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十篇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1

  关键词:美丽乡村;任县张庄村;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然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事实上,美丽乡村和美丽城市一起构成了美丽中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建设重城市,轻农村,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我国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仍然任重道远。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邢台市,素有“太行明珠、守敬故里、魅力邢襄”之美誉,是传统农业大市,素有“棉海粮仓”之称。全市行政区划面积12486平方公里,下辖21个县,193个乡镇,5174个乡村,总人口7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0万人,占71%,耕地面积1052万亩,拥有6个部级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富岗苹果、浆水苹果、绿岭薄皮核桃、今麦郎方便面、千喜鹤冷鲜肉、兴达饲料等知名品牌农产品享誉全国。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邢台市委市政府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邢台市任县张庄村为对象,分析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实现邢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河北省积极响应,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面貌和生态环境,2016年省委、省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乡村。预计到2020年河北将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片区,涉及全省4256个村。2016年,邢台市有304个村庄被评选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村。其中任县就有包括张庄村在内的19个村。

  按照党的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2016年,邢台市集中打造了567个综合绿化工程样板村,推行林、乔、灌、花、菜“田园乡村”综合绿化模式,全面开展以绿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28%。同时5390个村普遍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国、省、县、乡干道6000多公里,总净化面积3亿平方米,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围村现象得到彻底解决,“八乱”顽疾得到有效遏制。以任县为例,2016年该县在农村保洁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村收集、乡监管、企运转、县处理”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和“户入桶(袋)、桶入箱、箱入车、车入场”的四位一体操作流程,有效破解垃圾清运难、垃圾“围村”等难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置。目前,全县100个村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2016年,全县195个行政村共改造危旧房1322个、清理各类垃圾杂物25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3942处、拆除违章建筑1825处、治理空闲宅基617处、利用空闲宅基13万余平方,建设小游园、小广场、小菜园138余处、精品示范村60个。以张庄村为例,这个有着1600余人的村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四道惠民网络:天然气管网、污水处理管网、四通八达的道路硬化网络、改造升级后的电网。如今走进张庄,脚下是硬化的道路,两边是亮化的房屋,无论是仿古建筑白墙青瓦,还是冀南地区传统的民宅,但都形成整齐的排列组合。……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全县最美乡村,正成为张庄的一张亮丽名片。

  2 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邢台市任县14个村庄的考察,发现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表现突出,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2.1建设资金有待加大落实。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除国家和省里的财政补贴外,主要靠村集体经济。而大部分村镇经济薄弱,公共积累少,很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所需要的较大投入,容易进入“有钱就上,没钱就等,钱多就干,缺钱就停”的怪圈。以任县张庄村为例,虽然去年被选定为河北省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是由省财政直接拨付。但是国家拨付的资金毕竟有限,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富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的良性发展机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瓶颈,这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2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增强。

  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富裕乡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性。以任县为例,该县区位优越,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利气候条件良好,自古就有“任县南和不求天,耳听渔歌看秧田”的美誉。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普遍缺乏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导致该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动力,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

  2.3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党的十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任县张庄村为例,该村交通便利,东临106国道和京九铁路,西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自然景观独特,特别是紧邻点水湖和邢巨线打造的以紫薇花海、木屋旅游、观光绿道业态为主的“赏花一线”,具有非常好的旅游观光价值,但是由于该村35岁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老人不懂网络,信息化水平低,宣传不到位,使张庄的“美丽”酒藏深巷,不为人知。

  3 促进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认为,建立多元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强化美丽乡村的产业支撑能力,提高美丽乡村的信息化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方向。

  3.1注重政策引导,建立多元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应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群众自筹资金为辅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一是要健全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以县为平台,按照“三级平台、市为重点”的原则,省市县建立融资平台,用于县级重点片区和重点村庄建设;二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捐资、投工投劳、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利用多种途径,撬动社资本。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引入市场机制、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以任县为例,该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实施“光伏+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以扶贫资金为依托,推行以企业垫资为支撑的运行体制,与移联网信和河北吉杰太阳能共同成立的吉联永信公司合作,为每个贫困户家庭安装一套2kV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前两年的全部收益归企业所有,贫困户每年可从企业领取3000元的电子购物券,从第3年起,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这样既能整合政府、贫困户、企业多方资源,盘活贫困户、农村村集体屋顶闲置资源,又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建立稳定长久的增收渠道,实现政府、企业、贫困村和贫困户多方共赢。

  3.2发展生态产业,强化美丽乡村的支撑能力。

  美丽乡村建设要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实现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双赢。一方面各村要利用自身的产业、资源、文化和区位等优势,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心谋划和做大做强富民产业,要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业的产业格局,建设村美民富的燕赵版美丽乡村。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现代农业、自然景观、传统风貌、特色民居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农家乐”、生态观光、高效农业、特色采摘、民俗文化游、古镇名村游等旅游项目,形成“旅游引领百业干、农业围着旅游转”的“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更带来群众幸福感的增强和发展的新动力。

  3.3创新农业科技,提高美丽乡村的信息化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紧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具有绿色和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云,打造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品牌运营、金融运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涉农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村民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委托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或网店营业员进行管理,收集、开发本地特色农产品,引导农民在网上买卖商品,将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同时,借助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城乡资源要素整合,实现跨产业融合,打造更多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4 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借鉴各地成功做法,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具有邢台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让农村人乐享其中、让城市人心驰神往”的幸福生活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地纸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十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P658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事发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3]杨春娟.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路径探析[J].经济论坛,2015(12)

  [4]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6-01-28

  [5]黄娟.五大发展理念: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J].求实2016.12

  [6]十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P478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2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不断促进作风建设,切实履行工作职能,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现简要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面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参加区委办每周1次集体学习、每月1次党员集中学习,同时坚持个人自学及在线学习。认真研学政策、理论、专业知识、经济知识等,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解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全面了解法律知识,着力提高法治素养,培养法治思维。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储备了知识能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严以修身养德,勤于扎实奉献。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纪律,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吾日三参吾身”,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严守纪律,勤奋努力,爱岗敬业,早上班、晚下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埋头苦干。政研、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种艰苦枯燥的工作,担子压来从无怨言,有时需要加班加点甚至开夜车都是常事,从未向领导讲过价钱。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尊老爱幼,宽厚待人,生活严谨,热爱公益事业。作风正派,团结同志,与人为善,乐于奉献。注重家庭建设,树立家庭美德。

  三、切实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1.政研工作。主动顺应工作新常态,大力强化首位度和勇于打头阵、打先锋意识,紧扣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20多项重大调研课题,与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共同组织、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组织调研活动30次以上,内容涉及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土地整治、财税金融、信访维稳、全面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形成调研成果为年度区委全委会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吸收。编发全区性《调研与决策》6期,调研成果为区、乡镇街道领导决策发挥了参谋助手职能,对全区整体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推动作用。全年参与或协调参与省、市级调研活动20余次,形成10多篇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其中《牵手历史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嘉年华》一文《安徽改革信息》采用;《关于谯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与思考》等被市委机关刊物《新亳州》刊发。

  2.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协调其他指导组制定相关制度、规定、规划、方案等。实行月行事历和周工作要点制度,各相关乡镇及“一办六组”每月工作安排和落实情况,按月整理形成工作简报下发,加快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会议纪要》2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信息20余条。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旬督查、月调度、季观摩、半年考评、年终总评的工作推进机制。2015年度我区8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在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基础上,顺利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并在全省居于先进行列第二名。2016年9个省级集镇建成区整治建设、3个省级中心村、6个市县自主中心村,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建设任务。

  3.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立足谯城改革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全年改革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承担区委改革办服务协调工作,牵头起草《区委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表,统筹协调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工作,2016年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确定的137项改革任务,除因政策原因16项没有完成外,其他已全部按照要求完成。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改革动力持续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3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美丽乡村;规划;高山养生农庄;区位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a whole, must be guided by modern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sist on producing development, wealthy life, polite phenomenon, the management democracy caught together, put the focus of the modern rural construction beautiful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promote the farmers' income,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villag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farmers' main body, etc.,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farmers live a happy life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mbining with zhejiang southeast mountain health farm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new beautiful countrysid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 Planning; Alpine health farms; The lo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理念,指明了我国乡村建设方向。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可感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浙江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建设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现代化美丽乡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主要探讨浙江省楚门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的要点。

  一、美丽乡村概述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新提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美丽乡村建设发轫于浙江省安吉县,从2008 年初开始,安吉县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构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2010 年6月,浙江省全面推广安吉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上升为全省性的战略决策。近年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其创造的“安吉模式”、“桐庐模式”、“江山模式”等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

  现阶段建设美丽乡村,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从先行先试的浙江及广州的花都、增城、从化等地实践来看,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

  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要实现五个层面的“美”,即城乡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村貌整洁环境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美、管理民主乡村和谐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是集农村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于一身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关乎千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

  (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加上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浙江农村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突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要素,从根本上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二)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要

  尽管近年来浙江城乡人均收入比逐年缩小,但仍远比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及珠三角的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都要高。同时,在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社会事业及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浙江山区农村与市区的差距还很大。如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将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活力难以增强,农村社会结构矛盾和社会稳定成本有加大的风险。

  (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看,新型城市化应是城乡一体、城乡和谐发展的城市化,是城乡经济互补发展的城市化,是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的城市化。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乡村则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生活在景色优美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和体会幸福,是浙江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三、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要点探析

  (一)浙东南山区楚门镇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美丽乡村规划的总体思路

  1、区位条件

  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共有规划用地423.33ha,其中建设用地39.99ha,非建设用383.34ha。农林用地占绝大部分,占到总用地的91.43%。其中应家村规划范围内总用地151.6ha,余家村规划范围内总用地45.53ha,筠岭村规划范围内总用地226.20ha。

  该地区东与沙门镇相连,南与龙溪乡相连,其北部76省道复线穿楚门镇而过,三级路网等级,其中盘山道路宽度4-6米,土泥车行路3-4米,村庄步行路0.9-1.5米。基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村庄特色鲜明、交通便利。具体区位优势见下表。

  表浙东南山区楚门镇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区位优势表

  2、“高山养生农庄”的总体规划思路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东南山区楚门镇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具有以下区位优势:高山地理环境确保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免于破坏;存在多处较好的旅游景观资源,且相对集中;具有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的优势条件。由此,该地区规划整合现状自然要素,融入创新要素,并加以提炼,确定以下形象定位——“高山养生农庄”,即在“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养生 理念的指导下,发掘现状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有山有水有森林、交通方便、离大城市较近的有利条件,利用高山自然村庄作为自然生态养生基地,规划成集养胃养心养体成一体、休闲娱乐为一道、“旅”“农”结合的生态养生场所。

  3、“高山养生农庄”的规划理念

  图1“高山养生农庄”的规划理念

  ①养胃

  体验农业劳作的乐趣,采摘丰收果实,品尝绿色无公害食物。

  ②养心

  回归自然,体验高山自然风光,到寺庙中会禅,都能让现代都市人群能放松工作生活压力,使游客达到调理身心的目的。

  ③养体

  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参加农业体验,进行户外运动,到自然中洗肺,到绿色中洗眼,到潮润中洗肤。

  4、规划理念解构

  图2规划理念解构

  ①应家村“欢乐谷”

  应家村的发展应借助本村大面积的集体山林用地,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水果种植产业;借助本村的农家乐旅游业基础,充分利用本村的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产业。

  ②余家村“养心谷”

  余家村应依靠日照寺和自然山林,为游人提供一个远离都市喧嚣,既能亲近自然享受田园农耕之乐,又能修身养性、明心净气的恬淡雅致之所,通过日照寺上香、吃素斋、坐禅、抄经、禅修课程、朝山等一系列活动,为游人提供一次涤荡心灵的休闲之旅。

  ③筠岭村“逍遥谷”

  筠岭村发展以古村为服务依托,以山林为娱乐空间,结合高山生态农业种植,将筠岭村打造成建设具有特色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区,形成极具美誉度和吸引力的城郊休闲旅游区。

  (二)规划实施措施

  1、道路规划设计

  (1)乡村干道

  ①用水泥硬化泥土路面,路面宽度为5米。

  ②道路两旁控制0.5米到1米的绿化带,绿化植物采取“乔木+灌木+地被”的三层垂直结构。乔木建议选择本村特色果树,营造地方特色。

  ③道路两旁增加路灯,完善村庄亮化工程。

  具体规划设计效果图如图3。

  图3乡村干道规划效果图

  (2)街巷规划

  ①清理街巷两边的杂物。

  ②就地取材,用青石板对街巷道路进行铺装,营造特色。

  (3)景观道路

  ①景观游步道,采用青石对路面进行铺装,路面宽度控制在1-2米。

  ②部分路段,适当点缀野花,小灌木(如茶花),增添乡村气息。

  2、民居整治要点

  (1)石屋民居

  二类建筑中类似于左边的传统石屋,其立面的整治可采取的整治策略:清洁墙面,尽量保持石屋原有的风貌;

  ①修缮窗户,用暗红色油漆粉刷木框架;

  ②用与现状相同的深灰色瓦对屋顶进行翻新;

  ③山墙顶部喷绘“福”字花纹;

  ④改用具有狮头门扣传统风格木门,展现乡村风貌。

  (2)混凝土民居

  二类建筑中类似于左边的采用混凝土的居民房,其立面的整治可采取策略:

  ①用米黄色涂料对墙面进行粉刷;

  ②修缮窗户,外侧增加木格栅,防风防盗;

  ③换用更为结实的防盗木门;

  ④用防水涂料对墙脚进行粉刷,防水的同时,增加层次美感。

  (3)水泥民居

  二类建筑中类似于左边的居民房,外层水泥涂层,其立面的整治可采取措施:

  ①用石灰将墙面粉刷为米白色,改善外观;

  ②增加木格栅,防风防盗;

  ③深灰色涂料粉刷墙脚,防水和增加建筑层次感;

  ④山墙顶部增加“福”字图纹,体现乡村特色。

  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此项目位于筠岭村北部,盘山公路和村庄主路交叉口,是筠岭村的入村村口。基地南面是山坡和梯田,北面是开阔林地,整个基地地势较为平坦。

  现状保留8栋石屋建筑,建筑基本结构保留完好,结合地势而建,地基多在道路水平面以下,已无人定居。规划效果图见图4。

  图4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1)功能定位为游客接待区,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休憩、娱乐功能。

  (2)保留石屋结构,对建筑整体进行加固,对内部进行装修,清洗外立面,更换木质门窗,利用灯笼、廊架等突出特色风味。对部分混凝土构建进行清洗粉刷。

  (3)改造外部环境,添置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小品,规划设计休憩广场,为服务区和自行车骑车者提供休闲平台。

  美丽乡村规划中农民角色的转变建设总结

  通过浙东南楚门镇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高山养生农庄”项目规划,力图使该地区发展更上一个层次,促使农民的角色从传统角色转变为农业工人和三产服务人员,实现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高度重视乡镇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其在县域功能栉局中的地位。通过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确保乡镇总体框架更清晰、功能布局更合理,重点根据各自的资源特色,立足产业找定位,宜工则商,官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努力形成一二三产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乡镇建设中则坚持生态优先,切实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垃圾化处理、污水集中治理、街面清洁保洁。突出抓好亮化、美化和绿化,健全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完善文体活动设施,保持乡村的和谐稳定。

  在城乡统筹上,浙东南楚门镇更是创新提出把整个县域作为“中国美丽乡村”进行建设,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辛福”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要求,将全镇应家村、余家村、筠岭村划分为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产业、综合发展和城镇村落等类别,抓点连线扩而逐次推进,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县域新型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

  在该地区现有土地构成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它与城市的差异性中寻找潜在的经济发展机会,做到不仅为了美化环境,还要为村内产业发展寻求更多的出路。利用现有的空地规划高山养生农庄,不但结合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也推动了高山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角色的转变。

  本次规划有别于单纯完成任务式的“穿衣戴帽”工程,真正从居民日常生活入手,利用现有条件,在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同时,利用自然要素来打造艺术、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筑立面的美化、绿化景观的增设、文化小品的布置,为村民带来真正实惠且舒适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陶德凯,彭阳,杨纯顺,等.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工作思考[J].规划师,2010.3.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4

  “环境美”究竟是何模样?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对此作了描绘和阐述:“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有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融入自然,现代融入村庄,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江苏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让诗画美景展现在江苏大地,让江苏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这一描绘和阐述,既准确把握了“环境美”的科学内涵,又突出了“环境美”内在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既确立了目标指向,又明确了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省委对“环境美”内涵的科学阐述,正确处理“内与外、大与小、古与今、城与乡、长与短”五对关系,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档升级,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环境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环境美”既包涵体现环境面貌的“外在美”,也包涵反映环境质量的“内在美”,应该是注重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内外兼修之美”。“外在美”主要是有良好的感觉,环境面貌干净整洁有序;“内在美”要靠科学真实的数据体现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建设“环境美”的新江苏,必须把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实现表里如一、相映生辉。一方面,要通过对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消除暴露垃圾、黑臭河流、尘土飞扬等现象,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使整体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提升,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人民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直接感受。另一方面,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红线,下决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的监测数据科学反映环境质量的实际改善程度,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真正使江苏大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第二,“环境美”是“自然美”和“人居美”的结合。环境有大小之分,“大环境美”,美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小环境美,美在小区、住宅、室内装饰。这些年来,我们的小区越来越漂亮,住宅越来越现代,装饰越来越豪华,这固然是一种美,但在脱离了大环境之美的情况下就又不是一种美。试想,在雾霾连天、污水横流、山体、遍地垃圾的情况下,再漂亮的房屋、再干净的小区也不能称其为美。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宜居之地,打造“环境美”的新江苏,必须把大环境的自然美和小环境的人居美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一方面,要加强空间管控,严守城市边界、耕地保护和生态红线,特别是进一步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健全监管执法和生态补偿措施,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核心功能不弱化、刚性约束不降低、保护者不吃亏;要统筹山水林田湖的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提供更加丰厚的生态资产和优质生态产品,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为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描绘好“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壮丽画卷。另一方面,要围绕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通过资源限总量、产业限类别、排放限额度等措施,努力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体系,减少经济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要围绕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绿色出行,减少生活空间环境污染,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对绿色生活的获得感。

  第三,“环境美”是“现代美”与“传统美”的融合。“环境美”,是穿越时间的美、岁月沉淀的美、文化传承的美,纵横千年,融贯古今。它既追求时展的现代之美,又追求历史传承的人文之美。江苏现代化水平高、人文底蕴深厚,要把现代美和传统美充分融合,既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一方面,要着力构建以文明、和谐为核心的先进生态文化体系,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传播“美丽江苏”的良好愿景,引领“绿色化”的潮流方向,推动江苏率先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生态印记和遗产,维护好历史风貌,弘扬好地域生态文化,传承好生态道德伦理,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总之,要通过现代美与传统美的融合,让江南重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江北尽显江海风情、楚风汉韵,努力建设具有时尚感和厚重感的新江苏。

  第四,“环境美”是“城市美”和“农村美”的协调。“环境美”不是局限于一村一落、一城一地的,而是涵盖了广阔的地域空间,是点面结合、城乡统筹的立体之美。“城市美”主要体现在都市风貌之美、城市文明之美、舒适宜居之美;“农村美”主要体现在田园风光之美、乡土风情之美、乡情乡愁之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省必须肩负起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的历史重任。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引导城镇人口、功能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加强对城市环境薄弱地带、黑臭河流、油烟、噪音、光污染等问题整治,尊重自然规律,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更大规模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推行拉网全覆盖式的整治模式,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努力打造更多美丽村庄,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特别要保护好乡村自然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使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通过城乡同治,努力实现“城美村秀”,城乡居民共享生态福利、共建美好生活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5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长期 制度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003-01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为深入推进吉木乃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品质上一个新台阶指明了方向。美丽乡村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工作得到落实的保障,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4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就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了以“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编制和完善村镇规划,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村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各项活动。

  1 基本情况

  从2014年起,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生态优先、科学发展,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城乡统筹、突出特色,尊重农牧民意愿、方便生产等原则,利用两年的时间,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打造吉木乃镇。同时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同步启动喀尔交乡,托斯特乡,恰勒什海乡,托普铁热克乡 “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到2016年底,上述4个乡要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建设目标。从2014年起以乡(镇)为单位,逐乡进行打造。到2020年,确保全县所有乡(镇)及60%以上的(28个)村环境明显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以上,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 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实效

  2.1 加强领导,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重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在农办,配备专职人员,确保“美丽乡村”工作有序开展。为保证“美丽乡村”工作科学、合理、见成效,四套班子专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研究可行性方案。同时,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开村民座谈会,广泛征求农牧民群众意见,使“美丽乡村”工作最大程度符合农牧民意愿。

  2.2 科学规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工程进度。按照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提早谋划布局,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委托吉林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前完成全县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重点乡村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村镇建设的整体推进。村庄建设与环境治理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立足“村庄秀美、环境优美”原则,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全县一盘棋”的原则,从选址到定位放线均实施“一书一证”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综合治理方面在具体实施中立足“社会和美、生活甜美”培育发展农区育肥及合作社等致富产业,提升农村卫生、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等,加速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进度。

  2.3 加强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监管。2014年计划投入资金2194万元(不包含两居资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筹措上,我县将交通、水利、环保、林业、定居兴牧、安居富民、对口帮扶和县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并通过援吉工程、社会捐助、农民自筹多渠道投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4 建章立制,积极推进长效管理。认真实施“十项清洁”活动,实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县、乡(镇)、村三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村委会与村民签订保护公约等方式,进行常态化、长效化管理。确保草原、耕地、校园、街道等干净卫生。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查找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心制定治理方案,深入各乡(镇)督促检查环境治理情况,确保全县环境治理工作无盲点。

  2.5 认真开展十项清洁活动。阿勒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暨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电视电话会上提出了“清洁草原、清洁田园、清洁林地、清洁河川、清洁家园、清洁机关、清洁街道、清洁校园、清洁医院、清洁校园”十项活动。一是明确分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十项清洁活动进行了专门安排和部署,根据各部门职责,进行分工明确责任。通过落实责任和分工,确保十项清洁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滚动电子屏、悬挂横幅、宣传单现场咨询的方式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增强全县各族居民爱护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三是切实加强保洁队伍建设,配齐、配足、配强保洁队伍。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吉木乃县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投入资金大多需要县乡两级财政支付,压力很大。希望地区在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的支持方面多给与倾斜。

  二是2015年新农村建设重点乡村恰勒什海乡、夏尔合特村在考核中都取得了地区的认可,但奖补资金一直没有到位,希望地区尽快帮助落实奖补资金。

  4 意见和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乡镇的考核奖惩,督促和激励各乡镇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调整完善建设管理体制,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便于工作开展。

  4.2 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要加强环境整治建设。大力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巩固提升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加强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乱象”的管理整治,实现村容村貌“大整治”。

  4.3 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战场在乡村。要进一步配齐配强班子队伍,提高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不会出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推进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推广建设成果和好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凝聚助推发展的正能量。

  4.4 坚定不移地加强建设力度。要结合“两居”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美化、净化村容镇貌,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6

  培训班指出,美丽乡村的文化品牌建设,事关农业的强盛,直接关乎农村的美丽,更与农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一是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生命力。放眼世界,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文化品牌建设无不成为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核心元素之一,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途径。同样的,农业的发展强大也一定要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是农业文化品牌的落脚点。我省的一些名特优产品、24节气农耕文化、农产品的地理标识、渔猎文化等,都是农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大概念,不能完全局限在环境建设上,更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影响“三农”全局。

  二是文化品牌建设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文化品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失去了这个魂,根就会断,新生代人们就会出现对农村文化的传承断层。近年来,中央提出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要各美其美,全面发展。人的新农村建设本质上就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法制建设和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当务之急。

  三是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源泉。2015年“十一”期间,我省旅游总收入为59.45亿元,排名全国第14位,同期的山东省排名第1,旅游总收入为392亿元,我省仅为山东省的15%,差距显而易见。有资料显示,我省乡村旅游在整个旅游收入中的占比也非常小。江苏、浙江两省,建设的美丽乡村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有江南十八怪景之一,有十里桂花长廊,有薰衣草基地,有茶山,有红楼稻香村、有孝村,有洋家乐等,每年每村接待的游客不下十几万,农民每户房产收入、经营收入都非常可观。我省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乡村旅游理应做大做强。由此可见,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挖掘,大有可为,理应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直接推动力。

  在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的活动中,要特别大力宣传吉林特有文化,积极展示东北关东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2类。一是吉林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主要是我省特有的集安高句丽文化、叶赫和乌拉街等满族文化、延边州朝鲜族文化、松原伯都那文化、伊通萨满文化、前郭蒙古族文化、敦化渤海国、农安辽塔、珲春敬信镇土字牌晚清文化,梨树蔡家柳条边、伯都那乡2250年古井,还有松原古城、农安辽塔等。二是吉林省革命烈士和红色旅游文化。杨靖宇、马占山、陈瀚章、张笑天等一批抗日英雄和文化名人,四平战役纪念馆、临江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靖宇杨靖宇牺牲地纪念馆、通化杨靖宇烈士纪念馆、珲春张古峰战役纪念馆等。三是吉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安好太王碑和将军坟、敦化六顶山古墓群、吉林文庙、长春文庙、四平叶赫部城址、梨树偏脸城城址、杨靖宇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朝鲜族农乐舞、朝鲜族食品、朝鲜族跷跷板、荡秋千,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朝鲜族洞箫音乐、东丰农民画、东辽葫芦画、长白山根雕、白山石砚等。四是吉林省特有的关东文化。东北四大怪,吉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查干湖冬捕、长白山森林号子等。五是中华神话传说。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我省的辽河源头传说、长白山人参故事、于凤至家族故事、大布苏传说、卧龙泉传说等。六是国学精粹。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千字文等。七是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一诺千金、刻舟求剑、郑人置履、盲人摸象等。八是中华孝文化。新、旧二十四孝,家训、祖教、校风、家谱。九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人物、伟人等。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一是自然知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一些常识。十二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警句和格言、漫画、图画,还有摄影书法等。上述这些,只是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还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科技、知识、文化、实践类的东西,供宣传和弘扬。总之,丰富农村文化,潜力巨大,空间巨大,可以大有作为。

  挖掘和打造我省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至少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以后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挖掘与保护。东北文化其实质就是一部农耕文化史,每一个美丽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都没有离开这片黑土地,都凝聚着我们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的汗水与结晶,这些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惜的是,有一些文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久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这些文化被丢弃、被失忆。各级新农村办和农民画家朋友们要多上心、多留意、多收集、多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

  二是要加大对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对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宣传,省新农村办在今后工作中要对各地进行调度,既要看宣传的次数,还要看宣传的平台,更要看宣传的效果。各地也可以与省新农村办积极合作,通过省办与省级和部级媒体加强联系,对各地美丽乡村的文化品牌加大宣传。中央电视台在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拍摄的《美丽乡村》,不日将在国家媒体播放,必将极大促进该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年我省在国家媒体播放的电视剧《插树岭》、《种啥得啥》、《圣水湖畔》、《走在阳光路上》等,都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也极大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要深入落实百名文化专家进百村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今年,省新农村办下发了百名文化专家进百村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方案,要求省、市、县三级每个地方都要聘请学识渊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热爱新农村事业的文化专家3~5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3个美丽乡村,集中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乡村文化内容,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全省集中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00个。这项工作,经过各地积极努力工作,实际打造的文化品牌村就达到300多个,明年各地还计划打造文化品牌村300多个,同时还保护挖掘了一大批古井、古树和古迹。

  四是要加强文化专家与新农村办工作联络和合作。这次培训班主要目标是发挥各位文化专家的聪明才智,丰富全省各地新农村建设文化内容,使全省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的更加深入、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大家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的把这一合作深入开展下去,为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培训班指出,要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审批工作。按照省里统一安排,2016年省里继续安排1.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建设435个省级新农村重点村。2015年12月1日,省农委制定了《吉林省201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吉农综发〔2015〕11号),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7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家庭环境干净舒适、精神状态积极乐观、生活方式文明健康”为目标,将“精神扶贫”“文明行动”融入全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提素养、增本领,补齐“精神短板”,增强致富信心,干干净净建家园,精精神神奔小康。

  二、主要任务

  (一)聚焦“三晒”,展示乡村新风貌

  1.晒“三风”。以勤俭节约、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团结友善为主要内容,展示广大农民群众感党恩、讲道德、乐公益的淳朴民风;以自强自立、相亲相爱、诚实守信、以俭持家为主要内容,展示广大农民群众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的良好家风;以文明和谐、移风易俗、治理有效、婚丧简办为主要内容,展示广大农民群众知荣辱、讲正气、守法纪的文明乡风,广泛凝聚向上向好的强大正能量。

  责任单位: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

  2.晒荣誉。广泛宣传展示涌现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新乡贤、脱贫致富光荣户等先进典型,引导农民讲述自己的“创业史”“致富经”,相互学习、见贤思齐、珍惜荣誉,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

  3.晒整洁。以规划有序、环境优美、治理“八乱”(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乱设)等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美丽乡村;以“六美”(居室整洁美、庭院净化美、环境绿化美、外观协调美、家庭和谐美、书香氛围美)“四净两规范”(室内卫生干净、室外卫生干净、个人卫生干净、厕所卫生干净,生活用品摆放规范、生产工具摆放规范)等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美丽庭院;以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等为主要内容,做好植绿护绿、国土绿化,集中展示生态文明,“晒”出广大农村美丽、舒适、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责任单位: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村妇联主席)

  平台载体:各村、各职能部门要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道德讲堂、文化墙、乡贤榜、红黑榜、乡村文明宣传栏等宣传文化阵地,充分运用“每日”平台、微信群、抖音平台、今日头条、宣传栏、广播、和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发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引导深入开展家风社风巡展、典型人物巡讲、美丽家园和美丽庭院评选展示等活动,持续营造全镇上下同心同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三比”,提升群众幸福感

  1.比发展。通过比过去看现在,纵向对比村组、农户的历史和现状,让农民深切感受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和惠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比幸福看未来,横向对比农民收入、家庭变化、产业发展、农特产品,把农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追求幸福生活上来。

  责任单位:镇扶贫工作站、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

  2.比健康。农民之间比一比卫生习惯、戒烟限酒、膳食运动、心里健康等,比不随地吐痰如厕、不乱扔倒垃圾,比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及公筷公勺等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比不猎奇、不吃野味,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绿色生活;村村之间比一比疾病综合防治、爱国卫生运动、心理健康疏导、农民健身文化等活动开展情况,着力促进农民群众身心健康。

  责任单位: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

  3.比贡献。村民之间比一比带头脱贫、勤劳致富、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互帮互助;比一比支持乡村发展,积极谏言献策,参与乡村建设;比一比爱护公共财物、关心公共事业,有集体观念、有大局意识;比一比跟党走感党恩,讲规矩讲公德,不倒是非不添乱,不唯私利不添堵,不拖后腿不等靠,激发内生动力、创业干劲。

  责任单位: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

  方式方法:各村、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举办现场会、交流展、互夸会、“农民丰收节”活动等,定期开展评议排名、评比表彰,推广积分超市、推行道德银行,树立好人有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提高群众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积极性,凝聚起提升自我、建设家乡的强大信心和聪明才干,助推乡村振兴。

  (三)聚焦“三赛”,赛出农民精气神

  1.赛体育。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体现

  “农”字特色,创新开展健身秧歌、社火表演等项目,同时开展广场舞、健步走、太极拳等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村干部

  2.赛文化。建立村级文化娱乐班子和创作队伍,经常性地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创作“接地气”“扬正气”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大力开展送文化进村社活动,组织好“文化进万家”、农村电影放映(露天)、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广场,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依托农家书屋,实施“七进”工程,推进经典诵读和全民阅读活动,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村干部

  3.赛技能。在种养殖行业,围绕打造“甘味”精品、“独一份”等特色品牌,引导农民争当有知识有技术的“好把式”和致富能人;在企业经营中,面向市场、面向需求,培树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灵光人”和带头人;在三产服务行业,培育更多的“名厨师”“土专家”“巧媳妇”“能工匠”等行家里手,使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行政村

  责任人:各包村领导、村干部

  项目途径:开展农民运动会、农民健身大赛、广场舞大赛、文化活动汇演、文艺作品展示、职业技能比武等活动,让农民在自娱自乐和有趣比赛中提升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实施阶段(4月28日至5月8日)。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使“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农村、家喻户晓。按照市委、县委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好各村“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将此项活动切实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以贫困村为重点,全面扎实开展好“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

  第二阶段:深入推进阶段(5月9日至7月9日)。围绕全镇“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方案,抓主抓重,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镇属各相关职能部门分阶段及时指导各村抓好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落实,按照“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报”的工作机制,在5-7月每月25日前向镇党委报告活动开展情况,以便及时向县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阶段(7月10日至7月31日)。抓好“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总结,提炼出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各级媒体媒介推广宣传,并进行评选表彰。8月之后,将“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各项工作转入常态,日常化、经常化有重点地持续开展。

  四、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沿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应组织机构,细化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

  2.深化文明结对。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单位、文明单位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深化“结对子、种文明”

  帮扶共建活动,改善我镇农村硬件条件、优化软件环境,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道德滋养。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8

  关键词:整县;农村;美丽乡村;利辛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015-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Lixin County

  Shi Cuifa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Lixin County Party School,Lixin 236700,China)

  Abstract: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in 2020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ural areas and build a beautiful countryside.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Lixin County,summarizes the main methods,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and how the entire county to promote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Key word:The whole county;Countryside;Beautiful country

  1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其一,城乡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乡村普遍处于落后状态。农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公共服务都相对滞后。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否则农民就不会找到美丽乡村的感觉。其二,发展有基础。我国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能力,因此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其三,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美丽乡村建设是造福广大农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是群众所盼、政府之责。希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进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其四,契合了中央的要求。“十”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因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5a的时间,时间十分紧迫。利辛县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加快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小康生活,这是当前的重要任罩一。

  2 利辛县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利辛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辖23个乡镇,346个农村行政村(社区),人口165.8万。近年来,利辛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田园城市、美丽乡镇、生态村庄”的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年初,利辛县被列为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县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全省树品牌、皖北创一流、整县推进争先进。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中心村22个,美丽集镇6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生态乡镇1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14个,全省文明乡镇2个,全省生态村庄7个、生态乡镇2个,全省宜居村庄示范村1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连续2a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2.1 突出规划引领 按照“总体规划定规模、专业规划保配套、产业规划促发展、村庄规划出特色”的思路,突出全域规划理念,修订完善了县城、集镇、乡村总体规划,并依据未来人口发展和分布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将全县23个乡镇,346个农村行政村布点规划22个美丽集镇、168个重点中心村、956个自然村。依托西淝河丰富的水资源和沿线自然风光,规划建设了1条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果蔬采摘、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西淝河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依托境内4条省道、2条重要县道,规划建设由县城向周边辐射的6条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依托西淝河湿地公园,永兴现代农业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印象江南乡村旅游景区,茨淮新河光伏带,规划建设了3个乡村旅游景区,1个休闲观光旅游区,形成“一带六线四区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实现了县域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一张图”,整县推进“一张表”。

  2.2 注重典型示范 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项目台账,编制了《美丽乡村房型户型图册》《公厕建设导则》《门头店招整治导则》《立面改善导则》等,通过“一本建设台账”“一个问题清单”“一张任务明白纸”,指导基层规范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皖北地区实际,按照“土地上可承受、发展上可持续”的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产业发展带动型、撤销并大合并型、整村推进新建型、乡村体验旅游型、旧村整治改造型、周边拓展提升型等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心村。这些中心村基本达到土地节约、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群众满意“五大”效果。

  2.3 加大投资力度 2016年年初以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75亿元,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2亿元,计划融资农发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信贷资金24亿元,目前已到位8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通过竞争立项,获得部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2个,争取奖补资金3 600万元;获得部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16个,争取奖补资金3 200万元;建设省级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11个,争取奖补资金1 320万元;建设省级重点中心村48个,争取奖补资金7 200万元;争取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1 297万元,合计共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1.661 7亿元。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

  2.4 突出产业支撑 利辛县作为农业大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加大流转力度。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3.48万hm2,发展种养大户500多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 200多家。重点规划建设了永兴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王人生态农业产业园、马店孜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望疃有机粮食产业园、巩店中药种植产业园、城关都市农业产业园等“七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畜牧、水产、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

  2.5 狠抓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是个大问题,垃圾、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乡村美丽,首先是环境美丽。利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凡地必净、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村必洁”的目标要求,以“清垃圾、整环境、增绿量”为抓手,大力实施“四有工程”,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2016年以来,全县已投入7 830万元,县级建成大型垃圾填埋场,每个镇都建设垃圾中转站,村村都配备了环卫员。实行月督查考核、季排名通报、年终考评奖惩,建立常态保洁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呈现出水清、地净、庄绿、村美的良好效果。

  3 存在问题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确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建设模式,为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够高 从调研情况来看,村民作为村庄的主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由于生活习惯问题,保护环境意识也不强。

  3.2 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力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

  3.3 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等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

  3.4 规划相对滞后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目前利辛县虽已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与实施意见,但执行规划并不严肃,存在“边干边看边改”的现象,规划没有起到统筹引领作用。同时村庄的规划编制形式比较单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

  3.5 建设用地制约 有的中心村存在“两规不合”,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时进一步修编调整。集中新建型中心村,需要先建后拆,边建边拆,缺少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年度计划指标。

  3.6 建设资金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建设资金有限,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总量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吃紧配套投入难。另外,社会筹集资金困难。

  4 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为全面完成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16年开始,利辛县在如期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两治理一加强”整治建设、同步推进驻地所在行政村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到2018年底,力争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90%以上的自然村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性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完善规划编制 依规统筹解决用地 修编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坚持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原则,不规划不建设。在规划编制中,要进村入户、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重点把政府的愿望、群众的需求与专家的智慧有机结合,提升规划水平,体现乡村特色。要严禁在规划区外违法占地违法建房、沿路沿线无规划建房,控制违法建设增量,逐步消减存量。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把建设用地指标向集镇、中心村、保留自然村倾斜。加大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增减挂力度,完善增减挂奖补措施,力争新增镇集建设用地指标3.32hm2左右。积极破解建设用地制约瓶颈,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用地需求。

  4.2 突出产业支撑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产村融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村美民富的良好格局。要结合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编制乡镇、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扩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村镇覆盖面。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纽带,推进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探索财政投入到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资金转为村集体资产,以入股分红、固定回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4.3 多方筹资 保障资金需求 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原则上每年预算不少于2亿元,主要用于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等以奖代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信贷支持,通过农业发展银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信贷融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大力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盘活土地资源,采取公开出让建设用地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引导群众筹资筹劳、村民共建筹集建设资金。

  4.4 实施文明创建 实现和谐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加快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要结合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书香村居建设,发挥家风家训、民俗民风、乡规民约的育人化人作用,破除陈规陋习,营造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掘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弘扬本地特色农耕文化,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4.5 抓好宣传动员 形成共建合力 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政策,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宣传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

  4.6 建立管护机制 保护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三分建、七分管”。要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按照“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的要求,建立村庄垃圾污水治理、道路、绿化、照明、沟河治理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当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后期管护,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共管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文献综述篇9

  一、引言

  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20字总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纲要(贺雪峰,2018)。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陆出台了许多利好台胞的农业政策。海峡两岸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地理状况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农业合作也有许多互补的优势,这些构成了闽台合作的基础。闽台合作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然而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变成政策去落实在闽台农业合作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的共同愿景,是当前闽台农业合作关注的焦点问题。在“20字的总要求下”,两岸合作可以在产业转型、乡村改造、设施配套、生态治理、文化复兴方面进行,并且应该得到适当的政策扶持与倾斜。

  二、台湾乡村发展的主要经验

  早期的时候,农业在台湾的整个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崛起,台湾工业迅速取代了农业发展的地位,使得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工业的从属。费孝通(1993)指出,乡村“去农业化”现象渐显,乡村人口外流、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文化特色的逐渐丧失,使得乡村建设秩序近于解体。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如1983年“社区发展工作纲领”、1994年“社区总体营造策略”、1999年 “9·21重建暂行条例”、2000年“农村新风貌计划”、2010年“农村再生计划”......这些政策的推出说明台湾当局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也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然而,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台湾当局对乡村的发展的推进逐渐由“自上而下”型转变为“自下而上”型的模式。许标文等(2014)指出,“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是台湾当局通过审视过去乡村振兴政策,运用整合性的规划概念,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中心,挖掘乡村价值,重构乡村秩序的一种新的思维理念。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完善乡村制度体系的建设。从计划到制度再到规章,台湾对乡村农业的住房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文化的保护等方面无一不指定了详细的规则,使得每一条计划都具体的落到实处,每一条制度都有法可依。第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划( 2005—2008) ”指出要强化在地农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建立自下而上提案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加强农户自身管理,将权力回归到社会中,摆脱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固定思维,极大的激活农民积极参与建设的热情。第三,坚持乡村全面发展。台湾“农委会”针对台湾不同地区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帮助各个社区发展特色产业链。坚持多元发展,并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保护,提升乡村的综合竞争力。第四,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素质较低等问题试图推出各种政策吸引人才,但是效果却不佳。“培育农村再生的根本人才计划”以乡村人口为主体,由高校学者在乡村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与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热爱乡村、热爱农业群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分析与建议

  (一)区域特色

  自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XX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围绕的“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积极推进工作与并创新工作机制,将小城镇综合改革、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千亩设施农业和扶贫开发这六项工作整合为一体,推动全面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属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XX区域特色。

  小城镇的综合改革,立足于地区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的发展。这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式的发展能够积极的通过项目的推进、产业的改革来增强乡村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山地农业的综合开发过程中,XX市政府采用工业化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兴建农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的措施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XX市结合天然的山海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业,体现着这种山海经济模式下美丽乡村的建设。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品牌效应。XX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来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提升企业的服务范围。积极打造科技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与良好的示范。

  田地是农业的基础,农业设施更是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XX市政府统筹资源与资金参与建设农业大棚、开发农业创业园区土地等一系列的农业设施,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扶贫工作始终是XX市党委、政府的工作主线。在针对历史传承的基础上,经过艰辛的探索,使得地区贫困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优势与劣势

  总体来讲,XX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推进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自上而下进行政策的推进、资源的调配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政府的身影,政府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在发展的规划中,也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大的节约了乡村产业规划建设中的成本。该规划将区域特色与全面发展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六位一体的全面推进。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首先,在XX的发展模式中,夹着太多政府的背影,这就使得农户或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过多的依赖政府资源,这一点在资金方面尤为明显,如果财政的划拨中断,将会使得一些具有较好收益的项目出现“烂尾工程”,造成前期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乡村建设中严重缺乏基层村民的自主性规划,乡村是农民的乡村,是农民体现自身价值的生活场所,只有农民才清楚自己的需求,利用专家与政府人员参照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来改造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户的利益,会降低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未看到有创新可行性之举,政府在推进项目的过程应该同时培养一批热爱乡村、热爱本土文化的一代青年,为乡村自主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人才基础。最后,乡村的发展更多依赖自然资源的挖掘,未对这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自然风险做好充分的评估与预防。此外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较低,并未带来较高的附加值。

  (三)政策引导和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乡村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的做好乡村振兴下土地资源的编制规划,保障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土地资源的需求;积极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做好农村“三权分置”工作。《XX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三年计划,包括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重点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乡风文明的建设、基础环境的改造等方面。《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推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之下,XX乡村振兴的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在千亩设施农业方面建立了11个高优农业示范园,帮助农户增收8945万元。山地农业的综合开发新增达到1.63万亩,并利用这些土地培育了336个特色品牌。全市的龙头企业大幅增加,2017年全市12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14.68亿元,税金同比增长4.4%。全市创建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0多万边远山区贫困群体通过异地搬迁与工程改造使得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本研究认为XX的乡村振兴措施的改善可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要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明确自身定位,提高实施成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乡村振兴需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努力把农业打造成有奔头的产业。同时也提出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性历史任务。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围绕产业兴旺,更加重视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实现农业农村的多元化发展,大力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视新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元化农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与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倡导农业价值链的转型与升级。利用政策与制度为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夯实基础。农业不是工业的附属,要改变产业的发展思维,彻底抛弃“以农补工”,使得农业在社会经济的地位有显著性的提高,更多的实现产业融合的附加效应。深刻学习和利用产业的互补优势,打造共赢局面。在推进的产业兴旺的同时,要注重社会资本的介入,不能过于依赖政府资源。一方面积极调动社会资本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效益,避免资本的低效率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使得农户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与理念去规划自己的生活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构建美好生态环境。

  生态宜居乡村环境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摆脱传统农业对资源的依赖,改变以往先开发再治理的思维模式,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与向往。构建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保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对农业农村要求提供优质的生态农产品与适宜的居住环境的需求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

  优化产业结构中,注重金融的扶持,通过“融资”与“融智”积极加入农业的优化升级。为符合生态标准的绿色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门槛,解决龙头企业、优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服务功能,吸引外商投资。消除投资壁垒与管制,提高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XX自贸区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地区优势。在具体措施方面,应该开发更多的涉农贷款的产品,用来解决外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守住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外资银行的融资模式与理念,为XX的金融管理优化升级提供更多的参考。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鼓励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企业构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3.坚持文化自信,培育淳朴民风。

  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乡土精神风貌,培育积极向上、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借此激活农村沉睡已久的潜能,提升乡村文明的文明度与农民的幸福感。乡村文明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在利用工业、信息所具备的技术与优势推动新型农业发展的同时,保留淳朴的乡土文明,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推进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发展。此外,XX地区乡村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较为严重,但是其民风较为淳朴,可以参考台湾的“培根计划”,通过高效授课与培训的方式提高这些留守人员文化专业水平与素养,对于热爱本土文化的青年一代,积极的为他们谋取农业就业的管理岗位,将先进的技术理念与淳朴的乡土文明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其积极的参与乡村振兴中。对于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留守人员,可以发展农业副业,以支持多层次、多方位的农业发展。

  4.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就应该做到既让广大人民满意又能够科学有效治理,

上一篇:默克家庭医学手册pdf高清无水印版
下一篇:韩足晚报(2023.7.16)——K1进球大战,浦项后来居上掀翻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