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看到让人无法自拔、久久不忘的电影?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类似问题:有什么好听到让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久久不忘的音乐? - 艺术有什么好看到让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久久不忘的书? - 生活

  本题为「30 天『不断片』挑战」打卡问题,无论你是类型片爱好者,还是资深剧迷;不管你是阅片量过千的发烧友,还是某位导演的资深粉丝,都希望你能在这个挑战中诚意安利,收获同好。还有最高 2,000 元京东卡、刘看山周边、盐选会员卡等你来拿!

  戳这里查看「30 天『不断片』挑战」完整活动规则 >>> 2000 元奖金等你拿 | 30 天「不断片」挑战

  点击关注圆桌,还有更多有奖问题等你来答 >> 30 天「不断片」挑战活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任何艺术表现战争、爱情或广阔的社会生活,都是反映人类热爱生命、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坎坷、激情,以及他们的迷茫、忍耐和痛苦。战争片为洞察历史、剖析人性开启了一个绝佳的窗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勇敢的心》(1995)一声响遏行云的怒吼:“自由!”获得地球人的强烈共鸣。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陈胜吴广解放大泽乡的战斗,维苏威火山斯巴达克斯喷发的愤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华沙犹太人起义、华沙起义,都在呈现“不自由,毋宁死”的血性:鸡蛋碰石头,也要在碰撞中放射生命最壮丽的火焰。

  童年记忆

  小时候看《夏伯阳》(1934)、《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醉醺醺的夏伯阳骂部下“兔崽子,不要脸的饭桶”,红军抢老百姓的东西,白军包裹马蹄夜袭红军大获成功,巾帼英雄勾引红军将领,都是闻所未闻的怪哉,跟咱们的红色经典完全不同。

  《雁南飞》(1957)让国人第一次领略了《告别斯拉夫女人》的风采:女主送郎参军,激昂、雄壮的军乐骤然响起,象战争爆发一样震撼人心。由于乐曲本身的特点,无论何种版本,由谁演绎,《告别斯拉夫女人》都是那么回肠荡气,让人热血沸腾。

  别林斯基相信:“时间是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批评家。”《雁南飞》摄影、剪辑达到教科书水平,迄今仍然是难以逾越的经典。

  《野鹅敢死队》(1978)想帮“曼德拉”(非洲自由斗士林班尼)打天下的瑞伍真真爱死个人。河边遭遇战拍出了英国人的气质,上校含泪射杀瑞伍让人辗转难眠。

  轰动一时的《德黑兰43年》(1981),只记得阿兰·德龙很帅,连他中弹倒下的姿势都是那么销魂。现在来看,苏联与西欧合拍德黑兰会议,跟中国表现飞虎队的《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是同样的道理,缅怀共同对抗法西斯的光辉岁月,展示与西方和平、友好的愿景。

  《枫》(1980)青涩、犀利,思想价值鹤立鸡群:为了捍卫同一个领袖毛泽东,文革青年不可思议地分为两大阵营,展开你死我活的血腥搏杀。参加武斗的学生被集体洗脑,向着恋人、同学疯狂射击,发起无知无畏的冲锋。

  年轻的生命被无耻地愚弄、利用和虐杀,最后又惨遭遗忘。

  《斯巴达克斯》(1960)的情节和宏大的战争场面早已忘光,唯有一个镜头历历在目:斯巴达克斯角斗中不敌黑奴,眼看命丧当场,黑奴于心不忍,将鱼叉掷向观战取乐的奴隶主。

  别林斯基所谓“熟悉的陌生人”,无名黑奴让人备感亲切: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后来才知道《斯巴达克斯》出自大名鼎鼎的库布里克。

  电影届的战神

  十六岁就把照片卖给当红杂志《look》的摄影天才库布里克(看到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观影的冲动),犹如电影界的战神,字典里没有下滑、起伏,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一个巅峰到另一个巅峰,每部电影、每种题材都能玩出花来让人膜拜,成为黑色(《杀手》)、科幻(《2001太空漫游》)、古典(《巴里·林登》)、暴力(《发条橙》)、情色(《洛丽塔》《大开眼戒》)、恐怖(《闪灵》)的经典。电影诞生以来,这样的大神仅有一位。

  最能体现导演才华的战争片领域,战神当仁不让,《光荣之路》(1957)、《斯巴达克斯》、《奇爱博士》(1964)、《全金属外壳》(1987),影不惊人死不休。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险些触发核大战毁灭地球。剑拔弩张的冷战高潮,战神捧出警世通言《奇爱博士》,无法想象,你只有被迫想象:决定人类命运的美苏精英是一群神经质的官僚和战争狂人。

  骑着核弹飞向目标之前,飞行员检查求生包:“点45口径柯尔特自动手枪、两盒子弹、含有抗生素的药袋、吗啡、维他命、兴奋剂、安眠药、镇定剂、袖珍版圣经与俄文字典合集……”细致、详尽到FBI要求制片人提供这一内容的合法来源!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这些坚实细节的支撑,平添一种奇异的可信度和真实感,这是战神碾压同行、倾倒众生的秘诀所在。

  罗伯特·李将军说:“幸亏战争如此残酷,不然真会有人爱上它。”《猎鹿人》(1978)、《野战排》(1986)珠玉在前,悲天悯人的《全金属外壳》依旧脱颖而出,它不只反战,而且是对军队、战争这些人类社会怪胎的诅咒。

  革命往事

  《一代人》(1955)有一代人的顾虑、天真和决绝。

  鲁迅先生回忆:“我从事反清革命运动,曾经被命令去暗杀。我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母亲怎么处置。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

  好友拒绝抗暴的理由类似鲁迅:“我必须赡养父亲。如果我死了,他就得去要饭。”最终为援助犹太人英勇献身。

  女友用被捕回答了她自己的提问:“为理想而死要比为它而活容易吗?”

  片尾看到更多更新鲜的血液加入,男主开始很高兴,有人为烈士报仇,但马上意识到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青春之花将要凋谢———

  男主悲欣交集,潸然泪下,怕破坏气氛又赶紧擦去泪水。

  美好的东西只能以同样美好的事物去兑换?

  推动、左右历史车轮的总是那些无所畏惧、如夏花般绚烂的生命。

  这一横扫千军的豹尾昭示了人类的宿命:反抗的惨烈与必然,人类的悲剧和希望、人性的崇高与伟大尽在其中。醍醐灌顶,浑身战栗。

  《一代人》再一次显示:艺术超越一切历史,它能抓住历史最本质的部分。

  莱翁内的《革命往事》(1971)打出毛泽东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

  为什么革命,革命的乌龙,对革命的背叛、忠诚和反讽,热烈而伤感,高屋建瓴、浅入深出,体现出真正的史诗格调。

  虚无与幻灭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装战争片汗牛充栋,《影子武士》可能是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织田信长获悉心腹大患武田信玄早已在三年前死去,震惊、失落、惺惺相惜——无以名状且歌且舞:

  “人生在世五十年,大千世界一瞬间,人生不过南柯一梦,幻境一场;生命有界,终须尽。”

  影子武士高处不胜寒的悲凉,与织田信长人生的虚无狭路相逢,令这部战国史诗闪耀着人性的光彩:生命意味着什么?无数勇敢的生命流淌着无尽的鲜血,真的都有那么重大的意义?

  征霸天下的烽火中,除了杀伐、权谋和欲望,还有人性的挣扎和反省。

  《西线无战事》(1930)是第一部艺术性、思想性均可传世的战争佳构:受德国政府、学校洗脑的保罗跟全班同学奔赴战场,经过无情战火的洗礼,心灰意冷的他回到课堂,要求老师别再愚弄可怜的学弟:“你还觉得为国捐躯是美好的事吗?为国捐躯是肮脏和痛苦的,死亡非常恐怖,战场上死了好几百万人,意义何在?”

  死者身上的家书和妻儿照片无可辩驳地证明他还是个父亲、丈夫。托马斯?哈代嘲讽战争的荒诞:“你枪杀了一个无辜\那人你若在酒店碰上\会盛情款待,或拔刀相助。”

  伸向蝴蝶的手、感受生命美好的希冀,被狙击手一枪断送。

  因深刻揭示战争的惨无人道,影片一度被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禁映。

  战争的巨创、战败的耻辱使得昔日国民引以为傲的皇军成了过街老鼠。黑泽明的经典《野良犬》(1949),对战后退伍兵如同丧家野犬备受歧视的凄惶表现得非常到位。表面上分析退伍兵:“抢来的钱很快用完,他会再抢,下次更凶,从野狗变成疯狗。”暗讽资源贫乏的日本从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尝到甜头,坠入二战的深渊。

  生死决斗,突然传来美妙的琴声,凶焰万丈之地笑迎春风独自凉,《野良犬》成了名家名作的教科书:球场守株待兔抓捕球迷罪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谜一样的双眼》(2009)的致敬;片尾车站找人的段落获得斯皮尔伯格《决斗》(1971)的致敬;一群儿童路过唱歌获得费里尼《卡比利亚之夜》(1957)、赛尔乔·莱翁内《美国往事》(1984)的致敬;追悔莫及撕心裂肺嚎啕大哭的镜头成就费里尼《大路》(1954)的豹尾。

  1950年代欧美白左还在对着斯大林流口水,日本最优秀的左派大导小林正树捧出批判军国和苏联的不朽大作《人间的条件》。男主的人道主义立场和军国主义的铁血格格不入,但军队为了保持战斗力,极需男主这样军事技术出类拔萃的战士。因此,尽管看他不顺眼,仍然给予优待,为他与妻子相会提供便利。诸如此类的细节,赋予影片一种非常真实的质感。

  《铁十字勋章》(1977)以德军上士史泰纳与上级的矛盾展开,后者好大喜功、不顾部下死活。战争本是非理性的存在,好心释放小战俘,却把他送上了黄泉路;怒射军官,让人想起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

  笨口拙舌的大兵,急于安抚激愤的战友,只能送上长长的热吻;枪林弹雨中救助伤员,医院纵有美酒佳人也心系袍泽。血火战场、地狱的入口处,佩金帕对男人情谊的刻画一如《日落黄沙》(1969),简单、粗暴,直抵人心。

  胡适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苏德东线战场人称绞肉机,常人避之唯恐不及,一名自愿来到东线的纳粹党,殴打、凌辱苏军女俘,下身被咬得血肉模糊,遭战友唾弃,死无葬身之地。就是这样的可怜虫,过桥时也会摘下路边的野花。编导塑造任何人物,都没有忘记他是一具血肉之躯,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本能的眷恋。

  二战期间,唯一让丘吉尔感到恐惧的是德军潜艇发起的绞杀战。表现潜艇战的德国影片《从海底出击》(1981),于黑暗、逼仄、压抑的空间再现水下战争的恐怖,剧力千钧,令人窒息,成为不可多得的战争精品。

  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养尊处优的高富帅大副打着领带、衣冠楚楚,头发梳得蚂蚁都爬不上去,在潜艇这个空气污浊、阴虱横行、胡子拉碴的男人世界显得非常另类,引人侧目。

  遭遇危险、抢救伤员,油头粉面的大副每每一马当先,出人意料。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脸,后来赫然留起了胡须,骄傲、镇定的眼神日益暗淡、呆滞。战争首先让优雅沦陷,然后是一切。意志。荣耀。第三帝国的梦想。

  深作欣二《无仁义之战》 (1973)生猛、干脆,对黑帮战争、男性情义和虚伪无耻的仁义道德的描画达到史诗级别,社会、时代、人生,批判、同情、敬畏;切指谢罪,指头居然被鸡叼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深作落九天!

  《仁义的墓场》(1975)更为决绝:“我就象不断升高的气球,直到最后爆炸。”到处惹事的石川简直就是陆军下克上暴走的缩影。滴水而观沧海:激战时刻瘾君子狂呼“我们已经没有药了”,隐喻仁义道德的儒家文化无药可救。

  今村昌平《复仇在我》(1979)严厉批判日本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生在基督教家庭的槚津严,袭击穷兵黩武征收渔船的皇军。童年创伤伴随槚津严罪恶的一生:诈骗、连续凶杀。

  残酷的镜头处处流露导演对日本文化的厌恶、鄙视,如父亲怒斥槚津严:你只能杀你不恨的人。脱胎于儒家的日本儒家文化、武士道的症结就在于亲者痛仇者快。无论是强征民船的爱国主义,还是武士道生死如一、忠君报国的疯狂,杀戮的都是亲人、无辜。

  极端写实的电影,片尾来了个漂亮的超现实主义大反转:槚津严的骨灰在空中凝固,赫然不肯落地,暗示腐朽的文化阴影滞留在日本、亚洲上空,阴魂不散。

  用连环杀手表达深邃的哲学省思,《M就是凶手》(1931)、《杀人回忆》(2003)均属佳构,但今村大神的《复仇在我》更具思想深度。

  暴力美学

  血流成河的《大逃杀》(2000)堪称人类社会的寓言。放眼全球,能够驾驭这一极致、极端题材的唯有深作大神!

  杀光同学才能活下去:有人大开杀戒,有人蹈海也不屑变成野兽。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型的女孩。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实在是太可爱了啊。青春的残酷、美丽与错过。

  要说清《大逃杀》何以那么优秀,可以写一本书。对教育和社会问题的忧虑,隐含着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对精神世界迷失的恐惧和抗争。同室操戈折射人性的美好、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角度新颖,魄力十足。

  冷战时期,苏俄手握足以毁灭地球若干次的核力量,欧美之厌恶、恐惧、仇视,无以复加,但依旧无法抵御俄罗斯战争影像的魅力:《第四十一》(1956)、《静静的顿河》(1957)、《雁南飞》、《士兵之歌》(1959)、《战争与和平》(1967)风靡国际影坛。

  拉莉萨·舍皮琴科的作品强悍、大气,《翱翔的女飞行员》(1966)极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韵味,女主凄苦、骄傲的内心世界如同高速俯冲的战机激荡观众的心海。

  开除学生、带邻居小孩游泳、养女出嫁、平平淡淡的恋爱,琐碎、庸俗的日常,越发令她怀念金戈铁鹰的峥嵘岁月。雨中的街道恍惚间和机场跑道一样通畅、诱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铁马冰河入梦来:血洒碧空的爱人、一去不返的青春、难以磨灭的血火记忆,何不再次冲入云霄?

  阿列克谢·日尔曼根据父亲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路上的检查》(1971)被禁15年:游击队长担心殃及池鱼拒绝炸毁德军列车、政工少校偏执到底、叛徒反正归来忍辱负重建立功勋,在苏俄时期算是大胆突破,但与《西线无战事》、《全金属外壳》相比,只道是寻常。岂料片尾奇崛、孤高,酷得没朋友,秒杀欧美战争经典:

  孤身阻击身负重伤,滚烫的枪管烧得雪地滋滋冒烟,生命的火花渐渐冷却——

  伴随《告别斯拉夫女人》行进的钢铁洪流,胸口挂满勋章的老兵叼着雪茄神采飞扬,战友相逢不相识,指挥交通的缺牙女兵如此妩媚,最是那一偏头的温柔,仿佛维多利亚的天平倾向苦难大地,令人感怀为之抛洒的所有热血,包括被历史遗忘的“污点”烈士!

  异军突起的结尾,爽脆、厚重,分明是传说中的豹尾(堪比《第三人》《一代人》《白气球》《杀人回忆》):战地黄花将叛国者的牺牲衬托得光芒四射,不着一镜,占尽风流,大气磅礴而又含蓄、轻灵,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诗啊。

  把战争拍得这么悲壮、温暖、隽永,唯有俄罗斯!

  神话里面有魔鬼

  游击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然成为神话,以此为题材的影片数不胜数。然而,游击战带给平民的痛苦及其伦理困境始终无可回避。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禁止以背信弃义的方式杀伤敌军,任何人如没有“可从一定距离加以识别的固定明显的标志”或“公开携带武器”,就不算合法的战斗人员,不受战争法的保护,被俘后不享受战俘待遇。

  《影子部队》(1969)巴黎游击战之肮脏、血腥,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有人为出生入死的老游击队员辩护: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不该由我们来审判。然并暖。

  看到舍生忘死营救的战友向自己痛下杀手,沉着老练的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悲怆的一幕。

  战后殖民地独立浪潮留给欧美的后遗症之一,就是神话反抗者或将反抗神圣化。《风吹稻浪》(2006)开场就是英军打死一个爱尔兰少年,仅仅因为后者不愿用英语通报姓名。为了维持在爱尔兰的统治,英军肯定还犯下了更令人发指的暴行。但整个片子对英军为何如此残暴缺乏足够的铺垫,仿佛白左的样板戏。

  《阿尔及尔之战》(1966)好就好在没有美化、偏袒任何一方,殖民者固然是道德侏儒,恐怖分子利用妇女、儿童发动袭击,神圣、正义的游击战充满不择手段的黑暗,神话里面有魔鬼!

  许多爆炸镜头因太过危险在今天根本无法拍摄,只能以特效代替。在肯定独立具有合理性的前提下,影片展示战争双方的恶行,“有如干将出匣,寒光迫人”,令表现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傲气盖天》(1996)、《风吹稻浪》等左翼经典黯然失色。

  黑鹰坠落

  《拯救大兵瑞恩》(1998):米勒上尉颤抖的手泄露内心的恐惧,相信他喝的是酒而不是水。接下来的登陆血战,一连串史诗搬的残酷镜头显示,不用酒精麻痹,米勒这样的老兵也难以面对奥马哈滩头的尸山血海。开篇如此伟大,后续多少显得有些幼稚和做作。

  《太平洋战争》(2010)先声夺人:1942年8月21日凌晨,发动七七事变、在中国战场出尽风头的一木清直大佐,率领900余人的先遣队向瓜岛机场发起白刃冲击。为了招待好这些肉弹,美陆战第一师准备了300挺机枪、50门大炮和5辆坦克,全歼一木支队,史称“泰纳鲁河口之战”。

  编导对战斗环境、武器装备的考证之严谨,可谓“丧心病狂”:夜战正酣,美军用布包裹勃朗宁M1917A1水冷式重机枪转移阵地,以免被滚烫的枪管烫伤。镜头将这样的细节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肃然起敬。

  虐杀战俘、抢夺友军物质、吓得尿床、精神崩溃的美军所在多有。一脸稚气的斯莱治变得杀气腾腾,殴打战俘,用刺刀去撬日军的金牙。

  《太平洋战争》不只满足于抒发为自由而战的豪情,艺术品质和思想深度远超《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2001),镜头直指战争对人性的伤害和异化。

  美军把一度称霸地球的日、德法西斯揍得满地找牙,苏联解体之后独孤求败,但面对游击战仍然非常头痛,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日军一样实行三光政策,对平民进行疯狂报复。

  《黑鹰坠落》(2001)表现1993年10月3日的摩加迪沙之战:美军游骑兵、三角洲部队、海豹六队的180名特战精英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陷入一场令人绝望的战斗,19人阵亡,84人受伤。恐怖分子和平民(甚至故意充当恐怖分子的掩护)混杂在一起,美军纵有精良武器亦无充分施展的余地。

  黑鹰坠落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与恶龙缠斗,怎样才能不变成恶龙并战而胜之?

  现代启示录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1902)描述一位船长深入非洲腹地寻找库尔兹:一位传播欧洲文明却最终被荒野和人性的黑暗吞噬的象牙商人。一百多年来,这部情节简单、主题隐晦的小说占据文化批评的暴风眼,心理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蜂拥而上,口水和误解纷至沓来;女权主义批评家一口咬定《黑暗的心》宣扬男性霸权,对未知领域的野蛮征服象征着对女性身体和意志的征服。

  凭借《教父》(1972)及其续集大获成功的资本,康拉德的铁粉科波拉倾家荡产、孤注一掷,1979年一偿夙愿,将《黑暗的心》搬上了大银幕,取名《现代启示录》。《时代》周刊认为这部越战片“抓住了被错误动机和外交政策引导的美国迷失一代民众内心中的疯狂状态”。评价很高,但仍然严重低估了影片的格局和意义。

  《现代启示录》究竟在启示什么?

  片头上尉醉酒非常诡异,看着渗人。演绎传奇的方式也充满传奇:饰演上尉的演员马丁·辛酩酊大醉,估计错了距离,一拳打碎镜子,血溅当场。战争梦魇呼之欲出。

  沿着湄公河搜寻、刺杀疯癫的库尔兹上校,一路上险象环生、高潮迭起:

  战争最可怕的不是血腥,而是可能让你爱上它的无所顾忌的放纵和发泄。在瓦格纳《女武神》威风凛凛的乐曲声中,酷爱冲浪的比尔中校领队空袭,战争的性感化、游戏化和视听上的狂暴,散发着撒旦般邪恶的魅力。

  中校一方面视战争如儿戏,不知恐惧为何物,部下躲避炮火时总是傲然挺立;一方面又对战俘饱含同情,动用自己的直升机救助受伤儿童,象征现代文明的理性和非理性,以及杀戮与拯救的矛盾。

  库尔兹嘲笑军队的伪善:“我们训练年轻人扔炸弹,却不准他们在飞机上写‘操’,因为这很下流。”

  劳军女郎、猛虎、被丛林同化的法国贵族、石像充满隐喻,杀牛祭祀与砍杀库尔兹上校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库尔兹的临终遗言“可怕”像原著一样包罗万象,震古铄今。马龙·白兰度气场强大,完美地诠释了一位精忠报国、最终疯狂叛逆的悲剧性人物。

  不能简单地把《黑暗的心》归类于海洋小说、丛林小说或政治小说,文笔汪洋恣肆的康拉德,道尽文明发展、文化冲突的惨烈和环境、财富、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现代启示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战片、反战片,科波拉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库尔兹的悲剧是尼采“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亦回以凝视”的影像化,启示人们反思文明、理性之限度,拯救之艰难,放浪不羁而又含蓄、慈悲,沉稳雄毅,格高千古。

上一篇:迅雷11如何进入客服中心 迅雷11进入客服中心教程【详细步骤】
下一篇:2023有四个最佳生儿子月份,夏季几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