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厅志 清 陈淑均 中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政术(附)

  ——户籍、农务、津梁、仓储、荒政、惠恤

  户籍(查户口、编保甲)

  查户口:「会典」:各省诸色人户,有司察其数,而岁报于部,曰「烟户」。男年十六曰丁,女曰口。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系于户。腹民计以丁口,边民计以户。凡丁输赋者,以康熙五十年为额。岁编审有羡余曰「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各府、州、县,编赋役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里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以丁数之多寡为次。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其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则带管于百一十户之外,而列于图后,名曰「畸零」。

  编保甲:「会典」:保甲之法,户给以门牌,书其家长之名与其丁男之数而岁更之。出、注所往,入、注所来。户有迁移,随时换给。十家为牌,牌有头;十牌为甲,甲有长;十甲为保,保有正。皆以诚实识字有身家者充,限年更换。稽其犯令作慝者,如盗窃、邪教、赌博、制造赌具、窝逃、奸拐、私铸、私销、私盐、贩卖硝磺、并私立名色敛钱聚会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皆令查报。

  各府、州、厅、县所属城、厢、市、镇、村、屯土著军民,自搢绅以至商贾、农工、吏役、兵丁挨户编审。客民在地方开张贸易,即与土著一律挨编。其往来无定之商贾,令客长稽察。至客商投寓店埠,皆令店主埠头询明来历,并骑驮伙伴、去来日月,循环册报。山居棚民,按户编册,令地主保正结报。寺观僧道,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

  农务(垦荒地、修堤防)

  垦荒地:「会典」:各省实有可垦荒地,招徕报垦,酌借牛、种。限以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准其升科,永为己业。将届升科之期,设督、抚委员,复加丈勘。果有坍塌冲涨或硗确者,仍免其升科。其有自费工力,挑筑池塘、渠堰者,准照定界蓄水灌溉。他人窃放灌田,照盗种田亩律科罪,以劝垦荒。惟池泽陂荡蓄水处所,无论官地民地,概禁开垦。濒临江海湖河沙涨地亩,如有阻遏水道为堤工之害者,禁其报垦,以御旱潦。

  修堤防:「会典」:凡水利之应治者,有官工、有民工。其无官修定款者,皆由民修,或借库项兴工,摊征归款;或地方官随时督率民夫,加倍疏浚。除款项无多、无关紧要者,听民间自行办理。如系要工,经费逾五百两者,俱一体报部核销,定保固限期,以杜侵冒。

  津梁(修桥道、设渡船、救生船、救生桩)

  修桥道:「会典」:各省桥道有损坏者,地方官查明,随时建置,由该督、抚奏明办理,报部核销(按此指经费之大者而言。若些须工值,便利行涉,地方官即未遑输款,何难劝捐)。

  设渡船浮桥:「会典」:水陆通衢,额设渡船浮桥,随时补艌。或分别年限修造,各视其地之冲僻以为差。

  救生船:「会典」:遇水道危险之处,额设救生船。三年小修、五年大修,如内河战船之例。

  救生桩:「会典」:安徽洪泽湖设立救生桩,以资拯济(按兰如海■〈氵义〉内港诸地,尤宜留意)。

  仓储(常平仓、裕备仓、社仓、义仓)

  常平仓、裕备仓:「会典」:各州、县设立常平仓,视其地之广狭,以定额贮。所贮各色粮石,皆按其出产准作榖数。其折耗曰气头、曰廒底,均计收贮年分及地气燥湿以定其数,准该管验明米色,秋后买补。常年平粜,皆以存七粜三为率。间有燥湿不同,随时酌粜。存三粜七、存六粜四及不限额数者,遇丰年酌粜十之二、三,或全行停粜。其粜米石,减市价五分。遇歉岁或逾额出粜,每石减银一钱,皆于秋收后以粜存价银采补。各州、县另设有裕备仓,常年出陈易新,亦照常平仓例。遇新旧官接任,皆令交代结报。

  社仓、义仓:「会典」:各省社仓系士民捐置,听其自为经理。当青黄不接之际,准农民借领,秋后纳还。如司事之社长等有侵食等弊,准同社士民报官究治。各省义仓,亦系捐置,听士民经理,与社仓同。

  荒政(救灾、报灾、发赈、减粜、蠲赋、缓征、通商、劝输、兴工代赈)

  救灾:「会典」:水灾骤至,有司官即率众救济漂没房屋,给与搭篷修理之费。淹毙人口,给与葬银;淹伤人口,给与抚恤银;水冲沙压地亩,给与挑培修复银。皆按各省定例银数散给。

  报灾:「会典」:督、抚题报被灾情形,夏灾限于六月尽,秋灾限于九月尽;一面委员勘定被灾分数,自六分至十分者为成灾,五分以下为勘不成灾。结报督、抚,扣除呈限,统限四十五日内具题。如被灾异常之区,令督、抚一人亲勘,即以应行抚恤事宜具奏。罪其匿灾者、减灾分者、报灾之不速者。

  发赈:「会典」:题报成灾情形,即一面开仓,将乏食贫民先散赈一月。大口日五合,小口二合半,是为正赈。及查明分数后,随分晰极贫、次贫,题请加赈。灾十分者,极贫加赈四月;次贫加赈三月。九分者,极贫加赈三月;次贫加赈二月。八分、七分者,极贫加赈二月;次贫加赈一月。六分者,极贫加赈一月。五分者,酌借一月口粮。凡闲散贫民与力田灾民,一体给赈。米不足者,按各省折赈定价,以银、米兼散。

  减粜:「会典」:岁歉出粜常平仓谷,于常年照市价减粜之外,督、抚核定应减之数,具奏出粜。如仓谷不足,则动帑赴邻省采买出粜。事竣动仓谷者,粜谷还仓;动库帑者,易银归库。

  蠲赋:「会典」:蠲赋以灾户应纳地丁正耗,准作十分,按灾分之数蠲免。灾十分者蠲其七,九分者蠲其六,八分者蠲其四,七分者蠲其二,五、六分者蠲其一。皆奏明办理。

  缓征:「会典」:灾地勘报之日,即行停征。所停钱粮,系被灾十分、九分、八分者,三年带征;七分、六分、五分者,二年带征;五分以下者,勘不成灾。有奉旨缓征,及题明缓征者,至次年麦熟后启征。其麦熟后应征钱粮,缓至秋成。若被灾之年,深冬方得雨雪及积水方退者,另疏题明,将麦熟应征者再缓至秋成,新旧并纳。其成灾五分以上,州县中间有成熟田地,亦一体缓征。

  通商:「会典」:灾区需米接济,奏明招徕商贩,有运米前往粜卖者,所过关口免其纳税,给与印票。到境之日,呈送地方官盖印回空核销。如未到被灾地方,先行粜卖及偷运他省,加倍罚税。仍照违禁例治罪。

  劝输:「会典」:绅衿商民于歉岁出资捐赈者,赴司具呈捐项,听其自行经理,不许州县抑派。事竣督抚核实具题。捐多者议叙顶戴,少者给匾旌奖。

  兴工代赈:「会典」:灾岁闾阎艰食,督、抚于地方应举之工,如沟渠、城垣、堤防,酌量题请办理,俾贫民得以佣工就食。

  惠恤(养济院、育婴堂、矜囚狱、瘗枯骨)

  养济院:「会典」:直省会城设有养济院。境内鳏寡孤独残疾无告之人,照额收养。人多于额,以额外收养,在地丁正项银米及耗羡项下分别动支。又通都大邑设有普济堂,除绅士好义捐建者,经资听其自行经理;其动用官发生息银及存公银者,均每岁报部核销。

  育婴堂:「会典」:直省建立育婴堂,遇有遗弃病废之婴儿,收养于堂。有年月日可稽者,一一详注于册。雇觅乳妇,善为乳哺抚养。有愿收为子孙者,问明居址、姓名方与之。仍补注于册。其经理、报销,与普济堂同。

  谨案:「会典」又载:京师除例设普济、育婴二堂外,五城各设栖流所,收恤无依流民及街衢卧病者,给其衣食医药。又于冬季煮粥赈饥,五城各设二厂。遇市粜价昂,拨给仓米平粜。京城内外共设十厂。嘉庆六年冬月,复奉特旨,散给棉衣,由府尹及指挥经理,而以御史督察之。直省守土官诚能推广皇仁,筹赀仿设,则海隅苍生同登衽席,不独首善之区颂好生之德于无既也(「吾学录」)。

  矜囚狱:「会典」:在禁囚犯,日给仓米一升,冬给絮衣一件。锁杻常须洗涤,席荐常须铺置。冬设暖床,夏备凉浆,并于本处有司,在官钱粮内施放。狱官预期申明关给,毋致缺误。内外监狱医治罪囚疾病,官给以药,选用医生二名,年底稽考优劣。狱内禁用匣床。地方官私设班馆、自新所之类,皆屡经奉旨饬禁。

  瘗枯骨:「会典」:直省地方,如有无主暴露枯骨,各该地方官建置义冢,立法收埋。仍咨报部。如有好义之人,收瘗贫尸及揜埋枯骨数多者,有司勘实,给匾旌奖。

  谨案:养民之政,其端甚多;而大指不外除弊以兴利、因地以制宜,固地方官者之所必究心。然此举多由于好义绅衿、殷实家户共为施济,以裨化原,庶教养兼该,治人与治法相辅而行;而国家旌善之典,一一可备举于前矣(「吾学录」)。  

   

  卷四(上)

  学校

  书院(膏火田)学规主讲(仰山社附)应试选举

  庠序以培养乎人才也,而书院即以辅成乎庠序,其为功较近而捷焉。兰之厅制,一视澎湖,而初犹附试于淡水;则以人文必盛,乃建专学,非故缓也,盖有待也。夫明去汉二千余载,而后邱文庄、海忠介崛起于琼州,况兰泱泱表海,佳气蜿蜒,将必有涵泳圣涯、蔚山川而开风气、衍闽学而配孔庭者近在目前;讲院特其嚆矢耳。志学校,附选举。

  书院

  学规

  主讲

  应试

  选举

  书院

  仰山书院,在厅治西文昌宫左,以景仰杨龟山得名。嘉庆十七年委办知府杨廷理创建三楹,旋圮。道光五年,通判吕志恒移假文昌祠东厢房,为山长安砚之地,并于东首临街建一门楼,额曰「仰山书院」。十年夏,署倅萨廉乃即旧址重建一厅、二房、一厨灶,连一旷地大可数弓,莳花树果,编以枳篱;西接敬字亭,南连行香官厅,外又护以板跶门,亘以短小墙,砌石铺砖,窗疏明爽。虽肄业学舍无地兼营,不可谓非小结构也。

  膏火田,在阿里史等社。由查丈闲款拨充院租项下,年折收番银一千六百圆有奇(以粮书征催田租,以礼书经其出入)。膏火,每课生员三名赏银二元,童生上取十名赏银五元五角,未冠童生四名合赏银一元。课期,每八人备席一张,发钱五百文;每卷一本,发钱十文。院长束修与盘川,随时无定;惟聘金六元,膳金月各十元,年节三次仪各四元,附敬使各一元。又两节及开馆、撤馆,各折席银三元,具有定数。每月官课一次、师课一次,大率以初二、十六等日为期(院长家器、生童椅棹,随时酌补)。年给礼书纸笔资银二十四元,院夫工食银十二元。又拾字纸工食银十二元。又订岁、科各试支给盘川,童生各四金(仝任增至十二金,徐任人多增八金)。取进者再贺十金。生员名六金,乡试名八金。取中者再贺,两榜者再贺(按岁、科两试及乡试各盘费,详后第四页案语)。

  附考

  杨廷理「兰城仰山书院新成志喜诗」:『龟山海上望巍然,追溯高风仰宋贤;行媲四知敦榘范,道延一线合真传。文章运会关今古,理学渊源孰后先?留语诸生勤努力,堂前定可兆三鳣』(按杨文靖时,字中立,将乐人,与游定夫立雪程门,为二程高弟。其学以身体心验为主,一传罗豫章,再传李延平,延平传子朱子,实为闽学宗倡,学者称龟山先生。而杨守取以锡书院,盖即隐以之自况。观诗中四知、三鳣兼及杨伯起事可知。乃兰士中或谓是取高山仰止,或谓是仰兰地之龟山,又或谓孔子作龟山操、义取望鲁,或谓仰山本岩名。不知仰山香岩(见「传灯录」)乃高僧号,岂岩名耶?诸说皆未玩及此诗,因附录之,俾勉承道南之绪云)。

  道光五年三月,吕志恒存记:照得兰厅虽设有仰山书院名目,因乏经费,并未创建。本厅于道光三年七月履任,查知各生童每逢课期,俱在文昌宫作课;而宫仅有厂厅一间三楹,后厅五楹,又供奉关圣帝君神橡,不蔽风雨,心甚歉焉!连年以来,差务频仍,又无力为之建造;乃延请林山长居于署内主讲,亦非久远之计。因恭请关圣帝君神像供于前厅,以文昌帝君神像移居后厅,重加修葺。厅上安置门窗,两旁加以土墙、木栅,并于东首临街建一门楼,上颜「仰山书院」匾额。复于居民相通之处,为之隔断,俾免混杂;规模小就。于岁次乙酉,从诸生之请,聘延山长,安砚于文昌宫内,主讲仰山书院,师生称便。惟是兰地每交秋令,风雨交加,墙垣瓦屋每多损坏,必须岁时修理,方期经久。而院门内隙地,可造厅屋三间(按即旧址,十年夏重建);其旁原有小厢房三间(即行香厅,亦经十年秋拆改为一大厅、一小房),可以再加二间(即今入门内官厅旁隙地),估需番银六百元。如得落成,可作义学。又宫外右畔隙地(现作菜园),切近常平仓,可建书院。前为讲堂,供奉文昌帝君神像,后为山长书室(按文昌有应祀后殿之制,此议似未妥),左右为书生肄业厢房。以现在文昌官改作关圣帝君先代后殿,以便春秋祭祀(雍正五年,奉祀大牢,追封三代,祠在后殿)。共估需番银三千余元。本厅两袖清风,为合兰士民之所谂知,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有待于后来贤者。合行谕知。为此,谕仰礼房存记。以后师生讲课之所,如有风雨剥蚀,即检同此谕,禀请官斯土者,为之随时粘补。如遇年谷顺成、官有余闲、士民乐业,或独力经营、或倡捐集腋,创置义学、书院,次第成功,为多士仪型,文风丕振,以备国家文明柱石之选,本厅厚望焉!该房其凛遵,切记,毋忽!此谕。

  按兰虽自杨太守创建之始设有仰山书院,至高前厅延师开课,议将设屯未准之阿里史等社余埔租谷改作生童膏火之资;仍未详明立案。道光元年,署厅姚莹整顿章程,始有游泮青矜,附入淡水厅学。四年甲申,公适在府幕,议定兰制奏咨事宜,并为转请道试拔取一名,岁以为常。中如缓升新垦、拨给隘粮、盐不加销、契免重税、经理番租、不配商船诸惠政,兰人尤感戴之。十二年秋,仝升厅既给应道试者名各十二金,仍于文昌庙右,依照吕前厅存记,另建书院一所。经置捐簿,择吉上梁,惜至今犹未落成也。

  案仝前任时,每童生岁、科郡试,名给盘费银十二元;生员省郡试,名给银十元;就书院租谷项下动拨支销。嗣经由兰开考,生童日增,势难敷给。朱任以来,乡试盘费十元如故。郡试定章,每次总发银八百五十元。除以五十元贴礼房资送册费外,其八百元交诚实廪保分带赴郡内,除生员名给十元外,其余按各童生名次之多寡,匀给承领,以昭平允。至前项租谷,如遇前手并无余剩及未经开征,历系官为筹款垫给,徐俟征收归补,统计书院支销。举凡修金、膏火、礼书纸张笔费、院夫饭食、拾字工资以及小修、岁修一切杂费外,再计三年之内,迭供各试之资。征补及时者,或不至绌。倘若有垫无征,无从弥补,所望督交盘、判度支者,切勿以前手已征未给之项视为闲款而拨抵浮工。缘生童待用孔殷,系急款,非闲款也。

  学规

  觉罗四明勘定海东书院学规(录四则)

  一、敦实行。读书所以致用也。圣贤垂世立教,诗、书、礼、乐、易象、春秋之文,于以发挥义理,非是为一场话说,欲使人躬行实践,体验于身心,而推诸家、国、天下之间。今学者开口便云读书,到底读书将为甚事?此处宜自猛省。倘徒慕读书之名,而于伦常行己间多不可问,则所为读书之本已失,虽能读破万卷、作绝妙文字,亦何以质圣贤而盟幽独?故人既自拔于流俗,将以圣贤为必可为,凡一切言、动、视、听,以及五常、十义之伦,逐项须要认真,毋得仍前忽略,则士修之家,而献之天子之廷,将为言坊行表之儒矣。

  一、看书理。朱子云:『读六经工夫多得效少,论、孟工夫少得效多』。程子曰:『、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自明矣』。由程子之言思之,一部四子书,句句皆切于学者。操存涵养之要,扩充体验之功,修齐治平之实,非若他书之浩渺无涯,难于尽晓也。窃怪今之为讲说者,不顾文义,却全背远去,理会文字,又滞泥不通。更有一种讲章陋习,章章节节硬立一两句书旨,定一间架,强以圣贤言语来凑合。大抵多为时文立柱穿插起见,不知与圣贤本意已去千里。程子云:『读书须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又云:『学贵自得,不可以相类泥其义』。朱子云:『某说书不敢先立一见,横生一解;惟平气虚心,以求圣贤本意之所在』。合兹以观学者,看书不当泛泛以书博我,而当以我看书。字字句句实从经文、传注涵泳而出,而又一一皆体之于身、验之于心,吻合无间,则积渐久,心地光明,自能脱然有会通处。由是而六经,而子、史,亦易为力矣。至若时下讲章,便于举业,则汪、陆二大全外,金坛王氏之「汇参」一书,为得其要领云(「四书大全」一书,乃明永乐中胡广等所编,凡三十六卷。国朝汪份、武曹、陆陇其、稼书皆尝为之订证。「汇参」,王步青、罕皆着)。

  一、正文体。道之显者谓之文,自有天地以来,盖已有之。顾代各异尚,体亦数变,见诸「六经」、「性理」、「文心雕龙」、「文粹」、「文鉴」以及八家所自序说,其论详矣。至有明,乡、会两闱以八股取士,本荆公经义,而参以帖括遗意,学者代圣贤立言,于以发挥天地民物之理。其一定绳尺,比诸诗、赋、论、策,更宜细意熨贴,故至今遵守而不变也。顾有明文字,成、化以前,祗依传注直写,恰如化工之肖物,一字不可减增。此太羹、元酒之味,朱弦、疏越之音,非可以拟议而得矣。迨正(德)、嘉(靖)之年,堂皇肃穆,正大昌明,渊渟岳峙。文至此,可云极盛。隆(庆)、万(历)第讲机法,而气度渐即于轻佻,此为日之既昃乎?然尺度谨严,犹不失先民短矱。天(启)、崇(祯)诸君,厌其卑弱,欲起而矫之,苦心孤诣,穷幽极险,以规模唐、宋大家才情魄力,诚足以横绝一代。然支离庞杂,不合于经者亦有之。我朝气运昌隆,人才辈出。国初如熊(锺陵伯龙)、刘(黄冈子壮)诸公外,张京江(素存玉书)、韩慕庐(元少炎)、李文贞(安溪光地)公辈,皆能精理内涵,浩气外达。诚足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矣。即近代以来,风气稍异,而清真雅正,明训昭宣。其作文直抒所见者,如桐城方氏(苞,字灵皋、舟字百川,又有方林附百川稿)、金坛王氏(汝骧、耘渠、步青、罕皆)、宜兴储氏(欣,字同人,又有大文、在文、雄文、掌文诸子,而经畬堂为盛)、张百川(晓楼江)、任翼圣(钓台启运,考据尤长)数家,实能以濂、洛、关、闽之理,运王(鏊)、唐(顺之)、归(有光)、胡(友信)之法者。学者尤不可不奉为圭臬。至夫合选善本,如「钦定四书文」(乾隆元年,方苞奉编,起明化治,讫于国朝雍正,大旨以清真雅正为宗)外,王罕皆「分种八编」(由「启蒙式法」至「老境别情」,即今所号为八集者),殊有层级可循,无吊诡庞杂诸弊,宜所传习。外若矜奇异好,轧茁字句以眩听闻,概所弗录(「文心雕龙」十卷,梁刘勰撰。上篇论体裁之别,下篇论工拙之由,于文章利弊,穷极微妙。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铉编。其书删掇「文苑英华」,而稍附益之。盖欲救五季文弊,不免矫枉过直。然鉴裁精审,去取谨严,实为总集善本。宋「文鉴」一百五十卷,吕祖谦奉勑撰。所录关于学术治法者最多。唐宋八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明茅坤编。八家定自朱右,而右书不传。世称八家,实沿坤此编。八家者,唐昌黎韩愈(退之)、柳宗元(子厚)、宋卢陵欧阳修(永叔)、眉山苏洵(老泉)、东坡轼(子瞻)、颖滨辙(子由)及南丰曾巩(子固)、临川王安石(介甫)。国朝储欣更益以李翱(习之)、孙樵(可之)为十大家云)。

  一、崇诗学。诗以理性情,学者所宜习。顾自乐府、杂拟,以及五七言古诸体,派别各殊,格律亦异。今天子覃敷文教,更定取士程序,自丁丑试贡土于礼闱,易二场表判加试八韵诗一首。厥后着为令甲。凡直省乡试,以及学臣科「岁两试,或八韵、或六韵,皆得谐声、比律,学为应制体。比年以来,士之喁喁向化者,谅无不扬风扢雅,以蕲至古之立言者矣。顾馆阁及省试诗并称应制体,昔人尝取少陵题画:「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句,为馆阁诗定式。又取东坡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句,为省试定式。然吾观省试诗,较馆阁尤为不易。盖三条烛尽,排比声病诸律,既足以窘缚才思,而风流婉丽,铿訇钟吕之音,非沐浴于高文典册中者,亦未易展发其声华。故古人于试帖诗,罕所惬心。即今读「文苑英华」所载,唐省试诗十卷,惟沈(佺期)、宋(之问)、元(微之)、白(居易)诸巨公,庶几完好外,其余多瑕瑜不揜,则地有以限之也。诸生倘欲习之有素,宜取唐人试帖,如「国秀集」、「中兴闲气集」、「近光集」,近代试帖如「玉堂集」、「和声集」、「依永集」等书,朝夕讽咏,心和手柔,自足以鼓吹休明,而无鄙野之讥矣(「文苑英华」,一千卷,宋李昉等奉勑编。盖以续「昭明文选」,故托始梁末而下迄于唐。「国秀集」三卷,唐芮挺章编。所录率皆精美,非后来诗社所及。「中兴闲气集」二卷,唐高仲武编。所录起至德初,迄大历末,姓名下各有品题。「近光集」三卷,元周伯琦撰,乃后至元庚辰至乙酉由编修历擢崇文监丞时作,述朝廷典制为多。「玉堂」、「和声」、「依永」三集,皆近时试帖)。

  杨桂森白沙书院学规(录二则)

  一、读书以立品为重。立品莫如严义利之辨。试思伯夷、叔齐何以能流芳千古?不过于义利辨得明,虽饿死而不改其节,所以传也。读「鸡鸣而起」一章,要想到舜跖之辨,有一念争财谋利之心,便是盗跖;有一念矜名重节之心,便是圣贤。若口读诗书,心想银钱,是盗跖也;要占便益,只顾自己,亦是盗跖也。欲严义利,莫如忍,莫如让。如穷苦要忍得住,毋去骗人、磕人,钱财田产,且让一番,不可争竞。总是我辈念书人,要将气骨撑得住,毋为银钱所害,便是身立千仞之上。

  一、读书以成物为急。读书人不是单管自己的事。譬如我能孝弟,那些不读书人、不知孝弟者,都要我去劝导他;见他孝顺父母,要夸奖他;见他忤逆父母,要婉言劝戒他;见他争财争利,要把圣贤道理解他。须先览晓得古今兴亡得失、忠■〈亻妄〉之辨,自己便有经济,临事自有决断、有把持。方正学孝孺学辨:『人莫不为学,而学必有要焉。「五经」者,天地之心,三才之纪,道德之本也。善学者学诸「易」,以通阴阳之道、性命之理;学之「诗」,以求事物之情、伦理之懿;学之「礼」,以识中和之极、节文之变;学之「书」,以达治乱之由、政事之序;学之「春秋」,以参天人之际、君臣华夏之分;而学之大统得矣。然不可骤而进也,盖有渐焉。先之「大学」以正其本,次之孟轲之书以振其气,则之「论语」以观其中,约之「中庸」以逢其原,然后六经有所措矣。博之诸子以睹其辨,索之「史记」以质其效,归之濂、洛、关、闽之说,以定其是非。既不谬矣。参天下之理以明之,察生民之利害以凝之;践之于身欲其实,措之于家欲其当也;内烛之于性,欲其无不知也;外困辱而劳挫之,欲其着而不懈,畜而愈坚也。夫如是,学之要庶几乎得矣。发之乎文词以察其浅深,核之乎事为以考其可否,验之乎乡邦以勉其未至;日量而岁较,昼省而夜思之;功既加矣,德既修矣,出而任国家之重位,则泽被乎四表,声施乎百世矣。处则折衷圣贤之道,稽缵古今之法,传之于人,着之于书,以淑来者,岂不巍巍然善学君子哉』(「逊志斋集」)!

  又「深虑论」第五:『治天下有道,仁、义、礼、乐之谓也。治天下有法,庆、赏、刑、诛之谓也。古之为法者,以仁、义、礼、乐为榖粟,以庆、赏、刑、诛为盐醢,故功成而民不病。圣人之为仁,非特曰仁而已矣,必有仁之政。欲民之无饥也,口授之田;欲民之无寒也,教之桑而帛、麻而布;欲老之有养、祭享宾客之有奉也,教之陂池而鱼鳖、牢栅而鸡豚;欲民之安也,不为苛役以劳之,欲民之无夭也,不为烦刑以虐之。亲老、子独者,勿事胎育,而贫者有给;以至于猎而不伤麛卵,樵而不斩萌蘖,皆仁也。其为义也,必有义之政。上之取之也有常,用之也有节,均之也有分;疆界也以防其争,邻保也以洽其欢,车服也以昭贵贱,衡量也以信多寡,饥寒也减其力役之征,略其婚娶之仪;学于闾也使其知长幼之序,书于乡也使其知善恶之效。推而至于安生而达分,尊上而趋事,皆义也。为礼之政,而使民自揖让、拜跪、献酬之微,各极其敬,以至于五伦叙而三纲立。为乐之政,而使民自咏歌、搏拊、舞蹈之事,充而大之,至于和乐、忠信、不怨、不怒而易使。圣人之用是四者,持之以坚凝,守之以悠久,如待获于秋,浚泉于深,必得其效而后止。四者之化成,天下之民胶结而不可解。有未齐者,从而以法令之,则令之易服,而治之不难。故三代之民,非异于后世之民也。后世之民常好乱,而三代之时,未尝有一民为乱者,治之者异也。仁、义、礼、乐入其心,民虽知可以为乱,而不能;赏、罚、旌、诛动其心,民虽欲为乱而不敢。不能者,有所耻;不敢者,有所畏也。治天下而能使人耻于为非,虽无刑罚可也。恃法威而使民畏,民其能常畏乎?及其衰则不畏之矣。三代以下,虽有贤主而不足致治者,欲使民而不知仁、义、礼、乐之说也。故为治者不可以不察也』。

  又与郭士渊论文:『秦、汉以下,大率多记载讲论文耳;求如古之立言者,未之多有也。然而犹足以名世者,其道虽未至而其言文,人好其文,故传。其言虽不文而于道有明焉,人以其明道,故亦传』。

  又送牟元亮、郭士贤序:『文所以明道也。文不足以明道,犹不文也。三代以上,斯道明,故其文简。三代以降,道晦而不章,人各以意求之,故其文繁。圣人之言,如「书」、「易」、「春秋」之所载,孔氏弟子之所述,片辞可以善其身而治天下,岂好为略哉?无所用繁也。庄周、荀卿之著书,其辞浩浩乎若无穷,于道邈乎未有闻。非工于言而拙于道也,求道而不得,从而以言穷之,虽欲简而不可致耳。然其文犹未弊也。自夫不徇道而徇人,不求合于古而求合于今者,始相如开其源,崔、蔡畅其支,魏氏迄于唐初,助其澜者盈天下。天下之言文者,谀乎人而已矣,宜乎时而已矣,何有于道哉?唐之中世,昌黎氏尝一反之,而道不足以逮文。宋之盛时,程氏尝欲拯之,而文不能以胜道。欧氏、苏氏学韩氏者也,故其文昌;朱子、张氏师程氏者也,故其道醇。合二者而有之,庶几不愧于古乎;而天子未见其人也。匪遗乎今,不足以追古;匪弗顾乎人,不足以明道;匪有得乎道,吾未见其能文也(按为学、为政、为文,得方氏诸编,可以洞彻源流;舍此不务,则俗儒矣』)。

  沈维鐈校士录序:『行文之要:曰理、曰法、曰才、曰气,本领则在读书。国家以四书文取士,一以朱子「章句集注」为宗,所以一有司之绳尺而端学者之趋向,非漫然也。尝读朱子「教人读书法」曰:『「大学」以定规模,「论语」以立根本,「孟子」以观发越,「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读此四书,然后更看「诗」、「书」、「礼」、「乐」』。又曰:『先读「语」、「孟」,然后读「史」,如明鉴在此,而妍丑莫逃』。夫所谓读书者,岂如今之举业家,斤斤于文义口气离合向背之间,以为八股之用?否则训诂名物,专意考订,甚且党枯仇朽,聚讼纷呶,而不切于身心之务也哉?必也循朱子「读书法」六条,而沈潜反复于「章句集注」,以上溯洙、泗之大义微言。又博观「文集」、「语类」诸书,循其本末先后之序,而实致其功。即凡修己之实、处事之方、居官型俗之要,无不讲明切究,实践躬行,庶乎理与心相融,身与道相习。由是本其躬行心得,而发为精粹切实之文,理明词达。所谓有德者必有言,故足贵也。非然者,四书不明,无以得在我之权度,于日用治心修己之处,毫无省察。如薛文清所言:『一时所资以进身者,皆古人之糟粕,终身所得以行事者,皆生来之习气,与不学之徒了无以异;徒役役焉绣其鞶帨,华世取宠,举昔圣先贤之垂训,尽视为出身干禄之阶梯,无论文不能工,即工矣,而畔道离经,其于士习民风,可忧非浅鲜也』。程子曰:『科举不患妨功,惟患夺志』;诚能不挟利心以读书,则志先定矣。又知读书不仅为作文,则功无荒矣。于以黼黻昌期,备桢干栋梁之选,讵非厚幸欤』(按上两条,是论古载道之文;此条是论今科举之文。皆从根本上立论,学者当知所从事矣)?

  主讲

  杨典三,字寅斋;湖南湘潭岁贡生,与故倅高大镛有戚好,簪笔来兰。兰故有书院,未及延师开课,而已就圮矣。大镛至,草创章程,延典三始为主讲。自嘉庆己卯,讫道光道辛巳,初未尝规鹿洞、会鹅湖也。典三足不出署,宽以待诸生,恕以衡文字,于是入奖赏者皆得其意以去,虽教无他术,殆亦启牖初化之一道乎。厅士子引为开山教也。祗今以禄位奉之。

  附考

  「会典」:书院师长,不分本省、邻省、已仕、未仕,择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丁忧在籍人员,理应杜门守制,不得延请。书院教官,本有课士之责,不得兼充书院师长。谨案:乾隆三十年奉上谕:改书院山长之称为院长(谨案唐「韩昌黎诗集」,有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又「湘山近事」: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号为山长。是院长之称尤古于山长也)。道光二年奉上谕:『各直省所属书院,务须认真稽察,延请品学兼优绅士,住院训谋。其向不到馆,支取干修之弊,永远禁止』。煌煌圣训,固院长与有司所当共凛焉者也(「吾学录」)。

  仰山社(附)

  兰无所谓义学,并社亦不得为学。惟兰士百数十人中自相订盟,捐有薄置。每岁四仲月,即在仰山书院内一会,文酒尽日。完篇,择其品优学裕者,请定甲乙。七名以内,赠笔朱墨有差,名曰仰山社。

  署倅乌竹芳序:『盖闻五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噶玛兰环山面海,幅员百三十里(原作五十里),虽地属新辟,而间气所锺,秀灵所聚,将来必有大发其祥者。盖上天之降才,原不限于遐域也。余以乙酉夏来摄斯土,访其俗,朴以醇;问其民,直以悫;察其学校之设,则有仰山书院。每于公余之暇,按月考课,因得与诸生相接。而仰山社附焉。则见多士济济,蔚然挺秀,有蒸蒸日进之风。苟稍激励而裁抑之,庶泮水芹藻之休,小大从公之盛,无难复见于今兹焉。虽然,文教之兴,倡率在上,而辅翼在下。使无首事之人以约朿而董劝,则成人小子,废弃而无成,文运亦靡靡而不振。无他,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有由然也。今得首事诸生,毅然以扶持文教为己任,捐金置田,议立科条,加以奖励,并丐余为文以志其盛。余思:棫朴、菁莪,庙中著作人之化;山陬、海澨,俊英招从又之风。将见诱掖奖劝,鼓舞奋兴,郁郁彬彬,咸吟风而咏月;鱼鱼雅雅,亦咀华而含英。折桂苑之枝,斧修月殿;预杏林之宴,人醉春风。从此甲第连科,人文蔚起,何莫非诸生之义举,有以奖励而玉成之也哉!余幸文教之日兴,而喜首事之有人也。于是乎序』。

  应试

  噶玛兰,道光十九年己亥九月初二日,厅中奉臬道兼学政姚批准:援照澎湖厅例,将府、县两考并归兰厅,就近录取,径送道考。其余一切事宜,着即会同台湾府妥议详办在案。

  附考

  兰以未建专学,不试学额,向附童子试于淡水厅。历届岁、科,酌拨一名,附隶淡学。自嘉庆丁丑年奏定,后至道光元年辛巳,始有林滨洲一名入学。迨己丑、癸巳、丙申,有三次加拨府学,酌进两名,亦或竟有不取进者。至是,兼学政姚莹详请,援照澎例,由厅开考,得应试者二百十有三名。二十年春,通判徐廷抡因就膏火田盈余项内,每名资送八金。时赴道试者百有五人,与淡童人数不相上下。取进黄缵绪等三名,皆拨府额,为开兰未有之盛。其札厅云:『该厅如无廪生,责成该增、附生,互相保送道考,仍由淡廪挨认。其取进仍归入淡水厅额,以符定制』。盖仿「学政全书」内载「乾隆四十五年澎湖初设事例」云。

  庚寅冬,陈淑均书「仰山斋壁」:背赤嵌而东折,约四、五百里,得噶玛兰,实与崇爻傀儡逼处野番,地僻而险。道光壬午夏,淑均视叔父疾,挟医渡淡水。淡水经设学,厅额六名,噶玛兰附焉。均初至厅淡之新艋,见其人饱稻饫豕,十九如■〈兮瓜〉。其读书美秀而文者,谈吐清隽,则与其山水相仿佛。然距郡仅八、九程,其人且不甚试,试亦辄不如意,往往老其材于荒榛芜蔓中,而不复顾惜。及丁亥冬,厅聘再至淡。其明春戊子,舌畊于艋,乃稍稍与兰士有文字之交。又明春己丑,而兰士中负笈者三,以文挚者一。询之,则皆曾试于台。阅其课艺,亦清而腴,直而不绞,与淡士并循蹈于规榘。今春趋之试,则淡既冠军,兰亦果列前矛,补弟子员。私心识之,以为兰地铮铮者耳。居无何,入兰,谬赴仰山席。五月初,甄别甫近百名,六、七、八月续而附者又三、四十名。其人非训蒙,大抵即受经师业。其文虽典丽不足,而清刚简贵,率各肖乎其才。视余向者之所许可,既不一而足;而其肄业在院,夕考而朝稽者,尤实地于淡、艋。于是进诸生而策之曰:『书院者,为学校储备人才,而非即以此进退乎人才也。原国家取士之意,三年一大比,年余一岁、科,惟不欲促其程以躁进,而又恐士之或荒于嬉也。爰置书院以季考而月课,俾之功勤则业不坠,廪裕则志不纷,而选精则材尤不滥。以此收效较捷,用劻学校之不逮耳。今诸生按课则百十数人,而附淡厅试乃仅二、三十人。迨应道、府试,则又无过十人。得非宋人之燕石曾遇周贾乎?抑荆人之抱璞,待时而后献耶?处寿考作人之世,生为男而列中华,幸何如之?诸生非自弃者,诸生其必有以自奋也』。言未讫,有老宿轩渠于侧,曰:『先生休矣!先生独非自郡国上计来耶?淡水初合试于彰化,额则十有三。当是时,竹南人士越宿至矣,而艋川则无有应之者。自嘉庆壬申,一建专学,加拨府额,艋川无案不朋进。今且给廪、轮贡,荐贤书者,旁见侧出,岂非以近者易从,而远者难赴乎?兰阳距郡将千里,往返二十六程,祗拨一名耳;又必先试于竹堑,多一往返十二程,则跋涉已自困顿;加以筹备盘川、预料家计,约输七、八十金,然后出而逐队,又谁将以难得之经费,求无定之功名者?故自开兰至道光初年,始有一、二土著叨附胶庠,而童生则前后相望;不独此期课百数朋辈可抵淡人试数已也』。均曰:『诚如是乎?盍筹公费』!曰:『有书院膏火田,人站四金,未足也』。『盍计私蓄』!曰:「私蓄不足恃。岁训蒙三、五十金,惟衣食无待给者,积岁差堪一试。而试必权教,则润分于友。归不逢时,则招乏其徒,以此一停顿,又延三载,而待给者无论已』。均曰:『是也。如君言,岂敢惮行,畏不能趋;然独无登舟之一法乎』?则曰:『兰之与台,自泖鼻山南北异风,潮汐反汛,虽澎船来盐货,回空可以抵郡;然或限于沪尾、止于鸡笼,非夏月不入港矣』。均曰:『何不驳载』?则曰:『澎船回载匠料,南去纡迟,北来则轻扬矣。而嘉、彰一带,时有劫夺孤客之危,恐舟行之苦,反甚于陆。故事,台观察岁一按所部、得至兰,或请就试,惜兰不由本厅录送,而顺试固无其例』。均曰:『无例不可行。然有一问:初设厅,诸制准澎湖。澎厅得自试送道,由一名酌拨至四名,诸生何不请以澎例者例兰乎?抑兰之附试于淡也,又何不以淡、彰合试之例,通同去取,毋庸另为限额乎』?则皆曰:『否,否。澎厅着有成例,半帆抵郡日未西。兰则自初设厅,议附淡学,此后无复肯以澎例为援者。即援,未必济;济,亦非一苇之可杭,此其限于地乎?若附试而不限额,谅又非淡士所能容,此其限于人乎?则亦相安于当日之为淡、艋者而已』。语毕,诸生揖退,乃仿孙可之书褒城驿,条其言于壁。

  辛卯冬,合属生、监杨德昭等呈称:『为兰童进阶,广求便益,佥恳署倅萨廉恩准比例详请核施事。其略曰:窃以人文不囿于山川,而士气端资于培植。噶玛兰僻在台湾高山之后,自嘉庆十五年归入版图,文物丕变。至二十年翟前厅因于覆奏案内,附请考试一着,详称:地虽初辟,而其迁居士民,即系淡水、嘉、彰等厅、县之人,随其父兄挈家入山,延师训课。内查有应童子试者五十六名,初学作文者四十八名,请援照澎湖成例,归入兰厅开考,附送道试。旋因淡水厅适置专学,二十二年覆准,以兰童附入淡试,每届照澎厅例酌进一名。仰见寿考作人之世,泽及遐陬。凡诸兰士,一体观光,正当感奋下怀,以图上进,亦何敢别生觊觎?惟念该士子自开厅之初,置有仰山书院,按期季考;二十载来,迭荷新旧厅主栽培,渐有起色。现入书院肄业者,陆续有一百四十余名;其未入书院而远乡教读者,有三、四十名。又有初学诗文渐可应试者六、七十名不计外,实在兰属童生,确有一百八十余名;较之淡水试童历届甫及百名,委系有赢无绌。乃近科以来,附试淡童,每不过二十名左右;及至应道府试,从中又有不到者。推原其故,皆由开考之时,或仍赴嘉、彰县试,或即入淡水厅试,称为祖籍,皆以取进之途较广于兰。不惟官无从禁,即与试在场之亲朋,亦无从而向阻。甚至取进入门,其父兄转以为得计。岁、科相率效尤,纷投四散,反若视兰籍为畏途者。昭等忝列胶庠,素知朝廷典制,必归一律。似此纷歧,未免名是而实非。因查噶玛兰当日设厅事宜,件件皆仿照澎湖成例。今澎湖童生五、六十名,归厅考试送道,附进台湾县学,半帆可以抵郡;而噶玛兰附淡厅竹堑考试,往返程途十三、四跕,至府则将千里,往返二十六日,较之澎湖,水陆已自悬远。又查淡水未设学时,童生附彰化县试,不另限额,合取进十三名,往返四程而已。今淡厅学额六名,加拨府三名,合有九名。噶玛兰既附试于淡水,即不必仿额于澎湖。昭等愚昧,窃以为同一台湾,同一试典,噶玛兰若仿照澎湖酌拨之例,似应请即照澎湖,归入本厅开考,将其名册于送道时取进之日,仍附淡水厅学,照常管理,似为公便。若仍附淡水厅试,应请即仿照淡水附彰化县试之例,合同去取,似可不限以另额。庶鼓舞兰士,宽之以上进之阶,自不致一厅童生而分投四处。其从前以祖贯而进入淡水、嘉、彰等学者,亦请着改归籍。则于恩施既得其允平者,于体制益昭其划一。相应佥乞乐育造士,恩准比例,据情详请核转酌施。公侯奕世,切呈』。

  己亥三月,署倅阎炘详据拔贡生黄学海等佥请示遵;节其略云:『现在书院肄业者,二百六十余名;其远乡教读,可以应试者,亦不下一百余名。实在兰童确有二百余名。伏查设厅之始,因兰童较少,故暂附淡考试。淡厅赴道府试童生百有余名,而取进九名;澎童赴试仅五十名,取进四名。自淡抵郡,程祗七跕;而澎则一苇可杭。至于兰童路程倍于两厅,而人数实多于两属。诚得仰邀详准,自厅开考,以省赴淡两月待试之费,则道考赴试童生必多矣。且查各厅、县学取进名额,恒视粮赋为多寡。兰境征赋万余,澎湖固不能及;即淡厅亦可颉颃。粮既相若,路远倍之,而童生实多于淡。可否仰恳:请援澎湖连府酌拨四名之例,宽其上进之阶,以伸海澨士气?至既开考,自应建立学校;其应首建学宫。兰厅东门,旧有留存官所一地,海等佥愿按亩捐资,修建文庙,兼置学田。倘蒙详准奏设,又可免筹经费』云云。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奉宪准到部咨,抄录行知,内开:『礼部为遵旨议奏事,本年正月二十三日,内阁抄出前任闽浙总督颜等奏请,加增噶玛兰厅学额,并由厅考录及酌添廪增一折;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钦遵到部。查原奏内称:「台湾府属之噶玛兰厅,地处台郡极北,所有应试文童,先于嘉庆十九年,经前督、抚臣奏请,附入淡水厅学取进在案。兹据台湾道姚详称:噶玛兰厅自嘉庆十五年归入版图,计今三十余载,户口蕃滋,经该厅清查现有九万三千零,内应试文童三百一十八名;文风日盛。惟地处高山之后,道路窵远,跋涉维艰。若赴淡水应试,不免守候之苦:应请仿照澎湖之例,由厅考录,径送道考。又兰厅并无学额,向在淡水学六名之中,分进一名,间岁分进二名。今应试文童日多,仅进一名,诚不足以振兴士气;若多取二、三名,又有碍淡水之额。应请加淡水厅学额二名,共为八名。内以三名分给兰童,编为「柬」字号;以五名分给淡童,编为「炎」字号;以昭公允。再淡水厅学廪、增生,向各四名,今既请加学额二名,所有廪、增生亦应酌加二名,于淡、兰二厅附生内,分别「柬」、「炎」字号考补。其廪粮在于兰厅正供内照例分拨」,等语。臣等查定例,淡水厅学额,进闽籍六名,廪生四名、增生四名。其噶玛兰闽籍应考文童,与淡水文童一体凭文取进。今该督等奏称:噶玛兰一厅应试文童有三百余名之多,洵属人文日盛。且自噶玛兰至淡水,计程六日有奇;由噶玛兰赴郡,计程十三日。诚如该督所称,两番跋涉,艰苦异常。臣等公同酌议,拟如所请,准其于淡水厅额六名之外,酌加二名。以五名为淡水额,编为「炎」字号;以三名为噶玛兰额,编为「柬」字号。各由该厅考取,径送道考。至噶玛兰厅学额,既增二名,其廪、增亦应如所请,各加二名,于兰、淡二厅附生内,分别「柬」、「炎」字号考补。其廪粮于噶玛兰厅正供内,照例分拨,以免淆混。至考试及帮补各事宜,悉照向来章程办理。所有臣等核议缘由,是否有当?恭候命下臣部,行文该督等遵奉施行』。

  谨按:先于道光二十年庚子奉文,由厅开考,径送录进三名。至二十六年科考,提学道熊一本加拨府学一名。二十七年以后,现任提学徐宗干以道途较远,文卷尚优,每科加拨府学二名,为五名。三十年恩诏广额案内,拨府三名,广厅一名,则共进七名矣。凡皆仰体圣天子德周无外,泽遍遐陬,俾多士联翩秀出,有蒸蒸日进之风,于以砥行、立名,为国家储栋梁之选,沐雅化而咏作人,其振兴固当未有艾也。

  选举(附)

  举人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池剑波榜):黄缵绪(字绍芳,由府学附生)。

  咸丰元年辛亥恩科(孟曾谷榜):李春华(字正芳,由兰属附生)。

  贡生

  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生黄学海(字汇东,由淡水学廪生)。

  道光三十年庚戌科:恩贡生黄锵(字佩卿,由兰属廪生)。  

   

  卷四(下)

  武备

  兵制营署营庄戎政武秩武功

  夫班师振旅,而武卫仍奋于蛮荒;立政任人,而戎兵方行于海表。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畴以承平日久而稍弛也哉?兰初置守戎,继添都阃。其军戍瓜期,一如台制,向但八十五耳。近增超乘之雄,足敌战鞍之数。邀恩挟纩,备济鞠藭。虽戊己不屯,而庚癸则诺。何伏戎于莽,尚又烦节钺来临也。是在城众志者,惩之于积玩,弭之于未萌,斯气销日月,皆锐蓄风雷也。志武备。

  兵制

  营署

  营庄

  戎政(附)

  武秩

  武功

  兵制

  噶玛兰营都司一员(驻兰城)、守备一员(驻头围兼辖乌石港炮台、硬枋、三貂、三围等汛,带领戍兵一百名)、千总二员(一员专防城汛,一员为轮防嶐嶐岭汛,兼辖大里简、三貂交界等塘,带领汛兵五十名)、把总二员(一轮防溪洲汛,兼辖罗东,带领汛兵四十名。一驻苏澳口,兼辖南关,带领汛兵五十名)、外委四员(二协防城汛,一随防头围,一分防北关兼硬枋等塘,带领汛兵四十名)、额外外委三员(二员贴防城汛,一员防加礼远汛,带汛兵三十名)、步战兵四百五十五名(由内地按班拨换)、守兵二百四十名(由内地按拨)、炮位十三座(四城门各安一座,乌石港口炮台及头围、三围、北关、嶐岭、溪洲、苏澳、加礼远等汛,各安一座)、烟炖、器械(弓箭、鸟枪、大炮、藤牌等件,皆戍兵随班带到,不年限)、火药(年约需千斤)、铅弹(年约需二百五十斤)、锣锅(十五口)、账房(十五架,请领未到)、旗帜(大旗五杆副全)、马疋(未配)。

  附考

  乾隆三年奏准:嗣后台地如有民人不法等事,许令武员移送地方官究治。如兵丁生事滋扰,许文员关会营伍责惩。如有彼此推诿者,照例罚俸一年,并饬令各该地方官汛防员弁,实力奉行。彼此按月稽查,取具「并无兵民滋扰」印结,转报该上司查核。如或有意徇纵,将该地方官照徇庇例议处。

  噶玛兰陆扼生番,水趋海溜,以鸡笼、泖鼻为卫户,以乌石港为冲喉;而不兼设水师者,以乌石港沙汕之外,即系大洋,港道窄小,不能安设营哨。惟每届春夏之交,南风盛发,着艋舺营水师守备,因巡哨之便,驾驶本营哨舟,在港口常川巡哨,遇盗兜擒。地方有事,准兰厅移会艋舺营带兵先往策应。

  升守方传穟「请兰营改制文」:兰地民人三籍,漳最多,泉、粤人少。漳、泉兵不可用也。

  请悉用上府兵,以免分类械斗之隙。台湾城守左右两军,旧额一千一百六十七名,可拨左军冈山汛兵四十、右军大武垄汛兵三十。北路左营原额一千二百六十八名,可拨嘉义存城兵八十、斗六门汛兵三十、盐水港、西螺二汛兵二十。艋舺陆路原额兵八百名,可拨艋舺汛兵一百。凡拨战兵二百、守兵一百,以入兰营。其兰营形势,五围城中最要,原设守备、把总、外委各一员、额外二员、兵丁二百一十五名;请改设驻都司一员、存城千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二员、战守兵三百六十。头围北当北关,东扼乌石港,人烟稠密,地方孔要,原设千总一员、兵六十;请改驻守备一员、外委一员、战守兵一百。嶐嶐岭汛为淡、兰二厅交界,接连三貂大岭,俯瞰鸡笼、泖鼻,茂林峻岭,匪民之所逃匿也。旧有石堡,设额外一员、兵二十名;请改设千总一员、战守兵五十名。马赛、草山之外曰苏澳,接界生番,东临大海,可泊大小百艘。昔蔡牵、朱濆二逆,屡泊舟于此,以窥噶玛兰。至今南风盛发,土匪小船,时有藏泊。山坑亦有民人私垦。昔杨廷理原议于草山下建立南关;然地势平阔,关未易建。不若于山上建立炮台、土堡,以防苏澳。请设把总一员、战守兵五十,防守边界,堵缉洋匪。加礼远港在东势大溪,出海之口也。沿港皆番社,港口仅容小船出入。杨廷理原议建炮台于此,似可毋庸;请设额外一员,兵丁三十名,稽查挂验。余若溪洲汛为东势适中,向设把总一员、兵四十名。北关汛在梗枋,为入兰锁钥,向设外委一员、兵四十名。三围汛在兰城西北,向设兵十名,请仍其旧。惟炮台塘在乌石港口,向设兵十名,今增五名。以上兰营新增兵额,乃由城守北、左、艋舺三营抽拨,与原设兵额及增设营弁合而计之,凡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战守兵六百九十五名。以为定制。此裁移营制之大略也。至于营署,凡兰营守备、存城把总、头围千总、溪洲把总,旧皆有署。今虽改建各官,但稍为增郭,城中更造兵房三十间。杨廷理原议加礼远港建炮台,马赛山下建南关。今改建炮台于苏澳,则南关之费可省。惟苏澳草山上筑一土堡,以围炮台。设把总署及兵房二十间。加礼远港建外委公所及兵房十间,费省而工易竣。所有艋舺游击改为淡水营参将,与新设噶玛兰营都司、千总印信、钤记,咨部铸造更给可也。道光四年二月,议上总督赵慎畛奏行。越岁奉改如式。时盖因山匠林泳春滋事,兵力单薄,议增此也。

  噶玛兰营归艋舺营参将兼辖,新旧兵七百二名。由各处抽拨额数:延平协左营兵四十二名,内外委一员;延平协右营兵四十一名,内外委一员;建宁镇中营兵四十二名;建宁镇左营兵四十一名;建宁镇右营兵四十一名;汀州镇中营兵三十五名;汀州镇左营兵三十六名;汀州镇右营兵三十七名,内额外一员;邵武协左营兵四十一名,内额外一员;邵武协右营兵四十一名,内额外一员。

  ——右噶玛兰营旧额上府兵三百九十七名。

  福宁镇右营兵三十三名,福坛镇右营兵七名,建宁镇中营兵一十四名,建宁镇左营兵十名,建宁镇右营兵六名,福宁镇中营兵三十名,连江营兵五十名,长福营右军兵五十名,罗源营兵三十五名,长福营左军兵十名,连江营兵十二名,延平协左营兵十三名,兴化协左营兵十五名,兴化协右营兵十五名。

  ——右噶玛兰营新拨上府兵三百名,即由戍台之城守北、左及艋舺三营旧额内所抽拨者。瓜代之时皆准由艋舺、八里坌配渡,入五虎门。

  改配台北班兵:台湾一镇,水、陆十六营,班兵一万四千六百五十六名,自内地五十三营遣戍,三年更替。至台分入各营,戍满由鹿耳门配舟内渡。此旧制也。台北各营至郡,道远跋涉维艰。嘉庆十五年,总督方维甸奏;嘉义以北班兵,改由鹿港登舟,时以为便。既而港门淤浅,船少兵众,候配需时。道光三年,鹿港行商求与淡水之八里坌口分船配载。赵文恪公行镇、道、府议。四年正月,方传穟署台道,以问鹿港同知邓传安、署淡水同知庞周,皆言兵商之困。传穟乃与总兵观喜议覆曰:台湾三口对渡:鹿耳门与同安、厦门对;鹿港与泉州、蚶江对;八里坌与福州、五虎门对。戍兵往来,本可量地配载,徒为向例厦门、台郡点验之故,跋涉迂途。台湾北协中、左、右三营兵三千一百十名,艋舺参将水、陆二营并兰营新旧兵二千二百三十八名,凡五千三百四十八名,尽由鹿港一口配舟,八里坌并无配载;商人苦乐不均。且带弁有赔垫之苦,亦难责其钤束。官与兵、商三者皆不便,亟宜量为变通。请以兰、艋、沪尾北、右四营中上府兵二千二百三十八名,改由艋舺参将点验;自八里坌配渡,径入五虎门。四营中下府兵,与北协三营兵,仍由鹿港如故。其内地换班来台应拨兰、艋、沪尾北、右四营者,亦请以督标福协延、建、邵、汀、福宁、长福、海坛、闽安、罗源、连江、桐山、枫岭、烽火诸营上府兵,由督协或福协点验;合闽安协,酌拨福宁、烽火、闽安诸营水师哨船配载。有不敷,令福防同知封雇商船协载,均自五虎门竟渡八里坌登岸,由艋舺参将点验,分收各营。仍如鹿耳门向例,即顺载戍满各兵回内商船,每兵一名减配官榖三斗。惟兰营中有兴化兵数十名,虽非上府,而距福州甚近,且素与漳、泉兵不和,请皆由省点验配载。戍满之日,亦由艋舺参将点验,自八里坌配渡归营。如此,则戍兵来往无跋涉之劳,带兵可免赔垫之苦,而商船亦不致偏困之嗟矣。文恪公如议奏入,遂以施行(「东槎纪略」)。 

  营署

  噶玛兰营都司:在厅治西南,南向,旧为守备署。嘉庆十八年,守备黄廷耀建。有库局,在大堂旁收贮军装甲械。二十四年,署守备王得凤添建。

  守备:分防城北,距厅治三十里,在头围乌石港内。旧为千总署,有正署三间,左厨房、右厢房,嘉庆十八年,千总翁得魁建。二十一年,千总黄廷泰重修。

  千总二:一存城汛,在都司署左,西向,旧为把总署舍。嘉庆十八年,把总吴一捷奉建。道光六年,千总张焕增修。一在嶐嶐岭汛,距厅治北六十里,旧为外委公所,道光五年增修。

  把总二:一在溪洲汛,距厅治南九里。嘉庆十八年,把总郑廷贵奉建。一旧为城汛,道光五年,移驻苏澳口汛,距厅治南五十里,未建。

  分防外委七:外委四员,内二员协防城汛,一员随防头围,一员分防北关;距厅治北四十里,皆有公所三间。嘉庆十八年,外委黄大凤、高鹏飞等分建。又额外外委三员,内二员贴防城汛,一员分防加礼远汛,距厅治东二十七里。嘉庆十八年,额外何继祖、郑得顺等皆建有公所。

  营房堆卡:兵房一百四间、内城汛四十八间。四门堆口十二间,头围汛十六间,北关汛七间,嶐嶐岭汛五间,溪洲八间,乌石港及三围汛各三间。嘉庆十七年,通判翟淦建。头围汛房,道光三年,升通判吕志恒重修。

  较场(即演武厅):在厅治南都司署右,凡内外处所牌坊、将台、旗杆、照墙、箭道亭、矮围墙俱备。嘉庆二十四年,署守备王得凤领建。

  火药、军器局:在都司署大堂旁。

  营庄

  噶玛兰营隆恩庄田租二所,共二百甲,年额收榖四百石。一在东势珍珠美简,归漳垦户管纳。一在奇武荖并马赛一带,归泉垦户管纳。

  附考

  雍正八年,总兵王郡奏,奉旨准恩给营中恤赏银两。台、澎二处领到本银,概就台郡购买田园、糖廍、鱼塭等业,各协营遴员经理,于冬成征收税谷糖斤税银。其应纳各县正课,仍依民间则例交纳。所获税息,以六分存留营中,赏给兵丁游巡及有病、革退并兵弁拾骸、扶榇等盘费;以四分解交台湾府,划兑藩库,备赏戍兵眷属吉凶事件。所截六分租息,每年除赏恤外,所有盈余存贮,赏给期满换回班兵盘费。其出入数目,按年造册,送督,抚、提督、藩司核查在案(案此即台营隆恩庄之始)。

  乾隆九年,奉上谕:『外省镇将等员,不许在任所置立产业,例有明禁;在内地且然,况海外番黎交错之地?武员置立庄田,垦种取利,纵无占夺民产之事,而家丁佃户,倚势凌人,生事滋扰,断所不免。朕闻台湾地方,从前地广人稀,土泉丰足,彼处镇将大员,无不创立庄产,召佃开垦,以为己业;且有客民侵占番地,彼此争竞,遂投献武员,因而踞为己有者。亦有接受前官已成之产,相习以为固然者。其中来历总不分明,是以民番互控之案,络绎不休。若非彻底清查、严行禁绝,终非安辑番民之道。着该督、抚派书山(前为巡台侍御),前往会同巡台御史等,一一清厘。凡历任武职大员,创立庄产,查明并无侵占番地及与民番并无争控之案者,毋论系本人子孙及转售他人,均令照旧管业外;若有侵占民番地界之处,禀公清查,民产归民,番产归番,不许仍前蒙混,以启事端。此后台郡大小武员,创立庄产、开垦草地之处,永行禁止。倘有托名开垦者,将本官交部严加议处,地亩入官。该营官通同容隐,并行议处。钦此』!

  兰营东势隆恩庄,其地有猫里府烟社。其埔地十六段,一百零七甲零六厘三毫八丝;又奇武荖社埔地二段,九十二甲九分三厘六毫九丝六忽;合为十八段二百甲零七丝六忽。乃由树林低湳地角歪斜不堪升科起则之地,准通判翟淦移送册开,经总兵武隆阿于嘉庆二十年间,一给与漳籍垦户陈受恩:珍珠里简、猫里府烟、武罕等荒埔八十七甲八分零一毫四丝;一给与泉籍垦户翁承辉:奇武荖等处荒埔一百一十二甲一分九厘九毫三丝六忽;听其自备资本,招佃开透。限以三年期满,按照该处乡斗,每甲营中抽收二石,以为班兵不时药饵之需。历年造报容有不敷动用之处,而舍此固无所谓营庄也。查此等埔段,本近化番社地,又低湳欹斜,树根滋蔓,自非听该垦户出资垦辟,人力难施,经费无出。是以垦透之后,按甲虽收八石,除由佃首散给该处社番口粮,划起四石及该垦户收领资息二石外,营中得收二石;分限早晚两季,就所收本色榖,永远着由垦户完纳,割给串收为据。

  戎政(附)

  ——讲武、巡阅、军装

  讲武

  「通礼」:直省讲武,以督、抚、提、镇为阃帅。每岁季秋霜降日,甲令本标弁卒,校阅于演武场。前一日,各营将弁肃队伍赴校场,豫立军幕。届日黎明,军士擐甲列阵。中军建大纛于场正中,阃帅以牲醴致祭,行二跪六叩礼。中军以下将士均随行礼。毕,军门鼓吹节钺前导阃帅,遍阅行阵;还登将台,升帐。仪卫左右分列,诸将擐甲侍台下,中军诣帐前,上行阵图式,请令操兵。过,举旗麾众合操台下。举炮三,军中鸣角击鼓,步骑甲士闻鼓声,依式前进。鸣金则止。行阵中施放鸟鎗、连环枪并如京营之制。如若长鎗、藤牌、■〈扁刂〉刀、短兵之属,各因其地之宜,以教士卒,皆有成法。其为阵有正、有变。每变阵,■〈目氐〉将台号纛为指挥之节。台上鸣角三,乃鸣金振旅而还。阅毕,试材官将士骑射技勇,申明赏罚,犒劳军士,各释甲归营伍。水师操防之略,练习于四时。其出洋信候,直省不同。每岁春秋季月,或夏秋之季,遇潮平、风正日,乘战舰列阵,张颿驭风,鸣角发炮,俱如军律。

  巡阅

  「会典」:绿营总兵于所辖各营,岁一阅。提督于所辖及节制各标营,视地远近,岁间、间岁、三岁一阅。台湾营伍由将军、总督、巡抚及水师、陆路两提督轮往巡阅。各省复定为分年查阅之法,四年而遍。由部开列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及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奏请:钦派福建、浙江一人,或即令该督、抚查阅,并候钦定。其奉旨命督、抚查阅者,有总督省分归总督办理;总督与巡抚隔省一时难于遍历者,会商请旨。提督查阅之年,总兵停止;督、抚查阅之年,提督、总兵停止查阅。如钦派大臣查阅,则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并停止查阅。

  谨按满洲兵分镶黄、正白、镶白(为上三旗)、正蓝、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下五旗)八旗(蒙古汉军各八旗,制如之)。汉兵统名绿旗。国初定八旗之色,以蓝代黑。黄、白、红、蓝,各位于所胜之方,惟不备东方甲乙之色。及定鼎后,汉兵令皆用绿旗,是为绿营。绿营兵在京,属巡捕五营;在十有八省者,总督所属为督标,巡抚所属为抚标,提督所属为提标,总兵所属为镇标,成都将军所属为军标(直省各将军,惟成都、福州、广州所属有绿营兵。福州、广州不设专标),河督所属为河标,漕督所属为漕标。分其治于副将为协,参、游、都、守为营,千、把、外委为汛。仅安兵丁者曰塘,置兵守宿者曰堆,以慎巡守,以备征调(参「吾学录」)。

  军装(盔制、甲制、撒袋、佩刀、纛制)

  盔制(即冑):「会典」:冑以革,髤漆或浴铁,前后有梁。梁前横铁,谓之遮眉。遮眉上谓之舞擎。舞擎下谓之护额。冑上谓之覆碗。碗上仰者谓之盔盘。盘以植管,管以受枪,枪周以缨。垂于后者谓之护项,左右谓之护耳,其下谓之护颈,皆敷以棉或铁鍱。总督、巡抚、提督,冑顶植鵰翎二,衔缕花金叶,宝盖、盘座俱髤漆,■〈金〈宀炎〉〉金花及云龙,周垂貂尾缨十二。梁及舞擎亦髤漆,■〈金〈宀炎〉〉金云龙。护项、护耳、护颈皆石青缎表,蓝布里,通绣蟒五,中敷铁鍱,外布银钉,系石青缎带二。盔衬石青缎,表蓝绸,里顶缎红绒。总兵官盔顶植熏獭尾,副将盔顶植獭尾,皆周垂朱牦。宝盖盘座前后梁及舞擎俱■〈金〈宀炎〉〉银云龙,余并如提督制。参将以下盔垂朱牦,不■〈金〈宀炎〉〉饰。护耳、护项、护颈不加绣文。绿营兵盔护项、护耳俱青布表,月白里,缘如表色,不加釆绣。

  甲制:「会典」:甲,上衣下裳。衣左右谓之护肩。护肩下谓之护腋。护肩末谓之袖。裳间,前为前裆,其左为左裆。裳幅分左右,凡十有一属,均敷铁鍱。敷棉者,谓之棉甲;敷铁鍱于外者,谓之明甲。督、抚、提、镇甲,石青缎表,蓝布里,中敷铁鍱,外布银钉,石青倭缎缘前后及护肩、护腋。前裆、左裆各绣团蟒一,裳幅团蟒二。护肩接衣处铁鍱二十,髤漆、■〈金〈宀炎〉〉金龙绦,石青色。副将以下,甲前后及护肩各绣团蟒一,裳幅团蟒二,前裆、左裆各布银钉,护肩接衣处■〈金〈宀炎〉〉银云龙。余饰并如提镇制。绿营兵甲青布表,月白里,缘如表色。 

  撒袋(即橐鞬):「会典」:撒袋以贮弓矢。一、二品官以革为之,白罽,里绿,革缘加红、黄线三道,各缀镮二,悬革带蓝布里,前系以钩,左右及后带版各一。带及镮皆铁质镀金。三品至五品官红织绒里,带及镮皆铁质,银涂金。余同一、二品制。六品以下官,缘加红、黄线二道,带及镮皆铜质缕花。余同三品制。兵丁黑革缘,带及镮皆铜质,不缕花。余同六品制。

  佩刀:「会典」:职官佩刀,刃长二尺二寸,阔一寸三分。銎为铁,盘■〈金〈宀炎〉〉金,厚二分。柄长四寸二分,木质缠线,蓝色,末钻以铁,亦■〈金〈宀炎〉〉金系蓝緌。室长二尺五寸,木质裹革,饰皆铁质■〈金〈宀炎〉〉金,兵丁佩刀,饰皆黄铜,余如职官佩刀制。

  纛制:「会典」:督、抚、提、镇纛,绿色斜幅,销金云蟒或飞熊。縿长八尺,斿径五尺八寸。斿及斜径皆为火焰形。杆以竹髤朱,长一丈四尺。首冠钑花铁顶,承以圆革,注朱牦,加绿缎彩带为火焰形,销金云蟒。

  武秩

  噶玛兰营都司

  驻札兰城。兰设守备,道光五年,奉文添设。

  旧设守备

  黄廷耀:闽县人,由行伍。嘉庆十八年四月初二日到补。

  赖日臣:长汀人,由行伍,南路千总。十九年七月十二日署。

  黄廷耀:见前。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到任。

  王得凤:建安人,由行伍,艋舺营千总。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署。

  翁朝龙:闽县人,由行伍,镇标右营。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补。

  朱联升:闽县人,由行伍,北右千总候升。道光元年十月署。

  翁朝龙:见前。二年二月回任。

  裘朝龙:闽县人,由行伍,北中千总。二年六月署。

  陈登高:晋江人,由行伍,艋舺营守备。三年七月调署。

  马腾蛟:闽县人,由武举。五年四月调补。

  新添都司

  张克贤:直隶清苑人,由行伍,泉州安海汛裁缺都司。道光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奉移添建到营。

  陈福龙:长汀人,由行伍,北右守备。八年三月署。

  徐学礼:长泰人,由武举,北中千总。九年二月护升守备。

  武攀凤:江苏上元人,由武进士,蓝翎侍卫守备。十年七月升补。

  黄凤鸣:长汀人,由行伍,本营头围守备。十一年二月署。

  张如玉:莆田人,由行伍,艋舺营守备。十一年五月署。

  余跃龙:四川□□人,由袭云骑尉升。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到任,升镇中游击。

  黄廷邦:龙溪人,由行伍,头围守备。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署。

  张如玉:见前。十四年五月十九日再任。

  安定邦:四川成都人,由世职云骑尉升延平都司。十九年七月初五日任。

  张如玉:见前。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再任。

  岑廷高:闽县人,由行伍升北右守备。二十三年七月初六日署。

  李思升:山西代州人,由行伍授北中都司。二十六年五月三十日调署。

  梁进亭:山西代州人,由兵部差官推升城守左军守备。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署。

  董长潘:霞浦人,由武举署本营守备。二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兼署。

  朱鸿恩:闽县人,由行伍荐升斯缺。咸丰元年十一月十二日任。

  头围守备

  旧设千总,道光五年奉文改五围守备,缺移建头围。

  旧设千总

  翁得魁:闽县人,由行伍。嘉庆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到汛。

  黄廷泰:闽县人,广东籍,由行伍,艋舺营把总。二十年十月拔补。

  邓高荣:建安人,由行伍调补,未到营。

  李升:长汀人,由行伍,本营把总。道光四年八月署。

  薛大魁:闽县人,由行伍,北右把总。六年三月署。

  新制守备

  马腾蛟:见前。由在城守备移驻头围。道光六年四月二十四日任。

  张焕:邵武人,由行伍,本营新添千总。六年十二月署。

  黄廷邦:龙溪人,由行伍,艋舺营千总。七年四月十一日调署。

  李升:长汀人,由本营千总。八年四月署。

  黄凤鸣:长汀人,由南路守备。九年五月调补。

  岑廷高:闽县人,由行伍,本营千总。十一年二月署。

  黄凤鸣:见前。十一年五月回任。

  吴廷标:长汀人,由行伍,本营千总。十一年十一月署。

  王登宝:□□人,由行伍,千总。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署。

  黄廷邦:见前。十四年五月十九日任。

  陈天福:闽县人,由行伍,千总。十七年九月初一日代。

  许长明:建宁人,由行伍,嘉义千总。十一月十八日署。

  张金泰:汀州人,由行伍。十九年三月初六日署。

  许长明:见前。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再署。

  吴景芳:漳浦人,由行伍,本营千总。二十二年九月十四日署。

  张金泰:见前。

  欧阳宝:晋江人,由行伍,艋舺营千总。二十四年六月初八日署。

  苏连捷:晋江人,由行伍,本营千总。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署。

  汤得升:晋江人,由行伍,北中千总。二十八年六月初二日署。

  董长潘:霞浦人,由武举,本营千总。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署。

  黄遇春:宁德人,由行伍,南路千总。咸丰元年三月□日署。

  关得麟:莆田人,由行伍,北右千总。二年三月初一日署。

  存城千总

  旧设把总,道光五年新添千总,以原缺把总移防苏澳汛。

  旧设把总

  吴一捷:闽县人,由行伍。嘉庆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到营。

  林捷英:闽县人,由行伍。二十二年十一月到。

  郑宝:闽县人,由行伍。二十四年三月到。

  林联英:闽县人,由行伍。二十五年三月到。

  官长茂:邵武人,由行伍。道光三年五月到。

  李升:汀洲人,由行伍。五年正月到。

  官长茂:见前。六年正月再到。

  新添千总

  张焕:邵武人,由行伍。道光六年七月到。

  李升:见前。由把总。六年十二月代。

  吴廷标:汀洲人,由行伍。八年正月到。

  李升:见前。九年五月再代。

  黄嘉荣:闽县人,由行伍。九年十一月补。

  吴廷标:见前。十年正月再到。

  陈天福:闽县人,由行伍,把总。十年八月代。

  赵开麟:闽县人,由把总。十一年三月代。

  岑廷高:闽县人,由行伍。十一年五月到。

  陈天福:见前。十二年二月代。

  岑廷高:见前。十二年二月代。

  王登宝:连江人,由行伍,本营千总。十四年五月到。

  陈鹏:见前。十五年二月代。

  陈天福:见前。十五年七月署。

  王登宝:见前。十六年正月轮。

  陈鹏:见前。十九年二月署。

  吴景芳:漳浦人,由行伍,千总。十九年四月任。

  张捷魁:龙溪人,由行伍,云霄营千总。二十年正月调到。

  吴景芳:见前。二十一年正月轮。

  张捷魁:见前。二十二年正月轮。

  吴景芳:见前。二十三年正月轮。

  张捷魁:见前。二十四年正月轮。

  苏连捷:晋江人,由行伍,汀右千总。二十五年三月调到。

  黄球观:福清人,由武举,云霄营千总。二十五年五月调代。

  江起标:宁洋人,由武举,把总。二十七年正月署。

  郑逢春:延平人,由行伍,本营外委。二十八年正月代。

  陈洪希:长汀人,由行伍,本营外委。二十九年正月代。

  黄连科:晋江人,由行伍,调本营外委。二十九年五月十六日护。

  吴得升:瓯宁人,由本营外委。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二代。

  黄连科:见前。由外委本营把总。三十年正月署。

  杨得隆:云霄人,由行伍,本营把总。咸丰元年二月署。

  黄连科:见前。二年三月初一日轮代。

  嶐嶐岭汛千总

  旧派额外外委,道光五年改建加礼远口,以头围千总移防于此。

  旧派额外

  孙标:台湾县人,由行伍。嘉庆十八年四月初八日到防。

  何继祖:闽县人,由行伍。十九年正月到。

  郑得顺:台湾县人,由行伍。二十年正月到。

  丁开辉:闽县人,由行伍。二十一年正月到。

  利瓦伊春:上杭人,由行伍。二十二年正月到。

  魏朝标:闽县人,由行伍。二十三年正月到。

  蒋超:闽县人,由行伍。二十三年正月到。

  吴金龙:永定人,由行伍。二十四年正月到。

  江大海:邵武县人,由行伍。二十四年四月到。

  戴升:邵武府人,由行伍。道光元年正月到。

  张发龙:长汀人,由行伍。三年四月到。

  姜世源:邵武府人,由行伍。四年八月到。

  郭上荣:长汀人,由行伍。六年正月到。

  薛大魁:闽县人,由行伍,北右把总。道光六年四月□日代。

  黄嘉荣:闽县人,由把总。六年十月代。

  吴廷标:汀州人,七年九月到。

  郭飞鹏:龙溪人,由行伍。八年正月到。

  黄嘉荣:见前。八年四月再代。

  吴廷标:见前。九年五月再到。

  黄嘉荣:见前。十年正月再代。

  叶祥麟:闽县人,由外委。十年四月代。

  吴廷标:见前。十一年正月再轮。

  岑廷高:闽县人,十二年二月到。

  陈天福:见前。十三年正月轮署。

  陈鹏:见前。十四年正月代。

  王登宝:见前。十五年正月轮防。

  陈天福:见前。十六年正月轮署。

  陈鹏:见前。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署。

  王登宝:见前。十九年正月初六日轮防。

  吴景芳:二十年正月轮。

  张捷魁:龙溪人,由行伍,拔云霄千总。十九年七月初二日调到。

  张捷魁:二十一年二月轮。

  吴景芳:二十二年二月轮。

  张捷魁:二十三年正月轮。

  吴景芳:二十四年正月轮。

  李得宝:晋江人,由本营把总。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委署。

  庄金凤:晋江人,本营外委。二十六年正月代。

  黄球观:见前。二十七年正月轮防。

  陈玉梅:晋江人,由行伍,拔本营把总。二十八年正月署。

  杨得隆:见前。三十年正月署。

  黄连科:见前。咸丰元年正月轮署。

  李应瑞:长汀人,本营额外。元年正月代出差。

  溪洲、苏澳汛把总

  部剳内从前千、把皆指明汛地,至道光六年,请准轮换,以均劳逸。

  按兰营额设千、把各二员。千总系存城,与嶐嶐岭汛年一对换。把总为溪洲、苏澳两汛,亦年一轮替,以均劳逸。然每遇出差员缺,则以把代千,以外委额外代把。是该两汛虽属把总之名,究多外额之代。回环更替,有一人凡五、六见者,致为参错。兹特标其汛目,而省其职名,庶免纷纷赘叙云。

  武功

  道光三年(癸未)秋七月,刁匠林泳春党拒山寨。水师提督许松年会升守胡祖福、升倅吕志恒捕杀之。

  兰故林密菁深,自新辟后,听四方游手入山砍砟为匠,不以官方禁也。惟中有樟料,为战舰需,例由官给资采办,节经台道檄厅,谕令领雇。乃刁匠林泳春(本名永春)以私煎樟脑,获利较盈,不肯出头领办,啸聚四围大坡地,剳寮党霸,历厅跴缉。缘山后有小路两条,可通淡、艋(一从万顺寮拳头母山出口,一从青潭大坪林出口),该匪藉以负嵎。且其匪伙素无室家,围捕则潜踪远遁,宽恩则妄肆凶横。自嘉庆戊寅间,拷索厅役;道光壬午秋,抗官夺犯,势渐鸱张,掳人勒赎。

  是岁三月念四日,林泳春率林黑等伙,概将厅差吴合掳捉入山凌虐。时护倅罗道恐激成事端,但请先为清庄,以观声息。而小匠张钗又复于头围拥抢料馆。头围署县丞朱懋曾于四月间招其匠伙林万九十八人,具领认办;更假之仓居,以分其势。林泳春心怀忿恨,即欲掳万入伙。五月初旬,潜出头围,遇厅营会捕而止。罗道渐觉势不能遏,与委员计议,方告羽书;而游击张朝发已出哨回艋。六月戊戌朔,林泳春约同江文魁八、九十人,持藤牌、执枪刀,入仓与林万格斗,随口称验伤,赶至县丞署,破壁而入,哄堂塞署,为朱懋斥退;而所请之兵尚未派到也。复闻林泳春阻绝樵采,各于沿山暗伏地弓,以防侦探;遍吹竹筒,搭寮为巢,以示设备;而近庄民受其鼓惑而指使者,间亦不少。水师提督许松年适以巡台阅兵,将次入兰。街正陈奠邦等随赴,中途呼援。松年初意未定,径许林泳春以投首不罪之札;且有兵役屈抑之处,并准其呈明申理。迨六月念日,行抵头围,见林永泰缴札称:我堂兄林泳春必要免办军工,宪示勒石,方肯出首。松年意拂,始令整备军需,定念七日甲子出师。松年驻札外旱溪;张朝发由鸡笼澳带兵二百名抵兰,剳内旱溪;十日更益以兰属兵役义勇。而松年犹于先三日阅兵之初,特令淡绅林平侯入山招抚。林泳春死听林笨主谋不出。升倅吕志恒莅兰,侦该匪已由内山窜至石壁仔后。二十八日随饬隘首在叭哩沙喃堵截,一面分谕苏澳居民,一体防范。又饬陈奠邦领带乡勇,在适中处驻札。七月丁卯朔,志恒接篆,再悬重赏,鼓励军民。于时匪伙多由内山逃散;惟林笨、廖准、潘违、林进、吴娥与林泳春结为死党,不离左右。中元夜,厅差购线由干溪山脚先获到林笨等五名,林泳春如笼鸟筌鱼,十七日潜出穷谷,遂擒之。与升守胡祖福会谳,即将林泳春枭决市曹。总兵观喜亦自彰化策应时,截得李和等四名,解归审结。于是酌筹船厂采办工程,山匠平。

  十年(庚寅)秋八月,夫匪林瓶等纠伙斗杀。总兵刘廷斌会署守王衍庆、署倅萨廉剿之。

  兰阳一蜗角耳。两夫者,兰阳之蛮触也。两夫自嘉庆年初,望风招垦,入兰为役,本皆赤手无赖之徒。迨设官后,良则散为农甿;而莠则流为工脚,填街塞市,争运货物,动以血气相逞。于是挑夫之中,又各自分气类:曰「和兴」、曰「福兴」。和兴以林瓶为首,其陈严住西门,赖成住北门;又有所谓和春者而统之,亦谓之「合兴」。福兴以林儱为首,其吴小棕在梅洲,林面总在渡船头;又有所谓「兴盛」者而统之,亦谓之「复兴」。此外又有别号「义兴」,伙开「福兴」,分定地段,包揽客商者。大抵一铺开张,不先讲定挑雇,则两号小夫,登时争斗,凶威甚于虎狼,挞辱等于奴婢。彼入其党者,但挂名簿、输丁钱,即可以图保生业。否则欺孱侮弱,挟怨寻仇;中路一呼,须臾而千百响集。虽衣食粗足之家,不能别有倚恃。故农商工贾而外,胥差亦援其声势。累经地方官化法兼权,无如蔓延日久,一且不可以骤锄,乃至人无与竞,出而自相残逞矣。

  岁庚寅三月,有江铺民者,以瓦店一座赁经纪,两夫即欲争挑。查兰俗雇工以该屋初竖柱者为定。江店从前盖茅,无凭定断,署倅萨廉因令轮挑。当堂拈阄,「福兴」拈得,本秋起挑,「和兴」亦叹服,经已遵结矣。及八月八日,江铺一开,福夫尚未及挑,而和夫陈俨已党陈水人众到店力争,彼此扭殴。厅营正在查拿间,街邻已为劝散,不虞其势之燎原也。翌日甲午,福夫云集北门外,势不相能。和夫首林瓶闻知不平,出纠陈俨与赖成诸众,分执刀棍直趋渡船头寻斗。林儱、林面总与林旺网亦即纠其福伙林微等,持械出御。正当枪毙和夫二命,见厅营驰出截堵,各即解散。林瓶不甘,复于乙未、丙申,连日再纠庄瑞谅、林爽等五十余猛,带械寻斗。庄瑞谅见福夫林儱既纠吴小棕、林面总及林发粿等四十余猛,又自发粿、面总转纠不识姓名,持械迎斗。庄瑞谅亦转纠十余猛,帮同喊杀。是日和夫拥众,其在场而白手助势者,亦数倍于福夫。故连毙二、三十命,且毁其巢。而福夫溃矣。厅营见兵力单薄,弹压不支,飞请镇府艋营兵,一面移会淡防,各于带剿未齐之先,严率兵役,极力捕抚。自十二日丁酉解散,人心稍定。和夫犹乘胜,蚕食近庄,兵虽解而民不能支。至中秋日,探知师至有期,和夫扶病尽逃入叭哩沙喃,将为死守计也。十八日癸卯,署参将周承恩先自艋带兵二百名到兰,整备粮台。二十一日会厅督营,直抵月眉,围焚其巢穴。和匪逸入番山去,而中途则已得赖成、陈俨矣。九月丙辰朔,总兵刘廷斌督同参将谢建雍带领水、陆兵三百余名,入山搜捕。淡绅林平侯与焉。越日,署守王衍庆到兰督拏。初四日,廷斌赏励生番,遣谢、周二将,由内山赶逐林瓶等,擒解归案,而福匪亦已自头围一带陆续截得矣。九日甲子,撤营。

  是役也,枭示者十四,军极边者四十六,问徒者四十二,充附近边者二。其余各以罪差,儆顽凶而示震摄。传观者不啻千万,无不齐声称快。和、福兴平。  

   

  卷五(上)

  风俗(上)

  士习民风农事女红工役商贾饮食衣服气候潮信风信占验海船渔具寺观祥异

  「汉书」:以系乎水土谓之风,因乎政教谓之俗。风俗者,治之迹也。今将驯犷鸷为善良,易狉榛以秩序,谓仅如伏波之抚交址、式侯之定猺蛮,不得也。则必济之以文,党之化蜀,昌黎之治潮,夫而后天时、水土、风气渐移,凿齿、雕题、衣冠并治。盖其始也,入裸人而脱禹簪,权取从俗;其继也,临端委而治周礼,化及流风。世道人心,所关岂独一时,所系岂独一事哉?志风俗。

  士习

  民风

  农事

  女红

  工役

  商贾

  饮食

  衣服

  气候

  潮信

  风信

  占验

  海船

  渔具

  寺观

  祥异

  士习

  兰士爱惜名器,最重身家。一衣顶不容冒滥,一簪绅必加敬恭。历试釆芹,固无一捉刀之诮;即逐队童子军中,亦无不家世清白者。盖平日于书院内另置一社,亦曰「仰山」。每于玉石攻错之中,寓泾渭别流之意。兰士四仲月、必聚会于「仰山社」,樽酒论文,不劳刻烛。各竞一日之长,就正甲乙;然不轻于投贽也。择其品端学裕、远在几席之外,方肯载酒问奇。故千里负笈,至今尚复有人。

  偶年入学为俗忌,自北朝而然,兰人启蒙则不拘。大约以七八岁为度,名曰破笔。

  小儿入学,临摹习字,一日一开,名曰课子。每押尾遇各日辰,必教之自填庚甲,周而复元。盖犹有内则九年数日之教云。

  村庄训蒙,多自炊爨。其修脯亦澹泊。但一贽而外,尚有立夏、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诸节,薄治承筐。是日可以假馆,然每授一书,即将前本退弃(如「易」授下经,即弃上经;「诗」授小雅,即弃国风之类),不加温习,致为可惜。其授「经」者,亦惟「易」、「诗」为多,「尚书」、「三礼」、「三传」则寥寥无几。即「四书集注」读至圈外者亦希。惟锺选「千家诗」及彭氏「幼学须知」,家弦而户诵,真有不可解者。

  台俗多讹字,噶玛兰亦然。如以田亩为甲,畎浍为圳,相沿既已日久。又如绳网曰■〈舟古〉,■〈木庶〉厂曰廍,露宿曰寮,净买曰贌,鱼潭曰塭,季子曰屘(立攀反)。此类尤多不典,而新旧「府志」,间亦登载入册。按「小琉球志」云:『台地多意造为字,如番檨之檨,泥鰿之鰿,管■〈犭豪〉之■〈犭豪〉,啊乳酒之啊,茄荖网之荖,风暴起为台,兽善走为■〈抛,?代扌〉,此类尤难枚举。大抵犹台地诸山,本无正名,特因番语而随意翻译耳。

  兰中字纸,虽村氓妇孺,皆知敬惜。缘街中文昌宫左筑有敬字亭,立为惜字会,雇丁搜觅,洗净焚化,熏以沈檀,缄以纸素。每年以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通属士庶齐集宫中,排设戏筵,结彩张灯;推一人为主祭,配以苍颉神牌。三献礼毕,即奉苍颉牌于彩亭,士子自为执事,随将一年所焚字纸,铺迭春■〈木盛〉,迎遍街衢。所至人家,无不设香案,焚金楮、爆竹以拜迎。是日凡启蒙诸子,皆具衣冠,与衿耆护送至北门外渡船头,然后装入小船,用采旗鼓放之大海而回。

  七月七日,士子以魁星诞辰,多于是夜取文明之象为魁星会,供香果,备酒肴,呼群召饮,村塾尤盛。

  八月中秋夜,递为燕饮赏月,制大月饼朱书元字,骹掷四红者夺之。取秋闱夺元之兆也。更有朱墨、纸笔、瓶袋、香囊诸物,罗列几案,挂一灯牌于门首,以猜取诗谜者,亦雅致也。

  九月重阳,士人载酒登高。先数日,村蒙必放学。糊纸画鸢,凌风直上,以高者为胜。入夜,则有系灯于绳上,远望之炯炯如巨星。

  民风

  婚礼,倩媒送庚帖后,即诹吉具生熟豚肩、鸡、鸭两副,糖品、香、烛诸物,充备礼盘,同聘仪一半银圆,送至女家厅事,谓之押订。无力者,只送银簪一对。名曰插簪子。盖即纳采也。及笄,送聘则用番银,凑完前礼,加以红绫一方、礼书二函(女家收干书,回坤书)及香、烛、豚肩、鸡、鸭、筋参、花荖诸品。女家回以大饼,将筋脯、糖果留三、四种,余各收其半,而以五谷少许置于盘中,取其传种之意。又用磁盆一对,植榴、桂、莲、蕉诸花,取连招桂子之义,是为纳币。及亲迎,则先期送择日仪,名曰乞日。至期,不论贵贱,乘四人舆,旗鼓导前,诸年少亲友随后,鸣金提灯,概乘肩舆,沿途施放爆竹,谓之伴行。至女家,婿驻舆于庭中。女家连进汤果,婿饮毕,内弟捧盘出索爆竹,婿随带取赠之,名曰舅子炮。盖犹燕京大索满天星之意也。然后新人出厅事,妆束毕,拜祖先,拜父母及兄,把酒三盏,覆以手帕上舆,导以妆奁,丰俭不一。舆后悬竹米筛,画象。到门,新郎伯叔以手擎筛,盖新妇髻,贴红毡于地,令新郎妇各出一手提筐盛米及财宝,款步同行进房,名曰牵手(夫妇因相呼曰牵手),以成合卺礼。礼成三日庙见(台无祠庙,但厅事耳),以次拜公、姑、伯叔、伯叔母,各有赠遗,名曰拜茶。诸亲串亦有请帖者,但来否听便。不必速宾。是日延内弟来,名曰探房。即午备酒席,以亲眷陪坐。十二日,女家备舆以迎婿及女旋,俗呼返厝,即反马也;亦置酒邀戚属陪婿,而以女眷伴其女,谓之会亲。燕毕,夫妇同归。男冠女笄,即在亲迎前一、二日。盖以男既冠,则不外预庆吊事,女既笄,则不复操作也。

  生辰,必以逢一为大寿,名曰做一(如年六十一谓之七旬开一之寿)。用红面食团,俗呼红龟,彼此馈祝。神佛诞日亦用此以为献。一号寿朋,即三寿作朋之意也。娶妇之家,亲友制白面大饼,或十圆或二十圆及簪、珥、酒、肘以为贺。小儿弥月掣周,亦以糖品、银钏为贺,此漳风也。

  俗尚巫,疾病辄令禳之。又有非僧非道者,以其出于粤客,名客子师;以其头缠红布,又名红头师。所居门额各标坛号,实则道家者流也。

  丧礼,三日内便葬,成服除灵;或五、六旬,七、八旬不等。惟绅士家以百日为期。居丧吊唁,一遵定制,哭内延僧礼佛、诵经解忏、堆焚纸帛。盖俗传谓人初生时欠阴库钱,死必还之,故必有做功果、缴库钱之举,此释教也。奠祭七期,或以七日为度,或以朔望为期,则又各从乎其祖俗矣。

  兰治初辟未久,居民由淡属来者强半,故庆吊应酬以及日用服食起居,尚多沿乎淡俗。

  祭祀之礼,兰无合族收宗,多祭于家。忌辰生辰而外,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清明或祭于墓),中元、除夕皆有祭。端午则荐角黍,冬至则荐米圆。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质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则有用三牲者。此之

上一篇:新生儿、儿童、未成年人可以参加医保吗?快看这!
下一篇:女人最喜欢被触碰的三大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