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改编剧本十篇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1

  [关键词]童话原型;续写;改编;生存困境

  以《人猿泰山》(Tarzan)而成名的导演凯文·利玛,在并不算多的电影作品中都集中于动画类型之上。根据资料显示,《魔法奇缘》的成功导演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他看来,《魔法奇缘》中来自于动画世界的人物都变成真正的人的这种转变,代表着整部影片的核心内容,也是主角一直挣扎的矛盾之源。利玛表示,如果想更清晰地突出童话世界的美好,就应该把现实世界选在最急功近利的纽约,那里的人备受压抑,也与幸福无缘……正是在导演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白雪公主的经典童话原型才得以在《魔法奇缘》中加以续写与改编。

  虽然白雪公主的经典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并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大多数学者多以其故事原型来解读文学作品,却很少人关注其故事情节在电影剧本中的续写与改编。本文通过探究白雪公主的故事原型在《魔法奇缘》这部成功的电影剧本中的续写与改编,引发人们穿越影片本身思考当下的生存困境。

  一、安达拉西亚王国:对经典童话原型的续写

  白雪公主的故事原型深得人们喜爱,这与近年来迪斯尼经典影片不断地走进人们生活深得观众喜爱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满足了人们集体无意识下的未泯童心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这正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原型在《魔法奇缘》中得以续写并赢得无数好评的关键。

  在安达拉西亚王国,美丽可爱的吉塞尔拥有一个完美公主应该具备的一切:美丽的容貌、纯洁的心灵、动听的嗓音以及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有朝一日能和真爱分享最甜蜜的初吻的期待。同时,爱德华王子也喜欢用歌声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并希望寻找一个能够和他对唱的女性。所以当爱德华王子听到吉塞尔的歌声时,急不可耐地一路找来。不幸的是,巨怪先他一步抵达。导演便借用传统童话中的“英雄救美”故事——爱德华经过了一场恶斗,并在与吉塞尔的四目相接之时,赢得了公主的芳心……虽然只相识了一天的时间,吉塞尔已经和爱德华定下终身的誓约,相邀第二天举行婚礼。“一见钟情”承接了传统童话故事中的美好。然而,在去婚礼的路上,吉塞尔公主却遇到了邪恶的娜丽莎女王,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巫,她不能容忍威胁到了其王位的吉塞尔,化身为一个老乞丐婆婆,将吉塞尔推进了无底的“许愿井”……

  “许愿井”的设置,正是因为传统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的爱火引起了王子的母亲——邪恶皇后的极大不满而致。因为妄图控制一切的女王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被别的女人所占有,变态的欲望加上强大的力量的结果就是无可拂逆的征服。于是,导演便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让邪恶的化身为老乞丐婆婆的女王轻挥手指,公主便被驱逐出了这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而来到了现代的都市——纽约。而这一挥手,也拉开了导演对传统童话故事中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加以改编的序幕。

  二、现代都市纽约:对经典童话故事的改编

  现代社会的世故与童话世界的纯真是完全相悖的,这也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不得不加以改编传统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导演认为,“将那些天真到无可救药的人物放到市侩的现实世界中,而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就是在这两个天差地别的世界之间,找到一个介入的平衡点”。这正好与《魔法奇缘》的编剧比尔·凯利(Bill Kelly)的初衷相契合。在比尔·凯利(Bill Kelly)看来,要想让只存在于想象虚构的童话世界纯真无邪的人们在世故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必定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而要解决其中的障碍,必定需要童话向现实的过渡,因此,主人公也就需要首先生活于童话的“假设”之中。而这一创意,正好被迪斯尼的制片人巴里·约瑟夫森(Barry Josephson)看重并购买。因为在制片人约瑟夫森看来,将传统动画中的公主原型带进现代生活,是最令其着迷的。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才使得影片中吉塞尔公主以一种婴儿般的天真无邪透过“井盖”来到了纽约的现实世界里,改编成为剧情得以继续的关键。

  (一)改编之一:环境——从单纯到复杂

  现实的物欲、虚伪、浮华一拥而上取代了童话世界的纯真。童话中,幕布拉开的刹那,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单纯美丽的童话世界:在安达拉西亚王国,小动物们正在帮美丽的公主寻找她心目中“白马王子”完美的五官,小白兔、母鸡、松鼠、青蛙、刺猬、梅花鹿都来帮忙,终于找到了一双象征真爱的完美嘴唇……

  除此之外,王子骑着白马,放声高歌,风度翩翩,在危急时刻接住从高空坠落的吉赛尔,实现了“英雄救美”,并因此私订终身,许下明天就要结婚的诺言。在影片中,导演借助纽约市中心的“井盖”巧妙改编了白雪公主的童话原型,现实世界中,公主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断遭遇着迷茫和无助。寻找“城堡”的路上引发的交通堵塞遭遇大多数人的冷眼旁观,貌似善良的老人却抢走了小动物们为她的婚礼准备好的王冠发卡……除此之外,影片也改编了童话中公主至死不渝的专情。例如,公主在与律师相处中不禁对他芳心暗许;王子在看到公主变心之后也迅速寻找到了“另一半”并将其带回安达拉西亚王国……童话与真实,背叛与坚持,理想与现实,真爱与浮欢交织出一段别具一格的魔法奇缘……

  (二)改编之二:王子——从风度翩翩到洋相百出

  传统的白雪公主经典故事中的王子,被称为“白马王子”,可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地位。而在《魔法奇缘》中,导演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再是风度翩翩帅气洒脱骑着白马的王子,倒是洋相百出的爱德华王子。王子为寻找公主的踪迹穿越“井盖”来到现实的纽约世界,一副乡巴佬进城的架势。用剑指着修路工人,将其称为“my present”(我的臣民);站在前进的公交车上,将公交车视为怪物,用剑穿透公交车顶,差点伤害到一个无辜的老婆婆;将电视误认为魔镜,希望以此找到公主的下落;把吉赛尔公主的好朋友花栗鼠对有人即将陷害公主的描述想当然地认为是在夸奖他帅气;在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己的爱人却和情敌罗伯特在一起时,又要拔剑决斗……在王子背后,导演给了观众无数嘲笑王子古怪行为的细节。在改编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编剧比尔·凯利(Bill Kelly)的预言,即要想让只存在于想象虚构的童话世界纯真无邪的人们在世故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必然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王子在现实的纽约遇到的种种障碍,正是导演对传统经典白雪公主故事的改编,或者说是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对传统的颠覆。

  (三)改编之三:公主——从人见人爱到滑稽怪异

  传统的白雪公主经典故事中,白雪公主是人见人爱的,除了恶毒的后母。在《魔法奇缘》中,公主吉塞尔,身上有着毫无原因的快乐和纯真,相信“真爱之吻”就在不远处等着,相信爱情会让人自由快乐的歌唱。在被恶毒的王子的后母推进万丈深渊之后,开始了自身的改变,导演也开始了对传统经典故事的改编。

  公主吉赛尔一来到了现实世界,便造成了市区的一片混乱状态。她惊恐地想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却造成了交通堵塞;她撞到了街边的摊位被冠以疯子的罪名;她在混乱中遇到了Grumpy(童话故事中七个小矮人之一),却遭遇了“小矮人”质疑地却从她的裙子下钻出的讽刺;做着美梦的吉赛尔在凄冷的雨中继续寻找城堡,却误把城堡广告牌当做城堡,并爬了上去,现实中的罗伯特将其看成“人体模特”……

  在导演凯文·利玛看来,罗伯特对于童话故事中的“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或“真爱”是一个字都不相信,他是一个父亲,他的妻子在几年前就离开了他,他竭尽所能地抚养着女儿,却在现实生活的残酷中越来越妄自尊大。所以,他的性格一直都是非常实际的。导演让公主在现实中与如此现实主义的罗伯特遭遇也是对传统加以改编的重要推动因素。

  对“水从哪里来”感到好奇,用窗帘做裙子,见到别人离婚时会哭得很伤心……在现实主义者看来,都显得迂腐而滑稽。在罗伯特的老板看来,她面对专门办理离婚案件的一对夫妇要离婚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分开?”“永远?”她的哭泣被认为是作秀,如同欧普拉秀而已。

  当然,对经典的改编,还在于观众最为熟知的公主吃了“毒苹果”之后,只有王子在午夜12点之前的深情一吻才能解救公主的情节。华丽的舞会上,爱德华王子陪同吉赛尔参加返回安达拉西亚王国之前的最后一次舞会,结果公主却因为“移情别恋”的痛苦在恶毒王后装扮的老婆婆的诱惑下吃了“毒苹果”,在众人面前,经典的王子吻醒公主的场面却被情人才能吻醒公主所替代;经典的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童话国度的场面也被王子顺手牵走了罗伯特前女友南茜返回童话国度举行婚礼的场景所取代……

  除此之外,没有了王子的英雄救美,而成为公主勇斗恶龙去救心目中王子的场景。这些改编与颠覆传统的情节设置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至此本剧实现了对经典童话故事的彻底改编与颠覆。

  三、对现代社会生存困境的思考

  2012年4月,联合国首次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内地人民的幸福指数在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之中排112位。是什么导致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也许《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中的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人的生存困境的张力是人的生存困境与人的两种基本的生的愿望的冲突,一种是实现人自我完善的自由生存的愿望,另一种是达到一个和谐安宁的生存处境的愿望。前一种是人的自由,后一种是人的幸福”。(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将幸福指数的高低归咎于环境,但透过《魔法奇缘》我们却看到了生活在适者生存大环境下的现代人,为了实现人自我完善的自由,往往忽略了达到一个和谐安宁的生存处境这样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就像影片中吉赛尔公主对现实生活中的罗伯特质疑,“不?这是你惟一知道的一个字吗?不?”……

  导演借用《魔法奇缘》对《白雪公主》经典童话故事的续写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和谐安宁的生存处境”,而对经典的改编与颠覆则是为了让“身在其中”的现代人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自由中寻找所失去的那些宝贵的我们称之为“幸福”的东西。透过《魔法奇缘》,处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是否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呢?

  [参考文献]

  [1] http:///wiki/Kevin_Lima.

  [2] http:///v1282594.htm?pid=baike.box.

  [3]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2

  但影迷们可没那么心慈口软,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依然面瘫,雷神也没了锤子,整部电影如流水账一般不知所云,除了雄纠纠气昂昂的女金刚,白雪公主完全不见踪迹。等刚要吐槽导演桑德斯的水平,又发现他在IMDB上连个条目都没有,好歹是一处女作,拍成这样也不容易。相对于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暗黑童话,相对论传媒发行的《白雪公主魔镜魔镜》走的是喜剧印度歌舞风,但显然,这一选择还是不对观众的口味。

  好莱坞改编童话、漫画和名著早已是驾轻就熟,经典名著是好莱坞电影剧本的重要来源之一,翻拍名著也成为了好莱坞最重要的景观。影迷们对两部白雪公主新作电影质疑的焦点并不在于电影不忠于原著,而是单就影片质量而言。不过回头看新近拍出的《小红帽》(2011)和《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还是能感觉到,好莱坞改编童话开始明显走暗黑路线。《小红帽》由拍《暮光之城》的女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操刀,以哥特风格和黑暗元素作为最大的卖点。导演把自己擅长的吸血鬼题材完全注入了小红帽童话之中,如果把这片子和《暮光之城》剪在一起,影迷们也不会发现这是两个片子。大灰狼变身为狼人,小红帽成了大灰狼的亲生女儿,给外婆送饭的情节直接被置换成狗血的三角恋,最后时刻小红帽因对狼人的仇恨大义灭亲弑父,不曾想自己的爱人也变身为狼人。而提到导演蒂姆·波顿的大名,想必影迷们对他一贯的哥特黑暗风格也不陌生,想要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寻找童话故事里那个可爱精灵爱丽丝的愿望又会落空;童年怀旧的影子基本上不存在,电影里处处是电脑做出来的奇观,并且和概念中童话传递出的梦幻感觉截然不同。总之,近来好莱坞的童话改编的确从以往迪斯尼构建起来的温馨感人风格转向黑暗诡异。就童话本身而言,其实儿时曾经看过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睡美人》都是经过删减改编的“洁本”,把这些经典的故事还原后,生成的是、血腥、残忍的重口味故事。

  所谓经典,一定会被不停地改写、重述,好莱坞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激烈竞争也势必不断带来新的翻拍。只不过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所以眼下的这种转向,或者称为回归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暂且回头再来看近期处童话以外的西方名著改编,《简爱》《福尔摩斯》《漂亮朋友》《三个火》《了不起的盖茨比》《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浮士德》《安娜·卡列尼娜》正在陆续上映,一股翻拍浪潮已然明显形成。与好莱坞的童话明显黑暗化转向稍有不同,这一股西方名著的改编潮并没有形成特别统一的风格,更多的是体现各片导演的独特风格。

  但其中的几部还是很能说明问题。比如一向以女性生命、的粗粝、强悍书写而著称的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当她遭遇了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突显出的即为“极性遭遇”。19世纪的畅销哥特小说被提炼出“黑暗、怪异而深刻”的主题,电影走的又是黑暗路线。而《简爱》浓墨重彩全用在了重现原著阴暗幽微的哥特氛围上,电影中表哥抄起书劈头盖脸的那一下、打在脖子后的藤条、草丛里飞出的乌鸦,都使得这一部PG-13版《简爱》更加阴郁、惊悚、黑色、哥特。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这种偏重口味的选择在这一波西方名著改编中实为突出,与童话改编走的风格路数很接近。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3

  一、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能借助幻想,将许多常见的人、事、物或者现象编织成一幅幅奇异的图像,现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适合于年龄层较低或初次接触儿童剧的幼儿观众。它的题材奇特、新颖、亲切;内容幽默、滑稽;人物夸张、变形、拟人;它的情节神奇、荒诞;主题直接、鲜明。一旦把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搬上舞台,那种打破幻想来到现实的刺激感便不言而喻。如童话《长袜子皮皮》被改编成了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当中典型的音乐剧元素,好听的朗朗上口的音乐歌词、充满色彩感的演员造型和舞台结构,趣味性极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深深着迷。《白雪公主》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童话故事。台湾如果儿童剧团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结局改编成《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该剧用希腊歌剧队的形式A Cappella纯人声伴奏模式,熟悉的公主、王子、七矮人和坏后母,再加上一个偷偷加入的平凡人物,让老故事发出新光芒,变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并告诉你:人不因平凡而渺小,人因为有爱而伟大!

  二、神话与传说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的拟人夸张的叙述手法,是幼儿戏剧故事题材中最自然的资料来源。如十二生肖的传说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改编成童话剧《十二生肖》。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代表着全世界的孩子,同十二生肖在一起,去追寻那纯净的希望。该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烘托一个全球关注的主题――水资源的保护。又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的“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将三部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的儿童剧分年次搬上中国儿童戏剧舞台,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儿童戏剧创作先河。表现形式集音乐、舞蹈、功夫、台词为一体,可谓“唱念做打”俱全,在舞台上创造出梦幻般奇特意境的新型神话剧,不仅适合少儿观众观看,也会满足带着孩子来看戏的家长的审美需求。再如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著作《云豹森林》描述了一个现代都市孩子,走进山中神奇的传说故事中,幻化成传奇的小猎人,云豹的传奇又再度活起来。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4

  【关键词】民族歌剧 《白毛女》 艺术创作

  《白毛女》是在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由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编剧,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其剧情是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河北省西北部的民间故事《白毛仙姑》改编创作的。在内容上,通过剧中主人公杨白劳和喜儿这两个典型的劳动人民形象的不同遭遇,表现出当时我国广大农村中最基本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反映了在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的血泪生活,说明劳动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地主阶级进行坚决和彻底的斗争,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一部对人民群众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歌剧。

  一、全剧音乐

  第一幕(共四场)

  除夕之夜,在外躲债的杨白劳怀着与女儿喜儿团聚的急切心情赶回家中,欲平平安安过个年。却被恶霸地主黄世仁的管家穆仁智逼去黄家。穆仁智趁杨白劳晕倒迫其在喜儿卖身契上按了手印。苏醒后的杨白劳悲愤至极,在喜儿熟睡之际,喝盐卤自尽。

  这一幕的主要唱段有:《北风吹》《风卷雪花在门外》《我盼爹爹心里急》(喜儿独唱);《扎红头绳》(喜儿、杨白劳对唱);《十里风雪一片白》《廊檐下红灯花了眼》《我杨白劳犯了什么罪》《老天杀人不眨眼》《喜儿喜儿你睡着了》《哪儿有我路一条》(白劳独唱)。

  第二幕(共四场)

  在黄家当丫头的喜儿,终日挨打受骂。前来探望的大春被阻在门外,二人无法相见。黄家设计以讨租为由欲逼走大春。当穆仁智前来大春家讨租时,大春和其好友大锁欲除掉他以出怨气,却惊动黄家打手,大锁被抓,大春逃走,在同村赵大叔点拨下,去西北找红军。

  这一幕的主要唱段有:《杨大伯死了一月多》(王大春独唱);《进他家来几个月呵》《打过了三更夜正深呵》《天哪!刀杀我,斧砍我》(喜儿独唱)。

  第三幕(共三场)

  喜儿遭黄世仁奸污,怀有身孕,忍辱含恨地苦熬着,盼望着有朝一日大春能回来为她报仇雪恨。后来黄世仁发现喜儿逃走,急带打手追赶,在河边发现喜儿一只鞋,误以为喜儿已跳河身亡,便放弃追赶。喜儿从芦苇丛中出来,急奔山岭。

  这一幕的主要唱段有:《受罪的日子难过呵》《我要活》《我有冤哪、我有仇》《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喜儿独唱)。

  第四幕(共二场)

  当年投奔红军的大春随八路军队伍到家乡,救出监狱中的大锁,与王大婶和乡亲们相见,众人悲喜交加。

  这一幕的主要唱段有:《屈死的鬼魂要申冤》(赵老汉独唱);《暴风雨来了》(混声合唱);《苦日子总会熬到头》《我是叫你们糟蹋的喜儿呵》(喜儿独唱);《听说他们就叫八路军》(虎子独唱);《一声响雷青天开》(轮唱、齐唱、合唱)。

  第五幕(共三场)

  “白毛仙姑”真相大白。在全村的控诉大会上,喜儿与仇人相见,怒火万丈,悲愤地控诉了黄家的累累罪行。乡亲们群情激愤,强烈要求为喜儿报仇申冤。黄世仁、穆仁智终于被公审法办。亲人终团聚,劳动人民翻身见太阳。

  这一幕的主要唱段有:《我就是喜儿呵――不死的人》(喜儿独唱);《太阳出来了》(混声合唱);《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千年的仇要报》(齐唱、合唱);《血债一定要你还》(女声二重唱与男声二重唱);《要给喜儿报仇冤》(混声合唱);《我说,我说,我要说》(喜儿独唱);《太阳底下把冤申》(领唱与合唱);《我们要翻身》(混声合唱)。

  二、唱段分析

  《北风吹》《风卷那个雪花》《我盼爹爹心中急》这三个唱段均选自第一幕第一场,是刻画喜儿性格的音乐主题。《北风吹》是在河北民歌《小白菜》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采用歌谣体结构,其旋律亲切流畅,节奏轻柔舒展,形象地刻画出喜儿活泼、淳朴、天真可爱的性格特征。

  《风卷那个雪花》中的八段曲调取自于《小白菜》,B段曲调以及《我盼爹爹心中急》是以河北民歌《青阳传》为素材改编而成。曲调优美、节奏跳跃,将喜儿盼望爹爹回家过年的迫切和激动心情表达得很充分。

  《十里风雪一片白》选自第一幕第一场,由山西秧歌《拣麦根》改写而成。这一唱段是杨白劳的主题音调,缓慢的速度及下行的旋律,使乐曲显得很低沉,刻画出杨白劳苍老而贫困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杨白劳尝尽人间苦水、受尽人间磨难而又无力反抗的悲伤心情。

  《喜儿喜儿你睡着了》《哪里有我的路一条》两个唱段选自第一幕第三场。两个唱段均是在杨白劳主题音调基础上,主要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和运用“夹白”手法,表现杨白劳的爱、恨、怨、愤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和对吃人旧社会的强烈控诉。

  《太阳出来了》是第五幕第二场中的一段合唱曲。山洞中,大春和喜儿相认,悲喜交加。这时,一道曙光冲破黑暗,射入山洞。雄浑有力的合唱歌声响起。大春、大锁带着喜儿,迎着曙光,走出山洞,走向新的生活。歌声赞颂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为人民、为千万个获得新生的喜儿指明了光明前程和方向。全曲分三段。第一段采用领唱与合唱的形式,以宽广宏伟的气氛、高亢明亮的色彩,以及第二乐句上方四度的移位,表现出太阳冉冉上升、光芒四射的动人景象。中段,以低沉的音调回顾了往昔的苦难岁月。第三段伊始,以齐唱作上方七度大跳,接着,速度加快、节奏紧缩,音乐变得更加坚强有力,表达出劳苦大众激动振奋的心情,显示出无穷的力量:“要把喜儿救出来!”将歌剧引向高潮。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5

  近日,他们又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同名小说《秦腔》改编上演,以传统的秦腔舞台艺术,演绎当代小说《秦腔》的精深内涵,为振兴秦腔艺术而放声呐喊。笔者看了之后,心灵非常震撼。

  艺术精神与灵魂拯救

  40多万字的小说《秦腔》,可以说是为中国农村改革30年树碑的历史巨著,恢弘、庞杂、密实的原生态纪实式叙事,文化的容量与社会的信息相当丰厚。把如此庞大的乡村史诗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舞台上演出,其艺术概括与整合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西安秦腔剧院的艺术家们以知难而进的自信、关注现实的文化责任感和锐意创新的艺术精神,硬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大型现代戏《秦腔》成功地编演推出了。

  令人惊叹的是,戏剧对小说文化精神指向的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以及清风街小社会氛围,精神镜像和生活气息的讲述,都是比较到位的,体现出小说所写的“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背后,传统与现代、改革与保守、爱恋土地与商业开发、秦腔文化与流行文化等多元、复杂的悖伦与矛盾;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当代人们面对这种种矛盾冲突心灵的痛苦与精神困境;较深刻地切中了社会变革与转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趔趄、颤抖、摇晃的风险和两难选择的内心隐忧。戏曲《秦腔》巧妙地抓住了小说《秦腔》记述的老主任夏天义为农耕而保地、淤地与新主任夏君亭为商业开发而占用土地的矛盾与冲突,白雪坚守秦腔剧团与夏风要她调离秦腔剧团的矛盾冲突,以两条交织的戏剧冲突主线,理清了小说复杂的生活纷扰,举纲张目、传神抒情,较完整地再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按照贾平凹的阐释,小说凝聚了他对当代中国农村全部血泪般的理解。在书的封底,他写道:“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客观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经济、历史、社会及文化发展变革中的悖论,人们走向脱贫致富历史进程中,三农问题的突出困境,特别是土地的萎缩与农民漂泊的精神困惑。最为困惑的是农民精神之火与文化之脉的秦腔,遭遇衰落的命运,叫人撕心裂肺,痛楚难当。这种困惑与痛楚,就成了舞台表达的主线和重心。钟爱土地,钟爱秦腔的夏天义画的马勺戏剧脸谱终于得以出版发行;白雪坚守县剧团而放弃调进省城,为了秦腔事业而牺牲了婚姻家庭;夏天义怜其白雪对土地,对秦腔的忠诚而收她为女儿;他为补救损失的土地而淤地时,被塌方掩埋,白雪捧着马勺脸谱,唱着秦腔为他送葬,凄厉的秦腔如电闪雷鸣;尤其是那个半疯半癫的幽灵般的引生,疯狂地爱白雪、爱秦腔,梦幻般地在矛盾冲突的每个关节上总是唱着秦腔,当他对白雪比常人更深沉的痴爱被误解后,他出人意料地勇敢割去那个本能欲望的“根”――这个超越私情与狭隘爱情的自决自残与表白,象征着“杀”掉物质的狂欲,而留下精神的爱恋与恒久追求的畸形情恋,惨烈悲壮,动魄惊心……这一系列感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与情境,唱响的不仅是贾平凹笔下的民间传统文化的“挽歌”,而是为秦腔文化招魂呐喊的壮歌和为文化精神救赎与担当的时代旋律。

  戏曲《秦腔》,将小说中细琐、从容、慢悠悠聊天的叙事, 紧凑、浓缩、提炼升华到一种形象生动、直观直感的实情实景的表演,具有催人泪下、振聋发聩的感召力和震撼力。其主旨更显深刻沉重,情节更曲折迭宕引人入胜,人物性格更鲜明,场景细节更传神,审美的效果更发人深思。《秦腔》以几个热爱秦腔的人物命运与奋争,深入探索了秦腔衰落的社会境遇和文化真相,同时彰显出秦腔生存、发展的顽强生命力,高亢地唱出了秦腔艺术在全球化、异质化、商业化、娱乐化的多元文化生态中,与时尚、流行的文化相抗衡的艺术感觉与意味;唱出了秦腔精神的复苏和光大的悲壮与苍凉,深深触动了人们的灵魂,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灵共鸣。

  人性的真善美

  秦腔艺术的精髓是人生理想的诉求和生命的慷慨悲歌,是人性真善美的激情表达。秦腔早已成为西北人的生命与灵魂,西北地区老百姓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家园。《秦腔》的主题曲表达了秦腔文化的真谛:

  喝一口白烧酒淋漓酣畅/A一碗biangbiang面满嘴留香/吼一声大秦腔激情燃放/捧一把黄泥土荡气回肠/啊――秦声多铿锵/秦韵赛天罡/秦川儿女血奋亢/皇天厚土孕秦腔。

  对于黄土地上祖祖辈辈的老百姓来说,没有了秦腔就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秦腔就没有了灵魂。老百姓的劳作栖息、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用秦腔来表达。秦腔的生命力与广大老百姓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通,那是植根于生命基因里的精神魂魄。《秦腔》将秦腔艺术的文化精神本质演绎得真真切切,透透彻彻。

  县秦剧团生死存亡的悖谬与白雪去留进退的选择,把秦腔的命运与秦腔艺人的命运纠结在一起,把秦腔艺术的迷惘与人性冲突的辛酸融汇在一起,编演成矛盾重重、扣人心弦的故事;并把故事情节置于古戏楼、县剧团排练场、挂满剧照与戏装的新房等典型环境中,让剧中人集中表现秦腔艺术生命力就是人性的真善美,展示秦腔文化的精神本质是秦人的理想追求。

  戏曲《秦腔》准确把握着小说《秦腔》的艺术超越境界与创作的个性风格,正如贾平凹所说,“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我不知道该赞美现实还是诅咒现实,是该为棣花街(即小说‘清风街’的雏形)的父老乡亲庆幸还是为他们悲哀。”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就是把现实的矛盾、悖谬和痛苦,只作具体、真实、客观地呈现,把是非得失的选择与评判留给读者和社会。这种超越现实、俯视生活的兼容并蓄的叙事伦理与方式,在贯于“高台教化”、“惩恶扬善”传统模式的舞台上,显然是很难表现的。但戏曲《秦腔》改编得很成功,表现得恰如其分。剧情与人物表演没有刻意对接肤浅的宣传和道德说教,没有谁是谁非、谁对谁错的争议和所谓新概念、新思想的图解。而是超越现实的是非得失的矛盾悖谬,着力在矛盾冲突中充分挖掘和展示每个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着力开掘和展示人性的光辉与丰富。比如夏天义与夏君亭,两代村主任在土地开发与治村方针上主张不同,但他俩谁都没有错,都有各自的感人的作为和令村民信服的人格力量,都有各自的性格与人生阅历的逻辑。夏天义的守土、淤地、爱秦腔的事迹十分英武悲壮;夏君亭的改革创新、开发市场与趋向时尚的追求,也是有声有色,给清风街带来了繁荣与生机。两个主人公的作为,在现实生活中并行不悖,都展示着各自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当夏天义因淤地塌方逝世后,夏君亭为他隆重送葬,并立碑纪念,矛盾冲突的双方在此时此地超越了是非之争而达到了宽恕与和解。满台的父老乡亲在夏君亭的带领下,向埋在土中的夏天义鞠躬悼念,让观众看到了一种超越是非恩怨的仁厚与宽广的大和谐的力量,这就是《秦腔》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戏曲《秦腔》塑造最成功、最靓丽、最感人的艺术形象是白雪。白雪是秦腔艺人,也是秦腔代言人和守望者。她与作家夏风是才子佳人苦恋三年而成一对艺术伉俪。她深爱丈夫,她的性格是要做青松自立,而不愿做凌霄攀附于夏风;她酷爱秦腔和她十年的秦腔艺术生涯与成就,尤其深爱县剧团并愿赴汤蹈火去拯救陷入危机中的县剧团。因而与一心要调她进大城市生活的丈夫之间,发生了剧烈矛盾。她与丈夫的争执,谁都没有错,谁都有各自的事业理想与生活追求,各自的性格与人生轨迹。究竟是放弃县剧团进城,还是留在县剧团的争执,集中在秦腔命运的焦点上时,深深触痛了白雪的生命与灵魂。她苦苦挣扎在秦腔与丈夫之间,挣扎在心爱的艺术与温馨的家庭之间,双方的坚持导致了必然悲剧。爱情破灭、孩子流产与离婚的惨重打击,并没有改变她忠诚于秦腔艺术的事业心与初衷。她像一尊秦腔之神挺立在古戏楼上,像秦腔天使飘逸在人们心头。白雪的生命灵魂不灭,秦腔艺术生命的文化精神就永存。这一艺术形象的出现,对于秦腔,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梅花奖演员惠敏莉塑造的白雪这一艺术形象,让秦腔艺术全方位地呈现出真善美的人性之美。这种美是从灵魂深处开掘出来的。笔者应邀观看彩排时,分不清是惠敏莉唱《秦腔》,还是《秦腔》在唱她自己。她全身心地投入,完全演的是真人、真情、真性、真自己,秦腔的命运仿佛就是她自己的命运,完全将自己二十几年的艺术体验与白雪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把白雪对人善良、对事负责的心灵美,对艺术执着的性格美,对夏风一家的忠孝美,对事业坚守的女性特有的韧性与牺牲精神的人性美,表现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白雪是秦腔魅力的传人与化身,惠敏莉以美丽端庄真朴的气质,高亢纯正圆润的声腔,真挚传神的激情表演,把秦腔艺术魅力的传人与化身演活了!

  在继承中创新

  无论什么艺术,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获得的。贾平凹写小说的艺术手段之一,就是将秦腔作为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象征,并以秦腔戏曲的精神、旋律、情绪、意境,来烘托、衬托、渲染他所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和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是小说艺术的一种创新。西安秦腔剧院的艺术家们在改编时,大胆剪裁,重新整合,突出《秦腔》对秦腔文化与命运的忧虑与思考,用《秦腔》为秦腔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而鸣金呐喊,作了许多新的创造性努力与探索。

  用舞台艺术形式简约、形象、生动地再现小说艺术的主旨、情节、人物与场景,本身就是一种相当系统的创造。戏曲《秦腔》借助编导、舞美、音乐、效果、表演等,营造出一种以开掘人性美为纲,以守望秦腔艺术之魂,展示秦腔生命力为主线,以平凡人的生活变化来表现社会重大变革,以秦腔艺人个体生命体验反映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命运的现代舞台艺术新境界。现代戏《秦腔》一改以往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的豪华大气的风格,还原现代农村生活的传统、朴素、本色以及在原汁原味中变化的文化形态,加大了传统秦腔舞台表现形式和秦腔音乐元素的传承分量;在继承经典与程式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创新,使古老秦腔表现形式,吸收了现代声光电音像、影视、话剧、流行音乐等新元素,以丰富饱满的表现形式,让秦腔舞台艺术应时而变,重放异彩;让秦腔文化精神在开放、多元的文化冲突与选择中,融汇其他艺术形式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而将小说为秦腔文化所唱的“挽歌”,演绎成秦腔改革创新发展的进行曲。

  引生是《秦腔》叙事的串线人物,他几乎是主人公的影子,又是透视戏剧冲突的视点。他疯狂地爱白雪和白雪演的秦腔,爱得迷乱而理性,爱得执着而毫无结果,爱得丑态百出而丑陋不堪,以至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正直而挥刀自残,自残的鲜血溅红了墙壁,自残的疼痛让他翻滚嚎哭,凄厉如鬼怨,痛楚如杀生,呐喊如奇冤,侠义如壮士,奔放如癫狂,迷狂到极处其实是清醒到极致,丑陋到极处其实是壮美到极致。从设计到表演把这个小人物的大爱张扬出来,把令人扼腕感叹的沉甸甸的思考,定格在观众面前,让人们从乱烘烘的社会纷扰与世道畸变中听到了人性正直的呼唤。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6

  >> 灰姑娘是白雪公主 “灰姑娘”变身“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结婚后谁会幸福? 小公主的童话世界 对童话《白雪公主》的及物性分析 童话剧《白雪公主》的艺术特色 当白雪公主灰姑娘和贝儿成为闺蜜 吉克隽逸: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 真实的童话:白雪公主和三个小矮人的故事 白雪公主 打造“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新编 保护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很忙 白雪公主后传 白雪公主传奇 寻找白雪公主 变身“白雪公主” 新编《白雪公主》 军鸽 “白雪公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童话世界穿衣之道 灰姑娘PK白雪公主 童话世界穿衣之道 灰姑娘PK白雪公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鱼汤")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灰姑娘未变身之前的造型并不邋遢,主要以水仙蓝的棉纱质地连衣裙为主。

  《灰姑娘》光华璀璨的时尚

  主角造型:

  时尚度:

  还原度:

  服装团队:

  服装预算:600万美金

  其他造型:

  水晶的光亮

  整部《灰姑娘》最吸睛的莫过于那一双举世闻名的水晶鞋,电影与施华洛世奇品牌合作,以水晶工艺制法,打造了一双据说有221面的鞋,在后母凯特?布兰切特拿出那只水晶鞋的镜头中,全面展现了这只鞋的迷人之处,梦幻、熠熠生辉。有了这双鞋,灰姑娘的造型便成功了一半,而灰姑娘最经典的舞会造型,也有着水晶的强势植入。在灰姑娘莉莉?詹姆斯迷人的金发上,还有这星星点点微小水钻,更加凸显了变身后的华美和整个影片童话的氛围。

  灰姑娘身穿湖蓝色欧根纱材质的连身蓬蓬裙,以多层的裙摆实现了奔跑时的流动美,在裙子领口的设计上,加以有微弱橙泽的硬纱蝴蝶,增添童话度,而更引人注意的是,此前灰姑娘便装时的大平口的领口设计转变成V形口,突显出了女主角的身材,令这个灰姑娘性感、成熟、非常的迷人。领口以下收腰设计,过渡到大裙摆,整个一气呵成,非常优雅,并无再多细节,这是以上世纪五十年代服装风格为基础的服装设计,缀满裙身的水晶就像海水中的水滴去凸显女性的柔嫩,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定制服装的魅力,成就了灰姑娘温馨的变身之路。

  田园的温暖

  灰姑娘未变身之前的造型并不邋遢,主要以水仙蓝的棉纱质地连衣裙为主,用围裙和头巾来点缀,营造出十分美的极简田园风格。这种风格的运用增加了童话还原成真人的可信度,它非常好地衔接了童话世界与真人世界,在灰姑娘幼时更是大胆运用现代时装仍广泛运用的碎花风格来拉近距离,这是很聪明的做法。电影的造型设计是两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的桑迪?鲍威尔,她的设计以经典时尚闻名,在这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明亮质地的现代服装材质的使用和线条图案,例如后母的服装。还有王子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这些通通都是这一两年时尚秀场上的流行元素。在这个方面,她是完全与当下接轨的,我们并非看到的是中世纪的“古装”。

  灰姑娘的造型设计几乎是从现代便装出发的,服饰不走童话里的精美飘逸风,而是以粗重的布料出发,进行平民化的改造。

  《魔法灰姑娘》低调朴实的平民

  主角造型:

  时尚度:

  还原度:

  服装团队:

  服装预算:200万美金

  其他造型:

  便装的简约

  美国2004年电影《魔法灰姑娘》由颜值甚高的安妮?海瑟薇担纲主演,仅仅是以灰姑娘的故事为蓝本,糅合了精灵、巨人等童话元素另行创作的故事。电影里的灰姑娘没有南瓜车,更没有水晶鞋,是踏踏实实寻求自立之路的普通女孩。灰姑娘的造型设计几乎是从现代便装出发的,服饰不走童话里的精美飘逸风,而是以粗重的布料出发,进行平民化的改造,美观度暂且不论,这种设计非常接地气,灰姑娘的浅蓝花边中袖,和那条配上几何设计粗腰带的长裙,几乎是森系风格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会有一些细腰带这样的饰品来增添少女的情致。在电影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灰姑娘穿越森林的绒质长袍,童话感十足。

  令人比较失望的是,灰姑娘变身后的舞会造型,是没有多大亮点的白色晚装,裙摆更是廉价的塑料质地,如果不是安妮?海瑟薇天生丽质,这条裙子一定会大打折扣,不过依改编后的裙子来看,这条裙子的作用也不如原作而来得有用,更何况失去了水晶鞋的搭配。

  布料的踏实

  电影的服装指导是鲁思?梅尔斯,曾经两度被提名奥斯卡,在这部电影中,她用一些粗粝厚重的布料做出了一种生活感,她慎用轻透的材质,即使是珠片这样的材质,她都拣去亮而实的,这版灰姑娘的时空非常模糊,几乎像是一个现实世界到童话世界的过渡,所以在影片前半段时间看起来,灰姑娘仿佛只是你身边还在上学穿着T恤的女生,她的服饰是去童话化的,大多时候更像是时尚便衣与舞台戏服的混搭,随着情节的发展,才慢慢过渡到童话世界,但服饰并无太多的亮色之处。唯一可取的地方,是她用到许多原始材质的布料,而不像其他童话电影,大多数是现代工艺的材质布料。不过仍旧能够看出安妮?海瑟薇驾驭这种平民化的简约粗粝设计,这样的衣服要穿在肤色白净的人身上才能够发挥美好。

  黑暗皇后查理兹?塞隆每套服装都有一种霸道而性感的美。

  《白雪公主与猎人》黑暗大气的另类

  主角造型:

  时尚度:

  还原度:

  服装团队:

  服装预算:600万美金

  其他造型:

  中世纪视觉

  这部电影另辟蹊径,对经典白雪公主童话大刀阔斧地改编,除去人物设置之外,几乎没有尊重童话的地方,但本世纪最杰出的服装设计师柯琳?阿特伍德却又制造了一个精美大气的另类童话感。

  因剧情需要,白雪公主不仅为身世而斗争,更要肩负国家的战斗,所以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盛装时间献给了披上战甲的“花木兰”造型。盔甲的设计相当精美,完全量身裁衣,增添了白雪公主的英气,最大的改变是斯图尔特并不是身穿中世纪全身甲,而是改良后上半身着甲,且为大的甲片,铠甲下半身的延伸裙部质地软化,反而成为了时尚度很高的类似短裙,令斯图尔特有一种女性的英姿飒爽,非常奇特的化学作用。铠甲的做旧也相当到位,一些打斗的纹路使其成为非常认真专业的电影服饰。

  白雪公主大部分的时间里是身穿一条棕红色的拼接长裙,以中世纪束身裙为基础,袖口是灯笼短袖,却做了非常后现代的线条化处理,使白雪公主呈现出一种糅合了中世纪的摇滚风,也有着一种坚毅的视觉美。

  暗黑系混搭

  柯琳?阿特伍德拥有三座奥斯卡,她长期与蒂姆?波顿合作,在视觉效果方面无人能及,仔细去看白雪公主那套从头到尾的棕红长裙袖子的细节,是有着民族风格的编织元素和朋克风格的黄色钉片,这是非常混搭的视觉风格,她在中世纪的基础上,杂糅哥特、摇滚还有民族风各种风格,呈现最尖锐的视觉。整个影片中,她对暗色金属质感的运用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黑暗皇后查理兹?塞隆每套服装都有一种霸道而性感的美,皇后的饰品每一件几乎都是视觉系的重器,也正是柯琳?阿特伍德出色的造型能力,才能够将白雪公主的铠甲装设计得那样与角色统一。

  《白雪公主魔镜魔镜》华美绝艳的荒诞

  主角造型:

  时尚度:

  还原度:

  服装团队:

  服装预算:700万美金

  其他造型:

  宫廷式夸张

  《白雪公主魔镜魔镜》很像是盛大的服饰展览,电影中的服装全部带着浓浓的装置艺术风,夸张甚至荒诞。电影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那套天鹅装,简直就是夸张与美的结合,整套天鹅服装采用厚棉质地堆积感的纱料,加上莉莉?柯林斯非常人偶化,也从另一面增加了童话般的奇趣感,莉莉?柯林斯本身底子好,任何风格的服装都能驾驭,遇到这样夸张的风格,就像模特一样,服装的特点全出来了。电影中,白雪公主的服装都是一字领,这是不常见的服装设计,古怪而有趣,伴随着夸张的多层宽袖,整个服饰往下走全是华丽的夸张,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相处的戏份中,她身穿亮深蓝这样并不多见的色彩,下身更是有浓浓印度风的裙裤,却也非常干练,而最后的回归宫廷,服装师竟给她的晚装背后配上巨型蝴蝶结,总之以荒诞的装置服装艺术(恶毒皇后更为明显)营造出另一种古怪的童话感。

  华丽的喜感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7

  电视剧《二十四道拐》讲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中国东部已经落入日寇之手,国际援华物资只能通过西南边陲的滇缅公路运送到重庆及抗日前线。这条史称“史迪威公路”的滇缅公路就成了战略物资运送的大动脉,而其东段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就成为其“咽喉”要冲。这条运输大动脉能否正常为前线“输血”,成了敌我双方决战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场“断”与“保”的生死决战就此在贵州晴隆公路区段中展开。剧中,刘小锋饰演军人梅松,担任保桥护路的特派员。他坚毅、智慧,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优秀军人。甘婷婷则饰演一名日本高级间谍,封路断桥的手法阴险毒辣,防不胜防,在与梅松最后的较量中被击毙。

  据悉,该剧辗转拍摄于我国西南各地,主演刘小锋、甘婷婷在二十四道拐上,演绎生死时速,将最强对决进行到底。虽然拍过多部年代戏,但刘小锋坦言,这部戏不同于以往的是它的真实。“真实的地貌,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历史,能够做到这三点特别不容易。我希望这部剧也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摄影/晓辉

  金牌制作人侯鸿亮掌舵,胡歌、刘涛领衔主演――高人气大戏《琅琊榜》登陆北京卫视

  本报讯(记者刘颖)由有着“起点中文网镇频之作、九界文学网最热点击”之称的小说《琅琊榜》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将于9月19日登陆BTV北京卫视黄金档。该剧改编白海宴的同名超高人气网络小说,讲述了“江左梅郎”梅长苏(胡歌饰)被誉为“麒麟才子”的故事。《琅琊榜》幕后阵容强大,由金牌制作人侯鸿亮掌舵,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孔笙、李雪合力执导,会集了胡歌、刘涛、王凯等实力派演员。

  小说《琅琊榜》曾被书迷誉为“中国版《基督山伯爵》。”视行业IP改编成为大热,诸多书迷甫一得知《琅琊榜》影视改编权花落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并由有着“金字招牌”的侯鸿亮团队(包括导演孔笙、李雪)进行二度创作,就迅速形成两极分化的态度:看好者认为这个团队颇具实力,打造这样的作品不在话下;唱衰者则认为团队‘画风突变’’得太厉害,首次拍摄古装剧难免“水土不服”。对此,侯鸿亮表示,自己的确从没做过古装题材,但看过《琅琊榜》这部小说以后,反而刺激了他对于新鲜感的追求。

  在《琅琊榜》中,胡歌不再是以往古装形象中闯荡江湖的游侠,而是化身“涅归来”的江左梅郎梅长苏,以病弱之躯搅弄风云,成为儿时伙伴靖王麾下的“诸葛”,不仅助他登上王位,更为曾经被污蔑为叛军的将士们昭雪。由于此前接演的古装戏大多以少侠形象居多,自然免不了大量的动作戏,此次出演这样一位涅檗归来、身体病弱的角色,胡歌本以为演起来会相对轻松,没想到却又是给自己接下了一个大难题。“我原以为这次不用演动作戏拍起来会比较轻松,但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因为梅长苏台词特别多,每天都要背大量的台词,而且角色的内心活动很多,但又需要通过细微的表情来反映出来,所以拍起来真的挺累的。”

  《左手劈刀》剧组走进双石社区连奕名获赞“最精分”

  本报讯(记者刘颖)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抗战大戏《左手劈刀》剧组主创目前来到丰台区双石社区,与这里的观众互动,这也是北京电视台”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开办以来的第46场活动。当天,《左手劈刀》主演兼导演连奕名,主演黑子、管乐、王彤羽与社区观众一起聊剧情、做游戏、分享戏里戏外的精彩花絮。

  作为一部抗战剧,《左手劈刀》这部剧中可谓囊括了“马戏最多”,“暖男最多”、“人文关怀最高”等诸多之最。在活动现场,主演们还指认出剧组“七宗最”。脾气最火暴、胆子最大、最暖男、最辣“小辣椒”、“倒追高手”。当问及谁“最精分”时,连奕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绝佳人选。他在片场既要当导演、制片人、演员,还要当照顾各位演员的“大暖男”,是身兼数职,简直就是“精分”的代言人。”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8

  皮亚杰说:“戏剧是孩子选择学习的重点,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应该被视为一项学习的基本要素。”孩子喜欢表演,表演对于孩子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往,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我们知道,语言的发音方法,词意是与使用时的情境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完整的运用才是有意义的,英语,作为一种非母语,尤其需要我们为其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探索情景剧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交际水平。

  我们的学生表演情景剧,大部分是由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对英文剧本的再创作,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英语交际能力。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三个阶段去实施的:

  第一阶段: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上网查询、阅读英语书籍或向家长请教等寻找合适的英文剧本。本身自己去寻找,他们就带着自己的兴趣去找他们喜欢的剧本,如《狼和小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三只小猪》 等。然后由组内的成员负责把剧本进行改编,再交给教师审阅。这一过程,主要锻炼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整合能力,还有学生的创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加入到学生的改编工作中来,对他们的改编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剧本。

  第二阶段:排演阶段。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选演员、准备道具。这些工作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的。有的组同学在排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精心准备了服装、道具;有的组同学在排练《三只小猪》时自己设计房子、草地等背景,加上了动作。有的组在表演《灰姑娘》时还加上了舞蹈。英语情景剧表演中有口语交际,有夸张的动作表演,优美的舞蹈,精致的道具,漂亮的服装,再加上动听的音乐旋律,在这些情景的衬托下,学生的表演欲望更高了,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表演中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必要时教师也参与到剧本的表演中来,更激发了学生参加情景剧表演的积极性。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9

      然而,1980年代后期,随着传统戏曲的普遍衰落,越剧的市场和影响也急转直下,被迅速地抛出了主流娱乐文化圈。在过去的20多年里,越剧演出越来越少,观众越来越少,仅存的几家越剧剧团也只能全部或部分地依靠政府补贴来发放工资和支付演出费用。20世纪末,越剧曾经耀眼的光辉已渐褪失。进入新世纪,上海常规的越剧演出团体就仅存上海越剧院一家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越剧走向了衰落,来自社会底层的越剧女演员却从解放前贱为戏子、视同娼妓的卑下身份上升为有尊严的职业艺术工作者,大众传媒的偶像,甚至是文化精英,这已被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性变化。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越剧及其女演员的盛衰荣辱与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联。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越剧的发展直接受到了一个强势社会主义政府的干预;而在毛泽东以后1980至199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越剧的状况则受到新一轮市场经济发展和都市移民潮的影响。虽然越剧及其女演员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将这些故事写成历史的努力却早已开始,其目的不仅在于解释越剧的过去,影响越剧未来的发展,也企图通过越剧的历史或形塑、或探询中华民族近现代的大历史。本文拟对越剧在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经历以及相关的历史书写做一个综合考量,重点考察越剧及其女演员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在共和国的半个多世纪中对这一关系所作的不同的历史叙述。

      本文将围绕两部与越剧历史有关的作品展开。一部是196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导演的电影《舞台姐妹》,代表了共产党对越剧历史的叙事,另一部是1998年上海越剧院出品的同名越剧舞台剧,揭示了越剧人对越剧及其历史的理解。文章的焦点是看女性和都市上海作为两个中心事件是如何在这两个牵涉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不同叙事中生产意义的。谢晋的电影将女子越剧的历史置于官方正统中国近现代史的框架之中,并使剧情围绕着正义战胜邪恶、中共击败国民党的斗争而展开。而30多年后的越剧舞台剧则尽量淡化了这一条黑白分明的政治斗争的线索,代之以女演员之间温柔缠绵的姐妹情和她们为争取尊严和独立人格的斗争。这两种对越剧历史的不同叙述所关联的不只是越剧的历史,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的切入口。

      一 电影《舞台姐妹》

      《舞台姐妹》从1957年开始酝酿,至1964年方完成制作,次年公映。这部影片是谢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①与他的《女篮五号》(1957)和《红色娘子军》(1960)两部力作一样,《舞台姐妹》表现的是中国女性在遭遇新中国成立前后截然不同的命运。谢晋的家乡是上虞,与嵊县毗邻。他在家乡长大成人,熟悉旧社会越剧女演员的生活,对她们解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很了解。②他的两个合作编剧,徐进和林谷,也同样是浙江人;而徐进则是越剧爱情剧的编剧高手,是越剧《红楼梦》的编剧。如同谢晋的其他两部影片,女性的生活经历在《舞台姐妹》中也只是展开中共革命情节剧的道具。这些故事所采用的典型套路总是从旧社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妇女开始,到新社会里过上幸福生活、感恩戴德、发誓忠于共产党的翻身妇女结束。影片《舞台姐妹》力图将越剧历史编织进共产主义革命这部伟大的情节剧之中,将越剧女演员的经历融入中共革命的宏大叙事之中,革命叙事因此就为理解越剧的故事提供了基本框架。谢晋在《导演阐述》中便明确指出影片的主题是阶级斗争。

      故事开始于1935年浙东的一个小山村,古戏台上正演着女子嵊县戏。戏台前,各色小贩和的人群与观众相混杂,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传统乡村演戏的现场。突然,一阵骚乱,一个小女孩在奔逃中闯入观众席和后台,后面一男一女手拿绳索紧紧追赶。这个小女孩不是别人,正是童养媳竺春花,拼命也要逃脱当晚与她的小丈夫的圆房。剧团的邢师傅,也就是唱小生的月红的父亲,看着这个有着明亮大眼睛的姑娘,心生怜惜,冒险将她留下,并收她为徒。不久,勤学苦练的春花就开始崭露头角,与月红配戏,两人还成了结拜姐妹。当地一个财主垂涎这姐妹俩,但春花强烈的个性和坚决的反抗使他却步,却转而盯上了月红。一天,财主串通警察,以女子演戏有伤风化为由,冲上舞台,打断演出,大打出手,企图趁乱带走月红。春花与警察奋力打斗,救出月红,自己却被警察抓走。为救春花,月红父亲用尽了积蓄。因在与警察搏斗时受伤,不久辞世。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给姐妹俩留下遗言:“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认认真真的演戏,千万……”精明的班主以筹款埋葬月红父亲为名,将姐妹俩卖给了上海一个戏院老板,得了一大笔钱,还在老板手下给自己谋了一个帮凶的位置,却将一个三年的卖身契留给了姐妹俩。

      在上海,两姐妹很快成为冉冉升起的越剧明星,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剧坛上,这对越剧新星的出现,使得剧院老板唐经理的情人、越剧皇后商水花黯然失色。唐经理无情地抛弃了她,另娶了月红。商水花深感屈辱,亦觉前途无望,饮恨上吊而亡。影片第二部分通过描述春花和唐经理在月红命运上展开的斗争,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力量和腐败的国民党当局之间的斗争。由于月红被唐经理掌控,商水花又自杀,春花深陷困扰之中。在林大哥领导下的中共地下党员、记者江波的启发下,春花有了是非对错的进步观念,并明确认识到旧戏之猥亵而毫无意义,决定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搬上越剧舞台。这一新剧演出后遭到了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的封杀,唐经理与社会局合谋,趁机解除了与春花戏班的演出合同。为反抗唐经理的压迫,春花随即组织了众多越剧女演员举行联合义演,欲筹款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戏院。

      就在义演的前一天,春花在步行回家途中,变成了恶棍的前班主突然跳出来将一包石灰粉撒在她脸上,几乎使她失明,引起舆论大哗。为了掩盖罪行,国民党潘委员伙同唐经理指称月红是主谋,企图误导公众相信此事件是两个女演员之间的私人恩怨。法庭审判显然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原告春花、记者席上的江波代表着正义的一方,而作为被告的恶棍、国民党法官、唐经理以及躲在观众席上的一个国民党特务则代表了邪恶的一方。被恶棍指为唆使者的月红则成了双方冲突的中心。唐经理的恐吓,恶棍的指控,春花却反过来替她辩护,使她情绪激动,当场晕倒,审判随之在混乱中告终。

      影片结尾,时间已至1950年。春花的戏班被身着军装的林大哥和江波作为文艺宣传队派回家乡参加土地改革。在十五年前春花和月红演出的古戏台上,春花和戏班姐妹们上演了一出《白毛女》。这部源自延安的红色经典讲的是旧社会如何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如何将鬼变成人的故事,巧妙地对应了邢月红的遭遇。舞台下,春花找到了月红,帮助她重返社会,重登舞台。影片最后,春花誓言要唱一辈子的革命戏。③

      毫无疑问,电影《舞台姐妹》所编织的越剧及其女演员的历史,是中共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叙事的一个组成部分。谢晋的《导演阐述》清楚地表明了影片的政治使命:“它是通过姐妹俩的命运和舞台生活的变化,以及春花和月红所走的不同的生活道路,传达出作者爱什么、恨什么和要观众去想些什么的。”④影片创作者想要呈现的是一个关于共产党革命的光明战胜黑暗的情节剧,使观众认识到越剧及其女演员们的命运是由20世纪政治斗争的大格局所决定的。

      问题是这部影片到底有多少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舞台姐妹》的故事情节大体以袁雪芬1940-1950年代的经历为底本,同时也把她周围各类人的故事掺入其中,包括女演员傅全香、马樟花和筱丹桂,剧院老板陆根棣和张春帆,还有中共地下工作者于伶、童礼娟等。

      尽管取材于真实的生活故事,但就国共两党与越剧界的关系而言,影片的描述却过于政治化和极端化,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则复杂得多。比如,陆根棣和张春帆既非国民党官员,也没有官方背景,不过是越剧界的小地头蛇而已。工会分子向袁雪芬抛粪之事,既与张春帆无关,也并非受国民党官员的指使,纯粹是个人报复;工会分子利用了政府反左翼的态度而逃避惩罚,却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政治目的。影片为了将这些日常、琐细、错综复杂的地方性冲突纳入国共两党之间生死对抗的宏大叙事而将其简化为黑白分明的好人与坏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这种处理反映了共和国早期以政治为纲、强调阶级斗争的统治实践;这种极端政治化的统治方式也导致了陆根棣和张春帆在越剧界被公开斗争,并于1951年被新政府作为阶级敌人处死。⑤

      越剧历史的这一版本得到了袁雪芬的认可。或者说,袁参与了这部影片对越剧历史的建构。袁的职业生涯在1949年以后就完全与党联系在了一起,她的观点和党的观点结合在一起,为越剧历史的官方版本奠定了基础。在制片过程中,拍摄组多次召开座谈会,请教袁雪芬等女演员。作为越剧界的代表,以袁的艺术成就和政治地位,任何官方越剧历史都必须优先考虑袁的经历和看法。

      二 宏大叙事的问题

      那么,《舞台姐妹》这部共产党革命情节剧所呈现的共产党与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前与新中国成立后、正义与邪恶两元对立的宏大叙事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中共革命情节剧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看不到普通民众拯救自己的能力,而过分强调党作为大救星的角色。在这个宏大叙事中,只有代表正义和邪恶势力的国共两党具有主体性、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达到目的之手段,所有其他人群都被降低到仅供国共两党争夺和处置的客体。这样的叙事框架将共产党和越剧女演员之间的关系理解成解放者与被解放者的关系,将越剧女演员地位的上升全部归功于党,而女演员的主体性,她们的想法,她们为生存和获得尊严而进行的自发斗争,她们在越剧的巨大成功中所凝聚的主动性、智慧、决心、奋斗都被抹杀了。

  白雪公主改编剧本篇10

  在进行片断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大的难题是改编,尤其是从小说到小说片断、从电影、电视剧到电影、电视剧片断的改编,常常成为教学的瓶颈。小说中有较多的人物的心理描写、外部的景物描写、具体的情境描写,但有些作品矛盾冲突很淡。有的影视作品情节发展得比较缓慢,需要换很多的场景。而戏剧片断则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在某一个场景中,通过舞台行动组织强烈的矛盾冲突,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这样的改编,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力和结构剧本的能力。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觉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改编。

  一、从情境入手进行改编。重新设置中心事件

  许多优秀的小说都有很美的情境,我们就可以从情境入手进行改编。例如小说纠、站除夕》中有这样几段描写:“夜雾悄然涌来,月光象轻烟洒在淮北平原上。合欢[文章编号]1003—6547(2012)01—0116—02树的枝条,在吹过平原的风中微微晃动。空气温暖而湿润。午夜,将有一班快车通过小站,给前方城市送去快乐。而他,年轻的站务员,将在这小站上度过除夕。他抬脸看天,星星似的雪霰子迎面而来,当他看到那衬着深蓝色夜幕的绿色信号灯时,蓦地忆起妻子的眼睛——同样的明亮纯净。他冲着信号灯出了神。夜,更深了……雪花,无声无息地从夜空飞落,密密地洒向平原,一点也不惊扰人们的睡梦。雪花映着他的小屋所射出的黄色灯光,像春天的蝴蝶,飞旋,起落,互相追逐,嬉闹。偶尔有几片雪花,落在他的脸上,大衣上,像是朵朵合欢花。蓝蒙蒙的雪地上,横着合欢树纤细弯曲的身影。他走上站台,翻毛皮鞋有力地踩在雪地上。远处列车亮着前灯,在风雪中,夜色里,犹如游龙。大地微微颤动。近了,车灯划破夜空,掠过小站。当列车驶过小站时,司机拉响了汽笛。列车用一声长鸣,向着这快车从不停靠的小站,向在除夕当班的铁路工人致礼。汽笛震撼着夜空,疾风吹起他的大衣……”通过这几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境很美,但整个故事没有矛盾冲突,就是写了一位小站的站务员在除夕之夜值班,快要做父亲的他,看到当年和妻子一起种的合欢树又长高了,很是感慨。他回忆起和妻子刚认识时的情景,也回忆起父亲在这个小站工作、去世的往事,更加激发了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责任,他为安全送走每一趟列车而倍感欣慰。面对这个作品如何进行改编呢?

  这个作品最打动人的是除夕之夜的美景和主人公那淳朴善良的心灵相辉映。他对家人的惦念、对工作的热爱,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自觉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在这除夕之夜,他坚守着千千万万人的平安,坚守着千家万户的团圆。他享受平凡的工作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除夕之夜的美景正是主人公心灵的写照。那么既然优美的情境打动我们,就从此人手。可以保留情境,保留人物关系,并发展人物关系,重新设置中心事件,加强矛盾冲突。改编后的故事是这样展开的。除夕之夜的小站,被站务员阿挺装点得一派新气象,站务室的窗户上贴着窗花,门上贴着对联,合欢树枝条上挂着小彩灯,看着长高的树,阿挺兴奋地和它说起话来,说起当年和妻子栽树的情景,还说起自己马上要当爸爸了。远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夜空飘起了雪花,洋洋洒洒,飞舞着、盘旋着,空气湿润而温暖。这时,弟弟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阿挺当爸爸了,妻子生个儿子。也带来一个坏消息,妻子难产,大流m,危在旦夕。弟弟让阿挺尽快找人替班,赶快去医院看望嫂子。阿挺心急如焚,连忙打电话,可谁都联系不上。弟弟说自己来找哥哥就是怕万一找不到人值班,自己顶替哥哥。阿挺坚决不同意,弟弟说自己是铁路技校的学生,知道怎么操作。于是便给哥哥讲述一遍,讲得完全正确。阿挺有些犹豫,在弟弟的再三劝说下,阿挺准备走。当他走到合欢树F,又回来了。他还是不放心弟弟,又让他讲一遍如何操作,结果弟弟讲错了。阿挺大发雷霆。这个雷霆是发给弟弟的,也是发给自己的,他恨自己为什么会有一闪念,如果真的离开岗位,会酿成多大的祸呀。他想起父亲在小站工作一辈子,没出过一次事故,在病情突发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送走最后一趟列车。在父亲去世前,对他说“决不能让列车在我们手上出差错”。阿挺让弟弟尽快回去,并把自己做的玩具带给儿子,还把年种合欢树时,二人的定情信物带给妻子,让爱情给她力量,战胜死神。午夜,阿挺走到站台,目送着列车疾驶而过,大地在颤动,汽笛在长鸣,仿佛在向阿挺致敬,“一路平安”的歌声回荡在小站的夜空。通过重新设置中心事件,使规定情境尖锐化,推动起矛盾冲突的展开,整个作品具有了张力。

  二、从主要人物入手进行改编,浓彩重墨塑造典型形象

  有的小说描写了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塑造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小说具备了较好的改编基础。但片断的篇I隔有限,不能较完整地塑造群像,要浓彩重墨塑造一个典型形象,可以从主要人物人手进行改编。例如短篇小说纵前的护林员老才其中是这样描写老木的:“村里人都叫他老木。私下里说,老木真是个老木。……前一个老木是用他的名,……而后一个老木,则是说一个人老是木着,脑子像木头弄成的一样,爱一条胡同钻到底,不肯开窍。村干部当初选一个护林员看护村子东头的那片林子,选来选去选了老木,大约也是看中了他那不肯开窍。倘若选一个十分开窍的人护林,那结果肯定是树一棵一棵地短斤缺两,陆续流失,而护林员自个儿则肥的流油了。老木首首尾尾一共干了十二年的护林员,这十二年间,但凡从家里出来,老木手里都是拎着一件别致的武器……就是一把刀锯。有一回他还真照一个人的腿上锯了几下,锯得鲜血淋漓——那个夜晚,黑黑里听见林子里有砍伐树木的声音,老木就紧了手脚悄悄闪过去。一喝一吼,那人急了,竞想扑到老木逃走。老木就用锯比照那人的腿部尽力一推一拉,那人就惨叫一声,跟一口猪让人宰杀了似的。老木说‘我可在村里说过十回八回了,我说我是人民护林员,手不软万一不长眼的往上撞,可甭怪我了。”’小说中把老木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改编时以他为中心展开故事线索,集中表现老木为了保护集体的树林不怕得罪任何人,甚至牺牲自己也要与那些偷树的人斗争到底的精神。对情节也要进行筛选,还是围绕老木来选择,选择那些利于表现的,比较典型的情节,其他人物的情节可以删减,这样就能凸显老木的形象。在改编时还遇到的问题是,整个情节的发展是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进行的,如树林、护林员家、村长家、乡派出所院子、所长办公室、的雪路,而戏剧片段则需要集中场景来表现,因此如何处理场景的变化是改编的难点。可以这样处理,将大部分戏集中在室内进行,舞台七呈现一个室内的环境,它既是护林员的家,也是村长的家,又是所长的办公室。场景的转换通过人物独白进行衔接,既自然又连贯。由于把改编的重点放在老木身上,充分展现了他鲜明的性格特征,使得这个形象生动而鲜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一篇:胡歌和陈道明的两种人生,提醒所有人
下一篇:哲考指南|伦理学专业高校排名TOP10(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