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什么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这起案件看似是一桩冤案,实际是一局「今天保别人,就是今后保自己」的游戏。

  案件的背后,有官场的互保,有政治的博弈,有利益的交换;

  但唯独,没有案件本身该有的东西:

  法治。

  1

  同治十二年(1873)十月初九这天,浙江余杭县死了一个人。

  死者名叫葛品连,30 岁,本地人,平常在一家豆腐店帮工,经常不回家。

  十月初七,他因为患了丹毒(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而发起了高烧,不听妻子的劝阻继续上工,结果到了十月初九,病情加重,撑着回家躺到床上,挨到傍晚光景,两腿一蹬,一命呜呼。

  葛品连的母亲见儿子刚到而立之年就去世,自然悲痛万分。

  当天晚上,为儿子遗体换衣服的时候,葛母看到儿子的口鼻处有淡淡的血水流出,心里起了疑心,第二天就请人写了状子投递给了余杭县衙,诉求只有一个:

  「死因不明,请求验尸。」

  余杭县的知县叫刘锡彤,看了葛母的状子之后,就带着门丁沈彩泉、仵作沈祥等人前去葛家验尸。

  在葛家,沈祥看了看葛品连尸体的样子,拿出银针探入了死者咽喉,发现银针上有黑色黏液,也没按规定用皂角水洗一下,就判定:

  「系服毒身死。」

  但是刘锡彤的门丁沈彩泉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葛品连确实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自杀,而是被人毒死的——用的是砒霜。

  一场看似平常的病故,转眼变成了自杀案,瞬间又升格成了谋杀案。

  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县刘锡彤此时想起了自己出门前,当地秀才陈湖专门找上门来对他说的一些当地的传闻,顿时感觉心如明镜,立刻下令:

  来人!把死者的妻子毕秀姑抓起来!

  2

  毕秀姑(一说「毕生姑」),葛品连的妻子,17 岁。

  因为她人长得水灵,平常又喜欢穿白上衣加一条绿裤子,所以被街坊邻里称呼为「小白菜」。

  (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由陶慧敏扮演的「小白菜」曾倾倒大江南北无数观众。)

  毕秀姑嫁给葛品连才一年,小夫妻两人没有自己的婚房,就租了当地一杨姓家族院子里的一间房子住了下来。

  杨家主人叫杨乃武,32 岁,家中从祖父辈开始养蚕种桑,家境颇为殷实。

  杨乃武 20 多岁中秀才,32 岁高中举人,可谓一路顺风顺水。

  他经常在乡里帮乡人写诉状、打官司,颇有声名。

  毕秀姑在家无事时喜欢念经,碰到一些不懂的字,就会请教杨乃武。

  而杨乃武一家看葛品连晚上会不回家,有时候也会请毕秀姑一起吃晚饭。

  两家人一熟络,葛品连和母亲就有了些疑心,怀疑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有私,但查了几次,都没有抓住证据。

  也许是听到了邻里之间的一些闲话,杨乃武在第二年故意提高了屋子的租金,葛品连也顺势搬离了杨家院子。

  原以为就此相安无事,却没想到在十月初九,出了这样一桩命案。

  至于余杭知县刘锡彤出门去葛家办案之前,当地秀才陈湖来找他说的事儿,其实就是关于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的流言蜚语——大家都在传「羊吃白菜」。

  所以,在看到葛品连的尸体之后,知县刘锡彤虽然不至于摸摸领口的第一颗扣子,脱口而出「真相只有一个」这种话,但已经在心里构建了一个类似的案情框架:

  这显然是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了老公武大郎。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剩下的,就只等毕秀姑自己从实招来了。

  毕秀姑随即就被带回了县衙门。

  面对「通奸杀夫」的指控,毕秀姑茫然不知所措,当然一口否认。

  于是,刘锡彤立刻下令上刑。

  重刑一夜之后,17 岁的毕秀姑痛不欲生,终于按照刘锡彤的意愿交代了口供:

  她与杨乃武一直偷情,杨乃武在十月初五这天给了她一包砒霜,授意他十月初九上午下毒,谋杀亲夫。

  取得口供之后,刘锡彤在当天凌晨三点就下令,抓捕杨乃武。

  3

  杨乃武被捕的时候,完全觉得莫名其妙。

  十月初五这一天,他根本就不在余杭县,直到初六才回来,怎么可能把砒霜交给「小白菜」?

  而且这事儿有很多人可以证明,可以说他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但刘锡彤才不管这些。

  不肯招供?来人,大刑伺候……且慢——杨乃武刚刚考取了举人,按大清律例,是不能用刑的。

  怎么办?这难不倒刘锡彤:通奸谋杀,这样的人渣怎么配当举人?

  他连夜上书朝廷,要求剥夺杨乃武的举人资格。

  同时,他把所有的审讯笔录和卷宗都整理了一下,上报给了他的上级——杭州知府陈鲁。

  在上报材料的时候,刘锡彤对卷宗做了一系列的「润色」,其中包括:将验尸报告中的「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了「七窍流血」;在验尸报告中特地标注「验尸银针已用皂角水擦洗」;而小白菜口供中杨乃武给她砒霜的那个日子「十月初五」,则没有上报……

  杭州知府陈鲁,湘军集团出身,属于武人做文官。

  他听到杨乃武平时爱替乡民写诉状,属于「刺头」,本来就心中不悦。

  而他和刘锡彤私交甚好:刘锡彤虽然是举人出身而不属湘军集团,但他恰好是湘军收复杭州那年担任的余杭知县,当时的浙江巡抚是左宗棠,所以他也算半个湘军集团的人。

  陈鲁看到递上来的卷宗言之凿凿,心里已然有了计较:还想抵赖?上刑!

  而此时,同治帝的圣旨已到:剥夺杨乃武举人功名——这也让给杨乃武上刑有了法理上的许可。

  关于杨乃武和「小白菜」毕秀姑当时受到的酷刑,民间有多种版本,有的让人读来心惊肉跳:杨乃武是「跪火练」,跪到双膝烧焦,而毕秀姑是被铅丝穿过乳头,被熔化的滚烫锡水浇脊背。

  不过按《清史稿·刑法志》记载,对男子一般是「酌用夹棍」(用三根相连的木棍夹挤受刑者足部),对女性是「拶指」(用套着绳子的五根小木棍夹手指)。

  无论如何,一顿酷刑下来,养尊处优的杨乃武招架不住,只能按需招供:

  他承认是在从余杭到杭州路上的「爱仁药铺」买的砒霜,给了毕秀姑用于下毒,药房老板名叫「钱宝生」。

  刘锡彤办案倒也仔细,又差人去找那个「爱仁药铺」的老板「钱宝生」对口供。

  「爱仁药铺」有吗?还真有。

  老板「钱宝生」有吗?并没有。

  人家老板叫钱坦,不仅在那几天从来没卖药给杨乃武,而且药铺里也从来不进砒霜。

  但事已至此,刘锡彤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让人去威逼利诱钱坦:你卖砒霜,但别人拿去干什么用你是不管的,你只管承认就是;如果你不承认,那日后恐怕有无穷麻烦……

  胆小怕事的钱坦只能承认把砒霜卖给了杨乃武。

  有了钱坦的口供,陈鲁觉得此案已成「铁案」,于是下了判决:

  杨乃武斩立决,毕秀姑凌迟处死。

  4

  判决虽下,但大清毕竟还是有王法的:这种死刑,得逐级上报。

  很快,这桩案子就被摆到了浙江按察使——相当于浙江省的政法委书记——蒯贺荪的案前。

  蒯贺荪倒不是湘军集团的,但也是凭军功上的位,与湘军集团的人惺惺相惜,关系一直不错。

  他一看这案子,其实是有疑点的:

  杨乃武家境殷实,又是新科举人,前途无可限量,说他看上「小白菜」毕秀姑未必不可信,但两个家庭阶层相差太大,杨乃武愿意亲自参与,毒杀其夫,甘冒杀头之罪,动机确实有些不足。

  但考虑到此案已经余杭知县刘锡彤和杭州知府陈鲁两任之手,卷宗已经是白纸黑字,大家一地为官,又不知此案是否有湘军集团在幕后操盘,于是蒯贺荪只是把刘锡彤叫来问了下审理情况,就表示没有异议,然后再往上报——转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濬。

  蒯贺荪把皮球踢给杨昌濬,也是有道理的。

  杨昌濬,湖南人,论读书只考中秀才,但因为孔武有力,作战勇猛,跟随曾国藩办湘军团练,尤其跟随左宗棠屡立战功,最终被湘军集团保举,坐到了浙江巡抚的位置——蒯贺荪的潜台词是:你们湘军集团的人递上来的案子,你们自己解决。

  皮球被踢到杨昌濬这里,他已经基本是个「守门员」的角色了。

  尽管杨昌濬和杭州知府陈鲁确实是一个「系统」的,但面对这一桩死刑案,他还是谨慎的,至少还是「走了程序」的——他派出一个叫郑锡滜的候补知县前去暗访。

  所谓「暗访」,应该避开案件利益相关人,去寻找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说辞。

  但郑锡滜倒也省事,一到余杭,直接成了知县刘锡彤的座上宾。

  杨昌濬,他当初的老师是曾国藩的挚友罗泽南杨昌濬,他当初的老师是曾国藩的挚友罗泽南杨昌濬,他当初的老师是曾国藩的挚友罗泽南

  这样「暗访」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郑锡滜最终给杨昌濬的报告是:「仍照原结」,「无冤无滥」。

  至少从杨昌濬后面的举动来看,他是满意这份报告的——他很快就让郑锡滜去补了黄岩县的实缺。

  十二月十二日,杨昌濬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复审报告递交了上去:

  维持原判,秋后问斩。

  一桩案件,经知县、知府、按察使、巡抚四级认定,基本已经铁板钉钉了。

  但偏偏有人不服。

  5

  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是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还有姐姐杨菊贞。

  詹彩凤抱着杨乃武的孩子,到杭州各处衙门去喊冤。

  而从小看着杨乃武长大的姐姐杨菊贞更是刚烈,直接去了北京,上演了一出「菊贞打官司」的上访。

  可能是两个妇道人家「拼死抗争」引人瞩目,也可能是杨家在杭州本身就颇有名望,这桩案件最终惊动了都察院(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

  都察院发令:重审此案!

  虽说是重审,但案子退回的对象是浙江巡抚杨昌濬,而杨昌濬退回的对象是杭州知府陈鲁,这两人怎么肯推翻自己先前的判决?

  面对依旧坐在堂上的陈鲁,杨乃武与毕秀姑自知翻盘无望,为了避免再受酷刑,只能再次画押认罪。

  再审还是原判,怎么办?

  杨家还是不服,变卖田产资产,倾囊一战,杨菊贞和詹彩凤再次上京申冤。

  关键时刻,四股强大的力量加入了杨家这一边——可总结为「三人一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上一篇:老人都有一肚子的故事,你都听过什么样的故事
下一篇:走进历史名著:儒家经典《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