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活在当下,遵从自己的内心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你现在的生活是你自己喜欢的吗?不用着急回答我,你先来听听下面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一个多年未见且过得不错的朋友突然约你吃饭,你会不会感到十分激动,然后又很焦虑,并且开始纠结还未到来的聚会应该要吃上什么、穿什么、说什么?

  第二个场景:你明明工作很忙,但旁边的同事让你帮忙,你想要拒绝却又害怕拒绝后会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于是你只好在自己很忙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帮他处理问题;

  还有一个场景:有一天,你化了精致的妆容,穿上新买的衣服,却被路过的车溅了一身水,面对远去的汽车,你是感到愤怒还是内心毫无波澜?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以上说的几个事情,也总会担心自己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习惯性的委屈自己,不敢拒绝别人,也担心自己的某些缺点会不会被人讨厌。

  于是,我们开始迷失,焦虑,甚至开始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去做出迎合别人的举动。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种病,需要治疗,你会不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无声告白》里有句话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你想要的获得快乐,获得幸福,就不要害怕被别人讨厌,也不要盲目追求别人他人的认可。

  可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不在意别人是否讨厌自己,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收获快乐和幸福呢?答案就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里。

  

  《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他们都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忠实追随者,或许你并不了解阿德勒是谁,但他那句“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想你应该不会感到陌生。阿德勒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作完成的,其中岸见一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认定顾问,主要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和古代哲学,并著有《阿德勒心理学》等著作;

  而古贺史健是一位自由作家,擅长问答式体裁写作,本书便是通过一位青年和一位哲人的对话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哲人和青年的对话,在阿德勒的思想体系下,探讨如何接纳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获得幸福的人生话题,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阿德勒的哲学课。”

  01你的不幸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作为普通人,我们常常会被生活当中的很多烦恼困扰着,有时候甚至觉得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毫无幸福可言。试想一下,你有没有过以下几种想法:

  “因为我小时候出身不好,同学老师都不喜欢我,所以我现在很自卑。”

  “我心直口快,说话没有边界,这就是我的个性。”

  “这就是我的宿命,没有办法改变的,我认了。”

  如果你说你有过或者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那么在这里我会告诉你,这些你所谓的“不幸”都是你自己招来的,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因为过去受到的伤害,导致自己在长大后无法走出来

  

  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青年有一位朋友,多年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敢出门,他也想要改变,想要走出去,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但他害怕出去,一出门就会感到心慌,浑身发抖。

  青年非常同情自己的朋友,认为这位朋友是因为过去受到了很严重的创伤,才导致他无法走出来。

  于是青年就去请教哲人,但是青年得到了一个颠覆他观点的结果。因为哲人告诉青年,他的这位朋友并不是因为害怕才无法走出来的,而是他先有了“不想走到外面去”的想法,才会在无意识中制造了种种不安的情绪。

  

  并且哲人解释说,一味的认定过去的创伤造成了今天的不幸,就是典型的原因论,这样就会让我们觉得今天的局面错不在自己,而是在于过去,这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永远无法前进。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观点有点难以接受,甚至觉得阿德勒有些不近人情,过去的事情怎么可能不会对人产生影响呢?

  

  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了,如果你了解阿德勒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他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阿德勒从小患有佝偻病,三岁时弟弟突然去世,5岁时得了肺炎,差点失去生命,后来又遇到了两次车祸。

  总之,他的成长经历里有着很多不幸,但他没有选择逃避,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还自创了个体心理学流派。

  

  我们总是习惯地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为某种原因,我们把自己的性格缺陷归咎于童年阴影,把自己的情绪归咎于是别人对自己说了不好的话或者做了不好的事。每一件事都想找个理由,每一个错误都要有一个替代品,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别人。

  但是你要明白,你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己的,从来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只有你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过去的痛苦,它可以是你前进路上的垫脚石,也可以是绊脚石,这只取决于你的态度。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过去发生的事,却可以改变自己对过去的看法。你想要拥有幸福,就不要从过去找原因,而是改变现在的看法,才能达到幸福的目的。

  02你的不幸是因为你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烦恼从何而来。

  每当我们觉得难过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思考,烦恼的来源在哪里?

  而阿德勒则是告诉我们: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在书中写到这么一个故事,哲人接待了一次咨询,前来咨询的女孩,患有脸红恐惧症,她特别害怕见人,一见人就脸红。而她来咨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治疗自己的脸红恐惧症,这样她就能够跟喜欢的男孩表白了。

  哲人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这个女孩想要治疗的目的看似为了告白,其实是女孩是为了自己无法告白或者害怕遭到拒绝找一个借口。

  这样她就可以活在自己的期待当中,不断心理暗示自己治好了脸红恐惧症就可以跟男孩交往。

  

  也就是说,这个脸红恐惧症是不敢告白,害怕被拒绝。正如生活当中那些有自卑情结的人,他们总是会放大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出身、家庭背景、学历、收入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因此,就会变得胆小,懦弱,遇到喜欢的东西也会觉得自己配不上。

  这些就是害怕被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当中受伤的表现,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不敢拒绝同事请求的案例一样,这些烦恼的来源都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虽然很复杂,但阿德勒心理学将其归纳为三个人生课题,即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他认为只要处理好这三大课题,就能解决所有的烦恼。

  在工作中,我们讨厌他人对自己的不认可,害怕被批评,害怕被别人认为没有能力,也害怕拒绝,害怕被同事讨厌;与朋友相处,我们会害怕被孤立,不被喜欢,被朋友冷落;在恋爱或者婚姻关系中,我们会害怕处理不好彼此的关系等等。

  

  那么既然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又绝不可能脱离人际关系而独立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叫做课题分离。什么是课题分离?简单来说就是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火山喷发、海啸地震、洪水、雪灾等灾难发生的时候,你能阻止吗?其他人能阻止吗?答案一定是不能,因为那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所以这是你没必要操心的。

  又比如,孩子学习不好,很可能导致他无法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未来,找不到好工作等后果,可这些事的承担者是孩子,不是父母,因此好好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父母的。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遇到任何困难,不要统统往自己身上揽,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再想想,哪个才是自己的课题?当你分清楚是谁的课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的课题而不干涉别人。

  555电影网

  还是上面的例子,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强制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他人课题的冲突,干涉他人的课题,就容易引起冲突。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不监督孩子学习,他就只想着玩了,还有什么好未来。

  记住,我这里说的不干涉不等于放任不管,放任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干嘛。而不干涉是在了解孩子在干什么的基础上,给他帮助,在他学习的时候随时做好给予帮助的准备,但孩子没有向父母求救的时候,不要在旁边指手画脚。

  03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三个锦囊

  前面讲到了你的不幸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你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为了找到这份勇气,我们先讲到了一切烦恼的来源是在于人际关系,它们分别来自于人生的三个课题,工作、交友和亲密关系的困境,害怕人际关系问题就容易让人陷入烦恼。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学会课题分离,找到自己的人生课题,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才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游刃有余。

  

  学会课题分离只是迈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第一步,而在阿德勒心理学体系中,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还需要有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共同体感觉?简单来说就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在这中间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把对自己的苛刻转变成对他人的态度,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首先是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是什么,其实就是对于你这个人来说,接纳自己身上的一切,好的坏的,优点缺点都要真诚的接受,接受自己做不到的事实,然后尽量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要自我欺骗。

  比如,在工作中明明错误已经犯了,不要给自己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不再犯错,这才是自我接纳。

  

  再来说说他者信赖,简单一点解释就是对他人没有任何附件条件的信任,哪怕遇到背叛,也会选择无条件的相信。

  虽然这个看起来有些无理,但它的确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因为信赖的反面就是怀疑,如果你在人际交往当中总是怀疑别人,那么你很难和别人建立一段稳定的关系。

  就好像你很有钱,但是你总怀疑接近你的女孩子不是爱你这个人而是爱你的钱,那么你们之间就很难拥有一段稳定而亲密的关系。

  因此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什么背不背叛是属于别人的课题,不是你的,做到了这一点,把别人看成是朋友,那么你和他就形成了共同体。

  

  最后再说说他者贡献,其实最容易理解的这个观点的就是工作,工作除了能赚钱以外,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的贡献,同时也让你实现了自我价值。

  所以他者贡献说的就是你主动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去为别人做事,而不是顺从别人的需要去做事,这是一个主动行为,它让你产生了我很有用的价值感。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三者不可分离,互成体系。也正因为我们能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才能够无条件的信赖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出毫无保留地贡献。

  因此,最强大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与人建立起共同体感觉。

  04做好你自己,为自己而活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我们希望能够获得父母、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认可,长大后我们希望在工作中能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我们总是想要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唯独忘记了,自己才是最应该认可自己的那个人。

  书中有个案例,青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哥哥,从小父母就喜欢拿他跟哥哥比较,一直很不认可青年的生活和交友,甚至对他的学习、工作都加以干涉。

  青年一直生活得很不快乐,生活在哥哥的阴影和父母的不认可当中,他感觉十分痛苦。

  

  其实放在我们现实中也是一样,活在他人的期待当中,渴望别人的认可,一旦没有得到就会十分痛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一味追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呢?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害怕被讨厌,阿德勒认为害怕被讨厌的原因就是不会进行课题分离,以及缺乏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是否认可我、是否讨厌我”这些都是别人的课题,而要求别人喜欢我,就是对他人课题的干涉。要知道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你,你做得再好总有人不喜欢你,别人的看法你是无法左右的。

  因此你要认清现实,并且要有直面自己人生课题的勇气。

  

  在书中哲人还问了青年一个问题,假如人生是为了达到山顶的人生,那么人生大半时光就是在路上,而要是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假如你没有登上山顶,你的人生活会如何?

  大家也可以想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登顶,你会是怎样的?

  或许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生的旅途就像登山,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旅程就开始,登山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登顶,而是登山这件事。就好像你的人生,从来就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是享受人生的过程。

  

  阿德勒说,人生无需太多规划,因为如果我们把人生看成点的连续,关注每一个点,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你的目标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

  人生的路很长,认真的活好每一个当下,无论我们将来的生命尽头是40岁、80岁还是一百岁,都能够拥有完整的人生。

  本文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向西闻记:人性可以多扭曲?色相男女、奇情现实。
下一篇:识君四载,情满苍穹,《斗破苍穹手游》四周年庆典诸多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