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范文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1

  于是有了高高在上的君王,有了埋头苦干的百姓;有了运筹帷幄的将军,有了冲锋陷阵的士兵;有了风光无限的英雄,有了站在路边鼓掌的看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这话看似励志,实则有失偏颇―――如果每个士兵都成了将军,那么军队也就名存实亡了。

  历史上有许多苦心孤诣的母亲,她们断机杼、搬家、刺字,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未来。现在的父母依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不少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了“要出类拔萃”“考试要考第一名”的拔尖思想,他们的内心被当英雄的豪迈感充盈着,貌似拥有远大的志向,实则只迎合了父母的期望与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他们的人生轨迹,不过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圆罢了。

  我着实羡慕那些愿意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们,因为他们活出了真我,活出了个性,拥有许多人缺失的纯粹的快乐。他们的一句“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让多少豪言壮语黯然,让多少励志名句失色。

  我着实羡慕那些愿意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们,因为我从不敢说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喜欢站在三尺讲台上讲解唐诗宋词、谈论文人墨客,我喜欢在教师节时收到一张张写满稚嫩童言的小卡片,我喜欢和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但父母却告诉我当老师又苦又累收入还不高,人生的目标应该更高远,例如当公务员就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貌似鞭策的话语听得我耳朵都快要起老茧了,我不禁想起黛玉的那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只是黛玉葬的是花,而我葬的是梦。

  我一直想问问那些想让我们成为英雄的人,你们听见奔跑途中那些疲乏不堪的脚步声了吗?你们看到那些所谓的英雄脸上的倦容了吗?你们叫我们不要甘于平凡,不要默默无闻,可是这个社会哪里容得下那么多的英雄?太多的英雄只会让这个社会乱成一锅粥。如今这个社会急需的是那些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他们如清凉剂一般,能让追名逐利的浮躁之气消散开去,能让敢为人先的喧嚣平静下来,能让人们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然后在受到触动以后明白: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也值得推崇!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2

  衡量以“题意明白、切实,不用猜来猜去”这几条标准,在2012年17道高考作文题中,我以为命制最出色、最让人喜爱的是以下四道:

  一、广东卷:新材料作文“我愿意生活的时代”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喜爱理由——材料有深度,试题富于独立思考的空间

  今年广东卷的“我愿意生活的时代”涉及历史、未来、现实三个层面,内容指向上贴近现实,其导向相当明确——有意引领学生多读书、善思辨,培育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度体察人类文明、社会生活的见识水平。

  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内心意愿,与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等三人关于生活时代的选择观念。这里作一个设想——假如只提供前一则材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那又如何呢?我觉得,那就大为逊色了——一方面,学生将一窝蜂地或驰骋想象,构思一篇“我(考生本人)最想生活在某个时代”的虚构性作品,或写成议论文,重点阐明为什么“我最想生活在某个时代”,而很难考虑到“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立意空间一下子变窄了;另一方面,“最想生活在古代某一时期”的设题,谈不上有新意,以往的模拟题与此类似的并非没有。

  从现在的题目看,供料中最值得玩味的无疑是“居里夫人”的“我以为……”,它与前三者构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考题的哲理韵味。对应供料的多重意蕴,在“自选角度”时至少可考虑:1.直接评说材料中前三个人物有关“愿意生活的时代”的想法,例如谈“愿望显示着对事业的热爱与投入”。2.聚焦居里夫人的言论,瞄准“有趣”“有用”两个表明生活态度的重点词(“有趣”是生活情调,“有用”讲社会价值),具体可论及下列数点:(1)“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是巨人的智慧,也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理念。一个人出生于什么时代、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然而,人们是可以把握好自我的人生轨迹,过上有趣、有用的生活的。(2)希望生活在五大文化的交汇地,希望生活在一世纪前的工业文明初期,希望生活在未来的高科技时代,表明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与期待,人如果没有一丝理想,那也是非常可怕的;居里夫人则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提出人应该面对实际,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又有用。(3)人生的舵轮掌控在自己手里,我们不光要强调对社会做贡献,也该重视个人的生活情趣;以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凭脚踏实地的态度实现人生价值并享受人生,这是最为可贵的。3.综观两则材料,另有多层次的切入角度可遴选。诸如选择与适应、执着与超越、内在方向的把握与外在环境的改造、理想与现实、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又如生活的标准、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等等。

  二、浙江卷:新材料作文“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喜爱理由——生活气息浓郁,凸显现实感与人文关怀

  “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这道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对眼下流行的教育偏误有着显明的反拨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口号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的资质、兴趣如何,一个劲地灌、压甚至哄骗,快马要加鞭;如属驽马,更是不由分说,不停地挥鞭。人们似乎不由自主地挤上了一座“争上游”“育精英”的独木桥,忙碌、焦虑、恐慌,忘记了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认真听听孩子的心声,全不顾及“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同时,完成本题有三个立意角度可供选取:在路边鼓掌;在路上奔跑;在路边鼓掌和在路上奔跑。这就增强了考生的自主性,比起强迫学生“拒绝平庸”的2011年江苏卷作文题,其发挥余地要开阔得多。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同学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甲: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解析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基于“导向鲜明”“人人可写”“防止套作”的命题要求,借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博文以及网民的各种议论,将整个社会愈演愈烈的“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以及由此涵盖的中学生如何追求成绩、如何追求人生的问题,放到作文中讨论,可谓贴近考生生活,回归写作本源,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浙江高考作文始终追求的“现实、人文、思辨、文学”等命题指向。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变”,即题型的微变化。乍一打量,故友照面,仔细研读,便可发现,作文的题型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实为“新材料命意作文”题。一方面传承了“新材料作文”自主、灵活、开放的“三自”特色,另一方面,又在“立意”上以“材料内容及含义”和“网民的三种观点”双重限定,不仅有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新材料命题作文”,更不同于2009年的“新材料作文”。毫无疑问,它是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又一次不乏新意的独特变革。这种既加强限制又不失开放的作文命题,为公正考查考生的现场写作能力、有效防止各类套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是“活”,即内容的灵活化。命题材料虽出自刘继荣的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并不等同于博文,两者有明显差异。博文的主题是赞赏甘居中游、争做凡人的想法,这虽然有现实的积极意义,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心态是一种反拨,又能让大多数“中游”者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正确的定位,但毕竟不能涵盖所有的人生。由此,命题材料还加上了三种网民议论,天衣无缝地融入了“争做英雄”的人生观,命题的灵活性和巧妙性可见一斑。考生的审题,不能死板地拘泥于博文的主旨,而应立足于对“材料内容及含义”的把握,即敏锐抓住两个关键词语“路上奔跑”和“路边鼓掌”,并根据上下语境理解其引申义和象征义,它们才是作文内容的精髓所在。不难看出,所谓“路上奔跑”者,就是表现突出被公众瞩目的优秀人物,联想开来,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成功者,那些政治家、企业家、科技文化精英等等;而“路边鼓掌”者,则是人群中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物,延伸一下,就是占整个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参透了这些,才算读懂了题意。

  三是“实”,即人生的切实化。就立意而言,命题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不仅给考生创设了较大的作文空间,也较好地体现了多元化的时代精神,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套话作文的泛滥,可谓一石三鸟。而此题最大的亮点,就是作文的触发点是考生自己的境遇,作文的感悟点是现实的生活,作文的闪光点是人生的境界。无论是为数不多的成绩突出的优秀生之一,还是绝大多数平平凡凡的“中等生”里的一个,立意时,每位考生都必须根据网民的三种议论,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选择其一,或赞同“路边鼓掌”,或肯定“路上奔跑”,或辩证思考“两者并许”,方可符合命题要求。要特别注意的是,“鼓掌”也好,“奔跑”也罢,都一语双关,实虚兼容,本质上都是每位考生人生理想、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想情感的形象寄托。因此,如何由表及里,确定“为何鼓掌或奔跑”“鼓掌或奔跑的意义”,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才是文章立意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人生追求中,奋力奔跑,英雄的荣光必将升华生命的高度;欢欣鼓掌,平凡的伟大自会彰显平实的光辉。同理,高考作文也是如此,无论“奔跑”还是“鼓掌”,我书我心皆可风流:激扬高蹈的,文采斐然的,高分垂青;而沉稳平实的,质朴淡定的,也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高分佳作1

  矮纸斜行闲作草 浙江一考生

  我自爱北国那猎猎狂风,掀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自爱那万绿丛中一蕊殷红,一枝独秀,流万世之芳;而我更爱如水的江南,恬静的溪流浣出的淡雅女子,梆梆的摇橹小调中,婉转的细润歌喉。

  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力气,争高争先,直至终于看到尽头,融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尽头,那么一番搏斗之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般平静的洋面,竟不如湖水那样澄澈透明,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在这急切不停的求索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一份平静?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能媲美豹子的健腿,并非每一个梦都在遥不可及中等待追寻,亦非每次尽力狂奔的尽头,都是甘美的琼池。

  遥望一位诗人,立于山之高处,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静立江头,看江流而东,饮一樽清酒。与其说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头,见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见伤情的思恋,除却仕途的苦闷,只因苏子有一颗立于世外的心,无畏于奔腾的洪流将身带去何方,只求清风明月常存于心。观万物之变,立于不变之处,方能无羡于天地,邀飞仙同游,极宇宙之无穷。

  这是苏子的旁观,以无欲心体察万物,纵然世界瞬息间面目皆变,他依旧可以鼓起掌来,以鱼虾为友,以麋鹿为朋,飘飘而去,羽化若仙。

  当你不适宜去奔跑时,何不立于一旁,欢欣鼓掌呢?

  古人云:无欲则刚。当时间凝滞,便可见沿途只顾挥洒汗水的人儿,错过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绮丽,遗失了大雁南飞的恋恋深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纯净的心。而渴求的繁华,较于失去,仅仅是毫末之乐;而无欲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完成了那绝美的画卷。

  我打江南走过,是一蓑烟雨的深沉浸润了这画一般宁静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长,不追求那远远闪烁的荣光。

  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匍匐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欣鼓掌。

  (得分:60分)

  高分秘诀

  作文境界,高格。王国维说,境界是诗词的灵魂,同理,境界也是满分作文的灵魂,有境界者自有高格。本文的境界在哪里?在于作者是站在宇宙大化的高度来审视生命的真谛,慧识独具,自然就有了一般考生无法意识的奔跑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纯净的心……渴求的繁华,较于失去,仅仅是毫末之乐”,而鼓掌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的真知灼见,张扬着超脱世俗欲望、顺化大道天性的本真追求,让心灵净化,赤心复归。

  经典材料,灵悟。通篇只用苏轼一例,却起到以一当十的功效,缘何?缘于作者用灵魂来参悟大师,以苏子孕育于坎坷仕途的旷达从容来印证自己的“欢欣鼓掌”,可谓会心大师,妙合无垠,绝非套话作文标签粘贴、附庸风雅的拙劣拼凑,自然泾渭不同,云泥有别。其实大师的含金量是永远不变的,能否用得经典,就看是精神共鸣,还是人云亦云。

  行文品位,清雅。如水的江南孕育着秀美,江南的烟雨滋养了灵动。作者文采胜花,才情似水,语言洗练如诗,意象精美如画,显示出超常的功力和张力,尤其是绾合之句“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匍匐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欣鼓掌”,格调清丽典雅,如大家闺秀,气质怡人。

  (陶子)

  高分佳作2

  光荣的荆棘路 浙江一考生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的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大地?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都多了一份焦灼、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以及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地参与了这场战斗,这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何谈进步与复兴?我们都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亦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儿温暖、一点儿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得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奔跑的里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

  (得分:60分)

  高分秘诀

  志存高远。议论文要有见识。见识有庸常和独到之分,高分作文要求独到,忌讳“众口一词”,满分作文更是如此。就像本文,在绝大多数考生倾向于“鼓掌”之时,作者则以过人的胆识、开阔的胸襟、高远的眼光,理直气壮地豪迈宣告:“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这样的作文才有灵魂,才立得住。

  说理透彻。作者深谙议论文要以理服人的文道,自始至终将所说之“理”渗透在严密的分析之中。从人人鼓掌,谁来奔跑的假设反问,到人人皆可创造的道理阐述,再到勇挑社会大梁,开辟崭新时代的典型例证,句句有理,层层见理。另外,世上之事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作者则眼光敏锐,横看成岭侧成高峰,最后一层“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的见解,既标新立异,又合情合理。

  文气充沛。韩愈说:“气盛则言顺。”通读全文,自有一种洋溢天地的正气、“舍我其谁”的豪气和知书达理的书卷气充塞于字里行间,律动着青春品格的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如树之轮、石之纹,浑然天成,如江出峡,河奔海,酣畅淋漓,势不可挡。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4

  父母的失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一次次击破了我前进的动力。曾经想过奋斗,可“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名言却没有应验。也曾想过放弃,但父母、老师的期望又让我汗颜……那层浓浓的雾,阻碍了我前进的方向。

  一日,为了迎接考试,我在家翻起了刚买的作文书。由于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加上本来就心情不佳,越读越生气,心中闷得难受,一点儿也读不下去,站起身打开窗户,一阵阵凉风吹了进来,窗外风卷着雨丝,雨打着树叶,浮躁的心绪随着雨声消散许多。

  慢慢踱步走回书桌,遨游在想象的世界中,思绪早如风中的雨丝,四处飘飞。轻轻翻开合上的书,又缓缓读了下去。“《要甘愿做‘补白’》,这多奇隆?”但嘴角却渐渐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好比人人都写大块头的文章,那么报刊就要有许多块小空白,令人生厌……”

  我想到了早晨一

  “啊,你考得真好!”一群人无不羡慕地对同宿舍的一位优秀生大加赞赏,想讨教“秘方”。可同宿舍的其他人,因为那个难以启齿的分数,被这优秀生陪衬得灰溜溜的。

  一连几夜,在睡梦中被吓醒,望着透过窗帘的灯光,静静地想着心事。

  是啊,没有失败者,哪有成功者呢?学习就像一部电视剧,有主角也有配角,没有配角还谈什么主角。

  “如果我们成不了‘压卷之作’,退而求其次,做一段画龙点睛的补白,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不优秀不是我的错,我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虽然比不过别人,可没有像我这样的普通人,那些成功的人哪儿来的成就感?

  那本书又一次被合上,但心门却悄悄打开了,那层浓雾消散了。

  窗外,雨过天晴,天朗润起来,万物又亮起来了,一切又变得可爱起来了。

  是啊,心结解开了。

  我不优秀,但我不低贱。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人人都去做元帅,谁来做士兵?当一位英雄凯旋,没有路边鼓掌的人,哪有英雄的存在。我愿成为在路边鼓掌的人,照亮别人,也点亮自己。

  从此,我每天过得很快乐,身上背负的无形的十字架被卸下来,学习也变得有趣、轻松。

  但父母老师却不甘让我成为那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成为“英雄”是他们的期望,他们可曾想过,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绽放光华,而是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

  让我们理解那些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给他们一份理解、一份支持吧!

  同学点评

  当人们被无形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时,可曾想过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扮演对了角色?作者让我们领悟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文章富有感染力,让我们明白当心灵不再被琐事羁绊时,才能放飞梦想,收获丰硕的成功之果。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5

  一考生

  一个少年,经历无知放肆且浅薄忧伤的年华,逐渐成长为一种更为平和与坚韧的姿态,学会诚实生活。这个过程,该是像太阳般美好的吧。

  也曾幻想成为众人瞩目、光芒万丈的明星,也曾因面对充满光辉的人收敛起自己黯淡的光芒而失落惆怅……如同大多数人的小时候,我也曾被能够自由飞行的蜘蛛侠、勇敢无畏拯救人类的奥特曼等深深吸引,且暗自发誓定要成为一个英雄。我想,每个人内心的小宇宙里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一种英雄主义情怀。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与现实就像两条相交后的直线,各自沿着自身的轨迹愈行愈远,而那个交点,也许只是某日对父母进行的梦想“宣告”。

  时间会打磨曾经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看似平淡流逝的岁月里,我学会了以一种更加平和与淡然的姿态生活。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英雄。几千年来,令人敬仰的英雄很多,但更多的是敬仰英雄的人。既然不是英雄,为何要固执地拘泥于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何不体验芸芸众生式的平和幸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美,这毋庸置疑,只是有时候,我们将这种渴望过于强烈地渲染,便生发出嫉妒、怨恨这些恶质衍生品。从小,我就沐浴在周围人群的掌声与鲜花中,以至于将这当作理所当然。渐渐地长大,身边愈来愈多比我更优秀的人。高傲的我,曾是那么嫉妒他们的绚美的羽翼,心中郁闷难以排遣,不愿被他人耀眼的光芒遮蔽了我小小的身躯,甚至不愿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多么心胸狭隘啊。

  直到后来,年岁的成长及阅历的丰富逐渐打开这个心结,欣赏他人的绚烂并为之鼓掌,其实也挺好的,人需要一种豁达来欣赏他人的美。仍是积极进取,但不再汲汲追求光环与掌声;仍是心怀梦想,但不再孤身陷于幻想的大沙漠中。当做不了舞台的明星的时候,告诉自己,坐在观众席鼓掌也未尝不可,没有必要为此伤神伤心,积郁难排。

  月亮再亮,星星还是可以拥有自己的光辉;大海再广,小溪还是可以拥有自己奔腾的空间。如果无法成为英雄,那就成为为英雄鼓掌的人吧!

  [点评]构思独特、实话实说应该是本文最为成功之处。从“无知放肆且浅薄忧伤”到“成长为一种更为平和与坚韧的姿态”,由“也曾幻想”到“欣赏他人的绚烂并为之鼓掌”,作者在纵向推进中将“路上奔跑”与“路边鼓掌”融为一体。文中这些描述既自然贴切又真实可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随作者走过了从“英雄”到“鼓掌人”的“蜕变”历程。语言表达凝练洒脱,像“幻想终究是幻想,与现实就像两条相交后的直线……也许只是某日对父母进行的梦想‘宣告’”、“仍是积极进取,但不再汲汲追求光环与掌声;仍是心怀梦想……没有必要为此伤神伤心,积郁难排”等片段,都显示了作者的才气和功力。

  芸芸众生的幸福

  一考生

  诗人叶赛宁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于是太多的人忙着追逐、奔跑,渴望成为英雄,于是我们听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此起彼伏,于是各种成功学秘籍畅销书城……

  但是,我们所谓的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仅仅是财富的积累吗?《纽约时报》的著名摄影师比尔·汉诺宁曾说钱是最廉价的,精神自由才是最可贵的,于是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拒绝了聘他做专职摄影师的大公司,坚持用镜头诠释他对人生意义的洞察。你能说他不成功吗?当然不是。所以,或许成功不是一个大而难抵的目标,成功对于芸芸众生自有不同的标准,而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有一个更简单的标尺——他是否幸福。

  所谓幸福,是存乎心灵的,与外在的财富、地位无关,而只取决于心灵的满足与否。一个人或许平凡,但具有丰富的内在、丰饶的灵魂,他也可以很幸福。美国人比尔·波特迷恋中国的隐士文化,于是透支信用卡来到中国,靠当导游、翻译佛经为生,竟也遍游名山,甚至登上华山贺老洞寻找隐士修身之所。他未曾成为英雄,但他的信念与坚持让他内心充实、灵魂幸福。当有朝一日英雄路过,他会坦然地坐在路边鼓掌。

  因此,我欣赏材料中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她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不盲目追逐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平凡中追求到了幸福,获得内心满足,因而在英雄路过的时候可以不卑不亢地站在路边鼓掌。或许对于芸芸众生而言,这才是幸福的真谛。海德格尔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有太多的人在对蜗角虚名的追逐、对成为英雄的渴盼中遗忘了生命的本真,遗忘了生命的目的并非追求身外之物,而是获得灵魂的满足,寻求真正的幸福。

  正如刘继荣自己所说,世界上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而这个女孩,必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和善的邻居,友爱的同事,慈祥的母亲,在所有漫长的时光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能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但达观开朗、笑对生活,尽力编织属于自己的凡俗的幸福,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当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当英雄从你身边跑过时,你也一定能坦然而真诚地为他鼓掌。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我们又何妨做一个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毕竟生命不因平凡而黯淡,相反,芸芸众生的幸福却像灯塔指引这个世界驶向和谐幸福的海面。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人文情怀的优秀作文。文章起笔列举现状,并就此质疑发问(“但是,我们所谓的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仅仅是财富的积累吗”);接着,借助典型实例阐明“所谓幸福,是存乎心灵的……而只取决于心灵的满足与否”;在此基础上,作者联系作文题供料,进一步阐述“在平凡中追求到了幸福,获得内心满足,因而在英雄路过的时候可以不卑不亢地站在路边鼓掌。或许对于芸芸众生而言,这才是幸福的真谛”,并论及为人父母者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从而呼应了开篇的三个“于是”;篇末处设喻作结,“灯塔”、“海面”的比方贴切而形象。文中适时引入名言警句,为全篇增色不少。

  矮纸斜行闲作草

  一考生

  我爱北国那猎猎狂风,掀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爱那万绿丛中一抹殷红,一枝独秀,留万世芬芳。只是我更爱如水的江南,恬静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摇橹小调中透出歌喉的婉转细润。

  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止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勇气,一争高低,直至看到尽头,融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真的尽头,那么一番搏斗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平静的湖面,竟不如湖水般澄澈透明,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在这无休止的追求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那一份平静?

  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能与豹子媲美的腿,并非每一个梦都在遥不可及中等待追寻,亦并非每次尽力狂奔的尽头都是鲜花和掌声。

  遥望一位诗人,立于山之高处,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独立江头,看滔滔江水,饮一樽清酒,与其说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头,见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见伤情的思恋,除却仕途的苦闷,只因苏子有一颗立于世外的心,无畏奔腾的洪流将身心带向何方,只求清风明月常存于心。观万物之变,立于不变之处,方能无羡于天地,挟飞仙以遨游,极宇宙之无穷。

  这是苏子的达观,以无欲之心体察万物,纵然世界瞬息间面目皆变,他依旧可以鼓起掌来,以鱼虾为友,以麋鹿为朋,飘飘而去,羽化若仙。

  当你不适合去奔跑时,何不立于一旁,为他人欢呼鼓掌呢?

  古人云:无欲则刚。当时间凝滞,便可见沿途只顾挥洒汗水的人儿,错过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绮丽,遗失了雁鸟南飞的恋恋深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颗纯净的心。而渴求的繁华较易失去,仅仅是短暂的欢乐;无欲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完成了那绝美的画卷。

  我打江南走过,是一蓑烟雨的沉静浸润了这画一般宁静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长,不追求那远远闪烁的荣光。

  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匐匍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呼鼓掌。

  [点评]本文沉思的是“在这无休止的追求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那一份平静”,“当你不适合去奔跑时,何不立于一旁,为他人欢呼鼓掌呢”。作者主要选取苏轼的例子,合理化用课文《赤壁赋》中的文句,强调了“沿途只顾挥洒汗水的人儿,错过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绮丽,遗失了雁鸟南飞的恋恋深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颗纯净的心”,“无欲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完成了那绝美的画卷”。篇末处收得相当巧妙,妥帖化用郑愁予《错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不仅点题作结,而且画面感强,余味悠悠,耐人咀嚼。作者文字驾驭能力高人一筹,如“恬静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摇橹小调中透出歌喉的婉转细润”中“浣”与“透”的遣用,生动而精当;像“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能与豹子媲美的腿,并非每一个梦都在遥不可及中等待追寻,亦并非每次尽力狂奔的尽头都是鲜花和掌声”等,则句式灵活,富于意蕴。

  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考生

  曾做到这样的题目:“孔子强调‘矜而不争’,这是否有违现代的竞争观?”我思忖了一会儿,只觉得这是老人家留给现时代的大智慧。

  同沐在一片日辉下,同枕一样的星河入梦,而人的本能却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多一份优势,才有更灿烂的早晨、更香甜的夜晚。

  于是,我们充实自己以知识,武装自己以冷漠,保护自己以拒绝,完善自己以获得,安慰自己以成功;而所拥抱的却不是最初想要的温暖世界,过度竞争回应你的,正是你所赠予的寒意。你怀疑、质问、退却,倘若有一双宽厚的手拥住你,有人告诉你:“我在这儿,等着你。”你会觉得全世界的光热都不及这片刻的温暖贴心、真实。

  你会觉得,一个人的战争,不如有人陪着一起走。

  什么是胜利?成功的满足是,给予他人一路的馨香。弘一法师曾留下这样的箴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们追逐着希望的彼岸,但别忘了怀揣初心,用最澄澈、最干净的目光,注视他人的奔跑,并给予美好的祝愿,便得了心神坦荡,偷尝些真水里的神水味儿。当你无助、失落时,也自有人为你喝彩、鼓掌。

  矜而不争,意为不争名夺利于市,却并不要求你停驻于原地,只一味帮助、成全他人,不求进步。人之能者,大抵有一些“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

  如能干的花匠,不吝于赠人珍贵的花木种子,蜂蝶采撷花蜜,便不会污浊了自家的花木。邻里溢着清香气,他的心里,又怎会少了赠人玫瑰之后留有的余香呢?又好比中国乒乓球队的“养狼”原则,怀有满满的真诚,教与他国技艺,不也反过来促进自己力量的壮大?

  心里种着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拥怀天地。我总这样想,这样的人,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将他拥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来,从容而美好。也必有人怀着满腔的善意,为他的一方天地洒水锄苗除虫,全呈现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态来。

  而谁又看不出那平凡中的不平凡!坚守的心,总能获得蒙着迷雾的天散开阴霾后,那心领神会的月的柔光。

  [点评]这是一篇文质兼美、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从立意上看,作者兼谈“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其观点的独特处有二:一是强调不要一味地在“路上奔跑”,以免陷入“过度竞争”的泥坑,提倡“奔跑”者也可以成为“路边喝彩”者;二是作者立足供料又高于材料,别具一格地提出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再从结构与行文表达看,全文先破后立,逐层推进;拟题富于诗意(结尾段是对题意的点化与揭示),通篇用词生动,句式灵动(整散句、长短句错综有致),“同沐在一片日辉下,同枕一样的星河入梦,而人的本能却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多一份优势,才有更灿烂的早晨,更香甜的夜晚”、“你会觉得,一个人的战争,不如有人陪着一起走”等还饶有意蕴,耐人品评。

  光荣的荆棘路

  一考生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只有鼓掌,还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都多了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画未来。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诗情礼赞,有陈独秀对旧式礼教的深刻批判,有李大钊对布尔什维克的热情介绍,有鲁迅“救救孩子”的真诚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

  [点评]“荆棘路”之说,源于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光荣的荆棘路》,比喻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这位考生由作文供料中的“路上奔跑”想到了“光荣的棘荆路”;有了这个联想,文章的立意便也明确了。作者先以“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的“那一代人”为例,阐述“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更精彩的是后一层——“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因为有冰心名句的佐证,因为有言之成理的剖析,“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的归结,变得很有说服力;同时,它也将“奔跑”与“鼓掌”绾结到了一起。另外,倒数第二段的辩证分析,也值得肯定。

  大时代的边上

  一考生

  一位散文家曾描写过一种酽黑如墨的咖啡,入口甘苦,回味无穷;而新摘的龙井浸于水中,却是嫩蕊微展,水色微碧,轻饮一口,使人如腋下生风般怡爽。路上奔跑的人,就如同持浓烈人生观的“咖啡”,在追求的道路上引领时代;然而,如龙井那样恬淡的人,从容而不窘迫,自如而不狷躁,也不失积极。只要面向着爱与温暖,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的人,理应都得到肯定。

  昂山素季就是在火光冲天的大时代奔跑的人。素季原是生活优渥的学者,谦卑而宽容。然而,在目睹缅甸的现状后,她毅然踏上了民主斗士的征途,为整个民族的命运四处奔走。她忠于内心,执于脚下,甚至在心爱的丈夫去世时仍固守在战斗的第一线。她的坚韧、执著与始终奔跑的积极人生哲学,赢得世人的尊重,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素季是爱,是暖,是万古人间四月天。

  在路上奔跑,于己,是对信仰的坚执和对前路的执著;于社会,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和时代的肩负。我们无疑是生长于一个大时代,社会正坐着“和谐号”这架列车急速前行,然而在这条路上,社会底线一退再退,终至无路可退——毒奶粉毒香肠的余波尚未过去,毒胶囊又挑战着国人的神经,可谓良知路险,正义冬眠。人们甚至讨论该不该扶起跌倒的老人。选择“在路上奔跑”既是对自我的历练,又是对责任的担当和努力去改变的勇气。

  列夫·托尔斯泰则用他的余生,践行了“在路边鼓掌”的清茶哲学。50岁的托尔斯泰曾问过自己:“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于是,80岁高龄、享受着“如帝王般财富和声誉”的托翁,毅然选择了出逃。他走过清晨微曦的草原,在漏光的树下倾听昆虫齐鸣。他在放下了一个成功者和奔跑者的重负后,拥抱自然,触摸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路边鼓掌,于己,是对心灵的卸负和对真实的追寻;于社会,亦是一种对善良的鼓励和急躁的中和。当下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变得简单而粗暴。我们汲汲于名利,却每每忘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于是丰富而精彩的世界,便成了了无生趣的囚牢。于清晨步入山间,春花酿酒,春水煎茶,给每一个远方的亲人写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幸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雪……不知不觉间,我们也便体会到了“慢慢走,欣赏啊”的真谛。

  我们处在一个大时代,我们也正站在它的边上。年轻的我们自不可不奔跑,而劳累时、迷惘时,不如也立于路旁看看风景鼓鼓掌,在某个角落等待风,或者河流。

  ——那么,在大时代的边上,岁月终将同我们一道,把没完没了的滴滴答答,于刹那间化成鼓乐齐鸣。

  [点评]“我们处在一个大时代,我们也正站在它的边上。年轻的我们自不可不奔跑,而劳累时、迷惘时,不如也立于路旁看看风景鼓鼓掌,在某个角落等待风,或者河流”——此文胜在境界开阔,立意高远。作者站在时代前沿,观照现实社会,洞悉社会底线一退再退,良知路险、正义冬眠的现状,指出我们的社会急需像昂山素季一样的奔跑者;同时又针对“当下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变得简单而粗暴”,呼吁读者像托尔斯泰一样做一个鼓掌者。文章纵论人生,见解不凡,援引事例中外兼举,剖析说理正反结合,尤其是以托尔斯泰评说“拥抱自然,触摸到了人生的真谛”,其视野与眼光独出机杼。此外,开篇处的两个比喻很见功底。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一考生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岁月静好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喝彩。

  ——引子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争奇斗艳;星默默闪烁,银河得以广袤无垠……这世上总有这么两种角色:一种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种是安于世界的一隅、不追名逐利而给予他人掌声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向光芒万丈之人,而我更愿成为那卑渺角落里慷慨发出敬仰之声的人,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为。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成功之人,但看那选秀海选中浮起欲望与期待的人们,看那争先恐后在书店抢购职场“攻略”与致富“秘籍”的人们,他们虽是社会前行的推动者,但有几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远离欲望与名利?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在卑渺角落为他人鼓掌喝彩的人,正因淡然,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相貌与姓名皆得以展示,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五分钟时间。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者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荣光夺人眼球时,卑微者扮演的小人物在卑渺的角落里做着锦上添花却至关重要的事。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奖杯之上。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人生在世,有明星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卑微者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让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一样,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卑微者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自己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渺的角落,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点评]初读《卑渺角落里的慷慨》,文章语言的凝练让我吃惊。标题中的“卑渺”,或许是“卑微渺小”的“紧缩”;而“历史总是将心偏向光芒万丈之人”、“淡泊而无为”、“执守自己纯粹的悲喜和品质”等词句,简洁古雅、语约义丰,颇有点“自铸新词”的味道。这个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明显高过同龄人一筹。文章以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的感人片段阐释“正因淡然,便更无私与自由”,用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论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其用例新颖,很有感染力。此外,在“鼓掌”之前用“慷慨”来修饰,颇能显示作者的慧心。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6

  无须否认,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丰润笔墨,毕竟取法乎上,方可得乎其上。然而,曲高者必和寡,除了少数作文高手――拥有相当的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文字功力的考生,或许能够得心应手,立竿见影外,大多数没有足够“文外功夫”的考生,对那些内容厚重大气、文笔云蒸霞蔚的佳作美文,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层面,望洋兴叹,却很难获得从容操笔的实效。这样的借鉴,于审美素养,不无裨益;于作文提升,则难免画饼充饥,自欺欺人。

  再者,从高考作文评分的有关数据看,这两年评分新举措的实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趋中率”的膨胀,但另一预期“两头扩大”却大大失衡:高分(50分以上)作文的比例不升反降,还不到4%;低分(36分以下)作文的数量早已突破了16%的比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低档(36-42分)作文的比例始终高高在上,有增无减:去年为55.2%,今年为56.8%。

  因此,深入反思中低档作文的失误之因,对症下药地弥补其各种缺陷,有的放矢地提升其得分等级,避免重蹈覆辙,无疑是一条确保作文成绩稳步提升的更紧迫、更切实的有效途径。

  中低档作文的失误之因,如跑题、宿构、语病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尤其是几年来一直打压的“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主题平面化”的“套话作文”,就像人人皆知其害的高血压,虽一时还不能完全遏制和消除,也都会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对那些为数众多、似是而非的“套作之文”,却鲜有人警惕。恰如低血压,很多人不知不觉,甚至身陷其中还高枕无忧,自以为远离了高血压便拥有了健康,殊不知低血压也是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医学上早已将其判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那么,“套作之文”的“低血压”现象到底有哪些?从今年我省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两大症状。

  一 有自我,却未必有真情实感

  人文关怀,是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旨在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发展。今年的命题,则进一步彰显了重视人文价值的内涵。请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同学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路边的风景

  浙江一考生

  显然,试题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贴近考生生命成长的状态,更关注考生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感受和思考。材料中网民的三种议论就是三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考生可以任选其一立意写作:既可写不甘平庸而要做路上奔跑的英雄,历尽艰险勇往直前,享受万众的瞩目,实现崇高的理想;也可写甘于平凡,享受平凡,坦然成为路边鼓掌之人,面对英雄的荣光,只愿心中春暖花开,由衷赞美;还可写愿意做路边鼓掌之人,但有机会成为英雄,也会毫不犹豫地追求梦想,释放自己璀璨的光辉,但又绝不被梦想牵绊……三种价值观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只要考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进行写作,均可。

  可以说,此题的最大亮点,就是创设了一个让每位考生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话可说的作文平台,让“我手写我心”――真情为文、实感书写的作文追求有了一方切切实实的沃土:触发点是现实生活的遭际,感悟点是生命状态的思考,而闪光点则是价值追求的最终体现――人生的境界。

  遗憾的是,如此贴近考生现实的试题,还是有不少作文出现了“低血压”。请看下文。

  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现代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在路上跑的人,或已经有许多在路上跑的人,他们看不见路边的风景,只看到眼前的胜利和周围许许多多的竞争,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淡,大家的心变得冷漠。

  我站在天桥上看底下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不曾停留过,车的尾灯,亮成一条红河。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从补课班回来到家已经9点半了,我觉得身心疲惫,为什么我们要活(得)这么累?我为了谁要这样子?答案是为了我自己。我突然想到我今天在路边看到的一个景象,它使(给)我(的)印象深刻。

  在放学路上,我像往常一样低着头赶回家。一天的课程早就耗费完我所有的精力,在经过××广场的路边前面,有一大群人围着不知道做什么。我想可以(能)又有什么大减价活动吧。再走近一点儿,我听到一个歌声,路边卖唱的很常见,但主要的是他的歌声吸引了我,沧桑低沉的声音,却唱着轻松愉快的调子,让人从心底不由自主的(地)感到轻松。我第一次在路边听到如此让人心情愉悦的歌曲,使我沉闷压抑的心情轻松不少,让我不禁想看看这声音的主人他是个什么样子。我挤进人群,我小小的(地)惊讶(了一)下,不是我想象中的衣衫褴褛,是干净白T恤和破洞的牛仔裤,板寸头,清高的眼神会给人留下深刻和(的)印象。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来街边卖唱?

  我心里充满疑问。一曲唱完,我由衷地鼓掌,正在我准备掏钱时,那名男子却潇洒地拎起吉他准备走了。我身边有许多和我一样感到(诧)异的人们:“呀?怎么走了呀?”

  对啊!他不为钱为什么在路边唱歌?

  我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名男子潇洒的背部(影)一直出现在我脑海里。为什么我会对那种自由不羁、不受束缚的感觉那么向往。

  最后,我明白他其实只是喜欢唱歌,他只是想唱。

  我有了一种向往,想不顾飞(一)切的(地)飞向自由,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想只为自己而活,想活的(得)精彩自由,想停下来看路边的风景。19年来一直不停地奔跑,不知错过哪些美景。想停下来慢慢走,让灵魂跟上脚步,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停下来,享受美丽。

  本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摇曳着成长的心理波澜,抒发着自我的人生向往,不正是高考作文提倡的真情为文吗?看似如此,其实不然。作文依题做,得失寸心知。除了首句紧扣试题直抒胸臆外,本文的内容主旨与命题基调大相径庭。从前面的试题简析中可以看出,区别于路边冷漠的看客和路上孤独的英雄,命题材料明显地呈现出人情的温暖和人世的和谐:无论是路边坐着的,还是路上奔跑的,掌声是由衷的,奔跑是积极的,都充满了人生理想,充满了奋斗精神,充满了务实心态,也充满了主动、热情、善良的光芒。而本文考生却将“奔跑者”定调为“不看风景看胜利,只知竞争不知情”的“冷漠之人”,将自己想做的“鼓掌人”定格为“停下脚步赏美景,只为自己过生活”的“自由之人”,与试题暗含的价值取向――做对人、社会、自然及对自己都真正有用有益的人或事――相去甚远。虽还不算完全跑题,但已偏离了大方向。即便不偏题,还有个立意是否深刻、境界是否高远的问题。此题虽鼓励多元思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无论如何,其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是一致的,任何人都不能只关心自己,还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就此而言,本文只得38分,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要强调的是,这种病症的表象是偏题,实质却是套用日常习作而缺少临场作文的生命意识,即作文的真情实感。何谓真情实感?就考场作文而言,就是对试题中人事现象的真情流露,对社会问题的切实感悟。如果对试题涉及的人事、问题都没有理解、把握,叙述、抒发、议论都没有命题内涵的针对性,这样的情,又何以为“真”?这样的感,又何能称“实”?而缺乏真挚情感的作文,就像患有供血不足的低血压,又何以立得住,站得稳?因此,不要误以为不搬用历史文化名人做材料,不采用穿靴戴帽三段论就远离了套话作文,远离了中低分作文。必须警惕:不是“书写自我”的作文,就是好作文;不是“有情有感”的作文,都是真情文。

  二 有类推,却未必有真知实见

  浙江乃文化大省,其高考命题始终重视人文关怀,重视现实人生,也一向重视人文素养,重视哲理思辨,而今年的试题,在人生的广度和生命的厚度上,更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深刻的哲理意蕴。

  首先,试题源于社会热点,更源于现实焦点:一方面,学业优等生必是少数,多数是学业平平的中等生,又由于升学竞争激烈、课业负担过重,所以多数学生不堪负担;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学校、社会的多元思维形成激烈的交锋。刘继荣的博文之所以一再受到热捧,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渗透了很多人对真实生活的渴望与向往,隐藏着所有人对生活目标和人生意义的困惑与思考。在这一背景下,试题的三种议论,意在引发每位考生对人生理想、人生选择、人生价值的扪心自问,深入思考:在这急功近利的年代,在这浮躁困扰的当今,什么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什么才是人生的最终幸福?人要以怎样的步伐走入社会,以怎样的姿态融入生活,是一路奔波的英雄,还是默默奉献的凡人……

  其次,试题的形式,表面上看,与2006年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有所相似,都是提供截然相反的观点,让考生自由选择;都是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两点并谈,但进一步分析,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2006年,无论谈一点还是两点,作文的内容都是给所认定的观点写理由,即证实认定的观点;而今年则要求陈述赞成所认定观点的根由或理由,作文要展开的并不是所认定的观点,而是“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来讲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也就是说,试题并没有规定观点,只是规定了思考的方向,要求循着即定的方向各自立意。这样一来,考生就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有了更大的探究和思辨的空间。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作文的优劣,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想见识。所谓“思想立风骨,哲理见深度”,绝大多数考生对此一清二楚。由于“奔跑”“鼓掌”的形象化特点及其包蕴的辩证关系,激发了考生潜在的具象思维,所以今年的议论类作文,考生们大都喜欢类比推理,借象论证:红花绿叶,主角配角,大树小草,巨川细流,高山土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在问题思辨的真伪深浅上,却良莠不齐,高下有别。请看下面一组作文。

  既是红花又是绿叶

  浙江一考生

  在自然界中绿叶只能衬托红花,为红花欢呼,但我们人类社会却不是这样。“最美司机”吴斌也曾是一片绿叶,但在危险到来的时候他的人性之花开得如此美丽,所以我相信我们大家都不只是绿叶,有时候也是红花。

  绿叶与红花我们都不曾刻意的(地)去做某一种,因为我们有时还没有能力去(做)。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为了祖国的荣誉拼了命地去努力,他们就是红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恪守自己的绿叶本职,为我们祖国的骄傲尽情欢呼鼓掌,展示祖国人民对红花的拥戴。但是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如果我有一点儿希望去战胜危险,就要拼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努力。在被金属铁块击碎肝脏的时候,吴斌还是强忍着剧痛将车子停稳,为车上的人化解了危险,但自己却被危险带走,永远地带走了。

  做绿叶的我们就要有绿叶的精神。绿叶的特征就是默默地衬托着红花,不求回报。当运动员夺取冠军的时候,目光都集中在了运动员身上,而又有多少人会把目光聚焦在背后的教练身上呢!(绿叶就是这样)默默地衬托着红花。我们(做)绿叶的时候也应该为红花无私的(地)欢呼,让红花开地(得)更加美丽,让红花感知绿叶对于红花的支持。

  每个人都有(做)红花的时候,只不过是大还是小的区别罢了。即使再小的红花也是红花。但(当)我们成为红花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美丽色彩而骄傲而无视绿叶对自己的支持。当我们是红花的时候(,)我们更加要努力,回报绿叶支持,不辜负绿叶的期望。我们成为红花可能是一种巧合(,)就(像)春天的花一样,过了一定的时节就会凋零,我们当红花的时间有可能会很短(,)所以我们要懂得角色转换,及时地回归绿叶。

  说到底,我们做绿叶的时间要比当红花的时间不知道长多少,但是世界每时每刻都有红花绽放,所以我们要为各种先进事迹和人物鼓掌,让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红花,争做红花的良好风气,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使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精神更加丰富多彩。

  我是一片绿叶,我为红花鼓掌。

  我是一朵红花,我为大家服务。

  我既是绿叶又是红花,我可以为别人鼓掌我也可以为别人服务。

  (得分:36分)

  绿叶与红花

  浙江一考生

  生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都市时代,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唯恐自己被时代的大潮掀落马下,从此被遗弃在旁观者的角落,失去了大展拳脚,一飞冲天的机会,至此咸鱼粘锅,不得翻身。那么你是否想过,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做好自己鼓掌的本分,为胜利者的光辉添上属于自己的色彩?

  有人说,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我说,拼搏是必须(的),但当你发现你并不能做到像他人那么优秀时,为何不在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做一个真心诚意为别人鼓掌的人,做一片绿油油的叶子,让红花更红,更灿烂?

  当然你不能抱着偷懒或是自暴自弃的想法说我就是不行的,我就是做不好的,从而一开始就湮没在人群中,不去挑战人生,不去面对困难。你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完成每一份任务,积极地面对每一次挑战和困难,如果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那我就心甘情愿地当好这片绿叶,勤勤恳恳完成我分内的事情。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我们都是蝼蚁,能够真正跳出洪流,青云直上的毕竟是少数人,我们不能总是强求自己要达到多少的高度,只求做到自己的最出色。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开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不是所有人都能制造出什么推动人类认识再上一个台阶的新发明。我们,所有普通人,都默默地奋斗在流水线的最底层,为一切一切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也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也只是一块毫不起眼的破砖头,但我们一定是最抢眼的绿叶。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就要真心诚意为奔跑的人加油,他们在继续我们未完成的事业,他们在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更新更好的变化。当然,我们也不差。他们是红花,我们是绿叶,好花也要绿叶衬。我们虽然终其一生都做不到那么突出的成就,那么突出的贡献,但我们拥有一颗甘愿为他人鼓掌的心,我们的事业很小很小,我们的力量很大很大。

  我们是谁?我们是一片绿叶,一片就算身为叶子,也要绿得很好看,让红花变得更美的叶子。

  我们是谁?我们是路边鼓掌的人,就算只能在路边鼓掌,也要鼓得很响亮,让奔跑的人跑得更快的一群鼓掌的人。

  (得分:49分)

  同样是写“红花绿叶”,为什么得分却如此悬殊呢?如果不论试题,单从文章本身“文题相应”这点来说,前文关于两者关系的阐述甚至要比后文更全面些,后文的内容明显失重,红花成了绿叶的陪衬,“做好绿叶”才是文章的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并不周延,而且,客观地说,文章的见地也不见得比前文更深刻,更富有有什么启人心智的哲理意蕴。既如此,又何以前文低,后文高呢?一句话,考场作文,思辨是否依题是高下的分水岭。

  大家知道,要把握今年的试题,就得把握两个关键词“奔跑”和“鼓掌”。它们一语双关,实虚兼容,既有英雄、社会精英或凡人、普通大众的象征义,又是人生理想、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想情感的形象寄托。换句话说,它们是考生依题作文的灵魂载体,无论你表露什么观点,也无论你采用什么手法,都不能撇开它们,另起炉灶。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6. 辽宁卷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 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8. 福建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9.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 浙江卷: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关怀伦理;德育;关系场;情感场;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43-05

  所谓道德教育,首先是“内蕴德性的教育”,然后才是“培养有德之人的教育”。[1]只有在受教育者获致道德礼遇的实然前提下,培养其应然道德理想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因此,作为模塑有德者的德育,其目的、行为与策略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怀性,否则便不成其为德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伦理的建构与维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所在。这为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新的德育视角。

  一、思想政治课关怀德育的伦理意涵

  关怀,作为一种“或全身心投入”的情态,或表现为道义上的某种责任感,或表现为对人或事的某种牵挂与担忧。[2]马丁?海德格尔视关怀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样态”,“作为生命最终极的本质,我们无时无刻不浸润于关怀之中。”[3]26内尔?诺丁斯循此德育广角视界,发出了西方德育理论的最强音,奠基了关怀伦理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应是培养有能力、关怀人、爱人也值得爱的人。”[3]3以关怀为核心旨趣的道德人的生成,乃教育的根柢诉求。

  在诺丁斯看来,作为根植于生活世界的一种人格相遇与生命交互,关怀关系的形成,需要“关怀者关怀被关怀者”与“被关怀者承认关怀者的关怀”两大要件同时成立。即关怀者的关怀经由被关怀者接纳与认可并作出适当回馈时,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平等互惠的关怀关系才得以建基。[4]69关怀是一种双向互馈,而非某一单向动作或意愿指向。在关怀关系中,关怀者的意识状态主要包括接纳与动机迁置。接纳,即关怀者无条件地全情关注被关怀者,直接体悟其基于具体情境的行为、意图与需求等,搁置与其相异的见解,除却控制对方的企图,全面接纳其所试图传达的一切讯息,形成关于被关怀者的整体图景。动机迁置,即关怀者视被关怀者的需求为自身的需求开展思索与回应,将被关怀者的问题视为自身的问题予以应对与化解。因此,关怀关系究其本质,即接纳、动机迁置的关怀者与接纳、认可、回馈的被关怀者之间的一种联系与相遇。

  当关怀成为教育的目的,学会关怀与被关怀也就成为德育新的内涵指向。学会关怀,就是要学会如何感受与体悟他人的需求、关注与接纳他人的不同看法、激发与促成动机的迁置,以及基于被关怀者的回馈施以相应的关怀行为。而学会被关怀,则是要学会如何洞察、感悟与回馈关怀。[5]统摄与整合关怀伦理这两个方面的要领与诉求,也就构成了思想政治课关怀德育取向的主要意涵:即“围绕学生关切来组织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相关关切”“关注学生的情感趋向与态度变化”“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其“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命运”“关心全人类共同利益”。[6]

  关注思想政治课堂应然的道德情境而非逻辑的概念抽象,感受学生实然的道德体验而非困境的推理判断,藉此还原师生生命相遇的关怀性教育才是“内蕴德性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关怀责任意识与关怀行为能力的“有德之人”――关怀者,成就其人生幸福。

  二、思想政治课关怀德育的维度取向

  基于关怀德育的伦理意涵,笔者尝试以大德育的视角,尊重学生各异的道德与情感体悟,课堂实体的教学与育德情境,凸显师生关系的关怀与纳容本质。以此破题“重认知灌输,轻情意渗透”的传统德育范式对思想政治课堂的一统,返璞德育伦理关怀之本真。

  1.澄清关怀德性的“关系场”,促进德育生态共生

  “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7]基于关怀伦理的德育生态,其价值涵蕴只存在于双方所依循的既定行为准则即彼此关怀的“关系”之中。因此,关怀德性的“关系场”致力于摆脱传统德育的控制与占有,超越“我―他”式的道德主宰与话语霸权,使“我―你”联通一体、共存共生的道德关系得以澄清与体认。而基于关系建构的道德教育也就实现了从单个自我的“我―他(她)”对立,向关系自我的“我―你”共生的转向。由此,基于“主体间的关系性”的道德教育也就不再视学生德性与德行的生成为终极目的,而旨在助力其体悟、生成与完善与他者互融共生的关怀关系。师生在“共同欣赏道德智慧风景,彼此交流道德认知体悟”[8]的“我―你”世界中,不断成就道德理想,获致道德自我。

  强调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关怀伦理在明确师生相互关联属性的同时,更指明作为被关怀者的学生在关怀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关怀不是对其居高临下的施舍或恩惠,而是基于其个体差异的平等与互惠。这就要求,作为关怀者的教师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视学生为内蕴思想创见的独立教育主体而非盛装知识的呆板容器,视自身为与学生人格平等的温情关怀者而非发号施令的冷酷权威。关怀型教师更注重学生基于知识背景实现对学习材料的不同理解与感悟,而非知识本身;注重学生基于学科背景的被关怀,促发其带有个性烙印地发展,而非学科本身;旨在催发生命以其独有节律偕德前行,而耻于幌以“关怀”,实求“潜能”释放的分数压榨。

  建基于师生的彼此信任。尊重生命,澄清关怀德性的“关系场”,促进德育生态共生,应始于彼此敞开心扉,如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循循善诱或随性漫聊,而是地位平等的师生双方以各自感受的传递为纽带,以彼此关怀的接纳为导向,倾诉心声、互通有无,一起探究某一不预设结果的开放答案,并在此过程中超越隔阂与分歧,寻求彼此理解、移情与欣赏,构建关联,维系关怀。师生均不视彼此为“他(她)者”,而都以各自完整的生命姿态投入与对方精神世界的深度交际,并由此理解对方、体悟对方。[9]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以圈层叙事等方式将所观、所感、所思、所悟倾泻无遗。而教师则基于对话,认真倾听并欣然接纳学生所传递的讯息,敏锐观察并全情感悟其所隐含的各异需求。此种融人于己、动机迁置的道德包容,使教师“坦率而真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并担负起此种参与所引起的责任,赢得学生的信任”[10]32,听悉学生道德叙事的“弦外之音”。

  这样,其所经之事在走心入脑的同时,更促成学生“对自己的道德取向负责,进而探索道德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复杂性”[11],借力伦理想象与关怀体验开展道德学习。

  2.归因关怀动机的“情感场”,彰显教学的人文情怀

  工具理性的泛滥致使现行道德教育失却了人文情感的关怀,难以达成有关德目。作为“主情派”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诺丁斯认为,关怀伦理更注重基于移情、同情等情感型塑对于被关怀者的关怀动机,情感而非理性才是道德教育的终极追求。人的行为往往启蒙于其所依存的某一事实整体,即“场”。作为由师生的情感讯息经互动、辐射网罗而成的张力时空的课堂,谓之“情感场”恰如其分。教育的本质在于对生命的关怀。因此,关怀伦理视阈下的德育“情感场”应建基于对学生的关爱:

  弘扬包容的向善本义。教育从来与“使人向善”相关,或言之以“使人向善”为旨归。[12]可见,教育的人文情愫首先在于向善。诺丁斯指出,被关怀的记忆是人作出伦理关怀行为的动机源泉。[4]177由此,关怀伦理的向善本义应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人文起点:教师不视抽象原则为最高圭臬,更多关切的是如何张扬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包容式引导,以实现学生道德自我的形塑。例如,教师不会因学生的某项违规而予以当头棒喝,取而代之的是走心的倾听与耐心的探问;不会因学生的某一错误而急于批评纠正,代而替之的是试误的肯定与探索的鼓励。[13]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充盈以包容信任、贯注以人文关怀,成为“既有可能向善,也能吸引人们向善的地方”,学生偏差的道德取向就能逐渐得以纠正,执拗的道德姿态也就能慢慢得以软化,从而实现知识学习与德性养成的合二为一。

  彰显认可的角色感悟。“镜中我”理论认为,一如直面镜中自我形象,人对自身判断与评价的所谓“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想象而逐步习得、绘就的。[14]作为一种旨在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估范式,关怀伦理藉“肯定”与“认可”“托举着我们朝着一个更好的自我之图景迈进”[15]241。当关怀者将可能的、符合实际的最优动机归因于被关怀者,也就能促使其感知一个最佳的“自我意象”。一个人对生命价值的定位与人生道路的抉择,不在于其在某些方面归于失败,而在于其在某领域有所斩获。[15]85肯定的自我认可与积极的角色感悟,才更能彰显关怀情愫、形塑道德理想。因此,教师要善于肯定与认可――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取之处甚至是闪光点,以触发其道德动机,孕育其潜在的关怀人性。

  察觉期望的形象自我。我们都熟知“皮格马利翁效应”。期许或预想能量之大,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身处关怀德育的“情感场”,教师要通过发掘学生道德成长的现实与理想的最佳交汇点,促使其察觉最佳的形象自我,促成其道德学习动机的雾释冰融,使关怀型课堂充盈热切期望。事预则立,此种期望并不囿于对学生当下的观察,更寓意着对其未来可能“最佳自我”预想的适切关怀。这样,当教师秉关怀精神亲临课堂,以期望的心灵情愫去理解、感悟与陶冶学生,就能极大调动其效能动机――激发进而迁移其道德学习的动机与价值观养成的情愫,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加勒提亚”。

  三、关怀伦理视阈下思想政治课德育例践

  基于关怀德育的伦理意涵和维度取向,笔者在《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节教学中,尝试以“路边鼓掌的人”为引,以“理想追求与人生抉择”为索,施以思想政治课关怀德育。

  1.以对话彰显关怀德育的“关系场”

  材料1:女儿因每次考试都位列23(全班共50余同学)而获“23号”之“雅称”,且无论父母如何“揠苗助长”,始终难破中等生的“魔咒”。某次考试,母亲得知女儿成绩照旧平平之余,竟被全班同学全票推选为“我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心地善良、诚实守信、容易相处等。母亲称赞道:“孩子,你快要成英雄了。”女儿却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说过‘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做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师: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需要且辈出英雄的时代:离开了蔡伦与爱迪生,缺少了孔子与马克思,失却了毛泽东与华盛顿……纵使再乐观、善良与执着,或缺英雄的历史终究难继前行,然而“女儿”却只想成为“在路边鼓掌的人”。对于人生价值的不同感悟与定位,究竟该如何看待?

  对此,学生可谓言之有物:

  生甲:无风之鼎力之助,鹰何以搏击长空?无土之慷慨汇实,花何以纷繁绝艳?无星之默然成伍,银河何以广邈非常?在卑渺角落里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我更愿为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路人,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生乙: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可叹的,需要英雄的时代是可悲的。谁说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一定两立不容呢?奔跑引领者有路人鼓掌才能跑得更远;卑微鼓掌者需奔跑者引领才能支撑后者前行。只要尽到“路边鼓掌”之责,你同样也能成为“路上奔跑”的英雄。诚如诗哲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师:诗人爱默生曾说,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种种“最美”之所以撼人心魄,除了骇俗艳羡的“五分钟”人生豪举,更因其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惊世“一瞬”的底色,是平凡至极却不庸碌无为的“一向”。此时平民,彼时英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惊天动地,不在于慷慨激昂,只在于以行动憬悟人性的本位回归,以作为重构时代的道德图景。

  这样,在平民与英雄、芸芸大众与拔萃精英的辩证取舍间,在自由、个性且不乏创意的道德自我叙事中,学生已然为自身德性的积淀开辟了广袤空间。而教师在学生言说的倾听中,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已然默化其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作为各自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应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一人生哲理的接纳与认可。

  2.以归因建基关怀德育的“情感场”

  面对“做‘奔跑引领者’?‘路边鼓掌者’?抑或其他?”的理想追求与道路抉择,学生亦有感而发:

  生丙:英雄的理想太过崇高,为“崇高”困囿太累。“奔跑引领”即意“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而这只不过是文人墨客与政治掮客合伙炮制的虚伪叙事罢了。我只想做一个庸俗鄙陋、从容人生、自娱自乐的“路边”小人物。

  生丁:“奔跑引领”也许太过高远而难以企及,“路边鼓掌”只怕卑渺有余而略显无益。我只想尽己所能。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群众落水救不救?女童失足托不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助人乃快乐之本,纵然被倒打一耙,分内之事也应坚持不懈。[16]奥斯特洛夫斯基曾有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位卑岂能忘忧民?他人之乐方后乐!

  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丙同学在两种人生观的举棋抉择间选择了后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归去来兮”间颇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人生感悟,亦不失为一种自我意志的胜利。这样,于思想政治课德育向善本义的弘扬中实现了对诸如“超脱”“无争”等价值取向的接纳包容。

  角色感悟作为影响学生道德理想的重要掣肘,教师某一不经意间的反应都会极大影响其自我形象的模塑。面对丁同学视责任担当为己任的勇气与胆魄,又岂能吝啬区区几句赞许呢?价值观的生发与养成需要必要的关怀土壤。一个充盈认可、肯定、支持、鼓励、赞许、欣赏等的向上环境,既必要又必需。

  犹如耗散结构系统中的熵涨潮落,在包容、认可等情感的融合与萦绕中,若以若干纳容平民情结又不斥英雄实质的“草根英雄”案例推波助澜,无疑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此时,笔者呈现“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在《爱的奉献》音乐渲染中,教师满含温情地指出:

  这个时代,有浮躁的尘埃,有自私的旮旯,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音的甚嚣,也有善人义举反被误读甚遭诬陷的痛楚与无奈。但是,当有人选择袖手旁观,有人却能不因他人“不作为”而放弃“作为”、他人“不担当”而抛却“担当”。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当危难来袭,我能否挺身而出?当

上一篇:非种子选手夺得温网女单冠军,捷克姑娘万卓索娃一黑到底
下一篇:白癜风“告白行动”暑期快乐课堂 用“心”敲响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