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谢晋导演?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中国电影史上最擅长讲故事的导演!(褒义)

  如果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要举出后半个50年中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他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也被誉为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人”。

  在中国电影百年史中,谢晋和他执导的影片陪伴了观众整整半个世纪。从《鸡毛信》和《红色娘子军》,到《天云山传奇》和《芙蓉镇》,再到《女儿谷》和《鸦片战争》,谢晋有太多的电影作品成为了经典。

  谢晋的电影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但题材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家职责是什么?只有忠于人民、忠于生活的题材和作品,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在谢晋看来,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同时是个思想家,应该通过他的作品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

  无论是谢晋本人,还是他的电影作品,都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用电影胶片记录、书写中国的社会面貌、历史变幻和时代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个重要历史时期,谢晋用电影建构起一幕幕集体记忆。

  回顾新中国电影发展,谢晋已然成为一个标杆。他升起了中国电影不断向前的旗帜,也打开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大门。他的电影作品是属于时代的,但他的艺术理念和电影精神却是跨时代的,正所谓“时代有谢晋而谢晋无时代”。

  1923年11月,谢晋出生于浙江上虞谢塘镇的老屋里。他是著名的“东山再起”的一代名相谢安的五十三世孙。为纪念祖先淝水大捷力保东晋国脉,谢晋的号为“淝捷”。祖父佐清公,是镇上颇有名望的贤达人士,读书经商。谢家正直、仗义、敢作敢为的家风,毫无保留地传给了长房长孙谢晋。

  少年时代的谢晋,在白马湖边的春晖中学读书。“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不少著名学者、教育家、艺术家都曾在此执教过,如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张天翼等名闻中外的风华才子。

  起点高、眼界宽,接受传统与现代的多元熏陶,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教育背景,为谢晋日后在文艺界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当时的浙江,还是辛亥革命后革命者和革命思想的活跃之地,年轻人时时受到鲁迅、秋瑾等先驱者的思想影响。伴着苏轼、辛弃疾、岳飞等人的壮烈诗词,谢晋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情感抱负,开始一刻不停地在心底涌动。

  谢晋的父亲是上海有名的会计师。1938年,父亲去交通部驻香港办事处任职,谢晋也随往香港读书一年。当时,正好赶上武汉抗日文艺团在香港演出,救亡图存的歌声在谢晋的脑中久久激荡。

  次年回到上海后,谢晋开始积极参加业余戏剧活动,宣传抗日救亡,在多幕剧《岳飞》中扮演岳云。文艺创作的热情被彻底激发,他渴望着用文学艺术作品抒发心底的爱国之情,并唤醒更多的民众。

  没过多久,他便经同学介绍,考进了金星影剧青年训练班,接触到了戏剧和电影,并认识了黄佐临、丹尼、吴仞之老师,以及上官云珠等青年演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影响下,谢晋更加明确了此后人生道路的方向。青年谢晋

  到了1941年的夏天,谢晋在上海稽山中学读完了高二,决定去四川报考从南京迁去的国立剧专。从艺决心坚定的谢晋,没有听从其父令其走仕途、耀家门的建议,18岁便只身一人转道香港、广州、湛江、柳州和贵阳,去到了川南江安县。

  小县城的条件虽然艰苦,却云集了曹禺、洪深、焦菊隐、张骏祥等著名戏剧艺术家,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艺术素养令谢晋受益匪浅。特别是曹禺、洪深那种自然生动、激情洋溢的艺术风格,成为了谢晋日后艺术理念和风格的启示与标杆。

  当时的国立剧专,环境非常复杂,既有进步师生,也有国民党特务。血气方刚、正义凛然的谢晋,时常见义勇为,替人打抱不平。久而久之,反动学生和特务们便开始造谣生事,以打击进步师生参加抗日话剧宣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紧张事态愈演愈烈,谢晋不得不退学,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等老师转战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在中青剧社学习之余,谢晋还为重庆学生业余剧团排戏。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导演。

  1945年抗战胜利后,谢晋结束了战时流亡学生生活,在中青剧社做场记。1948年他回到上海,大同电影公司邀请他拍摄影片。谢晋由此正式开始了电影导演生涯,并且一拍就是半个多世纪。1972年谢晋(中)在《海港》拍摄中研究舞台模型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3年问世的《鸡毛信》,是谢晋参与拍摄的第一部工农兵题材的影片。在那个年代,电影厂拍摄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题材的影片居多,如《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等,而极少有反映时下农村生产和社会政治风貌的影片。

  正因如此,谢晋执导的《水乡的春天》紧跟时代,联系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以敏锐的视角显得尤为独特。紧贴群众生活,必然会受到群众的喜爱。从《水乡的春天》到《红色娘子军》,再到后来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及《舞台姐妹》,谢晋的每一部影片都获得了观众良好的反馈。

  那是文学家和艺术家最好的创作时代,文艺思潮方兴未艾,大量的现实素材等待被发掘。那也是文学家和艺术家如履薄冰的时代,新中国尚在摸索中前行,难免要遇到曲折,难免要走点弯路。如谢晋这般追求文艺性和真理的艺术家,难免受到深沉的打击。《大李、小李和老李》剧照

  “我常常对年轻人讲我走过各种各样的弯路,胜利的欢乐有过,苦难的痛苦有过,错误有过,作为艺术家,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那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母亲的怀抱长大的、从来没有经受过曲折的人,是不能成为作家、艺术家的。”他说。

  细数谢晋在艺术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步,跨越小半个中国的求学之路也好,对新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探索也好,在抗争中遭受的200多次批斗也好,最终,都成为了他打造具有时代高度和历史厚度的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挫折磨练了他坚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凭借着诚挚动人的故事和朴素真实的艺术手法,《红色娘子军》一举夺得第一届“百花奖”的四个奖项——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这标志着谢晋的导演艺术逐渐成熟,并走向了他导演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1962年5月22日谢晋(右)凭借《红色娘子军》获得最佳电影导演奖,这是郭沫若为谢晋颁奖

  带着拍摄《红色娘子军》的经验和热情,1963年,谢晋开始投入《舞台姐妹》的拍摄。这部影片极具东方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彰显了谢晋的艺术造诣,却在生活上将谢晋带入人生的低谷。

  在斗争凶猛的那十年,“北有《早春二月》,南有《舞台姐妹》”,是电影界的两大冤案。谢晋被抄家隔离,挂牌批斗,双亲不堪折辱先后自尽。被迫害的经历确实为谢晋在日后创作“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提供了真实的情感和认知。《舞台姐妹》电影海报

  但“反思三部曲”的成功之处却恰恰在于,他抛开了个人的爱恨情仇,站在时代的高度,将现实主义元素和浪漫主义情怀高度结合,刻画祖国走出“内乱”后的新的时代精神。

  “艺术家要有赤子之心,要有历史的忧患感,要像太史公写《史记》那样,要像屈原、司马迁、杜甫、曹雪芹,一直到当代的巴金那样,对民族充满了责任感、忧患感、使命感。”谢晋不止一次这样强调。

  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后,文艺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振聋发聩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谢晋追求艺术的心从未被现实打败,彼时,他更是难掩兴奋之情,四处寻觅优秀题材。《芙蓉镇》剧照

  他坚信,作为艺术家,对那些阻碍国家发展的东西,如不敏锐地发现、勇敢地揭露、大声地呐喊,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作家、艺术家的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他说,《天云山传奇》所追求的社会效果,就是让广大观众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像冯晴岚这样善良的人多一点,像吴遥这样自私的人少一点。

  《天云山传奇》播出后,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谢晋收到了几万封读者来信。信的内容不仅仅是赞扬影片的艺术成就,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影片联系起来,与剧中人共诉共泣。

  在谢晋看来,时代精神就是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所关心的愿望、最强烈的感受,也就是亿万人共同跳动的脉搏。“作为电影艺术,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正视生活中的矛盾,艺术地、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追求和理想、痛苦和欢乐,就能够反映出这种时代的精神。”《天云山传奇》剧照

  很多人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每部作品完成后,导演多少都会找到其中的遗憾和不足。谢晋在《天云山传奇》中的遗憾是,反一号吴遥这个角色不够立体,过于反面,形象稍显单薄。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谢晋也曾被吴遥这样的人迫害过,但他认为,艺术形象就应该是丰满的,情感表达更不应该局限在小我之中。

  “作家、艺术家都是用感情创作的,当然也离不开理性。这个能不能写?那个能不能写?关键在于怎么写。如果头脑健康、感情是真诚的,你就是揭露也好,歌颂也好,都不会犯错误。你立场不对,感情不对,对我们的祖国,对党根本不热爱,觉得我们国家没有希望,你一揭露就非错不可。”

  拍到《芙蓉镇》的时候,谢晋的艺术表现手法愈发成熟,心中的电影理念也愈发坚定。反派角色李国香,不仅有招人恨的一面,也有令人感到可悲的一面,影片没有在生活作风上过多地丑化她。1984年7月17日,谢晋在中越边防前线拍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而像谷燕山这样的正面角色,谢晋也没有刻意地去拔高他,在恰到好处的情境中,刻画了他善良正直、见义勇为的品行。“艺术家不能只顾发泄自己的积愤,而不顾作品的社会效果,这是一个分寸感,也应该说是艺术家的责任感。”

  不被自己的悲欢经历牵绊,而以时代的高度去要求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是谢晋电影成功的根本,也是他和他的电影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值得被尊敬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在《芙蓉镇》影片的结尾处,平反后的秦书田回到了芙蓉镇,路上遇见了李国香,李国香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秦书田笑癫癫地对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安安静静地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和他们过不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呀。

  简单朴实地对白,将李国香的趾高气扬和秦书田的大智若愚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电影中的角色,也是生活中会出现的真实面孔。这不仅得益于导演对人物形象的把控,也得益于演员对人物真实性的塑造。

  谢晋认为,选演员是导演的头等大事。对于《芙蓉镇》来说,男主姜文、女主刘晓庆对角色的精准演绎,无疑是影片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两位演员为影片注入了饱满的情感和真实的表演,《芙蓉镇》则为两人分别带来了第十届百花奖的最佳男、女主的奖项。谢晋与刘晓庆

  谢晋不仅擅长发掘演员,也擅长培养新人,随着一部部谢晋电影的问世,总有那么一两个演员因出演谢晋的电影而在行业里顺利“出师”,如《红色娘子军》中的祝希娟、《牧马人》中的丛珊、《青春》中的陈冲,电影界称谢晋为“演员伯乐”。

  电影《红色娘子军》开拍前,谢晋一行人深入海南琼崖地区进行实地探访,会见了当年红色娘子军的老连长。尽管头发已经花白,皱纹布满脸庞,但老连长的双眼依然炯炯有神,给谢晋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后,剧组在上海戏剧学院选角时,谢晋偶然遇到正与男同学为角色而争论的祝希娟,倔强而磊落的她,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最终,眼神“火辣辣”的祝希娟,拿到了吴琼花这个角色。1962年5月22日,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在大会上向《红色娘子军》女演员祝希娟(右)颁奖

  故事片《青春》的女主角陈冲被谢晋发现时,只有14岁。那时,她正挤在旁观拍电影的人群中,一双清亮有神的眼睛透着机敏与活泼,仿佛能说话。眼尖的谢晋发现了她,并推荐她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培训班进修。没多久,他便大胆启用她扮演哑妹。

  凭借多年的导演经验,谢晋坚信,选出与剧中人物气质相似的演员,往往事半功倍。而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绝不仅仅依靠相貌。

  例如,巴金著名作品《家》中,鸣凤是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可是戏剧学院的学生毕业时都20多岁了,十几岁时的纯净和清澈已然所剩无几,又如何演呢?

  为了能让更多鸣凤这样的角色有合适的演员胜任,1993年,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成立,专门培养年轻的演员苗子,由谢晋担任校长。很多人都不理解,彼时已是拥有众多经典作品和电影奖项的知名导演,年过古稀的谢晋为何要耗费人力财力去搞电影教育。

  2000年,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正式加盟上海师范大学,成为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此后,谢晋与赵炳翔分任院长和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两人一起共事多年,直到2008年10月18日谢晋于浙江上虞辞世,赵炳翔接任学院院长。

  赵炳翔告诉《南风窗》记者,谢晋的初心很简单,他认为当时的演员培养体系是不完善的,他希望能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事实上,谢晋导演就是为电影而生的,无论是导演方面还是教学方面,只要是他能做的,他都会不遗余力。”

  作为老同事,赵炳翔非常敬佩谢晋“一切为了电影事业”的精神。起初,谢晋是以谢晋影视公司的名义来和学校谈股份的,后来上海师大校长表示,公立学校也不为赚钱,就是想和谢晋一起培养出优秀的电影人才,谢晋就再没提过股份的事,任职后的工资也全部转入学校拟建立的“谢晋基金”。

  今年7月,原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与原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共同组建成影视传媒学院。

  “学院名称里不再有谢晋的名字,我们感到非常遗憾和不舍,但是谢导的铜像会永远岳立在影视传媒学院大楼的门厅里。”赵炳翔说,学院始终以谢晋为榜样,谢晋电影精神也将持续支撑和引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而所谓的谢晋电影精神,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高挂并坚持的四句话: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追求探索永不停息,质量第一追求精品。

  除此之外,学院一直保留着谢晋在建学之初提出的院训:缺少艺术天赋的,别来;没有献身艺术的决心的,别来;害怕吃苦想偷懒的,别来;想做金丝雀的,别来。

  近20年来,谢晋电影精神和接地气的院训,激励着学院领导和老师坚守从艺原则,激励着莘莘学子努力拼搏。“学生们每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每天早上六点开始的早功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学校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为一个站在时代高度上拥有历史厚度的导演,谢晋留给我们的,绝不仅是那些部部堪称经典的影片,还有那些值得被代代相传的艺术理念和电影精神。

  一生为电影而活的谢晋,用现实主义电影记录下了真实的社会时代风貌,用浪漫主义情怀抒发了对真善美的倡导,用史诗级的作品歌颂了祖国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心中对祖国深切的爱意。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魏含聿

  一般人说起导演,为什么都是感觉非常威严而且爱发脾气的样子?

  因为平时确实总有脾气大的导演被大家认识,而且一般来说权力更大些的人也容易发脾气,比如很多公司的领导就是如此。导演在整个剧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说什么大家都必须听,因此脾气也就跟着涨了起来。

  我当面听一位导演说过,当年他执导第一部电视剧还非常年轻,也就30岁出头,出演这部剧的很多演员都有多年的表演经验,有的甚至可以称老艺术家,而且还有当时正当红的年轻演员,可在剧场他给演员们说戏,没有人不听他的。按理说他那时候没有什么导演经验,所说出的话可能也不完全正确,但演员们还是有听从导演的特性,因此一般也都按照他的意见来演。

  

  脾气大的导演都有谁呢?比如姜文,比如冯小刚,都是在片场呵斥过人的。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位老导演谢晋,中国的第三代导演。

  

  谢晋打了女编剧一耳光

  谢晋导演的成就不用多说,《芙蓉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早已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姜文、刘晓庆、丛珊、朱时茂等演员,都是通过出演他的电影,被更多观众认识或者更为喜爱。

  

  

  观众平时看到的谢晋,似乎总是乐呵呵的,带有江南名士的儒雅之气。不过如果是到了电影片场,他的脾气就会变得很大,他还因此被称为“法西斯导演”,很多演员和业内人士,都领教过谢晋发火时有些可怕的状态。

  

  1995年,谢晋拍摄电影《女儿谷》,这也是赵薇在成名之前出演的一部电影,当时她就读于谢晋恒通影视学校。剧组有个温州女孩演员,她的男朋友从上海来剧组看她,谢导直接干涉不让两人见面,说这样会影响演员情绪。

  

  一位女编剧听到谢晋的话,就说了一句,他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让见面恐怕更拍不好电影。这本来是一句可以理解的话,并没有挑战谢晋权威的意思,但谢晋听完怒不可遏,右手一下子打到女编剧的脸上。尽管女编剧认为谢晋也可能不是故意的,就是把手随机那么一扬,但女编剧还是感觉受到了很大委屈,当时就哭了。

  这位女编剧叫周建萍,丈夫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美术家韩美林。那时候的谢晋已经72岁,周建萍30岁出头,其实平时俩人一直合作愉快,周建萍和韩美林的婚姻还是谢晋从中牵的线。多年之后,周建萍早就不在意那个耳光。她反而为谢晋辩白说,他从不骂不喜欢的人,骂你是为你好,不感兴趣的人他理都不理。

  

  时好时坏的脾气

  有人曾评价说,谢导骂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司机和爱人,因为最亲近。学生们都特别喜欢他,说他慈祥得像圣诞老人。

  

  

  在很多人看来,谢晋的脾气时好时坏,有时候还和人开很多玩笑,但不知怎么又忽然晴转多云。有一次,谢晋和贾樟柯到电视台做节目,编导诱导他批评某位第五代导演,谢导差点儿被惹急,大声说,你以为我会怕他?

  

  2003年底,召开过一次谢晋作品研讨会。主办方怕谢晋听到批评意见当场会跳起来,就想把他弄走,但谢晋就是不走。有个研究生现场发言说,谢晋电影中的成年人是成年人,小孩子却不是孩子。

  

  有人认为这个研究生闯了祸,谢晋一定会大发雷霆。可是谢晋听到批评后并没有生气,反而非常兴奋,深表赞同。有人据此说,谢晋的暴躁并不是唯我独尊,晚年的他有时思维有点混乱,头脑却依然清醒。不是所有导演都是李安

  导演从事的艺术工作,也许都要多少带有一点点的偏执。导演李安那样永远笑眯眯的儒雅的样子,恐怕绝大部分导演都做不到,也包括智者谢晋。

  

  

  2008年10月18日,谢晋在家乡浙江上虞下榻的酒店辞世,享年85岁。他去世之后,人们更多想起的就是他年轻时候谈笑风生、和气大方的样子了。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匈奴攻陷晋都洛阳。

  很快,战火烧到六百里外的太康(今河南周口市),世居此地的国子监祭酒谢衡率家族南逃,迁至会稽始宁县(今绍兴上虞区)东山脚下。

  这以后,谢氏渐成望族,陆续出了谢安、谢玄、谢石、谢灵运等大批名人。

  1923年11月21日,在上虞县谢家塘镇一处大宅的西侧厢房,东晋名相谢安的第五十三世孙降生。

  由于是长房长孙,这个男孩一开始就被家族寄予厚望。祖父给他取名谢晋,号淝捷。东晋的“晋”,淝水大捷的“淝捷”。

  那期待值,恨不得是祖宗投胎回来了。

  谢晋小时候,父亲谢春溥在上海的电器公司工作,因此他的生活起居,全部由母亲照料。

  母亲叫陈振美,是余姚大户人家的千金,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在陈振美的影响下,谢晋从小便热爱读书,关心穷苦同学。

  八岁那年,谢晋随母亲、姐弟一起迁往上海,与父亲团聚。

  谢晋的新家是宁波路上一所两层楼的石库门老房,低矮局促,这让住惯了老家大宅的谢晋很不适应。为了帮儿子找回快乐,陈振美决定带他去看上海当时最流行的玩意儿——电影。

  娘俩看的第一部片是胡蝶演的家庭伦理剧《姐妹花》。谢晋一开始不懂,母亲就把他搂在怀里边看边讲。自此,谢晋开始沉迷银幕,有时一天要去看上好几回。宁波路石库门老房

  1937年夏,谢晋小学毕业,被父母送入上虞的春晖中学读书。

  这所由国民党元老、廖承志的岳父经亨颐创办中学名气很盛,教师队伍里站着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一众大师。

  但谢晋只在晖中呆了一个学期,38年日军进攻浙东,为确保安全,父母将他转回上海本地的浦东中学就读。

  按照当时教委规定,中途转学都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录取。结果简历刚递到浦中,谢晋就被通知录取了。后来校长告诉他,晖中转来的学生信得过,一律免试。

  然而一个学期过后,上海陷落,谢晋跟着驻港工作的父亲南下。在香港念了一年,他又随母亲返回上海,进入大夏附中。一年后,谢晋升入稽山中学上海分校读高中,又过了两年,日伪掌权,“稽分”解散。1939年,谢晋(后排左一)与父母、姐姐、弟弟们在香港

  连年的颠簸没能磨灭谢晋对艺术的热爱。在香港,他排练话剧《木兰从军》;在大夏附,他登台扮演“岳云”;在稽分,他考入金星电影训练班,拜话剧泰斗黄佐临为师。

  根据谢春溥的规划,儿子应该读完高中,考上交大,然后去美国深造。但谢晋告诉父母,他不打算再读高三了,他要考戏校。谢春溥听完气得浑身发抖:“你记得爷爷说过的话吗?他说你长大后,一不要炒股票,二不要当戏子!”

  消息传到乡下,谢家塘炸了。族里的长辈们在祖宗祠堂里大骂谢晋“败坏门风”,要将他从谢氏族谱中除名。

  41年初,17岁的谢晋离家出走。他留下一封信,但是没有提及去向。

  谢春溥马上联系了所有与谢晋有关的人,结果无一所获。当时上海局面混乱,日本宪兵队没日没夜地镇压、抓捕,每天不计其数的人失踪。谢春溥一想到这些,心惊肉跳,打算登报寻人。

  结果广告还没印出来,儿子的信先到了。谢春溥看着信封上“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的落款,悲喜交加。

  他知道人虽然没丢,但肯定是劝不回来了。

  国立剧专创办于1935年的南京,是彼时国内培养戏剧人才的唯一高等学府。抗战爆发后,剧专一路西迁,经长沙、重庆,最后到达偏远的江安县城。

  江西校区条件简陋,课堂设在当地的文庙,但讲台上名家云集,洪深、黄佐临、马彦祥、吴祖光、陈鲤庭等文化精英都曾在此授课。话剧科主任是后来北京人艺的奠基人焦菊隐,校教务主任则是大名鼎鼎的曹禺。

  在江安,谢晋不仅找到了毕生奋斗的事业,还遇见了相伴终身的爱人。

  剧专隔壁是江安女中,两校的爱国学生经常联合排演进步话剧。一次谢晋为话剧《回春之曲》的演员化装,与女中的本地姑娘徐大雯一见钟情。

  19岁生日那天,谢晋跟同学在茶楼吃饭,邀请了徐大雯在内的几名女生参加。席间,女中教导主任赶到,要求徐大雯立即返校,徐不从。次日,学校将其开除。

  失学以后,徐大雯成了江安城风传的“坏女人”,只能去重庆投靠舅舅。那时,剧专舆论已被国民党宪兵队控制,进步师生纷纷出逃。43年底,谢晋前往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与恋人汇合。谢晋与徐大雯的新婚合影

  在重庆的两年,谢、徐二人感情更进一步,打算“永远好下去”。抗战胜利后,谢晋回上海探亲,徐大雯十分焦虑,她怕自己得不到谢家认可,失去谢晋。

  46年夏天,徐大雯高中毕业,谢晋特意返回重庆接人。一见面他就诉苦,说自己在上海筹办剧社失败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徐大雯胡乱鼓励了几句“年轻人赤手空拳闯上海滩不容易”,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他在上海有没有‘原配夫人’?他有没有变心啊?”

  同年秋天,谢晋与徐大雯完婚。自此,两人携手度过了62年的漫长人生。而徐大雯女士的“情敌”,也始终只有“电影”这一位。证婚人为剧作家洪深先生

  婚后不久,谢晋决定返校完成学业。在已经迁回南京的新剧专,他选定了新的专业方向——导演。

  48年5月,谢晋毕业,随即成为上海大同电影公司的助理导演。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深造。

  然而50年代运动不断,谢晋直到34岁,才等来了自己的成名作,《女篮5号》。

  《女篮5号》是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任务交到谢晋手上,要求“只能拍好,不能拍坏”。

  《5号》的剧本基础好,可演员难选。

  面试女二号扮演者向梅时,谢晋上来就问:“你喜欢打球吗?”

  向梅特别不好意思:“我什么都喜欢,就是不喜欢体育。”

  演员选完,谢晋发现,整个“女篮队伍”没几个会打球的,甚至一半的人都没摸过篮球。于是他给片中演教练的刘琼下任务,要他带队封闭集训,所有人先学会打球,再揣摩角色。

  57年电影放映引发全国轰动,还拿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银质奖”,谢晋开始成名。《女篮5号》摄制组集体照

  1959年,上影厂文学部的同事给谢晋推荐了一个题为《琼岛英雄花》的剧本,谢晋一口气读完,十分感动,打算把这个颂扬海南岛女战士的故事拍成电影。

  但他觉得剧本题目太文气,帮编剧梁信改了个通俗上口的:

  《红色娘子军》。

  电影里有一段体现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戏份,到样片送审阶段,上海市委的领导要求删除:“怎么还要写爱情?”

  后来影片上映,表达爱慕的台词全没了,只留下洪常青与吴琼花分别时含情脉脉对视的名场面。《红色娘子军》剧照,二人对视

  十年动乱期间,电影《红色娘子军》被改编成芭蕾舞剧,进入“八大样板戏”行列。为了强调女战士的英雄气概,吴琼花必须改名叫“吴清华”。

  最惨的是谢晋“女性三部曲”的第三部,《舞台姐妹》。

  《姐妹》讲述了一对越剧姐妹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人生选择故事。电影拍到三分之二,当时的上海市第一书记柯庆施认为该片“并非正面描写革命历史和伟业”,要批判。

  为此,谢晋把结尾姐妹对谈那句“以后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改成了更具政治性的“今后要认真地改造自己,唱一辈子革命的戏”。结果影片试映时,观众看到这里,都哄堂大笑。

  即便这样,《姐妹》也没能公映。《舞台姐妹》剧照,结尾

  66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千人大会,部长张春桥点名《舞台姐妹》“离经叛道”。很快,批判《姐妹》的大字报贴满整个上影厂,谢晋也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关入“牛棚”。

  在徐大雯为谢晋生下的三子一女中,阿三和阿四智力低下。造反派趁哥俩单独玩耍之际,将二人扔进垃圾箱,嘴里塞满发臭的香蕉皮。1957年,谢晋全家福

  67年冬,63岁的谢春溥吞下100片安眠药,愤然自杀。救护车赶到谢家的时候,尸体已经凉了,救护人员丢下一句话,空车返回:“畏罪自杀,我们不救的。”

  两年后,花眼失聪的陈振美从四楼纵身跃下,追随丈夫而去。

  后来谢晋的长子谢衍赴美学习电影,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作业。教授拿着当范本在班上读,并好奇地问他:“这么奇怪的故事,你是怎么编出来的?”

  噩梦醒来以后,人到中年的谢晋接了一个叫《青春》的本子。

  《青春》讲的是军医为哑女治病的故事。女主角“哑妹”年纪很轻,演员必须启用新人。

  谢晋去上影厂开办的演员剧团培训班上挑人,看中了年龄最小的那个女孩,16岁的中学生陈冲。正是凭借成功演绎“哑妹”一角,陈中获得主演电影《小花》的机会,两年后摘下“百花”影后。《青春》剧照,“哑妹”陈冲

  在片场,谢晋还特别关注过一名跑龙套的上戏女学生。一天中午,他跟女学生讲,从今天下午开始,我要换掉你,你马上去峨眉厂拍新戏,演女主角,机会难得。

  这个日后成为峨影招牌的听话女学生,名叫潘虹。

  81年初,谢晋推出国内第一部反“右”题材电影《天云山传奇》。

  电影公映之后,有人又要给谢晋扣帽子,说他“毁坏党的形象”。但这一次,《传奇》越播越火。对此,谢晋很感慨:“那种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想批哪一部戏,老百姓会说,对不起,我要自己判断。”

  同年,谢晋新的反思电影《牧马人》开机。

  《牧马人》用的还是新面孔。男一号是福州军区话剧团的青年演员朱时茂,完全没有名气;女一号是中戏的大一学生丛珊,完全没有经验。

  《牧》的时间跨度很大,需要两人从少年一路演到中年。尽管谢晋提前让他俩做剧情小品找感觉,但拍摄仍不顺利。

  片中有一场“新婚离别后重逢”的重头戏,按剧情要求,丛珊应该紧紧靠着朱时茂的胸膛,满脸兴奋地来回“蹭”,以此来表达亲密和爱恋,但她怎么都做不好。反复几次,谢晋大怒,当众骂了丛珊,戏也不拍了。

  这个镜头成功以后,谢晋向丛珊道歉,丛珊羞红着脸解释,不是她不想“蹭”,是:“朱时茂胸上有毛啊!”《牧马人》剧照,朱时茂与丛珊

  82年《牧马人》上映,观影人次高达一亿三千万,拿到了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和文化部的“优秀影片”,谢晋名利双收。

  但他的电影巅峰之作,是“反思三部曲”的终章,《芙蓉镇》。

  同样是在82年,湖南青年作家古华创作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一经发表,北影、长影和广(西)影就纷纷表达了拍摄意向,但这部通过小镇青年命运反映新中国曲折进程的作品政治敏感性强、改编难度大,三家到最后都退缩了。

  古华向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求教,荒煤先生建议他:“你找谢晋吧。”

  85年中旬,经陈牵线,谢晋与古华在长沙见面,《芙蓉镇》正式提上拍摄日程。从左至右:古华、谢晋与陈荒煤

  谢晋认为,《芙蓉镇》成败的关键,在于挑准男女主演。

  起初有人向他推荐过几个女主角人选,谢晋都不满意。正在此时,他收到了刘晓庆发来的电报,开头第一句就是:“我非常非

上一篇:成年的情侣网名(成年人用的情侣网名)
下一篇: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法律将迎来一次重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