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李少红导演的《橘子红了》?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在上小学,那个时候还小的我随着母亲看这部剧看了一遍又一遍,到现在我都忘记了剧情是什么样的了,只记得拍的跟鬼片一样的,刚刚忽然想起来准备把这片子翻出来重新看一下。橘子红了,是该摘了,不能不爱了。

  我刚看完这部剧,小时候看过一点被剧中一身红衣服的秀禾惊艳了,模模糊糊只记得很漂亮,所以完完整整看了一遍。 秀禾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孩,出生在贫苦家庭,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因为和容家大太太年轻时长相相似,被大太太“买”回家做容家三太太,为在城里有了二太太,并且一直膝下无子的容老爷生个孩子,从而将容老爷留在乡下大太太身边。 然而年轻的秀禾和同样年轻的容耀辉相爱了,这个该叫秀禾嫂子的男人。容老爷爱秀禾,对她很好,秀禾一直不知道容老爷不育,知道自己怀了耀辉的孩子后,耀辉已经决定离开她和娴雅结婚。最后,为报答容老爷与大太太的恩情,秀禾坚持生下孩子,却因为难产去世了。此刻,满地的白色纸钱与婚礼上的喜悦和祝福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局令人惋惜,秀禾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但秀禾的死,可能也是那个封建社会的必然结果。老爷为了自己的面子和所谓的爱,阻止耀辉和秀禾在一起,最终,耀辉还是没有选择和秀禾在一起。但他爱秀禾是真的,和娴雅的婚礼上他几乎没有一丝笑容,他的心里想必也是倍受折磨的。只是秀禾太苦了。

  02年首播的时候我刚小学六年级,懵懵懂懂只记得音乐凄美画面精致透着哀怨。我看不懂,只认得是个悲剧。

  前年不知什么契机,又捡来重新看,网络上的资源早没有清晰的版本,精美的画面也因此如同旧时光略显斑驳。长大了,看完才知那种无奈。

  这是个小格局的故事,发生在城里和乡下两处容宅里的家庭故事。大老爷和大太太从旧社会走来,大老爷强势且封建,即便穿着西装抽着雪茄也无法掩盖他的守旧观念:事业是男人的事,生育是女人的事。这也是他悲剧的根源——他固守的尊严骄傲都成了泡影,为了延续香火而娶来的的姨太太都给他带了绿帽而怀孕,后知后觉,那个在橘园守了一辈子的大太太才是真爱。年过半百,算不算晚?

  大太太这个极传统的妇人,秉持三从四德一切以老爷为中心,这一辈子只为那个连正眼都不愿意看她的男人。生不出孩子她自责一生。她买来老爷的第三个媳妇,以为这样就可以赢回老爷的心,不必再等橘子红时。她拜佛祈祷,她相信自己善良终有善报。然而这自私的善良,能否让她坦荡过完余生?

  秀禾命薄心高。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能靠她放掉的风筝来寄托。梦想是她仰望天空滴落的眼泪。她屈服过,又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悲壮的命运。六尺窄巷里他缓缓走来,那是成真过的梦。

  六爷受了新思想熏陶,但依然改变不了怯懦的心与最后的妥协。他雨中的告白以的确可以感动观众很多次。可是他配不上秀禾。洁白的婚礼和洁白的葬礼,是对他命运的最大讽刺。

  二太太作为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然而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作为身着时髦的女郎,骨子里却依然是旧时代小女子。她想要的太多,竹篮打水一场空。

  和现在动辄六七十集的国产剧相比,十几年前的国产剧制作普遍精良,剧本相对考究,往往有些深刻的内涵。最近趁着空闲又看了一遍。只能说,现在的年轻演员的演技真的…不能跟过去的小花旦小鲜肉比…相貌再精致画面再华丽有什么用…

  真的是太喜欢叶锦添的美术设计!时至今日丝毫不过时。

  小时候我躲在被子里,隔着挂起的毯,偷看妈妈。当时由于次日要上学,所以晚间电视剧是不能看的。

  当时对《橘子红了》印象不深,只记得最后天阴阴的,棺材,纸钱,江南小镇。

  到了大学时深钻网络,才有空补上以前没看完的电视剧。

  以上都是废话。

  《橘子红了》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一个作者写出一个故事,可能不为歌颂或批判什么,只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已,满足他的幻想和情绪宣泄,可能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添加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也是一个作者,在我写的文字愈来愈多时,就愈来愈有这种感受。《橘子红了》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讲了一个等待橘子红了又枯萎的故事,朦胧又凄美。

  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橘子红了》为我们展现的是那段年岁里,新思想的迷茫与旧思想的爱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他民国剧鲜有出其右者,当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等亦是十分优秀的作品,正是“鲜有”此列。大多数民国剧,着力点都在“太太之争”“婆媳矛盾”等。讲民国大宅子,要是没有大小老婆的争芳斗艳,就显得差了点什么。显然《橘子红了》里也有宅斗的元素。可是如果把宅斗作为主题,那就是消遣品,不能称之为一个有深度的作品。斗来斗去皆落空,看看生活里,谁真的为了“斗”让自己陷入无限折磨中?大抵都是思想浅薄的市乡小民。然则,大多数民国剧的主题都是《宅斗》,这令我由衷失望,因为,我爱民国小姐姐小哥哥们。

  橘子红了,其实是等爱,封建思想下,不孕是大错,只能乞怜橘子成熟时,能让心爱的男人回来。剧中前两集已点出最不该有的结局,等爱的女人枯坐在家中,凄清死去。如果女主秀禾也如同大太太一样等,她永远等不来懦弱的容耀辉坦白心意。她深受自我责任谴责,却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最终突破了隔阂,与自己心爱的男人欢爱,想要触碰的更近些。自然,他们不可能在一起。有太多复杂的因素。大多数人,就像宛晴一般,以为自己攒紧了真理,便可以大肆批判,大肆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爱情本来就不可能实现。他们愿意去尝试。却不是因为“真爱无敌”“自由无敌”,而是人性使然。

  譬如他们一个出轨,一个劈腿,要如何反驳?真爱就可以了么?

  譬如秀禾是甘愿卖身作妾,要如何批判?谁做错了?

  譬如要美菱“不离等着过年”,有什么用?谁能代替她割舍爱?

  旁观者根本做不到,就不必站着说话不腰疼。有的事不是因对而做,是因想做而做。

  《橘子红了》,不待橘子红了,就要采摘橘子,必然是酸涩的。橘子红透了枯萎,就必然要归入尘土。秀禾最后的结局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故事的终结罢了。

  橘子红了还有一点令我十分喜欢,人物真实而立体,永远是人和人正常交谈,做出人的举动,表达人的想法。而不是脸谱之间的操练,它讲的不是戏,是故事。它没有告诉大家二太太就是该死,大老爷就是好色。不过已习惯现有模式的人们,会用现有模式来界定人物好坏。“女主一定想保住贞操,不会让其他男人沾染半分。男主永远不会脚踏两只船。”诸如此类。显然橘子红了给了我们真实的故事,而非道德衡量下的戏剧。大太太家中富庶,不知书却达礼,为容耀华付出一辈子也毫无悔意,使用手段却良善温柔;大老爷将一切都藏在心里,他也是人,有爱与原则;二太太刻薄冲动,到底也是可怜人,她可曾做那些下药、杀人的恶事?没有;秀禾善解人意,却又固执而内敛,这一点上她和大老爷有相似性;容耀辉是个新进青年,但懦弱幼稚。如此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大老爷抱秀禾,“无论我怎么逼你,你都不说爱我,哪怕是一次也好啊。”大老爷爱秀禾,除了对于年轻时的爱的弥补,是真的还有爱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写文时,这样的人物通常说爱却不会表达,爱意味着软弱与不果决。他是没有错的,如果你从小都接受“生孩子是女人的事”的思想,你怎么可能会想到是自己的问题?作为接受过新思想的人,自然觉得“我会想到”,然而并不会。如果你从小都接受三妻四妾的想法,你爱一个人,爱两个人,就是顺理成章。大老爷对自己的三太太表达情思。这合乎情理,也令人感动。他还是放手了。

  2.宛晴捉弄二太太后,大太太却说,要表现出自己的气度和修养,大致意思是,我们可以讨厌一个人,但是要大大方方,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任何陷害与祸事。请问讨厌一个人,真的需要去排挤、挖苦、下套子么?玛丽苏剧里常有的价值观就是,讨厌一个人就会去害,女主不会讨厌任何人,如果讨厌谁,那么她就可以去加害、捉弄。而这恰恰是小家子气。

  3.秀禾逼问容耀辉,到底爱不爱她。将容耀辉的思想困境平静地说出来。那一段,是对容耀辉良心的责问与敲打。没有勇气那便结束这一切,何必虚伪逃避地把自己伪装成一名解救者。一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容耀辉不是杰克苏,他的确不敢负责。

  4.娴雅与秀禾逛街、谈话。现实与其他剧中,明明是两女一男爱情上的事,非要上升到辱骂女人、女人斗争上去。能抢来的只有心脏和金钱一类,爱情能抢来么?何况三角恋,就一定有个女人是坏的么?娴雅与秀禾俨然相处得十分融洽,女人除了爱情,还有她们的生活和喜好。娴雅带着秀禾去吃没吃过的东西,看没看过的书,逛没逛过的店。这简直是国产剧里的一股清流。

  5.二太太被剥夺遗产继承权大着肚子被赶出去时,大太太求情。这也是令人感到身心舒缓的地方。不管如何争一个爱人,人最基本的良善要有,如果就因为婚姻、爱情、事业就一定想让对方死、痛苦、冷漠,那便不算是一个人。那是脸谱。坏就坏在生活中大多数人真的因为这样的思维惯性,看一个人坏,就觉得他全坏,因为一个人坏,就觉得自己该欺辱他。

  就整个作品而言,浅层次可以说是对于爱情真谛的探讨。深层次可以说是对学生思潮的质疑。方才我提到了个人观点,故而深层次我不愿细究,没有多大的价值。

  这部作品的瑕疵点在于吴大伟(2021年修正一下,可以把瑕疵一词改为矛盾点,我指的不是这个人物有问题,而是这个人物看起来浪漫,却把整部剧的朦胧感唰地一下变清晰了。)

  吴大伟是个浪漫又胆小,不食人间烟火却穷困潦倒的男人,最后离开二太太余嫣红。《橘子红了》整个基调都是不安而浪漫的,因而连吴大伟这号人物也蒙上了一层美化效果。但实际上,这样以自我精神世界为中心,利用他人物质世界,又觉得自己无比超脱的人,简化成二字就是虚伪,进而可以称为小人。

  (2021年补充部分:是他所认为的超脱,脱离了现实里的因果,在他眼里是诗人,是爱情的失败者,是种种概念化的词汇,但在实际,就是没有对勾引来的爱情负责的小人。

  他的确可以为了爱情共患难,显然不是拜金的人。可为什么说他是小人。

  其一,他让二太太承担了所有结果,虽然是二太太决定偷情二太太决定继续二太太决定用孩子欺骗老爷,可是他只负责了自己爱情的那部分,他心安理得接受了这份爱情带来的甜头,他所承受的损失,仅仅是恢复了从前穷困潦倒的生活,不行就下一位。

  其二,他一开始出现在不合理的地方,就是一切合理的开始。他的生活来源和生活方式注定了他爱情的悲剧。具体可参考评论区我所指的拆白党行为。他不完全是无情捞钱的拆白党,所以也不会因为钱财而离开,而是游走于女人之间,过着这样的生活,爱情是需要的,面包也是需要的,如果两者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妙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其三,他的确可以共患难,但也仅限于此。他的高度理想化,在实际中不仅起到了端碗骂娘的效果,更是让他对未来的生活束手无策。在他为孩子感到欣喜时,他没有进一步去规划,他看不惯二太太的世俗,欺骗,可是他只是站在一旁围观,得利时沉默黑白,失利时评判是非。

  他想可以一起穷,可两个习惯了颓废无度生活的人,不思变通只会走向悲惨的结局譬如徐志摩与陆小曼。吴大伟没有对未来负起任何责任,反倒是嫣红,二太太用了极端刻薄世俗的手段,虽然一无所获,但她在为未来打算,她知道他们的生活需要钱,需要面包才能维持爱情。而吴大伟所谓的不需要面包,他终有一天会像那时勾搭舞女一样,背着嫣红继续从前得生活,虽不离不弃,但足够让人窒息。)

  他最后离开,是自己良心发现,毕竟哪个小人会离开唾手可得的钱财?(2021年补充:所以我并没有认为他是个负面的人物。虽然是个实际的小人,没有对这段感情负起足够的责任,但他选择离开,是出于价值观,而不是出于势利的嘴脸),他的离开,让评价这样一个人物变得更加复杂。

  ——

  2021年补充内容:

  时隔多年,大娘子论甚嚣尘上,她们在古代的妾室身上找精神胜利,用道德迫害同性,用道德给自己贴金,以权利地位为正义,将贬低她人出身、打骂凌辱视为合理,浑然不觉古代乃至近代婚姻带给女人的痛苦,婚姻成为了争取自由和地位的唯一的途径,妻子妾室概莫能外,而是一味通过古代近代的不平等地位,一味用道德约束同性的爱情和自由,甚至是教育资源,将自己完全代入古代妻子身份,以期打压一切竞争者,不惜以贬低自身为代价。

  她们推崇一夫一妻多妾制,殊不知古代一妻多妾是一个男人可以拥有一个妻子和多个妾室,而不是一夫一妻拥有很多妾室。妾通买卖、妾小妻大只是妻妾关系维持稳定的【政策】其中之一,是夫家管理内眷的条款,而不是妻站在夫身边一起管理,与此对应的是妻要遵循妇道,不可身犯七出,否则不论是家法还是国法,总有由头处置妻子。

  你们以为古代正室就不能变卖么?你们以为古代正室的命就是人命么?且不谈你们穿越回去能成为正室,即使能成为,所谓富人妾贫民妻,都是一回事。无所出可以用棍棒“问责”至死,违扭心意可以殴打不治而死,正室的命并不比妾高贵多少,在古代,女子之命皆由他人掌管,即使你娘家势大,你也属娘家所有,夫家的棒子落不到你身上,父兄同样可以将你发卖打死。

  正是男人可以拥有一妻多妾,使得正常的感情变得畸形,正是女子必须在婚姻中杀出一条血路,或是苟且偷生,才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尤其是《橘子红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类影视作品,深刻刻画了妻子独守空房被规矩约束的惨淡人生,以及妾室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为了那点儿希望挣扎得头破血流的故事。

  《橘子红了》从开始就反复述说着大太太们轮回般的统一结局,大太太甚至病态到可以奉献自己的所有来围绕老爷展开,可她也同样害怕那个结局,于是不断找“橘子红了”这样的借口,直到有一天橘子红了,老爷还是没有回来,她这才慌了神。

  二太太不可悲吗?其实她也是可悲的,她生在城市里,如果姥爷能一直留在城里,和她就是夫妻。她对老爷明明有爱情,却因为这样畸形的传统关系,让她也时刻担心失去宠爱,被迫在多重感情中选择伏低做小。

  而三太太呢,我们的主角,有很多后来的人夸她知道做妾的本分。她作为一个人,被随意买卖,她是一个人,为什么要有妾的本分?她正值青春年少,却毁在一个老男人身上,他不该为自己争取美好的未来吗?她没有选择背叛大太太,不是因为她本分,而是她在负责守诺的基础上追求真正的自由。

  作为一个女人,我们应该是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争抢婚姻的地位迷失自我。也许有一天有一个人在争抢婚姻中的地位,那应该是为自己作为人的权利而争取。

  同样是女人,同样拥有一个男人,为什么我们要等待分配安守本分。

  大太太前半生的悲剧就是在等待,而她后半生的幸福,就是来源于自我。她不是因为夫妻关系或传统观念而奉献自己,而是在认清了自我后选择坚守,我们往往认为,爱一个人是自己的事,放在这里同样适用。

  老爷作为传统社会下再传统不过的行商大老板,经过确诊不育的破冰,终于肯面对压得他喘不过气的传统带来的自尊。他与大太太是双向奔赴,而不是浪子回头。

  可是时至2021年,大娘子论依照浅薄的历史积累,为了自己的精神胜利,肆无忌惮对传统女性进行打压,我不得不有这些话要说。

  《橘子红了》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女人们冲突下的和平。就像《项链》中刻在DNA里的契约精神,《橘子红了》里我们争吵,各怀心思,为自己的利益和爱情勾心斗角,但是我们始终平等看待同性的灵魂。

  我们不会刻意去伤害置之于死地,在对方落难时会下意识搭把手,我们始终是作为个人而行为,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杀死对方,而是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就是一个完全迷失后狼狈清醒的例子,屈从现实,自我抗争,屈从现实,自我抗争,被独一份的宠爱、锤脚点菜的规矩洗脑调教,直到陷入这种生活,为了一口气不得不去斗,斗到一地鸡毛,与读了半年大学的女学生已大相径庭。

  当现代的大娘子们拿着秀禾服说事,声称不想穿妾的衣服时,我认为秀禾服反而代表了夫妻的平等,而不是限于传统的思维,纠结是妻还是妾,不去追求自由平等,却要将自己置身附庸的地位分个高低上下。

  如果只是匆匆看过《橘子红了》或是只知道秀禾是妾室,那么可以得空再看几遍。

  在数十年前,女人们开始讨论如何面对争取自己的感情。时至今日,我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仍未意识到独立自由平等,雌竞卷土重来,甚至选择妥协并自诩大智慧,把自己摆在附庸的位置,企图用一夫一妻制的道德观来实现一夫一妻多妾制中的正室地位,真是无比荒诞。

  归根结底,一夫一妻制是对多重感情说不,赋予走出泥潭的权利,追诉补偿的权利,自由结合的权利,而不是打压同性的权力,道德绑架男人的权力,强买强卖的权力。

  回头再看秀禾和大太太,真是感触良多。在目前的社会浪潮面前,《橘子红了》又具有了新的意义,值得反复咀嚼观看。

  以上,欢迎讨论。

  要评价「橘子红了」,首先得先了解的是,这部剧和李导的前作「大明宫词」用的是相同的两个编剧——郑重,王要。

  这两个人都学西方戏剧出身的。郑重还是留美回国的。两个人的审美趣味又都碰巧是莎剧那套,喜欢华丽梦幻铺排感重的台词,所以有了大明宫词格外风格化的对白。而也因为有这些经历,他们编的剧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人本主义。

  从大明宫词可以看出,他们写剧本是以人为本,会照顾到每个角色,给每个人物出场倾诉的机会,也永远在以人文关怀视角去展现人性的矛盾复杂。

  所以无论是大明宫词的权力倾轧,还是橘子红了的新旧思想冲突,最大的作用是提供背景和助力,方便编剧讲述人性故事。

  如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不幸,看似是权力支配的结果(第一次是武则天动用权力,第二次是太平自己动用权力),但本质上则是武则天强势的控制欲与太平反抗控制时的矫枉过正造成的。

  又如大太太其它事情上大度善良又温柔,可是她在情爱关系上是魔怔而自私的,所以她爱老爷个人的方式是把另一个无辜少女拖入封建婚姻制度来陪葬。

  权力或者时代,确是强大的推手,但在编剧眼里,人性的复杂、矛盾才是制造一切的元凶。

  这也是这两部剧质量上乘的一个本质原因——虽然格局不同,但始终着重于人,立意也就十分高明了。在讲故事之余,赋予人物前因后果过去未来,使观众不仅可以从故事本身得到触动,人物的矛盾立体也是十分打动人的。

  其次要说的是导演的风格化。很多人误以为李少红是这一部起才奠定了诡异压抑、飘忽鬼魅的风格。其实翻翻李导履历就知道了,她几乎可以算是拍cult片出身的人。所以造氛,尤其是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这件事对她来说可算是信手拈来。

  而她与曾念平两夫妇比较擅长的是镜头语言。摄影方面的风格化既是她的美学理念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她讲故事的法宝。在前作大明宫词里,其实这部分特质是有让位的,因为它的台词太丰满,话剧风格太强烈,所以拍摄上也更多地采用了舞台剧的展现方式,对光影、构图的追求虽有保留但没有发挥到极致,通常是静默的长镜头支撑着,里面各路人马展开辩论。

  而到橘子红了显然看出他们放开了手脚,更偏重于镜头语言的表达和整体氛围的营造,很多分镜、镜头推移的设计是恐怖片模式的,但又跟展示人物内心息息相关。

  也因此,大明宫词虽然摄影风格是让位的,但也更稳,又未完全失去风格,飘逸华美,所以更多人比较能接受它。

  而从剧作上来看,李导之前拍过雷雨等作,大明宫词里也不吝于表现一些纠结扭曲关系的关注,这其实就是导演在艺术表达上的喜好了。看得出她对边缘角色和边缘型的角色关系一直以来有某种偏好,她是乐意在不寻常的甚至是极端的人伦关系里探讨人性复杂的。所以橘子红了这部极其压抑扭曲的题材其实很合她的艺术追求。

  再说说其它方面,服装造型倒不是说叶锦添多考究,他其实一直是写意和先锋性上厉害。但叶锦添的优势是他会按照剧情的大概走向和导演理念先做好概念设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剧在城里大家都是西装旗袍晚礼服,而到乡下几乎全是晚清时代的宽袍大袖。要严格考据这两种风格,年代其实是对不上的。但他显然不是根据历史来设计,是根据城市,乡村两个概念在做设计,强调差异之大的荒唐,刻意拉开距离,深化戏剧冲突。值得一提是他复兴了三寸金莲的绣花鞋。这种假高跟小鞋子,上次见到都是李翰祥时期在做了,比起叶锦添,李翰祥算是有考据癖的人了(当然他可能也恋足),但没想到爱写意的叶锦添在这里捡了起来。当然了,也是为了戏剧本身服务。三寸金莲的小脚秀禾,怎么跑得过时代的巨轮,即使那年头有这种女生(如张爱玲母亲),也轮不到一个乡下佃户的女儿。

  至于配乐方面,很多人诟病过于诡异惊悚,个人反倒认为非常厉害,因为这部电视剧配乐也不只是单单完成氛围烘托任务,很多时候承担着描述角色心理的作用,就像其中一些镜头的设计一样。

  总之,李少红做这部剧是做得非常一体化的,也因此可以说是把艺术性和风格化做到一定高度了。虽然格局困于江南一户人家,比借皇家生活写理想化的唐朝社会小了,但一些思辨性的东西,这部剧比大明宫词并不差。甚至某些地方更突出。像对于进步青年思潮的反思,对爱情救赎的讽刺,都隐身在悲剧背后。

  只是呢,太风格化的东西注定少有人全盘接受,想看大家族故事呢,又只围绕一夫三妾,喜欢看宅斗热闹的呢,又受不了鬼魅压抑的氛围,爱看爱情悲剧的呢,本剧又有点反讽爱情并非救赎的意味。所以,见仁见智吧。

  《橘子红了》这个电视剧,我认为非常优秀。类似于张艺谋的《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或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这个评价是很高了。它与这些优秀的电影一样,讲述了一个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我们前辈人所经受过的苦难,他们的无奈、痛苦和挣扎。从艺术上讲,比《霸王别姬》、《活着》要差一些,这两个电影的场景更宏大、时间跨度更大、人物事件更复杂,这点上《霸王别姬》比《活着》更强一些。

  电影的艺术处理、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到位,演员选得也非常合适,使得整个电视剧我个人认为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说一说剧情上的见解。秀禾是为了感谢大太太免了她家一年的地租,但是并没有想以身投报。是大太太美菱看中了她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想把她收作妾,给了秀禾哥嫂500大洋,她哥嫂就想把她卖了作容家的妾室。秀禾并未答应,她拿不定主意:既想报答大太太的恩情,又不知作妾回报是不是太过了。剧情安排她在这时与容耀辉初次相遇,是耀辉的出现帮她把风筝放上了天,她认为这是她娘的意思,让她嫁去容家。嫁去容家,代表秀禾放弃了自己对爱情的追求,放弃了她想找个男人一心一意地对她的想法,因为去容家是作妾的。

  在爱上耀辉的时候,秀禾是没有心理负担的。因为她欠大太太的并不是太多,只是免了地租、厚葬了她母亲。这些是金钱上的东西,是可以将来做牛做马还给容家的,并不需要以身相许。而且500大洋对于容家是小钱,大太太误以为秀禾怀孕的时候,打赏朗中,出手就是50大洋。至于大太太的恩情,她做这些并不是因为可怜秀禾,而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想让秀禾做妾生孩子来拉回自己的老公。因此秀禾对于冲破容家这层关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是有动力的。所以剧情安排了她的一次出逃。她逃之前问耀辉:你会来吗?耀辉说是的,秀禾就拿起包袱逃跑了。

  但是对耀辉来说,冲破与兄嫂的这层关系,大胆地爱上秀禾,是有巨大的心理负担的。并且他身上的伦理、礼教的枷锁是更重的。老爷和大太太把他养大,教他读书、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事业,并且要把容氏集团给他管理,这是亲情、恩情,这是巨大的负担。而且他生活在礼教的上层,很难逃开他所有的社会关系,到底层、别的地方生活。这层枷锁对于他来说是更重的。所以秀禾早早地就向耀辉表明了她的心意,耀辉却不敢承认。两个人对老爷、太太的不同的感情和地位,造成了秀禾的大胆和勇敢,以及耀辉的犹豫不前和心理挣扎。这些细节,电视剧和演员都处理得很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许多事情并不只是黑与白那么简单与分明,人的决定和行为要考虑许多的方面,与电视里宛晴和那个男孩的简单思维是对照的。可笑的是到了现在,许多人还是简单地评价剧中的人物,简单、粗暴地划分谁对谁错,跟宛晴和那个男孩一样。

  最后的设计非常精彩。人物的的悲剧结尾总是比喜剧结尾更震憾人心。本来理顺的关系突然就乱了。本来耀辉和秀禾都认命了,耀辉按容家的意思娶了沈娴雅,两家事业合并;秀禾为容家诞下孩子获得自由;容家老爷太太得到容家孩子,各自应该是在当时最圆满的结局。当时的世俗和礼法,我不知道容耀华休了秀禾,秀禾是不是可以再嫁耀辉,但是想来应该是非常困难的,当时人的自由太少了。但应该不是做不到的事情。至于与沈家事业的合并,这个不需要考虑的,本来容家事业就可以了,不需要更上一层。所以我认为,上策是老爷休了秀禾,秀禾嫁与耀辉,闪电办完这个过程,之后孩子出生,是耀辉的孩子。再将这个孩子过继给大哥。事业仍由大哥管理,耀辉与秀禾自由生活。中策是老爷退居二线,耀辉和秀禾事实上在一起,但仍是老爷三房。孩子生下后名份上为老爷的孩子,带至乡下由老爷与大太太抚养。这样的话耀辉与秀禾没有名份,后面再生孩子可以过继给耀辉,但名义上耀辉仍是单身。我认为电视剧的安排是下策,这样的安排只幸福、成全了老爷与大太太两个人,却痛苦了三个人:耀辉、秀禾与沈娴雅。我认为导演不可能考虑不到上述两个方案,但是为了艺术效果和主题,选择了现在电视剧的方案。并以秀禾难产为结局,达到最大的艺术效果。这无可厚非,从拍电视剧的角度来说,这是最好的安排。

  但是因为秀禾的难产与死亡,整个关系就乱了。死亡是最震憾人心的事件,由于秀禾的惨死,耀辉、老爷和太太都背上了巨大的心理债:耀辉本可以大胆地与秀禾相爱,这样她即使难产,也不会死在痛苦之中;容耀华夫妇更是不用说,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也许秀禾还在李家待嫁,也许她可以嫁个门当户对的意中人,这样也许就不会难产。尤其是秀禾死后,还留下了一个孩子,因为与孩子朝夕相处,所以秀禾是不可能在三人的生活中淡出的。而孩子身世,很快沈娴雅就会知道,即使不知道,耀辉的痛苦是无法维持与沈的婚姻的。沈是敏感的人,对她自己的爱情和人生有需求,她不可能接受容耀辉不爱她、心里有秀禾,并且与秀禾有孩子的事实。所以,由于秀禾的惨死,整个事情理顺的关系就乱了,容家人的生活也会陷入痛苦的境地。这当然是导演艺术上处理的成功。

  另外说几个小小的瑕疵。一是秀禾来了月信,知道自己没怀上的时候,跪着跟大太太说:我又来了。宛晴作为一个比她只小两岁的正常女孩,居然不知道“又来了”是什么意思,这个过了。只要设计她跟大太太一样震惊就好了。二是容家请了西医曾大夫,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富豪,思想和生活是非常先进的,秀禾怀孕没有去正规医院生产,这个有点不能理解。从剧中得知所谓的城里是杭州城,因为前几集宛晴去城里送橘子的时候,二太太说宛晴喜欢住开窗看得到西湖的房间。杭州离上海不远。曾大夫为容耀华诊断不孕是上海查的,耀辉向他大哥提议让他查身体也是说在上海有认识的医生什么的。对于这个对容家至关重要的秀禾的孩子,肯定应该咨询过曾大夫。曾大夫应该知晓上海的大医院的产科。查了一下,仁济医院是上海开埠第一家西医医院,成立时间是1844年;中山医院成立于1904年,广慈医院(瑞金医院)成立于1907年,都还是清朝。剧中有一个读信的场景,读到写信日期是民国十几年,具体记不清了。那么剧中的时间应该是1925-1930年之间,那时上海的西医应该已经非常发达了。林巧稚进协和是1921年,从协和博士毕业是1929年,换言之,林巧稚都快毕业了。那时,以容家的地位和知识层面、关系网,应该知道西医产科的先进,而剧中仍是乡下稳婆接生,还在决定是要大人还是要孩子,容耀华夫妇只能上香、祷告,让人费解;另一个是二太太怀上孩子了,她非常笃定以及肯定孩子是容耀华的。从剧情来看,容耀华是回乡下看秀禾去了,很长时间没回来,以至于二太太都怀疑他不回来了。回来以后要行事,被乡下来的说秀禾怀孕的事情打断了。然后余嫣红就到乡下宣誓主权去了,她是在乡下得知自己怀孕的。从剧情的安排上,应该是余嫣红在容耀华在乡下看秀禾期间,与吴大伟怀上的。余嫣红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吴大伟的?

上一篇: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分几个部分,执业助理医师都考哪几科内容
下一篇:哑女的逆袭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