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LIS领域的MBA:关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MLIS)学位教育的思考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李月琳 闫慧 柯平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天津, 300071)

  [摘要]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MLIS)教育将成为我国今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当前图书情报实践领域对MLIS专业人才的要求出发,结合美国MLIS教育经验和MBA 教育成功的启示,探讨我国MLIS 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文章提出应培养学生具备信息职业操守(Ethics)、现代管理(Management)理念、信息营销(Marketing)意识、信息服务(Service)意识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手段,即EMMS+IT 能力。强调专业硕士学位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素养塑造,使他们成为既具本土化实践能力又具国际视野的新型图书情报人才。

  [关键词] 图书情报教育,专业学位,MLIS, 美国,MBA

  [Abstract] MLIS will be the tren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rns of

  the LIS professionals in practice, and attempts to illuminate how to educate

  MLIS in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from MLIS education

  in the USA and MBA education.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MLIS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information ethics well, know well how to manage and market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or agencies, and how to serve information

  users via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is, EMMS+IT. The paper emphasiz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elp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capability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LIS. Also,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apable of working for LIS area

  in China as well as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well from an

  international view.

  [Key words] LIS education, MLIS, the USA, MBA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图书情报专业硕士(MLIS)应运而生,为图书情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如何把握这一良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MLIS 人才,是图书情报教育领域应该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以往的科学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及研究能力的构建,这样的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研究型人才,为图书情报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经济实力极大提升,图书馆等公共信息资源机构成为全体公民可以享有的知识资源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可能,使这一事业面临大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应这一趋势?是否能满足实践领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由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大发展是以一大批既有理论素养更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为基础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专业学位的MLIS 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区别于科学学位的研究型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我们应如何培养专业学位的MLIS 人才?

  2 实践领域的声音

  为探讨以上的问题,我们邀请实践领域的图书情报专家进行座谈,2 名公共图书馆馆长及2 名高校图书馆馆长与6 位本领域的教师进行座谈。讨论在南开大学商学院举行,专家小组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间约2 小时。主要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1)专业MLIS学位教育的背景、目标及前景;2)当前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缺陷;3)当前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的适应能力;4)图书情报实践领域对专业MLIS 人才的期待。本文着重报告实践领域的专家们对以上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对于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尤其是培养LIS 人才,几位实践领域的专家都十分认同,认为非常必要。A 馆长指出,就天津地区而言,市场应该较大,专业高层次人才存在缺口。因而,要加大宣传,让图书情报领域的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全面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及单位整体水平,以至于提供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地位的契机。

  对于当前图书情报领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表现,B 馆长指出,当前的硕士毕业研究生,对图书情报行业的了解不够。一些刚到图书馆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基本不太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业务,对本行业的核心和精髓,如服务读者、用户,传播知识信息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和理论上的认识;对具体地,实实在在要推进的服务缺乏兴趣。该馆新招聘的人员,对电子信息资源不了解,

  仅限于理论和书本知识。C 馆长也指出,一些新招聘的具备图书情报学位的人员只熟悉他们平时使用的一些数据库,对其他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知之甚少,很难服务其他有需求的用户和读者。基于他在高校多年的工作经历,他指出,

  由于对未来的事业和工作的前景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导致当前图书情报领域的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盲目性,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导致对工作的不适应和上手较慢。再者,图书馆的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如分类、编目等,一些新招聘的硕士毕业生并不掌握。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常常需要推进一些项目,如服务儿童,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读者等。然而图书情报的毕业生通常不掌握如何设计、规划以至于完成这类项目。可见,当前的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对理论教育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比较倚重,而对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当缺失,与图书情报实践领域对人才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对专业学位 MLIS 人才的期待,C 馆长强调,培养的人才一定是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实践领域对此类人才有大量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要有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的技能,即他们的“看家本领”,包括“科技查新、系统开发、专业数据库搜索技能、小型项目策划(如图书馆服务,残疾人阅读需求调查)”等。专业MLIS 人才要有学术研究的能力,但不强调学术能力,主要是实践能力,推进图书馆为不同社区,不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热忱和能力。C 馆长同时指出,专业教育作为收费教育,一定要体现教育的质量,区别于科学学位教育,要让学生们真正地学到图书情报领域实践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体会到这笔投资是物有所值的。D 馆长也指出,新型的专业学位MLIS 人才应能看到他们职业的美好前景。社会上对图书情报这个行业不甚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新兴的社区、园区公共图书馆硬件设备已相当现代化,急需热爱图书馆事业、热心服务社区民众的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图书馆员。由此可见,实践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及对专业学位MLIS 寄予的厚望。

  3 美国的经验

  我国的图书情报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自 80 年代发端以来,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训,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这一领域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然而,如前所述,过分倚重理论教育和学术能力培养的科学学位教育与实践领域对人才的期待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是专业学位MLIS 教育要努力弥补的。

  虽然我国的专业学位 MLIS 教育才刚刚起步,美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而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由于美国开展MLIS 教育的学校有近60 所,以下所谈经验是以笔者之一在美国任教的两所大学为例,并非对美国所有相关学院MLIS 教育的总结。

  美国的 MLIS 教育从一开始便定位为职业教育,对理论的灌输教少,而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笔者之一在罗格斯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开设的《搜索原理》(Principles of Searching)(Fall 2003-Fall 2006) 课程为例,教师讲授的与搜索相关的理论知识只占1/3, 2/3 的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实践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搜索技巧和熟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传统的数据库资源和各类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课程教学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作业不强调理论写作,多为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上实践所学习的搜索技能。考试并非考查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方式,期末考查要求学生确定一名用户,为其解决实际的信息需求并撰写报告。可见,实践技能的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课程管理上,由课程委员会总体把握,委员会定期研讨课程设置状况。课程的设置以LIS领域对人才实践技能和应具备的理论素养为核心,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因此,一旦有的课程正式教师无法胜任,通常会聘用兼职教师来授课,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编目课程。因此,美国高校的MLIS 项目的教师队伍通常由以下人员组成:全职的教师,包括已获终生职位教师(tenured professors)、终生职位侯任教师(tenure-track

  professors))、全职讲师(lecturers or instructors)及兼职教师(part-time lecturer or adjunct professors)。

  每门课均有至少两位教师组成的课程小组制定和维护教学大纲。在大纲的基础上,不同教师讲授时亦有一定的自由度,包括对教材的选择。课程的更新非常重要,教师通常会依图书情报实践领域的发展和需要更新具体内容,同时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笔者之一在罗格斯大学开设《搜索原理》的三年间,课程小组几次研讨该课程的内容及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尤其是与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搜索相关的内容;消减传统的内容,如对Dialog 相关内容的讲述。

  基于对 LIS 专业的理解,不同学校的专业会设置略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在罗格斯大学,课程包括几个部分的内容【1】,如人机交互,信息组织,信息获取(information access), 信息系统,管理及信息与社会。每一个部分的课程细分为主导课程(lead course,通常只有一门),核心课程(central courses,1-3 门)及专业课程(specialization

  courses, 1-多门)。学生可以依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选修不同的方向。南密西西比大学设定了七门专业必修课,包括参考服务,编目与分类,馆藏发展,图书馆管理,美国社会的图书馆,情报学概论及研究方法。选修课涵盖图书情报领域的不同方面【2】。通常来说,美国MLIS 项目的核心课程并不多,但选修课十分丰富,体现LIS 领域的各个方面和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图书情报教育非常重视帮助学生认识图书馆与美国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价值及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以笔者之一在美国南密西西大学开设的《多元文化信息资源》(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a Multicultural Society)为例,课程讲授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特性及图书馆如何服务多元文化社会。课程着重分析不同种族的文化特征,包括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重要节日等,并以案例教学为主,分析一些图书馆服务于不同种族的读者的案例。课程作业以诊断作业和服务项目的设计为主。前者要求学生了解某一社区的种族构成及走访服务于该社区的图书馆,考察该图书馆是否考虑到不同种族读者的信息需求及图书馆员为不同种族的服务意识如何,是否有针对性的项目或活动帮助不同种族的用户熟悉美国社会,融入美国社会等;后者要求学生设计一些项目或规划一些活动服务于一个特定的种族或用户群,如非裔、拉美裔等。该课程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作为一个图书馆员的社会责任及学习到服务意识和技能。此类课程作业多为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s),要求学生讨论并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MBA 教育的启示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于1908 年创办。中国MBA 教育始于1991 年,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试点单位有九所高校,其中包括南开大学。1994 年10 月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负责指导协调全国MBA 教育活动;1997 年起,国家教委开始实施MBA 全国联考制度。全国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 年8 月,全国共有180 个官方承认的MBA项目【3】。MBA 的招生规模从1991 年的不足百人到2007 年的招生人数超过两万人,累计招生人数超过15 万人【4】。作为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学位,MBA 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并推动了中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中国 MBA 教育在近二十年内能够取得初步成功的“法宝”在于以下几个方面【5-11】:

  4.1 将国际先进经验融入到中国特色的MBA 教育中

  中国MBA 教育从试点工作开展之初便有选择地“照搬”国外著名MBA 教育单位的教学方法,如模仿哈佛商学院创立的案例教学课程与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推崇的理论教学法;与国外的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直接邀请国外教师授课。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又逐步开展本土化工作,如教材的本土化、特色MBA 项目的开发、MBA 教育市场的细分、中外MBA 师资和学员的交流,又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及中欧国际商学院招聘有国外教育背景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师资,越来越多的国内MBA 教学采纳土生土长的中国案例。MBA 教育所依托的大学学科优势、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也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如中国农业大学MBA 项目突出期货管理和农业管理特色,电子科技大学则在其MBA 教学中突出其技术管理优势等。

  4.2 有效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MBA 教育的高水平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MBA 教育重视“吸引”、招生、“入学导入”、培养、就业服务等多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典型的案例既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该院通过有效的宣传,吸引到有远大志向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在招生环节特别关注考生的本科院校专业背景、学习能力、个人特质、职业发展潜力等;在入学导入中增强新生对学院和项目的认同感,并邀请毕业生作报告,开展拓展训练,从而使他们迅速转换身份;在培养环节中形成以“倒双T”为特征的知识结构,即在掌握全面商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两个相对突出的专长领域;就业环节有针对性地联系企业界,与学生实现直接沟通。

  在招生方面,国内 MBA 的一些著名教育机构正在酝酿重大改革,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MBA 项目从2011 年起实行以“提前条件录取”、“国际项目、在职项目和全日制项目区别招生”、“综合素养考评”(面试综合素质考察为主,笔试为辅)等为核心内容的招生计划;上海交通大学的“雏鹰计划”和“金鹰计划”也突出了MBA 招生工作的创新性【12】。

  4.3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MBA 注入持续的生命力

  世界金融危机为国内外商学院 MBA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带来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2009 年6 月《金融时报》刊文分析MBA 课程所面临的危机,有人认为商学院应该对此次经济衰退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其所极力推崇的风险和金融模型。中国MBA 教育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员的思维决策能力、领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各种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技能,相对缺乏“伦理道德、法制规章、以及文化心理方面的”目标设置。在汶川大地震、三鹿毒奶粉、国美黄光裕案件等公共事件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催生下,中国MBA 教育在重视工具和科学的教育基础上,开始强调责任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如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十几所高校”的MBA 教学中开设了如“企业伦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课程。

  中国 MBA 教育在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进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博客协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员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全国83 所管理院校成立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收录的案例均为本土化的文字和视频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将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仿真教学。

  4.4 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科学评估

  师资队伍也是 MBA 教育有机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传统经济管理类教师对MBA 教育的适应和创新也是MBA 成功的关键因素。暨南大学创立了一套系统的MBA 教师评估体系,包括教师招聘中采纳的人才评价常用技术(如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对抗性辩论、无领导小组以及模拟会议等)、授课效果绩效评估、专业技能考核、民主评议等方法。2001 年,南开大学在国内首创“双导师”制度,即为每一名MBA 学员配备两名导师,一名校内导师,一名校外实业界导师,是一种典型的MBA 师资改革。另有MBA 学者提出集体导师组设想,即在教师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将教师按照研究兴趣进行分组,以小组方式指导该方向下的学员。

  除上述一些关键成功要素之外,中国 MBA 教育还得益于其灵活的办学方式,将脱产、全日制、业余学习等各种形式有机融合,招生规模得以持续扩大;重视校友资源的整合,培养校友文化,如暨南大学的“MBA 校友导师计划”和基于校友资源的“MBA 教学实习基地计划”等。中国MBA 教育的成功为MLIS 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诸多可直接借鉴的经验。

  5 打造LIS 领域的MBA:专业学位MLIS 教育的新理念

  5.1 新型LIS 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当今社会,MBA 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尽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MLIS 不太可能具有同等的社会声望,然而打造一支精良的,具备优良素质的MLIS 职业队伍,犹如商业领域的MBA,却可以成为我们的诉求。

  基于实践领域的期待、美国 MLIS 教育的经验及MBA 成功的启示,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MLIS 应具备在全球化经济和商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他们是既具备中国本土化实践能力,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信息职业管理人才(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P)。以此为目标,我们将着力打造高素质的IP,为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培养具备信息职业操守(Ethics)、先进管理理念(Management)、信息营销意识(Marketing)、信息服务(Service)战略和策略及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EMMS+IT)人才。以下详述这一培养理念。

  信息职业操守(Ethics):职业的操守是一个职业得以存在并获得社会认同的灵魂。操守在这里泛指IP 对图书情报职业的理解及该职业与社会的关系认知,对该职业的伦理道德体系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认知度。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ies

  Association, ALA)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从业人员制定了伦理规范,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规范(ALA Code of Ethics)、图书馆权利法案( Library Bill of

  Rights )等。尽管这些规范并非强制执行

  的规定,但在美国的MLIS 项目,学生通过不同的课程对这些规范进行学习、讨论。笔者之一在美国两个不同的MLIS 项目任教过程中,尽管开设课程不同,但都为学生讲解并引导他们对这些规范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职业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在近百年的MLIS 教育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热爱并忠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图书馆员,与这种教育不无关系。中国图书馆学会也制订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应具体化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融入到专业MLIS 教育过程中。

  管理理念(Management):管理对图书情报这一领域具有双重的意义: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作为一种机构,需要管理;而信息资源作为机构存在的基础,也需要管理。因此,如何管理机构和如何管理信息资源是IP 应考虑的核心问题。普通管理学的发展为机构管理提供了理论保证。然而,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管理理念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下日新月异,将优秀的管理理念引入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十分重要,因而,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应成为专业MLIS 的基本素质,这要求在MLIS 教育中强化管理理念与实务的教育。如何管理信息资源也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一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不断呈现,如云计算。因此,MLIS 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不断跟踪并实践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的基础,鼓励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创新性地利用这些理念和技术服务于图书情报事业。

  信息营销意识(Marketing):“营销”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概念,然而对现阶段的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美国,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机构,一般人都了解这一机构的功能和服务内容。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发达的图书馆事业,另一方面得益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而,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已认识到图书馆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中国,这方面是缺少的,一些调查表明多数人不用图书馆也不了解图书馆【13】【14】;中小学教育中,图书馆往往被忽略,利用率很低【15】,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因而,民众对图书馆以至于图书情报事业的理解是模糊和粗浅的。为扩大社会对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认知度,营销意识和手段应成为MLIS 具备的重要素质,因而是专业MLIS 教育的重要一环。具备营销意识和手段的新一代IP 将成为提升LIS 事业社会认知度及影响力的生力军。

  信息服务(Service)战略和策略:如果说职业操守是图书情报职业的灵魂,管理理念和手段是核心,营销和服务便是这一职业的翅膀。缺少这对强有力的翅膀,必然导致民众缺乏对LIS 的认知度,削弱LIS 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其社会价值只能深锁闺中,难以为大众所熟知。尽管提供良好的服务本身也是营销的一种方式,然而,信息服务超越了营销本身,它是实实在在的对LIS 机构及机构所管理的信息资源本身价值的一种传递。图书馆通常有一定的服务区域,因而,其服务的战略目标应是非常明确的。基于这一战略目标,如何实现,即策略问题应是IP 人员思考的主要问题。美国的MLIS 教育,注重将服务的理念通过不同的课程灌输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其成为根植于图书馆员终生的一种理念。中国的MLIS 专业学位教育无疑应汲取这一经验,以培养高品质的新型IP。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并非LIS 领域的职责;然而利用IT 的手段发展和提升LIS 事业却是IP 终生的使命。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LIS职业领域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Web2.0 技术催生的Library2.0 已逐渐成为美国图书馆事业重要的新理念【16】。Library2.0 基于技术而超越技术,强调应用Web2.0 技术手段,如博客(Blog), 维基 (Wiki),信息推送技术(RSS),社会书签(Social Bookmarks),标签(Tag)及社会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等技术手段服务读者和用户。美国已有相当多的图书馆采用了此类技术服务社区民众, 如 Ann Arbor 区图书馆、 Gwinnett县公共图书馆等【16】。此外,如前所述,IT 是改善和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亦为信息营销提高重要支持。再者,因信息技术在LIS 领域的广泛使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应是IP 职业操守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IT 贯串以上所述的LIS 各个方面,是专业MLIS 教育的重要方面。

  5.2 培养模式

  由于 MLIS 专业学位教育区别于科学学位教育,更倾向于职业教育。因此,此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作调整。课程的设置应依LIS 领域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即以上所述各个方面设定。主导课程或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要逐一反映以上各个方面。由于LIS 有不同的领域,设定专业方向及与该专业方向相应的专业方向必修与选课程是必须的。每门课程要配备任课教师小组,至少有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来自实践领域的外聘教师组成,

  共同讲授该门课程,即采用“双教师”制。课程小组要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并定期修订,以反映实践领域的需求。教学方式上,依托实践的案例教学方法将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实践性项目的规划和完成为主。

  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具有海归背景的教师要为学生开设小学分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此外,邀请海外的知名学者开设小学分课程也是MLIS 教育的重要环节。了解国际上LIS 领域的发展动向固然十分重要,但将国外的经验用于本土化的实践更为重要。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将中国LIS 领域的一些优秀理念和实践经验介绍到国际LIS 领域,实现双向交流。为实现这一目标,MLIS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而非机械的学习其语法、词汇等。

  实习与实践研究和毕业设计或论文是 MLIS 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习与实践研究要求学生以参与观察(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和田野调查(field study)的方式在图书馆实习和走访多个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对这些图书馆或机构的管理模式,营销、服务战略与策略,馆员及工作人员的素质,IT 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做出评估,就未来改进和完善管理与服务的策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撰写调研报告。毕业设计或论文是对学生在整个三年学习中对LIS 事业认知程度的检验。毕业设计和论文采用MBA 培养中极为成功的“双导师”制,即由来自LIS 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导师共同组成,帮助学生在MLIS 教育的最后阶段对LIS 事业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并准确定位信息职业管理人才在中国社会的位置。使LIS 项目的学生在完成MLIS 专业学位的学习后,能成为热爱图书情报职业,具有实践领域所需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6 结语

  本文从以往培养的 LIS 科学硕士研究生适应实际部门工作需要的能力,优势与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出发点,结合美国MLIS 教育的经验和MBA 教育的成功模式,从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MLIS 教育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的设置、管理及毕业阶段,讨论了新生的MLIS 专业教育,指出打造新型的MLIS 人才,即培养EMMS+IT 人才对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下,图书情报事业日益彰显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才能肩负这一事业的社会责任,切实提升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水平,高水平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大众,全面提高图书情报领域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地位。

  致谢:本文作者要真诚地感谢几位实践领域的馆长、专家的支持:李广生,李培,李秋实及吴营。感谢他们在高温酷暑天气,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与我们共同研讨MLIS 专业学位的教育并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Rutgers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MLI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ourses[EB/OL]. [2010-8-25]. http://comminfo.rutgers.edu/.

  2. USM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Course Descriptions[EB/OL]. [2010-8-25]. http://www.usm.edu/slis.

  3. 全国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 MBA 招生信息分类:批准批次[EB/OL]. [2010-8-15]. http://www.mbacn.edu.cn/tabid/72/Default.aspx.

  4. 李江涛. 我国MBA 累计招生人数超过15 万人毕业人 数逾8 万[EB/OL].[2010-8-15]. http://www.gov.cn/jrzg/2007-05/19/content_619952.htm.

  5. 陈志祥. 我国MBA 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4): 26-28.

  6. 杨竹青. 兄弟院校MBA 教育成功经验与探索[EB/OL]. 云南大学MBA 办公室工作简报, 2009(1). [2010-8-15]. http://wenku.baidu.com/view/6ca2e7bd960590c69ec3768a.html.

  7. 高闯, 李雪欣. 中国MBA 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基于要素分析法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11): 54-58.

  8. 刘刚. MBA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对策——基于对MBA 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1): 25-28.

  9. 朱富强. 功过是非:MBA 教育反思[J].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5): 85-91.

  10. 许红, 杜瑛, 冯小明. MBA 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四川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08(9): 125-127,

  134.

  11. 卢家仪. 对试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4(2):17-21.

  12. 缪晨霞. 我们的MBA 之路[N]. 新京报, 2010 年7 月19 日, C02-C06.

  13. 新浪新闻中心. 公众调查:社区图书馆成摆设,59.7%受访者从来不去[EB/OL]. [2010-8-26] http://news.sina.com.cn/o/2006-08-07/02599674397s.shtml.

  14. 多数市民不知有图书室, 利用率有待提高[EB/OL]. [2010-8-26]. http://club.bandao.cn/showthreadm.asp?boardid=101&id=1640972.

  15. 杨虹莉. 中小学图书馆借阅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EB/OL].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9, (2): 14-15.

  16. CASEY M. E. Library 2.0: A Guide to Participatory

  Library Service[M]. Medford, NJ, USA: Information Today, Inc., 2007.

  作者简介:李月琳,女,博士,毕业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现任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信息行为,个性化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和信息系统评估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文40 余篇。E-mail:yuelinli@nankai.edu.cn.

  闫慧,男,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现任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信息政策、社群信息学、数字鸿沟等。已发文30 余篇。E-mail:hyanpku@gmail.com.

  柯平,男,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现任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信息咨询、文献目录学等。著作20 余部,发文200 余篇。E-mail:ke2002@nankai.edu.cn.

上一篇:教师任现职以来工作总结
下一篇:它把A片的剧情拍成文艺片,竟好于96%的情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