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

  语 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②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③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④当前对待传统街区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号称将其打造回清朝或民国的某个阶段,似乎回归的年代越早越好。此举就如同要把百岁的老人整回童年,也是妄自菲薄的无知行为。你把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压缩至某一年,把它搞成往昔特定时期的模样,那么之后的这几十年、上百年算不算历史、算不算是街区的生命历程呢?况且,即使真有街区百年前的照片或资料可资参照,但没有了那时的人、技艺、材料、社会环境,你能把它不走样地整回到过去的年代吗?整回去之后又希望什么年代的人来生活?这么整的结果,必然是把真的整没了,搞出个不伦不类、缺乏生命力的假古董,哪怕看着再奢华,也不过是基因突变的怪胎,甚至是僵尸。街区房屋的整治,最好的办法或许是采取逐步维修与更新的方式,对不得不修缮的才采取适当措施,对违章违法的私搭乱建行为为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

  (摘编自马奔腾《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街区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可成为地方的名片,可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也是城 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B.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需要先弄清楚传统街区 本身的性质,并以保护为前提。

  C. 历史文化是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历史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传统街区的形 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

  D. 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它反映了地域特色和人民的 生活理想、生存智慧及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直言当前不少城市“打造”传统街区出现了不少问题,然后探析原因,提 出了慎言“打造”的论点。

  B. 文章讲述了十年前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失败的案例,这为论述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需尊 重传统街区的内涵提供了例证。

  C. 文章第①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然后提出 了传统街区整治的办法。

  D. 文章从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时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论证了改造 和利用传统街区要谨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街区改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掘出传统街区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因势 利导,就能做到古为今用,古今融合。

  B. 缺乏准确的定位,怀着急功近利的心理粗暴改造,既会破坏传统街区原有的格局,也 难以建立新的有可持续性的文化生态。

  C. 迁走原住居民,彻底改造旧城区,以此招商引资,这并不能长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 而会破坏传统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D. 对于传统街区,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要认真地去认识它、了解它尊重它,顺其自然, 而不是轻率地将其打造成返古名城。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传统街区可以招揽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但不能据此认为传统街区就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C街区形成了某种历史文化,此街区因而成为某种文化的街区,不能认为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D传统街区的灵魂,应是那些建筑所体现的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等。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C.文章第④段,连续使用三个问句,不是反对改造传统街区,而是反对将传统街区打造成某个历史时期的模样。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文章明确提出,对传统街区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不能“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来到爱荷华城后,每天都震撼于此处日落的美。在国内,日落也是美的,你会看到一枚威鸭蛋般的夕阳缓缓落下,天边飘荡着绛紫色的襟带。爱荷华的日落很晚,夕阳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依依不舍地退场。并且,日落最初昭示她的存在并非以溏心蛋那样的形状,她早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你看到的是整片天空的万道光芒,所有的云朵都是大块大块的金色,奔腾、立体、连绵不绝、充满力量,叫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镀金浮雕。

  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日落总使人遗憾,如李商隐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读《飘》,就一直有个困惑:斯嘉丽在失去女儿邦尼,丈夫瑞徳也离开自己之后,究竟是哪来的勇气,独自站上荒原面对夕阳,说出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一天”?

  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天,我在克林顿街等校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眼见着晕染整片天空的耀人金色渐渐被殷红取代。然而,当我坐校车再耗费半小时光景回到位于西校区的宿舍时,刚下车的我竟然发现:即使黑夜已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炫目的金光,我甚至起了个天真的念头,只要一路向西,或许我能永远看到一道金色的地平线。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日落释放的信号,是湿暖,是希望,是永恒的光芒。

  光这个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英译就是“点亮”。光与黑暗的分界也就是文明与愚昧的划分,甚至可以说,光早已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学标准。

  西方人理想的家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玻璃窗要擦得通透,让阳光能够完完全全照进来。我常感慨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诸多发明,而玻璃却不是我们发明的,甚至在我们悠久历史上没产生多少影响。可以说,玻璃这东西应该是被我们的美学排斥的——太通透,让所有东西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说西方人爱的是光,那我们东方人确实更爱阴翳。

  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美的感知,西方和东方也迥然相异。

  西方人眼中女性的美很大程度上由光展现,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德加画中的芭蕾女孩,画家都用心将光引到画上,照亮女性。

  同样是女性的美,在东方的文艺作品中则更多借助被遮掩的部分来显现,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手中的扇子,偶尔甩起的长长的水袖,常常会遮去容貌的一部分。这被遮掩的一部分便脱离了现实的桎梏,任凭各人天马行空的揣想。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岛村初次见到叶子的描写就洋溢着一种东方的情致:“(姑娘)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

  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的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妤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川端呈现的是阴翳中似幻似真的少女叶子的面庞,正因为樸糊不清,才成为想象的对象,成为情感的对象。

  我固然能感到西方的光芒对人的感召和鼓舞,但更喜欢东方人和阴翳玩的游戏,东方强于感官,而西方胜于逻辑,各有所长,但我们似乎不认为“强于感官”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今的我们还剩下多少阴翳可言呢?甚至我们也都熟练掌握了西方的礼仪,说话时要和对方保持眼神的交流以示尊重—连对方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也能清晰数出的时侯,留给美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呢?

  (节选自钱佳楠的同名散文)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的中国经验无法适用于爱荷华落日的主要原因是此处太阳落山太晚。

  B. 作者认为在美国的文化中,日落和“温暖、希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C. 作者对玻璃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且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重大影响深表遗憾。

  D. 作者对人与人交流时应目视对方保持眼神交流的西方礼仪持有否定态度。

  5. 作者写小时候读《飘》的体验,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6. 文中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体现着一种“东方的情致”,请结合其内涵对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描写作简要分析。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答案】4. B    5. 丧女和丈夫离开应是斯嘉丽人生中的极大不幸,但她依然对人生与未来满怀信心。这与作者传统的中国式情感体验完全相反,作者深感疑惑。用联想的方法勾连上文议论“在西方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完全不一样”,同时为下文作者在美国实际观赏日落时感受到的“温暖、希望、光芒”的全新体验作铺垫。   

  6. “东方的情致”,即东方文化或文艺作品呈现的独特美感。指作品借助“遮掩”的方式呈现女性形象的美,让读者充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

  《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写,避开外貌描绘,只抓住有代表性的“眉”“目”特征并借助“娇花”“弱柳”的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黛玉的多情、美貌与柔弱。“西子”“比干”的典故运用,唤起读者的联想、想象及文化认同感,使其进一步感知黛玉的美貌与聪慧。

  这种有意“遮掩”、避形重神的艺术手法,符合东方人的文化观与审美观,也使读者对这一独特的形象寄予了期待与深情,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作者写爱荷华日落有两个特点,“并且”表递进关系,后者才是主要原因。C项,并不是遗憾,用玻璃意在表面它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追求。D项,作者为我们过多地学习了西方审美观、挤占了自己的审美观而内忧。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要求分析“写小时候读《飘》的体验的用意”,首先明确引述《飘》的内容是“丧女和丈夫离开应是斯嘉丽人生中的极大不幸,但她依然对人生与未来满怀信心”,和中国式情感体验完全相反,作者深感疑惑,然会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上文写“日落”中心方内涵的不同,下文写归于“日落”的含义的不同都是写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此内容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为下文做铺垫。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本题注意前文“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以及后文“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对象是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体现的东方情致,通过13段的内容看东方的情致是“遮掩”和“联想”,由此分析林黛玉的描写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红楼梦》中采用的“遮掩”的手法是:对黛玉的描写,避开直接外貌描绘,只抓住有代表性的“眉”“目”特征并借助“娇花”“弱柳”的比喻修辞,同时运用“西子”“比干”的典故运用,唤起读者的联想、想象及文化认同感,使其进一步感知黛玉的美貌与聪慧。形象生动地写出黛玉的多情、美貌与柔弱。然后分析效果:这种有意“遮掩”、避形重神的艺术手法,符合东方人的文化观与审美观,也使读者对这一独特的形象寄予了期待与深情,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注】本图为2017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竞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昂,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 ……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材料四:

  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崔羚成为有关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B.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使当前中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

  C. 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以自身的发展活力开创了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

  D. “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中国品牌。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已然消失。

  B. 从材料二看,六个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C. 材料提到的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不仅是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价格高等问题。

  D. 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外国品牌只增加1.5%,而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E. 材料一列数字主要为了表现中国品牌的危机;材料三预估了中国品牌乐观的前景;材料四主要分析了中国品牌胜出的优势。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7. C    8. BE   

  9. ①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

  ②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③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原文是“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本选项考查对“注脚”含义的理解。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这些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不能很快解决差距问题。C项,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马桶盖,不能反映出国货质量低,这些马桶盖是中国造。D项,推理错误,本土企业销售额増幅不能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优势。故选BE。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威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亷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邀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邀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金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或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粱益诸军事。

  时朝议威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冏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今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真两千石高一级。

  B. “变节”和苏轼的《方山子传》“稍壮,折节读书”一句中的“折节”同义,都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

  C. “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 “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 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任职益州时,又因施威使异族不得不归顺。

  C. 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 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有用以节制他的方法。”

  (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郡边吴境”是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的意思,排除A项、C项。“休复”是休整并免除徭役的意思,结合句意分析,排除B项。句意: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故选D。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理解有误,任益州刺史时,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并非施威迫使异族归顺。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志”译为志向;“节”译为节制;“裁”译为节制。(2)“卒”通“猝”,突然;“更”译为更换,“所”译为位置、地方,“则”译为那么。

  参考译文: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后来才改变了原来的志行,开通豁达,很有大志向。曾盖房,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有人问他为什么留下太多地方,王浚说:“我想使门前容下长戟幡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知道鸿鹄的志向。”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自行离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徐邈于是广泛地召集下属官吏,让女丿儿在里面观看他们。女儿指着王浚告诉母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大,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对他有所限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转任车骑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举有良才的人。

  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赖他。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王浚任益州刺史。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益州刺史。

  武帝谋划伐吴,下诏令王浚修造舟船。王浚于是建造大船相连的船,一百二十步见方,载两千多人。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都可以骑马往来。又在船头上画上鹚鸟的头及怪兽,用来恫吓江神。舟船的规模之大,自古没有过。王浚在蜀造船,砍削下的木片遮盖了江面向下游漂流。不久授王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廷的议论都劝阻伐吴,王浚就上书说:“我多次查访吴楚的异同,孙皓荒淫凶暴,荆扬的人不论贤愚没有不抱怨的。况且观察时机运数,应该迅速征伐。如果现在不讨伐,天意的变化难以预料。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我造船七年,逐渐会有腐朽败坏的,再说我已七十岁,离死已不远。这三条有一项不顺,就难于图谋了,诚恳地希望陛下不失时机。”皇帝深深接受他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萧,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雷意云垂野。

  【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 “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与密州上元相互映衬。

  D.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不热闹,只有农家社祭的鼓箫乐曲,但它却让诗人久久不能离去

  E.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诗人借此抒发了仕途坎坷,被调贫寒之地的愤懑之情。

  15. 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14. CE    15. (1)对杭州的思念之情。这首词题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诗人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渲染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表达对杭州的思念。

  (2)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寂寞山城人老也用“寂寞”二字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现了内心的落寞感。

  (3)对国计民生的忧患和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比起自身境遇,更让诗人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诗人在上元之夜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让他久久不能离去,表现了对民生的忧虑。“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C项,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突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而不是映衬。E项,“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故选CE。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人情感变化,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他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 ,阴霾欲雪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被人们称为“东北最美高铁”的吉图珲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途经长白山、松花湖、拉法山等众多风景名胜,沿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②小张出版的两本书,是在导师的指导和同学们帮着校对下完稿的,他成名后竟然得鱼忘筌,对此,导师和同学们很不以为然。

  ③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④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得意忘形,那么很可能失意时就会一蹶不振。

  ⑤常念“紧箍咒”是对领导干部长期不懈的思想教育。制度之网再严密,总有挂一漏万之处,也有根据时移世易进行修正的过程。

  ⑥宁波地铁试运行期间,许多市民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地铁的方便与快捷,如过江之鲫一般,纷纷涌向各大站点。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此处指高铁沿途风景如画。

  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凭借。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或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仰慕。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一蹶不振:一经挫折,就不能再行振作。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应改为“百密一疏”。

  过江之鲫:多得像群游过江的鲫鱼,比喻赶时髦,盲目跟风,贬义词。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 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 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C. 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节。

  D. 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记都难以完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删除一个。C项,语序不当,“在”移至“中央”之前。D项,搭配不当,“发生”改为“产生”。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18.下烈语段中划线词语都可以删掉的一组是

  在遥远的①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②和野草长得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小百合心里有一个内在的③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唯一④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周围的⑤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偏僻的⑥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会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有一天,百合终于⑦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新崖上最美的颜色⑧。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③④⑦

  D. ③⑦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根据上下文填空和删改句子的题目,根据上下文填空注意前后文的提示,此题注意“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删除词语注意试删,此题“②小百合”前面的句子的主语就是它,所以删掉。“③内在的”和前面的“心里”重复,“⑥偏僻的”和“荒郊野外”重复。

  19.根据情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罗锋考入西工大后,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也和不少同学一样参加了不少社团,但他还是不知道该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他去向李院士请教。

  听完了他的述说,李院士问:“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

  “①______________。”罗锋说。

  “没路,可以走出一条路来。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李院士说。

  “②_____________?”罗锋不解地问。

  “③____________!”李院士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罗锋陷入了沉思,若有所悟。

  【答案】    (1). ①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    (2). ②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3). ③是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啊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连贯的能力。①处答案是罗锋对“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的回答,由下文“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可推知罗锋说的是“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②处答案标点是问号,应是罗锋对李院士的追问“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③处是李院士回答罗锋的追问,由下文“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推知,就可填写“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了。

  20.请参照下列语段的有关思维方式,反驳后面两则材料中的观点。要求符合逻辑,语言简洁明了。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1)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在参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宜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2)生活中,我们批评某些人褊狭的思考或偏激的行为时,经带会听到这样的辩白: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答案】(1)如果说喝中国人的奶就有中国血统,那么喝牛奶就一定有牛的血统。@

  (2)如果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么越是无人掌握的就越是真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结合语段的思维方式分析可知,采用归谬法的思维方式,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由此推理、延伸,得出荒谬的结论。(1)先假设观点“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正确,然后可以结合“牛奶、羊奶”等推理,得出荒谬结论。(2)假设“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观点正确,然后结合“少数人”推理,得出结论“就是越少人知道的就越是真理”,明显结论错误。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三毕业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秉工匠心,扬传统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时代大潮滚滚向前,职业也在不断更替中变幻。尽管一些传统职业被科技代替,尽管新兴职业蓬勃发展,我仍愿秉工匠之心,在冰冷的工业时代为人们增添些许传统的温暖。

  当工业化冰冷的铁骑碾过了这个有数千年农业历史的社会,当钢筋水泥挤走了昔日的茵茵绿草和苍翠树林,传统工艺便在这场不宣而战的斗争中毫无悬念地落败。的确,流水线的速度、机械手的精准、信息化的管理在这个生产唯计成本的时代完胜传统工艺;可是当整齐划一的工业产品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是否渐渐厌倦了它们的单调乏味?当媒体上的广告扑天盖地般涌来,我们是否回忆起儿时大街小巷里不时传来的那些各具特色的吆喝声?时代推动工业化发展,而工业化的冰冷也重新激起了我们对传统工艺的的思念和向往。

  每一件手工艺品的惊艳背后都蕴藏着匠人日复一日对完美的追求,饱含着匠人在汗水中对传统的坚守。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伯牙断弦是古琴文化延绵至今的见证,更是古琴工艺世代相承的力证。古琴制作自选材、制漆到定音、上弦,无不考验着斫琴师的能力,而只有得传统工艺精粹之人方能延续悠扬清越的琴音。古琴工艺的传承使古琴文化绵延至今,而若无传统工艺之传承,则巴比伦之殇,古印度之痛离我们并不遥远。传统文化这条大河滋养着中国之发展,而传统工艺则是这条大河之源,无所承载的文化总会干枯,有传统工艺依托的文化方能常青。

  幸运的是,时代并未将传统工艺粗暴推开,而是为其提供上马之石,助它与时代共飞驰。纪录片的热播捧热了章丘铁锅;网络的热搜捧红了上海青团;淘宝的热卖捧火了民国旗袍……这个时代没有过时的工艺,只有衰老僵化的经营;没有过气的产品,只有固步自封的守旧。因此,不论是中华老字号还是街边百年小店,只要扬传统工艺之传统特色,秉开放包容之经营理念,就能在时代中为传统保温。我相信当传统与科技在现代相约,绚丽的火花定将温暖工业的冰冷,激活古老的生机。

  秉工匠心,扬传统魂。是的,真正的工匠心,它是宁静致远至诚至美之心,是壁立千仞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更是不忘传统永续前进之心。

  我愿秉工匠精神,在时代浪潮中拭去传统工艺静置百年的浮尘,为人们将回忆凝结在一件件精美的传统工艺品里,为人们找寻那漂泊已久的传统之魂。

  谢谢大家!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材料解读:三则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先对三则材料的大意作一个梳理: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旧职业面临挑战,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新职业兴起,材料三主要叙述的是老行当也能流行。综合三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围绕的核心话题是“职业”,背景是“时代的变化”,矛盾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新职业与旧职业”。根据材料涵义,结合题目提供的发言稿主题,本文的立意的方向可大致确定为“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生,该如何看待新旧职业,从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哪些旧职业是容易消失的?旧职业的消失会给社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二、哪些新职业是伴随着新时代产生的?这些新职业的兴起有什么意义?三、哪些旧职业或者说传统工艺是不应该消失,需要我们坚守的?四、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需担当哪些社会责任?理清楚这几个问题,文章的立意构思就水到渠成。误区提醒:1、三则材料是一个整体,立意应该建立在综合三则材料涵义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因此,割裂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只抓住其中一则材料的立意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比如,只根据材料一或者材料二以“旧职业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规划职业生涯应紧跟时代潮流,选择新职业”等,都是有失偏颇。2、要注意题中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这一要求,切忌脱离这一要求泛泛而谈创新或者守旧。题意及立意参考:题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立意1: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立意2: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老行业淡出人们的视线,并非真正意义的消亡,很多老行业只是从生活必需变成了文化审美。立意3:将对立的两面合二为一,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之所以老而经久不衰,尤其经历史沉淀永不褪色的精华,然而在口口相传和经验传递的农耕时代,常常由于天灾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让老行业走到更多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立意4: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科技怎么演变,我们都不应沦为工具的努力,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莫过于对人类心底真善美的需求。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上一篇:研究者教育培训材料
下一篇:推崇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