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三峡游的变迁和期待(图)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湖北日报记者陈岩 通讯员沈游

  

  采石场,终于停了! 

  三峡游,流淌千年的文化之旅。600公里的黄金旅游长廊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划出一条“波峰-波谷”的曲线。眼下,鄂渝两地正从对三峡旅游市场的分割竞争走向竞合双赢,共谱新篇。请看——

  1月6日,湖北、重庆两地政府第二次握手。

  双方在重庆就共同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召开轮席会议,对长江三峡区域内旅游公路对接、联合促销和打造新型游船并推行“一票制”经营模式以及联合执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磋商。

  今年,双方将启动4条旅游公路的对接,即沪蓉西高速公路与杭兰高速公路重庆湖北段、奉节—巫溪—湖北神农架公路、奉节—湖北恩施公路、巫山—湖北建始公路。

  鄂渝拟设立“新三峡”联合推介基金,各出资100万元用于2005年新三峡的联合宣传促销。双方还将共同打造一种新型观光游船———长江三峡水上快巴,并实行“一票通”经营模式,即游客在购买长江三峡水上快巴的船票后,在指定时间内可随意换乘任何一艘“水上快巴”。

  一片祥云正在三峡上空飘扬。

  画地为牢的惨痛代价

  鄂渝两地政府就三峡游问题第一次握手是在去年9月6日,双方共同签署《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协议》。从这一天起,鄂渝之间长达10多年的三峡游纷争画上了句号。

  国家旅游局曾将长江三峡与北京古城、桂林山水、西安兵马俑列为中国旅游四大名片向海内外广泛推介。然而,四大名片中还没有哪一张名片,像三峡风光这样遭受人为分割、两地撕扯之痛。

  长江三峡是我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三峡“头”在重庆,“尾”在湖北,资源为两地所共有。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当鄂渝两地意识到三峡旅游将是块利润丰厚的“蛋糕”时,产业对立和地方保护主义就开始抬头。业界曾多次吁请两地加强合作,但过去鄂渝之间的合作却从来没有真正展开过。一个典型的事实是,长期以来,两地政府都在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但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重庆只介绍三峡重庆段内景观,宜昌也只强调三峡湖北段内的风光。两地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排斥就更不用说了,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把游客往各自怀里揽。去年宜昌提出“两坝一峡”的旅游思路;重庆针锋相对,提出“两峡一库”。结果是,三峡惨遭分割。

  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市场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庆三峡旅游业去年跌入14年来的最低谷。浩荡千里的长江江面上,曾经满载中外观光者的三峡游轮因经营困难而停运。我省的情形也大抵相似。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孟炯称,去年我省三峡游81万人次,虽比2003年最低谷时有所增长,但与2002年创纪录的146万人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的老总则大吐苦水:该公司20多条游船大部分停歇,只有两条船还在苦苦支撑。

  目前长江三峡上有11家游船公司、100多艘游船,其中涉外游船和国内游船各占一半,但游船开航率却不到20%,有80%的游船长时间停泊在江边闲置。

  大起大落的盛衰之变

  除地方保护、各自为政损害了三峡旅游在海内外的形象,恶性竞争、短视行为也使三峡旅游蒙尘。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副院长胡静认为,三峡旅游的盛衰之变在国内景区绝无仅有。“自1992年以来,三峡旅游业的特点就是大起大落。三年风光,十年失落。”

  胡静分析,三峡旅游大热的三年分别是1992年、1997年和2002年,都与三峡工程有关:1992年三峡工程立项上马、1997年大江截流、2002年第二次大江截流。例如,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截流后三峡一带的长江水位将略有上升,三峡景观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于是不少旅行社为追求短期效益,铺天盖地地炒作“告别三峡游”。结果在短暂的热闹之后,三峡旅游却出现了一个漫长的萧条期。

  1997年,三峡游创纪录地达到130万人次,到1998年,三峡游的客源大量萎缩,游客总量只达到1997年的23%,1999年仍不到1997年的一半。2002年11月6日,三峡导流明渠截流。2003年6月大坝坝区开始蓄水,水位将由第一次截流的海拔60米上升到135米。因水位变化,三峡原貌将受到一定影响。于是,从2002年初开始,一些旅游企业又开始热炒“三峡绝版游”、“三峡原貌游”。

  这种炒作虽有一时之成效,2002年游客量上升到146万人次,但也埋下后患。一方面,国内外旅游爱好者据此认为,三峡蓄水后,美丽的三峡峡谷已被淹没,风光不再,没什么看头了;另一方面,由于2002年大量游客蜂拥而至,造成景区超负荷运作,秩序混乱,游客们对三峡游的各项服务颇有微词,这些负面影响扩散开来,为三峡游抹了黑。2003年、2004年三峡游再次跌落谷底,人气一路走低。

  热炒过后的冷思考

  作为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长江三峡一直以其“雄、奇、险、秀”的自然特色吸引着中外游客。“竭泽而渔”式的炒作反而会使三峡风光失色。

  诚然,两次大江截流,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三峡的原貌,但它又总是给人以新的刺激。

  湖北远大旅行社总经理方学荣说,蓄水后,很多景观更加壮丽,像巫峡的山峰,海拔在千米以上,淹掉那么几十米对一个峡谷的景观不会有明显影响,而且还形成一些湖泊和河汊等新景观。三峡是一个长期的永续性资源,恶性炒作其实有损它高峡出平湖后的美丽容颜。

  陈孟炯认为,三峡蓄水至135米水位后,随着江面增宽、江水流速减缓,三峡航道条件已大为改观,新景观不断涌现。三峡旅游目前低迷只是一个周期性的谷底。因为三峡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前景仍然看好。随着三峡蓄水的完成,三峡游还会迎来高潮。

  峨眉山去年的游客量在300万人次以上,黄山游客去年也在170万人次,三峡游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省旅游局局长郭玉吉称,长江三峡是一个共有的品牌,鄂渝双方都是这个品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05年,一个全新的鄂渝共同合作的时代已经开启,600公里三峡游将续写文明古国的华彩篇章。

上一篇:「中国旅游日」第八届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带你穿越唐宋
下一篇:做好“旅游+”文章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彭水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