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当当:从复旦保研协和,我在成长会的这三年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Scalers点评:

  如果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可能会记得两年前有一篇文章《文科生手抄《有机化学》,我一周就跟上老师讲课进度》。这篇文章当时引发了不少的讨论,不过,很多人的讨论不在于这个做法的启发,而是认为复旦大学没有这个专业,从而否认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年以后,作者从复旦大学保送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今天我请她来分享复盘一下,希望给大家有所启发。

  最后,如果你也想与我们共同行动,可以看看S成长会2022,一起行动,共成长,三五年后见真章。参见《打破小透明——S成长会2022报名须知》。

  其他相关文章

  复试反超拿第一。成长会一年,考研圆梦湘雅!

  在职考研,两娃妈妈如何考上清华心理系研究生?

  [S26]欧当当

  从复旦保研协和,

  我在成长会的这三年

  大家好,我是来自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欧当当,在今年的推免中收获了“北协和,南湘雅”两所顶尖医学院校的offer,并最终选择保研到北京协和护理学院。

  【图一】

  我从2019年加入成长会,到今年正好是第三年,保研的结果隐隐验证着S老师发起的“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

  在我为保研而努力的这几年里,S老师与成长会的小伙伴们帮助了我很多,所以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些我们的故事。

  缘起

  我第一次产生保研的念头是2019年,我大一那年,也是我加入成长会的第一年。

  在当年6月的大课上,S老师详细阐述了“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理念,并让我们在课后作业里针对自己的痛点制定一个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

  我最后在作业里写:“我的目标是保研本校”。(这份作业在群文件里依旧有留档)

  【图二】

  我当时确实觉得本校就是我的天花板了,但S老师点评我作业的时候,却鼓励我把目标定得再高一些,本校固然要争取,但也可以了解一下清北的情况。

  于是我就去查了一下协和、北大的保研条件,顺便因为搞不清“夏令营”和“预推免”的区别,把推免流程也顺了一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照着那两所top高校的招生简章,我开始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简历。

  科研经历

  学历和绩点只是一块敲门砖,想在面试中打动考官,必须得有几段能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

  决定要保研之后,我就在大一那年的暑假申请了第一个课题,获得了1000元的项目资助。

  【图三】

  当时的我对科研还懵懵懂懂,但好巧不巧的是,那段时间S老师正好组织了《院士思维》的读书活动。在那套书里,数百位中科院院士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冥冥之中竟成了我的科研启蒙。

  不过,比起方法论,《院士思维》更多的是培养了我的学术品味,让我明白怎样的选题是好选题,以及什么是不能触碰的红线,比如不能因为结果不好,就去篡改数据。

  其实写论文的方法都是可以慢慢学会的,但学术伦理就只能靠我们用慎独的精神恪守本心,这就是院士们给我上的第一课。

  第一个课题结项之后,我在大二的暑假申请了第二个课题,获得了3000元的资助,并成功联系上一位博士生导师来带我这个课题。

  我能鼓起勇气去联系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S老师推荐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的影响。

  苏世民先生在书里说:“实现大目标和小目标的难度相差无几,人的精力有限,既然每次只能聚焦一项对个人而言至关重要的事业,就应该选择一个真正值得努力和专注的目标奋力一搏。”

  可是,当时我发出的邮件却石沉大海,我以为那是婉拒的意思,本想去联系下一位导师……但我突然想到苏世民先生还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强烈推荐,我就同意”。

  所以我给老师发了第二封邮件,再次推销了一下自己的科研潜力,然后仔细解释了我为什么会选择联系她。

  令人意外的是,我半小时之后就收到了回复。老师说她今年本来没有带本科生的计划,但我的第二封邮件打动了她,所以她改变了主意。

  【图四】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比如后来我申报某校夏令营的门槛是需要两封副教授以上职称老师的推荐信,其中一封就是这位老师给我写的,另一封是我们副院长经由她的引荐帮我写的……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学生工作&社群工作

  对于学生是否应该做学生工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反对的意见都集中在官僚主义上。

  但或许是因为我校校风很好的缘故,我个人觉得我们学生会更像一个社团,大家合作举办院系活动,既服务好了广大师生,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我刚入校的时候因为会剪视频的优势竞选上了班级宣传委员,慢慢摸索着学会了通讯稿撰写和推送排版,后来因为这些技能被吸收进了院系学生会宣传部,再后来被调去秘书部任部长……

  我在任期内组织了多个大型院系活动,也因此连续三年获评复旦大学优秀团员、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图五:后来再拿奖,我都懒得发朋友圈了】

  而且非常巧的是,我在学生会做部长的那年,正好赶上S老师组织《管理学》主题读书活动,当时我也申请了读书小队的队长。

  在理论学习和S老师的指导下,我不仅出色完成了学生会的工作,我带的读书小队也取得了综合排名第6的成绩(共29队)。我当时还为此请擅长画画的队员hotline设计了一个纪念章,再由我把它刻成橡皮章印在明信片上寄给了队员们。

  【图六】

  在那段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件对我保研择校影响很大的事情。当时在小队的破冰仪式上,我意外发现有两位队员都是协和的研究生。在之后的朝夕相处中,这两位大佬经常被我追着讨作业,时间一长,我竟也产生了一种“协和,好像我也能上”的错觉……

  自媒体

  我简历里的另一个亮点,是我的自媒体账号“Omi代号欧当当”,在b站、微博、公众号累计有五千多粉丝。

  【图七】

  我面了三所学校,几乎每个学校的考官都对我的这段经历非常感兴趣……我也早猜到她们会感兴趣,所以提前准备了回答,最后答得很流畅[doge]。

  其实我的b站号最初并没有什么内容,只是用来录“study with me”,或是直播我的学习实况。

  后来S老师鼓励我可以多写点东西,并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于是我尝试着在b站专栏和微博写起了日更,选题的切入点是我比较擅长的学习经验分享。

  慢慢的,我也开始尝试写随笔和杂谈,用文字记录下我在学校和医院的见闻,偶尔也会对护理行业的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过大三为了备研,我停更了一年,之后会择机恢复更新。

  刷绩点&考研小组

  成绩对保研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我旦真的太卷了,我感觉自己已经卷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但也只是把排名稳在了保研边缘。

  我其实一度觉得自己保不上研了,所以从今年一月开始,就停下了所有事情,在成长会里拉了一个考研小组,带着组员们每天备考。

  其实考研和保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冲突,因为那几门专业课在保研考试中也会被考察到,某些学校的保研面试甚至会用考研的真题,所以按照考研的节奏复习只会有好处。

  而准备保研面试时的那些简历、自我陈述、推荐信等材料,考研复试一样可以用到。甚至如果在保研考试中表现出色,有的学校会给优秀营员免考研复试。

  保研offer

  因为很早就了解过保研流程,所以我从今年三四月份就开始关注夏令营的情况,比那些九月拿到推免资格后才开始关心保研事宜的同学多了很多机会。

  我付费请了一个学姐帮我第一时间转发各校招生简章,以及修改文书。在她的指点下,我改了五六版简历,准备好了推荐信模板和自我陈述,并提前做好了自我介绍的ppt,线上模拟了面试可能被问的问题。

  S老师当时也知道我在准备夏令营,感谢成长会神奇的校友群,他帮我联系到了几位在相关学校读研的会员。学姐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比如清冉学姐给了我很多资料,Kelsey学姐更是给我打了几个小时电话传授经验。

  7月参加夏令营的那段时间,我正在医院实习,尤其是协和的面试正好在我进入新科室的第二天……我本来都不想去了,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跟带教老师申请了调班。

  现在想想,这绝对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因为之后8月的预推免几乎只开放给夏令营的优秀营员,我要是当时没调班,可能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

  9月下旬,我拿到了推免资格,在国家系统上确认了offer,从此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简单的复盘

  1.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复盘一下整个过程的话,我觉得最关键的点是我在合适的时间定下了合适的目标。它跳一跳就能够到,而一旦够到就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我才有动力坚持三年。

  在当年的那份作业里,很多同学都给自己定了1000天计划,而且大部分人的目标是学英语。但我当时就在想,真的有那么多需要学英语的人吗?除非生涯规划里需要英语证书,不然现在的翻译软件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日常需求了,有多的时间拿出来考个证不好么?资源要用在刀刃上嘛!

  坚持是手段,不是目的。持续行动搞得太悲壮了容易变成自我感动,过程再艰苦,达不成目标都是无用功。

  而一旦你为自己的1000天找到了一个目标,这就意味着未来三年里你每天都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进去,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就像如果你要买房子,那你不仅手里的积蓄没了,未来好多年都要背房贷,肯定会慎重挑房源……给持续行动挑目标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吧。

  2.积极地拖延

  我其实是个拖延症很严重的人,但这次整个过程都没有因为拖延而耽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准确预估了工作量,然后踩着ddl把事情做完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把三天的工作拖到最后一天做完,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心里知道这个可以一天做完……我想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怕就怕错误地估计了工作量,直到开始做才发现一天做不完。

  所以这么多年了,我与拖延症和平共处的方法,就是提前搞清楚我拖到什么时候开始做可以从容地把事情做完。熟悉的事凭经验估计,不熟悉的事会先弄清楚它的规则,然后找大量经验贴确定工作量,再先做一小部分看看效率,最后综合评估出ddl。(建议把时间乘以1.5以防突发事件)

  在不需要干活的时候,我就可以快乐地做点没用的事。比如参与社群活动,看看课外书,给我的账号写写文章,出门听听讲座,或者干脆晒晒太阳,任凭思维漫无目的地游荡……

  我觉得只要不是因为害怕开始而一边焦虑一边拖延,积极的拖延反而有益于身心健康。“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反正又没耽误什么正事,为什么不享受一下自由而无用的生活呢?

  3.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勇敢一点

  我们都太年轻了,总觉得今天放弃了这个机会,明天还会有另一个机会等着我们……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我很庆幸在无数个可以放弃的时候,自己选择了抓住机会。

  所以我在毫无科研经验的时候选择申请课题,所以我在被拒绝后还是努力向最厉害的导师推销自己,所以我冲到院长办公室要到了推荐信,所以我在看不到保研希望的时候依旧调班参加了夏令营……

  年轻的好处就是机会很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轻易地浪费机会。

  就比如2019年我们有一个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交流两周的机会,学院给报销往返的一万块的机票钱。当时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英语不好没敢报名,所以我很顺利地参加了那个项目。本来之后的寒暑假还会有很多机会,但谁都没想到疫情来了,出国项目全部被取消……

  “明天”或许不会如期而至,至少,偷懒的人是没有明天的。

  总之就是非常感谢S老师和成长会,感谢一路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自己的努力和好运气,接下来的日子我会继续努力哒!

  【图八:随缘蹲一波打赏】

上一篇:最大尺度美剧推荐经典篇 满满都是回忆啊
下一篇:追索“带孙费”厘情“情分”与“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