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姗子画的兔子先生的漫画和绘黑卷之后画的回怼的漫画?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我个人对于恋童癖0容忍,沾点边都不行。

  把艺术作品和现实混为一谈的人真的是脑子不清醒。会犯下侵犯儿童罪行的人不管看没看过此类作品他都一样是个畜生。不会犯下罪行的人看了什么作品也不会去做畜生的行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人而不是作品。

  举个隔壁日本的例子,日本每年产出的本子数量全世界第一,人家的性犯罪率却在世界上倒数。保护儿童义不容辞,可是不要忽略本质去钻别人的牛角尖吧。

  至于《绘黑卷》这个漫画,画工不行人物呆板,分镜糟糕节奏混乱,为了蹭热点故意恶化矛盾,为黑而黑,用心极其险恶。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垃圾式的快餐漫画。我对该漫画和该漫画作者持最大程度的反感,你们也不用指望这个作者有多少正义之心,这么快速的“制造”出一篇恶意的劣质条漫,他根本不想打磨自己的漫画质量,他漫画里呈现出来只有想要消费热点的蠢蠢欲动的心而已。我认为这比在作品里擦纸片人儿童色情边球恶心的多的多。

  怕被撕人怂匿名,立场是纸片人没人权。姗子唯一的错就是把车放在了可能被未成年人浏览的微博和lof这类公开的网络平台上,只要圈地自萌主角到底成没成年都无所谓。

  接下来我就认认真真给你们评价评价这个什么许一诺和绘黑卷吧,上面已经表明了立场,三观不合的可以点叉了。许一诺shin先生笑水轩这类作为以画漫画谋生的网络画手(不好意思我实在不想用漫画家来称呼他们),不想着怎么好好提升画工和剧情,就喜欢逮着个热点狠蹭,通过夸大事实甚至消费受害者想方设法给自己多刷点流量,恶心透顶。

  拿题目里贴的图来说(完整版进微博搜索许一诺就能找到),姗子明明是个央美大二小姑娘,许一诺硬是把人家丑化成给辱骂他人维护自己的粉丝点赞、看到一个帅哥就想把他画到漫画里蹂躏漫画女主、最后变态活活打死的恋童妇女,丑化之恶劣用心之险恶可以找完整原作体会。除了这次的姗子,当然江歌案和豫章书院事件也成为该作者消费对象。

  所以这类漫画的核心内容是啥呢,以偏激夸张的方式描绘坏人(或者作者认为的坏人)做了恶然后被因果报应的故事——其中所谓的正义往往由某超自然力量伸张,改变不了现实只能在纸片世界里意淫,美其名曰让社会铭记转瞬即逝的热点。自己高潮不够爽还要标榜自己三观正确:不支持我们漫画内容的你就是三观歪。这种笔沾人血,表面三观正骨子里三观极歪的作品不知道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多少未成年或已成年的人,我看可比人家发个车被说之后就删然后承诺以后这些东西不会再公开发表(原文是“知错就删”但是经评论提醒姗子好像没觉得自己做错,故修改)影响恶劣多了。

  典型的拉不出屎怪马桶,说的好像在洛丽塔没写出来之前,就没有小女孩被强奸过一样

  这些小说漫画出现后,正常人才开始被引诱,才开始有了恋童癖,才有出现了素媛这种事件一样

  然而事实证明,日本色情文化如此发达,结果性犯罪率却因此大大降低,甚至还出现少子化的社会问题。

  这些作品,恰恰才是预防这些犯罪的道具,这些键盘侠都看不到,或者视而不见!

  没有胆子在现实中去面对犯罪,只能逮着相关文化创作者怼的,都是一群躲在屏幕面前,自以为占领了道德高地就能为所欲为的键盘侠,现实中的loser。

  这个什么画什么绘黑卷的人,也是一丘之貉,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真是个漫画家呢,

  实际上就是个low的连创作出自己作品都做不到,只能追着社会热点蹭,把新闻事件YY一下再画成图,就拿出来当是自己的作品的一种键盘侠罢了,唯一比其他键盘侠抢眼的地方就是会画点要要结构没结构要色彩没色彩,分镜更是不知所云的图罢了。

  诛心而论,为什么有的人就会产生看了漫画,就一定会想去照着漫画做的想法?

  难道不是因为那些键盘侠自己这么想的?所以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但是自己有贼心没贼胆,怕自己想做的事被别人做了,羡慕嫉妒,恨!他们不服啊,不服有人干了自己想干的事,自己却没能力,没胆量去做,怎么办?当然是上网骂那些能做的人啊!

  就像自己没法出国,要去骂能出国的人那样,自己当不上官,就去骂那些个当官的,然而只要一有机会,这些骂的最狠的,二话不说就是出国,就是去考公务员!谁敢说他们不是这么想的,不存在这种人?不,这种人恰恰是最多的。

  喜欢漫画中的萝莉,真正的萝莉控,会看得上现实中的萝莉?是不是有的人也太会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以为自己小时候像漫画里的孩子一样可爱?然后现在想想就后怕?

  唉,我去你的,熊孩子和漫画里的小天使是不是一个物种,只要还算正常人心里都该有点B数吧

  还知道老祖宗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你知不知道老祖宗还说过:堵不如疏!

  恋童癖说来是与生俱来的性癖,就像同性恋一样,不是想改能改的,咋了,你还要他们一出生就去死啊?

  这些创作出的作品,就是让他们不去寻找真正的儿童的发泄渠道,键盘侠要抨击,想要禁止,想要完全断绝这个渠道,

  键盘侠们是会觉得,没了这些东西,这些恋童癖就没办法了,就会把性癖改掉了,变成“正常人”了?

  还是觉得,他们会一忍再忍,最后实在忍不了,面临的只有去死或者去做的选择,键盘侠们会觉得他们会怎么选择?

  原本他们还能选择看看漫画,看看小说自己解决,这个无害的选择,但这个选项被键盘侠掐断了。

  所以当他们选择去犯罪的时候,是被谁逼的呢?

  当然,实际上,选择忍一辈子,或者直接去死,才是绝大多数恋童癖的选择

  实际上真正的罪犯,是恋童癖的反而是绝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罪犯的反而只是出于猎奇心态,只是想去干一件少有人去干的新鲜事,他们是怀着这种心情去做的,这是纯粹的恶意,和是否有恋童癖没有半点关系,他们不去侵犯儿童也会干更伤天害理的事,只不过他们恰好选择了去侵犯儿童罢了。

  水至清,则无鱼。现在抨击恋童癖,零容忍,当恋童癖都死绝了,这种事就不会再发生了?不,其实键盘侠根本就不管这事,爱咋咋,反正都死绝了,他们只知道这时候轮到同性恋了,他们现在忙着抨击同性恋呢,再然后呢?怕不是要准备复辟种姓制了吧

  

  可以描写恋童癖,但不可以美化。

  大家似乎抓错了点,并不是恋童的看到这些会去犯罪,而是儿童看到了这些会轻易相信与成年人的“爱情”。

  我觉得更需要关注的是分级制度。

  这篇回答很长,还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但是既然你点进来了,还是希望你尽量看完它。我对“恋童癖”这个存在的态度其实是有一点暧昧的,所以希望大家能理性地讨论一下。不要骂人。骂人没用。

  看到网上一边倒式地辩护姗子小姐其实有一点绝望。我其实真的很崇拜姗子小姐的美术功底,我是学美术的,微博关注了她很久,兔子先生和mio这个漫画我也是在事情发生前就看过了的。

  漫画确实很甜,但是也是真的一直在打擦边球的,我当时就这么觉得了。只是mio不是真人(你可以说你画的是一个体型较小的十六岁女孩,说她是一个人偶,一个机器,总之不是underage),而且它是一个不涉及伤害的言情故事,再加上姗子粉丝的情感导向,就显得正当了。这个漫画就像lolita的前半段。它本来就是作者对于“被年长男性深爱着”的意淫,同时也正中了一些读者的下怀。它没有表现mio长大之后/兔子先生老了之后会发生的种种不幸,是永生花式的美好。但它们其实是一样的。我自己很喜欢lolita,我甚至在初次看lolita的时候憧憬过那样的关系(在年纪很小的时候)。所以我很赞同一条微博里说的:“这样的漫画给小女孩看了更危险,因为他们会觉得很甜,他们会去追求这样的爱。” 爱本身没有错,但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爱情乌托邦,多得是李国华那样的诱奸者,骗子,而不是只爱mio一个还要一直等他长大的兔子先生。而多数当年十二岁的小女孩,也会像洛一样无比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再也不想靠近她们当年爱着的,现在已经开始老态龙钟的亨伯特。(这里拿lolita举例子,但lolita书中有着更复杂的情况,在这里不方便展开讨论了)

  稍微提一下李银河老师的性爱三原则“成年 私密 自愿”,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一定要成年。lolita给过我一个很好的答案——因为未成年人不具备对爱的判断能力,他们会以为好玩是爱,会以为crush是爱,或者觉得她们的“爱”能够换来一些好处(just like Lo herself)但长大以后他们就会后悔。所以我们,我们大人要保护他们,我们设置年龄限制,有的14,有的16,有的18。年龄限制(或者分级制度)是我们在现在社会状态下能对可能到来的伤害进行的最有效的防护。但这个东西是存在很多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被笼罩在普遍性之下导致某个早熟女孩不能跟她28岁的男友真心相爱。这太复杂了,这要牵扯进来更多伦理上的内容。我真的厘不清楚,如果有人能跟我讨论一下我真的会很感激。

  至于题主提到的另一部漫画“绘黑卷”我只是看过,感触不深。但是第一个分镜格里那个画面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文艺作品美化前后的差距有多大,导向差得有多远。我觉得漫画这一格是说到点子上了的,值得大家思考一下。但整个漫画的批判方式比较偏激,虽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容易引起纯粹的骂战。所以就表达方式而言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漫画。

  我很长时间一直觉得恋童癖很可怜。这样的感觉起源于我小一点的时候看lolita,在他们的畸形关系之外我对亨伯特的无可奈何有了一瞥粗略地感知。有无限膨胀的民意鞭策他们,觉得他们都该去死。群众一窝蜂的分不清楚恋童癖和强奸犯,分不清楚“恋童癖不都是变态。” 群众吃人血馒头,觉得自己正义。没有人关心他们。偏激的“恋童零容忍者”对恋童者造成的伤害,是同样触目惊心的。而我找不到任何办法帮助他们。

  文艺作品是最具有引导效果的,与其说它是时代的产物不如说它和时代是相互作用的。这真的很危险。姗子小姐很不幸地成为一个靶子,在这场早该爆发的辩论中被刺中。很多人说“非赢利性非市场化即是无罪”,但这样的“存在即合理”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我最不同意所谓“圈地自萌”,它是欲望最后也是最精美的一块遮羞布,让人们觉得一些罪恶可以理所应当地存在。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像《霍乱时期的爱情》像《情人》,这样的文学作品该不该被分级呢?它们的存在该不该担负责任呢?那喜爱这些作品的读者,抄写书里文段的我,有没有罪呢?文艺作品悄悄美化了伦理问题,但读者,但我没有发觉。这真的很可怕。我真的不知道有罪的是这个危险的社会,还是稳稳站在道德高地的作者,亦或是我们这群在下面摇旗呐喊的读者?

上一篇:春满东方幸福牛年:2021年东方卫视春节晚会
下一篇:广州正规零基础成人古典舞培训 月光舞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