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穷的人如何摆脱穷人思维,去创造财富?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一个贫穷的人如何摆脱穷人思维,去创造财富?习惯了一种贫穷的生活方式,要改变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思维和方式有没有可能?把100块给一个穷人思维的人和给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的,他们能创造出来的价值肯定非常不一样,那么,一个穷人,或者一个刚刚小康的人,如何去摆脱自己的穷人思维,当他们用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去投资去创造价值的时候,由于内外原因(没有投资头脑)和外在原因(获取的信息量少,没人指点).面临亏本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这会让他们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然后就是越发的省吃检用。如何摆脱这个恶循环呢?

  插一句,关于标题。这两帖的标题,都是先暗示读者不是有钱人。这当然是为了吸引流量,算是个小小的PUA吧。不过,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有钱”。这倒也不假。改开不过30多年,我们身边的有钱人也都才刚出炉。成功者,大多只是初始涨落之后的路径依赖;普通人没那么成功,也只是习得性无助。他们之间的差距,比起资产的差距来,可以忽略不计。想变得更有钱,完全来得及。至少在当下中国。

  上一帖说思维,这一帖说习惯。

  习惯,指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从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角度讲,习惯就是“由长期记忆,不经短时记忆,直接流向反应器”的行为模式。短时记忆即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好比电脑的运行内存(RAM),非常宝贵。而长期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有些东西,需要放到硬盘去,不能老是占用内存。否则机器就跑不起来,或者跑不好。好比学英语,常用表达都需要练成肌肉记忆,不过脑子,也能自动快速完成。否则,你开动脑子把第三人称单数想明白了,可这点时间,对方都说完二十多句话了。这还咋整?

  所以毫不意外,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短期是拼脑子(CPU和内存),长期就是拼习惯(硬盘)。做了对的事情,一定要内化为肌肉记忆,不要占内存。

  另外,本帖只讨论外显行为,不涉及内心活动。以斯金纳(Skinner, B. F.)行为主义范式,从“强化”、“奖惩”的角度,讨论如何把一个人训练成有钱人。华生(John B. Watson)说,给他一打健康的人类婴儿,他能教育出任何一种你想要的人。这说得有点绝对了,但大体上没毛病。前一帖《0022 你和有钱人的思维差距在哪里》中,提到甘妈遗训的四个要点:+ 自我工具化+ 服务小共同体+ 随波逐流+ 实然即应然

  这是甘家祖传的现世成功心法。心法之外,还得有具体招式。我把这些招式拆分、归纳为以下17个习惯,以便对照学习。

  首先是自我工具化,要让自己爱上雄性竞争。敢于亮剑,善于亮剑。

  围棋代表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围棋入门第一课:弃和。任何时候都以取胜为唯一目标。否则就没必要下这盘棋。

  一方面,不做老好人。用冷淡的态度,屏蔽掉周围90%的低价值人群。另一方面,和10%的高价值人群打交道时,自己也不要指望对方有好脸色。如果有,要感恩,并用回报去奖励。图片

  对低价值的闲杂人等,毫不犹豫的骂过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对战场归来的阿甘)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对汉考克先生)微笑和泪痕,太过廉价。哭过笑过,屁用没有,赶紧埋头做事。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坚持自己的悲欢。如无必要,拒绝共情。警惕煽情的媒体或者人,它让你共情,自有它的目的。与热情又体贴的电话推销员并无区别。

  享受高成本的快乐:人际炫耀、攀比。远离低成本的快乐:感官享受、学习和思考、艺术创作。

  阿甘和他的妈妈,在穿衣服上很舍得花钱:各种套装、定制;每件衣服都合身、考究、笔挺;虚假代言拿到酬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理发和买衣服。也舍得花心思:不同场合、见不同的人,都严格遵循dressing code;衣服、首饰、手提包要搭配;帽子上的花和衣服上的花也要搭配。图片

  他们在吃上却显得很寒酸:早餐是面包和牛奶,午餐加个苹果,在海上就是煎蛋配自家虾酱;喝的仅限于胡椒博士或者七喜汽水;奢侈一点的就是军队的免费冰激凌。图片

  这是富人。

  与之相对的,巴布家世代捕虾,精通虾料理(叫得出名字的就有20种),但在穿衣服方面就不怎么讲究。这是穷人。

  吃,更接近动物本能,你能从中体会到原始的乐趣。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的立体享受。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流派。自然的馈赠、故乡的味道、文化的传承。所以越穷的地方,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越高,活着=“糊口”,对吃食也更热衷。《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花样百出,说到底无非一个“穷”字。吃牛排的人群,对臭鳜鱼多半无感。苏东坡要是官运亨通,恐怕也没什么心思去烹煮五花肉,那玩意本地人都不待见。

  在深圳,隆江猪脚饭是打工人特供,据说能吃出底层男人的浪漫;在欧洲,经济拉胯、打仗不行的南欧国家都是美食天堂;在美国,南方穷人的克里奥尔“盖浇饭”,看着就挺开胃,颇有湘菜神韵。食物给味蕾和大脑以廉价的慰藉,让人躺在粪坑里也能自得其乐。这是农耕文明几千年的生活艺术。

  成吉思汗的大军,一路上吃的是马鞍子下边用汗水腌制的生肉,偶尔化些雪水,拿头盔当锅煮羊。伙食这么差,却能席卷草原、平推欧亚。而我们都知道,小白领爱上烘焙,差不多就是废了。

  思维的乐趣、艺术创作的乐趣,尤其不提倡。吃还要花钱,读书、思考、搞创作的成本更低,一个人就能达到,可以自嗨。这种事只能偶尔为之。王小波强调“思维的乐趣”,可与他的天赋相比,他显然不算有钱。“文章憎命达”,“不才明主弃”,多数艺术家自带贱兮兮的穷鬼气质。珍妮的圈子里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公知)可不少,最后怎么样?跟着这帮人,差点把她自己也交待了。最后还要找阿甘来托孤。

  而穿,就不一样。首先,不是生存必须,需要额外花钱,成本不菲、上不封顶;另外,它主要是给别人看,乐趣在于人际互动。而人际互动就是钱的本质。对穿着敏感的人,很合群,“需求捕捉”的能力不会很差。这是销售的必备素质。你只要喜欢爱马仕的包包,汉客丝路的汉服,或者喜欢炒天价球鞋,就不会一直穷。

  工具嘛,就得有一技之长,需要长期的刻意训练。严格说来,阿甘只有三个特长:跑步、打乒乓球、操作机械。但每一样他都做到了极致。每去一个地方都跑着去;没有陪练、在睡梦中,也在打球;就更不用说,玩枪是保命技能,更要下功夫。图片

  我们今天也一样,年轻人无非三条路:卷、躺、润。能卷还是要卷。好歹要有点什么优于同侪,再想办法把它吹出花来。有熊出没的地方,能比别人跑得快一点,总不是坏事。你甚至,会对熊的出现,呃,有点小期待。

  这一条和前边的“习惯2”有内在关联。斯巴达人的特长是打仗,训练时不怕死。原因是他们吃得特别差,没有小家庭,没有娱乐,活着本来也没啥大意思。业精于勤、荒于嬉。生活中有很多小乐趣的话,会妨碍你练大招。“人都是逼出来的”。 // 案:这是句正经话。有了上边这三个习惯,就算是“自我物化”已经上道了。但这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太舒服,被“体制化”、被捆绑了。图片

  但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也不见得就是坏事。社会要运转,总得有institution。比如钱就是一种institution,本身是中性的。所以捆绑、裹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体制中获得的好处,是否能抵消被捆绑、被裹挟带来的那点不爽。所以要有下边这三个习惯:

  商业社会,生活=买,存在=买,you are what you buy。买最好的产品,但不要去了解技术细节,贵的一定好。买最好的服务,让最一流的人力资源为我所用。生活上就要与穷鬼们拉开距离。住高级酒店,开好车,用好手机。“高级点心高级糖”,要成为默认选项。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不存在的。消费紧缩是最大的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享受,也让自己没有退路。幸福,源于选择的减少。

  球场、职场、商场、情场,本质都是战场。出尽全力、贵谋善诈、把每一处油水都榨干为我所用,才是对所有人的尊重。有钱就落袋为安;有机会就要上位;能有灰色收入,一定不手软;能安插自己人,万不能给到旁人。须知:每一种institution都有它的道理,你假清高就坏了。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大家都觉得晴雯肯定和贾宝玉有一腿,实际上却没有。晴雯临死才后悔“担了虚名”,又有什么用呢?反不如多姑娘,来过爱过做过,活得坦荡荡,青春无悔。子贡把鲁国人从敌国救回来,却不想要国君给的赏赐,觉得这本是我该做的。孔子说,别介,这样您倒是逼格高,但以后别人就没有去救人的动力了。子路救人一命,收人家一头牛的谢礼,这才是三赢:你好、我好、系统好。(《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

  人们不喜欢体制,通常核心的原因是不喜欢组织、关系中的各种“受气”。但是,领导、甲方、金主给你气受,并不是为难你个人,而是需要你传导和放大他的意志。你自己承担,反而让他达不到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把你受的气乘上1.5,转移出去,你还能多爽一把。公司里,总有下属;市场里,总有乙方丙方;即便在非正式团体、闲杂人等中,也不难找到比你更弱势的受气包。当然这事说出来不太好听,那就不说。

  美国记者夸中共,说他们正直、有理想、不怕牺牲。宋美龄坚决不信,说“可能他们还没有品尝到真正的权力的滋味”。可见她深知权力能带给人的乐趣,远大于这些明面上公认的美德。男人的乐趣来自操作,女人的乐趣来自人际关系。两者交集就是支配和征服别人。众所周知,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和美容剂,而整人是最高级的娱乐,很容易上瘾。

  成年人要修炼气场,或者叫官威,体会“与人斗其乐无穷”。到这个境界,还会纠结什么“体制化”的弊端么?有啥好纠结的,伤痕文学,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下边四个习惯,关于“聚焦影响圈,服务小共同体”。

  文艺作品,本质上是把人的注意力从现实生活中暂时移开。它擅长解构,不利建设。

  人的观念来自于体验,来自于与其他人的交互。用中学政治老师的话说:在生产劳动、阶级斗争中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完成主观世界的改造。而文艺作品是虚构了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你可以在这个单机版的副本里自己升级打怪。我们智人有“讲故事”的种族天赋,升级打怪的效率比尼安德特人高出太多。在文艺世界里,不用异性,也能性交;没有足球人口,也能勇夺世界杯;500个废宅,也可以回到1628年的海南临高,武装割据、大杀四方。环境是虚拟的,体验却是真实的。图片

  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体验,在虚拟机里跑一跑也够了。可是要想真正赚到钱,讲故事、听故事就不够了。与真实世界、真实人类的交互、算计,依然是最高效、绕不开的。

  原著小说中,阿甘还有吹口琴(harmonica)的天赋。这也符合教育心理学家的长期观察:学习成绩显著较低者,常表现出机械和艺术方面的才能。但电影中取消了这个设置,让阿甘和珍妮一党更加泾渭分明,“傻得更纯粹”。

  不读小说,不看电影,不听音乐。卸载豆瓣。不参与文艺话题讨论。省下时间和精力,用来卷,或者搞关系。

  信息和关系,两者互斥。网络时代,信息发达,博客、微博、短视频,让人们可以看各种类型的小姐姐,了解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却与这个世界不发生任何关系。弱关系=没关系。我们的亲朋好友、甲方乙方,可以深度互动,却常常对对方一无所知。越亲密,就越容易对很多信息视而不见。

  信息流能刺激大脑,产生感官愉悦。看社交媒体,如批阅奏折。手指轻划,遮罩转场,瞬间穿越百年;1024x768,装下三山五岳,直到世界尽头。但都是假的,只有关系流才能带来成交。没成交一切白搭。

  卸载微博、抖音、推特、电报、Discord。多用钉钉和腾讯会议。朋友圈只用来给别人点赞。一鸟在手,强过百鸟在林。

  家庭是天然的最强关系。

  关系流也需要主动建构。韭菜谁割都是割,镰刀之间却有竞争。你不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别人就会过来经营他的小圈子。何必为他人做嫁衣?

  培植小圈子的要诀:对人不对事。忠诚大于能力,态度大于成效。无非是反馈和强化:你奖赏忠诚,就收获更多忠诚;你奖赏贤能,就帮别人培养更多贤能,实在是划不来。老话讲“打狗看主人”,良有以也。

  下边四个习惯,关于“拥抱现实,随波逐流”。

  成功者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才结出了好果子。骑马坐轿,是前世修桥铺路;穿绸穿缎,是前世施衣济僧。你只看到别人升官发财,你知道他前世有多努力么?中国人的因果观念,质朴无文、大违佛理,却胜在简单粗暴,鲁棒性堪比AK47。(《三世因果经》)

  按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向强者认同,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和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道理并不复杂,真用好却不简单。顺服是一生的功课。

  中国古人讲“制怒”,要“唾面自干”;西方人讲“别人打你左脸,就把右脸也凑过去”。(马太5:39)满州人来了就剃头,大清国倒了就蓄发,日本人来了就东亚共荣。支持反右,支持批邓,支持文革,支持改革开放,支持大国掘起,支持动态清零。在高墙与鸡蛋之间,永远站在高墙这一边。这当然需要眼光、智慧和格局。投机从来不容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外在的顺服,到由内而外的模仿,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套路,改造我们自己的神经网络,最终完成蜕变。我们就也能结出好果子。

  不与任何强者对抗,把弱者的任何反抗也仅视为某种反馈。倚强凌弱,便总是势如破竹,无往不利。

  就像阿甘,既是战斗英雄,又是反战英雄;既是KKK党传人,又有黑人死党;是共和党基本盘,却揭露了水门事件。。。无厚入有间,谁都不得罪。到哪都是赢,能不发财么?

  充分理解和应用基本归因偏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FAE)。科学家只求真,企业家只求赢。想赚钱,主要是在“人”的世界里搞事情,就不要被所谓的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干扰。图片

  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到一定程度,是非对错就不再重要。关键是如何在每个具体的位置上,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会不会来事,会不会做人”。核心是要能带来优质(指购买力)流量,优化错配的资源,促进成交,俗称援交。“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看输赢。

  为了抵御科学思维的侵蚀,可以学点国学。它能让你姿态优雅,永不犯错,在迎来送往中游刃有余。谁会不喜欢一个ID叫“天道酬勤”的人呢?做本地菜,首选本地食材。在中国混,多借助国学的智慧。与脚下这片土地紧密连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说中华文化是东亚大酱缸,臭不可闻。其实他错了,自发形成的东西总有它的道理。它只是过于早熟,基于复杂系统、语义学和主体间性,太先进了。

  不要被并不存在的长期利益,干扰了眼前的判断。千秋万代要时常挂嘴边,多给别人画饼,但自己切莫当真。

  珍妮问阿甘:“你有过梦想么?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后来,征兵军官问:“孩子,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将来?”再后来,记者又问:“你是为什么而跑?”每次阿甘都是一头雾水,他从不做长远计划。打球就只盯住球;捕虾就买船下网先干起来;跑步,那就先跑着,跑到哪算哪。活在当下。明天会有更多麻烦,今天愁也愁不来。(马太6:34)

  文本为媒介,你可以躲在文字的后边;视频、短视频是富媒体,但也是先做好再上传;直播是全媒体、即时交互,一切信息都会原生态的呈现出来,无可掩饰。衣着、仪态、表情、语调、气息、反应,分分钟把你打回原形。

  接纳自己的全部,才能面对直播的镜头。金钱总是奖赏身心合一的人。

  有了上边这14个习惯,离更有钱就不远了。再进一步则需要多交互、多链接、多流动,并且在“实然”的层面完成流量的变现。

  多欠人情,积累信用。武志红说,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奖赏。多向别人索取。尤其要多向内向者索取,并将其视为满足对方的需要。满足并强化他们的奉献欲。不要白不要。

  这样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当你不得不奉献的时候,会更坦然。

  章北海的父亲说:要多想。观察,琢磨,建立自己理解世界的框架,随时修正。就像买卖股票要有自己的投资策略。

  长年累月的观察、思考,透过表面的浮光掠影,自己总结出暗中主导世界运行的真正法则:+ 谁在make,谁在take?盘面如何?又会怎样演进?+ 谁为何如此决策?他看到了第几层?+ 什么行为其实是大智若愚、大巧不工?+ 什么行为其实是透支未来、遗害子孙?+ 哪些人蓄势待发,是潜力股?+ 哪些人苗而不秀,是银样镴枪头?

  在人群中分辨出草包和豪杰。草包要切割,及时止损;豪杰要投资,逢低买入。买他的私董(财施),帮他去打点运作(法施),给他提供情绪价值(无畏施)。必要时纳投名状,互持黑料,用利益捆绑。

  巴布是个好例子。偶然结识了阿甘,便主动发展关系。生活上、任务中主动照顾,引导他体会啥叫同袍兄弟情,还将家传的捕虾生意经倾囊相授。邀阿甘入伙时还重点强调:“全部对半分,兄弟,我跟你讲,五五分成”。阿甘后来力主给巴布的家人分红,也算是回应了巴布在那个异国的雨夜中,豪气干云的承诺。

  李谦说,“人性即猪性”。要做猪的主人,而不是被猪推着跑。

  多与自己互动,监控自己的身心状态,维持自己的动机强度,让自己(大脑)为我(前额叶)所用。

  佛家讲“善护念”。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说得更形象,现代人更好理解:做个好的骑象人,让大象把潜能发挥到极限。图片

  妈妈告诉阿甘,跑步的意义,是“丢开过往,方可前行”。You got to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梁启超说,要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简称“与时俱进”,不要有历史包袱。

  村上春树说:“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方式。”能对自己狠,对别人狠就更不在话下。

  见自己,才能见天地、见众生。图片

  // 分享链接:财富好习惯每日打卡群

  搬运自本人微信公众号:丁巴什罗的围脖0023 成为有钱人的17个习惯

上一篇:运筹帷幄揭秘运镖天下之四大镖局的秘密阴谋游戏(镖劫风云闯入运镖天下之四大镖局的惊
下一篇: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