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蛤蟆、鼹鼠、獾三位对《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联合推荐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原标题:来自蛤蟆、鼹鼠、獾三位对《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联合推荐

  

  ?+

  +

  导读人简介

  张畅,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习之余,不时探入文艺的兔子洞里观摩自己内心的色彩变幻。抬头仰望自然科学高塔与唯物主义旗帜时,也忍不住好奇:触手可及的物质世界,其尽头会是人们意识的开端么;而你我精神世界中的震颤,可以点亮整片夜空吧?

  

  ?+

  +

  导语

  

  一个世纪前,英国“国民级”童话《柳林风声》讲说:河岸豪宅里的蛤蟆沉湎于驰骋的华丽汽车、跌宕的冒险旅程。此去经年,童话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该料想不到:昔日张扬洒脱的蛤蟆绅士从“个人奥德赛”中抽离出来,陷入了晦暗无光的情绪漩涡;鼹鼠、河鼠和獾这三位好友对其照料无果,赶紧预约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在这十次心理咨询历程中,蛤蟆如何在苍鹭引导下走进内心世界寻回自信的另一段“奥德赛历程”,便被心理学专著《咨询技巧》《组织的心理分析》作者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生动地记述下来。

  “基于二十年来为人们提供心理咨询的工作经历,我写下蛤蟆的这段故事。实际上,故事中的咨询过程揉合了我举办过的许多咨询课程内容,涵盖了我在实践中的深层体悟”——罗伯特·戴博德在初版《蛤蟆先生来看心理医生》开头这样介绍到。本书定位在“心理学科普”/“心理自助”的大众读物,内容温和而有趣。作者以资深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视角,对主角蛤蟆展开了抑郁症诊疗。没有掉书袋或故作高深,作者只是打开河岸故事的续篇,由新角色苍鹭将人格理论运用在蛤蟆、蛤蟆的父辈/祖辈诸多角色身上,于是有了“悲伤的儿童”、“挑剔的父母”等侧写。他用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方法逐步指引“男人里的男孩”蛤蟆摆脱源于童年和过往际遇的束缚,鼓励他以“成年人”的姿态掌握人生的自主权。与此同时,蛤蟆跟獾、河鼠、鼹鼠的一连串故事还形象诠释了“自我状态”、“人生坐标”、“心理游戏”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学概念。

  得益于罗伯特·戴博德充沛的想象力与晓畅的文笔,于苍鹭小筑进行的心理咨询,期间双方的交流状态都得以恰到好处的文学加工。书中的苍鹭倾听、共情、引导,让人读来犹如探头进入“冥想盆”,身临他跟蛤蟆的对话中。恍惚间,书页前的你我又化身蛤蟆、鼹鼠、獾——此时重新审视由角色倒映出的个人心路历程,自我疗愈便悄然发生。

  从著名童话形象到典型心理分析案例,蛤蟆等动物进一步被河岸和野树林的居民、乃至更多人所了解。正因此,在苍鹭小筑中的心理咨询结束四年后,他和河鼠、鼹鼠、獾受邀撰写《蛤蟆先生来看心理医生》一书的推介。通过他们的文字,大家应该能更深入地了解本书,体会本书对他们各自的影响。

  ?+

  +

  一、蛤蟆:开启理性之眼,主笔人生剧本

  多年后,当我展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扉页,曾经面对苍鹭敞开心扉的场景便在霎那间闪回。利用一个完整的下午时间,当扫过最后那段《蛤蟆赞诗》抬起头时,我竟不知觉地嘴边浮起了微笑。

  我还记得早年初读《柳林风声》时,诧异、羞愧、不满扑面而来。当初我驾驶马车同朋友们出游时的潇洒,假冒洗衣妇越狱时的机智,再次“偷窃”汽车开到池塘边“甩掉”同车那些人时的勇猛——这样的“英雄时刻”在那本书里似乎只显出丑角般的反复无常、自作聪明和妄自尊大。心理咨询期间,我发觉自己对于这些时刻该贴上“英雄”还是“丑角”的标签有了新的考量;再后来,对过往经历的“赞美”和“讽刺”在我心里逐渐融合、统一。细想历险与纵情后我逃避后果,又在忍住悲伤和愤怒时渴求放纵,就如同内心的“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轮番上阵。而当严厉的父亲和祖父们化身审判官隐现在我心底时,我又为自己的任性妄为、虚荣怯懦而内疚。仿佛身处柏拉图的洞穴中,同一件事物会在每一个情绪化的自我状态里映出相应的影像,留下非黑即白的标签。后来我依苍鹭所说,遇事克制冲动,有意识地体会心里“儿童”、“父母”、“成人”三种自我状态的反应(图1);这时便像是借了上帝视角,助我做出更适宜的决定。

  

  图1 蛤蟆与三种“自我状态”

  时间和自我学习推动我在个体成熟和自我认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样的转变自然要感激苍鹭和獾、鼹鼠、河鼠这些朋友们。“是知心朋友,他们造就了我(The friend who understands you, creates you)。”定义了我的存在与价值。还有,我逝去的父母和祖辈们。治愈童年创伤、跟过往的庸人傻事和解且需付诸努力,而原谅并感激这些家人则难得多。这相当于把源自童年经历的因果循环和既定的人生剧本划定章节,自主编排今后的剧情了。能出现这样的心态调整,或许跟这些年我在本地业余戏剧社的积极演出经历,还有两个月前迎来自己与蛤蟆太太的爱情结晶——西奥菲勒斯二世有关吧。

  “一旦为人父母,你便成为孩子未来的幽灵。”每次为哭闹的小西奥轻拭去眼泪时,我脑中总闪过这句不知在哪里看得的话。实际上,去年圣诞节期间戏剧社的《哈姆雷特》演出后,我“看到”了许久不见的父亲和母亲。那天我受蛤蟆庄园管理学院的宴请,便在老宅子小住了一晚。而我在夜里所见,如梦似幻。我先是穿过大厅在通往楼梯的走廊拐角躲了起来,父亲自走廊另一头走向楼梯,脚步声忽地停下。我探头望去,原来父亲发现了早先被我用板球拍撞歪的祖父半身画像——在他凝望祖父画像时,我清楚地分辨出他脸上的伤感与惭愧。许久,父亲郑重地扶正画框,用衣角拭去框沿一薄层灰尘。而后我蹑脚尾随他到了二楼自己从前的卧室——父亲推门轻声走到我的床边,没理会一旁哼唱摇篮曲的却因撞见他而坐立不安的母亲,只是俯身下去……

  写到这里我不觉有些鼻酸,或许如《哈姆雷特》里一样,那是我父母久未离去的幽灵吧。他们替我挡住了“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我从前不以为意,现在更无以为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及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应该写了很多,又好像没写什么。天气愈加暖和了,晚上老獾要过来看望他的教子小西奥,趁着天色还早,我要跟鼹鼠一起去镇上取河鼠寄来的邮包。我们的“航海家”河鼠上个月随海鼠从多佛港出发,去南法、南欧诸地,现在应该已经在马赛旧港登陆了吧。耳畔响起了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趁着渐转激昂的旋律,就让我为河鼠的环地中海旅程送上祝福吧!

  “

  皇帝的马蹄跃过山巅

  帝国的风浪席卷欧陆

  云卷云舒,冬去春回

  烟雨迷雾在心底消散

  一切又恍如大梦初醒

  ”

  蛤蟆于6月初

  ?+

  +

  二、鼹鼠:芦苇滩、灌木丛,小河入海流

  从刚打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一个月啦!心理诊疗的内容对我而言有些生疏,而我又不想落下任何细节,便借来《自卑与超越》《人间游戏》来参考伴读。到今天这个携风带雨的礼拜六,我准备花半天时间给本书好好写一篇推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对蛤蟆接受心理咨询的描述丰实又生动。蛤蟆进出苍鹭小筑后的逐次疗愈,跟当时大家不时碰面时我与河鼠所觉察到的他的转变,是相互对应着的而非“罗生门”。读到《探索童年》《愤怒的表现》《秘密协议》这些章节时,书里的蛤蟆就像在代我发问和答话!果真我俩有几分性情相近:都以为自己没啥脾气,有时心里的愤怒会转化为内疚或焦虑,还不自觉取悦他人——原来这都是从小时候应对外界所建立的防御机制一路延续而来。大家这样的“物以类聚”挺让人窃喜的。至于我跟蛤蟆一样缺少“父母自我状态”,我的家人不似蛤蟆父亲和祖父们那般严苛,而我自己也没有特别强烈的自我批判——或许只因从前的我比蛤蟆内敛些,又更多一些“成人自我状态”吧。诚然,如今蛤蟆不再把财富名声挂嘴边了,他是“城里的某个人物”,更是我们的好老兄。书里提到的“人生坐标”(图2)、“心理游戏”、“情商”让我咂摸了挺久,联系我本身不够自信、时而埋怨河鼠的精明能干、羡慕蛤蟆的衣着与生活品质、也敬畏獾的智慧与威严——这样的自己离完善自我、接纳他人的高情商水准有不少路要走呢。

  

  图2 鼹鼠与“人生坐标”图示

  本来河鼠也受邀写本书推介,因临近旅行而作罢。他是跟海鼠从多佛港入海,向南跨越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沿着伊比利亚半岛进入地中海,重温法国南海岸、意大利沿海等等海鼠故地。送别时河鼠在火车上用力挥舞水手帽,眼中满是兴奋和期待,随着渐渐他模糊成一点,我心里对他的想念无限放大。瞅着手边封面是塞南克修道院的明信片,不晓得这没心没肺的家伙在薰衣草花田边写了多少新诗篇!

  说起河鼠,他总那么聪明又善解人意,我在他那里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新技能呀!有时从城里回家路过蛤蟆庄园,我会想起我们结伴去跟蛤蟆出游、合伙赶走黄鼠狼和貂鼠。听见蛤蟆所在的戏剧社传来的嘈杂声,我真想继续跟河鼠争辩:蛤蟆在《哈姆雷特》第一幕最后跟鬼魂对话时演出的深情与无奈绝对算得上高明!到了家里的“加里波第”餐厅看着掌厨的水獭小胖,我再次闪回那个黎明,跟随箫声在花草间找到睡成一团的小胖和一个大蹄印;哦,还有冬夜里小田鼠们的圣诞颂歌……

  上礼拜我在新铁桥旁遇到苍鹭,问他像我这样缺少父母自我状态的性格如何获得獾那样的领导力。苍鹭笑我是满世界寻宝的牧羊少年,说我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足以推动事业前行。好吧,就像披头士乐队唱的:“凡事总有答案,随它去吧(Yeah,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我真的很珍惜身边这些朋友,他们好我才好,我好他们也要好。三个礼拜前,河鼠在多佛跟海鼠汇合,临出海前给大家分别寄了邮包。我那份里是一个红白相间的灯塔模型,“你我的友情,如远处的灯塔,助我前行。”还有他的新书《从灌木丛到大海》的初稿(比“灌木丛中的微风”这名字有趣一点哦)。雨过天晴的午后,就用河鼠新书的序言为本文作结吧!

  “

  一踏进堤岸上团簇的缬草,

  就预览了海浪拍打的夏晖

  一触到芦苇中隐秘的箫鸣,

  便卷进了花木丛里的春风

  冬夜里孩子的颂歌渐行渐远,

  雪地中留下的脚印通往秋天

  ”

  鼹鼠于6月中

  ?+

  +

  三、獾:抱持子女,抱持父母

  时令已是暖夏,上周我才发现压在公文盒底层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与附带的推介文邀约。这几天睡前我细读了《蛤蟆先生的选择》《说出人生故事》两章,其他也略读了一番。书里对大家的描述还算连贯,但终归内容要服务于心理咨询主题,不免略去很多细节。我相信,这本书,还有苍鹭都可以指导我如何更得体地跟年轻人谈心和交流,也可以帮我纠正平时跟人相处时的坏脾气。但愿在我变得不那么严格、更有耐心之前,这些孩子愿意等等我这上了年纪的老伙计——把平日里的行事风格、心理变化都归结到什么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自我、本我、超我这些绕口的学术概念上,实在需要让我好好消化一番。

  我看着蛤蟆、河鼠长大,而近些年跟鼹鼠的来往甚至超过刚刚那两个孩子,他们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翻看日历上的标记,河鼠从多佛出发去南法、南欧诸地已经过去整五个礼拜啦,他是海鼠船上的水手,也是拜伦那样的旅人与诗人。河鼠是个敏锐的孩子,他会如海绵一般从这趟旅程中收获胆识和灵感。反观鼹鼠这小可怜,刚得知河鼠的出海计划就心事重重的,他甚至想要停掉自家餐厅的生意陪河鼠一起旅行。这群孩子虽然亲密,但都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才行。孩子们说我总爱谈陈年旧事,有时我聊着聊着村校和社区里的新鲜事就不自觉联想到过去了。那天晚上,看着蛤蟆家小西奥懵懂地咧嘴笑,如同复刻了蛤蟆小时候的模样。我不自觉哼起“孙儿们盘绕膝头/薇拉、查克、和戴夫(Grandchildren on your knee/ Vera, Chuck and Dave)……。婴儿卧室外隔着走廊的客厅里,蛤蟆夫妇、鼹鼠和水獭一家正在商议着什么。他们就像是三十年前,我和蛤蟆的父亲托马斯在各自成为乡区治安官和酿酒厂总经理后,一起交流工作目标的样子。这群年轻人延续了上辈人的拼搏劲儿,而革新了我们那时的“绅士教化”——道德名誉、礼仪修养之外,注重人文关怀、情感维护。听见蛤蟆的笑声由远及近来到卧室门口,我抬头脱口唤出:托马斯……蛤蟆告诉了我去年圣诞节期间在蛤蟆庄园遇到父母的怪事,他觉着近些年所经历的种种让自己对过往渐渐释怀。跟蛤蟆夫妇道别回家前,我提示蛤蟆如果从老宅将他父亲从前的手账搬了过来可以翻一翻,下次再沿着今天的话题聊一聊。蛤蟆说自己老早翻看过,父亲除了日复一日的工作笔记只会在页脚记下“一切安顺”。

  小西奥洗礼后的那天晚上,我去了蛤蟆家做客。蛤蟆带了河鼠从多佛寄来的邮包,刚要拆开被我挡了一下,我建议不如先聊聊天。当我复述了托马斯从前的抱怨和感叹,他为何缺乏精力跟蛤蟆培养感情,只愿自己趁着年富力强多给蛤蟆留些资产和本钱云云,蛤蟆若有所思。他转移话题说发现自己父亲成摞的手账里,间隔着有少些页没出现“一切安顺”字样。我顿了一顿,告诉蛤蟆,他父亲只有在每个深夜悄悄到他床前拥抱了熟睡的他,才会回到书房记下当日“一切安顺”。页脚缺少相应字样,说明当晚有各种因素使得托马斯没能过去蛤蟆床边。甚至很久以来蛤蟆的母亲也是不知情的,直到有一次……

  抚慰落泪的蛤蟆的间隙,我脑中浮现了一首小诗(图3)。

  “

  有少年叫哪吒,

  他没法偿错便以骨肉还父母

  还有青年叫俄狄浦斯,

  他干了谬事而刺瞎双眼

  他们这么做前都听到父亲的声音:

  你就是我

  却差听得下一句:

  你们也要有自己的孩子

  蛤蟆这棒小伙儿听到了

  于是他清楚了自己要干什么

  ”

  

  图3 獾与让-安托万-西奥多·吉鲁斯特画作

  《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1788)

  待到蛤蟆平息了情绪后,我们拆开河鼠寄来的包裹。人手一份新书《从灌木丛到大海》——莫非“船与獾”这名字留给下一本?还有给蛤蟆的高翼飞机模型与寄语“老獾自己跳伞了?不要怕,我与‘安特瓦奈特 IV(Antoinette IV)号’伴你飞过长峡!”以及给我的瓶中船,是一艘名叫“鹈鹕(Pelican)”的盖伦船:“出发!跟随老獾的脚步我们探索未知。前进!听从老獾的号角我们旗开得胜。”

  獾于7月伊始

  ?+

  +

  结语

  不得不说,蛤蟆、鼹鼠、獾三位的字里行间尽显他们这四年来的生活苦乐,情绪管理、理性行事、自我洞察这些词条在他们那也成为“能够实践的理论”。他们分别诉说各自的心得,却也仿佛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接纳自我,用心处世,拥抱家人。

  ?+

  +

  参考文献

  [1] De Board R. 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M]. Routledge, 2008.

  [2] Solomon C. Transactional analysis theory: The basics[J]. Trans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2003, 33(1): 15-22.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丨文化与特藏部 刘珊珊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责任编辑:

上一篇:牙签吴亦凡(牙签吴亦凡原文)
下一篇:6部华语大片将决战春节档大银幕 首日胜负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