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的意义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 第一章:人类的新议题 从第三个千年开始,饥荒、疾病、战争,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从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人类已经可以看向别处。 ## 生物平穷线 因为科技、政治、经济的进步,世界上已经不存在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饥荒。 ## 看不见的舰队 生物科技让我们能够打败细菌和病毒,但同时也让人类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威胁。 ## 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当前世界,已从物质经济转向为知识经济,而战争抢不来知识。 * 切科夫法则:在第一幕出现的枪,必然在第三幕发射。 历史不会允许真空,战胜了上述难题之后,什么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下一个难题?`` * 环境保护: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人类自己的力量破坏。 * ? > 成功孕育着野心,而我们新的成就也推动者人类设下更大胆的目标。 ## 死亡的末日 过往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冲突规模,很可能都将远远不及接下来的这场争斗:争取永恒的青春。 ## 幸福快乐的权利 历经无数代人之后,我们的生化系统不断适应变化,为的是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而不是快乐幸福的权利。所以,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就会用愉悦来回应,但很短暂。 人类的第二大议题:让人可以享受永恒的愉悦。 ## 地球的神 第三大议题:为人类取得神一样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神人”。取得“神性” ## 可以请哪位踩下刹车么? 医学一开始只是用来拯救那些落在常态下限的人,但同样的工具和只是也能用在超越常态上限,例如“伟哥” ## 知识的矛盾 历史知识的矛盾: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如果知识一旦改变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了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的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的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的越快。 ## 一段关于草坪的历史 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看向不同的方向。 ## 第一幕中出现的一把枪 想知道聪明的半机械人 如何对待血肉之躯的人类,先看看人类如何对待不聪明的动物表兄弟吧。 #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 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何不同? * 人类如何征服世界? * 智人究竟是比较高等的生命形式,还是欺凌其他物种的地痞流氓? # 第二章:人类世 这几万年来,人类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变化唯一的重要因素。 ## 蛇的孩子 伊甸园——农业社会、采集社会。被逐出伊甸园进入到农业社会。Eve其实是蛇的称呼。 ## 祖先的需求 进化心理学:几千世代以前的需求,就算已经不再是今日生存和繁衍所需,任然会留存在主观感受中。 ## 生物也是算法 所有哺乳动物都进化除了情感能力和需求,是所有哺乳动物生存和繁衍关键的生物算法。 进化而来的生物算法:感觉、情感、欲望。 母婴联接 ## 农业交易 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只剩下人和神的对话。 ## 五百年的孤寂 科学革命,连神的台词也被删去了。猎人-》农民-》科学家 远古的狩猎采集者,只不过就是另外一个动物物种。农民以为自己是上帝所造万物的顶峰,科学家则要让人类都进化为神。 # 第三章:人类的特殊之处 智人喜欢认为自己的伦理地位较为高尚,灵魂。 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很多人宁可不信进化论,也不想放弃自己的灵魂。 ## 为什么股票交易所没有意识 另外一种说法: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智人拥有心灵。 而为什么存在心灵,至今没有解释。 之所以说机器人和计算机没有意识,是因为虽然他们能力强大, 却没有感觉,也没有欲望。 ## 生命的等式 既然人类的特殊之处,找不到解释,为什么不抛弃灵魂、心灵这些感念呢?就像我们抛弃“以太”、“神”等概念一样。 他心问题:因为只会有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可能的虚拟世界无穷无尽,所有你所在的这个世界碰巧是真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 实验室大鼠的抑郁生活 图灵测试的启发,计算机是否具备意识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怎么认为。 《剑桥意识宣言》非人类动物具备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升级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 ## 有自我意识的猩猩 有部分说法认为,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知道自己是个有着过去和未来的长久持续的自我。例如,松鼠储藏坚果过冬,不是记过冬天饿过肚子,也不是计划将来,只是莫名的冲动。 猩猩收集石头,扔游客。 ## 聪明的马 德国 聪明的汉斯,看表情猜答案。 如果动物都如汉斯一样牛逼,为什么不出现马在驾人拉车? 是智力和制造工具吗?但在一万年前的人类就已经这样了,然而并没有对生态圈造成什么影响。 人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在于让许多人类团结起来的能力。并不是单个人比黑猩猩更聪明。 蚂蚁和蜜蜂的合作缺乏灵活性。遇到危机是,无法将蜂后送上断头台,改为蜜蜂共和国。 大象、猩猩的合作以彼此认识为基础,数量太少。 只有智人能够和无数陌生个人进行灵活合作。 ## 革命万岁 历史上所有革命的得利者都不是革命群众,而是被能够高效合作的组织窃取。 ## 在色情与暴力之外 最后博弈试验:公平在个体或小范围群体存在,但不适用于大的群体。 所有的大规模人类合作,到头来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这一套有一套的规矩,虽然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我们却认为这就像众里一样真实而不可侵犯。 只要智人住在相信同样一套故事的地方,就会遵守一样的规矩。于是不仅很容易的预测陌生人会有什么行为,也翻遍组织大规模合作网络。 但那些黑猩猩兄弟却无法创造并传播这样的故事,因此无法大规模合作。 ## 意义的网 人之所以很难理解“想象的秩序”,是因为多数人认为,现实只有主管或客观两种,没有三种可能。于是,只要他们说服自己某件事并非出于自己的主管感受,就贸然认为这件事必然属于客观。 其实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感觉有点像共识的意思。 说金钱是个互为主体的现实,相对容易接受。但如果说自己的国家、价值观,因为正是这些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要再说这些都是虚构的,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我们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客观意义,希望自己的牺牲不只是为了脑子里的各种空想。但事实上 > 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中。 在大家一起编制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 ## 大同世界 智人通知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制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中。这张网,让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能组织十字军、革命和人权运动。 猫只能幻想老鼠等显示的事务,但人类可以幻想虚幻的事物。 到了21世纪,虚构想象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越自然选择。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人类的未来,只是破译基因组、处理各种数据数字还远不够,我们还必须破解种种赋于世界意义的虚构想象。 # 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的意义 人类创造怎样的世界? 人类为何如此深信自己不但控制了世界,还能赋予世界意义? 而人文注意(也就是对人类的崇拜)又是增养成为所有人最重要的宗教的? # 第四章:说书人 文字和纸的出现,让超出人脑容量的故事得以承载和传递,从而出现是百万人的国家、千万人相信的神和法老,让大规模的合作得以组织实现。 ## 纸上生活 我们可能觉得书面文字只是用来温和地描述显示,但它却逐渐变得威力无穷,因为它能够重塑现实。如果官方报告与客观现实有冲突,最后让步的往往是现实。几乎没人自已真相,表格上写的反而才更重要。 ## 神圣的经文 欧洲官僚笔下的幻想遇到非洲的现实时,现实被迫投降。 一开始,学校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教育学生,而分数只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工具。但一个学校很快开始一心追求高分,但考试考高分需要的技能,与真正了解文学,生物或数学所需要的技能并不相同 。如果被迫二选一,大多数会选择分数。 人类的童年都有自我专注的特征,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对其他人的处境性味索然,因此父母离婚会造成莫大的创伤,它不能理解某件重大的事情可能不是因为他造成的。 ## 但这就是有用 虚构故事能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代价在于,这些虚构故事同时也会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我们坑拥有非常复杂的合作制度,却只是为了服务与虚构的目标和利益。虽然整个制度看起来运转良好,但出发点可能只是这个制度的标准。 评估人类合作网络究竟是好是坏,一切都取决于用什么标准和观点。 人类合作网络评价自我时,常常用的就是自己发明的标准,屡获好评也就毫不意外。特别是以虚构实体为名构建的人类网络(国家,公司),自然也就是从虚构实体的角度来判断是否成功。这样一来,总价的成功就在于信众彻底遵循神的之一,国家的成功就在于提升国家的利益,企业的成功就在于钱财滚滚。 因此,评价任何人类网络的历史时,该用真实实体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怎样指导某个实体是否真实?很简单,只要问问自己“它是否会感觉痛苦”就行了。火烧宙斯神庙,它不会痛苦,欧元贬值,不会痛苦……。这些实体,都只是比喻,士兵在战场受伤,会感觉痛苦,饥饿会感觉痛苦。这属于真实。 当然,我们有可能因为相信了虚构故事而感到痛苦。例如:因为相信各种民族、宗教而导致战争。战争的起源是虚构的,但痛苦是百分百的。所以,我们才应该区分虚构和真实。 但虚构的故事本身没错,还有必要性,如果没有货币、国家、公司等人人接受的故事,复杂的社会不可能正常运转。然而,这些故事只是工具,不该成为目标和标准。一旦我们忘了这些只是虚构的,就会开始与现实渐行渐远。 # 第五章:一对冤家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但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关于神、国家和公司的故事越发强大,以致开始主宰客观现实。 ## 细菌和恶魔 自由主义者或其他现代信仰的追随者并不喜欢自己相信的系统被称为宗教,原因就在于它们总觉得宗教就是迷信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如果你说他们是宗教信徒,它们可能会觉得你在指责它们盲目地做着白日梦。但事实上,这种说法质疑位置它们相信某些道德法则系统,认为这些法则虽然不是人类发明的,但人类仍然需要遵守。 每个社会都会告诉其成员,他们必须服从一些高于一般人的道德法则,如果违反,就会导致灾难。 共产主义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宗教。不论任何宗教的追随者,都相信只有自己的宗教才是真实的。 ## 如果遇见佛陀 宗教要巩固世俗秩序,但灵性要逃离世俗秩序。对于宗教来说,灵性是一种危险的威胁。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灵性之旅总是以悲剧收场,因为这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只适合个人,而不是和整个社会。人类要合作,就不能只有问题,而需要坚定的答案。 ## 伪造上帝 君士但丁的赠礼 、 圣经 ,有三个组成部分,用于指示人们的行为。 1. 伦理判断:人们应该服从上帝的命令。 2. 事实申明:在XXX时候,上帝做出了XXX指示。 3. 具体指示:人们不得做xxx 科学家无法解析第一点是否正确,但就第二点而言,是可以证伪的。因为这些宗教经典的成书时间往往都不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不是由书本身申明的作者所写。 ## 神圣的教条 理论上,宗教和科学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但事实上,宗教和科学都不那么在乎真理。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宗教的目的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生产食物,征伐作战。 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 #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现在以前的人认为世界存在于某个神的剧本中,一切都有意义。 现代人却放弃了这种意义,以换取科学的力量。 ## 银行家与吸血蝙蝠有何不同? 对未来的期望产生了信贷、信贷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蝙蝠“贷血”,并不会产生利息,切不能控制血源供应,因此不相信增长这回事儿。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的生活条件也和这些动物一样,很难相信增长。 ## 奇迹般的大饼 由于进化的压力,人类已经习惯于把直接当做一个静态的大饼。有人如果拿的大,就一定有人拿的小,人类明天的生产量并不会超过今天。 现代性的理念是:经济增长不仅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 ## 方舟综合征 然而,经济真能永远保持增长吗? 为了保持增长,必须找到永不枯竭的能源。 解决方式之一:探索、征服新的土地。 几千年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知识。 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的这种天真的信念,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 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至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资源短缺的真正敌人是生态崩溃。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必须加快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必须能在生态末日前悬崖勒马。 值得思考的是,生态末日对于不同的人类阶层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 如果有人一心相信自己死后能上天堂,就不该把核武器交到这种人手中。 ## 毫无意义的竞赛追逐 新宗教-人文主义 #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上帝已死,但社会并未崩溃。 ## 向内心探索 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女人——通奸——神父——圣经——悔过 现代女性——外遇——审视内心——闺蜜——心理治疗师——没有圣经——“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呢?” 大多数心里学家相信,唯有从人的感觉出发,才有权利判断人类行为的真正意义。 《**喷泉**》(英语:Fountain)又译为《**清泉**》,是美籍法裔艺术家 马塞尔·杜尚 探讨了包括[艺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7%9D%E8%A1%93)定义等争论 如果今天,有人说我相信上帝,其实他更信,是自己内心的声音。 以前,权威来自上帝。现在权威来自内心。 ## 踏上绿野仙踪的黄砖路 中世纪的欧洲,获取知识的主要公式是:知识=经文*逻辑。 科学革命的知识公式是:知识=实证数据*数学。 这种进步的重大缺点: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上的问题。克服这个缺点,方法之一是在新的数学公式外,继续应用旧世纪公式。 人文主义的另外一种新的伦理知识公式:知识=体验*敏感性。 ## 战争的真相 战争从神、皇帝、将军的视角切换到士兵体验的视角。 ## 人文主义的分裂 正统派:自由人文主义,人类的体验式意义和权威的本源。 社会人文主义:民族情感 进化人文主义:纳粹 ## 贝多芬比查克.贝里更高级吗? 三种人文主义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同 ## 宗教的人文战争 20世纪的世界大战其实是三种人文主义阵营的对抗。 苏联:社会人文主义 欧美:自由人文主义 德国:进化人文主义 ## 电力、基因学、伊斯兰激进主义 宗教和科技总是跳着一只优雅的探戈,互相推动,互相依赖。科技之所以有求于宗教,是因为每种发明都有许多可能的应用方式,而工程师就需要先知作出关键的决定、指出需要的方向。19世纪,工程师发明可火车、无线电,但20世纪,使用同样的工具,也可以创造出法西斯、社会主义和自由民主政体。 没有信仰,火车就不能决定要开往那个方向。 为什么马克思和列宁成功,而洪秀全和马赫迪失败?不是因为社会人文注意哲学由于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神学,而是因为马克思和列宁更努力地理解了当代的科技和经济现实,没有忙着精度古代经典和预言中的梦想。 19世纪中叶,少数人同马克思一样见识敏锐,因此只有少数国家快速开始工业化。 21世纪初,进步的列车将再次离站,这可能是“智人”这站发出的末班车。错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 想上车,就必须了解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的力量。这些力量的潜能大于蒸汽机和电报,不只是用来生产食品、纺织品、车辆和武器。21世纪的主要产品将会是人的身体、大脑和心智,懂得与不懂得如何进行这些大脑及身体工程的两种人。 现在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与人类体验唇齿相依,但如果以人类的体验也成了可以设计的产品,情况又将如何发展? # 第三部分 ## 智人失去控制权 人类还能继续掌握世界、赋予世界意义吗? 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将如何威胁人文主义? 谁可能继承人类的角色,什么新宗教可能取代人文主义? ##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生物预设+随即发生+进化论对于自由意志的挑战,人们常常装作没看见。 生物机械鼠实验、经颅直流电刺激器 ## 我是谁 科学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 冷水实验: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 1. 体验自我:每时每刻的意识。 2. 叙事自我:唤起记忆、讲故事、做重大决定。不会叙述所有细节,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的结果来编织故事。整个体验的价值,是通过把峰值与终点两者加以平均而确定的(峰终定律)。而对于时间没有多少感受。 例证:儿科医生、兽医、肛肠实验,进化妇女分娩。 叙事自我有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支黑色的粗马克笔,一一审查我们的体验。至少有些令人恐惧不悦的时刻就这样被删减或抹去,最后整理出一个有欢乐结尾的故事,归档备存。 我们日常的大多数关键抉择,比如挑选另一半、职业生涯、住所或独家,都是叙事自我决定的。叙事自我自在意故事,觉得记不住的体验只是白费力气。 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 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我们认同的市自己内心的系统,想从生活的各种疯狂混乱中理出道理,编织出一个看来合理而一致的故事。不管情节是否充满谎言和漏洞。就是这种感觉塑造出大有问题的自由主义信念,误认为自己不可分割,内心有个清楚而一致的声音,而且能够为整个宇宙提供意义。 ## 生命的意义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发动了对奥匈帝国的三场战役,每场死去的人都很多,意大利原可以讲和,但因为叙事自我的驱动,选择了继续战争,继续死亡。叙事自我对现实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因为叙事自我,让一切痛苦有了意义。 宗教对这点的利用,如果想让人相信某些假想实体,比如神或国家,就让他们牺牲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有个贫穷的农民,把牛献给了宙斯,就开始对宙斯的存在深信不疑,否则无法解释自己的愚蠢。 政府、企业、个人都会陷入这种怪圈:我们的叙事自我宁可在未来继续痛苦,也不想承认过去的痛苦完全没有意义。最后,如果想把过去的错误一笔勾销,叙事自我一定得在情节中安排某个转折,为错误注入意义。于是,我们知道,“自我”也都只是虚构的故事。 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我们或者后代很可能需要一套全新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来解释生命的意义。当这一天到来时,民主、自由市场和人权这些概念,是否能在这场洪水中保存下来? # 第九章 大分离 自由主义推崇自由市场、民主选举都是因为自由主义相信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就是权威的本源。 但是,在21世纪,有三种“务实”的发展可能冲击这种信念: 1. 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多少价值。 * 在今天的冲突中,大多数公民智能作为各式先进武器的人肉盾牌。 * 经济上,能够举起锤子或按下按钮的能力已经不如以往有价值。 2. 社会系统任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无价值。 3. 社会系统任然认为某些特定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 无用的阶级 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作用。 就业市场的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工业、服务业 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利可能惠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社会将会出现一群因为算法丢掉工作的人。 ## 87%的可能性 关于现实的世纪威胁第二个论点,社会系统会剥夺个人的权威和自由。 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信念,有三个重要假设: 1. 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 2. 真正的自我市完全自由的。 3. 根据前两条,我能了解一下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 基于这些,自由主义才赋予个人极大的权威。我不该相信其他人为我做出的选择,因为没人能够真正了解我自己。因此顾客上帝,情人西施。 然而生命科学对这三个假设作出了挑战: 1. 生物就是算法。 2. 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 3. 因此,外部算法可能更了解自己。 ## 从先知到君主 等谷歌、脸谱和其它算法成为无所不知的先知后,很有可能就会进一步演化成为代理人,最后成为君主。 ## 不平等的升级 第三个威胁,人类社会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 21一世纪医学对于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在于,以前的治愈疾病,发展到让健康的人升级。治愈代表的是一种平等,这里有一个身心健康的标准。让健康的人升级,背后则是精英的概念。 21一世纪,控制国家和社会的精英们,可能不愿意想公众提供医疗保健,因为公众已经失去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群众时代已经结束。 如果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将人类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人,一类是超人类,或者各种决定权移交算法,自由主义都会崩溃。什么样的宗教或意识形态,能填补缺口,指导如神一般的后代? # 第十章 意识的海洋 就像社会主义承诺以蒸汽和电力为世界提供救赎,新的科技宗教也可能承诺一算法和基因为世界提供救赎,进而征服世界。 新的科技宗教分为两大类: * 科技人文主义 * 数据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人类是造物的巅峰,坚持许多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但我们所知的智人已经成为历史,不再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科技创造神人。 ## 心智的差距 科技人文主义希望让人类的心智升级,接触到前所未知的经验、和意识形态。 ## 我闻到恐惧的气味 科技人文主义基于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可能会选择让人类降级:使人类在协作时放弃怀疑和幻想。 ## 宇宙依凭的钉子 人文主义的最高诫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已经不再不证自明。我们学会调节内心声音音量之后,也的放弃对“真实”的信念,因为我们再也不清楚现在是谁在调节开关。 人文主义认为,只有人的欲望才能是世界充满意义。但如果我们连欲望都能选择,又凭什么来做这种选择? 科技人文主义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人的意志使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同时人类在开发能控制、重新设计意志的科技。 只要我们任然相信人类意志和经验使权威和意义的本源,就永远无法处理和这些科技的关系。 因此,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新兴宗教:数据主义。 # 第十一章 信数据得永生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和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所有个体或机构,都可以视为数据处理系统。 苏联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将所有事情都交给政府处理,一旦政府犯错,灾难不可挽回,而世界又变化太快,谁也不能保证不犯错。 资本主义则是分布式的,一个系统出错,有另一个来弥补。 ## 所有权利都去了哪儿 传统民主政治的成功,是因为政治领先了科技,政治的处理器足够处理科技带来的数据,但问题是,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远不是蒸汽时代可比的了。 现在社会的人都不知道权利去了哪里(因为科技发展太快),权利真空不会存在太久。问题是,谁来建立并控制这个结构,人类自己做不到,可否考虑其它选手? ## 概括历史 更具数据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看作单一数据处理系统,个人看作里边的一个芯片。回顾历史,主要通过4中方式提高效率: 1. 增加处理器数量。 2. 增加处理器种类。 3. 增加处理器之间的链接。 4. 增加现有链接的自由度。 民主和自由市场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改善了全球数据处理系统。 ## 信息渴求自由 人类很少真正能相处全新的价值观,18世纪提出了人文主义价值观,数据主义大概就是第二种,关电视“信息自由”:信息自由流通的权利应该高于人类拥有并先知数据流通的权利,因此可能侵犯人类的言论自由。 信息自由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例如智能共享汽车 ## 记录、上传、分享 “个人”正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系统里的微小芯片,而这个巨大系统却没人真正了解。 日志是写给自己看的人文主义习惯。 现在的新座右铭是: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就上传,就分享。 人之所以优于其它动物的一点,就在于人类可以分享数据,丰富全球处理系统,证明自己的价值。 ## 认识你自己 数据主义既非人文主义,也非自由主义。 以认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转变并不只是异常哲学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会真实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 数据流里的一片涟漪 本书追溯了目前各种制约条件的起源,希望能让我们稍微从中松绑以更丰富的想象力思考我们的未来。 但放宽视野也可能造成副作用,让我们比以往更加困惑和不知所措。面对这么多的可能性,该注意些什么?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我们又已被海量的数据、想法、承诺和威胁淹没。人类正逐渐将手中的权利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部分原因在于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过去想阻挡思想言论,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反而靠的是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我们已经不知道该主义什么,常常浪费时间研究辩论无关紧要的话题。 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利获得资料。而今天,力量却来自知道该忽略什么。 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继昨天尴尬的邀请你去爬山后,今天想找你聊聊天来着,但是又怕给你留下“奇葩相亲男”“死缠烂打”的不好印象。碍于沟通技巧有限,不会找恰当的方式或机会和你交流。也不知道我给你的第一印象咋样,那天活动的时候看到你和那个环境格格不入,也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但看你朋友圈,又看到一个活泼、开朗,特别懂生活的一个姑娘。 其实我就是想约你出来,多了解了解。因为对你还挺感兴趣的,感觉各方面都挺合适,深圳待了这么久了,圈子里也都是典型的IT男,不知道在你看来,我算不算典型 早上和两个非常好的朋友聊天,中间聊到你来着。我跟他们说了咱们吃完饭准备第二天约你爬山的事情,他们都笑我直男

上一篇:郑欣宜失联原因曝光!看心理医生超3年,感觉自己连呼吸都是错?
下一篇:福利一发:2017西综考研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