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时不间断直播——Day 2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两位老师也对主持人提到的咨访关系中可能产生的浪漫关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讨论。李明老师从专业框架、哲学和心理伦理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治疗不是为了成就一段关系,而是成就一个人(即来访者)。刘老师也提到,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仅限于咨询室内,咨询师在工作中和在生活中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咨询师表面上对超出伦理的关系的拒绝其实是一种大爱。

  2

  心理咨询的情境和文化敏感性

  王智弘老师在直播中主要和我们聊了咨询师工作的情境敏感性和文化敏感性,以及伦理守则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更好的发展和出新。他也强调了咨询伦理设置的重要性,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设置是为了让专业人员运作的更有轨道。但伦理也是个别情景敏感的、文化情境敏感的,需要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是咨询过程本土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之后,他和李明老师又讨论了华人文化与西方的差异。两位老师认为,西方主客对立,强调外在科学思维和理性规范;中国主客合一,有“三只眼睛”。文化的差异必然引向了咨询方式和伦理的差异。王老师用温暖的语调告诉我们,真正的同理和共情是对人类大我共同经验的相连。伦理不是仅仅是对外在表现的规范,而是规范一个人的心。李老师也引经据典,强调伦理的行为约束是表层的,更深层次的是心性的沟通。

  中午,直播间还邀请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的安芹老师和王智弘老师一起吃午餐,还有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教授,并与我们分享了咨询师是否可以收来访者礼物、是否可以接受双重关系等伦理问题,再次强调了伦理的文化和情境敏感性。王智弘提出送礼物的行为“发乎情,止乎礼”,咨询师收礼要谨慎。安芹老师认为,对于双重关系,要尽量避免,优先考虑转介;但如果真的没有别的资源,在进入双重关系时要和来访者讨论咨询的限制。

  3

  国内心理治疗方法和流派

  下午,心理直播间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施琪嘉、美国堪萨斯大学咨询心理学教授段昌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和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老师一起讨论了咨询师专业成长的问题。首先,施琪嘉和祝卓宏老师讨论了目前心理学界存在的流派。施琪嘉老师提到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认知三大流派,提出心理治疗经历了一个从折中到整合的过程,建议咨询师“走正道,走主流”。祝卓宏老师补充。并不是学的流派越多,能力就越强,而要整合。这种整合要把给流派核心的,有用的整合在一起,也要和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兴趣爱好整合在一起。

  

  之后,两位老师又回答了网友的困惑:国内心理咨询届的主流是精神分析吗?祝老师认为是主流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主流。施老师也强调,从世界来看,目前的主流是CBT,并讲述了心理治疗不同发展历程的主流变化。两位老师强调,不管用什么流派,治疗最重要的因素是关系。有效性不是一个单纯的指标。学派也好,匹配性也好,都是一个相对的因素。

  

  两位老师又分享了自己对于不同性别在心理治疗中文化角色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受害者心态是如何养成的。祝老师提到这是过去遇到过伤害在发展过程中的泛化。被害心理是很多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关键是是否能够把这种伤害转化。施琪嘉老师认为,被害心理是人类的常态。被害心理是早年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是如何保留下来的,主要看他的母亲把他照顾的好不好。另一个来源也和他的创伤有关系。比如家庭三角、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等。

  4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

  最后,徐凯文、段昌平和韩布新老师也分别来到了直播间,与大家分享了好的心理咨询师是如何炼成的。几位老师讨论了心理咨询中有没有所谓“天赋”一说。韩步新老师表示,心理咨询首先需要关爱,第二需要觉悟。悟性是需要有的,但不是必须的。咨询师是和来访者共同成长的,用心来和来访者产生关联。徐凯文老师认为,咨询很多时候的回报不是需要金钱。很多人做咨询是想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多咨询师本身很多时候是对来访者有歧视的。你能得到好的疗愈,这就是很大的财富,但如果没有,这给人都是带来很大伤害的。

  

  几位老师字字珠玑,深入浅出,与网友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展现了心理学大师的风采。

  Notice

  更多精彩直播内容,欢迎戳入以下链接。

  6月30日

  《奔跑吧!

  心理咨询师》

  长按观看

  

  7月1日

  《心理直播间》

  长按观看

  

  7月2日

  《心理直播间》

  回放链接于

  7月3日生效

  长按观看

  

  两年一次的大会的重量级直播与回放~

  如果错过,要再等两年~!

  你,值得拥有!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面试经典问题预测及解答(三)
下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