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苹果新头显更酷的技术,将怎样改变我们的未来

栏目:科技资讯  时间:2023-06-09
手机版

  昨天(北京时间6月6日)凌晨,苹果推出了MR头显VisionPro,戴上它,我们可以在透见真实世界的同时,在三维界面上网、玩游戏、浏览照片视频等,还不用借助手柄。有不少科技发烧友表示:如果能将脑机接口技术与此相连,那会更酷!

  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专家徐建告诉潮新闻记者:“苹果新头显和脑机接口技术最终效果类似,都是实现‘人机交互’。不同点在于,它是利用手、声音甚至眼睛等操作实现‘人机交互’,脑机接口技术更直接,是通过脑电波,也就是‘意念’实现。待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后,我们的虚拟体验可以比苹果新头显更丰富,不仅能看到数字内容,或许还能触摸到、闻到、尝到......”

  就在前段时间,马斯克名下的脑机接口技术公司Neuralink(译名:神经连接)宣布已获得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将启动该公司首次脑植入设备人体临床试验。“神经连接”公司称:这是团队与FDA密切合作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成果,代表着重要的第一步,有一天我们的技术将帮助许多人。”

  被“科技狂人”马斯克盯上、比苹果新头显更酷的脑机接口到底是什么?它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潮新闻采访了多位国内脑机科学家和业内人士,畅想脑机接口的N种可能。

  “开个脑洞”就能用意念控制机器

  杭州已有人试用这项新技术

  脑机接口究竟是什么?有何用处?

  在闭幕不久的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高小榕发表了题为《脑机接口50年》的演讲,清晰地阐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前世今生。

  1924年,脑电图之父汉斯·伯杰(HansBerger)首次记录到人类脑部的能量活动,发现了脑电波。此后数十年间,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不断发展并相互影响,直到197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雅克·维达尔(JacquesVidal)指出,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可以记录到人大脑发出的实时信号,这些脑电信号或可用于控制人工设备等。这是关于脑机接口最早的设想。

  

  电极片植入大脑的模型展示(图片来源:浙大二院公众号)

  “从汉斯·伯杰发现脑电波距今约100年。之前50年人们把脑机接口视为科幻,直到1973年雅克·维达尔提出了脑机接口的概念,才真正进入了科学论证的阶段。”高小榕在演讲中这样说。

  如今,脑机接口已经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在杭州,就已经有人试验了脑机接口的奇妙之处。

  2020年,浙江大学与浙大二院合作,在高位截瘫的张大伯身上完成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转化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大伯的大脑皮层内被植入了电极,他的脑电信号经采集、传输记录、解码,可流畅准确地指挥外部机械运动。这让原本瘫痪的他可以用大脑意念操控机械手,抓取一瓶可乐递到嘴边。

  

  张大伯正在进行“意念写字”试验(潮新闻记者郑文摄)

  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正在尝试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解决问题:2014年在巴西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上,一位瘫痪的青年人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开球;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公布的一项“脑脊接口”研究显示,通过在大脑与脊髓之间建立神经联系,可以帮助瘫痪者短距离行走……

  当然,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远不止这些。学者、企业已经在尝试用这种新技术解决抑郁症、睡眠障碍、癫痫、阿尔茨海默症等。

  

  武泽楠在实验室(采访对象提供)

  在距离浙江大学不远的西投启真脑机智能科创中心,关于脑机接口的产学研项目刚刚起步,杭州领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中心孵化落地的脑机接口企业之一。领脑科技CEO武泽楠告诉潮新闻记者,过去一年,领脑科技与医疗机构合作,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获取生物大脑信号的可穿戴式设备,为300多位患者进行了多动症的自动诊断。“利用近红外光获取信号无需开颅,与侵入式设备相比,在临床实验上可重复性更高,更便于验证其有效性。”随着临床数据采集规模的扩大,领脑科技未来将把这一产品推向市场。

  

  西投启真脑机智能科创中心展厅(采访对象提供)

  

  领脑科技新产品外观概念图(采访对象提供)

  用脑机接口“改装”人类

  或可应对AI威胁

  除了医疗领域以外,脑机接口技术应用还有哪些可能?

  供职于国内一家脑机接口公司的人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从小的场景来讲,如果脑机接口技术与元宇宙相结合,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足不出户,沉浸式看电影、购物、旅游?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方位被调动,比一副VR眼镜带来的体验感要好得多。

  “另外,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可以改造自己了?这带来的影响是超越想象的。”

  就如同一位推特网友曾说:“仔细想想,打字作为一种输入媒介确实是人类进步的最大瓶颈。我可以用ChatGPT编写整个应用程序,但我的编程速度的上限是我的打字速度。要是有谁能够帮我突破这个瓶颈就好了。”当时,马斯克在这条推文下回复了一个词:“Neuralink”。

  已经研究脑机接口技术25年的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高小榕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过类似的看法:“比如人跟AI讲《红楼梦》,一讲好几个月,但对方唰地一下一秒钟就看完了。显而易见,AI对话的速度肯定比人类要快很多,如果我们只用语音交流、用鼠标键盘打字,计算机或AI可能就不带我们玩了。”

  从这个角度延伸去想,脑机接口也有可能成为人类抵御AI威胁的方法。

  马斯克曾在采访中提到,“神经连接”公司未来的愿景是实现人脑与人工智能结合,“这会让每个人都变得超级聪明。”他表示,这很有可能帮助人类抵御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所带来的威胁。

  高小榕教授也认为,未来我们要实现对AI的完全可控,也要依赖脑机接口技术。他曾表示:“比如类似ChatGPT这样的大模型会不会‘咬’人?如果我们能用脑机接口连上,一旦意识到机器的风险就把它关掉,让其瘫痪,或许会更加安全。”

  对于脑机接口技术,还有一种更疯狂的想象:用它实现人类的永生。比如将人的意识、记忆变得像数据一样可以上传下载,这样一来,人类是不是可以摆脱肉体束缚了?

  去年,在面对狗狗币创始人比利·马库斯(BillyMarcus)在推特上的提问:“如果你可以将大脑上传至云端,并与虚拟版自己交流,你们会成为朋友吗?”

  马斯克回复:“已经做过了。”

  当人脑与机器相连

  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吗?

  对于脑机接口技术是否能够实现大脑意识的上传下载,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专家徐建告诉潮新闻记者:“有可能,但还离我们很遥远。”

  徐建用手指在空中划了划:“商业领域中有一种评估新技术发展的工具:技术成熟度曲线。一般情况下,新兴技术诞生之后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期望值到达顶峰之后再进入低谷,随后进入稳步爬升,最后才进入实质生产的高峰期。脑机接口技术目前还在这。”徐建点了点曲线的第一个峰值。

  

  Gartner2018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脑机接口接近第一个峰值

  发展史近百年,为何这项技术还处于比较前期的阶段?

  徐建说,这项技术原理虽听起来简单,但要实现其中的每一步,都极其复杂,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解决。

  “打个比方,要把脑机接口设备植入大脑,又不对大脑进行较大损伤,同时要防止人的排异反应影响设备功能,设备在大脑内不还能移位……这就对材料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等多种学科都提出了要求。”徐建所在的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就有脑科学、神经生物学、电子、计算机、光学、机械等十余类研究方向的科学家。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面临着相同的难题:如何解码及编码。

  “脑机接口技术的原理就像一个闭环。”徐建介绍,只有当这个闭环完成后,脑机接口才真正发挥了作用。“目前虽然已经能简单的实现一些闭环,但就怎样从大脑中获取稳定、有效的信号,如何解码这些信号,再如何将我们想要传达的效果编码成大脑可以接收的信号,都还是难关。”

  

  脑机接口技术闭环示意图(采访对象提供)

  “狂想”固然令人兴奋,但如同人工智能一样,学界业界仍在审慎思考脑机接口技术有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马斯克表示“将大脑上传”之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曾在微博发文表态:“我觉得脑机接口可以用在临床医学上,用来治疗和帮助一些残障人士、精神疾病患者等,但在广泛的人类世界使用脑机接口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他看来,脑机接口一旦把人连上网,就像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很有可能会引来一些人研发并利用网络攻击技术,来入侵你的大脑。

  据媒体报道,5月29日,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发布了《脑机接口伦理原则和治理建议书》。建议书认为,脑机接口存在神经干预的安全风险、非自主决策风险、脑隐私泄露风险、责任归属问题、身份认同问题、人类增强问题、分配公正问题等潜在伦理风险。

  (来源:潮新闻)

上一篇:这是意大利最不堪入目的伦理片,画面让人咋舌!
下一篇:《青梅酸酸你微甜》第9集:人工智能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