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产剧产业报告发布:古装受控 卫视格局调整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来源 | 影视独家

  3月26日,在北京“春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作了《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的发布报告。

  ▍生产概况

  2018年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总量稳中有增,323部的数量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共计13726集,平均单部集数为42.5,与2017年基本持平。

  题材方面:现实题材数量平稳上升,历史题材和重大题材相应下降

  2018年现实题材依旧占据最大比重,达到63.16%,历史题材则相应下降,达到35.91%的比重,同样下降还有重大题材,受年度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主题的引导,从2017年的将近1.91%的占比下降到0.93%。

  当代题材与近代题材占据最高比重:当代题材以57.59% 位列所有题材第一位,而近代题材则以21.36%位列第二,其次古装题材以14.55%位列第三位,现代和重大题材分别占到5.57%和0.93%。

  近三年生产电视剧题材变化趋势  

  2018年生产电视剧各题材占比

  ▍播出概况

  2018年播出的新剧382部:其中,网络剧播出数量是上星剧的两倍多,占到总播出剧集的三分之二以上;上星剧总部数相较前一年下滑,而网络剧的播出数量则较2017年实现了23%以上的增长。

  在播出题材方面,2018年,央卫视收视排名前30的热播剧中,都市情感、家庭题材依旧占据最大的比重。年代剧在播出比重和受欢迎程度上也排名靠前,其中,年代谍战剧又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

  古装剧的播出数量持续得到控制,且在2018年的电视频道中整体表现低迷。

  2018年央卫视收视率TOP30电视剧各题材占比

  · 央视以主旋律剧取胜:

  央视剧以年代、农村和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形成独特风格,且有着较为稳定的收视表现。2018年央视播出的、、等偏于家庭伦理和年代生活的剧均有不错的口碑与收视。

  · 现实题材全面回归卫视、古装剧急剧下滑:

  都市情感、家庭伦理、生活职场等现实题材占比最重,古装剧则从数量到收视上都有所下滑。

  · 一线卫视格局调整变化:

  TOP30电视剧在各卫视的占比中,湖南卫视直降至17%,2018年剧场表现欠佳。而北京卫视剧场持续发力,与东方卫视共同占据剧场的半壁江山

  2018年央卫视收视TOP30剧目分布 

        电视剧网播量情况:都市情感、古装、青春类网络端表现优异

  电视剧网络播放量前50的作品中,都市情感剧集占据最大量级,同时,古装玄幻、青春偶像、谍战、年代等题材也有都受到欢迎。

  同时获得省级卫视收视第一与电视剧网播量第一。

  电视收视排行榜单与电视剧网播量排行榜单呈现出较大差异,等在电视端收视表现并不理想的年轻向电视剧,在网络端的播放量都排名靠前。

  2018年电视剧网络播放量TOP50各题材占比

  网剧播放量平台分布:优爱腾芒格局稳定

  2018年,全网剧集流量为6442亿,其中播放量TOP50的网络剧基本都集中在优爱腾芒四家。由于爱奇艺于9月关闭前台流量数据,因此从数据来看,腾讯和优酷占据了较大比重。

  网络剧播放量TOP50剧目各平台数量占比

  PS:爱奇艺于2018年9月关闭前台流量数据,因此爱奇艺剧目播放量数据截止到数据关闭前。

  网络剧各题材占比:

  网络剧播放量TOP50的剧集中,言情类占据了32%的最大比重,而玄幻题材紧跟其后,成为网剧的第二大题材。2017年较为火热的悬疑类,2018年明显减产。

  宫廷剧转战网络,尽管数量并不占据优势,但播放量和热度最高。古装剧以54%的占比超过网络剧题材占比的一半,网络成为古装剧主战场。

  2018年网络剧播放量TOP50各题材占比

  ▍收视概况

  电视剧收视情况:

  · 电视剧收视量占比持续提升

  根据CSM媒介研究监测数据,2018年电视剧收视比重为32%,与2017年的30.9%相比持续提升,且依然是收视比重最高的节目类型;

  · 电视剧收视贡献提升、综艺下降

  2018年央视及省级卫视各类节目中,电视剧的收视占比都有所提升,其中卫视电视剧收视贡献从40%提升到了41%,且卫视频道电视剧收视贡献占比远大于专业化频道丰富的央视。

  2018年电视平台各类节目收视占比

  · 电视剧收视份额占比央视提升、省级卫视下降

  从近四年的趋势看,电视剧在各频道收视份额占比中,央视一直在提升,而省级卫视一直在下降,2018年持续下降至41.5%,但电视剧依旧是省级卫视收视占比最重的一个节目类别。

  网络视频用户发展情况:

  · 网络视频用户持续增加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12亿,较2017年底增长5.8%,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89亿,增长率为7.5%,增长速度减缓,但依旧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 电视剧类视频点击量占全网视频点击量超过六成

  根据美兰德大数据统计,2018年1-9月,电视剧类(含TV剧和网剧)视频点击量近4688亿次,贡献全网流量的62.1%

  网络视频/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及使用规模

  “网台联动”占主流

  · 网台头部作品作品重合度降低

  在审查标准趋于一致的情况下,由于排播规制差异和受众差异,相比2017年共有8部剧集同时出现在收视率和网播量的前10榜单上,2018年,播放量前10的剧集中只有《恋爱先生》和进入年度收视前10排行。

  台网联动剧占比高,在2018年播放量前10的剧集中,台网联动剧播出的达7部,占据了主流。

  · 台网收视率和播放量均出现下滑

  2018年电视渠道并未出现爆款剧,而网络剧尽管有和等话题剧,但播放量级总体都出现了较大下滑。且电视渠道和网络渠道分众现象再次凸显,收视率前十的电视剧中仅有两部进入到网播量前10榜单中。

  · 不同播放渠道对于题材的偏好明显

  网络播放量较高的作品类型依然以古代题材为主,而卫视收视较高的题材多为现实主义题材。

  年度播放量前10的剧目

  周播剧收视:

  · 周播剧收视下滑

  2018年周播剧收视率并没有过1%的剧目,整体处于下滑状态,且很多剧目豆瓣评分不高,遭遇口碑危机。

  · IP剧占据主导

  周播剧收视排名前十的剧目中,有六部为IP剧,且排名前四的均为IP剧,周播剧依旧是IP剧集占据主导的局面。

  · 湖南卫视依旧“一家独大”

  2018年周播剧收视排行榜前十名的作品中由湖南卫视播出的剧集高达7部,占比70%,且收视率前五的周播剧均出自湖南卫视。

  平台情况:央卫视持续引领行业格局

  五大一线卫视引领的格局未被打破,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偏爱独播;卫视间联播平台趋于固定化。

  2018年TOP30剧目央视和卫视平台占比分别为33%和67%。剧目表现稳中有升,主流价值观导向和多元的题材类型使得收视表现优异。TOP30剧目占比得到提升。TOP30剧目中,央视播出数量最多,共有10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收视表现突出;浙江卫视剧目数量以及收视率在六大平台中最弱。

  TOP30剧目在各平台播放情况

  注:部分剧目由多平台播出,因此做重复统计。

  在网播剧方面,数据显示,网播量与收视率关联并不大。

  2018年8月,全网电视剧网络总播放量超过100亿有5部,50-100亿有12部。《恋爱先生》网播量和收视双高;《扶摇》网播量居第三,但收视仅排名35,网播量与收视率相关性减弱。网络端总播放量TOP10的电视剧为都市爱情剧和古装爱情剧,类型高度集中。

  ▍电视剧作品分析

  平均收视率最高的30部剧是《恋爱先生》《娘道》《岁岁年年柿柿红》《楼外楼》《娘亲舅大》《香蜜沉沉烬如霜》《我的继父是偶像》《破冰者》。

  收视率最高TOP30

  报告选取了平均收视率最高的前30剧目,下文从题材类型、豆瓣评分以及播出平台和播出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题材类型:都市情感剧、年代剧增量显著

  其中,贴近现实生活的都市情感剧增量最为显著,占比由2017年的16%上涨到37%。除此之外,由于时逢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热映,年代剧增量次之,由2017年的17%上涨到33%。现代军旅题材剧大幅减少,刑侦类涉案剧数量增加。古装剧受政策等影响,数量缩水严重,收视率最高30剧目中仅有2部,更多转入周播剧档。

  收视与口碑:年代剧表现最好,涉案剧成绩不佳

  其中,年代剧表现出较高水准,口碑收视双丰收。《正阳门下小女人》《最美的青春》《面具》都有不错的口碑。《娘道》的收视与低豆瓣评分引发争议。

  都市剧整体表现平平。湖南卫视《我的青春遇见你》收视破1,豆瓣评分7.1成最高评分都市剧;《恋爱先生》全平台最高收视,豆瓣评分仅为5.7;收视还是口碑,均缺乏现象级的头部内容。

  古装剧大剧缺乏,收视口碑俱不佳。数量减少,古装剧向周播剧场迁移。古装神话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以1.301%进入电视剧收视前十,豆瓣评分7.7分,表现相对突出。

  与此同时,献礼剧口碑、收视维持较高水准。

  2018年晚黄档共播出27部献礼剧,其中四季度是改革开放40周年节点,有8部献礼剧密集播出;收视率TOP30的剧目中,献礼剧占5部,占比17%。献礼剧成为大众剧为本年度亮点,《大江大河》《正阳门下小女人》《最美的青春》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均有不俗表现,其中《大江大河》8.8的豆瓣评分,成为2018年口碑最高的一部电视剧。

  在2018年播出的献礼剧中,《大江大河》《归去来》《换了人间》《岁岁年年柿柿红》《最美的青春》《初心》在卫视黄金档收视率过1%。

  在现实题材剧方面,数量占据主流、爆款剧缺席。

  现实题材剧从数量上来看,是2018年最主流的电视剧类型,TOP30电视剧中,现实题材以16部的数量占据到一半以上。现实题材剧豆瓣评分均分5.63,整体表现平稳,并涌现出包括《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正阳门下小女人》等高口碑剧作。

  古装剧市场整体回落,转网趋势明显。

  2018年1~8月,总计播出古装剧8部,均为IP剧,除《香蜜沉沉烬如霜》《开封府》之外均为周播剧;最高收率1.503%,平均收视率0.92%,豆瓣均分5.03,各项指数均低于2017年同期,古装剧市场整体回落。古装剧播出战场开始转向网络平台。

  2017-2018古装剧数量、收视、豆瓣评分

  ▍网络剧作品分析

  整体概况:播出数量、播放量持续增长

  据艺恩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上线网络剧286部,较2017年的225部增加了27%。网络剧播放量呈现增长态势。2018年上半年总播放量高达764亿,较2017年上半年增加56.08%,更较2016年上半年猛增300%。

  我们从2018年所有播出的网络剧中选取了播放量前50的剧目作为分析样本,从各剧目总播放量、豆瓣评分、类型、IP改编情况、自制情况、平台情况等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播放量:播放量整体提升,顶级头部内容供给仍不足

  网络剧播放量Top50的平均单部播放量为33.29亿,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为《延禧攻略》,播放量高达181.8亿,最低的为,播放量为14亿。相比2017年,获最高播放量的网剧是的106.4亿,2018年,网络剧播放量得到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播放量10~30亿的网络剧33部,30亿-50亿11部,50-100亿4部,100亿以上有2部。2018年突破百亿的爆款有2部,而播放量过50亿的头部剧数量仅有4部,顶级头部内容供给仍培育仍显不足。

  题材类型:古装、奇幻、爱情占主流

  网络剧播放量Top50中,题材类型上整体更加多元化,以古装、奇幻、爱情三大类型为主;与2017年相比,古装剧类型增长幅度最大,奇幻剧增长幅度次之,古装、奇幻两大类型常会混搭出现;爱情剧2018年比重占比减少,但仍然是网络剧主流题材之一。

  IP情况:IP剧仍占主流,原创潜力待释放

  在网络剧播放量Top50中,主要为IP剧,数量为32部,占比高达64%;非IP剧18部,占比为36%。在播放量前10的网剧中,IP改编剧更是达到了70%的占比,IP改编的网络剧仍然是占据头部剧作的主流。

  在IP来源上以小说为主,尤其是网络小说。

  主要原因是网剧受众年轻化,因此创作倾向改编具有广泛年轻受众基础的网络小说,但创作过分依赖IP,导致网络剧的原创性严重不足;在播放量前10的网剧中,《延禧攻略》、三部为非IP剧,但都获得很高的市场认可,原创剧作的市场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播出情况:独播方式渐成主流

  2018年播放量Top50的网络剧基本完全被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三家视频网站包揽,从独播剧占比来看,腾讯视频数量占比最高,20部达43%;优酷次之,18部占据38%;爱奇艺以7部的数量占据占据15%。

  在播出方式上,以独播为主,独播剧目有48部,非独播剧目仅有2部,为以及,独播成为视频网站头部网络剧的主流播放方式。

  口碑情况:整体品质提升,精品化还需继续

  2018年1~8月播放量Top30网络剧的平均豆瓣评分为6.1分,6分以上的28部,占比达到56%,整体口碑较好,表明剧作整体品质较高,其中《延禧攻略》(7.2),《如懿传)(7.4)等头部剧在传播性和品质度二者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豆瓣评分最高的为(8.2分),最低的为(2.3分),两部均为IP改编作品,但品质和口碑却不尽相同,品质化制作是趋势也是保证。

  ▍播出平台发展状况

  收视情况:收视总量持续下滑,但降幅有所缓和

  2018年,全国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129分钟,从2014至今,人均看电视的时间在持续缩短,但相比2017年,降幅有所缓和。原因与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受众的观影习惯随之改变,碎片式观看方式逐渐分散了电视端用户群体有一定关联。

  电视收视总量的下滑,主要源于开机率的减少,2018年日均观众规模为51.6%,比2017年减少了4.1个百分点,观众规模五年来持续下滑。

  收视情况:卫视收视率整体下滑,央视收视正增长

  2018年上半年,以五大卫视为首的卫视电视剧收视率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观众市场低迷。中央台综合频道和中央台八套均实现了电视剧的年度正向增长,省卫视中增幅最大的是北京卫视。

  在2018年全年电视剧市场份额中,央视较2017年实现上升,而省级上星频道则出现了下滑。

  付费会员:头部剧拉新能力凸显

  头部网剧对于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大平台的新会员拉动都起到巨大作用,其中《扶摇》表现突出(统计周期略有差别)。

  其中,腾讯视频付费会员8200万。除了独播剧《扶摇》和的流量带动,在第二季度,以《扶摇》为代表的头部独家大剧以及等自制剧,成为付费会员增长的有力保障。

  爱奇艺付费会员数8740万。爱奇艺全年净增订阅会员3660万,订阅会员规模同比增长72%。引领“VIP会员一次性看全集”的排播模式创新,在《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和《芸汐传》等网剧的热播中,有效吸引了会员订阅及留存。

  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率200%。世界杯赛事网络独播的大力拉动,以及在剧综内容上的持续投入效果明显,从开年大热的《烈火如歌》到《飞虎之潜行极战》,优酷超级剧集的品牌效应持续加强,带动付费用户增长。

  盈利模式:视频网站多元拓展,去单一化显著

  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以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为主。在某种意义上,暑期热播剧《延禧攻略》《如懿传》所采用的周播模式,增加了平台的盈利模式。剧中加入”小剧场“式广告,以及互动式广告,改变了从前只有剧场冠名、剧集之间冠名的单一广告模式。

  同时,视频网站通过话题剧集,大幅度增加会员收入。同时爱奇艺推出《延禧攻略》相关衍生品,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盈利模式。

  ▍产业格局

  整体情况:影视资本市场寒意笼罩

  2018影视资本扩张放缓,深耕占据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高,头部显著,公司发展“冰火两重天”。与此同时,影视A股不容乐观,多个影视项目停摆或延后,影视融资困难,市值缩水。随着影视资本回归理性,行业面临产业升级与重塑。

  影视业整体亏减之年

  2018年,影视业进入巨亏之年,营收和利润的同步下滑是影视行业的一道独特景观。

  已经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的传媒公司中,华录百纳、慈文传媒、唐德影视、华谊兄弟、ST中南、金逸影视、光线传媒、北京文化、新文化影业收入同比下降。其中,华录百纳下滑72.19%,跌幅最为明显。

  A股影视公司营收、利润和同比情况

  头部制作公司生产状况

  华策影视:

  继续聚焦头部,数量、题材都较为丰富,参与出品的剧集达13部,是典型的“劳模”,包括了《创业时代》等。

  新丽传媒:

  加入企鹅系,有《如懿传》三部剧播出,《如懿传》在口碑和点击量上双丰收。

  欢瑞世纪:

  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8亿之间,开发重点依旧在古装剧上面。头部剧临播被暂停,一度下架整改。

  唐人影视:

  以“古偶”、“青偶”为主,《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四部剧播出。

  完美影视:

  卫视和网络平台均有不俗收获,《烈火如歌》点击率突破80亿,取得8.3的高口碑,卫视播出的《归去来》《香蜜沉沉烬如霜》均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慈文传媒:

  题材类型广,年代、赛车、言情、悬疑、古装均有涉及,三部卫视剧成绩并不理想,等网剧也没有太大反响,点击量亮眼。

  正午阳光:

  爆款、口碑之路在今年得到延续,《大江大河》以8.9的豆瓣评分成为今年口碑最好的国产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成为备受瞩目的一档跨年剧,2019年也引发了社会热议,也正在制作当中。

  柠檬影业:

  有《扶摇》两部剧播出,成绩整体可观。2019年有等剧播出。

  芒果影视:

  定位整体偏年轻化,精品与偶像兼顾,四部卫视播出的电视成绩相对平淡,网剧《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表现不错,其中后者播放量和口碑均取得不俗成绩。

  耀客传媒:

  共有《好久不见》三部剧集播出,整体表现平稳。

  东阳欢娱:

  《延禧攻略》成为现象级大剧,也已经播出,《朝哥》《网球少年》等待播剧受到关注。

  ▍政策环境分析

  2018年电视剧相关领域政策梳理:舆论压力之下的“管-限-促”三管齐下

  2月:

  2月8日,广电总局严肃整治网上歪曲演绎经典、低俗炒作、不良有害视听节目

  2.28。

  同日,国台办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放开两岸影视合作在人员参与、生产数量、立项审批等方面的限制。

  3月:

  3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加强网上片花、预告片等视听节目管理。

  4月:

  4月4日,广电总局在宁波召开首次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要求电视剧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市场价值要服从于社会价值;整治高片酬弊病。

  6月:

  6月27日,中宣部等五部门下发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通知》。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8月:

  8月13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六大影视制作公司,共同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

  10月:

  10月3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严格控制嘉宾片酬,加大电视剧网络剧(含网络电影)治理力度,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尺度,,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行为。

  整体指导:拥抱新时代,聚焦现实题材

  未来几年将迎来党和国家的重大周年纪念,是党和国家重大的宣传期和宣传节点。电视剧应当加强创作规划,打造主旋律作品,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上展现价值担当。电视剧更应聚焦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

  电视剧从业人员更需要具有政治格局,具备大局意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整体指导: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匠心之作

  1月24日,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召开,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重要任务;提前部署选题策划、评审扶持等工作,做到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播出一批、储备一批;源源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4月4日,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坚持人民导向;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以社会效益为先;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冗余产能。

  治理重点:强化线上线下统一标准,加强网络视听内容与传播管理

  2月8日,广电总局联合地方广电局等,严肃整治网上出现的歪曲演绎红色经典、恶意拼接经典卡通形象散布血腥暴力、低俗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炫富享乐类视听节目。

  3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加强网上片花、预告片等视听节目管理。

  10月31日,更是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对网络视听节目进行严格管理,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严格控制嘉宾片酬,加大电视剧网络剧(含网络电影)治理力度,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尺,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行为。

  2018年,多项管理和调控政策都是围绕网络视听内容的而展开,强化线上线下统一标准,加强网络视听内容和传播的管理,是其中的根本要义。

  2018年,超级网剧、《天乩之白蛇传说》、等多部超级网剧遭到下架处理。

  演员规范:聚焦税收管理,坚持正确导向

  6月,多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更聚焦不合规的“税收优惠”,从明星、平台、资本等多方面抑制天价片酬,针对性更强、意见更具化、措施更严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控和监管的重要作用,对规范明星收入,回归创作本质等也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同时,明确了以下要点:

  1.明确最高片酬限额;2.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3.如实申报、缴纳税款;4.加强影视行业税源管理;5.依法执行税收优惠政策。

  随后,行业内播出平台及制作公司纷纷响应。8月11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等六大影视制作公司,共同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8月12日,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与横店影视产业协会等相继发布倡议书。

  北京市发布多项目影视创作发展指导与扶持政策

  5月3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记录新时代”创作规划座谈会。

  会上通报《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做好2018-2022年“记录新时代工程”北京市重点选题规划工作的通知》;发布《2018-2022年“记录新时代工程”北京市重点选题》作品80部;杨烁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努力开创新时代首都电视文艺新篇章》为题,对首都电视文艺创作提出了三方面要求,提出要在行业开展“三会三课”系列活动。

  12月24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召开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管理工作座谈暨政策发布会。

  会上印发《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发布《2019-2022年“记录新时代工程”北京市重点选题规划片单》;发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企业综合服务包》;发布《2018年度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扶持项目名单》。

  12月24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实施细则》。

  从发挥“引、领、扶”作用、搭建“三会”平台、开展“三课”活动、强化“三个聚焦”、加强节目调控、鼓励创新创优、严格备案审批、坚持台网同一标准、实行网台联动管理、净化行业生态、提升监管效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2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规范和阐释。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创新机制,着力加强管理,着力精准服务,从引导、规划、调控、审查和考核等层面,引领方向、明确制度、创新举措,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9年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围绕影视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影视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计划2020年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并发布十条重点举措助推北京影视业发展。

  ▍整体趋势与展望

  资本沉淀并趋于理性,成本与风险控制生死攸关

  守正创新带来主旋律的大众化、商业剧的主流化双向趋近

  题材和类型更加敏感,舆论风险带来政策管-限-促更趋频繁

  重大节点题材规划强化,创作和播出双管齐下

  台网标准和执行趋于一致,网络监管趋于严格

  向上向善向美向前的“四向”美好现实生活剧成主流

上一篇:为什么奥特曼的剧场版讲不好故事?
下一篇:三部R级恐怖电影,女人禁止观看,男人也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