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什么是双重标准,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的截图,是指对于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
1、只放对自己有利的留言,屏蔽所有对自己不利的留言和信息。请问,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事情的全貌吗?
当然对任何一个运营自媒体的人来说我觉得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对于关注自媒体的“看客”们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或者说全貌如何,我们只能看到自媒体文章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以及那些被自媒体的运营者所允许展示出来的留言,我们甚至都不清楚哪些内容是断章取义而非事情的原貌。也因此,很多不同的声音就失去了发声的渠道和被看到的途径。
昨天Lacan心理的文章——《心理咨询平台背后的那些小九九》,我们可以看到评论区里展示出来的留言全部都是对其有利的留言,而那些没有被展示出来的留言真的像Lacan心理在今天的文章《致KY的精神股东!》里提到的在不断强调平台权威性和免费的好处吗?
我在《心理咨询平台背后的那些小九九》这篇文章的留言,并没有被Lacan心理展示出来,用他自己给我的回复就是:
那么,我的第一条留言的内容是什么呢?如下图。当我有了这条留言后,Lacan心理给我的回复中用了“精神员工”这个词,关于这一点我后面再谈。
我的这个没有被展示出来的回复,真的是如Lacan心理所说的“在不断强调平台权威性和免费的好处”吗,我想我更多的是指出了文章中前后逻辑的问题,以及更多的表达出希望Lacan心理要看到事物的全貌或者某些真实再出来发文章diss,而不是从网上随便断章取义的找一些不太站得住脚的八卦来支撑他的论断。
然而,可惜的是,我想不光是我,肯定还有很多人类似的留言都没有被展示出来,而某些留言可能都和Lacan心理所谓的“在不断强调平台权威性和免费的好处”这一论断没有任何关系,所以,“看客”们看到的什么,取决于自媒体运营者想让“看客”们看到什么。然而,请问,事实的真相在哪里?
2、口口声声的“专业”在哪里?
在Lacan心理今天的文章《致KY的精神股东!》里,有这样一段话,强调了专业。
Lacan心理在今年3月27日发表了如下一篇原创文章:
在文章中,有提到一位督导师应该具备这样一点:持续接受同一取向的督导培训超过4年。
同时,在Lacan心理招募督导师的文章中也同样提到正接受督导师培训,只是奇怪的是在第2条的报名基本条件当中,为何只字不提“持续接受同一取向的督导培训超过4年”呢?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Lacan心理公众号上正在或已经招募结束的团体督导的督导师是否真的像Lacan在这篇文章里提醒大家的那样具有如此的资质呢?(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的内容是要指出Lacan心理提出的专业,然而出现在他们公众号里的前后矛盾不一致的“双标”,并无任何对督导师的不尊重之意,请不要随意曲解。)
我们在两位督导的受训经历中,完全都没有看到像Lacan心理在其原创文章《不靠谱“督导师”鉴别指南》中提出的一个有资质的督导需要持续接受同一取向的督导培训超过4年的受训经历。那么对于普通的咨询师来说,是不是就感觉到疑惑了呢,为什么提供的团体督导服务虽然价格很低,也看上去好像非常适合新手咨询师,可是却和自己原创文章中提出的鉴别指南有出入呢?
当我在昨天文章的留言中(当然我的所有留言Lacan心理都只是回复,并没有展示出来)指出Lacan心理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促进行业好,而是通过喷行业劣币给自己带流量,然后推自己的服务时,Lacan心理给我的回复中也出现了专业这一词汇,并提出这是十分令人自豪的一件事。可是当我们看到上述的“双标”展示出来的时候,Lacan心理口口声声说的“专业”在哪里?
我们再来看看Lacan心理口口声声的令其十分自豪的提供“专业资源”是怎样的。下面是Lacan心理公众号在招募的团督中督导师的介绍,我之所以放出两张图,是因为我发现在其同一期的招募中,对入组要求的咨询师的咨询小时数提高了,从100小时提高到了500小时,我很好奇原因,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看到了不同,然后勾画了出来而已。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作为一个提供心理动力学取向督导的督导师个人体验从2015年至今仅有100小时,Lacan心理提出的提供“专业资源”体现在哪里?(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的是,我的内容是要指出Lacan心理提出的专业,然而出现在他们公众号里的前后矛盾不一致的“双标”,并无任何对督导师的不尊重之意,请不要随意曲解。)
所以我在昨天文章中又有了如下的留言以及Lacan心理的回复(大家不用去找,我再说一下,我所有的留言都没有被Lacan心理展示出来):
在回复中,Lacan心理说设定的督导价格和面向人群都不是为了我,那请问面向的人群是谁?即使是想参加低价督导的心理动力学派的咨询师,我想他们也一定知道个人体验对于一个心理动力学派的咨询师的重要性,更何况就算是新手咨询师,那也不等于是傻子,等着任由Lacan心理这种口口声声的“专业”割韭菜吗?
当Lacan心理在四处喷别人劣币的同时,自己提供的服务真的像其所说的那样是“专业”的吗?请问提到的专业资源和自豪感在哪里呢?
当然,我想大家真的都是很清楚的,要不一个12人的督导小组的招募,为何会从4月24日开始,到昨天6月12日接近2个月了都还没有招募满员?如果Lacan心理提供的服务真的如其所说的“专业”,我想12人的督导小组应该招募起来并不是难事吧?
3、一方面说新手咨询师困难重重,一方面抨击可以给新手咨询师带来来访的平台。
Lacan心理在几天前发表了一篇原创文章,题目为《新手咨询师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文章的行文看充满了对新手咨询师目前现状的担忧,这篇文章估计收到了不少新手咨询师的认同。
在文章的末尾有如下一段话,的确展现出了现在新手咨询师的重重困境。其中提到新手咨询师需要继续为机构打“长工”以积累个案经验,这个机构我肆意揣测一下,可能既指线下机构,又同时指代线上机构。
然而,就在这篇文章发出几天后的昨天和今天,Lacan心理先后发表了两篇针对互联网平台的文章,如果用其文章中的原话是,Lacan心理的文章是在讨论咨询平台存在的机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对来访者和咨询师产生的伤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Lacan心理并没有看到这些即使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的咨询平台给那些想要成长的新手咨询师可能也恰恰带来了更多来访的机会,而我想这也正是在今天这篇《致KY的精神股东!》中所列出来的一些咨询师的诉求,当然我想这些诉求里也一定包含一定比例的新手咨询师。
当然,我非常同意Lacan心理在文章中提到的咨询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我想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咨询师,哪怕是新手咨询师,也一定会认同这一点,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咨询师的成长除了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外,还需要系统的培训、一对一的督导、团体的督导(心理动力学派的咨询师还要加上个人体验)外,想必也一定要在临床工作中去和来访者在一起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吧?那么请问,在那篇《新手咨询师头上的三座大山!》中所提到的“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新手咨询师的生存环境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善”,如此充满人性关怀的文章,为何没过几天就反转成对咨询师的诉求置之不理,而要强调自己是在指出平台机制的不合理?
我想,原因只能从如下的留言和回复中看出来部分端倪吧——因为Lacan心理自己并没有从互联网平台接个案,也不从机构接个案,而他的个案来源是哪里?自己想吧,我把重要信息屏蔽了。
所以,这就是Lacan心理一直反复强调的自豪感吗?我问了Lacan心理一个问题,在XXX工作,请问独立自主从何而来?然而,可惜的是,关于我这个关于独立自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他只说他不挂平台不靠机构。
所以,Lacan心理真的是像文章中那样关心新手咨询师的发展吗?这里应该出现十万个问号吧。至于Lacan心理关心的是什么,我在前面的留言贴图里已经指出来了。新手咨询师也可能只是某种可以割的韭菜吧。
4、从昨天的“精神员工”到今天的“精神股东”的变化。
当昨天的文章《心理咨询平台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发布出来的时候,一些留言的人被Lacan心理指称为平台的“精神员工”,按照文章中提到的简单心理可能存在的变相收取“入驻费”和咨询师承担起KY的“销售员”的额外角色,所以自然Lacan心理用了“精神员工”这个称呼。
然而,巧妙的是,今天的文章中“精神员工”这个词不在了,替换成了文章标题中的“精神股东”,顿时有了一种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感觉。只是,我有一个好奇,Lacan心理作为心理咨询领域的一份子,当你随便给一群人贴标签的时候,你好像把你咨询师的本质给分裂了出去,用了另外一套非咨询师的标准来面对这个行业,让部分留言的人从“员工”的受虐特质,似乎摇身一变成了“股东”的施虐特质,受虐者变成了施虐者,这个词汇的转化,不能不说精妙。
那么,再返回在文章开头我所提到的百度百科对双重标准的解释:双重标准是指对于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昨天的一群人还是“精神员工”,今天同一群人就变成了“精神股东”,这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不知道Lacan心理是出于怎样的好恶、利益的原因。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伦理守则(第二版)》中提出了诚信原则:心理师在工作中应做到诚实守信,在临床实践、研究及发表、教学工作及宣传推广中保持真实性。
同时,在伦理守则中也提出:媒体沟通与合作中的伦理是指心理师通过公众媒体和自媒体(如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从事专业活动,或以专业身份开展心理服务(如讲座、演示、访谈、问答等)的过程中,与媒体相关人员合作与沟通中需要遵守的伦理规范。
这些都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伦理要求,当然我们可以说Lacan心理虽然身为心理咨询领域的人,但在其公众号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工作,那么真实性以及媒体沟通和合作的伦理规范又从何谈起?
真实性的问题我已经在第一点谈过了。我想谈谈对一个人的隐私权的最起码的尊重,隐私权也是在伦理守则中明确提出的,当然我们又可以说Lacan心理公众号又不是在做心理咨询,隐私权从何谈起?那么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未经我们的允许,我们自己是否会同意把自己的对话不打码的发在朋友圈里?更何况是一个应该有职业操守的心理咨询师所为?我们会同意吗?然而,不幸的是,Lacan心理小助手这个微信号可以做到。大家看到的是打了码的,那是因为是我打了码,而不是说Lacan心理小助手打了码。这种不打码,又未经允许就发他人对话到朋友圈的现象我不知道真的有多少人可以容忍。
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朋友圈,也发生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只想问如下三点:
1、文章中贴出的对话是经过当事人允许的吗?很可惜答案是没有。
2、文章中贴出的对话只是对话的一部分,截取对自己有利的只言片语来带舆论节奏,作为一个有执业操守的心理咨询师的诚实和真实性在哪里?
3、一个人的出尔反尔如何体现在你的职业伦理里?
我想真的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了,舆论的走向是掌握在自媒体运营者的手里,可是真实性往往被掩盖了。
6、感谢Lacan心理让我们更关注事实的真相
我并不否认Lacan心理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打假所做出的贡献,只是当我们看到自媒体运营者给我们呈现出来想让我们看到的那一部分时,是有多少是运营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出来的,如果真的不身处这个行业,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得知的。
所以我感谢Lacan心理让我们作为一个心理咨询的从业者更关注的是事实的真相,而不是那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那一部分。我想即使作为行业外的人,或者那些来访者,你们也一定关注的是真相到底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的更清楚更明白。
我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我想说的,如果Lacan心理想要通过其公众号发文作为还击,我随时迎接这场风波的来临,心理咨询师不是圣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仅此而已。
上一篇: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下一篇: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最近更新科技资讯
- 22年过去了,《透明人》依然是尺度最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 不吹不黑,五阿哥版的《嫌疑人》能过及格线
- 论Lacan心理公众号的“双标”特质
- 猎罪图鉴:犯罪实录 女性伦理
- 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入关后有几位皇帝?
- 描写露台的优美句子
- 谭德晶:论迎春悲剧的叙事艺术
- 中秋节的好词好句
- 《三夫》:一女侍三夫,尺度最大的华语片要来了
- 赛博朋克的未来,在这里
- 文件1091/721/2A:反概念武器实体的一封信件
- 尤战生:哥伦比亚大学点点滴滴
- 韩国最具独特魅力的男演员(安在旭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 乃至造句
- 请保护好我们的医生,他们太难了
- GCLL06-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以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大坍塌事故为例
- 黄金宝典: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必背篇
- 【我心中的孔子】伟大的孔子 思想的泰山
- CAMKII-δ9拮抗剂及其用途
- 选粹 | 郑玉双:法教义学如何应对科技挑战?——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苍井空37岁宛若少女,携子送祝福遭热讽,下架所有视频母爱无私
- 日韩新加坡怎么对待影视剧中的裸露镜头
- 中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
- 土豪家的美女摸乳师——关于电影《美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