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南师范大学830试题分析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这篇内容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830考题的一些解题思路。可能会有一些不是很详细的地方,仅作参考。

  要说明的是,不要把解题思路当作标准答案来看待,文学是最没有定式的一门学科,在我看来,形成一套自己的答案体系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当然也不是让你不要背书的意思)。

  一、名 词 解 释

  1、不和的金苹果

  考察范围:希腊神话(指明出处和意思)

  参考回答:出自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引发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传说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在婚宴上丢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了“献给最美丽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特都想要这个金苹果,宙斯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做出决定。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特许他得到世上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将苹果判给了阿弗洛狄特,并得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后世用“不和的金苹果”来指代“不和的根源、发生纠纷的事端”。

  2、废墟文学

  考察范围:20世纪德国文学(定义+代表作家作品)

  参考回答:废墟文学是对战后初期德国文学的形象定义。因为当时的德国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状况都处于灾难、崩溃、混乱和低潮之中,是一片真正的废墟。废墟文学的主题有三:一是暴露法西斯的罪行;二是反思邪恶战争爆发的原因;三是肃清法西斯主义的流毒。代表作家作品有:博歇尔特《大门之外》,艾希《盘点》,伯尔《列车正点到》。

  3、列那狐传奇

  考察范围:欧洲中世纪文学(简介+意义)

  参考回答:是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它是在民间创作的动物故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形成于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中叶。每个故事之间具有独立性,由共同的主人公列那狐联系起来。作品采用把动物人格化的方式,用动物世界来影射人类社会,反映市民阶层形成后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阶级矛盾和斗争。列那狐同猛兽斗争的故事,反映了市民同贵族的矛盾,赞美市民的才干、机智,嘲讽封建势力的贪婪、残酷和愚蠢;列那狐欺侮小动物的故事,则表现了市民阶层内部的矛盾。《列那狐传奇》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对上层市民的丑行也有一定的揭露意义。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明快、朴实、诙谐、风趣,显示了新兴市民努力摆脱教会束缚的创造力。

  4、同路人作家

  考察范围:20世纪俄国文学(定义+代表作家作品)

  参考回答:早期苏联文学界对一部分作家的称呼,主要指那些在政治上同情并拥护苏维埃政权但对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清、世界观还不是无产阶级的作家和诗人,首先是指“意象派”、“谢拉皮翁兄弟”、“山隘”、“构成主义者文学中心”、“列夫”等文学团体的作家,同时也包括某些没有加入任何文学组织的作家,如列昂诺夫、拉夫列尼约夫、阿·托尔斯泰、莎吉娘、希什科夫等。1934年,苏联作家协会成立后,“同路人”作家也都加入了统一的作家协会,“同路人”作家这个术语便随之消失。原来被称为“同路人”的许多作家后来都成了著名的作家,为苏联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旅美派

  考察范围:20世纪东方文学(定义+代表作家作品)

  参考回答:20世纪初期,旅美的阿拉伯侨民日益增多,并在20-30年代出现了一批活跃于文坛的作家,形成了所谓的“旅美派”文学。“旅美派”文学表现了阿拉伯人在美洲新环境中的奋斗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史“旅美派”文学的领袖,他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和对亲人的怀念,他的散文诗抒情且饱含哲理。代表作家还有黎巴嫩的努埃曼等。

  6、黑人性理论

  考察范围:20世纪东方文学(定义+代表作家作品)

  参考回答:由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圭亚那的莱昂·达马和马提尼克的艾梅·塞泽尔1934年在巴黎创办刊物《黑人大学生》时提出。黑人性一词出自塞泽尔1934年发表的一首用法文写的长诗《还乡笔记》。总的来说,黑人性是指黑非洲文化、非洲黑人的精神和心理结构方面的特殊性及特殊价值,倡导黑人性的作家应为非洲文学创作,应表现黑人性,主张从非洲传统生活的源泉中吸取灵感和主题,展示黑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

  “黑人性”的最大特点是竭力维护和提高黑人民族的尊严,他们展示黑人民族的光荣历史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肯定非洲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中的“绝对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黑人性”作家追求黑色人种精神,张扬民族自尊心的 途径是通过所谓“求本溯源”进行的,他们通过回忆和歌颂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方式,为非洲的历史翻案,确认非洲文化价值的特殊性和为大型。代表作家作品有:尼亚奈《松迪亚塔》,桑戈尔《埃塞俄比亚之歌》等。

  二、简 答

  1、简析《伪君子》的开场艺术

  歌德称《伪君子》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这句话的分量很重,但《伪君子》确实担得上这个赞美。

  全剧分为五幕,第一、二幕,作为主人公的达尔丢夫都没有出场,通过剧中其他人物的活动,烘云托月,侧面表现达尔丢夫。一开场,奥尔恭的母亲因为家里人对达尔丢夫不表尊重,发怒要离家出走,接着奥尔恭决定毁除女儿的婚约,逼她嫁给达尔丢夫。达尔丢夫并没有出场露面,但处处与他相关,由他引出的这场家庭纠纷不仅提出了全剧的矛盾,而且很自然地对他的的为人和经历作了必不可少的交代。这样,在他和观众见面以前,他的性格就已经初步确立。

  当然,分析戏剧作品的开场艺术和结构等等,都是要建立在看过作品的基础之上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们之前推送过的戏剧作品推荐 。

  相关试题索引:

  1、达尔丢夫人物形象分析

  2、《伪君子》艺术特点

  3、莫里哀和莎士比亚喜剧的异同

  2、简述浮士德追求的五个阶段并分析其性格

  浮士德一生的五个阶段(结合作品补充):

  “知识悲剧”:在中世纪经文中皓首穷经,但一无所获。知识悲剧是浮士德对中世纪知识和轻视现实人生倾向的否定,也是他觉醒的开始。

  “爱情悲剧”:和玛甘泪的爱恨情仇。解释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德国社会鄙陋的现实、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说明了爱情享乐并不是人生的目的。

  “政治悲剧”:歌德本人从政经历的自嘲;对资产阶级企图已付王权实现政治理想的讥讽。

  “艺术悲剧”:肯定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永恒的魅力,又喻示了它决不是改造世道人心的万应灵药。

  “事业悲剧”:既提出了用改造自然来建立人间乐园的设想,又对这一理想能否实现感到怀疑。

  浮士德其实就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化身,他的经历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300年间欧洲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不断追求、探索真理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人类远景的展望。

  结合这种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浮士德精神”+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就可以得出这一人物的性格。

  相关试题索引:

  1、《浮士德》艺术特点

  2、靡菲斯特形象

  3、《浮士德》注重哲理思考的特点

  4、靡菲斯特和撒旦形象对比

  3、结合沙恭达罗和悉多的遭遇,分析古代印度妇女的爱情观

  这道题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简述两位主人公的遭遇,这就要求我们对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一个是结合这两位女性的经历,概括出古代印度妇女的爱情观。

  最好能概括性地回答,分条列举再一一援引原文中的情节。比如:1)勇敢追求爱情。2)对爱情坚贞。3)不畏强权。注意,这类题目只是让你总结概括人物的爱情观,并不需要发表自己的评价,也不要用现代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评判这种爱情观。

  相关试题索引:

  1、悉多的人物形象;

  2、沙恭达罗与朱丽叶形象对比

  3、《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4、简析《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的复杂性

  这类题目一般都涉及到两面性,不仅是人物的两面性,也有作者思想的两面性。可以结合作家的其他作品来综合考量。

  首先,克洛德是雨果用来抨击教会虚伪、罪恶的宗教势力的代表。他外表道貌岸然,实则自私、虚伪、残忍。他是迫害埃斯,爱丝梅拉达的元凶,教会恶势力的代表。表面上他过着清心寡欲、严肃刻板的生活,内心却渴求淫欲。虚伪的禁欲主义和他的淫邪本质构成了他性格的矛盾。(这里需要结合书本中的情节进行完善)

  同时,雨果也将他视为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没有完全抹煞他的人性(比如描写他抚养弟弟、善待穷人、收留卡西莫多),但是在宗教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他的人性逐渐扭曲,爱丝梅拉达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他在熊熊燃烧的情欲和神职人员禁欲义务之间痛苦挣扎,最终导致人格的分裂。这一设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关试题索引:

  1、雨果的人道主义和狄更斯的“圣诞精神”对比

  2、结合作品阐述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5、分析《俄狄浦斯王》中突转和发现的运用

  结合情节进行分析即可。

  首先要了解突转和发现是什么意思,可以在答题过程中进行简单说明,但不要把它变成名词解释,因为提问的主体还是《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所以要对作品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最后还可以说一下突转和发现的运用所达到的效果:即引起观众极大的怜悯与同情。

  相关试题索引:

  1、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命运观的转变

  2、《俄狄浦斯王》艺术成就

  6、简述《河湾》思想主题

  首先,小说细致地描绘了20世纪后期非洲国家动荡的局势。不断的内战。

  其次,作品对非洲本地统治阶级的腐败进行了尖锐批评。新总统,统治者建立的新领地。

  再次,小说深刻描绘了新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经济结构,批判大资产阶级的冷漠和对国家财富的肆意掠夺。纳扎努丁和因达尔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

  最后,作品害深入描绘了非洲独立国家在文化和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一方面,国家的社会道德和伦理体系处于崩溃状态,甚至正义和非正义都成了相对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也处于身份认同危机之中,如费尔南迪。

  三、分 析

  1、哈姆莱特和堂吉诃德形象对比

  2、格利高里性格中“人”的魅力

  3、川端康成作品中东西结合的艺术

  这三个题基本上都在往年的试题中出现过,只要记住大致的答题方向再加上对作品的分析即可。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关注我们的“一日一题”栏目,会有相关的参考答案哦~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比较文学考研社”,希望能对你有一点帮助

上一篇:王宝强送给前妻豪车揭秘 名家点评车震指数
下一篇:日本的“人与动物胚胎试验”,想制造人类器官,胚胎怎么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