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范文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小小说阅读篇1

  在中考试题中,小小说的考查角度一般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以及主题的探讨等。

  【知识储备】

  了解小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小小说的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了解小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

  【阅读方法】

  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小说

  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一,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有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二,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季节、气候。③交代人物身份。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⑤渲染气氛。

  3.分析小小说情节

  人物不是静止存在的,他总是要活动,而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情节。情节是人物个性发展演变的历史,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情节高潮中的所言所行和感情态度,就能把握住人物不同的性格。

  4.归纳、挖掘小小说的主题

  小小说写作的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小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归纳、挖掘小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所必需的。挖掘小小说的主题应从下列两方面人手:

  第一,剖析人物形象,剖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准确把握主题。

  第二,联系小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挖掘主题。

  5.理解小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

  第一,要会寻找、挑选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这些句子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蓄烘托主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

  寻找方法:①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②到文章结尾处去找;③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

  第二,鉴赏这些优美、精辟的语句,当然要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隐含在精彩背面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6.体会小小说的构思

  小小说构思力求精巧,这是由小小说篇幅短小决定的。因篇幅的限制,小小说写人不能多,只能突出一两个;写故事不能冗长复杂,只能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写环境不能铺陈渲染,只能是寥寥数语的速写。故此,小小说的构思常常要在“精巧”上大作文章。

  第一,时空浓缩法。其作法往往是以某事物为焦点,从时空上广为拓展,扩充作品容量,增大弹性,以弥补正面描写之不足。

  第二,以小见大。运用这种方法的小小说,所写事物绝对稀松平常,但却寄寓某种深刻的哲理,因而有人也将这种方法称为隐喻法。

  第三,平中见奇法。选择平凡平常小事,靠环境烘托或制造悬念,给人一波三折、离奇惊险、引人入胜的感觉,使作品趣味盎然。

  【阅读口诀】

  一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二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三凭“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四赏写作特色,揣摩借鉴之处。

  【试题演练】

  一、搭桥

  刘正权

  市幼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既是比赛,就得隆重才是。

  怎样才能算隆重呢?请领导讲话?那些严肃的空话孩子们不喜欢。真正能让孩子们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

  好在不难,这个城市虽不算大,但经济实力不容忽视,有电视台且不说,台里的设备还可供现场直播。

  园长和台长一同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是台长想把她头发盘起的同桌。

  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孩子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没人望着镜头傻笑。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造型,最后能定格在大家心目中的造型。

  既是比赛,就得评奖。摄像机开始忙碌起来,主持人也开始即兴采访。

  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还有……还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该如何表达了。

  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

  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

  “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

  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桥能算桥么?有那么袖珍的桥么?它还没有两指长呢,

  “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园长说,“他爸爸是一个建筑工人。”

  “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

  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都是沟,一有山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的世界。妈妈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

  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小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了下去!“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那次我跟爸爸进城,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几个小朋友还哭了……”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

  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她用手指指那个小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

  “这个吗?”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的心脏上!”

  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说:“阿姨,我们家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太小,这座桥挤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

  “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

  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流下了泪。

  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地发现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一起在桥上等他。

  小男孩还小,他当时没听见主持人阿姨在直播结束前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小男孩只记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哭了。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2007.6)

  1.解释下面的成语。

  有板有眼:

  不假思索:

  2.小男孩建造中号桥的作用是什么?说明了男孩什么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男孩建造大号桥的目的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男孩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的心脏上!”这句话出自小男孩之口,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流下了泪,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抉择

  李耿源

  老贡不老,只是30有6了还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朋友见他老气横秋的样子,便以老贡称之。

  老贡参加高考时,还是考前报志愿。那年老贡的父亲病危,可他做的决定却改变了老贡一生。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让老贡填报师专――读师专可让家境贫寒的贡家省上一大笔学费。高考揭榜,老贡考了个文科第三名,贡父的决定让老贡失去了上名牌大学的机会。

  师专三年毕业分配,有两所中学可供选择:一所是煤矿子弟中学,当时那里教师福利待遇高;一所是城区中学,教师仅有工资收入,有时还不能按时发放。那时贡父已病逝,贡母给老贡做了决定,尽管离城300里,还是让老贡去了煤矿子弟学校。

  老贡教的是地理,教学轻松,渐渐养成了不紧不慢、懒懒散散的性格。学校里只有他未婚,在这深山煤矿里,除了矿工就是煤矿,能谈婚论嫁的女子是没有的,高中毕业的女孩没一个愿意留在山里。这样,老贡年轻的激情就空耗在山里,这一耗就是七八年。

  老贡30岁那年,企业办的学校都得剥离。这次,老贡面前又有了两条路,继续当老师,或是在煤矿当管理人员。老贡还没做出抉择时,老贡的大哥做了决定――那时,贡母也因病离开人世,去世前嘱咐大哥,一定要照顾好老贡,如果老贡打一辈子光棍,她九泉之下都不会安息――大哥认为如果让老贡继续待在煤矿,那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百年后他怎么有脸去见父母?于是,他托了好多关系,看中了一家年轻男女比较多的公司,把老贡调回了城。

  这回,老贡恍若新生。公司里适龄的女孩子不少,但大多已有对象,没有对象的也看老贡不顺眼,认为老贡30了还没女朋友,是不是哪方面不行?再就是老贡不紧不慢、懒懒散散的样子,女孩子怎么会喜欢?

  老贡反省自己后,工作上勤恳,生活上俭朴,重新拾起书本参加本科自学考试。但这些仍然不能吸引女孩子的注意。相对于谈恋爱的年龄,老贡确实老了。这回大嫂也着急了,就把老贡的资料拿到婚介所征婚。一次,老贡为赴应征女孩的约会,叫朋友用摩托车载他,朋友酒后开车,在途中撞上护栏。朋友没事,老贡大腿骨折。女孩见他腿上打着钢筋吊在病床上,吓得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次事故花光了老贡所有的积蓄,好在大哥大嫂如父母一般,对他细心照料,否则他就有轻生的念头了。

  工作勤恳没能让老贡事业有成,35岁那年,公司倒闭了。大哥又多方找关系,让老贡进了一家私企。老贡经历车祸生死劫后,心平静多了,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老板非常放心,给他提职又提薪,不到两年就当了部门经理。这下给老贡暗送秋波的女孩多了,甚至有小妹主动约他吃饭喝咖啡。老贡始终波澜不惊,岿然不动。

  有一天,老贡突然辞职,老板高薪挽留都留不住。大哥大嫂惊愕不已,担心老贡是不是心理有问题。那些想约他吃饭的女孩子则说他是傻冒。老贡对兄嫂说,你们就让我自己选择一次吧!

  老贡应聘去了一家私立高中,又拿起了教鞭。过了不久,就接到了老贡的喜帖。贡夫人是老贡高中同学,两人同学时是冤家。贡夫人有过婚史,与前夫感情不和,前两年离婚了,与人合伙投资创办了这家私立高中。不知是巧合还是老贡知道有冤家在等着他,反正大家都认为,这回老贡的自主抉择是对的,而且还有点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味道。

  (节选自《短小说》2008.01)

  1.老贡的父亲给老贡做的决定如何改变了老贡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贡师专毕业分配去了什么地方?为什么去那个地方?是谁给他做出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贡30岁那年,企业办的学校都得剥离,老贡大哥给老贡做出了什么抉择?老贡大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贡突然辞职,老板高薪挽留都留不住……老贡对兄嫂说,你们就让我自己选择一次吧!”之后他去了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的题目是“抉择”,结合文章的内容,请你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举起你的右手

  张世普

  那一年,她几乎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父亲外出摔折了腿,看病、吃饭、穿衣、弟弟上学都需要用钱。18岁的她开起了出租车,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所有的苦与累必须咬牙承担下来,因为她知道一旦她顶不住了,家也就可能在一瞬间支离破碎。

  这个傍晚,风雪初歇的郊区,行人稀少,她开着车子在街上慢慢滑行,希望能多拉几位乘客。就在这时,三个年轻人登上了车,持刀将她身上的财物洗劫一空,然后把她扔到雪地里,开着出租车逃了。倒在雪地里的刹那,她几乎想就此躺在那里永远睡去。

  忽然,旁边伸过一双温暖的手,把她扶起来。一直到现在,她仍然想不起来扶她起来的人究竟长得什么模样。当时迷茫间,只是依稀记得身边还站着很多人。有人问她受伤了没有,她木然地摇摇头,只是流着泪反复告诉大家:歹徒逃远了,没了车,她的家怎么生活呢?

  有人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有人拨通了电台直播热线。仅仅几分钟之后,电台直播的节目中就有听众打来电话要去抓劫匪。几乎同时,出租车司机的电话也打过来:兄弟你在哪里?我去接你。那位听众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这样吧,我举起右手,在路边等着你,很醒目的,你一看就知道。

  与警察一同追捕劫匪的沿途,她忽然发现有很多高举右手的人站在路边等候出租车,越来越多的出租车跟随在警车后面。在那一瞬间,她忽然明白,今天夜里,这个城市没有乘客,也没有司机,只有兄弟姐妹。

  漆黑的夜里,空中的电波、几百台出租车的车灯和上千名群众,编织了一个天罗地网。自以为得逞的三个歹徒,万万没有料到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就被大家抓获。消息通过电波传出后,仍然有很多举着右手的人等车赶来。一位饭店服务员拿来装满开水的暖瓶和水杯,一位老大娘端来一锅鸡蛋,一位老大爷送来包子,一位少妇买来豆浆……

  那时,她只觉得心中一大团一大团的温暖涌上来,本来她想放弃了,放弃对这个社会的信任,放弃自己的生活,听天由命了。但那些高高举起的右手又帮她重拾了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她终于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岁月沧桑,世事变幻,时间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刻不停地改变着世界。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后,她有了自己的出租车公司,上百辆出租车,成为这个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然而她关爱顾客,关爱下属,关爱她见到的每一个人,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给人以温暖。她甚至拿出财产的一半捐助这个城市的慈善事业,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位传奇人物。

  已经没有人记得她就是多年前那个柔弱凄楚的女子,连她自己也无法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然而唯独有一种感觉没有被尘封,不是惊心动魄,不是绝地逢生,也不是寒风萧瑟,而是一种牵挂,一种因为高举着的右手和热腾腾的鸡蛋、包子、豆浆堆积而成的牵挂,让她的生命始终充满了力量,并且将这种力量传承下去。

  生活时常如此辛酸,却又如此美好。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举起你的右手,一生或许会因此而改变。

  (节选自《小说月刊》2007.8)

  1.“那一年,她几乎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这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个年轻人登上了车,持刀将她身上的财物洗劫一空,然后把她扔到雪地里,开着出租车逃了。倒在雪地里的刹那,她几乎想就此躺在那里永远睡去。”这句话写出“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那一瞬间,她忽然明白,今天夜里,这个城市没有乘客,也没有司机,只有兄弟姐妹。”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她关爱顾客,关爱下属,关爱她见到的每一个人,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给人以温暖。她甚至拿出财产的一半捐助这个城市的慈善事业,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位传奇人物。”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了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用原文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一、1.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2.“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都是沟,一有山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的世界。妈妈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体现出了小男孩对妈妈的爱。

  3.“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反映了小男孩心中对乡邻的爱。

  4.说明了小男孩极富爱心,对邻家小朋友的痛苦感同身受,想帮助那个小妹妹解除病痛。虽只是搭积木,但这种愿望反映了男孩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

  5.被孩子的天真、纯洁、善良所感动。

  二、1.老贡考了个文科第三名,贡父的决定让老贡失去了上名牌大学的机会。

  2.离城三百里的煤矿子弟学校。因为当时那里的教师福利待遇高。是贡母给老贡做的决定。

  3.托关系把老贡调回城里。大哥认为如果让老贡继续待在煤矿,老贡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那就辜负了母亲的托付,做大哥的百年后就没有脸去见父母。

  4. 老贡应聘去了一家私立高中,又拿起了教鞭。

  5.略(示例:文章中的老贡开始面对工作、生活的抉择时,没有主见,总是由别人操控自己的生活,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最后,老贡终于自己抉择了一次,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我们要借鉴老贡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理性的抉择。意思对即可)

  三、1.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领起下文。

  2.自己身遭歹徒的抢劫,还被抛在寒冷的野外,此时的她,心情极度痛苦、悲凉。窘迫的生活,再加上突遭的毁灭性灾难,孤苦无助的她感到悲哀、绝望。

  3.她遭遇抢劫后,素不相识的人蜂拥而至,无私地帮助她,人和人之间不再是商业关系,而是亲如一家。大家的关爱,让她感到温暖,心灵上得到了慰藉,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4.20年前她身遭抢劫,是大伙帮助了她,使她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经过努力,她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出租车公司。她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用自己的爱和体贴,回报着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极富爱心的企业家。

  5.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举起你的右手,一生或许会因此而改变。

  小小说阅读篇2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里的一个片段或场景,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

  近年来,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小小说,因其短小精干、寄意深远,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等特点,被各地中考命题者所青睐。

  怎样才能在小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把握要旨,击中命题目标呢?

  阅读小小说可以采用五步分析法:通过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阅读和鉴赏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挖掘作品主题和品味艺术特色。

  1.把握故事情节

  关于把握故事情节,常见的题型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2.揣摩人物形象

  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指出塑造人物的方法;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

  3.理解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描写。关于环境描写,常见的题型主要有:①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

  4.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就寓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关于小说主题,最常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带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品味艺术特色

  此类题型,主要有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解题时,要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

  【训练】

  (一)农民父亲

  白旭初

  (1)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2)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3)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4)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5)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6)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冬的。

  (7)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倌说:拿着,小心晒破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8)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9)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10)旺老倌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11)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12)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我们努力干。

  (13)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14)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15)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了……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16)旺老倌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暑……啊,爹,您要人丹吗?

  (17)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18)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19)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20)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交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21)旺老倌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22)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23)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24)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1.阅读文章第(6)段,这是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2.文中做局长的儿子为了这次割稻,做了哪些准备?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3.文章第(17)段中写道:“城里人才是人!”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文中农民父亲性格鲜明,请概括农民父亲的性格特点。

  5.你如何理解儿子喊上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来帮助农民父亲割稻谷这件事?

  6.文章最后写“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这是为什么?

  (二)真是买不得

  海棠依旧

  (1)下班回家,经过一家大型商场的时候,我忽然想到里面逛逛。

  (2)我悠闲地走了进去,在里面晃了一圈,还是没发现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回去。正想空着手出去,一眼瞥见不远处打着“买一赠一”的招牌。

  (3)看来商场又在搞促销活动了,我怎能错失良机?我兴奋地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某品牌的纯牛奶在搞“买一赠一”活动。也真是便宜,原来买一箱就要六十多块,现在可以买两箱了。正如报纸上写的:比喝矿泉水还便宜。

  (4)我伫立在牛奶堆前面,思想在不停地斗争着:买?不买?买吧,牛奶事件的风波还没平息,喝了万一又多了一个“结石”患者怎么办?不买吧,说实话,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练,也需要补充些营养的,以免体力跟不上。牛奶事件以前,我也是经常喝牛奶。现在有这么便宜的价格,不买真是太可惜了。

  (5)我足足站了几分钟,这时,营业员走了过来,对我说:“先生,买一箱回去吧。而且,这些牛奶都是没问题的牛奶,尽可以放心食用。你看,这些都是已经贴上了合格标签的。你要再不放心,可以到那边查查有问题牛奶的批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要错过哦。”

  (6)营业员的一席话,真是说到我心头上了。想到丈母娘也有喝牛奶的习惯,我就想顺便给她捎一箱过去。于是,我当即购买了一箱,再加赠送的一箱,我一只手提着一箱牛奶,走向了商场大门。

  (7)还没等我跨出大门,“轰”的一声,围过来一群人。我心想:完了,看来得罪哪个黑社会的老大,遭到群殴了。我正想大声喊“救命”,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记者。他们手里拿着某某报社某某电视台标志的麦克风,争相对我采访。有一个美女记者问我:“这位先生,请问牛奶事件刚过,您还买了两箱牛奶,请问您是怎么想的?”又有一位男记者问:“请问您喝这些牛奶,会像以前一样放心喝吗?”“这位先生,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次牛奶事件的?”

  (8)听到他们说起牛奶,我的脸顿时“腾”地红了起来,我似乎看到周围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我看。我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个……对不起,你们找别人采访吧。”说完,我逃出了记者的包围,以飞快的速度向公交站点跑去。

  (9)刚好过来一辆公交车,我一脚跨了上去。进到车厢,我才知道什么叫世上没后悔药吃了。只见整车的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我,特别盯着我手上的牛奶不放。隐隐约约,我听到他们在小声嘀咕着,我听到有人在说:“这人真是不怕死,这个时候还敢买牛奶喝。”“就是,现在商场到处搞买一送一活动,还不是贪小便宜……”面对一阵阵的流言蜚语,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刚好我边上有人下车,座位上留了份报纸,我赶紧坐了上去,摊开报纸假装认真地读了起来。

  (10)车到终点站,我往丈母娘家走去。走在林荫道上,远远地,看到我的同事马大姐从前面走过来。今天的运气真背,这事要被马大姐知道,肯定会在我们单位广而告之。这样的话,我还怎么在单位混下去啊。想到这,我赶紧绕道。没想到马大姐的眼睛真好使,一眼看到了我,大老远就扯着嗓门喊:“哟,大军啊,你买牛奶啊,这牛奶还敢喝?我说你啊……”她还在起劲说着,我却假装没看到她似的,朝边上的一条小巷拐了进去。我躲在暗处,等马大姐走远了,才飞奔着往丈母娘家走去。

  (11)到了丈母娘家,丈母娘看到我来了,高兴地开了门。我把两箱牛奶放在地板上,对丈母娘说:“妈,我买了两箱牛奶,拿一箱来孝敬您的。”丈母娘听了,脸上的笑容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不高兴地说:“大军,是不是原来我反对你和阿敏来往的事你还记在心里,这下找机会报复我了?你买什么东西不好,偏偏买了箱牛奶给我,你这不是明摆着要我结石吗?你,你……”丈母娘说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1.文章第(2)段写到“我悠闲地走了进去,在里面晃了一圈”,请联系下文思考,这里对“我”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2.“看来商场又在搞促销活动了,我怎能错失良机?”这是对“我”的描写,体现了“我” 的特点。

  3.“我”买了牛奶之后,接连遭遇到好几件“没有意料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4.买牛奶本来是好事情,为什么变成了“真是买不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三)差一分钱

  葛取兵

  (1)父亲一定有心事。

  (2)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3)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4)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憋得像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

  (5)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6)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佛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

  (7)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8)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9)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我想,父亲的网名真是土得掉渣。

  (10)入秋,温暖如春。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走在长长的巷子里,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馄饨担的敲梆声。

  (11)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

  (12)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父亲说。

  (13)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14)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30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19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15)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孩子嘛,难免。

  (16)那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17)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

  (18)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19)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20)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教室很寂静。

  (21)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

  (22)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23)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4)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

  (25)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26)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30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7)从古镇回来,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8)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9)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30)解铃还得系铃人,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当年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她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31)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的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文中父亲“悬着的心结”具体指什么?为了解开这个心结父亲做了哪些努力,请简要地概括出来。

  2.第(19)段写道:“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为什么要长长地吁口气?

  3.老师让“我”买烟,却故意少给了一分钱,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文章开头,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去写父亲的病情及一家人的心理活动,请问这有什么作用?

  5.品味语言,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2)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憋得像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

  6.当年,那位妇女帮助了父亲,给了他一分钱;几十年后,父亲以千元回报,你认为值得吗?

  【参考答案】

  (一)1.环境描写。衬托了农民父亲起得很早,表现了父亲勤劳的品质。

  2.带了两个助手来帮忙,准备了太阳帽、矿泉水、防晒霜、人丹。用意:和农民父亲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吃苦、耐劳、质朴的品质。

  3.这句话体现了父亲对局长儿子做法的不满。儿子他们为了割稻,买矿泉水、涂防晒霜、含人丹等,在父亲看来,这些都是多余的事情,是浪费钱。这里的城里人是指和农民对应的群体,具体指儿子和秘书、办公室主任三人。

  4.勤劳、倔强、脾气大、热爱劳动。

  5.儿子对父亲很孝顺;儿子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6.看见父亲火气很大,他内心有些恐慌;通过白天的事情,他看见了父亲和他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分歧,他害怕难以调和;父亲的话里也暗示了有可能不去城里和他同住的意思,他难以尽孝。

  (二)1.“悠闲”和“晃”都体现了此时“我”的轻松随意;这为后文写“我”的尴尬、紧张作了伏笔、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

  2.心理爱贪小便宜

  3.记者围攻采访 ;乘客的讥讽、蔑视 ;马大姐的质问;丈母娘的恼怒。

  4.因为“我”买牛奶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尴尬,甚至还造成了亲人间的误会。因为“毒牛奶”事件在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使人们对牛奶的质量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1.找到当年那个给了他一分钱的好心人并当面感谢。写信、打电话,申请QQ号并取名为“差一分钱”,回老家古镇探访,给古镇的老人汇1000元钱。

  2.完成了为老师买烟的事情,心理很满足;另外,差一分钱,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不然买不回香烟,成功来之不易。

  3.他是想要让“我”和同学们明白,考试就和买东西一样,一分也不能少,诱发我们用功学习。

  4.一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通过写“我们”一家的慌乱担忧,衬托了父亲找人的坚定,形成对比,为后文做铺垫,体现了父亲感恩的品质。

  5.(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心结”之重,同时也为下文写父亲报恩的行为做了铺垫。

  (2)语句中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写父亲咳嗽的声音、咳嗽时的脸色以及痰丝中的猩红,极力展现了父亲病情的严重,为下文表现父亲感恩的行为作衬托。

  6.略(示例:值得。那是在贫穷匮乏的年代,一分钱虽小,其情意深厚,温暖人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言之成理即可)

  小小说阅读篇3

  一、它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如一段对话、一个偶然事件、一幕生活场景、两三位人物的活动等,来表达对生活的认知、感悟、感受与体验,所谓以小见大,尺幅之中有千里之势。

  二、它的构思一定是巧妙的,情节的设计往往有铺垫有巧合有错位有误会有伏笔,最后则豹尾突起,“包袱”抖开。读者则于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里,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可以说微型小说就是结尾的艺术。

  三、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的展示,不求全面而只求突出起其一点。它往往只抓住人物最富特征、最能表现主题的一点,给予集中、突出的表现。因此,在微型小说里,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是常常用到的。

  用以上标准来看,我认为《结婚礼物》堪称上乘之作。它仅仅叙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情往来的小故事,刻画了四个平凡的小人物,却能够深深吸引、打动读者。

  首先,小说在情节的设计上颇具匠心,充分运用了错位的手法。耶尼克和卡丽契卡夫妇,为了给新婚的贝比克和奥琳卡夫妇赠送结婚礼物之事而颇费踌躇。因为手头拮据,买不起贵重礼物,他们决定送一件断了瓶颈的花瓶给对方,侥幸地希望对方会“以为花瓶颈是在邮寄的路上断的”,这样既表示了人情,又不需破费。可是,等花瓶寄走,耶尼克却发现断了的瓶颈竟然忘了包进邮包里去。尴尬而诚实的耶尼克急忙致信贝比克说明缘由。善良的贝比克收到信和断颈花瓶后,故意摔碎了花瓶,而买了一个新花瓶来补偿爱妻。同样善良的奥琳卡则致信卡丽契卡,感谢他们夫妇的礼物“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 而卡丽契卡却对内情浑然不知。这样的错位,表现得非常自然可信。一件琐事被写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

  其次,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情感表现得非常到位、突出。耶尼克和卡丽契卡夫妇以断了颈的花瓶作为给对方的结婚礼物,不是因为虚伪,而是因为拮据。耶尼克写给贝比克的信和小说结尾卡丽契卡的对话,恰恰表现了他们诚实的品格和羞愧自责的心理及清贫所带来的尴尬。而贝比克有意将断颈花瓶摔碎,则表现了他的善良,表现了他对耶尼克和卡丽契卡夫妇的体谅。贝比克最后买了一个新花瓶来代替结婚礼物,则更是表现了对新婚妻子深深的爱意。小说既表现了普通小人物情有可原的弱点,更表现了他们的善良与涵养,散发出感人的温情。小说的结尾干净利落,耶尼克“脸红到了耳朵根儿”,更是让读者会心一笑复一叹。

  小小说阅读篇4

  近年来,中考小小说阅读有两点变化值得考生注意:一是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各地对命题材料的选取,大都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涵的教育意义。如:赞美社会的真善美,抒发家庭的人情乐,剖析精神的高尚性等。学生阅读了这样的文章,可谓一举多得,受益匪浅。二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变以往不针对学生实际,选取脱离学生阅历的难懂、枯燥的文章,而是选取反映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这样就使学生读来饶有兴趣,有利于深入理解、完成试题。

  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环境描写和品味艺术特色。下面围绕这几方面简要谈一谈:

  一、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的基础,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常见的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另外概括小说的主题,还应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一起考虑。

  二、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中考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指出人物塑造的方法;(3)评价小说中人物形象。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抓住描写内容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理解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说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常见的题型主要有:(1)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能从既定的标签中去做落实。

  四、品味艺术特色

  这方面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阅读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

  [拓展演练]

  (一)

  购买上帝的小男孩

  一个才几岁的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们莫名其妙,一个一个地都把他打发走了。

  天快黑了,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他。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什么呀?”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他要救大人的命。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这个小男孩是儿子,要救他父亲的命吧?不,他们不是父子关系,但却比父子更亲。小男孩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于是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的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个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感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子,实在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选自《短小说荟萃》)

  [练习题]

  1.“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医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邦迪是怎么理解的?

  2.小男孩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去购买上帝,店主们对他是怎样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3.从文中摘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4.你喜欢小男孩,还是那位60多岁的老头?请简要说说理由。

  5.根据选文给你的启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3个不同的喻体。

  爱是什么?是________,是________,是________。

  (二)

  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县人民医院。

  “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

  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他公司的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

  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

  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就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他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

  母亲微笑着念:“大。”

  他手指着另一个字读:“小。”

  母亲微笑着念:“小。”

  ……

  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支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

  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

  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泪眼朦胧的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选自《百花园》)

  [练习题]

  1.结合文章内容,试给文章拟个标题。

  2.文中的杨帆用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试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语句。

  3.“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这句话颇有深意,试谈谈你的理解。

  4.试概括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5.文中的母亲是天下母亲的形象。读完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那就请你给妈妈写一句简短而有深意的话。

  (三)

  文具盒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的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嗒扑嗒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是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选自《美文精粹》)

  [练习题]

  1.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你怎么评价小说的主人公“英”?

  3.面对红毛衣和文具盒,“母亲”和“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理解她们的选择?

  4.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5.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1.医生的意思是,小男孩的叔叔没救了。邦迪理解为上帝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能救活他的叔叔。2.作者用对比写出了店主们对小邦迪的两种不同态度,大多数的店主对他不理不睬,把他撵出了店门,只有一家店主热情地接待了他。这说明不少人缺乏爱心。3.“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4.不管喜欢哪一个,都要说出理由。但只能喜欢其中的一个(注意题目中的“更”)。5.夏日的阴凉,浅浅的微笑,母亲轻轻的抚摩

  (二)1.母亲的作业2.他跟母亲聊天儿;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支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3.只会写几个字的母亲,却学会了孩子们的名字,可怎么也学不会“我”字。在母亲的心目中潜意识里,一直是把“我”放在最后,塞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就是母亲的心啊。4.、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5.略

  小小说阅读篇5

  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环境描写和品味艺术特色。下面围绕这几方面简要谈一谈:

  一、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的基础,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常见的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另外概括小说的主题,还应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一起考虑。

  二、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中考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指出人物塑造的方法;(3)评价小说中人物形象。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抓住描写内容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理解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说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常见的题型主要有:(1)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能从既定的标签中去做落实。

  四、品味艺术特色

  小小说阅读篇6

  一、新课标对高中生提出了阅读和创作小小说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点”、“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等要求。这些阅读和创作的要求都为我们从小小说中寻找记叙文的写作之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小小说与记叙文有很多相似点

  (一)篇幅相仿,都比较短小。

  小小说的字数一般是1500字以内,而高中记叙文一般为800―1000字,二者篇幅都比较短小。

  (二)表达方式和要素是一样的。

  小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其中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阶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由上述对二者的定义可见:小小说和记叙文都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并且不难发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人物和情节,这一点和小说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小说多了一个环境的要素。小小说情节的四个阶段和记叙文的情节要求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也都是很接近。

  (三)小小说在叙述方法、表现方法等方面与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十分贴近。

  记叙文的叙述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小小说也有同样的叙述方法。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有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这些和小小说也是相似的。

  (四)塑造人物的方法非常相似。

  记叙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这样的。

  (五)判定小小说和记叙文优秀与否的标准是一样的。

  都是从情节是否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以及主题所彰显的意义等方面判断。

  三、小小说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小说故事性强,内容鲜活,篇幅短小,相比诗歌和散文,学生更有阅读的兴趣。由此可见,小小说“机智化的单纯美,特征化的简约美,诗化了的神韵美”的显著美学特征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及的。而且对于课业负担沉重的中学生来说,篇幅短小的小小说也更适合他们阅读,因为不会占用他们过多的学习时间。

  四、从小小说中寻找记叙文写作之道的方法策略

  (一)小小说阅读鉴赏专家指出,一篇好的小小说如果没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要有一个巧妙的构思;如果没有一个巧妙的构思,就要有一个震撼的结尾;如果没有一个震撼的结尾,就要有一个经典的细节。学生可以从故事情节、构思、细节还有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小小说的阅读鉴赏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指定小小说的阅读篇目,老师提示鉴赏的角度,让学生从老师提示的角度进行鉴赏。在学生懂得了小小说的鉴赏角度后,就进行第二步,由学生自由阅读小小说,自选角度进行鉴赏。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知道优秀的小小说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就为今后记叙文的写作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二)续写法

  主要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略去原作品的结尾,由学生续写小小说的结尾,从而掌握小小说安排情节的方法。续写小小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展开想象,大胆构思。刚开始难免写得较为稚嫩,或不够周密,或逻辑漏洞明显,这些都很正常。老师可以在学生写作之后把原作的结尾留给学生,让学生和自己写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原作的优点,进而在不断的比较和调整中提高。学生掌握了续写小小说结尾的基本技巧,就可以用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从而掌握记叙文结尾的安排方法。

  (三)填写法

  给学生阅读提供的删除了中间某个情节的小小说,然后让学生对这个情节进行构思,使整个小小说的情节连贯构成一个整体。通过这一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小小说的情节构思紧针密线、前后勾连的特点,注意小小说的伏笔照应等技巧,注意小小说情节发展的合理性。这样也就为学生构思记叙文的情节提供了借鉴。

  (四)书面创作比赛法

  有两种方式,一是提供主题,要求依据主题进行创作,由老师评出优胜作品;二是不确定主题,自由创作,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通过以上鉴赏、续写、填写的训练,学生基本都能创作出比较曲折生动的故事。比赛的评分主要是从情节是否曲折生动、主题是否深刻、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等方面来判定。

  (五)现场口头创作比赛法

  先由老师出好题目,要求学生(选手)随机抽取题目,在五分钟内由一个小团队集体创作,再派出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故事讲述出来,由评委现场打分,评出奖项。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部分比赛题目:

  1.请用以下三个词语编写一个生动的故事。(不超过三分钟)

  小女孩 报纸 天空

  2.模拟考试成绩公布后,想象孩子和妈妈的两段对话。(不超过三分钟)

  a 刻画一位严厉的望子成龙的妈妈。

  b 刻画一位慈爱的理解孩子的妈妈。

  3.以“记忆中最美丽的微笑”为开头编个小故事。(不超过三分钟)

  4.编个小故事,以“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眼睛”结尾。(不超过三分钟)

  5.“一位司机成了上市公司的总裁”,请你讲一下他的故事。(不超过三分钟)

  6.开头:班上最高冷、漂亮的女孩成了我的同桌。…………

  结尾:她送了本书给我。

  请补充中间环节。(不超过三分钟)

  7.博尔赫斯有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节: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请讲述你生命中的一个人的故事。(不超过三分钟)

  8.以“四季感冒片”开头,以“茂盛的富贵竹”的结尾,作一篇口述小小说。(不超过三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现场创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编故事的兴趣,产生了创作小小说的极大热情。学生对创作小小说产生了兴趣,实际上也就是对写作记叙文产生了兴趣。

  著名小小说研究专家凌焕新仿用阿?托尔斯泰“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的名言说:“小小说是中学生训练写作最好的学校”。学生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小小说并能从中悟到小小说的写作之道,就一定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

  小小说阅读篇7

  2008年,我尝试将小小说、名著、满分作文图书、知名杂志等大量地让学生在作文课及业余时间自由选择,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创造热情高,发表的小小说作品作品数量多,屡有让人为之拍案叫绝的佳作,小小说的阅读与写作为什么受学生欢迎?为了能开展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我特做了如下的调查探究。

  一、小小说相对于其它文学样式及刊物,商业作文图书的优势

  小小说与名著小说等相比:我们往往专注于大部头的:经典的优秀名著小说之中,绝大部分同学反应“作业太多,没时间读”无暇阅读,学生奔命于题山题海之中,何来闲心雅志?家长的围剿,升学的压力,一切让学生有心无力,名著阅读时断时续,可有可无,阅读成了一种累赘,不再有愉悦,审美之功效,追求阅读的功利性,久而久之则会失去兴趣,名著的阅读自然会淹没于茫茫题海之中,小小说则以短取胜,所占时间短,但收效快,趣味性强,有悬念,颇有吸引力。

  小小说与时尚杂志相比:时尚杂志,诸如《青年文摘》《知音》等过多地成人化,或单一化,文学性不强,过分的成人化,商业化,很大程度上脱离的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校园,掺杂了过多的成人化的想法,相对于学生而言,良莠不齐,学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从中借鉴,往往是人云亦云,没有太多的创新之处,这在平时的作文中随处可见,很显然学生的兴趣减弱,不利于长期的作文教学,而小小说题材广,触及的社会生活面广,技巧性不太强,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学生易接受,爱读,愿写。

  小小说与商业作文图书相比:时下的作文图书,更多的是侧重于满分作文,拿着历年来的满分作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一切变得程式化,功利化,学生沿袭满分作文的格式写作,力求在开头与结尾方面追求亮点,打磨,过分地强调技巧,以技巧来谋取高分,自然是舍本逐本,得不偿失,更有甚之,有的学生以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写作创作力,学生的写作更死板,更受束缚,一切唯分数论,一切为了考试分数,这种模式下的写作很显然背离了写作的本质,小小说则完全抛弃了这一形式,变得生活化,情境化,学生们在故事中学会诸如张与弛、动与静、虚与实、抑与扬等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悬念法、铺垫法、烘云托月法的巧妙搭配,联想与想象的合理展开,以及对比、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故事作引子,自然收效比满分作文好。

  二、小小说本身的体裁特点,优势独特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个插曲、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等来展开艺术构思,表现出一种智慧,一种美,一种新鲜的思想,一种生活的情趣。它要以极有限的篇幅,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最深广的社会内涵,做到一滴水见大千世界。总之,小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要融进丰富的质的内涵。小中寓大,微中显著,微言大义,这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激发了学生阅读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一篇篇短小而精悍的文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触碰心灵、慨叹沧桑。

  其次,它另一重要的特点是:情节单一,构思精美,情节,是指许多相互联系的,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直接构成文艺作品内容的生活事件。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情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文艺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与一般的相互联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节愈典型愈能深化和扩大作品的主题思想,愈能在人物行动中揭示人物性格。生动、丰富的情节可以产生吸引读者、感染读者的力量。而“情节不够,议论来凑”的做法,则是文学创作拙劣的表现。

  与记叙文相比,小小说在故事的生动性描写上略有缺失,它强调故事性、并不是简单的叙事,更多的是出乎意料,却也情理之中,故事性或曲折、或悬念、或夸张,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小小说就是立意的艺术,是作者运用独特的构思表现主观理念的一种文学形式,因其独有的特点,故事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宽了写作的角度,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很沉浸其中,深受感染,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写,读与写结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枯燥的单一的作文模式,真正让学生在小小说故事性中旅行,在小小说创作中体悟生活,思考人生。

  2008年以来,通过我提供的“阅读餐点”,小小说的阅读占了半壁江山,独领风骚,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泼,灵感迸发,爱读,愿读,小小说写作也是硕果累累,学生们用这个年龄独有的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小小说作品,如杨洁《娃》获盐城市“诺亚方舟杯”征文三等奖,姜达峰《一个绑匪的遭遇》发表于08年《语文学习报》初一版等。

  小小说阅读篇8

  在当地文联、作协的启发引领下,武陵区的小小说作家在创作之初就立志要写出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精品力作,立志要当全国的小小说名家。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向中国小小说高地发起“集团冲锋”,取得了不菲的创作业绩。欧湘林、白旭初是出道和成名较早的两位,他们坚持小小说创作近30年,代表作《红嘴儿》和《农民父亲》,是用小小说文体反映中国农村深度转型、真实揭示新旧观念碰撞的精品佳作。他们的创作实践对武陵区小小说作家群的形成有重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伍中正是新乡土叙事的高手,他的作品如《周小鱼的爱情》《籽言》《鱼算个啥》等,擅长于用小小说的构思方式抒写性情、性灵,表现平民百姓人性美好的一面,塑造了一系列凝聚着湘西北地域文化特质和风韵的小女子诗化形象,营造出楚文化那种内含酸涩依然阳光明丽的艺术意境;他的小小说语言简洁而有质感,叙述如诗歌般空灵跳跃,注重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节奏,已然形成了自己“新乡村牧歌”般的独特文学风格。戴希是这个小小说群体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他的创作题材宽泛,视野开阔,大凡市井杂谈、机关轶事、历史典故、家园亲情,均能在其笔下渲染成文,并自得其趣、其巧、其真,代表作有《羊吃什么》《每个人都幸福》等。刘绍英是全国人大代表,她的“澧水风情系列”,如《渔鼓》《苇叶青青》等,将地域文化特征、民间乡土气息与特定的时代思潮较好地融合起来,体现了较高的文学品性。聂鹏的《兵儿在外》、杨徽的《不缺钱》、毛雅琴的《我要做你永远的眼睛》等,都是值得细细品读、再三回味的优秀作品。正是在武陵区40多位小小说作家的抱团冲击之下,武陵小小说现象已经形成,小小说成了武陵区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引发了全国小小说界及文学创作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期选发戴希、白旭初、伍中正的9篇小小说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到这个小小说创作群体的创作个性和艺术智慧。

  戴希的“小小说三题”在题材类型、故事形态上跨度很大,从古代帝王到当代平民,从寓言新编到纪实叙述,我们好像一下子还弄不清戴希把这三篇文体形态大不相同的作品排列在一起的创作意图。其实,从这“三题”小小说作品立意的表达艺术,我们可清晰地辨析出戴希小小说创作的构思格局以及基本文脉。

  《鹞鹰之死》借唐太宋听进魏征和长孙皇后的进谏后改变“玩物丧志”的生活方式的故事,点破了一种“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的历史哲理,这条历史哲理是今天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和“民族复兴期”的中华民族迫切需要的。《龟兔紧紧地抱在一起》在改编“龟兔赛跑”寓言上有两处创新的续写:兔子不服陆地赛跑输给乌龟提出重赛,吸取失败教训后兔子赢了乌龟;乌龟不服提出在水路上赛跑,乌龟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击败了兔子;而此刻的兔子不服再次提出陆地和水面同赛,于是出现了:在陆地上乌龟爬上兔子的背,在水路上兔子又爬上乌龟的背,故事的结局和立意豁然——“双赢”。这则改编的新寓言表达了一种立意的新内涵: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和生活方式上人类只有和谐、合作的共事才能共赢,这仍是今天的人们迫切需要的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而在《祸起萧蔷》这个现代生活故事里,作者用纪实的写法,不仅仅是讽刺了生活中那一类“权力欲至上”的人,更写出了权力超越家庭、爱情、伦理的超常能量,这种批评与讽刺通过一个饶有风趣的夫妻“对攻”故事而表现出了小小说情节的多重反转和小小说作家的构思智慧。

  戴希通过不同形态、不同题材的小小说故事揭示出高质量的、与今天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小小说立意,在艺术传达的过程中还显示出一种可以归纳、讨论的小小说立意的表达技巧。这三篇小小说在作品的高潮出现之前、即在作品立意被点破、被暗示之前,都经历了一种小小说艺术的延宕和铺垫。《鹞鹰之死》在唐太宗转变之前,充沛地写出了魏征和长孙皇后的不同角度并逐渐增大“劝说场面”的描写份量,这两个情节的延宕叙述使唐太宗的转变合情合理,于是小小说的立意顺理成章地在篇末借唐太宗的口点破,读者在阅读的瞬间顿悟了。《祸起萧蔷》其实也连续转了两次180度的大弯:第广龙升副处长公示了,但老婆和慧到纪检告状却把升迁之事砸了,这是第一次突转;第广龙用“官二代”的观念改变了和慧的想法和做法,这是第二次突转,到了作品结尾又回到原点:升迁失败返回原状,讽刺的力量因故事的结尾回到故事的开头而骤然产生。小小说情节的两次变化,使小小说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得到丰满的、有情趣的描述,小小说现实感较强的立意至此水到渠成地做成了。《龟兔紧紧地抱在一起》的两次故事大转变更为明显,从乌龟赢,到兔子赢,最后是乌龟、兔子双赢,每一次转折都为作品哲理立意的形成积累一次艺术的能量。

  由此看来,戴希小小说的立意艺术很有智慧含量,他很懂得今天的小小说就是“立意的艺术”。一方面注意作品通过不同题材、故事、人物的描写,提炼现实感、哲理感很强的立意。另一方面,通过符合小小说文体特点的构思、叙述以及情节的提炼、布局,让小小说的高质量立意在小小说文本上真正艺术地立起来。

  白旭初的“小小说三题”有两篇写农民。这两篇写农村题材和农民性格的角度不同。《承诺》从一个成长中的父母官米副县长的眼中和心中去发现和感受“留守的老年农民”对亲情、家庭的渴望。那么老婆婆死时紧紧攒着米副县长给出的50元的细节,典型地概括出如今“留守老农”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这个核心细节很有概括力量。米副县长看望老婆婆而不成的情感活动是真实的、富有感染力的。《农民父亲》是从儿子的角度来写“留守农民”对土地的执着和依恋。农民父亲一生与土地不可分离的情感描写,既写出今天中国农村存在的某种生活的矛盾与困惑,也很有艺术力量地概括出“农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现状和困难。这种“二律背反现象”的发现和表现,促进了读者的深入思考,读者不能简单地、黑白分明地或肯定、或否定这种“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可以把白旭初的这两篇写农民的小小说理解为作家也写了一种“农民式的执着”。《承诺》是老婆婆对亲情、家庭的执着渴望;《农民父亲》是老农民对土地的执着依恋。在中国农村走向改革、转型的城镇化过程中,这种肯定或否定交织的“二律背反现象”很有概括性。小小说敢于写出中国农村和农民这种“复杂交织”和“最后一个”形象,证明了常德小小说作家在农村题材的小小说创作中所能达到的立意的深度和广度。常德小小说作家在农村农民题材的作品立意上通过“小小说立意的未知结构”,不那么明确、明朗的小小说作品的立意指向,有意创造这种小小说立意的“多义结构”“空白结构”,把小小说阅读的审美评判权充分地交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认知来想像小小说立意的深层结构,这是小小说作家机智构思法,也是小小说文本的优势所在,还是小小说读者阅读的情趣所在。

  伍中正的“小小说三题”集中写某类农民的个性和意识,他笔下农村题材的故事和农村人物的个性,是以往农村题材作品中较少出现过的,几个农村人物依托某个事件表现出了偏执的个性。作家除了极为真实地描写之外,还展现了一种很机智的小小说对人物个性丰富、微妙的审智、审美乃至审丑等不同的情感褒贬方式。

  伍中正的农民“小小说三题”用小小说的构思方式,发现并抓住了“农民式执着”的性格元素,用不同的情节在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写活了今天某类农民的真实形象,甚至我们可以把画梅、三桂等共同看作是“小小说中的陈奂生”,如果这种理解能够被接受,那么可以说伍中正写农民个性的小小说达到了难得的深度。特别是作家在写活画梅、唐水珠、三桂的性格元素和性格个性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物个性分别采用审智、审美、审丑的不同的情感评价,创造了阅读小小说人物的未知结构,激活读者、并引导读者想像出、补充出作家暗示给我们的小小说立意,可以肯定这是小小说人物的机智写法。

上一篇:azernia / soybean-admin
下一篇:怀念约瑟夫·拉兹:一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