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后社诗人与古琴
“四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这是古代书生的写照。琴,作为旧时读书人的主要文化修养之一,许多人都与它有着不解之缘。清末民初,扬州冶春后社的诗人们,能琴、爱琴之辈也不在少数。民国扬州小说家李伯通(1865~1938)在《丛菊泪》序言中说道:“扬州之有冶春后社……,春秋佳日,每修禊红桥瘦西湖,诗酒文会,无时或间。亦或千里百里,琴剑随身”。
冶春后社诗人好琴,在李涵秋(1873~1923)的《广陵潮》中也有描写。
不少冶春后社诗人在作品中留下了有关古琴的吟咏。先请看以下几首:
古琴 王德坤(1867~1937)
坋集人间世,何期见此琴。
几曾知己遇,独抱古时心。
桐爨经灰劫,梅纹偃月阴。
寄情山水外,一室抚清音。
焦尾琴咏(二首) 王德坤
此生自分委灰尘,百尺高梧忽被薪。
安得知音遍天下,任教枯木也逢春。
大器从来一得难,忍闻爨下更摧残。
殷勤节取中郎意,不与凡才一例看。
登古琴台怀古(二首) 张曙生
古琴台亦名伯牙台,距汉阳北门二三里。为俞伯牙碎琴处,其旁有钟子期墓。
沔州城外有琴台,景物清幽隔俗埃。
郁郁楚山前峙亘,盈盈汉水远潆洄。
纵横粉壁留诗草,断缺碑文蚀藓苔。
太息钟期今不遇,临风俯仰一尊开。
伯牙台上气萧森,凭吊前人发醉吟。
古树斜阳空寄慕,高山流水鲜知音。
千秋墓草埋黄土。一曲琴声没绿阴。
薄暮匆匆归去也,何时携酒再登临。
题《琴边买醉》画幅 陈臣朔
如画溪山新雨过,沸天歌吹晚风前。
白头吟苦朱弦冷,蜀难人归已暮年。
题《柳塘抱琴图》 汪二丘
皎皎水上月,清辉不染尘。
惜惜君子德,水月常相亲。
抱琴坐岩石,穷音妙入神。
以此琴中趣,调兹物外身。
世无钟子期,谁识夔与伦?
丹青写空色,须眉尽天真。
同时诸老辈,笔墨相主宾。
令德唱高言,有和皆阳春。
茫茫百年来,迹往情犹新。
克家传世泽,什袭探藏珍。
披图一瞻仰,妙绪何纷纶。
遐哉太平世,邈矣无怀民。
题沈泊尘《新新百女图》 张丹斧
栏边听雨对琴囊,纱幔休垂扇寄将。
别有喜心人未解,今宵定是早秋凉。
品读冶春后社诗人所留下的诗篇,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中可能会弹奏古琴者。
其中有蒋贞金(1881~1954),他在《秋日杂感》中曾咏道“湘水月明弹《落雁》”,这里的《落雁》即是古琴名曲《平沙落雁》。蒋贞金与萧畏之(1867~1931)二人是“琴樽结良契”(《哭萧畏之》)的诗友,在萧畏之去世后他只能“太息成连逝,清琴忍再弹!”。另有一位张官夔(约1880~1942),在《冬夜感怀》诗中叹道“囊里清琴休再鼓”。
“高山流水征同调,抚罢牙琴啸太空。”这是张曙生(1901~1969)《三十述怀》中的两句。《丛菊泪》的作者李伯通也曾“终日琴尊藉草停”(《丛菊泪》第十七回)。还有“对山空拨四条弦”(《补和曙生仁兄元韵兼述鄙怀》)的魏毓芝(1904~1965)、“广陵奏罢,难寻断绪”(《瑞龙吟·和清真》)的周树年(1867~1952)、“焦桐绿绮凭谁赏”(李伯通《咏冶春后社诸子》)的潘栋臣(1883~1961)、“琴遇知音堂上鼓”的林作霖(1874~1953)(《奉和曙生仁弟原韵》)、“宴坐调素琴,无弦生远音。”(《凫庄》)的陈臣朔(1892~1960)、“滑稽搜索到焦桐”(钱省三《题刘介春〈艺坛点将录〉》)的刘介春(1896~1962)、“谪仙诗酒伯牙琴”(《题小影》)的程兰生(1878~1941)、“琴棋书画漫相求”(《六秩述怀》)的黄养之、“两好原始鼓琴瑟”(《敬和曙生仁兄〈三十述怀〉原韵》)的李汝聪(?~1942)“舍北琴书聊自遣”(《逋斋以重游旧京诗寄示,次韵和之》)的巴泽惠(1877~1953)等几位,他们都是有可能会弹奏古琴的诗人。
喜欢弹琴,必然收藏古琴,诗人巴泽惠不但弹琴,他还以“琴剑常为伴”(《题栖厂绘墨菊》)。陈含光(1879~1957)家中亦有藏琴,他在《过旧园赋并序》一文中说道:
“余去羊巷故宅别居,今才七载。城破,寇寓兵其中,……彻我墙垣,毁我薪木。……屋欹斜于风雨,几狼籍乎书琴。”
金平寄(1883~1955)在《悼亡诗并序》中也写道:
“呜呼,行年五十,已嗟老鬓繁霜;历劫三千,堪叹流光似水。破琴冷露,故剑埋烟。忍痛行吟,断肠写草。”
其实,收藏古琴不一定都要会弹奏,就像书生佩剑,不一定都要舞弄。孙犊山(1860~1930)一生是“琴鹤随身幕府宜”(李伯通《咏冶春后社诸子》),戴般若(1902~1969)中年仍是“琴剑倚然百里行”(《寄扬州诗友》),凌鸿寿(1853~1932)晚年则是“琴鹤载归头已白”(李伯通《咏冶春后社诸子》);诗人之中藏琴者肯定也不在少数。赵倚楼“四壁琴书白屋贫”(李伯通《咏冶春后社诸子》)、赵葆元(1862~1941)“琴鹤随身岂偶然”(李伯通《寿赵心培七十》)、王景琦(1879~1960)“名园无恙琴书在”(《挽魏仲蕃》)、周嵩尧(1873~1953)“相随陋室理琴书”(《悼亡八首》)、倪宝琛(1869~1934)“琴剑依人怯”(《公园呈戴受于》)、吴邦俊(1890~1954)“飘零琴剑逐风尘”(《次陈含光〈甲申元旦试笔〉原韵》)、桂邦杰“壁上青琴弦巳弛”(《外祖母殡中哭述》),这些诗句都透露出诗人藏琴的信息。
费新我《谏果轩听琴图》描绘冶春后社诗人听刘少椿弹琴
喜欢听琴,在冶春后社诗人中则比较普遍,其中有“适从郢市听阳春”(李伯通《题召封诗帙》)的吴恩棠(1864~1926)、“绿酒青琴更几回”(李伯通《赠马伯梁》)的马伯梁(1847~1919)、“卷帘飞出瑶琴”(《有怀》)的常怀俊(1858~1918)、“桐下古琴邀月听”(联句)的严绍曾(1875~1958)、“琴樽深愧故人忙”(《同人招饮大圣寺有感而作》)的王振世(1877~1954)、“听琴辄有高山想”(《上巳后三日,同寒匏、栖厂、闲轩出城,憩香影廊》)的董玉书(1869~1952)、“悲伤尼父龟山操”的方泽山(1873~1927)、“绝顶琴声来缥缈”(《偕季棠弟及次儿孝咏,登灵岩绝顶,归舟赋此》)的梁公约(1864~1927)几位。
冶春后社许多诗人爱好音乐,如诗人何宾笙去世,陈懋森(1872~1942)在其《墓表》中写道:“君喜为诗歌,善丹青,妙解音律。”江石溪(1870~1933)擅长诗画音乐,精箫笛。他将“诗画医音融一炉”曾经在“禹王宫里办新学,作曲擅歌教音乐。”(江树峰《忆父吟》)。谢无界(1877~1954)经常与诗友流连于瘦西湖上,“直教丝竹兼觞咏”(《湖上闻歌》);郭坚忍(1871~1940)也曾“故弄银筝不思归”(《栏杆万里心》);王景琦能够“白雪阳春歌郢市”(李伯通《咏冶春后社诸子》);包荣翰(1863~1927)“玉箫吹澈铜弦搊”(李伯通《丹徒包素人词卷》);方泽山也能操弄“夜月银筝念五弦”;张丹斧曾经“从人学弹筝,曲曲广陵散。”(《中秋长夜歌》)。这些诗人虽然不能断定他们会弹奏古琴,但是与古琴一定有些缘分。
冶春后社诗人的交游广泛,他们周围不乏古琴演奏高手。
惜余春的驼翁高乃超(1873~1933)生有二女三子,其次子宪安( 1905~1978),字治平,雅好音律,为广陵琴社重要成员。
爽斋主人张曙生的胞姊张文秀是一位才女,不但琴弹得好,诗书画皆能,曾作有《调琴》诗,这一点,笔者从张曙生之子工艺美术家张宽哪里得到过证实。
吴恩棠的好友谢石溪是一位画家,也擅长弹奏古琴,石溪画了一幅《尺鸥馆读书图》,吴恩棠在图中题诗,说石溪“中年陶冶惟丝竹”。
扬州重宁寺的雨山和尚是广陵派著名琴僧,藏有明代古琴和广陵派五大琴谱琴谱,他与吴恩棠亦有过从,以下两首诗即是他们交往的记录:
《重宁寺九月白牡丹开,雨山和尚索诗》 吴恩棠
浮云富贵等闲看,九月开来白牡丹。
七宝庄严清世界,霜天一鹤下高寒。
《清晨雨山和尚见访》 吴恩棠
隔篱犬吠疑生客,邻寺憎来袖有诗。
闻说定中吟更苦,松窗晴旭坐移时。
谢馥春后人谢无界的长女谢平正(1898~1968),字清如,幼承庭训,琴棋书画皆工。谢无界与诗僧还元禅师亦常相过从,禅师爱好古琴,藏有一床明代程济的遗琴,这事董玉书的《芜城怀旧录》中。《勤业堂诗》中有《冒雨寻梅,与还元诗僧闲话,兼读其〈咏梅〉近作(二首)》:
春雨如膏正及时,红梅早放绿梅迟。
此中消息分浓淡,不在南枝与北枝。
老僧足迹遍天涯,说到梅花兴已赊。
庾岭孤山都见惯,未将眼福向人夸。
本文转自邗上社翁偶尔读书斋博客
上一篇:论鲁迅小说中的医学话语
下一篇:多彩的民族春节习俗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