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机遇与新突破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关键词]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机遇;新突破

  2013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也是中央确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第四年,特别是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之后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建设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办好经济特区,需要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面临新机遇

  (一)中央对海南新的战略定位

  兴办经济特区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25年前海南集建省与兴办经济特区于一时、一地、一体,是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综合考量的战略决策。1988年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兴办经济特区,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重大机遇,影响深远。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之后,中央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中央这两个有关旅游的战略性文件给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带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

  2012年,国务院批准海南设立三沙市,要求海南方面统筹做好三沙渔业、海洋、旅游等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各项工作;近期,又决定支持海南建设“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别是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之后,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希望“海南办好经济特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些新战略、新支持,为海南经济特区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动力,特别是“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明确要求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

  (二)海洋经济全面发展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长期以来,因为观念、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多集中在海洋水产与养殖、港口与海洋运输等领域,对于海洋资源的综合与立体开发起步较晚,既滞后于对陆地的开发建设,也滞后于欧美等海洋大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建设。近几年,中央从战略、安全、能源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海洋和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批准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四省优先开展海洋经济试点。随后,国务院又先后发布了海岛保护规划、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标志着中国“蓝色经济”时代全面到来,海洋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和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到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同时,海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2015年增加值将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

  海南作为中国典型的海洋大省,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多、品位高、吸引力大,海洋旅游必将成为社会资本投资海南、兴办产业的新方向和重点,也将成为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支点。可以说,海上海南、战略海南、生态海南、明珠海南的区位更加凸现,地位不可动摇。

  (三)新一轮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25年前,海南兴办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承接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因为基础配套、劳动力技能、产业基础、保障服务等诸多因素,特别是其他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快速发展,海南经济特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显得不足与滞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需要一次世界经济、产业乃至金融版图的渐进调整,对内也需要东西部地区之间开始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布局调整,特别是沿海地区必须也必然要进行新一轮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沿海地区新一轮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海南旅游经过25年的积淀和基础完善,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依靠其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承接甚至是引领新一轮旅游经济的发展,走出一条跨越工业化进入小康的特色之路。海南着力发展高新技术等生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建设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邮轮母港、游艇汇集地,开展旅游装备研发制造,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海南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把海南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大花园、全球华人的度假村,是大家的共同期待。

  (四)国内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

  20多年前,国务院批准了亚龙湾等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给予土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和承接国际旅游度假市场。因为港澳及俄罗斯等市场的支撑,海南的度假区建设和度假旅游发展在全国独树一帜,为度假旅游在中国的落地发展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和模式。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几百美元增长为2012年的6100美元,公民每年的休假天数达到了115天,国内市场和出境旅游总规模接近30亿人次。在增量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国内民众的存量旅游消费也开始转型升级,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据初步估计,国内的度假旅游市场规模不低于3亿人次,而国内适合旅游度假的产品还不到10%。海洋度假特别是热带海洋度假是国际标准的旅游度假方式。近几年,我们周边的印尼、泰国等海洋度假旅游发展迅猛并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客源市场予以开发。基于此,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从民生高度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局出发来推动国内旅游休闲市场发展。庞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为海南新一轮的度假区规划、度假产品开发、度假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也必将成为启动海南新一轮投资和消费热潮的重要引擎。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突破

  在把握新机遇的基础上,海南要全面和深刻把握中央作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决策,发挥综合比较优势,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旅游产业的新突破。

  一要谋划发展海南新一轮的旅游生产力布局。旅游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城镇功能比较欠缺、国内旅游消费尚未萌芽的前提下,我国以入境旅游为先导提前启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海南作为一个典型的被定位为承接国际旅游消费的旅游目的地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历程的基本缩影。

  十几年来,众多国内旅游城市在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同时,积极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入世”机遇,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旅游业大提升、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南因为诸方面的因素,传统工业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由此造成海南农业比重高、工业比重低、三产质量不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落实好自身的科学定位,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发展高水平旅游业,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引领功能,发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的作用,尽快建成“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要推动旅游综合改革和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25年来,海南诞生于改革开放,发展于改革开放,也壮大于改革开放,正是改革开放使海南岛由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边陲海岛变成了一个繁荣开放的新海南。在新形势和新条件下,海南要实践总书记提出的“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从改革开放的“分享者”变为改革开放的“开创者”,特别是在旅游产业的改革开放方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海南要依托巨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改革空间,在完善离岛免税政策的基础上,在建立旅游资本市场、设立旅游发展银行、开展旅游发展基金改革和质保金增值试点、彩票发行以及旅游总部基地建设、邮轮注册、旅游企业重组、导游体制改革试点和旅游产品研发、产业融合、组建旅游合作社、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低空旅游开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使改革开放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红利。

  三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海南特点的旅游型城镇化路子。中央提出要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内容的“新四化”,并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目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中。海南作为一个旅游特色显著的海岛型省域,传统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不适合海南的实际。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跨越工业化阶段,因地制宜依靠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步伐,是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2012年海南的三次产业比是25:28:47,是一个农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但由于人口规模小、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等因素,海南的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基本上和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一个梯队。海南要排除干扰、坚定信心,大胆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海南特点的旅游型城镇化路子,在关注城镇化形态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产业形态、就业岗位建设,实现由资源转化为产品,由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牢牢把握引进消费、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更加注重城镇化建设的产业融合发展。要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全业态融合,把农产品的便利消费在当地,把农产品的高效益带回家。要实现旅游业与生态林业的无缝对接,由砍树护树转为看树游林。要实现东、中、西城镇化的主题特色拓展,依照资源与主体功能分区分工布局。要实现民富岛强,丰富和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为后发地区的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提供实践范例和借鉴。

  四要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岛屿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的资源优势关键要落实在产业优势上,产业优势关键要靠产品优势来体现。要正确认识现有产品的特征。以海洋文化为基础,以生态、民俗文化为展现形式,以佛、道、儒“三位一体”为文化内涵。要正确认识现有产品建设的问题。总体而言,观光产品不足,度假产品匮乏,保障服务的功能有待全面提升。要突出海南旅游产品建设的重点。游客来海南的第一需要是看海玩海分享海,要把海洋产品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上。由玩近海向玩远海发展,由玩游船向乘大船出远海跨越,由平面玩海向立体玩海升值。要组合挖掘生态文化产品。各种热带生态资源,如雨林、瀑布、岩洞、温泉、田园、绿地要高效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全面探索海岛创意产业。海阔天空,海洋海岛创意文化丰富多彩,5D影院、动漫产品、海洋探秘、科幻体验等大有文章可做。要持续建设休闲度假产品。围绕生命科学、康体享受为重点,这是未来的希望所在,要引导酒店功能多元化经营,引领景区复合化发展,引进品牌个性化对接。

  五要研制海南全球市场化旅游发展战略。海南要关注世界,布局亚洲。要把亚洲博鳌论坛的政治优势放大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海南要注意巩固俄罗斯市场,锲而不舍港澳台市场,经营东亚市场,进军南亚市场,触摸欧美市场。海南旅游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打国际牌过国内日子”,要承认并接受且有效地获取效益最大化。海南旅游要把职业教育与吸纳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使产业发展具有后发人力资源优势。海南旅游要整合重组现有旅游企业,力求组建“企业航母”,主导引导发展,全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运用,以此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的秩序与形象问题。

  海南旅游要建立与旅游新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已有政策持续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央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发44号文件是集全球政策智慧生成,丰富全面且留有空间,要重温熟知,创新利用。对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要充分借鉴世界旅游组织的标准体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旅游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也必将成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国际旅游岛时所言:13亿中国人应该有环境优美、适宜度假的地方。海南旅游业有基础、有能力、有责任承担起这个光荣的使命。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上一篇:与凤凰古城相邻的千年古镇,山水环绕风景很美,夏季游玩很舒服
下一篇:三个关键词 读懂漳州文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