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When fewer children meet the aging, the dilemma of "one old and one young" will be inevitable

  01

  什么是少子化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少子化代表着未来人口可能逐渐变少,对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远低于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会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依社会发展经验,少子化是高度开发国家才会面临到的问题,而且来自心理层面的影响远大于生理层面。

  02

  少子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晚婚及不婚率增加,节育观念普及,贫富差距扩大。

  2、经济成长趋缓,育儿成本昂贵。

  3、生活压力导致生育意愿低落或不孕。

  4、人生规划以生活品质与享乐优先。

  5、育儿观念着重于教育品质。

  

  03

  少子化对社会有哪些影响影响

  负面影响:少子化意味未来人口的减少;许多社会的运作都依赖人方可推行,人口的减少将使各行业在营运上面临淘汰或转型。

  少子化的发生将会造成的影响,就短期而显著的行业有:教育,如公私立国小,国中,高中,大专院校,也会间接影响到补习班,育婴产业,如婴幼儿用品供应商,玩具业,出版业,以童书和儿童读物的所受冲击较重,(乳)酪农业,虽会面临幼童市场的衰退,但仍可转型入成人市场,妇幼医疗业,如小儿科,妇产科。

  少子化造成中期影响会扩及工商服务与军人公务界。但影响未必反映在人数,而是素质;由于过少的新进人口,单位在人才甄选上必须“照单全收”,同额录取或从缺的可能性变大,素质也会因为参照母数偏低而渐降。若反映在国家考试,将无法选出堪用的公务人员、行政警察与专业技师。

  少子化的另一个中期影响将反映在政治决策上。由于民主社会是以选民为单位,选民老化,青年选票遽降,主张老人福利的候选人自然容易胜出。当中高龄福利政策的支出大增,就会排挤到儿童、少年、婴幼儿的福利支出,使青年选民更不想生小孩,因为年轻人不想在没有政府后盾的情境下生育。在税收有限的国家,不但会发生世代性的恶质循环,还会引爆政府财务危机,这是为了照顾老人“寅吃卯粮”的结果。若老年人个人财务状况不佳,医疗开销大却又没有后代,老人一过世就会出现呆账,将连带拖垮医疗财政。

  

  中期少子化对教育是一场残酷的考验,特别是国民教育。国民教育是以6岁足龄学童开始,少了人就无以维系,也不是移民可以替代的,因此必定会爆发国小废校潮。台南县总爷国小、台北县渔光国小都是少子化进入前中期的牺牲者,即使开发大量特色,也得面对现实,甚至不排除产生“流浪校长”。在废校的压力下,被诟病甚久的能力分班将会在家长的压力下死灰复燃,导致公私立学校之间的生源之争,而且使极端偏重智育的教育更为扭曲。再则,废校对于偏远乡镇的村里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当地的社会关系之维持都仰赖学校的空间与人气,失去了学校的支援,有小孩的父母势必只能将家庭迁徙到城市,社区只剩下老人,便会濒临瓦解。

  

  长期来说,所有劳动力都会因为人口减少而有程度不等的减退,尤其以人力需求强的工作受到劳力不足的影响最大。

  正面影响:少子化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基于社会的唯发展主义的论述,少子化的缺点被严重夸大。但大致来说,少子化的正面意义也有不少。

  环境负担降低: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过度依赖科技,造成了污染与环境的损害;人口减少将使消耗减少,污染的制造降低,自然保育地将有可能恢复释出。

  粮食紧张解除:过剩的人口将消费过多的粮食,势必得与大自然争夺所剩不多的可耕土地,以确保粮食安全。少子化则可以舒缓这种紧张情势,不需要生产超出环境负担的农林渔牧产物,便能养活人群,也就不需要因为饮食而造成环境的伤害。

  

  社会冲突减少:当都市的人口过多,人与人之间的紧张、摩擦、伦理问题会成为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而且资源分食与教育失衡的结果,失业、凶杀、掠夺、性犯罪会层出不穷,将严重侵蚀社会的稳定。少子化将能有解决未来人类的社会性问题。

  资源分配充裕:减少了人口的分食效应,资源便能平均给所有人享用,不论是教育、就业机会、实体资源,都能更为以优质的型态普及于大众,降低阶级落差。

  房地价格合理化:需求与投机过度的房地产价格,源自于人口过剩,过多的人口都有居住的需求,房地价格便会畸形地暴涨,引发社会动荡。少子化长期来看,使房地需求减少,对于想居住于自有屋的人而言,便不用背负沉重的房屋贷款,就能实现居住于自有屋的理想。

  教育趋向优质:少子化使学生少,教师的责任就相对加重,必须将每个学生的程度都能提升,也更需要努力地提升教育水平。旧有的低成本照本宣科与纸笔测验,将不符合时代需要,应当设计更活泼、符合全人发展的课程,才能启发学生。

  减少未来老人照护成本:少子化意味未来50~70年后,未来的老人已经不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源来照护,可以将更多的设备与资源、金钱,改善其他方面的医疗技术。

  

  04

  少子化的副作用是老龄化

  这种老龄化由于造成老人照护对社会成本的支出太大,将造成严重的伦理危机,例如独居老人死亡、弃养潮、非法执行安乐死等。可奉养老人的年轻人不但愈来愈少,这些年轻人的个人主义思想也愈来愈强烈,对传统孝道将采取忽视的态度,是故,更多失能失依老人得面对年轻人不愿承担奉养义务,得在病痛与孤独中走向人生终点。另外,现代人对死亡的观念大改,倾向“尊严死亡”,在敢于寻求以死亡解决人生痛苦的思潮下,安乐死合法化迟早会成为事实,但在安乐死没有合法化之前,非法执行安乐死,不论是医师主观意识还是家属暗中授意,将会逐渐使老人的生命失去法理与道义的保障。

  

  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与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按照这样的速度,预计到2035年前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

  那么,老龄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分析导致老龄化的两个原因,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带来老年人口增加;二是少子化使年轻人口占比减少,从而推高了老年人口占比。因此,即使老年人口数量没有增加,但由于青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减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会相对增加,从而提高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进步的结果,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因此,寿命延长带来的老龄化是好事,体现了社会进步。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健康预期寿命也会增长,其占整体寿命的比例基本是恒定的。因此,只要充分发挥健康人的潜能,社会负担并不会因为整体寿命的延长而大幅增加,应对方法是逐渐延长退休年龄。

  而少子化带来的老龄化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少子化不仅会拉升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使社会失去活力。而且,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规模将持续萎缩。其后果是技术迭代趋缓,经济先停滞后萎缩,社会会进一步内卷,整体国力大幅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人口将加速向核心城市集聚,大量农村和中小城市将萧条甚至被废弃。因此,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与其说是老龄化,不如说是少子化。寿命延长带来的老龄化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少子化则是失去未来,长期的持续性少子化则是经济的崩溃和整个民族的消亡。

  

  05

  思辨设计如何介入少子化社会

  试想一件事的短期后果是相对容易的,难度升级时我们研究更远的未来。研究趋势的理论著作不胜枚举,严肃的如马克·佩恩 & 梅勒迪斯·法恩曼《小趋势》,马格努斯·林奎斯特的《小宣言:那些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力量》等,科幻类作品出品速度更是目不暇接。

  

  从国家、智库层面出发,中国婚姻家庭报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中国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流动预测报告、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统计等等五花八门的报告层出不穷,但是少子化社会是什么,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对于公众而言依旧处于较低普及的程度,究其原因还是传递形式的高门槛化。读完万字长文了解一件事实,对于公众知识普及、而后引其反思、并影响其行为、选择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如何介入社会问题,在表达”我的思考”的同时,以视觉的方式广泛传播,并引发大众讨论?这正是思辨设计之所长。

  今年八月,WD将开展少子化社会下的思辨设计实战营,同学们能够与未来学专家学习思辨与未来的研究方法,了解思辨设计如何在政策制定以及商业策略实践中发挥作用。WD期待你的到来,在WellDesign,一切携手遇见更好的自己!

  

  Ref:

  https://cj.sina.cn/article/norm_detail?url=https%3A%2F%2Ffinance.sina.com.cn%2Fchina%2Fgncj%2F2022-01-09%2Fdoc-ikyamrmz4048010.shtml&wm=3049_0016&from=qudao&sendweibouid=1638782947

  —————————————————————————————

  本文由WELLDESIGN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一篇:你都遇上过哪些“成年人”的问题?
下一篇: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家系的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