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百科】湿地动物你认识多少?(鸟类篇)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鸟类

  白鹤

  白鹤(鹤形目,鹤科),冬候鸟,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约135cm。嘴橘黄,脸上裸皮猩红,腿粉红,飞行时黑色的初级飞羽明显。白鹤在江西是冬候鸟, 每年11月飞来鄱阳湖越冬,到翌春3月返回遥远的西伯利亚繁殖地。每年有超过全球种群数量98%以上的白鹤来到鄱阳湖越冬栖息。栖息于开阔平原、苔原的河、湖、池、沼浅水水域。于鄱阳湖以水位下降后露出的植物球茎及嫩根为食,偶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白头鹤

  白头鹤(鹤形目,鹤科),冬候鸟,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约97cm。全身以暗灰色为主,头颈白色,头顶裸皮红色,前额黑色,飞行时飞羽黑色。栖息于湖泊及河流沼泽地,以鱼类、多足类、甲克类、昆虫和小麦、莎草科等为食。灰鹤

  灰鹤(鹤形目,鹤科),冬候鸟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约110cm。头顶裸皮鲜红色,两颊及颈侧灰白色,喉及前、后颈灰黑色。体羽余部灰色。喜栖息于滩涂、草洲、浅湖。常在水边或草洲觅食,以水草,谷物,野草种子等为食。白枕鹤

  白枕鹤(鹤形目,鹤科),冬候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约130cm.。体羽大致为石板灰色。脸侧裸皮红色、后方灰色,外缘黑色。喉及颈背白色。前颈下部黑灰色。枕、胸及颈前的灰色延至颈侧成狭窄尖线条。喜栖息于浅滩、沼泽湿地、草甸、水田等地,以植物种子、谷物、草籽为食。灰雁

  灰雁(雁形目,鸭科),冬候鸟,全长约85cm。羽色较其它雁类淡,以粉红色的嘴和脚为本种特征,背部灰褐色有白色边缘,下体污白色,并杂以暗褐色小块斑,胸浅烟褐色,尾上及尾下覆羽均白。飞行中浅色的翼前区与飞羽的暗色成对比。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于开阔原野、湖泊、河流及附近沼泽地带,取食于矮草地和农耕地,以小虾、昆虫、螺、水生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于中国北方大部,结小群在中国南部及中部的湖泊越冬。白额雁

  白额雁(雁形目,鸭科),冬候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约90cm。上体大都灰褐色,额上和上嘴基部具有白色宽阔带斑环绕嘴基,腹部具大块黑斑,腿橘黄色,翼下羽色较灰雁暗,但比豆雁浅。冬季常集小群活动于沼泽、湖泊及草洲、芦苇丛,以植物种子、根茎、谷类、农作物的幼叶、嫩芽为食。飞行时队列多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小天鹅

  小天鹅(雁形目,鸭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长约110cm。体羽洁白,嘴黑色,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不前伸于鼻孔之下。比大天鹅小,但易混淆。喜栖息于湖泊、库塘中,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为食,也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螺类。针尾鸭

  针尾鸭(雁形目,鸭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65cm。雄鸟背部灰色,杂以黑色波状细纹,肩羽黑色,头顶暗褐色,灰色的颈部两侧具特征性白色图纹,颈侧与下体连成鲜明的白色,胸侧多近白色纹。翼镜铜绿色,尾黑,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喜沼泽、湖泊、大河流及沿海地带。常在水面取食,有时探入浅水。主要以植物的嫩叶、芽为食,能挖食浅水地带的水生植物茎为食,有时也捕食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罗纹鸭

  罗纹鸭(雁形目,鸭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50cm。头顶暗栗色,头和颈的两侧及颈部冠羽绿色,额有一小白斑。喉至前颈白色,前颈基处有一黑环。背部灰色。喜结大群,停栖水上,常与其它种类混合。常晨昏时在农田和湖边潜水处觅食,以水生植物、谷粒为食。斑鱼狗

  斑鱼狗(佛法僧目,鱼狗科),留鸟,体长约27cm。黑白色鱼狗。冠羽较小,具显眼白色眉纹。上体黑而多具白点。下体白色,上胸具黑色的宽阔条带,其下具狭窄的黑斑。雌鸟胸带不如雄鸟宽。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常成对或结群活动于较大水体及树林,喜嘈杂。惟一常盘桓水面寻食的鱼狗。红脚苦恶鸟

  红脚苦恶鸟(鹤形目,秧鸡科),留鸟,体长约28cm。色暗而腿红,嘴黄绿色,上体全橄榄褐色,脸及胸青灰色,腹部及尾下褐色,繁殖于多芦苇或多草的沼泽。在中国南方的山区稻田为地区性常见鸟。性羞怯,多在黄昏活动,活动时,尾不停地抽动。普通秧鸡

  普通秧鸡(鹤形目,秧鸡科),夏候鸟,全长约29cm。上体多纵纹,顶冠棕色,背、两翼及尾多具白色细纹,颏白,颈及胸灰色,两胁具黑白色横斑。嘴细长,上嘴暗褐色,下嘴红色,微向下弯。脚淡绿色。性羞怯。栖于水域附近芦苇丛、灌木草丛或水稻田中,觅食植物种子和谷物,兼食昆虫。水雉

  水雉(鸻形目,水雉科),夏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33cm。上体灰褐色,头及颈前白色,枕部及后颈金黄色,尾较长、黑色,上胸白色,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黑色。黑色的贯眼纹下延至颈侧,下枕部金黄色。初级飞羽羽尖特长,形状奇特。常出没在莲塘、芦荡和池沼之间。趾和爪特别长,能轻步在莲叶上行走。以水生植物种子、水生昆虫、贝类、小鱼等为食。凤头麦鸡

  凤头麦鸡,(鸻形目,鸻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32cm。雄鸟上体具绿黑色金属光泽,胸近黑,腹部白色,有长窄的黑色反翻型凤头,尾白而具宽的黑色次端带;头顶色深,耳羽黑色,头侧及喉部污白。喜栖息于滩涂地、沼泽、苇塘、稻田和矮草地,以植物种子、蚯蚓、蜗牛、昆虫等为食。灰头麦鸡

  灰头麦鸡(鸻形目,鸻科),夏侯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体长约35cm。上体棕褐色,头颈部灰色,眼周黄色,翼尖、胸带及尾部横斑黑色,翼后余部、腰、尾及腹部白色。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而无黑色胸带。栖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河滩、稻田及沼泽,以蚯蚓、昆虫、螺类等为食。环颈鸻

  环颈鸻(鸻形目,鸻科),旅鸟,全长约16cm。上体淡褐,下体纯白,腿黑色,飞行时具白色翼上横纹,尾羽外侧更白。雄鸟胸侧具黑色块斑;雌鸟此斑块为褐色。单独或成小群进食,常与其它涉禽混群于滩涂或近岸的多沙草地,也于沿海河流及沼泽地活动,以蠕虫、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兼食植物种子、植物碎片。金眶鸻

  金眶鸻(鸻形目,鸻科),冬候鸟,全长约16cm。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眼周、脚黄色。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鹤鹬

  鹤鹬(鸻形目,鹬科),冬候鸟,全长约30cm。通体黑色,嘴长且直,腿红色,背部有白色羽缘,两肋有白色鳞状斑,两翼色深并具白色点斑,白色过眼纹明显。喜栖息于江河湖泊岸边及其附近的农田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等为食。青脚鹬

  青脚鹬(鸻形目,鹬科),冬候鸟,全长约32cm。上体灰黑色,形长的腿近绿,灰色的嘴长而粗且略向上翻。站势:上体灰褐具杂色斑纹,翼尖及尾部横斑近黑;下体白色,喉、胸及两胁具褐色纵纹。背部的白色长条于飞行时尤为明显,翼下具深色细纹(小青脚鹬为白色)。喜栖息于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通常单独或两三成群。进食时嘴在水里左右甩动寻找食物,头紧张地上下点动。中杓鹬

  中杓鹬(鸻形目,鹬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41cm。嘴黑色,长而下弯,眉纹色浅,具黑色顶纹,脚黑色,腰白色,尾羽褐色,有黑褐色横斑。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尤其于华东及华南沿海几处河口地带,通常结小至大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栖息于河口、海岸、滩涂、沼泽、草地、耕地等,以浆果、环节动物、小鱼、昆虫等为食。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鸻形目,鹬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55cm。嘴甚长而下弯,腰白,渐变成尾部色及褐色横纹。虹嘴褐色,脚青灰色。与中杓鹬区别在体型较大,头部无图纹,嘴相应较长。喜栖息于河口、海岸、滩涂、沼泽、草地、耕地等。多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以浆果、环节动物、小鱼、昆虫等为食。针尾沙锥

  针尾沙锥(鸻形目,鹬科),旅鸟,全长约24cm。腿短而敦实,两翼圆,嘴相对短而钝。上体平淡褐色,具白、黄及黑色的纵纹及蠕虫状斑纹;下体白色,胸沾赤褐且多具黑色细斑;眼线于眼前细窄,于眼后难辨。常光顾稻田、林中的沼泽和潮湿洼地。习性似其他沙锥,包括快速上下跳动及"锯齿"飞行,受惊吓时发出惊叫声。反嘴鹬

  反嘴鹬(鸻形目,反嘴鹬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43cm。嘴黑色细长上翘,身体只有黑白两色,飞行时从下面看体羽全白,仅翼尖黑色。翼上及肩部具黑色的带斑,其余体羽白色。繁殖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结成小群,在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进食时嘴往两边扫动。善游泳,能在水中倒立。飞行时不停地快速振翼并作长距离滑翔。以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食。中白鹭

  中白鹭(鹳形目,鹭科),夏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68cm。体羽白色,颈呈弯曲形,脚和趾均为黑色。繁殖期上胸和下背具疏松的蓑羽,嘴黑色;冬季蓑羽脱落,嘴黄色,尖端黑色。喜栖息于稻田、湖泊、沼泽、及滩涂等地,以鱼类、虾、蛙、昆虫等为食。在乔木或灌木上,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小白鹭

  小白鹭(鹳形目,鹭科),夏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61cm。体羽白色繁殖期枕部具有两根狭长的长矛状飘羽,前颈和背着生蓑羽,背部蓑羽常长过尾,嘴黑,但冬季下嘴变黄,脚黑,但趾绿黄色。栖息于低海拔的沼泽、湖泊、稻田等湿地,以鱼、泥鳅、蚯蚓、虾、蛙、昆虫及昆虫幼虫等为食。苍鹭

  苍鹭(鹳形目,鹭科),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96cm。体羽以灰色为主。夏季眼纹、枕部及冠羽黑色。嘴和眼黄色,脚暗绿色。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滩涂、及稻田里。以鱼类、虾、两栖类和水生昆虫为食。地区性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全境包括台湾的适宜生态环境。冬季北方鸟南下至华南及华中。性孤僻,冬季有时成大群。白琵鹭

  白琵鹭(鹳形目,鹮科)冬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约86cm。全身羽毛白色,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季为白色),长长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头部裸出部位呈黄色,自眼先至眼有黑色线。与黑脸琵鹭区别在体型较大,脸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过嘴基,嘴色较浅。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湿地,喜群居。以小型动物、水生植物为食,偏食水生植物。捕食时在水中缓慢行走,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鹳形目,鹮科),冬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约74cm。颈部带黄棕色环,枕后饰羽黄色。嘴黑色,眼先、眼周、与前额及嘴基形成一黑色区域。冬季饰羽较短,黄色消失。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地。涉水觅食水生动物。常单独或小群活动。以小鱼、虾、蟹、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鄱阳湖区偶见。数量十分稀少,全世界总数2041只(2009年全球同步调查),韩国和中国东北部繁殖,被列为国际濒危鸟类。习性同白琵鹭。银鸥

  银鸥(鸻形目,鸥科)冬候鸟,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全长约60cm。夏羽头、颈和下体纯白色,背与翼上银灰色。腰、尾上覆羽纯白色,初级飞羽末端黑褐色,有白色斑点。最黄色,下嘴尖端有红色斑点。栖息于港湾、岛屿、岩礁和近海沿岸,喜群居,常尾随船只或聚集港湾码头,捡食水中死鱼或残留物,也吃啮齿类及昆虫。繁殖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在长江中流域以南各省越冬。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Dong Fang Bai Guan,学名:Ciconia boyciana),又名老鹳,属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

  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东南部,西至布拉戈维申斯克,南到兴凯湖;少数越冬在朝鲜、日本和琉球群岛,偶尔飘泊到俄罗斯雅库次克和萨哈林岛以及孟加拉国和印度。中国繁殖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哈尔滨、三江平原、兴凯湖,吉林省向海、莫莫格;越冬于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湖北沉湖、洪湖、长湖、安徽升金湖,江苏沿海湿地,偶尔到四川、贵州、西藏、福建、广东、香港和台湾越冬;迁徙时经过辽宁省沈阳、朝阳、庄河、大连、营口、盖县、盘山,河北省秦皇岛和北戴河及承德,天津、北京和山东长岛。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Zhong Hua Qiu Sha Ya,学名:Mergus 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缅甸,泰国。可能灭绝:越南。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带岭永翠河,汤旺河,南岔河,长白山,泰来,红花尔基。越冬地在中国的江苏沿海,洞庭湖,贵州平塘,都匀,掌布,台湾屏东。日本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白鹡鸰

  白鶺鸰(Bai Ji Ling,学名Motacilla alba),又名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点水雀、张飞鸟,是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

  分布广泛,世界多数国家均有分布;在中国为中北部广大地区的夏候鸟,华南地区为留鸟,在海南越冬。白腰草鹬

  白腰草鹬(Bai Yao Cao Yu,学名:Tringa ochropus),小型涉禽,属鹬科鹬属的内陆水边鸟类。

  分布广泛,世界多国均有分布。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西部,越冬于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和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海南岛、香港和台湾,迁经河北、宁夏、青海、甘肃等省。斑头雁

  斑头雁(Ban Tou Yan, 学名:Anser indicus),别名白头雁、黑纹头雁,为鸭科雁属的鸟类。

  主要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加拿大和西班牙。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斑嘴鸭

  斑嘴鸭(Ban Zui Ya,学名:Anas poecilorhyncha),又名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属鸭科鸭属的大型鸭类。

  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国。国内繁殖于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甘肃、宁夏、青海,一直到四川,越冬在长江以南、西藏南部和台湾,部分终年留居长江中下游,华东和华南,以及台湾和云南。池鹭

  池鹭(Chi Lu),又名红毛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沙鹭、花窖子、沼鹭(台湾)、田螺鹭、穿背心、田牛汉(海南)、花鹭鸶(云南)、花洼子(东北),属鹭科池鹭属鸟类。

  池鹭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北从东北东南部吉林长白山、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甘肃、陕西一直往南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以及印度阿萨姆、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偶尔见于日本的北海道、伊豆半岛和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赤麻鸭

  赤麻鸭(Chi Ma Ya,学名:Tadorna ferruginea),别名黄鸭、黄凫、渎凫、红雁,为鸭科麻鸭属的鸟类。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孟加拉国、不丹、保加利亚、中国、塞浦路斯、丹麦、埃及、埃塞俄比亚、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韩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利比亚、摩尔多瓦、蒙古、摩洛哥、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苏丹、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西撒哈拉。大白鹭

  大白鹭(Da Bai Lu,学名:Ardea alba),又名白鹭鸶、鹭鸶、白漂鸟、大白鹤、白庄、白洼、雪客,属鹭科白鹭属的大中型涉禽。

  分布广泛,世界多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北部呼伦池、黑龙江流域和新疆西部与中部,迁徙和越冬期间见于甘肃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陕西和青海及西藏,偶见于东北辽宁、河北、四川和湖北;普通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东南部、河北、福建和云南东南部蒙自;迁徙和越冬期间见于河南、山东、长江中下游江西、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海南岛和台湾。大麻鹣

  大麻鳽(Da Ma Jian,学名:Botaurus stellaris),又名大水骆驼、蒲鸡、水母鸡、大麻鹭,属鹭科麻鳽属的大型鹭类。

  分布甚广,欧洲、非洲、亚洲均有。中国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新疆为夏候鸟;山西、天津、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四川为旅鸟或冬候鸟;贵州、云南、海南、香港、台湾为冬候鸟。豆雁

  豆雁(Dou Yang,学名:Anser fabalis), 别名大雁、麦鹅,为鸭科雁属的鸟类。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繁殖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直到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时经过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褐河乌

  褐河乌(He He Wu,学名:Cinclus pallasii),又名水乌鸦、小水乌鸦,是雀形目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吉洋吉斯 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中国主要分布于天山西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等广大地区,为常见的留鸟。黑鹳

  黑鹳(Hei Guan,学名:Ciconia nigra),又名黑老鹳、乌鹳、锅鹳,属鹳科鹳属鸟类,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

  分布广泛,世界多个国家均有分布。中国繁殖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和东部盆地、青海西宁、祁连山、甘肃东北部和中部、祁连山西南部、张掖西北部、酒泉、敦煌,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伊克昭盟中部、东胜、乌梁素海、呼和浩特、巴林东北部、赤峰、阿伦河,黑龙江省哈尔滨、山河屯、牡丹江,吉林省长白山,辽宁省熊岳、朝阳、鞍山,河北省北部燕山,河南伏牛山,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延安等地;越冬于山西、河南、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长江中下游和台湾。黑水鸡

  黑水鸡(Hei Shui Ji,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又名鷭、江鸡、红骨顶,是鹤形目秧鸡科黑水鸡属的鸟类。

  分布广泛,广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及西藏东南的中国大部地区。在北纬23°以南越冬。为较常见留鸟和夏候鸟。红嘴鸥

  红嘴鸥(Hong Zui Ou,学名:Larus ridibundus),俗称“水鸽子,别名笑鸥、钓鱼郎,为鸥科鸥属鸟类。

  分布广泛,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均有分布。在中国繁殖于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及中国东北部的湿地,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度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越冬。鸿雁

  鸿雁(Hong Yan,学名Anser cygnoides),又名原鹅、随鹅、奇鹅、黑嘴雁、沙雁、草雁,属鸭科雁属鸟类。

  分布于中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在中国主要繁殖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偶见于台湾,也发现少数在辽宁和河北省越冬;迁徙时见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西部天山、青海柴达木盆地、河北和河南等省。蓝翡翠

  蓝翡翠(Lan Fei Cui,学名Halcyon pileata),又名黑顶翠鸟、黑帽鱼狗、蓝翠毛、蓝袍鱼狗、蓝鱼狗、秦椒嘴、喜鹊翠、鱼腥,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分布于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长白山、辽宁东部、中部和南部、河北、山东、山西、往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南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海南岛和台湾。在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南部广大地区繁殖,部分地区为留鸟,在台湾为迷鸟。鸬鹚

  鸬鹚(Lu Ci,学名:Phalacrocorax), 又名鱼鹰﹑水老鸦,大型的食鱼游禽,属鸬鹚科鸬鹚属鸟类。

  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温热带水域为多。绿头鸭

  绿头鸭(Lv Tou Ya,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别名大绿头、大红腿鸭、官鸭、对鸭、大麻鸭、青边 ,为鸭科鸭属的鸟类。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均有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于引进品种,在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巴拿马等地则属于旅鸟。牛背鹭

  牛背鹭(Niu Bei Lu,学名:Bubulcus ibis),又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属鹭科牛背鹭属鸟类。

  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中国常见于长江以南各省。是博茨瓦纳的国鸟。普通翠鸟

  普通翠鸟(Pu Tong Cui Niao,学名Alcedo atthis),又名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秦椒嘴,属翠鸟科翠鸟属的鸟类。

  该物种分布广泛,世界多数国家均有分布。小

上一篇:黑川智花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下一篇:电影创作论文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