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性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人们都有心,但是“心即理”,按照王阳明的说法,那为什么人会干善事,又会干不善的事呢 ?人的心不应该是“无善无恶”的吗,那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 时间呢?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好人和这么多的坏人呢?这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呢?

  其实之所以会有恶人,是因为他们的本心被蒙蔽了,“人之初,性本善”,而他们之所以会被私心私欲所蒙蔽,是因为他们必须会和环境产生交流,“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的心不能不动,只会向外推,只要一动就会与环境交流。人真的会不和环境交流吗?就比如说佛教,他们一直想着要“出世”,并不能够彻底的出世,因为不管他是躲到山水之间,还是躲到寺庙之中,都会和周围的世俗所纠缠,人不可能不吃饭、不睡觉。而儒家追求的就是“入世”? ,“有善有恶,意之动 ”

  那么善恶又是怎么定义的呢?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人是肯定是要满足本能层的,但是不能在追求本能的满足的时候,过于想要满足自己的本能。比如说我们明明吃一碗饭就能够吃饱,但是觉得吃的不够爽、不够得劲儿 ,非要去吃个什么阿斯加帝王蟹,来满足本能层面的口腹之欲,过于追求本能就会被定义为恶,如果不能够恰到好处的满足本能,如果正常情况下,你工作领的工资就够你生存了 ,但是你却要盗窃、偷东西,这就过了,就会被称之为恶。换句话说就是用百分之一的理性过度的服务它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本能了,这是往下堕落的使用理性,而如果我们去发展德行就是百分之一的高级欲望,这也是向善的一部分。

  原始人类发展理性发展工具来解决他的本能层,只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但是现在人类的本能从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好多人自己的理性都用在别的方面,这都关乎到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的不同,每个人的理性都是因为这改变他所做的事。

  再比如说一个集体中加入了一个新成员,可能会有一些人会故意排挤他,这就是恶,超过了他的本能层去办事。但是不但会有帮助他的人,还有一些人,他们是帮助新成员的时候问他要报酬,这能说他是“恶”或“善”吗?他有过分的追求他的本能层吗?他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别人,好像要这份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所谓的“乡愿”(世俗愿望),每个人都比自己理性的用法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理性的自由意志。但是假如有一个规则规定我们必须帮助新来成员,那这就是“契约”,就像我们会有人闯红灯,因此会制定交通规则,这是社会层面上的理性的中性,但这仅仅只是“他律”,并不是从内而发的,是由外界的约束而被迫要求自己的。

  而“自律”就是道德层面的,是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 中的,是从心向外推的,是因为道德约束自己不去违反规则, 这属于积极自由,也是生命的至高点,这也是学习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没有人看我们的时候,我们仍然不会去作恶,仍然用道德约束着自己,不去危害他人,做到以身正道,这也是心学的理,不仅仅是能够分析、说的头头是道的理, 这也是我们学习所最终要达的,也是所谓“复兴”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妈妈的朋友有几部:每一部的剧情及精彩剧照
下一篇:“一刀切”后,Z世代会止步逐梦网红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