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成功,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用平稳的语调说出了一个词语:BEIJING。

  刹那间,这个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

  萨马兰奇说出的“北京”,意味着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这一刻成功了。

  这一刻,许多中国人眼睛湿润了,中华世纪坛礼花绽放,欢声雷动;天安门广场人如潮涌,全国各地一片沸腾。这个夜晚,成为许多人的不眠之夜。

  2001年7月13日22点刚过,古老的北京城在那天晚上的那一刻好像突然屏住了呼吸,风暴来临前的北京城静得让人顿觉有些陌生。

  此时,中央电视台正在进行的申奥陈述现场的直播将电视收视率不断刷新。几乎所有的北京居民在22点刚过的几分钟时间里,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电视里转播的是正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对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进行诀议的现场,眼见结果就要宣布,电视机前的观众心跳开始加速,他们略带不安地等待着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

  电视机中的萨马兰奇先生还是那副熟悉的样子,在万人瞩目的关键时刻,他不紧不慢地走上讲台,拆开装着最终结果的信封,又不紧不慢地打开信封里的那张纸。他看到了结果,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的神情。他稍微停顿一下,开始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

  北京成功了!

  北京是胜利者!

  莫斯科时间2001年7月13日18时许,北京赢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后,根据大会议程,时任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时任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手中接过《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并郑重签字。

  无数的礼花在那一刻同时冲上了浩瀚的夜空,无数的庆祝活动立即在那一刻同时缤纷上演,中国人同时被巨大的幸福击中:酝酿已久的奥运激情在萨马兰奇略带兴奋的宣布中瞬间被点燃了!无数焰火布满了幸福的夜空,国旗、掌声、呼喊,世纪最华丽的光影交响曲,在北京城中心瞬即拉开了大幕。

  那一夜北京的狂欢,我并没有置身其中,但同他们相比,我离奥运风暴的中心更近,也有幸目睹了更多惊心动魄的镜头和瞬间。

  当时,我作为北京奥申委赴莫斯科代表团的一员、作为北京申奥的多媒体总策划,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副主席、北京市的一些领导以及许多奥申委的同事一起,远赴俄罗斯的莫斯科城,亲临陈述现场,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负责申奥陈述等诸多工作。

  在莫斯科的那个难忘的日子里,在最终结果出来的前几个小时,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一方面,满心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冷静地处理工作上的程序。一会儿觉得兴奋,一会儿又觉得压力陡增。在那种紧张压抑的情绪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

  我们兴奋地等待着结果,正像我1977年参加高考后等待成绩结果一样,但今天交的是全国人民向我们出的一张考卷呀!此时还要告诫自己不能有丝毫放松和马虎。在那样的心境下,在异国他乡,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经历了漫长的、精心的准备后,等待着最后那一秒。

  当天下午,按照北京奥申委的要求,除了到现场参加陈述的人员及现场助威团以外,其他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电影厅里收看转播。等我和其他的同事急匆匆地在友谊大道下了车,奔到大使馆的电影厅里,发现偌大的电影厅里已经坐满了人。

  北京时间7月13日晚上10点5分刚过,第二轮投票结束,统票工作立刻开始。莫斯科国贸中心的电影厅一片寂静,静得可怕,静得让人揪心。坐在电影厅里的五个群体,面对着四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当时日本大阪在第一轮投票时已经被淘汰)。但那一刻坐在那一位置,大家只有一种心情:紧张,令人窒息的紧张,紧张到无法说出一句话,无法大声呼吸,无法安然入座。

  当我们通过大屏幕看到萨马兰奇先生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这句话时,电影厅哗啦一片座椅的响动,北京申委团队的所有人立刻从座椅上跳起来,我们声嘶力竭地大喊,“啊—啊—啊!”

  旁若无人,只想大喊。

  与此同时,我所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电影厅里坐着五六百人,整个屋子瞬间乱了,乱得好像有成千上万的人;整个屋子炸了,那么多人同时呐喊,好像那一刻全世界的声音都从这间电影厅里发出。我们都不知道台上屏幕中播出的内容,各自在呼喊,大家互相握手致意,紧紧攥住旁边同事的手,喊得自己嗓子发麻,喊得双眼模糊,喊得顾不上去擦眼角的泪水。在亲眼看见了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胜的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怎么能不欢呼,怎么能不呐喊,怎么能不哭泣!

  世界被那片跳起的耀眼红色震撼了!

  世界被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红旗下眼泪纷飞的中国面容震撼了!

  莫斯科的庆祝活动就从我们在电影厅里的惊人一跃、奋力一喊中开始了。回想起来,同北京的沸反盈天相比,莫斯科一点儿也不逊色,在那里,也同样是无法抑制的狂欢和一阵又一阵的哭泣。所有的人都在哭,所有的人忽然丧失了语言能力,已经无法说出什么有逻辑的句子:无论他是多么有经验的专家,多么冷静的工作人员,置身那样的氛围里,谁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支持北京申奥的声援团和当地华人在莫斯科红场欢呼胜利

  本文摘自《中国式申奥》纪念珍藏版,作者黄克俭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申请开始。中国奥申委为此努力了两年半之久,遗憾的是,在93年的最终投票中,北京输给了悉尼。

  首次申奥受挫,国家体委召开会议,研究接下来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两个:是否继续申办奥运会?如果申办,由哪个城市申办?

  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一致意见,继续申办奥运会,申办城市仍是北京。

  不过报告递上去后,中央并没有立即批准,建议等待时机更成熟的时候再申办。

  这一等,就等了五年。在此期间,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28金、16银、15铜的好成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更进一步,力摘34金、20银、15铜,仅比美国少一块金牌,屈居金牌榜次席。

  五星红旗一再在领奖台上飘扬,中国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体育强国。

  在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果,从1990年到1999年,中国的GDP从3608.58亿跃升到1.09万亿,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正积极准备加入WTO,世界需要更了解中国,体育盛会是个展示自我的很好方式。

  时机成熟了。

  1999年4月,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和北京市市长刘淇远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2008年奥运会申请书》。9月6日,北京2008年奥申委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由此,拉开北京第二次申奥的大幕。

  递交申请书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漫长而艰苦的工作要做。

  大体来说,需要经过3个主要环节的较量。

  首先是初筛,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共有10个,经过奥委会考察调研,第一轮先淘汰了五个城市:塞维利亚、曼谷、开罗、吉隆坡、哈瓦那。晋级的是: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

  这还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对决。

  此时,北京的形势并不容乐观,总排名在晋级城市中靠后,要想胜出,难度依然很大。

  随后需要提交的《申奥报告》是个挑战,这份报告事关奥委会的考察和打分,北京能否扳回劣势,这份报告异常重要。

  为了编制出一份完美的《申奥报告》,中国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有个叫张德耀的小伙子为此推迟了两次婚期。到了后期,工作越来越紧张,许多人为了节省时间,干脆长期睡在了办公室。经过大家日以继夜的努力,一份颇为理想的《申奥报告》按时制作完成了。

  2001年1月17日上午10点,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当代表萨马拉齐接收中国奥申委报告的杰奎琳·布拉特女士,从明黄色的包装中抽出深红色封面的中国《申奥报告》时,她立即被惊艳到了。

  这个设计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红”,也叫“宫墙红”,里外配色放到一起,中国设计力量赋能传统文化经典,一个古老大国的厚重与现代被第一眼展示出来。

  杰奎琳·布拉特对此赞不绝口,连声说道:“Very good!Very beautiful!”

  整个报告共有596页,使用法、英两种文字,配有图表和照片,详细介绍了北京为申办奥运会所作的规划。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从设计到内容,北京的《申奥报告》都无可挑剔,让奥委会对北京的打分大大提高,北京从不利形势下走了出来。

  接下来是第三关:实地考察。

  2001年的北京,要说在城市硬件上与巴黎、大阪、多伦多等相比,能占多大优势,其实说不上。不过,在北京,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在其他城市感受不到的情绪。

  在北京,不论是在宾馆还是街头,评估团处处能感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申奥热情。一切显示出,北京申奥是情真意切的,人们都在热切盼望着奥运会能在北京召开。

  这种朴素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评估团。在5月底发布的评估报告中,评估团对北京的评价是:相信能够成功举办。而对大阪、伊斯坦布尔,评价是:没有信心。

  经过几个环节的较量,北京已经后来居上。北京很可能成为奥运会主办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莫斯科,国际奥委会正在这里举行全会,将投票表决出胜利者。

  不过,这毕竟还不是官方消息,没有得到奥委会的最后宣布,算不得准。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关要过:现场陈述报告。

  北京代表团于7月7日就飞赴莫斯科,按照陈述的顺序,一遍一遍反复进行演练,考虑到各种可能,力求滴水不漏。

  7月13日,决战时刻到了。

  北京的顺序依然是在第4位,与8年前陈述时一样。

  从上午到下午,大阪、巴黎、多伦多依次亮相。在陈述阶段,他们都拿出了绝招,大阪预算最高,市长矶村隆文大打经济牌,甚至号称要造出两个“奥林朋克岛”来,并称之为“海上运动天堂计划”。

  巴黎则请来了他们最著名的体育名人:齐达内。当时他凭一己之力带领法国夺得世界杯不久,在世界体坛已成传奇人物。

  多伦多大打共情牌,找来土著人打鼓,一个小女孩现场唱歌,台下爷爷奶奶辈的委员们都被带动得跟着节奏一起拍手,气氛很是热烈。

  下午3点,轮到了北京。

  北京代表团首先出场的人,依然是何振梁先生。72岁的何先生继续扮演着8年前的角色,在他流利的法语开场和介绍下,李岚清副总理第一个发言。

  岚清总理代表政府,一句“我们(中国政府)坚决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开头,一句“北京奥运会将是一届伟大的奥运会”收尾,把中国人对胜利的渴望,讲得既诚恳,又坚决。

  随后,北京市市长刘淇用数据证明了北京办奥运的能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做出了反兴奋剂的承诺,中国奥委会体育主任楼大鹏全面介绍了申办工作,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描绘了宏伟蓝图,邓亚萍分享了火炬接力故事,杨澜展示了伟大的中国文化。

  最后,为奥林匹克事业奉献一生的何振梁先生动情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梦想把奥林匹克带到中国,让我的同胞们在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

  经过紧张的两轮投票,北京时间22点08分,萨马兰奇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

  “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

  时隔8年,中国申奥的梦想终于成功,代表团相拥而泣,个中付出多少努力,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一瓶保存了8年的红酒,当初未能打开,在这天终于成为了庆功酒。

  经历了无数大赛的邓亚萍说,只有这一场是她经历的最艰难的“比赛”。但,也是赢得最畅快的一场“比赛”。

  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有多激动。如果大家有心去找一找那一天的视频,会发现大家欢呼雀跃的样子,即使现在来看,都还是那么有感染力。能让人们争相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广场彻夜狂欢,记忆中只有两件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申奥成功。

  并不止北京,全国所有城市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对于如今许多人到中年的人来说,在当时,本身就是中二的年纪。那天晚上,我只记得正和小伙伴走在街道上,突然间鞭炮响了,街边各种店铺里响起了欢呼声。然后礼花什么的也放了起来。我就知道了,啊!这肯定是我们申奥成功了。

  当时很多人就涌上了街头,根本不用思考,我们跟随着人群去到市中心广场。来的人越来越多,有唱歌的,有大喊大叫的,有笑的,有哭的。这都是自发前来庆祝的人们,无论是谁,身临其境都会深受感染,那种感觉,真的很自豪,很兴奋,很激动。

  人们为何激动不已?

  当时的中国,远没有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腰杆和自信,93年申奥又惜败于悉尼,大家更是都憋着一股劲,既有受挫之后的卧薪尝胆,也渴望走上国际舞台被世界认可。

  申奥成功,国家的昂扬朝气和个人的家国情怀在那一刻得到了集中释放,高涨得令人难以置信。

  那些自发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热切憧憬。看到当年的照片和视频里那些令人激动的画面,心里还是免不了唏嘘感慨。

  从国家层面讲,中国需要这么一个机会展示改革开放后的新自我,同时拉动国际商机。奥运会作为体育盛会,是当时中国迫切需要的一次机会。

  从个人层面讲,东方人讲究大国小家,为了国家贡献个人力量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道德传承。而且毕竟是第一次举办这种世界性的大会,普通人也会深受感染,所以会有举国欢庆的局面。

  奥运会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现自己国家的机会,对于改开以来的中国来说,08奥运会真的是意义重大。

  而7年后,北京更是用一届成功的奥运会惊艳了世界。

  2008年8月24日,在闭幕式上,面对“鸟巢”内9万多名激动的观众,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形容北京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真是无与伦比!”

  北京,实现了当初申办时的承诺:

  如果你们选择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我们将竭尽全力支持帮助参与并监督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好的一次运动会。(时任北京奥申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发言)

  那一年,你几岁?还记得当时在做什么吗?

  ▼▼▼▼

  有的当时年纪还小,大概印象模糊。

  @魏·胖胖:那年我七岁,听大人说申奥成功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道是啥玩意

  @plate菡:貌似还没出生

  有的人真实地感受到,岁月真的是一把杀〇刀……

  @优惠券小哥吴彦祖:那时候我才10岁呢 ,现在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七号鹿瘾少女:那个时候我11岁,现在也都成了阿姨了

  有些东西多年未变

  @The_Big_King:16年前,我还是一个四岁的汪

  @小小孩君君233:现在你是一只20岁的汪

  而有些东西,难以忘怀……

  @haorooU:还记得那天是在我家看的吧,激动的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森小碟的参差:16年了,回想当时听闻消息,带上爹妈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弟弟一起去天安门庆祝~谁都不认识谁,见面就互相招手,亲切啊~纪念我的十几岁。

  @段小段要勇敢:16年前的今天我13岁,永远记得萨马兰奇主席那一声“the city of Beijing”,那一刻,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全中国都沸腾了。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宋宋来自双鱼座:特别激动,尤其是在车站,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的人,因为爱着祖国而共同欢呼

  @cug_希:2001.7.13晚上,爸妈带我去了县里第一家超市买了一大袋零食,因为第二天是我9岁生日。晚上一家人拥坐在那个只有11个台的电视前。那会搬新房3年,盛夏的5楼特别热,尽管风扇开的很大。我们都躺坐在沙发前的地砖上蹭凉。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后,爸爸直接跳了起来,我兴奋得蹦着挂我爸身上明天我就25岁了,好快。

  @--相思--:那天,爸爸躺在奶奶家沙发上看电视,我在厨房和奶奶聊天,突然就听到爸爸一拍手大叫了一声:好!我赶紧跑出来,问爸爸看到什么了,他说北京申奥成功了!从奶奶家出来往家走的时候,看到有人放烟花,当时只有七岁,并没有理解申奥成功到底有什么好激动的,到那个晚上却在心里的烙印很深很深

  视频截图

  @lorrbear:哇!那天晚上和小学同学在数学老师家跳到脱线!小区还有人放鞭炮!好多人在窗户边挂上国旗,大家都沸腾了!已经16年了,那一天晚上居然还记得如此清楚哈哈哈哈!

  @脉脉斜阳momo:还记得当时激动得哭了!跟当时的男朋友约定奥运那一年结婚,后来我们结婚了,几年以后的713有了我们的宝宝!

  视频截图

  也许我们的激动不仅仅来自于申奥,2008,更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数字。

  @yeyuean:申奥成功,我没有太激动,因为我才2岁,2008年,奥运会举办,真的很激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来还是很骄傲

  @天水话事:小时候我都不了解,依稀记得街上卖的帽子,衣服上面全是2008,奥运之类的词,直到慢慢的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是多么的有成就感

  @文姓杨: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面包车座套上画满了2008和一个像是在打太极的小人儿,一直很纳闷离2008年还远着呢为什么要写2008,那个小人儿也不知道是干嘛的,一晃2008都过去快十年了…

  @德古拉伯爵9558:北京2008,我 一辈子都记得那一个夏天。

  @JUST爱上可能: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能再次看到中国举办奥运会

  视频截图

  道理很简单——所有的热泪盈眶,还不是因为爱得深沉?

  @我是小熊猫咯:可能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这么热情似海的国度了,奥林匹克情节永生难忘。如今,画面糊了,记忆却清晰,713,我们赢了

  @茄砸没有小迷妹w:总是容易被这种情绪感染这是国家的荣耀,也是所有中国人的荣耀!

  @大妮大妮是我:想起了何振梁先生,他对申奥做了太多太多,怀念他

  “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来源:视频截图

  @文豪L: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别说我们太傻。自豪,不仅仅是因为成功申办一次国际盛会,而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终于告别百年前的窘迫与不甘,在数十年的奋斗发展以后,告诉全世界:看,这是今天的中国!

  @郭仕钊:其实举办奥运到不至于高兴这样,其实是背后的国家强大,大家更多是因此,国家强大起来又被世界认可,这才是值得庆祝的。

  最后,戳视频,一起回味16年前那一声燃到泪目的“北京”!!↓↓

上一篇:走得越快,人越年轻?你的步速或能反映健康状态
下一篇:补脑的秘诀不是吃核桃,也不是吃鱼!而是坚持这3件事,早知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