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通过高效阅读,实现自我成长?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不断更新迭代。

  俗话还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可是在这个疫情满世界飞,即见不了天地,也见不了众生的情况下, 显然读书还是成长的最佳伴侣。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能想到的也就这几句了…)

  阅读是一个人最划算的自我投资。

  为什么说是最划算的呢?

  想想看,只需要花一杯咖啡或一杯奶茶的钱,就可以获得一个成功人的所思、所感、所想,甚至是一辈子的人生经验,划不划算?

  当你投入的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想象是书的作者坐在你的对面,正在细心的为你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将你所面临的困惑娓娓道来,划不划算?

  可是现在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被网络上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瀑布流所淹没。

  想要静下心来看会儿书,真的很难。

  相比于刷各大短视频平台推送的信息,读书也很容易感到无聊乏味,一看书就犯困。

  我自己是从走出大学校门后,就再也没碰过书本了。

  有了孩子的前两年,我也是仅凭着为人母的本能在养育她们。

  直到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开始发现,我所掌握的知识已经完全不足以支撑她们的成长时, 焦虑的我,又重新拿起了书本。

  也就是这样的契机,我开启了我的阅读之路,直到今天。

  对于阅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对读一本书好像有个执念,就是一定要把它完整的读完才算数。

  而且一定要从开头一字一句的读,不能漏掉某个段落,更不能跳过某个章节。

  如果跳着读,就会有莫名的罪恶感,总觉得会漏掉了什么重要内容。

  同时还要边读边理解字面上的意思,确保自己是读懂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一本书我要7-10天才能看完。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个问题:

  就是,我常常读完后面的,就忘记前面讲什么了……

  今天再接着昨天读的时候,问自己昨天读了些什么?哎?好像也记不清了……

  于是有强迫症的我,又不得不从头开始读起,导致进度越来越慢……

  更要命的是,要是中间有什么事耽搁了,那很可能这本书就永远放在那,长草生灰……

  俗话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开始想,有没有一种既能快速读完一本书,又能记住书里讲了啥内容的读书方法?

  于是我上网搜索,也买了一些专门讲述关于阅读方法一类的书回来看。

  果然,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都有。

  但是,对我而言,我只关心适合我们普通人的高效阅读方式。

  因为我发现,成长的路上,学会高效的阅读,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有效的把书里的信息快速内化为自己所用,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多元化。

  我觉得这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每个成年人必备的技能。

  具体要怎么做呢?

  (因为我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近两年读的都是一些自我成长,方法论一类的书籍,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美学这些,所以我整合了一些关于这类书籍我认为比较实用的高效阅读方式)

  我把它大致归为以下这几点: 1. 放弃旧有的阅读思维模式

  2. 明确阅读目标

  3. 快速筛选符合自己“阅读目标”的书籍

  4. 集中注意力,体验心流的感觉

  5. 读书的目的是“用书”

  6. 主题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不能用旧的自己,去换一个新的未来”。

  读书也是一样,你不可能用旧的阅读方式得到新的一个结果。

  关于读书还有这样一句名言: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一本书,不可能它的通篇内容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必须要有所取舍。

  有的书其实只需要读其中一部分就可以。

  有的只需要粗略读一下,了解大概内容和观点。

  只有少数部分需要我们全部阅读,也叫精读。

  也就是说,书不是以“读完”为目的的,而是为了萃取其中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那怎么知道哪些书是只需要大致阅读,哪些书需要精读呢?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带着目的去阅读。

  对于学生时代所使用的被动型“填鸭式”阅读方法,常常让我们觉得读完一本书,好像又没读~ 因为说不出来具体讲了个啥。

  这样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成年人的学习需求了。

  对于成年人而言,更多的是考虑高效,精准,能够切实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所以,带着目的去阅读一本书非常重要。

  具体要怎么做呢?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先问问自己:

  我是想从这本书里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或者是想解决哪个具体问题?拓宽自己的哪个维度?

  还有,我打算花多长时间看完这本书?

  换句话说,你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清楚你读这本书的程度。

  是只需要读到明白书里大体讲了个啥就可以了吗?

  还是说想要从书里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还是说就只是随便读读,打发时间而已?像看故事小说那样?

  漫无目的的阅读,就好比一个人都还没计划好去哪里,就匆匆忙忙的带着行李出了门。

  带着目的去阅读,会让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自然能够轻而易举的从书中快速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将书本知识效用最大化。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那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怎么才知道这本书到底是不是我需要的呢?

  值不值得我花时间读呢?

  那就需要进行一个初步筛选的步骤:

  拿到一本书,先不要急着开读,先看目录。

  花1-2分钟的时间浏览目录很有必要。

  这样可以快速了解这本书大致讲述了哪些内容?

  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在哪里?

  符不符合我的“阅读目的”?

  如果翻开一本书的封面,光是看目录就已经觉得目录的内容都晦涩难懂?

  那可以直接放下这本书了,因为避免无意义的阅读也很重要。

  只需要看目录,做筛选,不需要深入阅读。

  通过筛选,最终再决定是否阅读。

  有了阅读目的,也确定了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但还是会有其他问题会影响我们的阅读。

  什么问题呢?

  回想一下,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你人端坐在那里,眼睛也的确是在跟着书本上的字一行一行移动, 但是心思却像梦游一样,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刚刚一个字儿也没看进去……

  “眼睛追逐着文字,心却游离在了远方”,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有时候甚至是打开一本书,看着看着瞌睡就来了…(所以不妨晚上睡前躺在床上捧一本书,可以有助于快速入眠噢……)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的。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回到当下呢?

  我参考的方法是:番茄工作法

  这个方法非常实用,是由一个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1992年创立的。

  他提出:每次只做一件事,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中途不做任何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想起,然后停下,短暂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休息15分钟,当然,时间可以自由设定。

  总而言之,核心就是:一段时间只专注做一件事。

  看着好像有点复杂哈,放在读书这件事上,我是这么运用的:

  在决定开始看书时,我会先在手机上定个闹钟,设定在25或30分钟后响起(时间长短很随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定)

  定好闹钟后,手机放在伸手拿不到的地方(以防自己会下意识拿起手机看,分散注意力)

  然后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直到闹钟响起,开始休息。

  利用休息时间,再去看手机信息,上厕所,喝水……

  这样操作起来是不是很简单?而且越简单的东西越有效。

  虽然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思想还是会时不时的游离,一会想去喝点水,一会儿想去看看有没有手机信息…

  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我现在已经可以把番茄钟最长设置到40分钟了

  这既是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也是时间管理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乐在其中。

  这样的感觉用心理学语言来讲,就叫做“心流”的状态。

  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 为什么我们看过很多书,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困惑和无奈。

  但其实原因很简单,道理,每个人都懂,却不是谁都会去做。

  书不是为了“读完”的,读书的最终目的是“用书”。

  一本书,能够找到其中两三个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让它们在某个特定情况下发挥出价值,那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具体要怎么“用书”呢?有三个办法可以参考:

  1. 分类整理读书笔记 (见文章:如何做有效的读书笔记?)

  2.列出践行清单

  一本书,并不是以“看完”作为结点的。

  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你启发很大?当下就可以立马去践行的?

  把他们列出来(不需要全部列举出来,挑几点现在最需要的就行)

  针对每个践行点,列举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具体要怎么做?

  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本书的践行清单,书本的知识就能为你所用。

  3.整合同主题信息并复盘成文章输出(我现在做的其实就是这一步)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中谈个人商业模式时讲到:

  如何将个人时间价值最大化?——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次数越多越好。

  将自己读完的书,复盘成文章,发布到各个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对于现阶段的我,虽然没有“把作品变成实实在在的钱”。

  但这也算是我的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

  如果我复盘的内容被一个恰好有这方面需求的人看见了,能够对他有所启发和帮助,那这就是我所收获的价值。

  在自我成长的同时还能给别人带去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美好的一件事。

  6.主题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书越多,越迷茫?

  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读了很多书,对喜欢的内容也做了复盘输出。

  但是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甚至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居然有截然不同的两个观念?

  这时候我要怎么办?

  这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法,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主题阅读法”呢?

  顾名思义:就是指阅读很多本相同主题的书籍。

  具体操作可以是这样:

  首先你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主题越接近自己当下的需求,效果会越好。

  就拿我自己来说,前段时间,孩子处在自我意识爆棚期,常常让我头疼,分分钟就想原地爆炸。

  我知道这又是在提醒我该补充知识了,这时候我给自己设的阅读主题就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然后上网搜索相关书籍推荐(我一般是借助豆瓣评分,大v推荐,一般都不会踩坑)

  同样的主题,选择不同的作者,一次性买回来4-5本,对这个主题进行集中阅读。

  读完后你会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作者的看法都差不多,大体就是那个意思。

  那说明这个就是我要找的核心问题的答案了。 按着这个走,基本不会太跑偏。

  总结一下,主题阅读的核心就是:

  你需要根据自己需求先设定一个主题。

  而这个主题越是个人化,对自己来说就越实用。

  然后选择同主题的书,进行集中的输入。

  我们之所以面对一个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其实就是自身缺乏对这个主题的全面了解。

  通过主题阅读法,可以学习到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观点,快速拓宽我们的认知。

  从而使自己对主题问题形成独有的见解。

  另外,对同一个问题,难免会遇到不同作者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看法。

  这时候,我们不需要感到矛盾,也不需要以谁的观点为导向。

  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对这个主题的多维度了解,你完全可以构建属于你自己的观点。

  而这,我觉得也正是阅读带给我们真正意义所在。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如果说“行万里路”是与天地对话,与众生对话,

  那读书就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愿我们都能通过阅读,丰富灵魂,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关于阅读,如果你也有一些有效实用的心得技巧,欢迎评论区交流呀!

上一篇:毁三观!母女共侍一夫还同时怀孕!更无语的是…
下一篇:拒绝谈性色变,揭开无知的羞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