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欢喜》成功背后:教育题材剧的30年变迁史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而到了千禧年之后,教育题材电视剧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一方面,教育题材剧不可避免受到当时大火的日韩青春偶像创作风格的影响,创作了出一批以《十八岁的天空》为代表的青春偶像教育剧。在剧中,老师们不再是说教式、一心奉献的园丁模式,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处理自己的问题。而且剧中一些类似于偶像剧情感桥段的感情萌芽,引起了年轻观众的共鸣,成为当时的爆款剧。

  

  另一方面,教育题材电视剧在此时期也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尝试了以情景喜剧为表现形式,《家有儿女》系列为其中代表。《家有儿女》系列讲述了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一家五口幸福生活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系列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乐观”、“关键是开导和沟通”等教育理念,到今天看都非常超前。

  

  此阶段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大多以青少年和教师为主体,以校园生活为主要表现场地,在解决教育问题方面,仿佛家长是旁观的第三者,或者是矛盾的制造者。剧集叙事模式大都是教师通过引导,或者学生之间相互互动开解,解决处理问题,教师对青少年发挥的影响更甚于父母。

  千禧年之后,话题不断丰富,“教育”回归家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深入以及教育观念的变化,关乎每一个成长个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选择越来越多元。再加上青春校园电视剧类型的自我完善,教育题材电视剧自成一派,原本作为青少年人物家庭背景或者是戏剧情节触发点的父母——家庭,渐渐地替代了老师跟同学的地位。也就是说,“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逐渐超过了集体下的老师和同学影响。

  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再到中考、高考,从要“赢在起跑线”之争到“学区房”之论,从游学到出国留学,教育题材电视剧聚焦相对应的细分领域,勾勒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浮世绘。

  比如2013年沙溢、胡可主演的《孩奴》,关注小升初和学区房问题;2015年赵薇、佟大为主演的《虎妈猫爸》关注小升初、小学教育抢跑、以及学区房占坑,还有隔代教育问题;2016年黄磊、海清主演的《小别离》关注低龄留学和初中生教育问题;2018年许亚军和梅婷主演的《陪读妈妈》涉及到留学生教育和海外陪读妈妈。

  

  在此阶段电视剧家长的身份设定具有代表性,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是“虎妈猫爸”的设置:严厉、霸道、以子女为唯一驱动的母亲,在孩子和母亲之间调和矛盾的父亲,比如《虎妈猫爸》中的毕胜男和罗素、《少年派》中的王胜男和林大为,都让电视机前观众纷纷觉得亲妈即视感,也是日后教育剧中屡见不鲜的父母搭配模式。

  

  在剧情结构上,也会采用多组家庭平行叙事方式,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标签。《少年派》有三个家庭,分别涵盖了中产阶级、新富阶层以及平民家庭;《小欢喜》也以方一凡和他的三个朋友为中心,聚焦四个不同阶层家庭,每个家庭不仅都要面对高考这座大山,还要面对各自一地鸡毛的生活烦恼。

  

  除了子女的学习生活外,父母的“戏份”比重得到增加,子女线和父母线交错开展,将与教育相关的学区房、升学、留学陪读等问题与家庭伦理矛盾如中年危机、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主题相融合。而在“教育”问题上,父母不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教育也是家长们的自我成长与和解。比如《少年派》中的裴音就在跟儿子钱三一的生活碰撞中学会了放手,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以《小欢喜》为起点,“教育”观念多元化

  今年的暑期档,教育题材剧重拳出击,一连三部不断档。《小欢喜》《少年派》全力关注高三陪读,呈现几组家庭鸡飞狗跳的“备考”生活;《带着爸爸去留学》则通过三组不同家庭留美陪读的经历,描绘了当代中国的“留学陪读图鉴”。

  

  在这三部作品中,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小欢喜》。虽然其依然是以“高考”作为切入点,以白领工薪阶层家庭、离异家庭、公务员家庭三种家庭模式作为参照,去呈现家庭中不同的矛盾。在讲述三个家庭故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观众传递一种更为多元化的教育观,而且这种教育观更是包含了时代变迁之下,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向新时代教育观的转变。

  

  首先,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的观念。《小欢喜》可能是国产影视剧中父母跟孩子双方道歉最多剧,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都能及时道歉,解开心结,这一点非常难得。没有顾及自己是不是当了多大的官,也没有觉得道歉就是丢了身为父母的尊严,更没有因为爱面子而不去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次,在于成绩观的改变。宋倩作为原春风中学的老师,她一直秉持“唯成绩论”,宋倩完全无视英子的航天梦,逼着她在许愿气球上写下“高考必上700分”、“清华北大取其一”这样的违英子心的话。在英子患抑郁症试图自杀时,她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和孩子之间相处存在的问题,逐渐学会了放弃“唯成绩论”,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样,在刘静罹患癌症后,越发认识到孩子身心健康的珍贵,逐渐用她的观念感染丈夫季胜利:陪伴和孩子的健康成长远比成绩更为重要。

  最后,是《小欢喜》直面中国教育问题的缺失——“性教育”。在最初的教育题材电视剧中,对早恋都会持批判态度,其他教育题材电视剧几乎都是对“性”持回避态度。《少年派》中,涉及到了相关话题,还是以“闹乌龙”的方式一笔带过。

  

  而在《小欢喜》中,这一话题被搬上台面。尽管双方都否认了恋情,父母还是决定主动和儿子谈“性”。剧中,方圆一家对待“性”的态度,不是逃避,而是坦诚、直白的谈论,对相关教育的认知输出非常清晰。通过父子如朋友般的交谈,不仅大大方方地谈论了基础的生理方面,还衍生到尊重女性、男女日常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虽然也有尴尬和羞怯,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终于有人敢在影视剧中直接科普性教育。

  

  《小欢喜》的成功再次证明,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教育题材电视剧,一定是真正反映时代特征、带来关于现代教育思考的剧集。

  — THE END —

  作者 | 杨倪

  编辑 | 都欣

上一篇:未成年人保护 | 让你秒读懂《家庭教育促进法》
下一篇:李浮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