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员工控诉张兰拖欠90万工资!麻六记:散布不实谣言,已支付佣金超千万元!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最近,一部名为《中国奇谭》的国产动画火了,它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B站联合出品,在全网仅开播三集就有5216万播放量,豆瓣上约9万人打出9.5的高分。

  然而,好评如潮的同时,10日晚间,一则#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话题,却悄然传播开来。

  图片

  视频来源:掌闻视讯

  《中国奇谭》爆火

  家长炮轰:会给小孩造成“童年阴影”

  近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网站联合推出的动画短片系列《中国奇谭》正在B站热播。尽管目前才播出三集内容,但网友已经用“封神”“惊艳”来形容这部动画。据豆瓣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该平台上已有93635人对该片打出9.5的高分,且该片自播出后就一直占据豆瓣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和实时热门影视榜单第一名。在哔哩哔哩上,有3.3万人给《中国奇谭》打了9.9分的评分,播放量累计超4000多万。

  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

  官方介绍中提到,整部动画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

  图片

  然而同时,一条质疑该片的网帖却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其内容直指《中国奇谭》“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网传的质疑帖截图中,记者看到,一位网友以家长的口吻称“一个动画片一般应该是给儿童看的吧,那作为一个儿童看了是什么反应呢?我的孩子看第一集的时候被乌鸦的装鬼给吓哭了,第二集开始不到一分钟就吓哭了。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的童年阴影。”此外,该网友还说,“有人说这部动画在讽刺社会,暗喻打工人的生活卑微。那么这动画片如果是给孩子看的,是教育孩子从小就厌世吗?”

  图片

  不久,#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话题便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在评论里表示,《中国奇谭》的画风确实惊人,即使在看的时候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在看到画面时忍不住被吓到。

  但更多的网友则认为,动画片的受众不限于儿童,对于观看影片的选择,家长应有自己的考量,不能将教育的责任归咎于影视作品。

  《中国奇谭》中《鹅鹅鹅》场景

  《天书奇谭》中的阿拐(左)和《鹅鹅鹅》中的书生(右)

  舆论风波下的炒作争议

  就在舆论声四起之际,一微博博主却发文称,#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是一家名叫“青川传媒”的MCN公司强行营销出来的,“这家MCN营销这个话题不一定是接到‘友商’的单子,很多时候这种营销公司为了展示自己的营销实力,会故意生造话题进行炒作,以此向甲方和潜在的甲方提高旗下账号的报价。至于哪些账号是它旗下的,看它关注列表八九不离十了,因为MCN公司的官方账号必须和旗下账号互关的。”

  ↑有微博博主爆料#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或为某MCN公司有意炒作,并晒出相关截图

  此外,该博主还说,点开#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后,会发现话题的主持人是一个叫“动漫游戏君”的营销号,而它的资料赫然写着“合作机构青川传媒”。同时,记者注意到,该播主还晒出了一张疑似涉事公司内部员工的朋友圈截图,内容中特别强调了该话题词条登上热搜榜、文娱榜榜单第一位。

  对此,不少网友开始将#家长炮轰中国奇谭#事件的矛头转向“青川传媒”。网友小A留言称,自己在整个#家长炮轰中国奇谭#事件中只看到一张没有来源、没有网名的截图,更找不到帖子的原链接,“像是被人故意带的节奏。”网友艾因则表示,“动漫游戏君”此前还曾带过游戏明日方舟皮肤的节奏。

  ↑#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主持人“动漫游戏君”的封面截图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记者发现,在“动漫游戏君”主持的#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下,确实有话题贡献账号与“青川传媒”有合作或互关等联系。而在“青川传媒”的微博账号里,记者则看到其日常发布的“青川传媒 今日热搜”里,也会将由他们机构合作的博主所主持的话题热搜公布出来。这与前述爆料博主晒出的相关截图内容相似。

  据悉,涉事的“青川传媒”全称为赣州青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林某,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策划、营销;市场营销策划;国内各类广告发布、代理。

  1月11日下午,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源于公司员工在网络平台发掘的信息,话题引起热议纯属偶然,不存在恶意营销以及人为干预。同时,爆料博文中显示的该公司内部朋友圈内容仅为日常工作的呈现,最初以家长身份抨击动画的评论与该公司并无关联,“已启动法律程序,希望得到爆料网友的道歉。”

  同时,记者试图在《中国奇谭》的播放平台搜寻事件的原帖,却始终无法检索到相关链接,原帖疑似已被删除。而前述的爆料博主也未对此事予以回应。

  国内尚无完备的动画分级制度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动画分年龄分级别的“分级制度”出现,但在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动画分级标准或制度。

  图片

  根据相关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

  目前,动画已经不再是人们从前印象中孩子们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向全年龄段发展,不少成年人、老年人对动画的喜爱不亚于青少年。

  比如,美国是由相对客观的机构评定动画片的等级,包括TV-Y(所有儿童适宜)、TV-G(普遍观众可看)、TV-Y7(7岁以上儿童适宜)、TV-PG(建议家长陪同)、TV-14(家长必须陪同)等,以此作为投放依据。

  日本所有公开放映的电影、媒体都要通过映画伦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映伦)审查后才能上映,映伦对电影进行分级管理,共分4级:G(所有人可以看)、PG12(12岁以下由监护人陪同观看)、R15+(15岁以下禁止观看)、R18+(18岁以下禁止观看)。

  图片

  学者分析:

  艺术作品应包容好评与差评

  对于此前引发的争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告诉记者,目前,不管发帖质疑的“家长”身份到底是什么,关于动画或者艺术作品的探讨,本身就应当是多元化的,而即便是家长担心动画会给小孩造成童年阴影,那也是一种个体感受的正常表达。

  他说,任何艺术产品,有争议是好事,说明人们在关注,关注就证明自身的价值;任何艺术产品,必然伴随着争议,这是审美鉴赏多样性决定的,“如果这部动画在放映或者平台宣传的时候,就注明了适合哪些年龄段人群观看,那自然就不会引发适龄段受众的探讨,因为现在是在寒假放假期间,有家长看了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家小孩子看,那也是很正常的。”

  刘海明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其实是艺术作品应该接受好评与差评的同时存在,毕竟不同人群的审美和观点是不同的,“不一定打了高分就是好作品,也不一定给出了差评就是差作品,社交媒体时代,应该允许多元评价的存在。”

  图片

  家长对动画片的严苛“监管”

  有时过于上纲上线

  其实除去争论,更多的声音是担忧,这么优秀的国产动画会不会因为家长的炮轰,导致被删改甚至禁播?

  毕竟,家长举报导致动画、游戏甚至文学作品删改下架的事情,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虹猫蓝兔七侠传》,宣扬暴力色情;

  《黑猫警长》宣扬暴力,虐杀(反派)动物;

  《菲梦少女》主角的彩色头发,诱导儿童染发;

  《伊索寓言》情节暗黑,会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

  《小猪佩奇》更是万恶之源,小朋友看了以后又是学猪叫,又是跳泥坑......

  举报的理由,在我们看来一个比一个荒诞。

  很多家长似乎总认为: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文学、动画惹的祸。

  图片

  当然,小圈客观来讲,站在家长的角度,有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尼尔·波兹曼就在《童年的消逝》里,说出了举报家长们的心声:

  进入电视时代后,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

  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也证明,儿童观看暴力行为也会进行间接的观察学习。

  2013年,因模仿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江苏7岁男孩与其4岁弟弟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

  2014年,宿迁2岁男孩模仿动画人物光头强,用斧头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

  2014年,徐州7岁男孩趁着家人睡觉的时候,模仿动画片中改装风扇的情节,用工具拆下家里的电扇外罩,接通电源,整只手被绞进了高速旋转的扇叶……

  这一起起悲剧也告诉我们,在儿童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确实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动画片中人物行为、故事情节的影响。

  特别是那些涉及暴力、低俗的元素,会如同一颗种子埋在孩子心中,随着他们逐渐具备独立思想和行为能力后,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但在许多人看来,家长对动画片的严苛“监管”,甚至举报行为,有时过于上纲上线:

  因为按照家长的逻辑,我们的四大名著上纲上线起来,也是罪大恶极。

  图片

  不只是动画片,所有反思时代,讽刺黑恶的深刻作品,都难免会被打上暴力、色情的标签。难道我们要在孩子们的眼前安装一台“绿坝”完全过滤所看内容吗?

  我们不能总幻想把孩子放到一个“无菌”的世界中去,而且孩子的模仿行为都是动画片惹的祸吗?

  家长就应该是孩子的“把关人”

  “举报”只是让家长逃避教育的责任,却丝毫解决不了教育问题。我们理解父母爱子、护子之心,但父母也必须明白:

  1.生活不是隔离的温室,孩子需要了解真实的世界。

  为人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但世界并不完全纯净,有真善美,自然也有假恶丑。我们不应该在孩子和世界之间竖起一道屏障,把所谓“坏的东西”都过滤掉。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他们装在大人认定的美好却虚假的真空里,将来他们怎样去面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怎样独立判断、独立思考?不教导他们分辨和应对危险,又如何能够成为完整的人?要知道,越呵护,孩子可能越脆弱。

  2.比起动画片,家庭教育更重要。

  家长完全可以陪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跟孩子讨论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把动画片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区分开,帮助孩子识别善恶美丑,树立安全意识。举个例子,如果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却不懂得“火会伤人”的基本常识,大胆模仿动画片中用火的危险桥段,那么造成悲剧的原因必然也与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有关了。

  3.网络时代,选择的权利要用好。

  网络时代,想看什么可以点播或者不看。如果家长认为某部动画片不适合孩子观看,那么就要牢牢地掌握好“遥控器”,不给孩子不恰当的自由。

  另外,家长们也不必拘泥于“经典动画片就一定适合孩子观看”的想法,事实上,一部动画片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其传递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开阔眼界和思路,多挑挑、多看看,最后一定能选择出大人、孩子都满意的影视作品。

上一篇:原神从胡桃开始
下一篇:读后感3000字(集锦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