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A88888的车主人是谁?一辆车价值两亿,被称为是北京的“首富”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1-18
手机版

  “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雷军的这句创业名言不知激励(刺激)了多少有志青年找寻自己的“财富风口”。

  其实早于雷军二十年,就有一个人步步踩着“风口”实现了财富自由,并且成为我国首位亿万富翁,这个人就是李晓华。

  

  1992年,北京天坛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典礼而是交车仪式,法拉利公司将中国第一辆法拉利交给了车主,车牌是京A00001。

  之后,法国著名的《费加罗报》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中国人手持无线电话,站在一辆红色的法拉利348旁意气风发,而他身后则是人头攒动的天安门城楼。

  照片中的人就是李晓华,我国第一辆法拉利车主。

  作为奢侈品牌的象征,法拉利第一次成为中国人的消费品就是始于1992年,那一年北京亚运村会展中心举办品牌展,法拉利公司带去了一辆法拉利348上展。

  法拉利公司的这次参展就是一次纯宣传,展会一结束车辆就会被运走。在当时中国的万元户就是有钱人,而一辆法拉利348的价格将近14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高达150万人民币。

  

  150万都能够买下10套亚运村附近的房子了,因此厂家并未考虑在中国卖车,但李晓华的出现,打破了西方人对中国人购买力的长期“误解”。

  他“面不改色”地以13.888万美元将车留在了中国,成为中国首辆法拉利的拥有者。对于这则消息让西方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法国《费加罗报》以外,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李晓华与法拉利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合影,还被放到了法国巴黎的机场和里昂的广场上,照片上标注:“一个来自东方国家的挑战者”,李晓华在西方出了名。

  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接见李晓华时,还幽默地调侃自己是在里昂广场上“认识”的李晓华。

  对于这辆法拉利李晓华十分珍视,他曾邀请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3位国家元首在车身上“签名”。

  

  将车身覆膜后李晓华就极少开这辆“绝版车”,这辆车多是静静地躺在车库中,2014年曾有人出价2亿元人民币收购,但被李晓华拒绝。

  李晓华“不差钱”,1992年“出手”拿下这辆法拉利时,他已经是身家不菲的“隐形富豪”。1998年至1999年,李晓华连续两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位,是实打实的北京首富。

  在那个开夏利、桑塔纳就是有钱人的时代,李晓华不仅拥有了法拉利,还有宾利等顶级豪车,他是如何实现财富积累并超越同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呢?

  李晓华“一车成名”后,有关他的财富故事和传言层数不穷,有说他是吃了家庭背景的红利,也有人说他是投机倒法。事实究竟如何,我们还是从一个青年的北大荒八年讲起。

  

  1951年,李晓华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北京照明器材厂的工人,母亲也是一名普通工人。李晓华排行老三,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虽然是“双职工”,但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并不宽裕。

  李晓华的家在钱粮胡同,中学时他就读于离家2公里的北京二十二中学,学校在北新桥说远也不远,要是搁在现在也就是一脚油门两个十字路口的事,就是那时坐公共汽车也不过30分钟。

  但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主要是没钱,李晓华每天都需要步行上下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兴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8年刚刚初中毕业的李晓华,也响应国家号召成了一名知青,他被分配到黑龙江三江平原上的北大荒。

  那时的北大荒,可不是现在的“北大仓”,而是一片荒芜、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李晓华所在的农场位于鹤岗市的萝北镇,刚到这里的第一个冬天,萝北就给了16岁的李晓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白天顶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工作,整个人冻得麻木,晚上温度能降到零下五十度,几个人只能蜷缩着烤火取暖。在北大荒的那几年,李晓华年年手上脚上生冻疮,哪怕后来返城之后,只要一冷还是会复发。

  北大荒的生活不仅只有寒冷,还有李晓华火热的青春,从16岁至25岁他把自己美好的八年青春都献给了这片白山黑土。

  在八年间李晓华曾两次差点发生意外,一次他和几个战友在森林中伐木,结果突然发生山火,几个人中只有他幸免于难,其他人都葬身火海。

  还有一次他突然腹部疼痛,经过检查急需做手术,但当地连基本的药品都稀缺,动手术完全没有条件。

  无奈之下,是一位胆大心细的兽医冒险用给动物做手术的器械给李晓华做了手术,“命大”的李晓华再次活了下来。

  

  北大荒艰苦的生存条件磨炼了李晓华,也把他培养成一把劳动的好手,他学会了种地、养殖、伐木,还是大队中少有的几个能开拖拉机好手。

  李晓华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他的这份勤奋和好学也为他赢得了爱情,他和一名同来自北京的女知青恋爱了。1977年李晓华和女友先后回到了北京,此时26岁的李晓华被分配到一家科研所,成为了一名烧炉工。

  在那个时代能够进入科研机构这种国家单位工作是再好不过的了,稳定的工作也给了李晓华信心,不久他就和女友商量结婚的事情。

  然而当他登门去拜见未来岳父岳母的时候,女友父母的态度尤其是女友母亲的一番话,让李晓华初次领会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什么。

  女友的母亲明确告诉李晓华,他们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和他在一起,李晓华只是一个烧锅炉的,作为父母他们不愿意女儿跟着他受苦受累。

  

  面对女友父母的拒绝,李晓华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虽然两人又坚持了两年,但女友父母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他们的感情也在其中消磨殆尽。

  1980年两人正式分手,这次感情受挫也让李晓华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也生出改变生活的热切期望。不久他就辞去了锅炉工的工作。

  李晓华来到经贸部食堂当了一名炊事员,主要工作是制作面食,每天一上班他就要揉面团,一天要揉出几大盆蒸出一锅锅馒头。

  李晓华的这次跳槽虽然没有带来飞跃,但对一般人来说再也不用夏天对着炙热的大锅炉灰头土脸的工作,也应该是满意的,可几十块的工资李晓华是远远不满足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倒爷”这一新兴职业出现,他们从农村收购鸡蛋、从沿海论斤买来电子手表等,然后在城市倒买倒卖来赚取价差。

  

  在那个年代,“倒买倒卖”属于违法,但有人从中赚了大钱,而李晓华却因倒卖16块手表被判处三年劳改,工作丢了他成了无业游民。

  劳改释放后,不服气的李晓华做起了外贸服装生意,广州是当时外贸服装的集散地,因此他没少来往于广州与北京之间。

  广州每年都要举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广交会,有一年广交会召开期间,李晓华正好在广州,他就去了会场。

  会场中一台冷饮机吸引了李晓华的注意,一个想法在他脑子里酝酿。在了解了制冷效果后,他摸摸了口袋,大胆地问起来了价格。

  这台产自美国的制冷机需要3000元,而他当时只带了进货的4000元,如果买了机器显然衣服就买不了了,但李晓华还是一咬牙买了下来,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想法。

  

  拿到机器他并没有返回北京,而是直接把机器运到了北戴河,当时北戴河正值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北戴河避暑游玩。

  多数人还在购买街上小贩木箱中冰棒消暑的时候,李晓华的制冷机以及冰糕、冰激凌等新型冷饮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购买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夏天李晓华就获利十几万元。

  这笔钱是李晓华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用现在的话来说李晓华是踩到了“风口”。有人会说这只是他运气好“撞上”了,可了解了他之后的一通“操作”之后,相信这些人就不会这么想了。

  冷饮生意做到爆火的一年后,李晓华突然将冷饮机转手,然后在秦皇岛开设了一家录像厅,秦皇岛第一家录像厅。

  他的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都感到不解,但他并没有过多解释,而当一年后冷饮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时候,所有都明白了李晓华的“眼光毒辣”。

  

  此时,他的录像厅早已为他赚到了第二桶金、第三桶金……

  港台的影视剧在内地火爆,除了电视台播放的少量影片外,还有很多影视剧在通过录像带私下传播,而不是每家都买得起录影机的,因此又带动了录像厅的兴起。

  李晓华再次踩到了“风口”,而这次他是真的起飞了,身价超百万。实现了“财富自由”的李晓华,这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出国留学。

  他选择了去日本留学,留学期间没有单纯地做一个学生,而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李晓华端过盘子、当过学徒,“深度”体验了日本的生活。

  日本人的吃苦耐劳、工匠精神,以及像稻盛和夫这样的企业家给李晓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日本人的“内卷”则让李晓华嗅到了商机。

  

  习惯性加班和快节奏的生活,在日本大城市的“打工人”中普遍存在。这也导致都市病——脱发、掉发成为困扰很多日本人的问题。

  敏锐的李晓华知道国内的章光101生发产品是不错的生发产品,而且日本人对中国中医和传统古方有着相当的认可度,因此他决定在日本销售章光101生发液。

  为了拿到日本独家代理权,他返回国内来到厂家所在的郑州,但他名义上只是一个留学生,在日本又没有任何销售渠道,厂家又怎会轻易将代理权交给他。

  李晓华不甘心就此回去,他在工厂附近找来一家宾馆住下,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工厂距离城区比较远,员工上下班很不方便。

  于是,李晓华自掏腰包一口气买了两辆大巴车送给工厂作为班车。

  

  他的这一举动既帮助工厂解决了员工交通问题,更展现了实力和诚意,因此获得了章光公司的授权,拿到了章光101产品日本独家代理权。

  这真是舍不了孩子套不了狼,和李晓华预期的一样,章光101生发液很快就在日本打开了销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章光“101”产品卖得好,作为代理人的李晓华也成了“中国学子中的佼佼者”“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后者是当时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接见李晓华时对他的赞誉。

  在拓展了日本市场后,李晓华并没有囿于生发产品,而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他在香港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城市购买了地皮兴建住宅、商业区等,他还开设建筑公司承揽了当地的高速公路等建设。

  当时东南亚整体经济下行,当大环境下行、众人纷纷抛售资产收回现金之时,李晓华却大胆接手收购资产,而等经济形势好转之时,他已经稳稳地手握可观资源。

  

  李晓华的企业遍及内地、香港,以及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行业涉及餐饮、房地产、旅游、商业投资、机械制造等十余个领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李晓华已经成为坐拥亿万身家的成功企业家与投资家。默默无闻的锅炉工,已经成为日本首相、美国总统等国家元首的座上宾。

  李晓华喜欢车而且达到了“嗜车”的程度,即便车库中停放着法拉利、宾利、劳斯莱斯等一众豪车,每每看到喜欢的车他依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除了那辆著名的法拉利348外,他坐的最多的还是带有京A88888牌照的宾利,一辆价值两亿。

  当宾利行驶在北京城中,有时车牌比宾利本身还引人注目,这当然与中国人对于吉祥数字的执念息息相关,5个8可是价值不菲。

  

  自己喜欢车不够,李晓华还会将车作为奖励送给公司优秀员工,据说李晓华已经发放了十几辆汽车给员工,其中不乏宝马等名车,只能说有钱的老板真“任性”。

  李晓华屡次登上富豪榜单,他的“最佳成绩”是1998至1999连续两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名;《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111位。

  李晓华对豪车的喜爱、对金钱的热情,并没有影响他为慈善持续不断地做贡献,一面赚钱一面“散钱”(做慈善),也是李晓华的一面。

  上世纪末是李晓华赚钱的高光时期,也是他做慈善的高峰时期,他先是给母校北京二十二中学捐款200万元,用于学校教育。

  之后他在北京的平谷区修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晓华学校,为近750名儿童解决了入学难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李晓华给希望工程、河北省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北京市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委,以及北大荒等,共计捐献了3000余万元,在各地设立了多个教育基金会,以帮扶和奖励失学儿童与优秀教师……

  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这些荣誉,也是国家对他数十年如一日所做慈善的肯定与褒奖。

  目前李晓华业已退休,他在55岁时举行了一场退休庆典,当时有300多名嘉宾受邀出席,其中不乏明星大腕,很多人都调侃说他组织的活动比春晚到场的明星还要多。

  现已年过七旬的李晓华早过上了,“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低调生活,他曾给胡润打电话希望不再登上财富榜。

  而李晓华的女儿更甚,据说他的女儿对于继承家族事业毫无兴趣,只在自家公司上过三天班,就“飘然离去”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回过头看李晓华的人生,从没钱坐车徒步上学、下乡知青八年、遭女友父母嫌弃,到卖冷饮赚取第一桶金、去日本留学卖生发产品、在香港做房地产……

  他人生中的每一步跨越,似乎都毫不相干又似乎是环环相扣;他遭遇过困顿与自尊心在地面“摩擦”的暗黑时刻,但他都凭着韧性勇气和敏锐的眼光胆识,跨越过去,而那些过往都成为他名人的轶事。

  玩豪车与做慈善是李晓华的两面,或许也是每个人潜藏的两面:对于热爱大胆追求,对于美好不舍弃。

  有人会说李晓华的成功是大时代的产物,但哪儿时代不是呢?还是多学学他总能找准风口成为一只飞在“风口上的猪”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广西人大代表现场说,上汽通用五菱努力打破卡脖子技术垄断,形成自主供应链落地柳州
下一篇: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汇总,中国企业进步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