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欲壑难填吗?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关于价值,百度给出的详细释义是这样的:

  1.价格。

  2.指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那么,除了上述百度给出的‘价值’的释义,还有没有一些科学标准使我们能够给各种价值或个人具体的价值准则划分出一种永恒不变的、森严的等级?

  对于“价值观念”的空间、时间和个性所决定的各种偶然数据,我们暂不考虑,而只考虑对价值的“充分体验”。充分体验不过是换一种表达方式,表明它仅仅是一种体验的主观方式。在这种体验当中,我们根据各种标准,在自己的内心意识到一种价值形式或价值关系的客观意义。完全超出体验来比较各种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例如:假设我不够成熟而不能欣赏一件艺术品,人人都会认为这是我的错,而不是那件艺术品的错。即使严格地说,这话并不构成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批评;又假如我一时手头拮据,迫使我怠慢了朋友们,这也并不意味着在我心目中朋友就不如收入更有“价值”。

  谁能用货币的单位来表达他是何等地珍视感情,或者用爱情单位来说明一套服装使他破费多少?所有的价值观念都在同一心灵中相会,其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形成性格和行为中的意义。不同价值的质是不能用量的单位来表达的,我们却可以坚持这种信念,即在充分体验之中,对于涉及生活整体的、不同等级的判断和对于质的理解是统一的,而不是要用什么单位来衡量价值。

  在两种价值之间舍此取彼,这是一种简单的心理行为,但是,一个人受到以往文化的影响,受到某一特定的集体道德观念及一种独特的、冲突性的情境的影响,那么,他所处的这种复杂的伦理情境和那种简单的心理行为就相去甚远了。

  各种价值本身是否就有高低之分,以至此价值就比彼价值更为可取?

  生活之流为我们经验和活动的场所带来一个又一个价值关系。假如“急需程度”和价值意义的等级是同一的话,那么人们就不得不要么将呼吸视为永恒的最高价值等级,要么设想价值等级的顺序是变化无常的。完全脱离人的总体生活来考虑价值是不可能的,除了当时所体验到的强度之外,我们还必须识别出涉及个人生活整体的价值体验的意义。

  迄今为止,一切研究都收效不佳,就是因为将各种价值和各种数学上的单位等量齐观,尽管在“现实”中,数学上的同一单位在不同的人看来会各有高低,但毕竟是可以客观地加以衡量的。可是离开了心理背景,价值就不可能存在。

  一开始人们可能要说经济价值是最高的价值,因为在体验其他事物之前,生活必须首先得到保障,因而我们应该把一切有益于维持生命、健康和活力的事物放在首位。因为这意味着体验价值的主体处于各种身心需要完全没有得到满足的境况之中。在这一特殊的实际情境中,经济价值当然显得高于一切了。一种完全无人怜爱、愚昧无知的生存在肉体上虽然是可能的,但若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满足不了,生命本身就会受到威胁了。

  所以说,在特定的场合中经济价值是最为迫切需要的。如果按照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价值等级,所得到的必然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价值等级。

  价值定义本身设定了两个事实:经济价值最低,信仰价值最高。这是因为经济价值都是实用价值,它们总是诉诸自己为之服务的另一种价值,它们本身的价值乃是它们为之服务的那种价值的反映。各种经济价值都可延年益寿,这样,它们所维持的生命价值多少,它们自己也就有多少价值。但是,一旦经济价值本身成了目的,生命的意义也就沦为单纯的享乐和安逸了。人便成了柏拉图所说的那样:欲壑难填。

  商品从本质上来说是可消耗的、有限的,要想从中见出生命的意义又如何可能呢?而信仰价值,只要我们将它看作是人们充分体验的价值,那么从一开始它的定义就不容怀疑地被规定为最高的价值。信仰价值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事实上的:生命的所有其他价值都是和生命总的、整体的意义相联系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这种意义在于道德的价值,在于灵魂的规范性,在于实现灵魂真正的价值命运。这一最高价值超越了空间、时间及物质,它是整个生存的造化,是宇宙意义上的专注,是履行义务的心灵满足。这一价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的信念表达出来:

  1.最高的、最完美的价值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2.否定空间和时间,设想出一种永恒而无限的超越。

  伦理信仰都是针对生命的精神意义的,因而也就超越了空间和时间中的事物,达到了赋予灵魂以终极意义的那种价值关系。

  对于生命的意义来说,坚持自身的价值和献身于他人都是必要的。从利他的角度看,停留在功利价值限度内的爱是最低级的,而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他人,这种爱则是最高尚的。同样,仅仅在功利价值范围内有效的力量是最低级的,而实现生命的信仰意义的力量则是最高尚的。不妨进一步说,某个领域的价值,一旦和社会精神相结合,就会增长;反之,若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个人权利,这种价值就会下降。因为爱能使一个人心灵开阔,能使他体验到他人的价值,进而使他从种种局限中解脱出来。心灵结构总是偏爱某一种类的价值。心理学本身的研究表明,人们出于本性,对各种价值也是各有所好的。

  如果有谁自以为有了明确的价值观念,就可以对以往的大师们不屑一顾,那他就大错特错了。谁要想取代以往的大师们,就必须对他们的精神创造兼收并蓄,否则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因为,具体的价值等级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历史的精神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形成的。它并非抽象的个人良知本身所能领悟的,只有和客观精神生活以及规范精神的现实水平融为一体,才能领悟这种等级顺序。这种精神法则存在于每个能够感觉到它的人的心中。只是朦朦胧胧看见顶峰的人不等于到达顶点,在我们目所不及的冥冥之中,还有更高的领域,即通过生命的道德之战才能达到的有创造力的价值观点。

  一个人,如果在他身上只有纯真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而且在他身上较高的价值对较低的价值不抱偏见,不予排斥,那他终将成为一个宽宏大量、襟怀坦荡的人。

上一篇:什么是科学超星尔雅满分答案
下一篇:第26名:西班牙影片《颤抖的欲望》——影史100部爱情典藏完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