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解(1)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选自赵兰才吴丹明主编的《简明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

  紫苏梗

  紫苏梗系唇形科植物紫苏干燥茎枝,处方用名苏梗、紫苏梗、紫苏茎。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理气宽胸,和胃降逆,行气安胎。紫苏梗则长于理气宽胸,治疗脾胃气滞,胸膈痞闷,嗳气呕吐者,常与半夏、陈皮、藿香等配伍;亦可用于妊娠恶阻,胎气上逆,胎动不安,常与砂仁、陈皮配伍,以安胎止吐。

  【用药体会】紫苏入药始见于《雷公炮炙论》,《名医别录》载名“苏”,苏与酥同,苏醒、舒畅之意,盖本品味辛,性温,色紫入血分,其气甚香,又入气分,善走窜上下内外,既能透表散邪,又可暖中行气,利膈解郁,使人一身舒畅,故命其名曰苏。本品生于向阳肥沃土壤,喜温暖,受春夏秋三季之气候滋养,是以禀受温热之气为多;苏梗体轻气香,中空有髓,彻上通下,入药可通行中上二焦及十二经之关窍,盖禀土德最厚,尤善理脾气、和胃气,兼能降肺气、宽膈气、舒肝气、化痞气,因此凡脾胃气滞气逆之脘腹胀痛、嗳气呕恶、口臭脘痞、胎气恶阻、积食腹满,皆为适用,借其轻清气窜之性,还可用于肺气不宣之鼻塞鼻鼽、不闻香臭、咳嗽哮喘,肝气郁结之胁肋胀满、胸闷太息,以及气结血瘀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临证入方,多为佐使,体虚之人,不可久服,配伍得当,取效甚捷。鼻渊鼻鼽,鼻塞不通,苍耳子、路路通可伍;痰气交阻,咽喉不利,如梅核阻,半夏、厚朴当配;喉源性咳嗽,喉痒恶风,咯痰不爽,为邪滞肺系,肺气不宣,可共三拗汤为功,为干祖望氏经验;鼻源性咳嗽,鼻塞涕清,声重胸闷,为脾虚肝郁,痰气交阻,宜伍莱菔子、路路通、芍药、黄芩,是邵长荣之心得。清阳不升,纳呆神倦,头重脘痞,同荷梗、砂仁、白术配伍,奏升清化湿,和中醒脾之效;浊阴不降,口臭嗳腐、吞酸胀满,与枳壳、槟榔、莱菔佐用,穰降浊顺气,消食除满之功。同白芍、香附,则疏肝解郁;同乌药、木香,则温中止痛;同丁香、覆花,则降逆止呃;同枳壳、佛手、郁金,则疏肝利膈;同益母、当归、川芎,则调经止痛。欲行气安胎,可伍橘皮、砂仁;欲制酸护胃,宜配乌贼、白芨;胃热口苦,烧心泛恶,可佐黄连、公英;肠道湿盛,腹胀溏泄,应配白术、扁豆。解鱼蟹毒,可伍生姜、冬瓜;霍乱脚气,宜共木瓜、厚朴。

  【药话药论】

  《本草纲目》:“其味辛,入其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隔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下结气,化痞气,为治气之神药也。……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

  【药理研究】从紫苏中分离出百余种化合物,归属于挥发油类、萜类、甾醇类、酚酸和桂皮酸类、苷类、黄酮类、色素类和脂肪酸类等。挥发油类成分为紫苏醛、柠檬烯、芳樟醇、呋喃酮类衍生物、丁香烯、丁香油酚等。萜类和甾醇:除挥发性萜类外,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有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及油菜甾醇;紫苏中的苷类包括萜苷、苯丙素苷和苯戊酸苷等成分;紫苏中的酚类和桂皮酸衍生物主要有咖啡酸、阿魏酸及咖啡酸甲酯等。

  药理作用:

  1镇静镇痛:肉豆蔻醚及紫苏醛与豆甾醇的组合物有镇静作用,紫苏醛与谷甾醇混合则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

  2 抗凝:紫苏能抑制由APP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体外实验可使血浆中TXB2浓度下降,紫苏还能降低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

  3 抗微生物:紫苏有效成分有抗真菌、抗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抗乙肝病毒作用

  4 促进胃肠消化、增强胃肠蠕动、兴奋小肠环状肌而促进内容物通过小肠的作用。

  5 抗过敏:紫苏茎叶提取物可抑制小鼠体内TNF的产生,可增强免疫抑制作用,改善人类过敏性疾病。

  6 对免疫功能影响:紫苏醛有免疫抑制作用,紫苏叶和茎制取的干扰素诱导剂,在家兔及家兔的脾、骨髓和淋巴结悬液的实验中均证实有干扰素诱导活性。

  7 抗氧化作用、升高血糖作用。

  百合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的鳞茎。处方用名:百合、干百合、、肥百合、炒百合、蜜炙百合、炙百合等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心、肺、脾经。

  【功效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肺燥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麦冬、川贝母、生地、玄参等为伍,如百合固金汤;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莫名所苦的“百合病”。多伍地黄、知母、鸡子黄、代赭石、滑石、郁金等,如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用于治疗心腹胀痛、胃脘痞闷,可配丹参、乌药、良姜、香附等。清心用生百合,润肺用炙百合。

  【用药心得】本品生长于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砂质土壤,或林下、向阳坡地、溪边,味甘淡,鳞茎质润色白,受地下丽水滋养,有润肺止咳之功,故归肺经为主,鳞茎虽紧抱但可分瓣,分插即可繁殖,具有开结解纷之能,又得坤厚之精英,实补中益气解郁之佳品,可蔬可药,亦攻亦补,补中气润肺津且可开结除痞者,唯百合而已,利二便消胀痛又能益胃安神者,非本品莫属。本品之功用有四,润肺止咳、消胀止痛、清心散郁、益气利水;润肺止咳,用于治疗肺燥、肺热咳嗽及肺气阴虚久咳唾血,如百合固金汤;消胀止痛,用于治疗胃心痛,著名医家焦树德祖传方歌“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即是指丹参饮、失笑散、良附丸和百合汤(百合与乌药)共为四合汤以治疗胃心痛;清心散郁,用于治疗“百合病”,如百合地黄汤;益气利水,用于治疗忍饥过劳,中气不足,兼有胃热之纳呆神疲、神思恍惚等症,宜伍人参、山药、神曲、橘皮等配伍;益气利水,治疗肺脾肾虚气喘作胀,腹肿,小便不利,大便亦溏,渐渐一身俱肿之症,与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肉桂等配伍。用于开结解郁,消胀止痛,可为君药,其气味甚薄,重用功效始彰,用于补益中气、清心益志,则为佐使,因其性寒力微,当与人参白术等药同施。欲取其清心解郁,用生百合、干百合,治疗肺燥咳嗽、中虚气滞,可用炙百合、蜜百合、炒百合。

  【药话药论】百合是中国传统著名花卉,远在南北朝时期即成为宫苑品花,由于百合的名字吉祥,花朵瑰丽,叶翠娟秀,既可当药用,又能做佳肴,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偏爱,把它视为团结和睦、纯洁健康的象征,给人一种百事皆合的喜庆之感。古有百合由蚯蚓变化而来的传说,如清代名医张石顽的《本经逢源》载:“按中吴纪闻云,百合乃蚯蚓所化,此洵有之。余亲见包山土謼中有变化未全者,大略野生百合,蚓化有之,其清热解毒,散积消瘀,乃蚓之本性耳”,对此,近代医家张山雷亦辩驳道:“蚓化说,殊不可信,纵曰之有,亦必不恒有也”,现代科学看来,蚯蚓变化成百合是荒谬的。

  《本经逢源》:“百合能补土清金,止咳,利小便,仲景百合病兼地黄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亦是散积蓄之邪,今世所昧也,其曰利大小便者,性专降泄耳。其曰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然性专降泄,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药性通考》:“味甘,气平,无毒。入肺、脾、心三经。安心益志,定惊悸、狂叫之邪,消浮肿、痞满之气……兼能补中益气。其物和平,有解纷之功,扶弱锄强,祛邪助正,但气味甚薄,重用则功倍,可为君主而又可为佐使也,用之可至一二两,倘用之安心益志、补中益气当与参术同施,又不必多用也。”

  【药理研究】百合中主要含有酚酸甘油酯、苷类、生物碱及多糖,另还含有一些磷脂、蛋白质和无机元素。卷丹鳞茎含粘多糖、葡萄糖;百合鳞茎含百合皂甘、去酰百合皂甘、葡萄糖苷、生物碱(秋水仙碱)、脑磷脂和卵磷脂等磷脂等成分。此外还含有蛋白质、β-谷甾醇、豆甾醇、大黄素脂肪、纤维素、磷、铁等无机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药理作用:

  1 镇咳、平喘、增加气管分泌而祛痰作用。

  2 耐缺氧与抗疲劳作用,百合水提液、水煎醇沉液可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负荷(5%)游泳时间。

  3.促进细胞免疫:百合中的水溶性多糖(BHP)能够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4抗衰延年作用:百合含有亮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所含丰富的无机盐和钾,对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所含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体质抗衰老作用。

  5 其它:镇静、抑制迟发性过敏反应及升高外周白细胞的作用,兰州百合对动物移植性肿瘤、肝癌、肺癌的瘤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枳壳

  枳壳系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枳橘、香橼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处方用名有枳壳、生枳壳、川枳壳、江枳壳、炒枳壳、焦枳壳等。

  【性味】味苦、辛、酸,性凉。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行气宽中,化痰消积,用于胸腹气滞诸证,如痰气壅肺,胸满喘嗽;肝郁胁痛;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子宫脱垂,妊娠胎动不安。治疗热痢滞下,里急后重。肠风下血,常配黄连、木香、地榆、侧柏炭等。

  【用药体会】枳壳秋收,味之苦辛而酸,厚于枳实,收秋金之气多于枳实,味之辛可散结气,收秋气则入肺经,故能散肺金之结气而化痰,治肺气淤滞,痰阻胸膈之咳嗽痰喘,胸闷脘痞,常与桔梗、苏子、杏仁为伍。味兼苦辛,性凉善泄,苦则降气,辛能行气,主入脾胃二经,故本品最善行中焦之气,而具降气宽中、消积除痞、解郁、导滞之功,治疗脾胃因虚、热、饮、积、气等所致的气滞不行,脘腹疼痛、胀满呃逆、痞满恶心、嗳腐吞酸等症,可与半夏、厚朴、佛手、香橼、白术、炒莱菔子等为伍。治疗肝胃郁热或肝气乘脾之胁痛吞酸、烧心脘痛,宜与白芍、川楝子、蒲公英、黄连同用,对胃溃疡疼痛属胃热者,可配伍黄连、白芨、乌贼骨、黄芩等。因有消积滞、清肠热之功,本品性善下行,若欲行胸膈之气,常与引经药桔梗为伍,借后者为舟楫,载药上行,二药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桔梗开肺气之郁,枳壳降肺气之逆,并助桔梗利膈宽胸,相互辅佐而为功。枳壳辛开苦降酸收三性合一,故可用于子宫下垂等脏器下垂之症,与大队补气药配伍,以奏收敛升提之功。其味苦辛,走而不守,用于消食磨积药中,可助消除痞积瘕聚,少入补益药中可防补剂之壅滞。

  【药话药论】关于本品药用,有益气与脱气之争。本品苦辛散气,性凉开泄,过用伤人耗气,滑泻遗尿,每致虚脱,此为医之常理,临床多有报道,兹举《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6期报道赵希明治一案为例:赵叟,69岁,素有胃痛痼疾,X钡餐检查,重度胃下垂,诊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口苦吞酸,苔白厚,脉弦滑,方拟柴胡疏肝饮和保和丸加减,服5剂症平,患者为喜,求治胃下垂方,赵氏见有“单味枳实水煎浓缩治疗胃下垂”报道,如法制剂,患者先后共服用枳实1.5市斤,渐觉气难上续,困乏无力,脘闷腹胀,日泄无度,质稀如水,矢气遗尿,入夜尤甚,诊之六脉沉细如丝,辨证乃克伐损真,中气下陷,拟补气之剂,然病势危重,药力不济,是年病故,愧之莫及。此例表明体弱之人不可过用枳实,枳壳与枳实同类,唯破气之力稍缓,也不宜过量久。但在不少药书栽有“益气”作用,如《神农本草经》载“利五脏、益气轻身”,还有书中言“益气明目”,实为妄言,不足为信,《得配本草》已告戒曰:“大损元气”,不少医家也明言:“气虚人忌用”。

  《药性通考》:“枳壳性缓而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枳实性速而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胸中痞,肺气结也,用枳壳于桔梗之中,使之升提而上消。心下痞,脾血积也,用枳实于白术之内,使之荡涤而下化。总之二物皆有流通破结之功,倒壁推墙之用,凡有积滞壅塞、痰结、癥痞,必须用之,但须分在上在下,上用枳壳缓治,下用枳实急治,不可单用,必附之补气血之药,则破气而气不耗,攻邪而正不伤,逐血而血不损,乃为万全耳。”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主治指掌》:“枳壳(去瓤,麸炒令熟用)……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内连年之积。”

  【药理研究】酸橙、枳橘的果皮均含有挥发油(右旋柠檬烯、枸橼醛、枳橘芳樟醇、丁香烯)、黄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苦橙素)、对羟福林、去甲肾上腺素、柠檬苦素、川陈皮素、橙花酯、乙酸香叶酯、枸橼酸、维生素A等。江西新干产的枳壳柚皮苷和对羟福林含量比湖南产枳壳含量为高。

  药理作用:1 对胃肠运动的双重调节作用,既可抑制胃肠运动,有解痉作用,又能兴奋胃肠,增强蠕动,经麸炒后水煎液对胃肠蠕动的作用强度低于生品,这与传统认为麸炒枳壳作用缓和的认识一致;2 强心及升压作用;3 兴奋子宫作用。

  白芍

  白芍系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处方用名有白芍、白芍药、杭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柔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主要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病。治胁痛痛经,可与香附、柴胡、当归、郁金为伍;治脘腹疼痛、腹中挛急可与桂枝、良姜、甘草等配伍;治疗泄痢腹痛,可与白术、防风、陈皮为伍,如痛泻要方,治疗痛经多与当归、红花、川芎、熟地等养血活血药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川芎、菊花、生龙骨、天麻等配伍,治疗消渴口干、尿频消瘦,常与生地、石斛、五味子、天花粉等配伍。

  【用药体会】白芍假厚土之余气,十月生芽,正月出土,夏初开花,得木气最盛,故入肝脾二经,味苦酸,性微寒。色白入气分,气厚味薄,酸涩能敛,苦凉泄热,升而微降,为血中之气药,既能舒肝解郁,升发肝气、散恶血、破郁结,为肝病和妇科之必备;又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抑肝阳、降逆气、退虚热,诚养血并止痛之良药。其解郁破结之功可治疗肝郁胁痛、痛经,肝脾不和之脘腹疼痛,肺气闭阻之喘哮。配黄连、木香、黄芩、马齿苋、当归可止痢疾。其敛阴降逆之功可用于治疗阴血不足自汗盗汗、崩漏、月经不调、通经、肝阳头痛眩晕、消渴等症。治阳虚自汗,配桂枝、生姜、甘草,治阴虚盗汗,可配伍牡蛎、五味子、山萸肉等。其味酸而兼苦,且又性凉,能敛上焦浮越之火、泻肝胆之热一并下行自小便而出,故可用于治疗赤疹瘙痒、目疾肿疼、面补痤疮,常配丹皮、赤芍、生地、防风、白藓皮、黄芩、龙胆草等。本品炒用去其寒性,可用于胃虚、胃热、肝胃不和、气结气逆等各种胃脘痛,常与香橼、佛手、砂仁、枳壳、党参、元胡、白芨等配伍。白芍敛肝之性,还可用于治疗吐血便血,用量须大,一般30克左右,白芍具有柔肝养阴及利尿作用,故多用于肝硬化,合并腹水及上消化道出血,多与赤芍、茜草、白芨、三七、泽兰同用。本品有抗过敏作用,与赤芍、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配伍,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

  【药话药论】芍药者,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本品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为我国传统名贵花卉,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种史,明·李时珍云:“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在民俗史上,芍药是古代男女青年恋爱时的赠物,因有“离草”、“何离”之称谓。亳州为“芍药之乡”,所产的白芍称亳白芍,色白如玉,质地坚实,质优效稳,是安徽四大名药之一。

  相传三国名医华佗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他都要仔细品尝,然后才用在病人身上,一天友人送他一棵芍药,种在屋前,他尝遍了它的叶、茎、花,觉得平平常常,没有什么药性,就未用它治病,一天深夜,华佗忽闻窗外有女子啼哭,月色中隐约可见一美貌女子,似有委屈,华佗颇感纳闷,但走出门去,却不见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立的地方长着那棵芍药,待转身回屋读书,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华佗觉得奇怪,唤醒妻子,细说经过,妻子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是救人良药,独有这棵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查清它的用处,它自然觉得委屈了。”华佗说:“对这芍药我已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妻子月经来潮,血涌如注,小腹绞痛,想起丈夫惟独未尝的芍药根或许有止痛止血之用,于是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一日,月经渐止腹痛竟然痊愈,华佗知后,用于实践,验证出芍药确是一味止血止痛的良药。

  《药性通考》:“味酸,气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行经药。泻肝火,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克土则脾安,土旺能生金则肺安,脾和肺安则腠理固矣。能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散恶血,利小便,缓中止痛,益气除烦,敛肝安胎,补劳退热。治泻痢后重,能除胃中湿热,脾虚腹痛然泻痢俱太阴病,不可缺此。若寒泻冷痛忌用。又治心痞胁痛、肺胀喘噫、痈肿疝瘕……同白术补脾,同参、芪补气,同归、地补血,同川芎泻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

  《医学启源?卷之下?用药备旨》:“性寒味酸,气厚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利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药理研究】主要成分有芍药苷、白芍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苷元酮、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胡萝卜苷、芍药内酯、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油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三萜类等。

  本品具有解痉、镇痛、镇静抗惊厥、扩张血管、降压、抑制胃液分泌及预防消化道溃疡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具有保肝降转氨酶、抗肿瘤、抗炎、抗缺氧、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黄连

  黄连系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黄连的干燥根茎,处方用名:黄连、川黄连、川连、雅连、姜黄连、酒炒黄连等。

  【性味】味苦、酸,性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泄痢,呕吐,痞满,黄疸,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吐酸,消渴,牙痛,疮痈疔毒等,外用治疗中耳炎湿疹等。治心火内炽,迫血妄行,衄血、吐血者,常配大黄、黄芩、连翘等以泻心凉血止血;如热入营血,斑疹隐隐,当配犀角、生地、丹皮、玄参等以清热凉血,如清营汤。若湿温病湿热内蕴、胸脘痞闷,呕吐恶心,舌苔黄腻,常与厚朴、竹茹、清半夏同用,共奏清热燥湿之功;如结胸证心下硬满,按之疼痛,可配栝楼实、半夏、枳实等。若治赤游丹毒,可与龙胆草、赤芍、紫草、生地、木通等配伍。治疗湿热泄泻及痢疾:黄连可为君药,可单用,若病情较重,宜与它药配合使用,多配木香以行气、当归以活血,葛根以升清阳、秦皮、白头翁以凉血解毒。治疗肝火犯胃之呕吐胁痛,常配吴茱萸、苏梗叶、郁金以泄肝火、降逆气而止痛,若胃有痰热,呕吐口苦者,配橘皮、竹茹、青皮清热化痰。与黄芩、黄柏、栀子配伍,增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用于治疗高热神昏、热毒疮疡,方如黄连解毒汤。

  【用药心得】黄连喜生长于阴湿凉爽之山谷,秉大苦微酸之味,大寒而燥之性,善入心清心火,解热毒,心火清则上焦之热皆清,故善治热病烦躁、谵语、热盛吐血、衄血、目赤肿疼以及上半身赤游丹毒等:其根植深土数年,假厚土之余气,其色纯黄,故能入脾胃及大肠,以除实热、燥湿热,治疗胃肠湿热,胸脘痞闷,呕吐恶心及下利脓血等症。治胃脘疼痛,诸药不效者,可用黄连配少量熟附子、良姜;治消渴善饥,配天花粉、生地黄、石斛、白芍以泻火生津。对心火偏亢之心烦失眠:可配朱砂、麦冬、竹叶以清心安神,属阴虚火旺者,可配炒枣仁、白芍、百合等以滋阴清心安神,属心肾不交者,可配肉桂、远志、合欢皮以交通心肾;其清热之功还可用于疔毒内攻及痄腮:常与黄柏、黄芩、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等同用;与苦参、黄柏、黄芩、大黄配伍,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有较好的退黄作用。外用研末调涂可治疗湿疮湿疹,淬水蘸擦可治目赤肿痛。

  【药话药论】

  传说在大巴山下有位陶郎中,因出诊几天没有回,闺女阿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全身燥热,上吐下泻,几天功夫不醒人事。阿妹母亲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与阿妹朝夕相处的青年帮工也非常着急,他猛然想起那年正月,从山上残雪下挖回来的那株开绿花的小草,移栽在药园里,几天前因咽喉疼痛,无意间摘了一小片叶子,放在嘴里嚼了一下,结果叶子苦得麻舌头,但过了一个时辰,喉咙疼痛减轻了,他惊奇地又连续两三天摘它的叶子嚼,咽喉病果然治好了。他想,是不是它也能治好阿妹的病,于是便跑到园子里,连根带叶挖了一株,煎成汤药,给阿妹喝,说来也神,阿妹的病果真好了。陶郎中回来后,知道女儿患的是肠胃热重,一定要用清热解毒的药才能治好。经过实践,证明这开绿花的小草,确是清热解毒、泻火止痛的良药。因这药是青年帮工黄连发现的,所以陶郎中给它起名叫“黄连”,并把阿妹讲配给他为妻,两人情投意合,喜结良缘。后人赞美道“良药苦口数黄连,绿花争艳正月间,清热解毒除沉疴,苦尽甜来结良缘。”

  《中国药话》:“历代医家喜用黄连,善用黄连者,首推医圣张仲景,黄连之用见于仲景方者,如黄连阿胶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小陷胸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肝也;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肠也;其制剂之法,或配以大黄、芍药之泄,或配以半夏、瓜蒌实之宣,或配以干姜、附子之温,或配以阿胶、鸡子黄之濡,或配以人参、甘草之补,因证制宜,所以能收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

  《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医学启源》:“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五:泻心热一也,去上焦火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上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

  【药理研究】主要药理成分:小檗碱、表小檗碱、黄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黄柏酮、黄柏内酯、木兰花碱、药根碱、阿魏酸及5-羟基小檗碱等。

  药理作用:具有广谱抗细菌、抗病毒、抗原虫、抗滴虫、抗真菌等作用,增强白细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降血糖、降血压、镇静、镇痛、利胆、解热、抗炎、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抑酸、抗溃疡、溶栓等作用。

  党参

  党参为枯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处方用名党参、黄参、台党参、潞党参、炒党参、上党人参。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补脾胃,益肺气,养血,生津,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治疗中气不足,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常与白术、茯苓、山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治疗少阳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与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共伍;如小柴胡汤;治疗脾不运湿,升降失常,呕吐下利,心烦纳呆,心下痞满或痞硬证,宜与甘草、半夏、黄连、黄芩、干姜或生姜、枳实等配伍,如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肺气亏虚,气短喘咳,声音低弱:可与黄芪、五味子、紫菀等同用,如补肺汤;对虚喘日久,气虚及肾,伍以补肾之品如山萸肉、蛤蚧、熟地,可得先后天互养之妙,如人参蛤蚧散。治疗脾肾两虚的尿毒症见面色萎黄,口苦呕吐、腹胀便秘,可用本品配伍大黄、熟附子、干姜等,如温脾汤。

  【用药体会】党参即原产于山西上党之人参,喜植背阳向阴之肥沃深土,年久采挖者良,因深得地之精灵,色黄属土,故又名地精、黄参;党参兼四时生长变化收藏之用,且色黄味甘,质润,合乎中土脾脏之德,故性平,既不偏阳也不偏阴。有补脾胃,调和阴阳寒热之用,对中虚气滞脘满、胀痛喜按者,可与枳壳、黄连、佛手、白术等为伍。对中虚生寒,气逆作呃,或呕吐者,当配丁香、柿蒂、降香、旋覆花;呕吐重者加姜半夏、生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胀满,纳呆不饥、嗳气烧心,常配以黄芪、苏梗、香橼、白芨、鸡内金等药以益胃和中,对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烧心口臭、脘疼心烦者,常伍乌贼骨、川楝子、元胡、蒲公英、黄连、麦冬。党参有健脾养胃之功,可愈溃疡病,治疗消化道溃疡,常与白芨、百合、煅瓦楞子、黄连、黄芩等配伍。本品性平,善补脾土,土旺生金,故兼可益肺气,治疗肺气肿、肺心病之气短、喘息;借其补气生津之功,配伍养血药可生血,治疗血虚萎黄或气血两虚头晕心慌,多配伍熟地、当归、黄芪等。与茯苓、白术、黄芪、大腹皮、车前子等配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有恢复正气,健脾除湿功效;

  【药话药论】

  相传吕洞宾和铁拐李从中原来到太行山云游,见奇峰峻岭,大树参天,云雾缭绕,花香鸟语,犹如仙境一般,二仙赞叹不已。当他们走到平顺地界时,忽然看见一头山猪,在山坡上的土里乱拱,嘴还不停地吃些什么。二仙虽然得道,但童心未减,总想看个究竟,于是他们就追赶山猪,山猪见有人来,便向深山老林跑去。他俩来到山猪拱过的地方,只见黑土疏松,油光发亮,土里长着一种似豆秧的东西,铁拐李便用手拔出一看,见其根像狮子盘头,身有带圈螺纹,断处乳汁外溢,香气扑鼻,他漫不经心地放在口中,边嚼边跟着吕洞宾赶路。走了一程,吕洞宾已是浑身冒汗,气喘吁吁,回头再看铁拐李却神情如常,紧紧跟随,尽管他走路是一拐一拐的,但并不感到劳累和困乏。吕洞宾感到奇怪,自已腿脚齐全怎么还比不上腿脚不便的李兄呢?铁拐李忽然想起嘴里嚼着的草根,倍觉香甜,竟浑身轻松,行走丝毫不觉得吃力,是不是这个小草在起作用?二仙亦不知此物何名,继续前行。遇见一樵夫,问此何草,樵夫告诉他:“这是一种神草。传说古时上党郡有户人家,每晚都隐约地听到人的呼叫声,但每次出门看望,却不见人。在一个深夜,主人随声寻觅,终于在离家一里多远的地方,发现一株细长缠绕的不平常植物,他挖到近尺来深才见根部,其形体和人一样,有手脚四肢,颇具神色。自后再也听不到叫声了。” 二仙听了颇感神奇,铁拐李对吕洞宾说:“这下我这个宝葫芦里又有该添的神药了。”原来这种草就是名贵药材人参,因出在上党郡,所以叫“党参”,后来上党郡改为潞州,所以又叫“潞党参”。后人为纪念铁拐李发现党参这种药草,就把山猪拱过的地方叫“供地”,这个地方就在山西平顺县石窑乡。

  人参、党参古时不分,故《本草纲目》有人参而无党参,且人参条下有“上党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的记载,至清代《本草从新》始正式分为两条,凡古方用人参者,每以党参代之,但党参不如人参之能大补元气,且药力亦较薄弱,不能持久,所以轻证和慢性疾病,可以党参代人参,而重症、急症仍用人参为宜。

  《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钟器,而不刚燥之弊。”

  【药理研究】主要药理成分:党参酸性多糖、皂苷、三萜皂苷元、挥发油、棕搁酸、十八碳二烯酸甲醋、生物碱、党参苷I、III、IV、丁香苷、多种维生素、菊糖、甾醇、甾苷、黄酮、芹菜素、齐墩果酸、党参碱、党参次碱、党参内酯、氨基酸及铁、锌、铬、锰等微量元素,

  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升血糖、促进造血机能、降压、升高血浆皮质酮水平、抗缺氧、耐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收缩、抗溃疡、降血脂、抗癌、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突变、保肝、耐寒、耐高温等作用。

上一篇:原创53岁巩俐因戛纳电影节亮相,穿4年前旧衣全素颜出镜,不愧是巩皇
下一篇:马蓉恋情曝光?被传为养家暴瘦认不出,男友露面被嘲不如宋喆,这次她要做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