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化“女德”的伦理批判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王红旗:姜老师谈得非常具体,尤其是对制度性建设的分条列举,很有自己等独特的理解。下面请李英桃老师发言,她刚从纽约开完联合国“世妇会+20”的会议,一定有更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李英桃

  李英桃:我一直从事国际关系研究,所以就从这个角度谈几点吧。接到红旗姐布置的任务,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切入并反思“女德”问题。正好在微圈里看到一篇写埃莉诺?罗斯福的文章,说她是最伟大的女性和最失败的妻子。转发该文时,我加了一句评论:“她丈夫是最伟大的总统和最失败的丈夫吗?”当我们谈到女人、谈到所谓“女德”的时候,就是像刚才朱虹老师说的,一定是相对于男人和“男德”来讲的。既然是相对于男人来讲,一个失败的妻子,是不是就一定有一个失败的丈夫呢?但人们一般很少判断丈夫是不是失败,也并不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个失败的丈夫。

  特别是在这个例子里,富兰克林?罗斯福后来爱上了埃莉诺的社交秘书。弥留之际,这位美丽的秘书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人们可能会觉得做丈夫的并不失败,是由于妻子失败,才导致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秘书好上了。仔细分析这篇小文章及其背后的东西可以发现,不光是中国文化,在西方的文化建构中也一样,人们判断男人和女人好坏的标准并不一样。当我们用双重标准去衡量的时候就会发现,女人不是“好妻子”一定是失败的,而男人没做“好丈夫”也不算失败。女人在社会上做得再成功,如果不是好妻子,她的人生就注定是失败的,男人就不一样了。

  所以当我们思考所谓“女德”的时候,或者在建设新型性别关系的时候,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性别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经过千百年的社会文化建构,男女之间这种权力关系已经被制度化了,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同时,我们的行为又反射到这社会结构中,复制或重塑我们的文化。性别研究中有一个说法叫“do gender”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不断变化中。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妇女地位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判断男女两性成功与失败的双重标准也长期存在着。我觉得,刚才姜秀花老师讲的特别好,针对那些所谓“女德”学校所带起的腐朽文化的沉渣,我们要广泛传播和倡导性别平等的理念,同时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这些理念。或许我们并不是妇女的代表,也没有理由代表全部妇女说话,但我觉得,从媒体角度或者从妇女研究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以身作则,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践行性别平等理念,这样会有助于挑战不平等的性别结构,重新建构对男女两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说到这里,我就转到了第二点。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没看到,这周日,就是4月12日,希拉里?克林顿已经正式宣布参选美国总统。如果大家看了她的录像片的话应该注意到,中间有一个片段,她说,strong family,strong country——家庭强,国家强。对美国是这样,对中国也是这样。我们国家现也在强调家庭和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同时也必然涉及到怎样建构一个性别平等的家庭的问题。我刚才在这网上查了一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201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指示和讲话。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王岐山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希望广大妇女传承美德,促和谐树新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慈母、孝女、贤妻对促进家庭和美、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觉得,这些说的都很对,因为是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然要讨论妇女应该在家庭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男人不必承担家庭责任。已经结婚生子的女人,当然应该尽可能做“贤妻良母”,与此同时,已婚的、有孩子的男人也应尽可能成为“贤夫良父”,就像刚才魏国英老师说到的,女人“相夫教子”、“相夫教女”,男人“相妻教子”、“相妻教女”,这是一样的道理。实际上,男人要做好男人、好丈夫、好儿子、好爸爸,女人要做好女儿、好女人、好母亲,这都是相互的,也都跟朱虹老师说的两性关系是一致的,既然是两性关系,就是对两性的共同要求。

  这样,其实就已经转到我发言的第三个方面。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分担家务,在社会上比翼齐飞,这是我心目中的和谐家庭和strong family的模样。与此同时,我必须说,我们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每个男人和每个男人,每个女人和每个女人都是不一样的,你很难说家庭分工也像切豆腐一样切得整齐划一,一模一样。在权利上、义务上,在理念上、原则上,我觉得,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能对男女两性使用双重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男女之间的差异,在做每件具体事情的时候,大家可能就会根据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和具体选择。接下来,我想汇报一下今年去三月份去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59次会议的情况。

  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一个目标就是:到2030年实现男女比例50:50。也就是说,到2030年实现全球男女平等。回国后,我跟不少人谈到这个目标,他们大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2030年离现在只有15年了,15年能不能让在决策领域实现男女平等都是个问题,甚至连达到30%这个上个世纪90年代的目标都是个问题,更别说50%了,要在各个领域都实现妇女占50%,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其实,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和各种非政府组织都希望各国政府要表现出实现男女平等的强烈的政治意愿,同时要实行全面的问责制。比如说,在中国,虽然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个“软国策”,执行起来力度不够,如果加上全面综合的问责制,它可能就变成一个“硬国策”了。这次大会通过的《政治宣言》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2030年实现50:50。《宣言》还特别强调把性别平等意识纳入主流。其实,如果仔细学习王岐山在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祝词就会发现,其中就有明确的把性别平等意识纳入主流的内容:“要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立法决策中充分体现性别意识,在改善民生中高度关注妇女需求,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回应妇女关切,使男女平等真正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社会生活各方面。”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和国内都有承诺,现在是怎么做得更好,我们觉得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第五点,我想回应刚才前面几位老师都说到的男性参与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的女主角艾玛?沃特森代言了一个性别平等运动叫“HeforShe”,就是“男人为女人”,其实这也是一个“女人为男人”的运动,SheforHe。在中国,这个运动4月12日刚在清华大学启动。它特别强调了男人在男女平等或者性别平等议程中的参与,没有男人的参与,单靠女人是很难成功的。位于主流的多是男人,女人要进入主流,就必须通过男人把守的权力之门、利益之门。

  男人需要给女人们开门放行,甚至帮着推一把,所以男人的参与非常重要的。当然,男人的参与,除了艾玛代言的这个运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的规模也很大,就像姜秀花老师刚才说到的“白丝带运动”。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好多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暴力,实际上多数情况是男人对女人的暴力,当然也不排除少量女人对男人的暴力。无论施暴者和受害者是男是女,男人的参与都同样重要,我要说解放女人就是解放男人。最后,我还想重复我在以前的活动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这就是女人在社会中该怎么做,我想说的是,女人一定要聪明be smart。因为整体而言,男人在社会中所处于的地位要优于女性,而女人已经足够努力了,所以女人要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不仅要比过去的自己聪明,而且要比男人聪明。在多数家庭中,我估计女人可能会承担更多家务。在这种情况下,女人一方面聪明地安排,聪明地沟通,让丈夫高高兴兴地和自己一起承担;另一方面,认识到,在很多时候,女人承担家务劳动确实仍多于男人的现实,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多做一些。我并不说女人就应该多做,而是说,与其花精力花时间和丈夫争吵,不如自己赶紧处理完事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这样效率还高些,心情也好些。我觉得,有的时候“更努力”本身也是一种“聪明”的办法,安排好时间,提高效率也是聪明的办法。

  女大学生情感问题和求职困境

  王红旗:余老师清楚地梳理了近代“女德”观念的演变,见解独到,学理性很强。下面有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娜老师,根据她了解的女大学生情感与就业的现实问题谈谈高校的女生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 刘娜

  刘 娜:我讲的题目是,从女大学生情感问题和求职困境谈女生教育。步入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史无前例的加速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和环境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有时无所适从。如何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作为有着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她的人们也在中、西方不同思想和文化交锋中尝试着各种解决之道。我所从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最具挑战的部分,就是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大学阶段正是年轻人开始直面社会交往、情感婚姻和职业选择的敏感时期,这里既有性别伦理、社会角色等常识性的问题,也包括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90后”,甚至是“95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要从“家人主动适应自己”变成要“主动适应他人”。这种人际关系处理带来的压力,成为适应大学生活的首要心理困扰。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室友关系上,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危机事件,以至于最近大学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竟然是“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人际关系的紧张蔓延到睡在上下铺的“兄弟姐妹”之间;在两性交往中更是频繁出现由于爱情观不正确出现“毕业就分手”、“练爱”、“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等的错误观念,大学生的情感处理不当必然会出现影响学业、心理问题、人身伤害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女性大学生的情感困惑和身心伤害,最为引人关注。因失恋处理不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案例,所占的比例接近我所经手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三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大学生的爱情观是模糊的,他们对个人的自身发展、婚姻两性关系是迷茫困惑的,要么自我封闭压抑或从各种媒体上的碎片式信息中寻求帮助,要么从周围伙伴处讨教取经,容易被不正确的思想和文化影响,误入歧途。在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对女大学生求职困境的心理疏导、求职策略指导、岗位推荐,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男生相比都处于劣势,就我的学生而言,水平相当的男毕业生和女毕业生,最后收到用人单位录用通知的比例将近3比1,而且有一半男生最后都改签了单位。在学校里,表现优秀的女大学生无论从成绩还是从综合能力上,都不比男学生逊色,但在求职过程中就不那么顺利了,也会碰钉子,吃闭门羹。如何树立女大学生的职业自信和性别关爱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应对的问题。面对女大学生的一系列包括人际交往、情感和求职困境等问题,高校非常有必要通过课程、讲座、沙龙或个体咨询等形式,来增强大学生对性别差异性的认识、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近两年,社会上一些机构或是大学里出现的“女德课”和“淑女班”,也许正是人们尝试用传统的女德教育,来解决现代女性婚姻家庭和职业发展等问题的一种现象。某些机构和学校开设“女德课”和“淑女班”,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需求,也有它出现的必然性。大学开设“女德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弘扬和践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女大学生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进而缓解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变迁中所承受的压力。课程以讲座的形式邀请国学讲师或者社会成功女性担任授课教师,内容有的从国学经典如《论语》、《弟子规》等的经典词句出发,结合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和典型案例,鼓励女大学生从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角度提高素养和能力,树立当代社会独立女性地位和形象,以便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解决情感困惑,理解职场的性别差异。但是,对此类课程,我们要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将内容局限在只讲授约束女性思想、规范女性行为的“三从四德”传统落后思想,而是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吸纳传统女德思想的进步精髓,以培养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创造智慧和社会责任感。当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学校通过讲座或课程来培养,提高女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能力,只能从自身层面应对人际交往、爱情婚姻、职业生涯发展遇到的问题,但对于像女大学生求职困境这样的复杂社会问题,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关注和投入。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社会调研,了解目前女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再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系统性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对问题的理性分析,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可以洋为中用,拿来借鉴。最近我关注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也找到了突破口,就是用经济外部性来阐释很有说服力和建设性。经济的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的补偿。”比如我们的工厂生产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并没有对此付出生产成本,这体现了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再比如义务教育,也是有外部性的,因为教育本身不产生收益,但受教育者提高了素质和能力,必然带动社会建设方方面面的发展,教育对社会发展就产生了正面的外部性。女性作为经济主体,当她结婚、生育、抚养小孩,是对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进行投入,对家庭和社会的人力资本提升做出了经济贡献,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外部性。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福利和行政机制还没有正面系统的给予补偿和保护。就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来看,除了受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负面影响使得就业岗位减少,用人单位也会考虑自身成本负担,尽量减少或不招女大学生,不是因为女性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对于男性有多少差异,而是担心招了女大学生尤其是女研究生,不久她就面临结婚生育等问题影响工作,而企业这部分的损失又得不到政府的经济补偿或税负减免,肯定会审慎招聘临近婚育的女性员工,这种理性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将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给社会带来正面经济外部性的女大学生,要承受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有失社会公平,也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本浪费。经济外部性是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自行调整达到平衡的,必须借助除供求方外的第三方力量介入加以协调干预。因此,政府应该发挥杠杆作用,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和矫正税,来平衡因为女性承担家庭责任而影响就业的经济外部性问题。目前,我国在生育保险、女工产假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还不够健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生育福利政策,再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生育和育儿福利政策,从根本上缓解女性求职困境。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的“女德”教育是女性关爱的一种尝试,出发点是关爱女性、培养女性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但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还不能就此止步,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正面女性所面对的社会家庭个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究问题解决的根本之道,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对此责无旁贷。

  一个女性独立的真正内涵

  王红旗:刘娜老师从学校女生教育的课程实践,讲述了女大学生面临的情感与就业方面的双重困惑,在高校以国学来讲授“女德”,一定要明辨糟粕与精华。这也回应了刚才几位老师的看法。他们学校在她精心的具体部署之下,女生教育做得很有实效。是值得推广的经验。下面有请中央民族大学于玉蓉老师从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来谈谈。

  

  中央民族大学教师 于玉蓉

  于玉蓉:尊敬的各位老师们,我讲的题目是,从《诗经》中的“弃妇诗”看现代女性的“独立”,很荣幸参加今天的“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学术研讨会”,能与国内优秀的女性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其实我对女性主义的认识并不系统。在座的老师当中,除了王红旗老师之外,我可能最了解的就是朱虹老师,因为我读博的时候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的约稿,为朱老师写了一个人物访谈,我在了解朱老师的履历、学术论文、译著以及多次采访她的过程中,对我们中国女性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觉得朱虹老师今天来参加的是“前锋论坛”,但我认为她不仅是前锋也是先锋,因为她是我国第一代女性主义学者,“上世纪80年代初她在北京出版《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把美国女作家介绍到国内,这部著作被学界认为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声;上世纪90年代初,她又在纽约出版《恬静的白色——中国当代女作家短篇小说选》,把中国女作家介绍给美国,其中包括杨绛、冰心、黄宗英、张洁、张抗抗、铁凝……”我为新华社所写的约稿题目就叫《朱虹:中西文学的虹桥》。所以说,我就是通过采访朱虹老师对我们国内的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有了零星的认识。接到王老师的邀请之后,我说我对“女德”、“女性主义”等都没什么研究,这不是说外行话嘛,王老师说你就从专业角度出发,谈谈我们古代文学当中的女性形象等等。在这里呢,我就结合我的工作和生活来谈一点感悟式的看法。

  刚才聆听各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理论性都特别强,对我确实是一个理论上的提升。从我的专业出发,我谈谈古典文学的女性形象吧。我们古典诗词当中提到女性其实更多的是对女性美包括她服饰的一种描写。比如之前热播的一个连续剧叫《甄嬛传》,里面有个插曲叫《菩萨蛮》,歌词选自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一首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整首词实际上写什么?就是写一个女性如何睡到自然醒,然后姿态娇慵地坐在屏风旁边梳洗打扮,梳了个什么发型,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整首词就是对于女性容貌以及服饰的描写。古典诗词当中除了对女性如何美的描写,当然涉及到女性的,还有几个类型:

  第一个是“游子思妇诗”。因为古代男子要么去京都赶考求功名,要么就是当兵服徭役,总之要长时间地离开家乡,所以造成很多留守妇女,这时候,游子思妇诗就产生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就是“弃妇诗”。关于被始乱终弃的“弃妇”这一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形成了一个系列,从《诗经》中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到汉乐府中的“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再到中唐诗人白居易那首非常有名的告诫女子的《井底引银瓶》,“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唐传奇中有关这个题材的有非常感人的《霍小玉传》,小玉对恋人李益提出了“八年之期”,也就是说只要求爱她八年就行,八年之后他可另娶别人,爱的如此热烈又如此卑微,但依然难以摆脱被抛弃的命运。由于发言时间的限制,我们就以《诗经》当中出现的“弃妇诗”为例。《诗经》有305篇,其中弃妇诗能有10余首,算是不小的比例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国风?卫风?氓》这一首。整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回忆了自己与青年男子“氓”如何相识、相恋,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与他私定终身,“秋以为期”,为了爱情,这个女孩勇敢地追随爱人、离家而去。进门后的三年里,她没日没夜地辛勤操持家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但换来的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我一心一意地来爱你,可是你却变心了,三心二意把我抛弃了。我当时讲到这首诗的时候是怀着很沉痛心情,我说大家看女孩子命运很悲惨对不对,我当时就找了两个女生谈谈你对这个女性的命运怎么看的。现在大一的学生都是95后了。看看《诗经》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的女子的命运,女生站起来说这个女子的命运确实很悲惨,但同时又很潇洒地说“只有跟错的告别才能和对的相逢”嘛。她觉得没有什么,不就是一段错误的恋爱甚至错误的婚姻吗?我要挥别过去,勇敢地再寻找对的人。我说现在的你可以很潇洒地重新开始,当时这个女子可以吗?她又思考说确实不行,因为她没有经济来源。现在夫家不要她了,她如果回娘家,娘家也不要她,她的父兄也嘲笑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所以《氓》中这个被抛弃的女子最后就是无所适从、没有归宿了。联系周代的社会背景和婚姻制度,学生们仿佛能够对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感同身受了,女生们同时又感到庆幸,多亏咱们现在生活在现代,感觉好像可以摆脱这样的命运,感觉她们是独立的。

  其实我更想追问的一点是,现在的同学们也好,包括我自己也好,我们真的是独立了吗?是不是真的可以庆幸自己不再拥有《诗经》当中这位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了呢?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女性远远没有达到独立。现在我们看起来好像既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出来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还是远远没有达到独立,这个独立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刚才韩老师也提到了,现在流行的是什么?“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我觉得这是女性经济上依赖他人、精神上不独立的一种表现,怎么挣钱养家要靠别人呢?你就靠貌美就可以拥有让别人养活你的权利吗?一旦年老色衰呢?是不是也会遭遇像汉乐府中所描写的“团扇”的命运,“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

  其实提到古典诗词啊,我特别喜欢两句诗,就是“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这两句诗给我的意境特别美好,当然这里面的“独立”跟我们现在的“独立”不一样,但是我就想选取其中这两个字——“独立”,一个独立的女子本身就是美好而动人的。即便是几千年过去了,相比《诗经》中的女子,我们当代女性依然没有达到独立,甚至没有认清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独立,不是说你出来念大学,随便赚点钱就独立了,你在思想上依然没有独立,你依然在想选择一个男人来依靠,过生活,让他来买房子,由他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而你只需附庸在他的身边就行了。“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这种性别分工带来的是什么后果呢?女性年轻时仰仗美貌过着轻松舒适、任性傲娇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男性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生存的压力非常大,这就像魏老师所说的,简单的性别分工“剥夺了女性参与社会的权利,同时也剥夺了男性享受家庭的权利”。我觉得真正的独立就是你和爱人携手并行,一起来承受生存的重担,一起共同面对命运的遭际,一一起经历生活的悲欢,共同成长,互相成就!要有勇气跟男孩子一块儿买房子,一块儿来供房贷;至少在精神上,你要有这样的认识,而不仅仅坐享其成。我觉得这个才是一个女性独立的真正内涵。

  以上就是我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出发的一点粗浅看法。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我以后会更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也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上一篇:【原创】中篇小说连载《心垣》(二),类型:悬疑、言情、家庭伦理
下一篇:德育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