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仲夏夜惊魂Midsommar》?

栏目:旅游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五月柱下的舞蹈

  我怀抱着《遗传厄运》的心态去看的这部电影,然后发现《仲夏夜惊魂》与我所期待的完全不同,和《遗传厄运》相比,它更不像是一部恐怖片,或者至少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仲夏夜惊魂》在整体的氛围甚至剧情上倒是和1973年的《异教徒》非常贴近,但是其讨论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而且更加恐怖,但这种恐怖又不是显性的惊吓,更多是克制的镜头背后的惧意,这一点,倒是有点像《罗斯玛丽的婴儿》了。异教徒中这一幕真的和仲夏夜惊魂很像

  当然,如我所言,《仲夏夜惊魂》又和上述片子有着非常不同的观感,它像一个非常华美的成人童话,让一对情侣最后的分手与一个有着奇异习俗的瑞典小镇相遇,在太阳几乎不会落下的土地上,演绎出了一场似乎永不会停止的,绕着五月柱的舞蹈。

  剧透预警

  1.丹尼的分手,洗涤与觉醒

  本片的主线,是女主丹尼在家人死亡之后同男友克里斯蒂安前往瑞典参加一个民俗活动的旅程,而这次旅程的终点伴随着她与克里斯蒂安的分手和她自我的解脱与被接纳,所以如果不论剧情中种种令人不安的成分,其实这是一个happy ending。

  而我们所知道的是,克里斯蒂安其实并不爱丹尼,他和丹尼在一起的几年里逐渐丧失爱恋了热情,仅仅是不好意思提出分手,而在朋友鼓动下再一次准备分手的克里斯蒂安却得知了丹尼丧失亲人的噩耗,所以不得已继续维系着这段关系,而我们则可以看出,这段爱恋早已是强弩之末了,克里斯蒂安其实一直都不关心丹尼,忘记她的生日,不记得两人交往的时间,包括对丹尼的隐瞒,而这场旅途,则是让丹尼认识到这一点,并停止期待的一次洗礼。

  有意思的是,这个剧本正巧是导演阿里艾斯特经历分手时所写,所以这里面无疑饱含了那种关于感情走到尽头时的尴尬与绝望。

  丹尼对克里斯蒂安最后的绝望,爆发在最后透过钥匙眼看到的那个场景,当然整部电影对于两人情感疏离的铺垫,和丹尼对于维系关系的努力,也在最后崩坏,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情感的崩塌伴随着另一个情感悄然的建立,她被这个瑞典小镇所接纳,并有着那些人分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她丧亲与分手的痛苦被周围所有的人所承担着,她在五月柱下的圆舞中得以让情感的交流穿越语言的障碍被所有人所知,所以她最终选择了融入这个能让她安身立命的社区,并在最后的那场燃烧里斩断了对过去所有的留恋。

  2.闭塞乡村的习俗与生殖忧虑

  导演选择这个瑞典的小乡村,无疑是考虑到了许多北欧的民间传说。本片最盛大的那场舞蹈,绕着五月柱的舞蹈,其实是欧洲多地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比如在德国,人们会穿着节日装饰,戴着花环绕着柱子舞蹈。而midsummer也就是仲夏,同样是北欧人庆祝夏至到来的节日。

  而本片第一个小高潮,那个从山上自杀的活动,在电影里叫做attestupa,这个是瑞典许多悬崖的名称,而在古代瑞典,当年老者无法照顾自己时,就会在attestupa悬崖上跳崖自杀。

  事实上,影片中许多风俗,看似怪异,然而却并没有像大多数恐怖片那样为了恐怖而恐怖,《仲夏夜惊魂》里面的大部分仪式,都有着潜在的一套逻辑,而逻辑的指向都是为了人丁兴旺,丰衣足食。

  比如绕着五月柱舞蹈选出坚持得最久的女性,然后由她代表在土地中埋下粮食和蛋肉来祈愿来年五谷丰登,这是我们可以想见,即便存在于真实社会也毫不违和的一个风俗。

  当然囿于这个偏僻而闭塞的村庄的状况,有一些习俗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偏路。

  其一自然是本来就存在于现实社会的长者自杀。

  其二便是结尾献祭9条灵魂的仪式。

  其三,根植于对于生殖渴望的玛雅和克里斯蒂安的交配仪式。

  其四,同样从对生殖渴望而衍生出的混有女性阴毛和经血的食物和藏在床下的恋爱之木的行为,这有像下情蛊呢。

  其五,(谢谢评论区里的补充)由于村庄规模的原因,所以近亲交配颇为容易发生,鲁本的存在似乎是有意为之,她近亲交配后畸形的外表可以称得上是一块行走的警示牌,同时她在本子上毫无意义的涂鸦,则被说成是上帝的旨意。自然这上帝虚无缥缈,于是本子上的线条便可以被当权之人随意曲解成任何有利于自己的命令。

  同样是生殖渴望,我一直以为女主证明自己体力充沛其实也是为了证明她是最适合生育后代的,虽然片中没有给出后续,不过想来丹尼会成为小村庄的生育主力。

  3.剥掉愚者的皮囊

  如果说上述一些习俗尚可以解释为村庄长期演变的歧路,那么除了女主之外其余几人的遇害,无疑彰显了永不坠落阳光下的邪恶。

  实际上,当一行几人来到这片地方的时候,他们就只剩下了两个选项,接受并以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或是死掉成为献祭的祭品。

  来自伦敦的西蒙和康妮是最先遇害的,毫无疑问,他们是最先试图逃跑的人,村庄自然不会允许有人泄露他们的秘密,不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般藏匿起来的平和,这个瑞典村庄自然是要让他们永远无法说出这个秘密,而西蒙的下场是在鸡舍里打开背腔的折磨,影片中皮尔提到自己对这方面颇有研究,西蒙可能就是皮尔的杰作。

  马克紧随其后,马克对这村庄是最不敬的,他从电影一开始,满脑子想的就是要找个北欧姑娘来个一炮,他在村庄先祖树边的尿尿无疑加速了他的死亡,随着他被一个姑娘引诱而走,马克被结束了生命。有一点有意思的是,电影中似乎马克死后被剥了皮(在敲死黑人那里),而影片前面也提到“skin the fool”的游戏与习俗,这么想一想,马克似乎也真的是一行人中最蠢的那一个。

  黑人乔希(josh)则是不听从长者的教诲,夜里偷偷去拍照圣书。虽然乔希表面上看上去对于这个村庄的文化最感兴趣,然而身为人类学家,他的内心并没有任何敬畏或是尊重,他所想的只是把这些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而这种态度,毫无疑问是无法让他真正融入这个村庄的。

  至于克里斯蒂安呢,他一方面没有想要逃离,另一方面也没有不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被直接判了死刑。其实克里斯蒂安是所有人中最迷茫的那个,他显然想和丹尼分手,不过却一直没有表态,他被玛雅诱惑后明显也想入非非,却忌惮丹尼于是没有举动,他看了跳崖自杀的仪式后觉得很震惊,然而似乎看过即忘。他试图学习那里的风俗写成论文,也不过是临时起意的决定。克里斯蒂安是一个很迷茫的人,他并不知道自己应当去干什么,于是即便当他完成了交配,赤裸着跑出来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当然对于村里人而言,他不过是个用来生育的工具。

  女主最后挑选克里斯蒂安也作为祭品,其实算是给了他没有目标的人生一个终极的目标。

  虽然看起来,克里斯蒂安死前还是毫无头绪。

  他也是一个愚者。

  4.壁画,肖像画

  和《遗传厄运》一脉相承的一点就是,《仲夏夜惊魂》同样运用了外物去辅助剧情的交代。

  《遗传厄运》中是微缩模型,女儿惨死的场景,母亲盯着自己的场景,和影片对照相得益彰。

  而《仲夏夜惊魂》里则是通过画来辅助剧情的进展,比如床单上的爱心食品流程图,让观众早早就猜到了后面的那个小转折,还有女主床后面的壁画,里面有着割手掌流血的画,也有男女交配被人围观的画,还有围着五月柱舞蹈,举着火把点燃建筑的画,这些或先验或后验,与影片中实际发生的情景互相陪衬。

  而还有另一张画,便是皮尔画给丹尼的肖像画,作为丹尼的生日礼物。一方面皮尔对于丹尼的关心一直到最后的亲吻,无疑让丹尼感受到了同克里斯蒂安在一起时不同的被关注的感受,而皮尔在开始就说他非常开心丹尼能来,或许他早就预料到了丹尼能成为花冠王后(我姑且这么叫吧),甚至,这都是他计划内的事情。于是开场丹尼一家人的死也许另有凶手。

  5.神话,童话

  最后的祭品是9个人,仲夏祭典时间是9天,而这次又是90年一次的大庆。

  电影似乎对9情有独钟。

  而在希腊的神话里,从天堂掉到土地上需要9天,从土地上掉落进tartarus(塔尔塔罗斯)也需要9天,而塔尔塔罗斯,就是希腊神话中地狱的代名词。

  虽然有着诸如种种的令人心悸的剧情,凭心而论,这部电影还是非常美丽的,有时候一度让我觉得像是一个童话故事。尤其是当女主当上皇后进入那个小车之时,俨然就是灰姑娘进了南瓜车。

  而本片的美丽,自然是各种方面的,演员尤其是女主的演技简直是惊为天人,整体素白的色调配上草坪与蓝天简直是仙境一般,更不用说影片漂亮的镜头了,时不时的长镜头配上不合常理然而效果极佳的配乐和音效,虽然本片的基调并不快乐,然而观赏的过程依然严肃却赏心悦目。

  当然,如果没有做到浸入这部电影的话,那些仪式无疑是滑稽而可笑的,可是当这些看似怪异的仪式露出它们的獠牙之时,怕是谁也笑不出来。

  通常意义而言,恐怖片更喜欢发生在黑暗之中,从最早的1922年的《诺斯费拉图》,1922年的《女巫》开始,恐怖就掩藏在黑暗的古堡或是月光惨淡的黑夜之中。

  《仲夏夜惊魂》,则脱离了通常恐怖片的范畴,全片大部分的场景都是朗朗白日,而阳光下的罪恶才最为令人不安,因为日光掩藏了凶手的影子,于是你会自以为安全无事。你绕着五月柱欢乐地旋转,不知不觉间,就只剩下了你一个人。

  7.15补充小彩蛋一个

  在女主五月柱下的舞蹈胜利并被抬走的时候,背景里左上角出现了一张女性的脸。

  看上去这张脸的嘴被遮住了,而女主姐姐死的时候也是用胶带把嘴和煤气管子连在一起,也许就是女主姐姐的魂灵依然在注视她。

  

  终于等来了《遗传厄运》导演阿里·艾斯特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仲夏夜惊魂》。

  怎么说呢?肯定不如《遗传厄运》惊艳,但也并不让人失望。

  两者在气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两个字可以概括:从容。

  是的。很少有导演能把恐怖片拍得如此从容。

  绝大部分恐怖片都是张牙舞爪的,恨不得每过几分钟就得搞一次突然袭击,抛出几张扭曲的鬼脸,刺激观众的眼球,其吓人程度实际和躲在转角处的一声“呔”不分上下。

  艾斯特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完全摒弃了这种初级的恐怖片手法,他的电影几乎不搞任何的突然惊吓,大部分镜头也都是缓慢的、沉稳的。因为他想营造的是一种比纯生理恐惧更复杂的心理恐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能靠刺激神经的方式,而是要更克制、更内敛,层层逼近观者更深层的焦虑。

  

  可以先举一个拍摄手法的实例。

  《遗传厄运》的后半段有一场戏,少年皮特在客厅里发现了父亲烧焦的尸体。

  这场戏超级精彩,前后连着三个惊吓点,要是放在一般导演手里,首先惊吓点不会这么密集,其次节奏上也会更快。

  我们看艾斯特是怎么拍的。

  首先,镜头跟随皮特的视角横摇,发现了躺在壁炉旁的尸体,全身都已烧焦,只有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亮。

  这是第一个惊吓点。

  

  紧接着,镜头反打,对准皮特的脸。只见在他右后上方的墙壁上,缓缓出现了被邪灵附体的母亲,完全处于虚焦的镜头里。

  

  之后焦点变换,前景变虚,后景变实,我们才看清了挂在墙上的邪灵。

  

  然后,镜头再次顺时针横摇,配合皮特的目光向他的左后方看去,只见门外出现了一个全身赤裸,面容诡异的男人。

  

  这一连串的调度,太牛逼了。

  每个惊吓点都是缓缓进入视野的,而且没有特写。

  更关键的是,它营造出了一种“恐惧场”。这个场由“时空”两部分组成。时间上,流逝得极慢,仿佛是恐惧不肯离开,所以才拖慢了时间;空间上,位于皮特前方的尸体,右后方的邪灵和左后方的诡异男人,共同构成夹击之势,将皮特团团包围,使他无路可逃。

  这一系列恐怖氛围的营造,才称得上“摄人心魄”。

  

  我们总爱说一个词:高级。

  什么是高级?

  高级就是:用最不可能的方式,达到惊艳的效果。

  艾斯特的恐怖片拍摄手法,绝对称得上“高级”。

  当然,高级之处,还不止于此。

  看一个导演是不是有天分,看他电影的前一分钟就够了。

  《遗传厄运》的前一分钟,足以说明艾斯特的天分。

  只见镜头从窗外的树屋开始,转向室内,横摇,停上桌上的娃娃屋上,然后镜头不断向前推,进入娃娃屋,此时我们才发现,画面已自然地衔接上真实的房间,随后故事正式开始。

  

  这个完整镜头不仅有趣,更是一个深刻的隐喻。

  它首先将主人公们生活的房间与娃娃屋作比,借此告诉我们主人公就和那些娃娃一样,不过是被他人操纵的傀儡。

  其次,他人是谁?

  邪灵——最后在树屋里完成附体的邪灵。

  于是我们重看这个镜头,是不是很清楚了?

  其实邪灵一直就藏在树屋里,注视着一切,操纵着一切,它眼前的这所房子,就是任它摆布的娃娃屋。

  

  艾斯特用这一个镜头,就把宿命感拍出来了。

  是的,影片的主人公们终难逃脱最后的命运。

  这是一种超自然的胁迫。

  与此同时,导演的表达并没有止于灵异事件,而是极为写实地深入到了这个家庭之中,看这一家人如何一步步走向分崩离析。

  换句话说,尽管邪灵的旨意没人能够违背,但另一方面,是这个家庭先一步埋下了分裂的种子,才使得邪灵有了可乘之机。

  这是《遗传厄运》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面,也是它之所以高级的另一个原因。

  它所营造的恐惧,不是纯外部的,也不是单纯地邪灵入侵,相反,它给我们看的是一个家庭内生的暴力和残酷。

  

  这种暴力是具有遗传性的,它不是通过基因来传递,而是通过心理,通过行为。

  抛开邪灵的存在,我们单看这个家族,本身就问题重重。

  外婆是个控制狂,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因此疏远她。也正是糟糕的亲子关系,使得女儿结婚怀孕后,千方百计流产,避免自己成为母亲。事与愿违,她还是做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儿子、女儿,但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拒绝,诱使她险些在梦游时烧死了他们……

  以上种种,就像一根根刺,扎在这个家庭的墙上、地上。稍不留神,就会触碰,带来血光之灾。

  至于邪灵,不过是催化剂而已。

  直到邪灵作祟,小女儿意外死亡,这个家庭终于彻底崩盘。

  

  你知道这部电影最恐怖的是什么吗?

  不是那些超自然的画面,也不是烧焦的尸体,爬满蚂蚁的脸,而是两场最最家常的生活戏。

  一场是小女儿死后,一家三口坐在桌前吃饭,气氛凝重。

  突然,母子之间爆发了激烈地争吵,开始互相指责。母亲指责儿子的冷漠,没有担当 ,儿子指责母亲的霸道,不懂情感。随后两人不欢而散。

  

  另一场戏更狠。母亲站在儿子床前,向他承认:“我从没想过做你的母亲。”

  

  这才真是的恐怖。

  恐怖不止是因为“未知”,更是发现那些自以为知道的事情,竟然从来都一无所知。

  就像看到自己最熟悉的亲人,突然变得陌生;看见自己的家,冰冷得像一座坟墓。

  由此,我们再看前文讲过的那个段落。

  皮特在自家的客厅里,看着眼前父亲烧焦的尸体,背后是被邪灵附体的母亲。

  这一幕,竟是这一家三口最后的团聚,但他们都已不再是从前的样子,还有比这更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吗?

  和《遗传厄运》类似,《仲夏夜惊魂》同样涉及邪教、献祭、符咒等元素,比之更重要的是,《仲夏夜惊魂》的故事也因一出家庭悲剧而起。

  女主角Dani的妹妹因严重的心理问题,在杀死父母后,自杀身亡。只剩下Dani孤身一人。

  不久后,Dani随男友和一群朋友来到瑞典乡下的一个神秘小镇——哈嘎镇,参加这里90年一遇的夏季大典。

  不想,随着典礼的进行,小镇表面平静的生活被一点点撕开,深藏其中的秘密将所有人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听我这么讲,你一定以为《仲夏夜惊魂》讲的是一个邪教组织是如何害人的。

  这么说也没错。

  但艾斯特的视角很特别,他把故事的发生地选在一个夜晚很短、白天很长的地方,那甚至是一个只允许童话发生的地方,一切都在阳光下,清澈可见。

  小镇上的人们穿着洁白的长袍,过着自足的生活。

  他们有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认为人这一生分为四季,每一季18年。等活到72岁,在众目睽睽之下跳崖身亡,是最符合自然的归宿。

  他们有着最原始的生殖崇拜,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吸纳进新的成员,作为新生的火种与容器。

  对于这一整套社会规则,他们从不避讳,并且充满自豪感。

  他们欢迎外来者,但只给他们两种选择:留下或永远消失。

  

  作为生活在现代文明世界里的人——片中的主角们以及所有观众,看到这样一个小镇,自然会觉得他们愚昧。

  但很有意思的是,艾斯特的整个拍法,对这个小镇从无嘲讽之意,相反,他拍出了某种不可违抗的神性。

  看着看着,无论主角也好,观众也好,甚至会暂时忘掉文明与野蛮的差别,转而接受这个小镇存在的合理性。

  这是件细思极恐的事。

  它让我们忘记了一个极易被遮掩的真相:比极端暴力的野蛮更恐怖的,是温情脉脉的野蛮。

  

  另一面,这对于现代文明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

  如果我们仔细复盘整个故事,就会发现,《仲夏夜惊魂》实际讲的是:女孩Dani在失去了一个小家庭后,又重新找到并回归一个大家庭的故事。

  这个过程的背后,是对于整个现代文明中各种社会关系的逐个击破。

  它最先瓦解的是家庭关系,Dani失去了所有至亲;此后是爱情关系,Dani有一个不负责任、一直想离开她又不敢开口的渣男友;再之后是朋友关系,片中的朋友间并不彼此关心,只是混在一起,可以为一点小事马上翻脸,也会为论文的归属而瞬间交恶……

  

  Dani处在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但本质上,她是孤独的。

  面对失去家人的痛苦,她没有人可以倾诉,更没有人可以依靠。

  直到来到哈嘎镇。

  这座小镇区别于现代文明社会的最大不同,不是那些有违人道主义的献祭,而是将个体重新纳入集体的怀抱,使一群人活得像是一个人。

  

  是的,如果将哈嘎镇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一切都将得到理解。

  无论新生、自戕还是清除异己,都是这个生命体新陈代谢的一部分。

  此外更重要的,小镇上的人们具备高度统一的“共情”能力。当一人悲伤时,所有人都会跟着哭;当一人快乐时,所有人都跟着笑;当一对男女做爱时,所有人都一起发出对生命的召唤。

  说白了,这个小镇提供了现代社会最欠缺的情感慰藉,叫作:你并不孤独!

  

  正是这一点,对Dani形成了致命的吸引力。

  她最终献祭了男友,独自留在小镇,对镜头绽放释然的笑容。

  你可以说,她被成功洗脑了。

  但对于她来说,只是回家了而已。

  

  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出导演阿里·艾斯特的高明之处。

  他的恐怖片看似都涉及一些超自然元素,但在内核上,却是极为写实的。

  他总会抓住那些最平常的情感、生活、人与人的关系,然后用一种外在的恐怖力量介入其中,来给你看人类情感的脆弱。

  这种毫不留情的打击,是艾斯特的恶趣味,也是他的电影之所以恐怖的特质所在。

  

  一部恐怖片要做到“吓人”,真的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难的是像艾斯特这样,做到让人后怕,让人不寒而栗。

  所谓恐怖,是把那些“已知”的东西,重回打回到“未知”的原形给我们看。

  这是艾斯特的恐怖片,告诉我们的。

  没有鬼的恐怖片,在大白天也能吓到人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世界便不再平静。

  因为人类有意识、有思想,会观察世界同时反思自己,正是这种行为让信仰有了生存的土壤。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

  信仰最初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天地的崇拜,另一种是对祖先的敬畏,后来衍生出了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然而当信仰扭曲时,就算没有鬼,却也是最可怕的恐怖片。

  《仲夏夜惊魂》讲的便是这样的故事,作为一部恐怖片,能够在大白天把人吓到,它很合格。

  当一群人都盲目时,正常人都会是异类,而异类的作用就是被活祭和死祭,所以这部电影很邪。

  本片的导演是恐怖片新星阿里·艾斯特,提及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去年大热的《遗传厄运》恐怕无人不知。

  《遗传厄运》是他的处女长篇作,摒弃了传统的jump scare(一惊一乍),摆弄音效和血浆来惊爆眼球。

  他以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和宗教入手,给全世界带来了一场恐怖盛宴,《仲夏夜惊魂》自然也不会逊色。

  女主丹妮在电影开场五分钟不到就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痛楚。

  患有躁郁症的妹妹吸汽车尾气自杀,死之前还顺便带走了父母的性命,丹妮第二天回到家中看到的只有三具冷冰冰的尸体。

  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本就情绪不稳定的丹妮崩溃了,她需要宣泄,但身边的亲人只剩下男友克里斯廷一人。

  而她又担心自己不停的发泄会给男友带来麻烦。

上一篇:NLP还能做什么?北航等多机构百页论文,系统阐述后ChatGPT技术链
下一篇:水利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论文