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移民!我带8岁女儿留学加拿大有太多想不到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1-19
手机版

  来源: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女儿成为加拿大小留学生时,只有8岁,上小学三年级。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和她爸爸,何尝不想让她在国内承欢膝下,共享天伦。

  但是......你懂的。

  挣扎过后,我们的选择是,我带女儿远赴加拿大留学,爸爸留守中国。

  尤记得,4年前在前往香港登机的船上,电话那头传来了她爸爸的哽咽之声。

  还记得丈夫说,去吧,带上女儿,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出去几年,回来也好,留下也罢,至少视野不一样。家里有我,进可攻,退可守。

  其实,当初并没有出国的心。

  

  我符合留学/移民的条件吗?

  长按识别/扫一扫都可以 —— 毕竟,从一介学子到华南最好的大学,毕业后进入国有银行,任职珠三角市级分行中层,一路打拼,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 毕竟,丈夫作为注册会计师,在中国也算是新兴职业。独生女儿从小跟着我们四处旅行,日子过得是开开心心,有滋有味。

  但是,一眼看到尽头的未来,这不是我和家人想要的。

  一、女儿在小学交到了朋友

  新的生活,充满了未知。 四年前的9月,女儿进了温哥华一所西人学生为主的小学。一开始,作为学校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同学们对她的到来很兴奋。 可是,女儿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新环境,新学校,200多个学生就她一个中国人,刚开始听不懂,说不出,答不上,不知如何反应。同学们见此,渐渐散去,留下女儿独自一人。

  这种孤独感,无处不在,以课间休息时间为甚——大家都成群结队到操场上玩,她却形单影只,不知所措。

  几天后,她拒绝上学。

  我要一再鼓励,说尽好话,她才勉强同意上学去,条件是——带上自己的玩具小熊,为了能在课间休息时,跟它说说话。 我一下子泪奔——原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生存下来,需要多么的自信与强大。

  为了帮助女儿,虽然我自己的学习已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每天匀出三个小时,辅导她的英语。

  每天放学后,要她把从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材料,翻译成中文写下来——索性中英文一起抓了。

  万事开头难。开始时她也只能翻译一两页,单词逐个查。

  两个月后,她的单词量居然从700多上升到3700了。老师也反馈,她在学校爱说话了。

  再后来,老师几次留言给我,惊讶于她的进步。

  最重要的是,她在学校交上朋友了,每天高高兴兴上学去,开开心心回家来。

  

  半年后,女儿的口语已升级为绕口令版,沟通无障碍,还交上了好朋友,经常互相串门玩耍。

  她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行为习惯日渐西化,俨然“鬼妹子”一个,最爱一边洗澡一边唱歌,声震屋瓦。

  当时的心酸,现在回想也难以忘怀。 当年9岁的女儿也在一次征文中回忆过刚到加拿大时的情形:

  我刚到学校时,同学们都觉得很新奇,因为我是学校里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有时候他们会围着我吱吱喳喳说个不停,但是我一句都听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自己很孤单。

  为了能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这总比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好。 幸亏有一位Maddy同学非常爱说话,总是对着我滔滔不绝,也不管我听不听得懂。 我也喜欢和她玩,因为有她陪着我会开心一点。 慢慢地,我发现加上手势和眼神,自己有时候能够明白她说什么了! 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我非常感谢Maddy,是她帮助我走出了用英语说话的第一步。 另外,为了帮助我,学校专门安排了一位ESL老师来教我英语,妈妈还让我每天做中英文翻译。 两个月后,我的单词量居然由700多上升到3000多,后来还不断上升,连老师Mrs.Arbour都觉得惊讶。

  就这样,渐渐地,我终于能跟同学们交流、学习了。

  

  观察女儿在加拿大小学的经历后,我还是很认同这里的教育理念:

  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想法,因材施教。

  No right or wrong(没有对与错),是老师们的口头禅。

  也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和试卷,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从不同角度解读问题和现象。

  学生兼职的机会也很多——不仅是为了挣零花钱,而且是为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学以致用,积累职场经验。

  一言以蔽之,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

  

  二、我也申请了读书,女儿每年12000加元的学费得以豁免

  在陪读的间隙,我也如愿重回阔别已久的大学校园,攻读MBA。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周周考、月月考,要求的阅读量极大,学习强度相当于当年的高考。

  带娃留学的我,每天不是在自己读书,就是在陪孩子读书,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和presentation,其中辛酸,实不足为外人道。

  看着身边越读越少的同学,心里难免发怵——加拿大高等教育的淘汰率,也太高了吧。

  回想起来,能坚持走毕全程,顺利毕业,真是幸运——多少人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更幸运的是,得益于 2013年联邦政府出台的新政策,由于我持有加拿大学签,毕业后又申请到了工签,女儿每年12000加元的学费得以豁免。

  ( 备注: 2013年2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出台了国际留学生子女学费免除政策。只要留学生就读大专以上课程,包含专业课程前的英语培训,其子女就可陪同到加拿大读书,并享受小学至高中的免费义务教育。2013年12月,该政策进一步拓宽——获得工作签证的人士,其子女也可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直至高中毕业。)

  此外,作为税务居民的未成年子女,女儿在居住加拿大18个月后,享受牛奶金津贴。

  因为按照加拿大的价值观,读书是天赋人权,不可剥夺,更何况每个人都有免于贫穷的自由,尤其是孩子。

  对此,女儿自己也经常说,她虽不是加拿大人,但加拿大对她挺好的。

  虽然女儿的学费免了,但作为“陪读妈妈”这一特殊群体的一员,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深有体会。

  首先,陪读妈妈是个体力活。

  回想当初,从出国前的思想挣扎、签证办理、过程规划,到登陆落地、开手机、开账户、找学校、找房子,都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天天送孩子上学、照顾生活起居,只是完成了基本动作。

  因为加拿大假日特别多,动不动就是一个三天的长周末,再加每月一天的教学业务研讨日,学校关门大吉,所以孩子经常有4天长假。

  这样长的假期,学校却基本不留作业。不给她找点事干,她就得在家当网虫了。

  因此,得给她安排假日活动——音乐、游泳、武术是必须的,滑雪、溜冰、足球、篮球、冰球至少得懂一样吧,还要参加短途旅行、童子军、青年军、义工等等。

  

  总之,她有多忙,我就有多累。 果然是生孩子易,养孩子难啊!

  三、大龄父母国内申请留学难,可考虑旅游签转学签

  话说自从和8岁女儿一起,双双成为加拿大留学生后,就一直有人问,如何能以高龄留学生的身份来到加拿大,并获得女儿的学费豁免。

  按照加国的教育体系,孩子4岁开始上幼儿园,18岁左右中学毕业。 顺理成章地,只要孩子父母其中一方在加拿大读书、就业,子女就可以享受免费中小学义务教育,与本地人同等待遇。 同时,配偶还可以申请开放式工签,一家子一起来加拿大学习、生活、工作。 这,就是加拿大。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和女儿一起读书很特殊。 入学后才知道,其实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很多。 不过最夸张的,还是我的一个印度尼西亚同学。

  他40出头的样子,也在攻读MBA;妻子持工签,在学校附近工作;三个小孩10岁上下,全部免费入读当地小学。我经常调侃他——你三个孩子,都替你把MBA学费赚回来了。谁知,后来他不满意这所小学的法语教育。一个立马,他又帮三个孩子办了转学,去了另一家公立小学。

  当然还是免费的。

  原先,我也以为自己一把年纪去留学,会很难堪。其实,加国提倡终身教育,大学课堂上四五十岁的学生,十分常见。我读MBA期间,碰到的同龄人不在少数。

  不过,最厉害的一位,当属一位93岁高龄的老爷爷。

  那时,他刚刚完成了本科课程,拿到了本科学位,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发言,很是出了一回风头。

  所以,对于大龄父母申请留学,加拿大学校是非常欢迎的。问题是,在国内申请学习签证,通常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对于还没有入境加拿大的申请人,北京、上海和广州签证办公室一般都会从严审核,拒签率很高。什么“学习计划不明确”、“资金不够”、“不是真实学生”、“怀疑不会如期离开加拿大”等等,拒签理由都快用烂了。

  不过,如果能先拿到加拿大旅游签证,然后在加拿大境内转学签,那么个案将由阿尔伯塔省的Vegreville办公室审核。

  加拿大境内的签证官,只要申请人满足境内转学签的要求,基本上不会拒签。

  这让国内的旅游转学签业务,又大大红火了一把。

  四、加拿大最好的地方

  一直有人问我,加拿大,好不好? 只能说,好的地方很多,坏的方面也不少。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细想之下,加拿大最让我感动的,不是青山、绿水,不是蓝天、白云,也不是风光、美景,而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尊重。

  来加的第一印象,是弱势群体拥有许多特权。

  比如说,所有的公共停车场、银行、商店门前的停车位,都有清晰的标识——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残障人士。

  

  其他人如果使用这些停车位,就属于交通违法,即便没被警察抓到,也会被人侧目而视。

  加拿大也不设特殊学校。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要接纳5%比例的残障儿童,以便他们与常人一样生活、读书。

  女儿读过的两所公立小学,班上都有残障同学。第一位是消化系统有问题,不能正常进食,只能在胃部长期保留留置针头,每天注射流质营养物质。

  学校里的护士,每天帮助她注射,细心照料,同学们也经常陪她上医务室。

  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除了觉得她长得比较矮小之外,完全没有察觉到她与常人有何不同。一样的蹦蹦跳跳,反应敏捷,外向活泼。

  第二位同学情况更严重,据说脊柱有问题,只能坐着轮椅来上学。

  不过,大家都已习以为常,一起学习、玩耍,完全没有把她当作例外。

  老师也给与更多照顾,口头禅是,“She is my responsibility”(她是我的责任)。

  每天上学、放学时分,学校的正门处都停着特殊的车辆,专门用于接送残障孩子。

  

  在加拿大,一个残障小孩每年可领到的福利金,约有1.3万加元,加上免费医疗,基本能体面地生活。

  各省还有不同的残疾人福利政策,从读书进修、谋职就业、生活照顾、医疗补助等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这些身处逆境的人们。

  如果说还有印象深刻的地方,那就是加国人的友善。 即便是路上行人,也会时时报你以微笑。 行人横过马路,司机总会主动停车避让。 开始并不习惯,后来才知道,这是加国习惯,人人如此。了解更多适合你的移民国家 30秒测评,即刻开启

上一篇:发现之旅 欧洲九大鲜为人知的“共和国”
下一篇:北海亲子旅游正确的打开方式(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