络、中低轨卫星网络、临空网络和地面蜂窝网络共同组成立体覆盖的通信网络,从而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提供连接。还比如,在6G网络加持下,结合XR终端设备能力的提升,可助力元宇宙进入全面沉浸化时代,帮助用户实现与环境的各种交互,如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眼球交互等等,以满足用户在元宇宙内流畅、实时的交互体验。

  6G和5G一样,都是先确定应用场景,然后再确定技术指标和实现路径。元宇宙,完全有可能成为6G最典型、最主要的应用。

  相比5G一直以来孜孜追求杀手级应用,6G也许是幸运的,它可以携手元宇宙,走向共生共存。

  元宇宙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元宇宙应该如何实现,它是一个开放的原生世界?还是不同模块化组合的空间?它的基座和土壤又是什么?2021年,不同科技公司开始针对元宇宙实践自己的构想。从目前各家公司的实践来看,去中心化的原生世界或许还太遥远,一个由不同元宇宙世界模块组装而成“乐高”元宇宙也许才是可以看见的未来。而区块链技术,很可能成为承载这个元宇宙的土壤。

  2021年,整个世界都将目光倾注于元宇宙。尽管对于元宇宙是什么,还未有定论。但在大众的想象中,它类似于科幻世界里的未来——在数字世界里,人类拥有化身,可以在数据之间自由穿梭,拥有现实世界相同的各种体验。然而元宇宙的实现需要各种技术的不断叠加演进,而非单一技术的茁壮。

  过去一年,科技公司开始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对元宇宙做出各种各样的探索,打造自己的元宇宙。微软正在努力打造一个“企业元宇宙”;英伟达推出全球首个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改名“Meta”,推出了“Meta”应用,主打社交。而游戏公司,则不断在游戏内为玩家提供虚拟的生活体验。

  从结果来看,目前各家公司对元宇宙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开发的产品更像是一个又一个元宇宙的碎片,很难形成完整的元宇宙体验。

  

  微软以687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动视暴雪,也许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元宇宙建构的方式。在未来,元宇宙的建构并非通过合作,而是以资本收购的方式,获得建构一个元宇宙的全部技术,率先产生出一个元宇宙初创公司。

  当然,拥有完整元宇宙技术的公司可能不只一家。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元宇宙世界也许并非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元宇宙或许并不是一个原生的开放性平台,而更接近于web2.0的形成方式。由不同的元宇宙平台、元宇宙应用模块集合而成的“乐高”世界。

  在这样一个元宇宙中,想要在确保各种行为和数字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人的自由穿梭,区块链是最佳的基座和土壤。

  尽管在现有的实践中,人们关于web3.0的实践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升级,却让一个互联共通的世界成为可能。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告诉《IT时报》记者,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新突破,在比特币、以太坊之外,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新协议——Solana(索拉纳),其单秒并发数可以达到6.5万。这意味着,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的区块链技术,来承载包罗万象的元宇宙世界。当所有的元宇宙世界和应用都被集中在区块链上,不同元宇宙的打通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通过协议就可实现互通互联。

  

  也许元宇宙的终极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但比这个终极更早到来的,将是一个由各种平台组合而成,可自由穿梭的数字世界。

  

  图源:东方IC

  现实世界的一切安全问题,几乎都会带到元宇宙;现实世界中没有的数字安全隐患,也会在元宇宙大爆炸。元宇宙中的数字安全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的多得多。

  在一个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完全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宇宙中,人们生活、工作、享乐着,一切的一切都宛如现实。这是小说《雪崩》中描述的“超元域”世界,也就是现在大火的元宇宙概念的前身。

  联系现实世界和超元域的是“雪崩病毒”,同时威胁着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而这不仅仅是小说中的场景,当元宇宙向人类袭来,《雪崩》中的一切重演,包括病毒。

  

  在虚拟世界里,黑客和白客又将展开一场未完的角斗?

  无限使用者上线、长时间登录……这些元宇宙的特性不仅传递出“商机无限”,也暴露出“无穷攻击价值”的信号。

  安全公司360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参与调查者认为元宇宙会让数字世界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新型网络骗局等。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让人最为担心,元宇宙需要大量采集数据,而这将使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风险。

  和现实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App也会充斥在元宇宙中,用户可以通过App购物、社交、游戏,那么同样,ID被攻击、身份被盗用、木马软件等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所有安全问题几乎都会在元宇宙里“重逢”。

  如果说个人喜好、男女性别、生物信息等只是形式上的个人信息,那么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可能在元宇宙的世界中被留存分析,让人“原形毕露”。只要到了元宇宙,人类可能会被扒得比在现实世界中更干净。

  即便人们对元宇宙的隐私保护前景表示担忧,但黑客们却盯着更大的目标。

  元宇宙带给黑客更大的为所欲为的假想空间,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盗用账号等都可以复制到元宇宙中。黑客的野心不止于此,小打小闹的小黑客也可能变成以勒索攻击、组织犯罪为主的大玩家。

  利物浦霍普大学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教授David Reid博士就非常担心从元宇宙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以及谁控制了这些数据,“虚拟形象可能被黑客攻击,导致用户可能与网络罪犯而不是认识和信任的人互动。”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2022年将是数字安全元年,元宇宙面临的安全风险,本质上是数字安全带来的挑战。“元宇宙风险是数字化里最大的风险,它充分实现了软件定义世界甚至软件定义宇宙,靠大数据运转驱动。风险不只是断电断网,还有数据攻击、网络崩塌。”周鸿祎解释说,比如一旦线断掉了,在网络中就下线了,甚至意识来不及撤回,就“死”掉了。

  数字化可以让人类社会更“聪明”,也可能让安全更“脆弱”。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已经无法应对安全挑战,周鸿祎透露,当前安全风险已经突破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范畴,升级为数字安全,数字安全不仅包括数据安全,也包括人工智能安全、网络安全,要用数字化思维重塑网络安全,构建新战法、新框架、新技术和新能力,形成数字化安全能力体系。

  目前,元宇宙社区运营者称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但这个虚拟社会的治理、交易等规则都由企业巨头把控和引导。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谈剑锋告诉《IT时报》记者,网络虚拟社会的舆情治理、交易监管、个人隐私保护乃至国家主权维护是个严峻的挑战,元宇宙概念会对这些问题带来更大的挑战,“例如,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NFT虚拟艺术品等在元宇宙大行其道,但监管却较难落实,可能形成新的洗钱通道。要跟踪研究其产生的新模式、新机制,提前制定监管法律和规范,提前防范系统风险。”

  元宇宙内的经济体系是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课题。今天,元宇宙内的经济活动已经与现实世界产生共鸣,而明天,元宇宙对商品价值的底层重塑将带来可怕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异化后的元宇宙经济体系将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纯粹的数字世界,元宇宙里的经济体系和现实中有哪些区别?建构在区块链去中心化逻辑之上的元宇宙经济体系,会同样具有去中心化的属性吗?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具体的元宇宙场景落地前,或许难以判断。

  《骇客帝国》里最经典的场景大约就是在黑色的幕布上,流淌着数不尽的数据流。这个画面,影响了很多人对元宇宙的想象。和现实世界不同,元宇宙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由数字代码构成。人与人之间没有地理的区隔,天气地理环境可以随着代码改变而改变。只要能源充足,这里可以24小时在线,无休止地运作。

  

  在这样一个和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经济将如何流转?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在《元宇宙中的经济体系运行原理》一文中指出,元宇宙是一个可独立的、与物理世界平行运作的经济体。这就导致有些适用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必将在元宇宙经济中受到挑战,监管、信用、中介机构的概念都需要被重新定义。

  在张纯信看来,元宇宙世界中的所有物品、关系、规则最终都体现为0和1的排列组合。在元宇宙中进行生产,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对物理世界中电的消耗,因而元宇宙中的资源不再具有稀缺性,元宇宙经济体系中的物品价值也不再由“稀缺性”决定,价格变化的核心点也不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数字商品的价值将由社区的共识决定。

  这一点决定了元宇宙中的经济模式是创作者驱动模式,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制度”的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下,没有所谓的股东、高管、员工之分,所有参与者“共建、共创、共治、共享”。

  也有专家认为,元宇宙经济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数字经济形态。这就意味着元宇宙中的经济体系需要与现实世界的经济体系互相交互转化。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许能够从元宇宙的原生商品NFT中找到线索。

  如果说虚拟币的价值完全由共识所决定,NFT的价值体系也因此显得更加复杂。NFT原生自区块链,自带艺术属性和一定的稀缺性,这就导致NFT的价值往往由艺术性、稀缺性和共识共同决定。随着元宇宙应用的进一步落地,NFT也被赋予了更多附加值——NFT可以作为通往下一个场景的门票,甚至一栋真实世界别墅的所有权。尤其是后者,将NFT和现实世界相勾连,让元宇宙场景和现实发生了交互。这也一定意义上将现实世界的经济价值体系带入到了数字世界。也许,元宇宙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价值互通会更加频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建设。这也让一些NFT玩家设想,数字人民币的推行,是否意味着未来数字人民币有可能与区块链货币产生某种价值共鸣?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市图书馆副馆长刘炜认为,数字人民币虽然是以数字的形态存在,但仍然是一种法币,至少,在现有的情况下,很难看到人民币与区块链货币互认互通的可能。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我们也许需要重建孪生数字城市,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元宇宙的建设像是一次“创世纪”,而游戏仅仅是现在人们认识元宇宙的说明书和体验器。

  2021年,不论哪个行业似乎都想和元宇宙沾上边,游戏行业是第一个。不少游戏被冠以元宇宙游戏的称号,像Roblox、Decentraland、The Sandbox、Cryptovoxels,还有能边玩边赚的 NFT 游戏、消费级落地的VR剧本杀等。在部分人的认知里,元宇宙似乎与游戏画上了等号。

  “游戏是元宇宙的重要特性呈现之一,但绝非局限在游戏次元。”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说道。游戏具有相对较好的虚拟现实能力,成为目前进军元宇宙的先发领域,可以说元宇宙始于游戏,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游戏未必是元宇宙的真正赛道,也一定不会是唯一赛道。

  在国内,元宇宙发展呈现独特的风景。除了互联网企业和资本忙着抢占潜在商机外,不少城市也纷纷入局,积极部署新技术、新产业、新格局。上海市明确把发展元宇宙技术列入“十四五”规划;武汉、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拥抱”元宇宙;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

  

  元宇宙并不是某一项特定技术,而是与虚拟现实(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前沿技术和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新概念,这些恰恰也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根基。随着政府对元宇宙的重视和支持,元宇宙的社会属性不断展现。

  浙江省经信厅数字经济处姚春彬认为,元宇宙是全球创新竞争的新高地,发展元宇宙产业,既可以赋能游戏娱乐、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又可以加速5G、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游戏是让人们了解元宇宙的极好科普场景,但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世界,单靠游戏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虚拟世界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所谓的“游戏规则”,而这种“游戏规则”甚至比技术更加重要。如果把这些“游戏规则”映射到现实世界,可以比作制度、法律等,它们是维持现实世界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制定“游戏规则”的主体就是政府。

  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但远比现实世界更丰富、更广阔。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游戏最终只会成为冰山一角。随着现实与虚拟互补、融合的不断深入,元宇宙将会带来生活、艺术、科技、游戏融于一体的、未来的新世界窗口,长期来看甚至可以整合全社会资源的分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优解。

  和元宇宙一起到来的,是中国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数据安全、治理的法律、法规,比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国进入数据时代立法密集期,这些法律必将对元宇宙治理产生根本影响,并因此可能产生“北京效应”,使中国标准成为全球标准。

  与20多年前兴起的web2.0不同,元宇宙从一开始便被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上海、武汉、合肥等地纷纷在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拥抱”元宇宙。

  政府的积极表态,对元宇宙产业而言,自然是利好,但同时也意味着,元宇宙将不会有太多“野蛮”发展的空间。

  尽管是新名词,但元宇宙并非新事物。扎克伯格说,元宇宙是一个“具身化的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更浅显的理解是,全息互联网。狭义概念上,元宇宙是人类突破人体和空间限制,在虚拟世界里实现真正的互联网遨游,而广义上,现在的古典互联网早已带有元宇宙元素。

  

  复旦大学传播系主任、教授邓建国对之定义:“元宇宙是永远在后退的地平线,我们可以不断靠近它,但永远无法完全实现它。”

  无论是新瓶装旧酒,还是下一代互联网,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所依赖的技术底座早已出现,无非是:大数据、云计算、高速带宽、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而在web2.0时代,由互联网巨头主导的这些技术和应用发展,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技术红利,也让数据、算法成为“控制”用户的工具。

  “

上一篇:哺乳期多余的奶水,该怎么处理?
下一篇:[影评]娄烨电影《推拿》:阴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