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条件——关于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的再借鉴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6-10
手机版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原标题:核心价值观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条件——关于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的再借鉴与思考

  点击标题下「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可快速关注

  

  一、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

  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创造性地阐述和发扬儒家道德价值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91年1月15日,国会批准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将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概括为五点内容:“(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如何才能让共同价值观持久地深入人心、变成所有人的核心价值和行动指南,新加坡政府采用了精英引领、制度保障、宣传教育、建构家庭伦理等方式,在全社会构建了践行共同价值观的立体网络,有效保障了共同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

  (一)政府主导、精英引领

  ///////////////////////////////////////////////////////////////

  1.加大政党价值观引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执政,特别注重以政党践行共同价值观的行为引领社会。首先,从严治党,加强党员领导的“官德”教育,保持政党和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其次,严把领导接班人的选拔方式和选拔程序关,确保未来的领导者是社会的精英。在践行共同价值观中,相信精英的力量和影响,更是充分相信精英的作用和价值。为了构建国家的精英领导团队,人民行动党在选拔接班人时,要经过7道程序,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都参与接班人的选拔工作。

  2.推动公务员价值观引领。新加坡政府对公务员实行严格的选拔、考核、监督和管理,在践行共同价值观中重视公务员价值观教育。新加坡的民事服务价值观主要有:廉洁守法、精英治国、政治中立、严守纪律、正直诚实等。新加坡政府开展的21世纪公共服务计划,是一次以公务员价值观为灵魂的教育活动和工作改进活动,其目的是“建立卓越的服务意识,以高质量、有礼貌与反应迅速的服务来满足公共需求;创造鼓励改革的环境,以现代管理技术提高效率,同时注重公务员的士气和福利。”新加坡公务员以廉洁不贪污、精英治国、平等公正为核心价值,还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作为各级公务员的行动规范,通过“公务21”活动,公务员的核心价值得到践行,并带动了新加坡全社会面向21世纪共同价值观教育,公务员成了共同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3.成立国家机构推动共同价值观践行。1988年,经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吴作栋提议,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意识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和宣传国家意识,每年定期举办“国民意识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加坡每年还开展20多个如“爱神运动”“睦邻周”“礼貌周”“忠诚周”等的全国性教育活动,通过大型群众性活动宣传共同价值观和公共道德。此外,还开展全国对话会,对共同价值观进行讨论、宣传,以达成共识。

  (二)法治刚性、硬度保障

  ///////////////////////////////////////////////////////////////

  1.制定法律保障共同价值观实施。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内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新加坡制定了500多种涵盖生活各个领域的法律。从国家体制到公务员管理,从种族宗教到商业活动,从城市管理到公民个人生活,都有体现共同价值观的完备法律。例如,为了保障家庭价值观的实现,新加坡制定了《父母赡养法》,规定国民在购买住屋时,如果选择与父母同住,或者住在距离父母1公里以内的地方,将会获得2万新元的政府奖励。对于二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家庭购房也给予价格优惠,同时还会获得优先选房的机会。规定夫妻在孩子未满3周岁以前不能提出离婚。男士禁止留长头发,而且还规定长度不能超过耳朵等等。

  2.在法律执行中强化共同价值观。新加坡对于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乱穿马路等违背共同价值观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或鞭刑。在法律判决上,把共同价值观作为判决的依据之一。例如,一位新加坡17岁少年阿德里安认为,是父亲对母亲不忠导致家庭破裂,便敌视父亲,并投掷公文包打父亲,弟弟亦模仿哥哥对抗父亲。法官依据这些情况,将原本父亲必须每月支付给两个孩子的2800新元降为1800新元,其理由有两个:一是父亲确有不对的地方,但也不应承受已经懂事儿子的无礼和羞辱;二是这样的判决“让父亲有一个空间,以便以付出庭令规定以外的额外费用的方式,表现出对孩子仍存有爱与关怀,希望有一日,父子有可能和好。”

  (三)舆论引导、全面教育

  ///////////////////////////////////////////////////////////////

  1.注重应用媒体传播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传播共同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还注重发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功能。新加坡开通7个免费电视频道,每年播出3000个小时的公共服务节目,宣传共同价值观。为了保证媒体作用的发挥,政府对媒体采取了严格管理措施,严格禁止并严惩一切鼓吹西方自由民主、不利于共同价值观建设的言论报道。因此,有人称,新加坡媒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媒体之一”。

  2.通过学校教育推行共同价值观。新加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开设价值观教育课程,形成了一定的延续性和递进性。在幼儿园开设《礼仪能量》,教授儿童必备的58种礼仪常识,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规范和引导孩子养成“共同价值观”所称道的道德品质。自1992年起,新加坡小学使用新的《好公民》教材,根据共同价值观的要求,该门课程旨在为培育具有如下美德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加强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容,以及相互体谅,协商解决问题。”同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了中等教育必须培育和践行的五大伦理价值观念,即“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社会利益先于个人利益;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支持社会,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防止冲突;实现种族和宗教平等。”大学针对学生情况自行设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注重对共同价值观内容教育外,新加坡各级各类学校还非常重视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参观、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以及参加升国旗、唱国歌、宣誓等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共同价值观教育。

  (四)尊崇家庭、伦理规范

  ///////////////////////////////////////////////////////////////

  1.完善家庭伦理的内容。1993年,政府将家庭伦理的内容具体化为五项:亲爱关怀、孝顺尊长、互敬互助、忠诚承诺、和谐沟通。将儒家倡导的“五伦”家庭关系注入现代因素,改“父子”为“父母与子女”、“君臣”为“国家与人民”、“兄弟”为“兄弟姐妹”、“夫为妻纲”为“夫妇平等”。

  2.构建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比如,为了鼓励生育,新加坡制定了发现金红包、小孩发展基金支持、假期、减税、补贴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生一胎和二胎政府直接发八千新币的红包(第三胎以后为一万元),政府每年拿出20亿新币作为生育基金。同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孩子的数量以及父亲或者母亲是否绝育,都会对产检和分娩费用、住房分配、公务员带薪产假、孩子是否上好的学校以及政府的奖励金额等有显著的影响。

  3.鼓励家庭养老。新加坡是全世界第一个为赡养父母而立法的国家。1995年通过《 赡养父母法令》,牢固树立全社会重视和推崇孝道的价值取向。1998年,又发起“亲家庭计划”,开展各种尊老活动,对“三代同堂”实行租房、缴税优惠,鼓励子女与老人就近而居。医疗和社会保障政策也鼓励成年子女在经济上帮助年迈的父母,鼓励子女在家庭 赡养老人,而不是把老人遗弃在养老院,只有老人需要特别护理时,才可以把他们送进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

  

  二、启示与建议

  新加坡通过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国民的国家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了国家的凝聚力,社会文明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也大为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基本建成之时,与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基本一致,他们的经验,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和业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和借鉴。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全局突出重要位置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表明,只有解决好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国家,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但经济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累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价值观建设比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自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建议调整目前主要由宣传部门、文明办牵头推进的模式,成立“价值观建设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力量,理应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除了要把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外,还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党员领导干部信用、道德等核心价值观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监管与约束。三是要进一步改进改进宣传方式。宣传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简单化、模式化,宣传内容的标语化、说教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和实践效果。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兴的传播媒介,增强宣传的双向性和有效性;增强宣传的生活化和常态化,将宣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见人、见事、见精神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制定形成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法治保障体系

  新加坡非常重视以法教民,甚至将大量的道德内容写进了法律加以强制执行。这引致了不少非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严密而又严苛的法治体系,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极有可能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日趋多元、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仅仅依靠道德建设很难解决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必须强化法治的支撑和保障。因此,要加快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强制力。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2018年5月,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2020年5月颁布《民法典》、12月颁布《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开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阶段。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生活化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立法建制也应该具体、完备而严密,立法内容应当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建议加快制定出台涉及公民文明行为、 赡养、生育、婚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和利益引导机制,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刚性。

  (三)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凝练和概括上更加强调家庭元素。“修齐治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家庭为根”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载体,家庭家教家风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民族伟大复兴。要进一步突出家庭层面的重要性,切实把家庭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抓住抓好。二是要根据家庭发展的新变化制定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当前,我国家庭的规模、结构、功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和丁克家庭数日益增加;家庭成员散居现象突出,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和重组家庭增长明显;家庭的生育和养老功能下降,生育率呈下降趋势等等。这些变化,对传统的家庭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国现有的家庭支持政策滞后于这些变化。比如生育支持政策,还没有随着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时代的到来完全建立起来,不愿生、不能生、不敢生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应及时调整现有的家庭政策,建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政策支持体系,在提升家庭延续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推动家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作者:辛小丽,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上一篇:我的胎盘,被婆婆炒给公公吃了!胎盘到底有啥营养价值?能大补吗?
下一篇:推荐七部韩国R级名场面电影:猛男诞生记和绿色椅子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