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传统“父妻子继,兄死娶嫂”,为何出现娶后妈和嫂子的现象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是合理的。如果我们用现代眼光来看,匈奴这种习俗不但是恶俗的,简直就是乱L。可是放在匈奴的历史当中,这对人家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普遍现象。

  匈奴的“收继婚”习俗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在北方活跃了300多年。他的婚姻习俗作为匈奴独特的文化,对中原汉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其实就是匈奴的“妻后母,报寡嫂”习俗,专家们把它叫做“收继婚”,其实意思都一样。

  现在小叔子娶嫂子的尚且还有,但是娶后妈的那就闻所未闻了,因为这在伦理上是大逆不道的事,会遭人唾骂的。可是匈奴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凡是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都可以娶。

  《史记匈奴列传》中就有记载:

  “其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之。”

  也就是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本来就是人家延续下来的婚姻习俗,人家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关于收继婚的习俗,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

  王昭君大家都知道,四大美人之一,当初汉元帝为了稳定北方,防止匈奴入侵,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以此和亲。

  王昭君也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可是三年之后,呼韩邪单于便死了,他的儿子“复株累若提”继承大位,然后又娶了王昭君做妻子。

  匈奴人不介意不要紧,可是王昭君是汉人啊,她哪能接受得了这种习俗,要她嫁给自己的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岂不是遭天下人耻笑?

  于是就上书汉庭要求回汗,没想到汉成帝却面临他“从胡俗”,王昭君没办法,又成为了复株累若提的妻子。

  匈奴为什么盛行这种习俗呢?

  收继婚在汉人看来十分的恶心,但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十分盛行,人家认为这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不仅仅是匈奴,后来的突厥也延续了这一习俗。要说这是恶俗,但它的的确确是很普遍的婚姻习俗。

  匈奴之所以盛行这种习俗,主要有三个原因:

  这种习俗可以维持汉朝与匈奴的稳定

  昭君出塞就是为了稳定匈奴,可是呼韩邪单于死后,如果不是收继婚习俗,匈奴势必再次侵犯大汉。

  而王昭君“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之后,又维持了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样一来,大汉也得到了稳定,而匈奴因为与大汉的贸易往来,也得到了发展。

  双方都得到了利益。而从昭君出塞到王莽篡权这一段时间,大汉与匈奴关系很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尽管汉人对这种习俗所不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习俗既维持了大汉的稳定,又促进了匈奴的发展。

  这种习俗可以保持血统的纯正,延续宗种

  匈奴人虽然野蛮,但他们对男性血统的纯洁很重视。女子嫁入本族之后,她就是本族的成员,如果男子死亡,女子改嫁的话,会影响他们族群的血统。

  所以就出现了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现象,目的就是为了把女子留在本族,继续保持对她的占有。他们认为只要把女子留在本族之内,这种宗种就可以延续下去,本族的血统也会更加纯正。这其实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殖文化的体现。

  这种习俗可以促进人口繁衍,避免人口外流

  匈奴人口本来就不多,他们的生存环境很恶劣,物资也十分匮乏,连年征战是常有的事,所以他们的死亡率很高。我们看到匈奴侵犯大汉,抢的都是一些粮食或者女人,因为他们缺女人。由此可见,女人对于匈奴来说十分重要。

  如果女人死了丈夫之后,收继婚可以使女人继续留在本族生儿育女,这样女人的生育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匈奴士兵战死后,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可以使士兵无后顾之忧。

  其实说白了,这种习俗就是适应人家的生存而发展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难道汉人就没有这种现象吗?

  因为匈奴有“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习俗,所有我们觉得他们很恶心,他们这种习俗就是恶俗,而实际上,在我们历史上这种现象真的数不胜数,而且还偏偏出现在皇室中。

  比如说唐朝“一代明君”李世民,把亲兄弟李元吉杀死后,娶了他的妻子。而他的儿子李治更牛逼,不但向他学习,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直接娶了后妈武媚娘,并封她为皇后,这才有了一代女皇武则天。

  当然还有李隆基娶了儿媳杨贵妃,汉成帝刘骜娶了赵飞燕赵合德亲姐妹俩,这些历史大家都很熟悉。

  如果说匈奴是为了繁衍人口,延续血统,那么这些皇帝们是为了什么呢?只因为他们是封建皇权的统治者,所以才可以为所欲为,不顾伦理道德。

  要知道,匈奴的收继婚习俗人家那是普遍现象,没有人会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而在汉朝或者唐朝,这就是乱L啊,可是谁敢说呢?

  鹏鹏微评:

  所以说,存在即是合理的,匈奴的习俗有他们的道理,我们恶心也有我们的道理。这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只需坚持自己的固有文化,守好自己的规矩就行。

上一篇:电影《老阿姨》:展现朴素人生的大美之境
下一篇:“我,13岁,杀人不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