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1](美)科珀著.存在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法)富尔基埃(Foulquie,P.)著;潘培庆,郝 珉译.存在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法)雅克·科莱特(Jacques Colette)著;李焰明译.存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波)耶日·科萨克(Ежи,Коссак)著;王念宁译.存在主义的大师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 李钧著.存在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编.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 名称的渊源 P1

  (下定义、回溯、贴标签。存在主义从中得以发展的“存在”一词的特殊意义。存在主义企图/哲学诉求。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2. 存在主义者们和“大写的存在主义者”P8

  (打破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者的怪圈:先定调萨特、海德格尔。两位的关系。后来的存在主义家共同点。异化。排除加缪、克尔凯郭尔,避谈尼采。大写的存在主义者而非存在主义数人头。)

  3. 某些错误观念 P16

  (战后的精神状态(作为哲学的存在主义&作为风尚的存在主义)。不准确的词条描述。虚伪的“存在主义”青年。过度依赖存在主义文学。过度信赖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演讲。畏。反理性主义、虚无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1. 反对魔法的战斗P27

  (维特根斯坦:必须与之战斗的魔法诱导我们假设了两个虚构的领域:①内在的心灵生活领域②客观的领域。这样的魔法产生了二元论/二元性思维:内在与外在、心灵和身体、语言和现实、私人的和公共的、语词与本质的对立。)

  (哲学最深的驱动力就在于超越二元性思维、在于解除人从世界异化的无望感所构成的永恒的威胁。...哲学的某种永恒的关怀一直将人从世界当中异化出去的倾向相冲突,而世界一直处于科学、语言或形而上学思考的威胁之下。)

  (艺术致力于破除二元、制造人的精神与世界的统一。)

  2. 黑格尔和马克思P34

  (黑格尔对于异化的观点:①异化是意识的基本特色,贯穿于意识的整个历史。②哲学最终不仅仅讨论异化,也关注与它的自我展示。...黑格尔观点的中心命题:①“绝对者是精神”。②精神是某种以达致自我知识为鹄的的行动或过程。)(异化词源:德文词,词根,疏离。按照黑格尔观点,精神与世界的决裂,是世界和自然作为精神的一部分与精神的决裂。)

  (黑格尔阐明了异化状态是讨厌的、有关异化的“阴沉的”方面:①一旦人们将他们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他们就将自己与身体对立起来:中世纪禁欲的基督教。②如果我将自我与世界以及我的身体对立起来,我也会将自己与他人对立起来。批评他的时代人们靠利益联系在一起,缺乏对共同体的心与灵的认同感。③批评18世纪启蒙时代“自我异化的精神的世界”。黑格尔认为神话和迷信有真理,即世界充满了意义。批评伏尔泰将世界和自然成为理性的、外在的、无意义的机器。④心灵与自然的异化式的二元分离诱使人们觉得自己与事物所是的方式完全不相干→拒绝我们对于自然的责任。⑤异化的人不会自由。what异化的人)

  (马克思:哲学的目的是克服异化,要从经济方面下手消除阶级划分。马克思认为所有宗教都是鸦片。马克思提出了一种异化形式:与人的“物种-存在”(人的本质)的疏离。)

  3. 存在主义与异化P42

  (威廉·巴雷特:“异化与疏离”构成了存在主义的全部问题。他过度美化异化的人在面临世界时的赤裸状态和孤独状态。)

  (存在主义者(马塞尔、萨特、海德格尔、尼采)赞同黑格尔、马克思关于异化的阴暗面的观点。但在how to modify it 有不同见解→存在主义者遇到了新问题:界定一种使人们能够与世界及彼此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存在方式,但同时不以“失去他们自身”为代价。存在主义强调人,主张从公众中隐退。)

  (马丁·布伯:异化。哲学的任务是恢复人与世界的被分裂的关系。正常的关系是“我—你”。)

  (海德格尔使用“异化”只在于自我疏离、而非与世界疏离的层面上。哲学任务:对存在的纯粹研究。...“我们与存在的疏离”:人无家可归,在寻求栖居之地。→哲学的任务:从中拯救。)

  (存在主义指出了二元论幻觉,which产生了无家可归。被抛弃于一个没有意义和价值世界之中的感觉。)

  1. “纯粹”现象学 P49

  (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批判“自然主义”、经验科学,which导致二元论和由于科学的不完美造成的对理性的幻灭。本质的知识。→“存在论”现象学→存在主义)

  2. 存在主义者的批判 P59

  (存在主义者拒斥了胡塞尔的方法论,继承的是他的原则:①坚持生活世界对于科学所描述的世界的优先性。②胡塞尔对于笛卡尔式的“我思”的拒斥。③意向性原则。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意识的意向性理论表明我们已经“被抛入世界”,这一点是通过我们的活动与筹划的意义而被揭示出来的。...海德格尔:我们不能想象我们是没有世界的。)

  1. 世界 P71——世界本质上是人的世界

  (存在主义:世界就其本质而言,是具有不同持存度的实体,即互相分离的物理对象的集合。萨特:与其说我是世界的镜像,不如说世界是我的意象。存在主义者提供了三个点来支持它与标准解释不同的世界描述。1、2来自海德格尔,涉及的是世间之物的“工具性”与“指号性”,烦忙(concerns),3来自萨特,关涉的是世界结构中的“否定性”,匮乏(manque)。由于“工具性”、“指号性”与“否定性”都是通过人而进入世界,并成为世界的本质方面,因此,这个世界乃是人的世界。)

  (梅洛-庞蒂肯定了生活世界,即人类意义与实践的世界对于现成在手的科学家世界的逻辑优先性。)

  2. 人类存在 P83——人只能在介入中理解其存在

  (“此在”(Dasein):具有与我们一样的“存在方式”的存在着、“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存在主义对于本质的观点,反本质主义。“存在”(existence)的词源暗示人类的一特性。过分倚重克尔凯郭尔、雅思贝尔斯的“个体不能通过普遍的范畴被理解”有问题。)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奥特加:人必须时时创作他自己的存在。几乎所有传统的对人的解释的问题都可以归为“存在的”问题。...人拥有根本的自由与力量去超越。拒绝或重塑性格。...存在主义对于我们存在的隐喻和新词:光、澄明、空洞、虚无,在那里的存在(being-over-there)、先行于己(ahead-of-itself)、绽出的存在(ec-static/ex-istent),人是尚未的存在(not-yet-being)、其所不是者(what-he-is-not)、纯粹的可能性(possibility),人的存在是烦(care)、价值或匮乏(lack)。这一存在具有叙事(narrative)或者活的筹划(vital programme)的形式。)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能被构造为因果性关系的理由。海德格尔:我们的存在是烦(sorge)的存在。萨特: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为评价性(valuing)关系。...我们的存在需要世界,我们只有在与我们正在变成的未来之关联中才可能理解我们自己的存在。)

  1. 主体与客体 P97

  (萨特、布伯继承了黑格尔将主体-客体的二分看作是一种异化关系的思想。布伯:人是“对于我与世界的异化颤抖不已”的存在。马塞尔:异化、旅舍。后现代主义拒斥二元论。)

  (存在主义拒斥二元区分:海德格尔、梅洛-庞蒂。我们的存在在世“不是作为主体和客体的现成在手式的共存”。...世界与人:世界不容抹杀的是人的世界,人不可抹杀的是世界中的人。因此,如果异化感是通过主体-客体的图像引入的,即我们的存在对于世界是非本质性的,并且世界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本质性而言只是偶然的,那么这种异化感就是不合法的;世界更多地是我们的家园而并非陌生人下榻的旅舍房间。...神秘主义者克服主客观割裂的方法。雅思贝尔斯以消除了主客观对立的方式来描述世界及我们自身。)

  2. 心灵与身体 P101

  (心灵与身体二元论是主体-客体二元论的类型之一。这一异化由来已久,宗教视野,身体是实现精神升华的障碍。)

  (存在主义者对心灵与身体二元论的敌意:马塞尔、萨特、梅洛-庞蒂、波伏瓦。)

  3. 理智与激情 P106

  (柏拉图的理智与激情的二元论传统、理智战胜激情的传统。黑格尔认为这一传统加强了人的异化感。存在主义站激情:①除非我们同时具有激情,我们不可能是有理性与理解能力的存在。②某些激情通过“揭示”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特点,在其自身已经是理解的一种形式。...海德格尔:烦(care))

  (存在主义:展示情绪和激情在重要时刻能揭示事情。畏(Angst)与人的极端自由及个体性紧密相关。)

  4. 事实与价值 P110

  (黑格尔认为启蒙时代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的时代,因为这时代的代表人物拒斥外部世界有任何内在意义与价值。some存在主义者同意:布伯、海德格尔。萨特。...正如黑格尔一样,存在主义者关心的是消除一系列的二元论,他们相信这些二元论应当部分地为与世界的异化感负责。)

  存在主义者主要是在自我疏离的意义上使用异化一词的:海德格尔、萨特。

  1. 一些错误的起点 P116

  (存在主义(尼采、里尔克、海德格尔、萨特)批评:波洛尼厄斯式的自我疏离与非本真说。/“加利福尼亚”观点:导向表面“真诚”,which误解存在、分割“自我”与外在行为,实则是“不诚”。...我们只能在世界中,而不是在隐蔽于我之中的灵魂物中发现我自己。)

  (存在主义观点:意识的统一性与人格同一性问题。...在被孤立的情况下,“自我”在此没有任何意义,其意义取决于它在整个表达式中的功能。...海德格尔、萨特。...存在主义的自我:没有自我概念,对此也没有兴趣。...“自我”这一不幸的表达导致了存在主义所反对的对人的实体的实存化。...对自我疏离观念的解释主要是去描述人类生存的诸方式,去显明其中某些方式何以被称为“自我疏离的”。)

  2. “共在”与“为他人存在” P123

  (存在主义的自我疏离的概念=海德格尔的“非本真”(inauthenticity)。萨特的本真性:在自我疏离中失落的“自我恢复”。异化。)

  (考察存在主义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解释是讨论自我疏离问题的前提。...存在主义:我们是肉身化的理智存在,故我们的情感与思想只有在与世间之物的交道中才能够被理解。...正如外在世界与我自己的存在不是一个真问题一样,他人的存在也根本不是问题。...我们不可能首先单独存在,然后才进入与他人的关系之中。...萨特:他人作为他的目的与视点的中心构成了我的竞争者。...我之为他人的存在(Being-for)。海德格尔:就其本质而言,此在就是共他人的存在。...烦神(solicitude)指我与他人的关系,烦忙(concern)构成了我与世间之物根本性关系。两者一同构成“烦”(sorge/care)。雅思贝尔斯:只有在于他人的交往中我才存在。马塞尔:除非我将自己设想为与他人不同的存在,我将无法思考自己。)

  (作为一个人,自我必须是这样一种自我意识,它不仅要意识到物的存在,而且必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在世界中的与他人不同的个体。...萨特:目光(the Look):指示了他人存在之无可置疑性。使我得以成为一个具体的个体。...通过他人之否定而获得了清晰的自我意识。)

  (so,他人心灵的问题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为其所依赖的是一个错误的假定:身体与心灵只是偶然地结合在一起,而我们的经验也可以在世界上其他人完全阙如的情况下被赋予意义。)

  (now我们可以解答这一问题:存在主义所断言的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过的一种非本真的、自我疏离的生活的事实,是如何在我与他人的关系的基本结构中具有其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的。)

  (自我疏离了的(self-estranged)或非本真的生活:一个人通过过多地和过于轻易地同化于他的生存的“共同性特征”来解决他的“含混性”。→他就“失落了”他自身独有的东西、真正的自我。→他不再是本真的(authentic)。)

  (轻视个体: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个体只不过是他的国家或阶级的一个偶然产物(accident)。厄埃尔文·戈夫曼:人只不过是一些“社会角色”的一个交集。)

  (存在主义:人们太容易生活得好像“生存的共同体特征”就是生活的全部似的。正是在他们如此过活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是自我疏离了的。)

  1. 公众、群众与“常人” P133

  (存在主义作品中恒久的主题:本真个体的生活与没入无名的公众(public)、人群(crowd)、群众(herd)、大众(mass)。克尔凯郭尔、尼采、雅思贝尔斯、奥特加、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对公众的敌意被误会为批判大众媒体、社会主义和消费主义平均化的意识形态、对“普通人”(the common man)的崇奉。——which是精英主义者的社会批判。两者不等同。...克尔凯郭尔、尼采所说的“大众的力量”、“群众的暴政”所压制的与其说是“杰出的个体”,还不如说正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生存状态的可能性。...正是人性(humanity)在这些人物受到“公众”或“群众”掌控的情况下经受着痛苦。克尔凯郭尔:个体的宗教性的孤立。尼采:超人。)

  (海德格尔:常人(the “They”)。沉沦在常人生活中是一个生存论环节,是在世界中的存在的一个必然的、先天的特征。所以,完全消除非本真是不可想象的。...本真的生活无法取代非本真的在“常人”中的生活,只能修正。→人们可以不“浮于沉沦着的日常状态(everydayness)之上”,而是以某种方式把握或“抓住”它。)

  (要说明生活why处于“常人”状态,需要依据海德格尔对我们与他人共在的存在的描述。...“常人”警惕着每件例外的事物,对个体的“向下拉平”。“常人怎样享乐/震惊,我们就怎样享乐/震惊”...常人不是任何确定的人...常人规定着那种日常状态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尔:在日常生活中,此在“不是它本身”,已经“失落了它本身”。...在常人中的个人所失落的是他的“最本己的存在之可能性”。)

  (存在主义者how解释非本真性和在常人中的自我失落:一个人的存在对他而言是一个问题(issue),面对这一问题,他必须给出对自己的处境的信念、价值和解释,这些东西会引导他给予自己的生活以某种形态:工作、享乐、宗教之类的,随波逐流。...对海德格尔来说,失落自我就是让常人掌管一个人最本己的生存可能性。...只有当人开始以常人的方式将自己的“指针”与“可能性”看作毫不重要的东西时,他才真正“失落了”自己的自我。)

  (存在主义文学本真的人物:他的言行表达着他自身,而不是人所期望于他的东西或者人群的偏好。)

  2. 不诚与“他人的主导” P142

  (萨特:自我疏离的样态可归因于“他人在自我与他人的结伴中的主导地位”。通过“他人的主导”而产生的自我疏离实际上是萨特的“不诚”的‘模式’之一。...萨特把不诚描述为“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

  (反思、死亡面前的反思、不诚:在一个人对他是谁和他像是什么样子的反思性观念这个意义上,不诚与自我认同有关。只有一个人的生存对他来说是一个问题,反思性思考就是必定会有的。...在死亡面前,一个人会以对他过去进行反思。...人的生存是含混性的(ambiguous)、多面的。当一个人不是面对他的不可避免的“含混性”,而是通过无视或否定他的生存所处的各个极点中的一些来解决它的时候,不诚就在起着作用。孤独感。不诚总是涉及对某个东西的否定。...萨特认为这种不诚的模式是生活的正常方面,人们容易受它影响becuase趋向这样的不诚的倾向,恰是我们的为他人的存在的事实所固有的。...人们逃进不诚之中to摆脱对生活的责任感、摆脱畏(angst)和“无根”的感觉。...盖然性(probability)。)

  3. 一个问题 P150

  (海德格尔与萨特对于本真性的不同态度:海德格尔把本真性作为一个从非本真性的自然状态中挣脱出来的过程中赢得的东西;萨特认为本真性是原始状态,后来由于不诚而失落了。...坚持认为不诚是生活的正常方面。...萨特像海德格尔一样认为,个体被“抛”进了一个公共的并且已经相互关联着的世界之中。)

  (一个人不诚的各种策略越有效,他未经反思地“被吸收”进“他们”之中就越完全,他就越无法意识到非本真的状态。)

  (人的存在是完全不同于物的存在的。它是超越的(ex-istent),意向性的,给予着意义的,“先行于它自身的”(ahead of itself),“不是其所是”。对它自身来说是一个“问题”等的存在。)

  1. 畏 P154

  (畏Angst的英文翻译:焦虑anxiety、畏惧dread。相似说法:萨特:苦恼anguish、雅思贝尔斯:形而上恐惧metaphysical fear)

  (存在主义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处于“不诚”之中,陷于常人状态。这一对日常生活的描述预设了一种本真的存在,日常的平均化的生活是这一本真存在的沉沦,这一本真存在是个别化的存在,in which,个体从不诚与常人中唤回自身。)

  (畏:畏是一种印证了真实的存在之个体化本质的情绪。人们逃避畏by逃入不诚、常人。...畏的第一个揭示性阶段:畏召唤人们反思其个别性生存及其可能性。...克尔凯郭尔的畏与罪以及信仰之间的关系。萨特在畏中看到责任感。)

  (畏有别于惧怕。畏的对象:自我、我的自由、无、空无、世界、在世界中的存在、有限性、死亡。...存在主义者喜欢描述畏的比喻:晕眩。...在畏的情感中,我们置身其中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需要、价值与承诺都不能为我们的态度、解释与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畏,揭示了“被迫决定其意义的存在者之存在”。)

  (萨特的畏。海德格尔的畏:揭示途径。...在畏中,“世内之物具皆沉没”。...畏使此在个别化并解释了其个体性的存在。...畏之所畏恰恰是我在世的存在。...在畏中沉没的世界是常人理解的世界→事物意义趋向失落→我们被迫直面虚无。...常人掩盖常人的世界之世界性,which 揭示by畏。...畏揭示世界可能性。)

  (在畏中我意识到我的生命不是由外面规定、而是from myself。成为一个个体即是赋予生活一种整体性,而不是自失于“常人”所规定的诸多角色之中。)

  2. 死亡 P162

  (存在主义:死亡现象显示了人类生存的本真可能性。死亡与畏的联系:海德格尔:朝向死亡之存在就其本质来说乃是畏。雅思贝尔斯。...死亡本身并非畏的对象,但死亡之前景促使畏朝向自身的对象,即我的在世存在以及我所关注的问题。)

  (存在主义认为死亡或有限性使生存具有意义:波伏瓦、雅思贝尔斯。)

  (why存在主义认为死亡支持了畏所印证的存在的自由与个体性特征:①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有限性至少是其自由与个体性的必要条件。②存在主义对人死后的命运的关心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洞见。③海德格尔:先行到死亡中使此在完全个别化。...个别化的意义。...克尔凯郭尔:绝望。)

  (海德格尔:死亡是此在的最本己(ownmost)的可能性。...死亡不可取代,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死亡。...but大多数人麻木to自己死亡的前景。...整体存在的可能性是我的独特的最本己的可能性。...美好的死亡抵得上整个人生。)

  3. 荒诞性 P170

  (内格尔的荒诞。存在主义:荒诞感与畏、死亡一样证实了人类状况的某些真理。)

  (萨特:死亡的荒诞性。...对象与人的多余性揭示存在的“无缘无故性”→人对人在总体结构中有必然位置的确信的消失→荒诞性。which宗教幻觉不能掩盖。)(萨特:“人是无用的激情”:人们试图将自己“自为的存在”转化为“自在自为的存在”(In-itself-For-itself)的徒劳尝试的这一行为而非失败的必然性,导致荒诞。)

  (加缪:人的对理性的牵萦与现实的冲突导致荒诞感。荒诞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与世界非理性的沉默之间的遭遇。...加缪的思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存在主义的:存在主义以克服人们的世界异化感为其起点,但加缪恰恰迷恋于这一在我们与顽固的世界之间的分离。)

  (存在主义的荒诞的核心意义:萨特的自为的存在是自由:我们是正在进行的选择,which身不由己,没有理性根基,so是荒诞的。...自由是对其存在的选择,却不是其存在的根基。...为了存在我必须“介入”(engaged)by持有价值,价值是根本性选择的结果,根本性选择却没有理由。→between我们依赖价值和行动的严肃性and价值之缺乏最终理证之间的张力,构成了荒诞性。...荒诞感是自为的存在的特权,它不仅源于“根本性选择”之缺乏根据,而且源于这一根据的缺乏与我们介入世界之严肃性之间的张力。)

  (畏、死亡、荒诞、个体化:处于畏中的人,从日常生活中脱身出来,看到了存在之意义将有赖于他的决定,但却荒诞地无法摆脱日常生活的需求之急迫性。...对死亡的预期是一种“个体化”的态度,它以一种令人痛彻的方式将人们从与常人的纠结中解放出来。...对于一个存在主义者来说,畏、先行于死亡,以及生活的荒诞感一起证明了人类生存的根本的自由与个体化特征。)

  (认可萨特荒诞性的其他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尼采、雅思贝尔斯:负罪感(guilt)、波伏瓦。...萨特所关注的荒诞性并非是可以被克服的生存的事实,而是人类境况的一个本质的、不可被根除的方面。)

  4. 宗教蕴含 P178

  (存在主义认为,畏、必死性、荒诞的现象指示了人类根本的个体性、自由与责任。so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本真的”、“不诚的”,是群众(herd)或常人统治下的生活。)

  (存在主义神学:克尔凯郭尔、布伯、马塞尔、保罗·蒂利希、鲁道夫·布尔特曼、尼克莱·贝代弗。...萨特:基督教存在主义是无可辩护的:三个论证。...生活与不诚之中的人们将其无能渴求的理想投射于上帝。他们逃避自由去寻求作为“自己的基础”的存在,but是徒劳的。...萨特这一论证的灵感来自于尼采。尼采:宗教是软弱的人的表现。...如果说宗教存在主义者在这些现象中看到了真切的宗教意义的话,尼采与萨特则致力于铲除对这类现象的宗教解释。...他们对负罪、羞耻感的解释的不同。关于畏的理解的不同。关于荒诞感的不同。)

  1. 自由与约束 P187

  (对存在主义的自由的误解:①误认为它是政治的和社会的自由。②误认为它是一种“激情和理想”,一种“应当被保存的扩展的”“最高价值”。...存在主义者的理想不是自由本身,而是对自由的本真的“直面”。③存在主义的自由最终满全于一种不被激发的“任意性行为(actes gratuits)”的授权之中。...如果一个人决定随心所欲地生活,那么是这一决定本身,而不是随后而来的随心所欲,展示了其自由。)

  (存在主义的自由是相对于两种约束而言的:因果性的causal、理性的rational。...存在主义支持一种能够摆脱上述两种约束的自由:①对于人类存在的过程,并不适宜做一个因果型的充分的解释。②畏和荒谬感都表明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决定、我们的“根本筹划”来说,并没有最终的理性的确定性。)

  (自由与责任:存在主义关心的是一个单一的、虽然缺乏精确性,但却是直观的自由观念的两个维度。这是一个与责任观念密切相关的自由观念。...存在主义对休谟式的自由观的批评。)

  2. 选择与拒绝 P192

  (萨特:初始选择(initial choice)/筹划(project)。萨特使用这一概念来调协我们行动的可解释性与我们对之所负的完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which可以被更新、修正。)

  (境遇:不是赤裸裸的给予,而是通过我们赋予事物意义的那些筹划和价值而被“意向性地”构成的。...是一个人的筹划的函项,而不是其原因。...萨特对于行为的解释是“释义学的”,而不是因果性的。...萨特试图表明行动虽然不是因果过程的产物,但是最终可以通过其与“初始选择”的关系而获得解释。斯普里格、奥特加。)

  (存在主义的自由不是反叛者、局外人或者其他流行的存在主义的“英雄”的特权。)

  (其他存在主义者对萨特观点的批评:梅洛-庞蒂批评其“初始选择”,指责萨特混淆自由与选择。海德格尔:存在的“被抛性”(thrown)。雅思贝尔斯:我们的“历史确定性”(historical definiteness)所造成的“边界”(boundary)。...存在主义的自由:并非萨特的“初始选择”,而是更近似于梅洛-庞蒂的“拒绝的力量”主导了存在主义的自由观。马塞尔、布伯、海德格尔。...倾向存在主义传统的当代哲学家:泰勒。...对萨特的“初始选择”的拒绝并未损害存在主义的自由,反倒将自由定位于存在论现象学描述的人类生活之中。...存在论现象学核心命题:我们生存于“人类世界”之中,which通过我们参与的意向性筹划的意义而获得解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海德格尔的“烦”。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与物发生关系。→这一命题构成了自由的前提。)

  3. 个体与群落 P202

  (人应该负责:由于人有力量,他就应该为其对于世界和他人的立场和行为负责。否则他就是把责任置于其他人——社会、上帝、自然、常人,而不是他自己。...非本真性:非本真性是称呼这些失败的标签:未担起对自己的责任、未能将自己视为责任由之而生的“最本己的”存在,即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可能性。...存在主义有别于唯我论:自我不是被密封的“纯粹自我”,而是介入世界的,必然与他人一起。...对于本真性概念的核心:一个人可以在完全不失去其可理解性和自我同一性的情况下,将自身从公共框架中,从“常人”中解脱。在其过程中他非但没有丢失自我反倒获得“最本己”的存在。)

  (存在主义有别于部落主义、群落主义tribalism: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尼采。)

  1. 存在主义或伦理学?P210

  (存在主义被形容为“生存哲学”(a philosophy for living)。不仅仅因为它指向了人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也因为通过描述人们“在世界中的存在”,以及人们的自由,从而使他们得以从幻象或欺瞒中脱离出来。那些幻象及欺瞒令他们与世界疏离、彼此疏离、与自身相疏离。存在主义并不仅仅是谈论,更在于召唤世人回到那本真的状态(authentic attitude)。)

  (生活被看作是荒谬的,因为一方面它缺乏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却充满信心地在拥护和颁布他们的“指令”。存在主义的自由被理解为使自我远离或者拒绝任何构成其“指令”的信念和价值的能力。)

  2. 承诺与可通达性 P217

  (存在主义赞同有承诺的生活because:①这与他们所坚持的行动作为中介在揭示事物、境遇以及价值上的优先性的观点一致。本真的生活不是旁观者的生活,而是处于最鲜活的行动之中的行动者的生活。②由于非本真的存在很大部分上被认为是一种屈从于“常人”方式的生活,矫正之道或许就是去坚定地承诺体现了个人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行动。③承诺能够赋予个人生活以完整性,which能够使人们不至于失散于对瞬息即逝的新奇之物的追逐之中。...萨特:承诺指的是个人自由、有意识与清醒地将自己奉献给一个伟大的筹划。)

  (马塞尔的可通达性(disponsibilite)。马塞尔:重要的是对他人的不可通达性,which“根植于他人的异化”,不能让他人“在场presence”或“渗入influx”到自己生活之中。他人只是“事例cases”或“对象object”。...可通达性与自由:可通达性是人与人的可通达性,是参与某种关系的结果,in这种关系,人们互相促成对方的自由。)

  3. 交互的自由 P227

  (萨特:自由必须与他人相关联:虽然我不可能失去我的自由,but我不能把握它→“被异化的自由alienated freedom”。存在主义的自由是“拒绝”和“开始其他事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认识和运用,而非这些能力本身,依赖于和他人的自由的协作。对存在主义者而言,对自身自由的本真的把我要求与他人的协作。)

  (不诚:不诚,首先最主要的是将自我客体化,把自我看作是自在的存在In-itself或者是在手的present-to-hand存在物。这是错误的,尤其是因为它否认了个体的存在的自由的能力。不诚的一个主要的样态是“他人的主导”:这是一种通过他人的眼光将自己看作仅仅是宇宙中发生的另一系列事件的倾向。)

  序言 本质与存在的概念

  一、神学的本质主义

  1. 柏拉图的本质主义

  2. 奥古斯丁的本质主义

  二、概念论的本质主义

  1. 亚里士多德的概念论

  2. 托马斯的概念论

  3. 科学主义的概念论

  三、现象学的本质主义

  一、存在主义概念

  1. 基本观点

  2. 存在的发现

  3. 何谓“存在”?

  4. 存在这出悲剧

  二、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1. 主要代表人物

  2. 存在主义的原则

  3. 无神论存在主义对哲学问题的回答

  4. 存在主义与共产主义

  二、基督教存在主义

  1. 基督教存在主义

  2. 一位新教徒、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

  3. 一位天主教存在主义者:加·马塞尔

  4. 卡尔·雅思贝斯与超越性

  一、路易·拉韦尔的哲学

  1. 基本论点

  2. 路易·拉韦尔的存在主义

  3. 路易·拉韦尔的本质主义

  二、乔治·居斯多夫的道德观

  引言 存在主义不是一种学说

  1. 克尔凯郭尔:双重反思

  2. 马塞尔:第二反思

  3. 雅思贝尔斯:自身反思

  4.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从反思到阐述

  5. 梅洛-庞蒂:超反思

  1. 从意识到存在

  2. 躯体存在

  3. 他人和自由

  4. 事实性与超越

  5. 信仰、悖论、荒谬

  1. 时间的存在

  2. 历史性

  3. 世界

  4. 存在交往

  5. 语言、哲学与文学

  结论 存在主义的结果

  导言

  1. 克尔凯郭尔的“现代化”

  2. 在浪漫主义的圈子里

  3. 一切都是龌龊的

  4. 是存在还是本质?

  5. 恐惧和战栗

  1. 出发点

  2. 希望玄学

  3. 物质世界的贫困

  4. 民主化的危险

  1. 主观性和超验性

  2. 各式各样的人格主义

  3. 马塞尔和人格主义者

  1. 理想与尘世的现实

  2. 真的是“新苏格拉底主义”吗?

  1. 新思潮的倡导者

  2. 反对顺从和克制

  3. 精神革命还是结构革命

  4. 莫尼埃的人格主义

  1. 正统派与现代派

  2. 莫里亚克的悲剧

  3. 茹尔日·贝尔纳诺斯

  1. 被践踏的一代

  2. 在路上

  3. 神魂颠倒

  4. 非理性主义的复活

  结语

  存在主义:哲学、宗教、文学

  一、什么是存在主义

  二、存在主义风景线

  1. 狭义的存在主义运动

  2. “存在主义”的影响、上溯与扩展

  三、存在主义:思想、文学与文论

  一、生平与著述

  二、荒谬:生存的结构

  1. 自我的形态

  2. 理智、悖论与信仰

  三、“审美”及其超越

  1. 从“审美”走向“伦理”

  2. 向“信仰”的再度超越

  3. 总结:致死之病与克服

  四、美的两面性

  1. 人生三阶段的内在结构

  2. “审美”的反讽

  3. “审美”的回归

  一、生平与著述

  二、各种知识的人性真相

  1. “偶像”的黄昏

  2. 知识与人性

  3. 对“静观”美学与“模仿”艺术的批判

  三、“权力意志”与艺术至上

  四、超人与轻盈艺术

  1. 尼采的三层阶梯

  2. 《悲剧的诞生》及其问题

  3. 象征舞蹈与超越性人生

  一、生平与著述

  二、艺术化的存在论:思想全景

  三、艺术在知识的深处

  1. 突破认识论的感性

  2. 批判主体性美学

  3. “模仿”的三种样式

  四、存在论的艺术论:作品之源

  1. 为什么要强调作品?

  2. 什么是作品?

  3. 大地与世界

  一、生平与著述

  二、自由与想象

  1. 想象、虚无与自由

  2. “自由”的存在方式:行动论与伦理学

  三、“自欺”的词语

  四、走出“自欺”的“介入文学”

  1. “介入文学”及其理由

  2. 萨特“介入文学”中的艺术与人生

  一、雅思贝斯:处境中的象征性跨越

  1. 生平与著述

  2. “生存哲学”的阐明

  3. 跨越“二分”的生存论

  4. 象征与悲剧知识

  二、加缪:体验、反抗与见证荒谬的写作

  1. 生平与著述

  2.荒谬与反抗

  3. 作为见证、重复与平衡而成为生存的写作

  4. “介入”与“卷入”

  一、作为象征的艺术存在方式

  二、文学与反文学:文艺与现实

  三、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文艺与人生

  结语 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译介与研究

上一篇:VR与艺术:沉浸的幻象
下一篇: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品说明书变更的关键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